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教育家简介

教育家教育家是指具有杰出贡献和影响力的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实践者。
他们不仅是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和改革者,更是对教育理论和实践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
以下是几位著名的教育家:1.孔子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被誉为“万世师表”。
他的教育思想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自我完善。
他提倡“教学相长”,即教师和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进步。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思想被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教育实践中,并成为了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罗素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
他对教育的思考和研究是其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罗素认为,教育应该以个体为中心,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和思考。
罗素的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出了“自由学校”和“进步学校”的概念,并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
3.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他的心理学理论对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情感是由潜意识的力量驱动的,而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潜意识和个性发展。
弗洛伊德的教育思想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我认知。
他提出了“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概念,并强调了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4.建设主义建设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当代教育家的代表人物还包括美国的林肯教育家、芬兰的希基亚拉宁、印度的吉德·瓦杰斯卡和日本的福田和夫等。
林肯教育家(AbrahamLincoln)林肯教育家(AbrahamLincoln)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曾任美国第16任总统。
他主张通过教育来消除贫困和种族歧视,并通过《解放宣言》废除奴隶制度,为美国民主、自由和平等的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林肯也提倡人民的教育和自我提高,认为只有经过教育才能使人真正地获得自由和权利。
国内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

一、国内外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国外:(一)夸美纽斯(捷克)1、教育必须从幼年开始,而且应当适应自然2、家庭即母育学校3、局限:宗教性(二)洛克(英国)1、白板说2、提倡“绅士教育”(有德性、有学问、有能力、有礼貌的人)3、局限:贵族性质(三)卢梭(法国)1、自然教育理论2、教育年龄分期婴儿期0—3岁;儿童期3—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3、幼儿教育的方法(自然后果法自食其果)(四)福禄贝尔(德国)1、“儿童中心主义”的教育观2、重视游戏对儿童本身的价值3、创制“恩物”(五)杜威(美国)1、教育的本质——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和改造2、教育的目的——教育自身无目的,生长过程就是教育本身的目的3、教育的中心——以儿童为中心,教育过程就是师生参与4、教育方法——从做中学,以儿童经验为起点(六)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园改革家1、儿童的潜能——儿童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状态,具有天赋和潜能2、教育方法和教师职责——以了解儿童为基础,促进儿童个性发展,但不仅是传授知识。
教师应为儿童提供适宜的环境,帮助儿童实现自我教育3、教学内容——体育训练、感官训练、知识训练及生活训练4、主要贡献:(1)教育理论与生理学、医学相结合,使之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2)注重感观教育;(3)强调幼儿的自我教育5、不足之处:教具过于死板;过多注重智力(七)皮亚杰(瑞士)1、认识发生里创始人,主要著作《儿童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等2、认为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个体经验(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社会经验(教育、语言)和平衡化(图式、同化、顺应)。
国内:(一)陶行知1、普及幼儿教育,开拓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建立中国化和平民化的幼儿教育(建立我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2、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头脑、双手、嘴、空间和时间)3、创立培养幼儿师资的好办法——艺友制:学生(艺友)与有经验的教师(导师)交朋友,在实践中学习当教师,边干边学,在实践中积累教学经验。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和封建教育的奠基人,对中国传统教育影响至深。
孔子30岁开始收徒讲学,先后有弟子3000人,身通“六艺”者72人。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了《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作品,对中国、东南亚及至世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礼记)2、夸美纽斯(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和改革活动家,被誉为“教育学上的哥白尼”。
他一生经历了民族压迫、宗教迫害和三十年战争的磨难。
尽管如此,他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工作岗位。
《大教学论》、《母育学校》、《泛智学校》、《论天赋才能的培养》等理论著作使他享誉世界。
特别是《大教学论》严谨而系统地论述了建立资产阶级新教育的主张,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为近代教育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卢梭(1721-1778)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战士,也是划时代的教育家。
卢梭一生著作颇丰,内容涵盖哲学、文学、政论等多个方面。
他在教育史上的重要著作是《爱弥儿──论教育》。
该书以动人的文学风格,虚构了一个出身名门的孤儿“爱弥儿”和他未来的妻子“苏菲”的教育主张,这部教育论著中的所有教育思想都是以自然教育的原则为中心展开的,贯穿《爱弥儿》的中心思想是如何培养适应未来理想社会的新人。
由于卢梭过分强调儿童的兴趣、爱好和活动,为后世资产阶级的“儿童中心论”和“自由教育”所利用。
4、杜威(1859-1952)是美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1896年在芝加哥开办“杜威学校”,研究进步主义教育理论,从那时才开始被承认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家。
他积极倡导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主义”等一系列思想和主张。
杜威一生著作很多,主要教育论著有《我的教育信条》、《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等多部。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说课材料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中外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一、中国著名教育家及其主要教育思想孔子(公元前 551 —前 479 )孔子名丘,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从事教育事业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 " 有教无类 " 的办学方针,并兴办私学。
他 " 有教无类 " 的理论基础,是 "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 。
