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及其移植技术初步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及其移植技术初步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及其移植技术初步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07-25T09:12:50.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3期供稿作者:赵淑艳

[导读] 干细胞研究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在生物学、胚胎发育学、医学、药学等方面展示出愈来愈明显的应用前景。赵淑艳(淄博市中心血站 255033)

【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022-02 干细胞是具有多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的细胞系,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培养都能表现为长期存活,不断地自我繁殖,在一定的微环境中可以诱导分化为所需要的组织细胞,有很强的可塑性。干细胞研究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在生物学、胚胎发育学、医学、药学等方面展示出愈来愈明显的应用前景。

1.干细胞的相关背景知识

1901年,Reguard[1]等人在研究精子形成过程的实验中首次提出了干细胞的概念,之后学者们对干细胞不断地研究探索,随着新的血液分析方法的建立,研究发现某种细胞克隆可以使遭受致命放射损伤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从而推动了干细胞的研究[2,3],之后随着对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根据分化能力的不同将干细胞分为3 类:(1)全能干细胞;(2)多能干细胞;(3)兼能干细胞;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外周血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和脐血干细胞。

2.胚胎干细胞与血细胞治疗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出来的多潜能细胞系。

由人ES细胞发育而来的各种细胞可为器官移植、组织损伤修复和细胞治疗等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从而为许多由于供体缺乏而难以根治的疾病提供了治愈的机会,如肾衰竭或白血病等的治疗。有学者成功地向神经系统有缺陷的实验鼠体内移植了由胚胎干细胞分化成的神经胶质细胞,结果表明这种人工培育的细胞能真正取代动物自身的细胞[4]。由此可见,胚胎干细胞移植技术和其它先进生物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未来的几年内可能在移植医学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3.脐血干细胞及其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脐血干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相比,具有采集方便、细胞免疫性不成熟、移植过程中不需要严格配型等优点,具体如下:首先,脐血干细胞来源丰富,且相对于自体骨髓干细胞,脐血干细胞获得较简便,受感染几率减少;其次,脐带血中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均为不成熟表现,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抗原表达率低,几乎没有抗体,移植后排异反应弱或不出现;再次,脐带血干细胞比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更为原始,其自我繁殖能力最强,繁殖速度最快。

由于以上诸多优点,因此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血站管理办法》等法规将脐血库作为“特殊血库”,明确干细胞的采集与供应属于血站的工作范畴。

有学者通过对脐带血进行采集、分离和检测,制备脐带血干细胞制剂进行局部移植,用来治疗肝硬化失代偿和股骨头坏死。结果发现制备的脐带血干细胞制剂有核细胞计数,均达到治疗剂量,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后白蛋白水平逐步升高,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由此可见,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可为临床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一种新手段[6]。

然而,脐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目前仍不够成熟和完善,需要扩大移植病例数,要结合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这种技术的优缺点,还需长期的临床评估。

4.外周血干细胞及其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外周血干细胞作为成体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一种兼能干细胞,具有只能向一种或密切相关的几种细胞类型分化的潜能,在器官损伤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应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优点在于移植的产品纯度高,对供者造成的痛苦小,治疗效果明显,费用低廉,技术风险小,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具有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体外造血干细胞的扩增在临床应用方面是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Notch配体可以在体外高效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并且利用该方法扩增造血干细胞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了前期的临床试验。有学者通过研究比较了脐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效果,结果发现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数据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干细胞移植组大量腹水患者11例,治疗后腹水消失6例,明显减少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量腹水患者9名,治疗后腹水消失5例,明显减少4例。可见两种治疗方法具有相类似的疗效[7]。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人们通常更加关注如何提高采集效率,而忽略了供者血小板损伤对整个移植过程的影响。血小板的降低不但危害供者生命安全,还会直接影响干细胞的采集量及采集次数,这是关系到患者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5.展望

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同时,还需考虑到临床真正应用干细胞技术,必然牵涉到干细胞工程化问题,显然自体干细胞移植不适合工程化生产,而应用同种异体或异种干细胞移植需要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另外,现今还无有效的手段来防止移植遗传性疾病的可能,各种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远期效果还需长期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 Regaud C.Etudes sur la structure destubes semenifere et sur la spermatogenese chez les mammiferes. Part 1.Archives d’Anatomie microscopiques et de Morphologie experimentale,1901;4:101.

