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化名人作文素材

合集下载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作文800字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作文800字

民国时期的大师们作文800字
民国时候啊,大师们多得是,一个比一个牛。

鲁迅那老头子,说话尖酸刻薄,但文章写得真叫一个绝!每篇文章都像是在骂人,但人们就是爱看,因为他说出了大家心里的话。

胡适这个人挺斯文,说话总是温文尔雅的。

他喜欢讲科学、民主和自由,这些东西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胡适就能用大白话给你解释清楚。

他的文章就像是一杯清茶,慢慢品味,越喝越有味。

梅兰芳那戏唱得,哎呦,真是没话说!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让人陶醉。

去看他的戏,就像是进了一个仙境,整个人都飘了。

他的唱腔啊,简直就是天籁之音,听得人如痴如醉。

徐悲鸿这个画家,画笔就跟飞毛腿似的,刷刷几笔,一个活灵活现的动物就出现在纸上。

他的画啊,看着就让人热血沸腾,好像自己也能变成画里的那个英雄似的。

这些大师们啊,每个人都是一个传奇。

他们的作品,就像是他们的孩子,每一个都独一无二,每一个都让人爱不释手。

他们不仅
给那个时代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给咱们后人留下了无尽的启示和骄傲。

鲁迅沈从文之民国浪漫作文

鲁迅沈从文之民国浪漫作文

鲁迅沈从文之民国浪漫作文在民国那个风云变幻、新旧交替的时代,有两位文学大家,就像两颗璀璨却又风格迥异的星子,各自散发着独特的浪漫之光,他们就是鲁迅和沈从文。

先说说鲁迅吧,提到他,很多人可能会先想到那犀利的文风,就像一把把手术刀,精准地剖析着旧中国的种种弊病。

但你可别以为他就只有严肃的一面,在他的文字里其实也藏着一种别样的浪漫。

他写百草园里的斑蝥、何首乌,写那月下刺猹的少年闰土,那是他对童年时光的浪漫回忆。

那些记忆像是被封存在琥珀里的小昆虫,虽历经岁月,却依旧鲜活生动。

鲁迅的浪漫还在于他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

他看不得人们麻木地活着,于是拿起笔来,想把大家从那“铁屋子”里唤醒。

这种浪漫,就像是一个孤独的勇士,向着无尽的黑暗挥舞着宝剑,他知道前路艰难,却毅然前行,这是一种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浪漫,是对民族、对人性深沉的爱所催生出来的浪漫。

而且啊,鲁迅的爱情也很有故事性。

他和许广平的结合,就像是在那个压抑的社会里开出的一朵倔强的花。

他们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互相理解和支持中携手前行。

鲁迅给许广平的信里,字里行间虽没有那种甜得发腻的情话,但那关切、那信任,就是一种独特的爱情浪漫。

再把目光转向沈从文。

沈从文就像是从湘西山水间走来的吟游诗人,他笔下的世界充满了诗意的浪漫。

他写湘西的吊脚楼,那临江而建的独特建筑,在他的文字里仿佛是一个个娇羞的少女,静静地伫立在水边,等待着远方的来客。

沈从文自己也是个浪漫的人。

他对张兆和的追求那可是充满了文艺青年的执着。

一封又一封的情书,就像一只只带着爱意的鸟儿,飞向张兆和的心间。

他的爱是那么热烈又那么含蓄,就像他笔下的湘西世界,有着无尽的温柔和深情。

这两位文学大家,在民国这个大舞台上,用他们的笔书写着不同的浪漫篇章。

鲁迅的浪漫像是那汹涌澎湃的大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沈从文的浪漫则似那宁静悠远的湖泊,给人以心灵的慰藉。

他们的浪漫不仅仅属于那个动荡的民国,也穿越了时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在不同的文学风景里感受着人性、爱情、理想的美好。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那些手艺绝顶的牛人。