更可贵的是他的 " 庶、富、教 " 思想。
他直观地看到了发展教育事业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关系,并把教育的地位摆得较为恰当。
他在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研究学生,他对学生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他的教育因人而异,宋代朱熹把这种教育原则概括为 " 孔子教人,各因其材 " 。
后人就简称为 " 因材施教 " 。
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原则的人。
他说: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
孔子很重视立志教育,立志就是确立目的和理想。
一个人有明确的努力方向,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他说: "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他要求学生立志于学和道。
他还重视学行结合、言行一致,对夸夸其谈、巧言令色的作风表示深恶痛绝。
他最注意 " 行 " ,提倡 "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 " 耻其言而过其行 " 。
他认为评价一个人要 " 听其言而观其行 " 。
他还认为一个人犯了错误不要怕批评,提出了 " 过则勿惮改 " 的名言。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信念的培养和意志性格的锻炼,要求做到 " 磨而不磷 " , " 涅而不缁 " , " 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 ,不因困难、仓卒而违背道德标准;要 " 宁死善道 " ,在必要时宁愿 " 杀身以成仁 " ,也要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世界公认十大教育家 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有哪些

世界公认十大教育家世界著名的教育家有哪些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育家,也是当时社会上最有学问的学者。
他主张因材施教,主张人人受教育,对中国和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
2. 苏格拉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古今哲学家影响深远。
他主张培养人的德性,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
他也强烈支持体育锻炼,认为体育锻炼可以使人体强壮。
3. 柏拉图柏拉图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他对身后的新教育思想影响深远,认为女性和男性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和培养。
4.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他现在对很多学科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学。
他有他的造诣,有很多名著,对后世影响很大。
5. 福禄培尔福禄贝尔是世界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现代教育的鼻祖。
他主张顺应孩子的天性,给孩子提供合适的生活环境,让孩子自然发展,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他为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世界十大教育家之一。
6. 杜威杜威是美国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心理学和现代教育学的创始人。
他提倡做中学,从经验中学习知识的教育经验,在思想界影响很大。
他是近代非常提倡的教育方法,也是美国最著名的学者之一。
7.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瓦·阿·苏霍姆林斯基年轻时从事教育行业,主张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他在国内外都很有名。
他的作品都是关于如何培养真人,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善良、好学、有上进心的好人。
他是当代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
8. 昆体良昆体良是古罗马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他以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全心全意对待没有天赋的孩子,以为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
9.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扬·阿姆斯·夸美纽斯是西方教育的创始人,现代教育之父。
他主要强调学的东西要对生活有用,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他秉承巩固的原则,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是世界十大教育家之一。
著名教育家

著名教育家著名教育家是指在教育领域中具有卓越贡献和影响力的人物。
他们不仅独具慧眼,敢于创新,而且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著名教育家的简介。
1. 孔子孔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他被誉为“至圣先师”,并且他的教育思想被誉为“儒家之道”。
孔子所倡导的教育是“以小孔,治大孔”的观念,主张“教学相长”,提倡“实事求是”。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后人奉为楷模和灵感源泉。
2. 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20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他对精神疾病的研究和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弗洛伊德提出了“性格结构论”和“自我心理学”等理论,这些理论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弗洛伊德也非常重视教育,并且认为教育可以对儿童的人格产生深远影响。
他通过对儿童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教育和成长的有益建议,这些建议对现代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 蒙特梭利蒙特梭利是意大利著名教育家,他被誉为“儿童大发明家”。
蒙特梭利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即“蒙特梭利教育法”。
这种教育法强调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自由,让孩子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自信心。
蒙特梭利教育法非常适合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教育领域。
4. 杜威杜威是美国教育家,他是功能主义心理学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
杜威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以经验为基础的教育”。
这种教育理念强调要注重学生的实践经验,让他们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并不是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
这种教育理念在20世纪的美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教育改革。
5. 张之洞张之洞是中国清朝末期的著名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在广东和湖南两地先后推行教育改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在广东,张之洞积极推进了教育事业,成立了广东高级学堂,并且颁布了“戒备学风”,严格规范了教育行为。
在湖南,张之洞推行了义务教育,免费提供教育资源,同时还成立了各级各类的学校和图书馆,为湖南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简介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中外着名教育家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教育改革发起人,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
着有《朱永新教育文集》、《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回到教育原点》、《走近最理想的教育》等。
名言: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叶圣陶(1894-1988),叶圣陶,苏州人,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