[2] Baserga A,Zavagli G.Ferrata’s stem cells:an historical review on hemocytoblasts and hemohistioblasts.Blood cells,1981;7(3):537.

[3]Thomson JA,Kalishman J,Golos TG,et al.Isolation of a primate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5;92(17):7844.

[4]王常勇,吕双红,李贤仁.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前景.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6(17):381-384.

[5]裴雪涛.干细胞研究进展与血细胞治疗.中国输血杂志,2010,10(23):756-757.

[6]范娅涵,蒋天伦,黎儒青,等.治疗用脐血干细胞的制备及初步临床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10,3(23):179-182.

[7]李翠莹,赵景兰,张利,等.脐血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比较.中国输血杂志,2010,3(23):182-184.

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最新资料推荐------------------------------------------------------ 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胚胎干细胞研究进展-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 近年来干细胞的应用几乎涉及到所有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 本文概述了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综述了干细胞的可塑性、分离培养及其在基础研究及临床上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最后,展望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可塑性;分离培养;应用 Advances in study of stem cells Stem cells are non-specialized cells which have the ability of self-renewal and multipl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The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s has nearly involved in all the research field on life sciences and bio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stem cells, and reviews the latest progress in the study on stem cells plasticity, isolation, culture in vitro, and its extensive application in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The prospects of stem cells are also discussed. stem cell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lasticity; isolation; culture in vitro; application 干细胞(stem cells)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 1 / 10

2.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附件2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 质量控制指标 (2017年版)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符合率 定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术适应证选择正确得例数占同期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总例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时,严格掌握适应证得程度,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得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实现造血重建(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0、5×109/L与血小板>20×109/L)得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水平得重要指标之一。 三、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就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得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疹、腹泻与黄疸,就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得主要并发症与主要死亡原因。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就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重度(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不同移植方式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aGVHD预防水平,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得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四、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

定义: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就是指造血干细胞移植术100天后,由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而引起得慢性免疫性疾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就是指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例次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例次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cGVHD预防水平,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得重要过程性指标之一。 五、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死亡率 定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00天内非复发死亡患者数占同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总数得比例。 计算公式: =×100% 意义:体现医疗机构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得综合管理水平,就是反映医疗机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医疗质量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目的应用超大剂量的放、化疗,以最大限度清除病人体内的肿瘤细胞或骨髓中的异常细 胞群以及抑制或摧毁宿主免疫系统(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言),然后移植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而使病人康复。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有哪些 1、恶性血液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毛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造血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纤维化等。 非恶性血液病 1、先天性及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尤其存在危及生命的不可逆的骨髓衰竭或对免疫抑 制治疗无效的再障。 2、遗传性红细胞疾病, 3、遗传性免疫缺陷, 4、遗传性代谢性疾病。 NMDP推荐的恶性血液病URD-HSCT适应症和移植时机具体如下: 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 ①高危AML:继发性AML(如既往有MDS病史),治疗相关性白血病,诱导治疗失败; ②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CR1;③CR2或CR3。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①高危ALL; ②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如Ph染色体阳性, 11q23), ③初诊时高白(>30 C 50×109/L), ④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或睾丸白血病, ⑤初始诱导治疗4周未获CR, ⑥诱导治疗失败,⑦CR2或CR3。 3、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IPSS中危-1 (INT-1),中危-2(INT-2)或IPSS 高积分并包括以下任一条: ①骨髓原始细胞>5% ②除了细胞遗传学预后良好患者[包括5q- 获核型正常] ③>1系细胞减少。 4、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 ①伊马替尼治疗后3月无血液学或次要细胞遗传学反应, ②伊马替尼治疗后6到12月无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 ③疾病进展(加速期或急变期)。 5、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 (一)基本的技术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以正常造血干细胞替代病人的 病理干细胞。具体方法分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恶性血液疾病的病人应先进行化(放)疗诱导治疗,使病情缓解,再给予超剂量化(放)疗,尽可能杀灭病人体内所有的肿瘤细胞并抑制其免疫功能,为植入干细胞留置空间,然后通过静脉输注将正常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给病人。 2、对于造血功能衰竭或异常以及先天遗传性疾病者可直接应用免疫抑制剂摧毁其体内原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综述)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s(LR) 【摘要】: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技术是生物技术领域最具有发展前景和后劲的前沿技术,其已成为世界高新技术的新亮点,势将导致一场医学和生物学革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已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对干细胞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帕金森病神经干细胞糖尿病 ABSTRACT:Stem cells are the body and cells of various tissues of origin, has high self replication, high proliferation and multilineage differentiation potential. Stem cell technology is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has the most development prospect and potential of cutting-edge technology, it has become a new bright spot in the world of high-tech, will lead to a revolution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 is to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medical fields intersection, stem cell technology from a laboratory concept gradually transformed to be able to see the reality. Stem cell research as a new discipline has become the hotspot of life science. Based on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on stem cell research summarizes. Keywords:Stem cell factor Parkinson disease Neural stem cells Diabetes mellitus 干细胞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能再造一种全新的、正常的甚至更年轻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由此人们可以用自身或他人的干细胞和干细胞衍生组织、器官替代病变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并可以广泛涉及用于治疗传统医学方法难以医治的多种顽症。 干细胞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干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应用几乎涉及所有的生命科学和生物 医学领域。 一、目前干细胞的主要研究热点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解放军医学院 《血液系统》 论文题目: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学员姓名: 学号: 研究专业: 2016年月日