咱聊聊民国那会儿,有个叫李墨的书法家,他的字儿写得,哎呦,那叫一个绝!你看了就知道,每个字都像是从画里蹦出来的,
那流畅感,就像是江水奔流不息。

还有王裁缝,那家伙的手艺真不是盖的。

不管你是想要旗袍还
是西装,他都能给你整得漂漂亮亮的。

他那针线活儿,简直就是艺
术品啊,看着都让人舍不得穿。

说到茶艺,不得不提张大师。

他那泡茶的功夫,简直了!每次
看他泡茶,我都觉得是一种享受。

那茶香味儿,隔老远就能闻到,
简直让人陶醉。

再说说那神医周大夫,他的医术可真是神了!不管啥病,到他
那儿都能给你治好。

而且他还特别有耐心,每次看病都跟你聊半天,让你感觉特别舒服。

这些人在民国那会儿,可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他们的手艺,不
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艺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每次提到他们,我都觉得特别骄傲,因为咱们中国,就是有这么一群手艺绝顶的人!。

作文素材人物:民国大师级男女代表人物

作文素材人物:民国大师级男女代表人物

作文素材人物:民国大师级男女代表人物林语堂+朱自清+汪曾祺独立什么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什么事:他小时候就喜欢翻阅父亲的诗书,还能快速背诵,天赋甚高。

年轻时他曾赴海外留学,见识到了西方优秀的文化,开拓了眼界。

学贯中西的文化背景给予了他包容的心态,让他更加客观地审视社会。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提倡幽默和性灵的林语堂无疑是一个“不合时宜”的存在。

然而他却向往道家的智慧,渴望跳出旋涡,只做一个纯粹的文人。

什么点:正所谓文如其人,言为心声,一位作家的人品,多多少少都会渗透在自己的作品中。

林语堂承认国民的缺点,尊重传统文化、接纳西方文明,不但能正确认识自身的局限,还能坚持独立自由的思想。

幽默什么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什么事:他年轻时曾赴海外留学,见识到了西方优秀的文化,开拓了眼界。

学贯中西的文化背景给予了他包容的心态,让他更加客观地审视社会。

生活处处有艺术,因为秉承这一观点,他习惯以一种诗意的态度去对待生活。

林语堂的艺术创作大都来自于生活点滴,幽默的语言只是一层外壳,内里包裹的是一颗善于观察、长于思考的本心。

什么点:郁达夫曾说他“生性憨直,浑朴天真”,这高度概括了他直爽从容的人生态度。

于他而言,幽默是人生的本色,多一丝诙谐,生命将变得更加轻盈可爱。

创新什么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

什么事:在世人眼中,他是一位货真价实的文人。

但是林语堂却并不满足于这一种身份。

他的人生随性而为,不为自己设限,除了文学创作之外,林语堂对各种“发明创造”兴趣浓厚——为了造出中文打字机,他翻烂了书,每天夜以继日地研究。

这一研究就是半辈子,前后耗时数十年。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斥巨资研制的打字机最终成功问世。

什么点:林语堂曾说:“人必有痴,而后有成。

”靠着这一点“痴心”,他成为了文坛巨匠,也圆了儿时的梦想。

“痴”不仅仅是对一件事的专一,更是在漫长生命里对于未知世界不断的上下求索。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小传作文民国时期,那可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啊!那时候,有一群人,他们叫做知识分子。

他们可是个了不起的群体,他们有着高深的文化修养,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更有着一颗为国家民族振兴的心。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些知识分子的故事,让大家感受一下他们的风采。

我们来说说那些文人墨客。

他们可是民国时期的一大特色啊!那时候,文人墨客可是个很吃香的职业。

他们不仅有着高超的文化造诣,还能写出让人陶醉的诗词歌赋。

比如说,我们的国学大师陈寅恪,他的《论诗》可是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奠基之作”。

还有那位才华横溢的鲁迅先生,他的文章可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哎呀,说到鲁迅先生,我可是忍不住要赞叹一番了。