他认为,中国现代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并且适应社会变化,自学一辈子。
他提出了一个以自学为基础、以讨论为深化、以应用为发展的基本教学模式。
阐述了“引导自学”的八条教学原则以及相应的一整套方法。
《叶圣陶教育名篇》收录了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
名言: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着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等。
名言: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徐特立(1877—1968),湖南人。
他创立了“群众本位”教育科学发展,通过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实践,首倡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他的新道德教育和创造教育学说,为当代中国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教育“重在育”,教学“学为主”。
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着有《徐特立教育文集》等。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一、孔子:在教育思想上(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用,由博返约);在道德教育上(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二、孟子:道德教育的原则(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刻苦锻炼);教学原则(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
三、荀子:首倡性恶论,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
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四、徐特立: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基本观点教育。
他说:"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三、纪律教育。
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
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 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
"五、陶行知: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
"教育思想的三个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六、蔡元培: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文科和理科相通。
七、苏格拉底:第一个提倡用问答的方法进行教学,为后世启发式教学法的先导。
“苏格拉底法”:相互答问、交相争辩的方法,诱导交谈者从自己的暗示中得出他认为正确的答案。
“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
”所以,人们也称" 苏格拉底法" 为" 产婆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著名教育家朱永新,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教育改革发起人,主张以人的个体生命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的目标并实施教育,为了一切人,为了一切人的发展。
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中华教育思想研究》、《我的教育理想》、《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回到教育原点》、《走近最理想的教育》等。
名言: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叶圣陶(1894-1988),叶圣陶,江苏苏州人,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
他认为,中国现代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生能够自己学习,并且适应社会变化,自学一辈子。
他提出了一个以自学为基础、以讨论为深化、以应用为发展的基本教学模式。
阐述了“引导自学”的八条教学原则以及相应的一整套方法。
《叶圣陶教育名篇》收录了叶圣陶先生有关教育的精华文章。
名言:唯有老师善读善写,乃能导引学生渐进于善读善写。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中国人民救国会和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他最早注意到乡村教育问题,先后创办晓庄学校、生活教育社、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和社会大学,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主张。
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等。
名言: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徐特立(1877—1968),湖南善化人。
他创立了“群众本位”教育科学发展,通过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实践,首倡教育、科研、经济“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他的新道德教育和创造教育学说,为当代中国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他主张教育“重在育”,教学“学为主”。
他“对自己是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著有《徐特立教育文集》等。
名言:教育的作用是按一定的社会形式,培养一定的人格,为一定的社会服务。
魏书生,1950年生,河北省交河县人,当代著名教育改革家。
他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培养学生人生态度和学习动机的“松、静、匀、乐”四字诀,并以此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他的建立互助关系、发展学生人性与个性、多跟学生商量等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诠释了他先进的教育理念。
至今已发表了100多篇文章,主编、撰写出版了15本书。
其中《班主任工作漫谈》、《家教漫谈》和《魏书生文选》(一、二卷)越来越受欢迎和好评。
名言:民主像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
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敞。
刘京海,1950年生,山西灵石人。
成功教育改革与研究的主要发起人、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之一。
上海市成功教育研究所所长,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2003年9月评为上海市首届“教育功臣”。
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他积极搜集国内外学困生研究资料,创造性地运用成功教育思想,提出改变习困生的主要对策,取得显著成效。
主编并出版《成功教育》、《成功教育探索》、《成功教育100例》等专著,有多部(篇)著作或论文获全国及上海市社会科学、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
名言: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
李镇西,1958年生,四川乐山人,著名教育家。
他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和从事语文教学,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他在语文素质教育、青春期教育、班级民主管理、后进生转化方面成绩卓著。
他的“爱心、民主”教育思想和实践模式在广大教师心目中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著有《青春期悄悄话》、《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从批判走向建设》、《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
名言:班级的纪律管理变化,与其说是靠教育,不如说是靠爱的感化。
李吉林,女,1938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
中央教科所、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南通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长期坚持教学改革,创立了情境教育理论体系及操作体系,得到教育部领导及专家的高度评价,出版了《训练语言与发展智力》《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李吉林情境教学详案精选》等教育专著。