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何艳 ZS15078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造血干细胞是最早发现,研究最多和最先用于治疗疾病的成体干细胞。血干细胞移植是从6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医疗技术,由于最初是通过抽取供体骨髓而获得造血干细胞,所以又称为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通过大剂量放化疗预处理,清除受者体内的肿瘤或异常细胞,再将自体或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给受者,使受者重建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目前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非恶性难治性血液病、遗传性疾病和某些实体瘤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主要包括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脐血干细胞移植。由于骨髓为造血器官,早期进行的均为骨髓移植。近10年来,由于科学的进步,人们已可通过一些药物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中,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取造血干细胞,称为"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一般来说,人体有三个部位生产和存储造血干细胞,大部分在骨髓里,所以叫骨髓造血干细胞。还有一部分在外周血液中,也就是在血管里面有少量的造血干细胞。第三就是在脐带里有大量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一般根据患者的疾病种类、疾病状态及预后、HLA配型结果及供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来选择造血干细胞移植方式。目前异

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绝大多数为配型相同的同胞间、半相合父母与子女间、不全相合同胞间的移植,而随着全世界及我国骨髓库的增加,非血缘供者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不同移植类型各自优劣不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优点在于不受供者的限制,移植后不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严重并发症较少,费用较低,缺点是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疾病,植入的供者细胞有持久的抗肿瘤作用,复发率低,但严重并发症多,费用相对较高。近年来,全球每年的骨髓移植病例已超过1万例。中国造血干细胞移植已进入有序健康深入发展的状态,21世纪中国将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求大。 骨髓移植技术使众多白细胞患者得到救治,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提高到50%-70%。为发展此项技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美国医学家托马斯因而获得了1990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1976年托马斯报道100例晚期白血病病人经HLA相合同胞的骨髓移植后,13例奇迹般长期生存。从此全世界应用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其他严重血液病,严重血液功能缺陷病,急性放射病,部分恶性肿瘤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开创临床治疗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新纪元。目前异基因干细胞移植数一直占我国的半数以上,长期存活率已达75%,居国际先进水平以达到75%以上。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多种血液病、实体瘤、免疫缺陷病和重度急性放射病,这已被很多人所熟悉。然而科学家们在对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中还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并发现许多新功能,研究结果表明造

