高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考点-需求理论
高级经济师考试3

【考点一】熟悉需求的含义及其影 响因素;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
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人 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商品或劳务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 影响因素 者收入水平、消费者的偏好、人们对未来的预
期、特殊因素
横轴为需求量Q,纵轴为价格P,需 求曲线D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 的下降,需求量逐渐增加。
含义
表示在一定时 期内一种商品 的需求量变动 对于该商品的 价格变动的反 应程度
公式
类型 弧弹性和 点弹性
供给的 价格弹性
指其他因素不 变的情况下, 一种商品的供 给量对其价格 变动的反应程 度
弧弹性和 点弹性
【考点六】熟悉影响需求价格弹性 的因素
影响因素 商品的可替代性。
对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
替代品数目越多,可替代程度越高,则该商 品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往往越大
【考点三】掌握需求规律及例外, 掌握供给规律及例外
含义
例外
需求规律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某些低档商品
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 炫耀性消费品
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 投机性强的商品
变动关系
供给规律 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 劳动的供给 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 投机性强的商品 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同向 不可再生性商品 变动关系
【考点二】熟悉供给的含义及其影 响因素;曲线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
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厂 商(即生产企业)愿意而且有能力提供的某商 品的数量
商品本身的价格、生产成本、生产技术水平、 影响因素 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厂商对未来的预期、政
府的政策
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供给 曲线S向右上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P的 增加,供给量Q逐渐增加。
高级经济师随考知识点

高级经济师随考知识点1. 经济学基础•微观经济学•供求理论•需求的定义: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比如说,我们想买苹果,得是既想得到苹果又有足够的钱去买,这才是有效需求呢。
•需求曲线:一般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意味着价格越高,需求量往往越低。
就像苹果如果价格涨得特别高,那我们可能就会少买点。
•供给的定义: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例如果农愿意并且能够拿出来卖的苹果数量就是苹果的供给量。
•供给曲线:通常是向右上方倾斜的,价格越高,果农就越想多卖点苹果,供给量就会增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的概念:消费者从商品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
比如吃一块巧克力,那种甜滋滋的感觉和满足就是巧克力给我们带来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就像我们吃第一个冰淇淋觉得超级美味,吃第二个的时候可能就没那么惊艳了,吃第三个可能就有点腻了。
•宏观经济学•国民收入核算•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它可以从生产、支出和收入三个角度去核算。
比如说一个国家生产了很多汽车、房子等商品,这些商品的价值总和如果从生产角度算就是GDP的一部分;如果从支出角度看,就是消费者购买这些商品的支出加上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的总和;从收入角度就是生产这些产品的人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国民收入恒等式:Y = C+I+G+(X - M),其中Y是国民收入,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购买,X是出口,M是进口。
这就像是一个会计等式一样,从不同方面衡量国民经济的总量关系。
2. 财政与税收•财政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将一部分社会资源集中起来,形成财政收入,然后通过财政支出分配活动,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弥补市场的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
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消费者愿意购买而且能够买的数量。
2、需求的影响因素:①消费者偏好(缓慢变化)②消费者个人收入(社会人均收入,正向变化)③产品的价格(反向变化,最重要因素)④替代品的价格(正向变化)⑤互补品的价格(反向变化)⑥预期(正)⑦其他因素。
3、需求规律:需求与价格的变动成反方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将这种关系用曲线D表示出来,这条曲线称为需求曲线。
横轴Q表示需求,纵轴P表示价格。
4、市场供给:是指某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5、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①产品的价格(正)②生产成本(反)③生产技术(正)④预期⑤相关产品的价格⑥其他因素。
6、供给规律:市场上的商品的供给量以市场价格呈正向关系变化。
将这种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S被称为供给曲线。
以横轴Q表示供给量,纵轴P表示价格。
7、市场价格是在需求和供给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8、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达到的价格水平。
需求曲线DD 和供给曲线SS交叉点E叫均衡点,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其数量为Q0;此刻市场价格P0通常称为均衡价格。
9、最高限价:就是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价以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目的:保护消费者利益,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这样会导致刺激了消费,限制生产,导致市场短缺。
只宜在短期、局部地区实行。
10、保护价格:也叫支持价格或最低限价。
目的是保护生产者利益,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
属于市场干预行为。
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1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总是负数。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Ed= △Q/Q÷△P/P12、需求价格点弹性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化小的场合。
2023高级经济师题纲