他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都是我心中的经典啊!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那些科学家。

民国时期的科学家们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他们不仅在科学技术上有着很高的成就,还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出贡献。

比如说,我们伟大的钱学森先生,他可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在美国的火箭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后来回到国内,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还有那位杰出的华罗庚先生,他的数学成就可谓是举世闻名。

他的《堆垒素数论》等著作,为数学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还有很多其他的代表人物。

比如说,那位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为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还有那位杰出的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他的《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等著作,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知识。

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们可是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崇高的理想信念。

他们为国家民族的振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

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知识分子致敬吧!。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

民国时期学生人物小传作文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那可真是一群有趣的人啊!他们有的聪明绝顶,有的机智过人,有的勤奋好学,有的调皮捣蛋。

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些有趣的学生人物的故事。

我们来说说那个聪明绝顶的陈独秀。

陈独秀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学生领袖,他可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哦!陈独秀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他的老师都说他是“神童”。

陈独秀长大后,不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还积极参与了各种社会活动,为中国的民主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接下来,我们要说的是一个机智过人的胡适。

胡适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哦!胡适小时候就非常机智,他总是能想出一些别人想不到的好主意。

长大后,胡适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学者,他的文章深入浅出,让人们都能够理解。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来说说那个勤奋好学的鲁迅。

鲁迅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哦!鲁迅小时候就非常勤奋好学,他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学习。

长大后,鲁迅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文章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让人们看到了真相。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中国的思想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来说说那个调皮捣蛋的周树人。

周树人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和革命家。

他可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哦!周树人小时候就非常调皮捣蛋,他总是喜欢捉弄别人。

长大后,周树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文学家,他的文章风趣幽默,让人们都能够喜欢。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翻译家,他将外国文学作品翻译成了中文,让中国的读者们也能够欣赏到这些优秀的作品。

他还是一位非常好的革命家,他的革命理念对中国的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国时期的学生人物可是一群非常有趣的人啊!他们有的聪明绝顶,有的机智过人,有的勤奋好学,有的调皮捣蛋。

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

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作文素材《民国名人的那些事儿》嘿,咱今儿就来讲讲民国时期那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和他们的故事,这可是写作文的绝佳素材呀!比如说徐志摩,这位大才子那可是浪漫得很呐!他追求爱情的故事那叫一个轰轰烈烈。

为了林徽因,不惜和妻子离婚,这勇气也是没谁了!咱就得佩服他这种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劲头,虽然在当时那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

你想想,放现在,这徐志摩肯定也是热搜常客呀,那话题度绝对杠杠的!还有张爱玲,这可是个奇女子。

文笔犀利得能扎到人心里去。

她写的那些爱情故事,可真是让人读了心里又甜又酸。

她的人生经历也是相当曲折,感情路上也是磕磕绊绊。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有才华的人也不一定能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帆风顺呀!要是她活在现在,估计也是个超级大网红,粉丝那肯定多得吓人。

再说说杜月笙。

这家伙,那可是上海滩的大亨啊!黑白两道都吃得开。

他的故事那叫一个传奇,从一个小混混一步步走到了大佬的位置。

那手段,那气魄,啧啧啧,让人不得不佩服。

想象一下,要是把他的故事拍成电影,那得多精彩呀!孙中山先生那就更不用说了,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他为了推翻封建帝制,那是付出了一生的努力呀!他的故事那是充满了热血和理想,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敬仰。

这些民国时期的名人啊,他们的故事丰富多彩,有浪漫的爱情,有传奇的经历,有伟大的理想。

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勇气、坚持、才华、爱国……把他们的故事写进作文里,那肯定能让咱的文章变得精彩绝伦。

所以啊,小伙伴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可别忘了这些民国时期的名人故事素材哦。

让我们一起跟着这些名人的脚步,在文字的世界里遨游,感受那个时代的独特魅力吧!。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技艺高超的人物作文
民国时期,真的是个神仙打架的时代,高手如云,各显神通。