干细胞临床应用典型病例

干细胞临床应用典型病例 多年来国内外干细胞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干细胞几乎成为治疗各种疾病的理想工具。干细胞治疗帕金森氏综合症,脑瘫,脑外伤;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治疗糖尿病,治疗慢阻肺;干细胞治疗白血病.治疗痛症,治疗不孕不育等。人类在想象干细胞所能做到的一切,付之行动并努力实践。几乎每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新的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临床试验成果不断传来。 干细胞移植被广泛用来治疗的疾病就是癌症。利用干细胞治疗癌症的做法已逐步得到突破,目前有关这方面的临床试验超过500 项,几乎每一种恶性肿瘤都受到调查。在其中许多临床试验中,干细胞都用于替换那些被化疗杀死的细抱。糖尿病患者体内就下能产生胰岛素.需要每天注射。这种疾病是因患者体内免疫系统中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受损引起的,干细胞疗法的目标是取代这些免疫细胞。在美国西北大学正在进行的一项试验中.患者在接受完化学治疗后,会被注入从骨髓提取的干细胞。研究人员表示:“根据我们的推测,经过重新调整的免疫系统将对阻止自身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展开攻击,使得这些细胞再生。“神经系统疾病干细胞疗法还为帕金森氏综合症和其它众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康复提供了希望。这种疗法的目标是,将干细胞变成能产生多巴胺的神经细胞,以替代因疾病丧失的细胞。多巴胺是在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单胺神经传递索,能将信息传递到负责协调活动的大脑各个部分。研究人员正在探索的治疗方法是将干细胞移植到需要多巴胺的大脑目标位置。在大脑遭到损伤的儿童中.约四分之一最终不幸死亡。日前尚不存在逆转大脑损伤影响的任何疗法,但科学家在动物身上进行的研究表明,从骨髓提取干细胞能改善治疗效果。美国德克萨斯州已开始实施一项涉及年龄在5 岁到14 岁之间、大脑严重受损的儿童的临床试验。他们会在大脑受损后36小时内被注射干细胞,以观察干细胞疗法对大脑恢复情况的作用。研究表明干细胞最终有助于修复大脑损伤。英国有近300 万人患心脏病。干细胞疗法已用于处理心脏病发作造成的损伤,生成新血管的临床试脸。这一疗法的目标是,在心脏病发作后,给患者注入干细胞,这有助于抑制受损程度,生成新的心脏肌肉.增强心脏跳动能力。第二个目标是注射干细胞.生成新的血管,改变受损区域血液和氧气输送通道。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髓磷脂会被免疫系统细胞破坏或摧毁。髓磷脂是神经细胞周围的保护涂层。干细胞疗法的目标是,利用化学疗法摧毁出现问题的免疫系统,使干细胞取代它们的位置。据美国国家卫生院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及“免疫耐受网”称,他们赞助的一项初步研究发现,在19名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当中.18名在接受干细胞疗法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或有较大改善。《超人》电影系列中“超人’" 的扮演者克里斯托弗·里夫在一次事故中身体瘫痪.他是倡导干细胞研究的重要人士之一。尽管大规模临床试验目前尚无法实施.但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成功利用干细胞治愈了一些瘫痪患者。这种疗法的概念是,干细胞能生长成神经细胞.替代那些永远无法修复的细胞,在背髓受损片断之间的空隙架起一座“侨梁”。阿根廷研究人员就报告说成功令两名瘫痪患者恢复活动能力。骨折治疗方法多年来一直变化不大,夹板、绷带和石膏仍是治疗骨折的主要材料。科学家目前正在对利用干细胞修复断骨进行临床试验,这有可能使治疗骨析的方式发生翻天复地的变革。研究人员还在研究用干细胞和生长因子修复骨骼碎片,加速骨骼痊愈的概念。另外,他们在积极研究利用干细胞疗法医治引起骨骼脆弱的骨质疏松症。随着年龄增加,我们的骨质流失速度超过生长速度,结果引起骨质疏松症.干细胞疗法则有助于恢复这种平衡。 一、干胞治疗肿瘤性疾病的临床典型病例 患者.男,41岁。经诊断右肺癌20月余,脑及脑膜转移7月余。患者出现发作性头晕.失忆.伴语言障碍,每次持续约30 - 45 分钟逐渐缓解.第1周期全身化疗后第2天反复出现头晕、语言表达及认知障碍,并出现痫性发作1次.持续约1分仲后缓解,4天后腰推穿刺及鞘内化疗,于当日下午出现情绪激动、烦躁、躁动,伴意识及言语不清,口角流涎,化疗