2023高级经济师题纲
一、经济学基础
1. 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框架
3.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
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5. 经济发展中的制度因素与机制设计
二、财政与税收
1. 财政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财政收入与支出
3. 税收制度与税收管理
4. 公债与公债管理
5. 政府预算及其决策过程
三、货币与金融
1. 货币与货币政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
3. 金融风险及其管理
4.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
5. 国际金融体系及其运作
四、企业经营管理
1. 企业战略管理
2. 市场营销策略与技巧
3. 人力资源管理
4. 财务管理与资本运营
5. 企业创新与变革管理
五、国际经济与贸易
1. 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3. 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与管理
4. 国际投资及其风险管理
5. 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其影响
六、产业与区域发展
1. 产业发展理论及趋势
2.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3.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
4. 城市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5. 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发展
七、宏观经济政策
1.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作用及其协调配合
3. 收入分配政策与社会保障政策
4. 通货膨胀及其控制政策
5. 经济周期波动及其应对政策。
第一部分经济学(高级经济师)

第一部分经济学一、需求、供给和价格(一)需求理论对市场的研究,首先从考察买者的行为开始。
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替代品和互补品)、嗜好、预期等。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到两种物品。
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到两种物品。
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市场需求与个人需求市场需求:所有个人对某种物品或劳务需求的总和.把个人需求曲线水平相加,得出市场需求曲线.除了价格之外,任何一种决定需求的因素变动时,需求曲线都要移动。
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供给理论供给量:卖着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个人供给量的决定因素:价格、投入价格、技术、预期。
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关系的图形。
市场供给与个人供给关系:市场供给是所有卖者供给的总和。
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三)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均衡价格: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均衡数量:当价格调整到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过剩: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的状态。
短缺:需求量大于供给量时的状态.供求定理:认为任何一种物品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供求平衡的观点。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或者两者都移动)2、确定曲线移动的方向.3、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
(四)弹性理论弹性: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
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计算。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必需品与奢侈品、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市场的定义、时间的长短。
总收益与需求的价格弹性总收益:一种物品买者支付的量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计算。
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讲解

2015年高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知识点讲解(6)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分析(1)计划配置方式的缺陷我国在改革开放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资源由国家各级行政部门按照指令性计划分配,也就是由政府直接来配置资源,统一调拨,统一分配是这种体制的特点。
在这种计划方式下,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国家说了算,结果产销不对路,供求失衡现象相当明显,社会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我国解放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粮食、布料、豆制品、肉类制品。
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个人消费晶完全凭票证定量计划供应。
买粮要有粮票,买布要有布票,有钱没票是无法买到这些紧缺商品的。
这就是当时经济生活的特征来源北京安通学校。
(2)市场配置方式的运行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资源的配置也相应地从计划方式转变为市场方式。
市场方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稀缺资源从产品过剩部门流向产品缺短部门,由劣势企业流向优势企业,避免了资源和劳动的浪费,那么市场配置方式是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呢?在市场经济中,企业自主经营、自负赢亏,因此每个生产经营者都发挥了自己最大的潜能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3)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市场与计划两种手段有机结合。
为了克服市场自身的弱点和片面性,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但并不排斥计划,国家的计划方式还是必需的。
知识点讲解(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和体制框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一种经济体制,它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既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的共性,又具有与其他市场经济体制不同的特征。
16afp专业知识需求