就说梅兰芳吧,那时候谁不知道他?每次上台,那嗓子一亮,全场都得静下来听。

他演的那戏,动作、表情,都太到位了,简直就是活脱脱的戏中人。

大家都说他把京剧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还有于右任,写的一手好字!看他写字简直就是种享受。

他的字就像他的性格,大气磅礴,每一笔都有力量。

听说他的字在国外都很有名,真是给咱中国人长脸。

说到建筑,那必须得提梁思成。

他对古建筑的研究,简直是到了痴迷的程度。

他不仅懂理论,还亲自下场修复古迹。

有他在,那些古老的建筑就像有了灵魂。

徐悲鸿的画,也是一绝。

他的画里,不仅有中国传统的感觉,还有一些西方的元素。

他的马,画得跟真的一样,好像随时能从画里跑出来。

他的画,简直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还有吴清源,围棋玩得溜啊!跟他下棋的人,据说都被他的棋
艺给震撼了。

他的围棋水平,在国内是顶尖的,国际上也是赫赫有名。

他下棋的时候,那专注的样子,真是太帅了!
这些人,都是民国时期的瑰宝,各有各的绝活,各有各的风采。

他们不仅技艺高超,还都很有个性,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材一】陈寅恪——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陈寅恪海外留学18 年,既未获得学士学位,也没有可以炫耀的博士桂冠,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名闻遐迩的学者。

他享有“盖世奇才”的美誉,精通近20个国家的语言,在语言学、史学、佛学等多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

“文革”时成为“寂寞销魂人”,含冤离世。

没有博士头衔的陈寅恪,却被称为清华园中的“活字典”“教授的教授”。

36岁即和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出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

陈寅恪上课有“三不讲”,幽默风趣,听课的教授远比学生多。

先生具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不吃日军面粉,拒绝台湾提供的优厚待遇。

在大灾难面前,陈寅恪始终恪守着民族的史学传统:“国可以亡,史不可断,只要还有人在书写她的历史,这个民族的文化就绵延不绝。

”在严酷的抗战环境中,陈寅恪顽强地为后世留下了他对中国唐代历史的系统研究。

“家亡国破此身留,客馆春寒却似秋”,在几乎没有参考书籍的情况下,陈寅恪撰写了两部不朽的中古史名著——《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和《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在国际汉学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剑桥中国史》提到陈寅恪时,给予了异乎寻常的褒奖:“解释这一时期政治和制度史的第二个大贡献是伟大的中国史学家陈寅恪做出的,他提出的关于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观点,远比以往发表的任何观点扎实、严谨和令人信服。

” 建国后沉浸于学术研究的陈寅恪,拒绝出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所长一职。

他说:“我的思想、我的主张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的碑文中。

”陈寅恪在碑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思想:读书治学,只有挣脱了世俗概念的桎梏,真理才能得以发扬。

陈寅恪认为,包括他和王国维在内的任何人,在学术上都会有错,可以商量和争论,但如果没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意志,就不能发扬真理,就不能研究学术。

在这个意义上,他说:“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不是这样,即不是我的学生。

” 晚年双目失明的陈寅恪耗费整整10 年时间完成85 万字的巨著《柳如是别传》,这部“痛哭古人,留赠来者”的书,展示了百年中国的一位大学者的大手笔。

一个倚门卖笑的弱女子,在明清易代之际,竟比五尺男儿更看重家国大义。

他为这个被士大夫轻蔑的奇女子立传,以此表彰“我民族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

他通过这样一个人物,把明末清初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百科全书式的视野展现出来。

陈寅恪没有遗嘱,但他取得的学术成就却垂范着后世的中国。

他留下的著作,以繁体字竖排出版,一如他生前期望的那样。

这些文字,烙刻着以学术为生命的独特印记,“留赠来者”。

季羡林这样回忆陈寅恪:他继承了中国“士”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维解读1.学术标杆真正的学者,一定有士人的风骨。