干细胞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干细胞在医学中的应用 摘要: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self-renewing)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干细胞(Stem Cell)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为“万用细胞”。 关键字:胰岛干细胞、神经组织细胞、皮肤干细胞、干细胞、脐血干细胞、成人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胚胎干细胞 前言:干细胞即为起源细胞。简单来讲,它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能力的原始的未分化细胞,是形成哺乳类动物的各组织器官的原始细胞。干细胞在形态上具有共性,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体积小,核相对较大,细胞核多为常染色质,并具有较高的端粒酶活性。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干细胞或单能干细胞。据文献报导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并保持未分化状态的细胞。它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干细胞的发育受多种内在机制和微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人类胚胎干细胞已可成功地在体外培养。最新研究发现,成体干细胞可以横向分化为其他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为干细胞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基础。 在胚胎的发生发育中,单个受精卵可以分裂发育为多细胞的组织或器官。在成年动物中,正常的生理代谢或病理损伤也会引起组织或器官的修复再生。胚胎的分化形成和成体组织的再生是干细胞进一步分化的结果。胚胎干细胞是全能的,具有分化为几乎全部组织和器官的能力。而成体组

干细胞及其移植技术初步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及其移植技术初步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4-07-25T09:12:50.2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3期供稿作者:赵淑艳 [导读] 干细胞研究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在生物学、胚胎发育学、医学、药学等方面展示出愈来愈明显的应用前景。赵淑艳(淄博市中心血站 255033) 【中图分类号】R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022-02 干细胞是具有多分化潜能和自我复制的细胞系,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培养都能表现为长期存活,不断地自我繁殖,在一定的微环境中可以诱导分化为所需要的组织细胞,有很强的可塑性。干细胞研究是目前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在生物学、胚胎发育学、医学、药学等方面展示出愈来愈明显的应用前景。 1.干细胞的相关背景知识 1901年,Reguard[1]等人在研究精子形成过程的实验中首次提出了干细胞的概念,之后学者们对干细胞不断地研究探索,随着新的血液分析方法的建立,研究发现某种细胞克隆可以使遭受致命放射损伤的小鼠造血功能恢复,从而推动了干细胞的研究[2,3],之后随着对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根据分化能力的不同将干细胞分为3 类:(1)全能干细胞;(2)多能干细胞;(3)兼能干细胞;按其来源分类可分为外周血干细胞、骨髓干细胞和脐血干细胞。 2.胚胎干细胞与血细胞治疗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出来的多潜能细胞系。 由人ES细胞发育而来的各种细胞可为器官移植、组织损伤修复和细胞治疗等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细胞来源,从而为许多由于供体缺乏而难以根治的疾病提供了治愈的机会,如肾衰竭或白血病等的治疗。有学者成功地向神经系统有缺陷的实验鼠体内移植了由胚胎干细胞分化成的神经胶质细胞,结果表明这种人工培育的细胞能真正取代动物自身的细胞[4]。由此可见,胚胎干细胞移植技术和其它先进生物技术的联合应用,在未来的几年内可能在移植医学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3.脐血干细胞及其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脐血干细胞与骨髓干细胞和外周血相比,具有采集方便、细胞免疫性不成熟、移植过程中不需要严格配型等优点,具体如下:首先,脐血干细胞来源丰富,且相对于自体骨髓干细胞,脐血干细胞获得较简便,受感染几率减少;其次,脐带血中T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均为不成熟表现,人类白细胞抗原Ⅱ类抗原表达率低,几乎没有抗体,移植后排异反应弱或不出现;再次,脐带血干细胞比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更为原始,其自我繁殖能力最强,繁殖速度最快。 