【需求】
定义:
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影响因素:
1、商品本身价格
2、替代商品的价格
3、互补商品的价格
4、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5、消费者的偏好
6、消费者的预期
7、消费者的规模
需求规律:
当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时,商品的需求量随着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商品价格下降而增加。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
定义:
是在消费者的收入、偏好及其他商品的价格不变情况下,商品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数量关系。
一般为向右下倾的曲线。
需求曲线图像
注意:1、在一条向右下倾斜、且为直线的
需求曲线中,在中央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等于1,
而以上部份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1,而以下部份
的需求价格弹性则小于1。
2、需求曲线的斜率
反映需求量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斜率绝对值
越大,曲线越平缓,敏感性越高。
【需求函数】
定义:
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Qd与该商品的价格p的关系是:降价使需求量增加,涨价使需求量减少,因此需求量Qd可以看成是价格p的单调减少函数,称为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记作:Qd=d(p).
模型:
特定情况下可以引入其它因素。
从直接效用函数到需求函数
直接效用函数为:
预算约束为:
在预算约束下使效用最大,即得到需求函数模型。
1经济理论习题

A.高档品
B.奢侈品
C.必需品
D.低档品
【答案】C
31.【例题】某地区的居民收入从去年的 l 亿元,上升到今年的 1.2 亿元,对 X 商品的需求数量上升了 30
%,该种商品是( A )。
A.高档品 B.奢侈品
C.必需品
D.低档品
【答案】A
32.【例题】当需求收入弹性 Ey>1 时,表明( A )。
请勿外传
2014 年度重庆市高级经济师考评结合考试练习题
第一篇 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 经济理论 (以下题型为按章节顺序编排)
一、单选题(每小题 1 分)【注意:结合判断题复习!】
1.【例题】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C )。
A.愿意购买的数量
B.能够购买的数量
C.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D.效用是否客观
42.【例题】( B )是指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的商品消费时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增加或者效用的增量。
A.总效用
B.边际效用 C.边际成本 D.平均收益
【答案】 B
43.【例题】下列对物品边际效用的不正确理解是( C )。 A.每增加(减少)一个单位的对物品的消费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减)量 B.最后增加的那个单位的消费所提供的效用 C.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总效用 D.数学表达式为 MU=△TU/△Q(TU 表示总效用,Q 表示物品数量) 【答案】C
C.棉布和化纤布 D.大米和面粉
【答案】A
25.【例题】对于一个不吃猪肉的人来说,猪肉的需求量和牛肉价格之间的交叉弹性是( A )。
A.0
B.负值
C.非弹性
D.弹性大小不一定
【答案】A
26.【例题】两种商品中如果其中的一种商品价格发生下降或上升时,这两种商品的购买量同时增加或同时 减少,请问二者的交叉弹性系数是( A )。 A.负 B.正 C.0 D.1 【答案】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考点:需求理论
导语:高级经济师资格实行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介绍高级经济师考试基础知识考点:需求理论,供学习参考!
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1)需求是指消费者(家庭)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
需求是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的统一。
(2)表示某种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就是需求表。
(3)需求曲线是根据需求表画出的,是表示某种商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函数
(1)影响需求的因素包括影响购买愿望与购买能力的各种经济与社会因素,这些因素主要为:价格、收入、消费者嗜好与预期。
(2)某种商品的需求还与其它相关商品的价格相关。
相关商品有互补品和替代品两种。
互补品是指共同满足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相互补充的。
两种互补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反方向变动。
替代品是指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的两种商品,它们之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两种替代品之间价格与需求成同方向变动。
(3)需求函数是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是说明商品本身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关系的理论。
其基本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本身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
(2)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
从需求函数的角度上说,需求量的变动是需求函数的自变量(P)变动引起的应变量数值的变化。
无论如何变化,都在函数的值域范围之内。
因而表现在图形上为同一曲线(即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
相反的,需求的变动是由于函数外的原因(外生变量)的变化引起的函数整体的变化。
在需求函数的例子中表现为需求函数自变量外的因素如:收入,嗜好等的变化引起的需求变化。
因而似的整个函数改变,表现为整体曲线的平行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