其表现,就是坚持学术的标准,坚守学者的良知与良心。

陈寅恪可谓中国史学史上的一颗明珠,也是民国学人的标杆式人物。

宝剑磨砺出,腊梅凌寒发。

就深刻与广博而言,现代养在深闺中的学者们确实无法与那一场腥风血雨中苦熬出来的陈寅恪们相比拟,而当代人谈到陈寅恪,流传最广的 3 句话为:“大师之后再无大师”;“三百年来仅此一人而已”;“我们是没有资格谈陈寅恪的”。

诚如易中天先生在《劝君免谈陈寅恪》中说:“陈寅恪是了不起,可惜我们学不来。

”理由有三:首先是“顶不住”,其次是“守不住”,第三是“耐不住”。

有了这“三不住”,陈寅恪还真是免谈的好,因为谈了也是白谈。

我想,易中天先生说的是实话,惟其说了实话,让我们看到了斯文在现实中的尴尬处境。

2.人格独立在那个学人身不由己的时代,陈寅恪能够过滤净化自己的心灵,坚持独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文心,具有正直的士大夫情操和博学深思的中国文化习养。

作为一代文史巨擘,观其一生,很难用几句话评价陈寅恪其人,或许正如其在王国维墓碑上所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用这两句话来评价他最为合适吧。

陈寅恪自始至终将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节放在第一位。

尤其在“十年动乱”期间,意识形态的高压管制也没有让陈寅恪在学术上做出丝毫让步。

相反,他提出,做学问不应该受到政治的影响。

没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人,是谈不上“现代化”的,更谈不上“世界之公民”。

【适用话题】标杆、平淡、坚守、操守、良知、沉潜、忧与爱、平凡之美、文化传承、人格独立、摒弃浮躁、学术自由、过滤心灵、人生的作业、寂寞与辉煌、看不见与看得见、这也是一种美丽【素材二】胡适——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胡适被称为“胡博士”,他一生共获得35 个荣誉博士头衔,中外罕见。

胡适先生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可以做一总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认真做事,严肃做人。

”蒋介石评价胡适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是颇值得玩味的。

胡适先生著述丰厚,在哲学、文化研究成果方面值得后人研究、借鉴的东西很多,他的墓志铭由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撰文,具体如下:“这个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殚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 2010 年,在北大中文系百年系庆之际,北大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以此欢迎胡适先生“回家”,但是,以胡适名义冠名的讲座,能在多大程度上承续他的人文情怀,传播他的自由理念,并契合时代精神,从而真正请回胡适一代人所代表的精神、气质和操守,尚需观察。

多维解读1.宽容的价值胡适代表的正是“五四”海纳百川、兼容并包且带有一点儿浪漫色彩的人文精神,足见在思想世界中,自由、人权、民主这些概念是不分地域的;在人性的领域中,宽容和尊重这些价值也是穿越时空的,它们共同促成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信赖、帮助和感念,从而设定了人类文明的高度道德规范。

2.有人味的社会“只有自由民主才能造就有人味的社会”是胡适一生的民主诉求,也是“美丽中国”应有的人文内涵。

法国哲人伏尔泰说得最好,“你说的话,我一个字也不赞成,但是我要拼命力争你有说这话的权利。

”这是多么有人味的容忍态度!自己要争自由,同时还得承认别人也应该享受同等的自由,这便是容忍。

容忍,既是个人品德,也是政治德行。

人与人之间的宽容,是有人味的体现;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宽容,则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胡适的时代已远,胡适的墓木已拱,但自由、民主与科学这些理想的内涵意义与落实途径,始终有待思索实践。

【适用话题】宽容、自由、回归、别样的辉煌、有人味的社会【素材三】林语堂——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很多作品成为东西方文学界、文化界所推崇的经典名著,版本众多、流传甚广,他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