由于以上诸多优点,因此脐带血造血干/祖细胞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血站管理办法》等法规将脐血库作为“特殊血库”,明确干细胞的采集与供应属于血站的工作范畴。 有学者通过对脐带血进行采集、分离和检测,制备脐带血干细胞制剂进行局部移植,用来治疗肝硬化失代偿和股骨头坏死。结果发现制备的脐带血干细胞制剂有核细胞计数,均达到治疗剂量,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治疗后白蛋白水平逐步升高,1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好转。由此可见,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可为临床多种疾病的有效治疗提供一种新手段[6]。 然而,脐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目前仍不够成熟和完善,需要扩大移植病例数,要结合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这种技术的优缺点,还需长期的临床评估。 4.外周血干细胞及其移植技术的临床应用 外周血干细胞作为成体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一种兼能干细胞,具有只能向一种或密切相关的几种细胞类型分化的潜能,在器官损伤疾病的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应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优点在于移植的产品纯度高,对供者造成的痛苦小,治疗效果明显,费用低廉,技术风险小,不会产生排异反应,具有广泛推广的应用价值。 体外造血干细胞的扩增在临床应用方面是一直未能解决的难题,最近的研究表明,利用Notch配体可以在体外高效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并且利用该方法扩增造血干细胞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开展了前期的临床试验。有学者通过研究比较了脐血干细胞移植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治疗肝硬化腹水患者的效果,结果发现两种治疗方法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白蛋白及总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数据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脐血干细胞移植组大量腹水患者11例,治疗后腹水消失6例,明显减少5例;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组大量腹水患者9名,治疗后腹水消失5例,明显减少4例。可见两种治疗方法具有相类似的疗效[7]。 值得注意的是,在外周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人们通常更加关注如何提高采集效率,而忽略了供者血小板损伤对整个移植过程的影响。血小板的降低不但危害供者生命安全,还会直接影响干细胞的采集量及采集次数,这是关系到患者移植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5.展望 干细胞移植在临床上的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同时,还需考虑到临床真正应用干细胞技术,必然牵涉到干细胞工程化问题,显然自体干细胞移植不适合工程化生产,而应用同种异体或异种干细胞移植需要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另外,现今还无有效的手段来防止移植遗传性疾病的可能,各种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远期效果还需长期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 Regaud C.Etudes sur la structure destubes semenifere et sur la spermatogenese chez les mammiferes. Part 1.Archives d’Anatomie microscopiques et de Morphologie experimentale,1901;4:101. [2] Baserga A,Zavagli G.Ferrata’s stem cells:an historical review on hemocytoblasts and hemohistioblasts.Blood cells,1981;7(3):537. [3]Thomson JA,Kalishman J,Golos TG,et al.Isolation of a primate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Proc Natl Acad Sci USA,1995;92(17):7844. [4]王常勇,吕双红,李贤仁.人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现状与前景.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6(17):381-384. [5]裴雪涛.干细胞研究进展与血细胞治疗.中国输血杂志,2010,10(23):756-757. [6]范娅涵,蒋天伦,黎儒青,等.治疗用脐血干细胞的制备及初步临床应用.中国输血杂志,2010,3(23):179-182. [7]李翠莹,赵景兰,张利,等.脐血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比较.中国输血杂志,2010,3(23):182-184.