名言:诗人是令人敬慕的。
其实,教师也在用心血写诗,而且写着人们最关注的明天的诗——不过,那不是写在稿纸上,是写在学生的心田里。
不要顾泠沅,1944年生,江苏吴江人。
他对中国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系统的总结与提炼。
探索了专业引领下教师行动教育模式,为国内外教育界所公认。
主持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以学校案例研究的形式,总结全国改革创新前沿的40多年中小学办学的新模式。
主要著述有《学会教学》、《教学实验论》、《当代教学策略》、《寻找中间地带》、《教学改革的行动与诠释》。
名言:我有两句话,第一句:教师事关重大;第二句: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个课堂既是教学的小课堂,也是整个社会的大课堂。
冯恩洪,1946年生,上海市人,全国著名教育专家。
他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主张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最大化。
他推行“走班制”,首创并践行“合格+特长”的办学理念。
业界有“北魏(书生)南冯”的说法。
他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
著有《探索明天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等。
名言:教师要“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千万不要“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子民,绍兴山阴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清末创办了上海爱国学社和爱国女校,发起组织中国教育会并任会长。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他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贡献。
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
名言: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就要先有良好的教育。
头像改老年时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祖籍江西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
南宋时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宋代集理之大成者,也是宋以后一位重要的哲学家、影响深远的教育思想家。
朱熹长期从事讲学活动,精心编撰了《四书集注》等多种教材,培养了众多人才。
他的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值得关注的,一是论述“小学”和“大学”教育,二是关于“朱子读书法”。
名言: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王守仁(1472-1528)浙江余姚人,明代中期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和“静处体悟、事上磨练、省察克治、贵于改过”的道德教育方法。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他认为既然知道这个道理,就要去实行这个道理。
如果只是自称为知道,而不去实行,那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识是离不开实践的。
比如,当知道孝顺这个道理的时候,就已经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和关心;知道仁爱的时候,就已经采用仁爱的方式对待周围的朋友。
真正的知行合一在于确实的按照所知在行动,知和行是同时发生的。
传世著作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习录》、《大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
名言: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荀子(前313-前238),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儒学大师。
他曾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学说主张。
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长期执教,成为资望最高的“老师”。
他认为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伪”, 是不断地积累知识、培养道德的过程。
教育目的就是将士最终培养成圣人。
他否认了道德先验论,肯定了人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具有唯物主义因素。
著作有《荀子》、《劝学》等。
名言: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墨子(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宋国人。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他的弟子收集其语录,编成《墨子》一书。
墨子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性形成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他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思维能力的教育。
在教育原则和方法上,提倡“虽不叩必鸣——积极主动地去说教。
他重视实践在教育中的作用,认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他还注意到施教过程中应顾及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
他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明确提出量力而行原则的教育家。
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老子(前571—前471),字伯阳,谥聃,又称李耳。
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著有五千言的《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或《道德真经》。
他的“尊道贵德”,“清静为天下正”“无为而无不为”“慈悲为怀”等教育思想,内容极其丰富而深刻;其中“知行合一”、“行不言之教”和“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等教育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头像偏红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他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
他继承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注意发挥弟子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获取知识必须“专心致志”。
他还认为教学要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他还用拔苗助长的故事来说明学习不可急躁冒进,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孟子的这些教育思想直到今天依然还为教育家们所推崇。
名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名列“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提倡“有教无类”,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时还必须“学以致用”。
他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他又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范。
孔子的教育活动不但培养了众多学生,而且他在实践基础上提出的教育学说,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
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
名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换头像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伟大的爱国者、教育改革家和教育理论家,被誉为“现代教育之父”。
他首次提出分科教学法和班级授课制。
他对教师职业给予了极高的称赞,他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教育适应自然等理论,在这些理论中无处不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可以说人本主义思想是他教育思想的灵魂和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