林语堂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的小品文,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

1935 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风声鹤唳》《孔子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在法国写《京华烟云》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他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

林语堂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著名学者。

林语堂一生曾3 次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他的《生活的艺术》在美国被重印40 次,并被译成英、法、意、荷等国文字,成为欧美各阶层的“枕边书”。

同时他本人也是发明家,曾发明过打字机,获得了美国专利。

林语堂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有不为斋”。

他受儒家“有为”的思想影响,也欣赏道家的“无为”;生活态度是以“有为”为中心,但也往往有“不为”的事。

他为自己写了一副对联:“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

”林语堂自称,成功的秘诀是写的东西必须是心得之言,有见地,有力量。

鲁迅在世时,常把林语堂骂得狗血喷头。

可在鲁迅去世以后,林语堂这样写道:“鲁迅顾我,我喜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 林语堂的两个姐姐因家庭困难只好过早地辍学,回乡嫁人。

林语堂后来回忆说,他离家去上海读书时,二姐送给他四毛钱,并对他说:“和乐,你到上海要好好念书,做个好人,做个名人,我们是没有希望了。

” 这种真情厚望,林语堂终身没有忘记。

在《生活的艺术》中,他写道: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

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在天堂一般。

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一个富有良知、担当道义的作家,应在著作里展示美好与希望,创造更多诗意的生活和空间,犹如他在长篇小说《京华烟云》里,塑造的道家女子形象姚木兰那样,身在乱世,始终“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

就是说,如果外部世界是邪恶的,只要自身周正,也能够安然度过灾患。

林语堂先生有这样一段关于文学阅读的精彩感悟:“一个人如果没有自己所喜爱的作家,即等于一个飘荡的灵魂,他始终是一个不成胎的卵子,不结子的雄蕊。

所喜爱的作家或文学爱人,就是他灵魂的花粉。

” 那么你有喜爱的作家吗?你有“文学爱人”吗?你的灵魂在飘荡吗?你的精神家园在哪里?●多维解读1. 生活的艺术林语堂把吾国吾民,看得何其之“艺术”!他说:“我觉得艺术、诗歌和宗教的存在,其目的,是辅助我们恢复新鲜的视觉、富于感情的吸引力和一种更健全的人生意识。

”林语堂作为主流价值之外的边缘“智者”,其思想情怀和人生态度启示着人文领域的现代知识分子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林语堂引领着我们在儒、道、佛、基督教世界中游历跋涉,在物质、精神、科学、人文的海洋中沉浮,智慧之火花频频闪烁,妙语叠出,精彩纷呈。

2. 快乐的真谛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认为:以道德、教养为规范的享乐是人生至善之境。

快乐是一种美德,因为它不但表现自己对世界的欣赏与赞美,也给周围的人带来温暖和轻快。

快乐就是幸福,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快乐,就比别人幸福。

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终结,林语堂这位哈佛博士快乐、智慧的生活态度在如今喧嚣的尘世里更加显得有趣、可贵,也似乎更加让人难以企及。

【适用话题】灵魂、尊重、文化交流、人生趣味、精神家园、生活的艺术、科学和人文、文科与理科、快乐的真谛、万物静观皆自得、活出幸福的感觉【素材四】冯友兰——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1939 年前后,陈立夫以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身份三度训令西南联大必须遵守教育部新规定,联大教务会议决定致函抗辩。

抗辩函的执笔者即冯友兰先生,冯教授说得不卑不亢:“部中重视高等教育,故指示不厌其详,但准此以往则大学将直等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一科,同人不敏,窃有未喻。

” 陈寅恪纪念王国维的雄文,为学者立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境界,而冯友兰的这篇雄文,则被后人赞为铭刻了一所大学“力争学术自由,反抗思想统制”的光荣品质。

其另一雄文《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被公认为最能彰显西南联大的精神及其特殊历史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