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

干细胞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 摘要: 本综述通过举例,简要阐述了近年来干细胞研究进展以及干细胞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应用 前言: 干细胞是人体及其各种组织细胞的最初来源,具有高度自我复制、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的潜能。干细胞研究正在向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各个领域交叉渗透,干细胞技术也从一种实验室概念逐渐转变成能够看得见的现实。干细胞研究己成为生命科学中的热点。同时,干细胞的研究对人类的疾病的治疗等也有着其绝对的重要意义。 1干细胞的分类及其研究进展 干细胞(stem cell)是机体内存在的一类特殊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能根据来源的不同,干细胞可分为胚胎干(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诱导性多潜能干(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细胞及成体干(adult stem cell)细胞。不同种类的干细胞具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胚胎干细胞是由胚胎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经体外培养而筛选出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理论上可以诱导分化为机体中200多种细胞。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已经分化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特化形成该类型组织的多能细胞。 1.1ES 细胞胚胎干细胞是指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细胞团的细胞,发育等级较高,可以分化为人体的所有体细胞,是全能干细胞。ES 细胞是目前研究最广泛、最成熟的干细胞体系。自2009 年起,全球共批准了3项人ES(hES)细胞的临床试验,标志着hES 细胞向临床应用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然而,hES 细胞临床应用面临的一个瓶颈问题是免疫排斥反应。体细胞核移植(SCNT)技术能够制备携带患者基因型的hES 细胞,可解决免疫排斥的难题。2013 年,美国Mitalipov 研究团队将人类皮肤成纤维细胞核移植到供体去核卵细胞中,成功建立了SCNT 的hES 细胞[1],标志着治疗性克隆又向前迈出关键性的一步。然而,hES 细胞建系必须摧毁人类早期胚胎,故存在剧烈的伦理学争议。此外,hES 细胞来源的分化细胞移植到体内存在发展为肿瘤的潜在风险。 1.2iPS 细胞2006 年Yamanaka 实验室利用Oct3/4、Sox2、Klf4、c-Myc 4 种因子将鼠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标志着一种新型类胚胎干细胞的问世。PsCs 诱导的本质是使终末分化的细胞重新获得多能干细胞相似的调控网络和表观遗传学特征,迄今,已建立了大鼠[2, 3]、人[4, 5]、猪[6, 7]、猴[8]、兔[9]和绵羊[10]的iPSs细胞系,并证实具有ES细胞的发育全能性。采用体细胞重编程技术可从患者自体细胞获得的iPS 细胞,这不但可解决免疫排斥的难题,而且避免了hES 细胞和SCNT 研究存在的伦理学争论。近年来,采取非整合的病毒载体、mRNA 转染、小分子化合物化学诱导等方法均可将体细胞重编程为iPS 细胞[2,3]。这些技术的改进既可避免肿瘤形成和DNA与宿主整合的相关风险,又可降低iPS 细胞的制备成本,使得大规模制备自体干细胞成为可能。Yamanaka 带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指标的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事中事后监管,做好“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委组织制(修)订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年版)》等15个“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管理规范,并制定了相应技术的质量控制指标(可从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下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09年11月13日印发的《变性手术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5号)、《心室辅助装置应用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6号)、《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7号)、《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8号)、《脐带血造血干细胞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89号)、《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0号)、《口腔颌面部肿瘤颅颌联合根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1号)、《颅颌面畸形颅面外科矫治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2号)、《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3号)、《颜面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4号)、《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5号)、《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6号)、《人工智能辅助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7号)、《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8号)、《组织工程化组织移植治疗技术管理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09〕199号)同时废止。 附件 1.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2.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3.同种胰岛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4.同种胰岛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5.同种异体运动系统结构性组织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6.同种异体运动系统结构性组织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7.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8.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9.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10.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11.性别重置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12.性别重置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13.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14.质子和重离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1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16.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质量控制指标(2017版) 17.肿瘤深部热疗和全身热疗技术管理规范(2017版)

干细胞研究进展

科学前沿论坛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基础医学的不断发展,干细胞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干细胞技术也得到了较高水平的提升。自从1998年报道第一例人类干细胞前体细胞株被成功的分离和培养,干细胞成为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其在细胞多能性维持机理、疾病发病机制等基础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除此之外,干细胞作为体外器官构建和遗传性疾病治疗的首选细胞以及其在再生医学治疗中也是重要的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在干细胞领域的研究主要有诱导多样性干细胞、单倍体干细胞、成体干细胞以及干细胞在再生医学治疗和其他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干细胞的概念、分类及特征等基础内容,然后重点阐述了干细胞在临床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求为今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 干细胞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干细胞是指来自于胚胎、胎儿、成人的具有自我更新和不断繁殖以及分化为多种细胞能力的一类细胞,是机体及其他各种组织细胞的初始来源。根据干细胞的来源不同可以将干细胞划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和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1.1 胚胎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ES)是由未着床的早期胚胎内细胞团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干细胞。1981年,小鼠胚胎干细胞被成功的分离和培养,并随着今后的深入研究成为了最为成熟的干细胞体系。此后,科学家相继成功分离和培养得到了牛、羊等大型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1998年,人胚胎干细胞得以分离和培养,并建立了人胚胎干细胞系,而且证明了人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骨细胞以及神经细胞等细胞类型,这也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种子细胞。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时有较强的增值能力,且染色体的核型和带型都比较稳定;胚胎干细胞无论是在体外和体内培养的条件下都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分化为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并进一步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相应类型的组织细胞;此外,由于其端粒酶的活性较高,胚胎干细胞还具有高度未分化状态的保持能力。 1.2 成体干细胞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是一种可以在特定的组织中通过其自我更新能力产生来源一致的特异性细胞类型的一类未分化细胞,因此可以作为生成某种细胞的前体。成体干细胞的来源有很多,包括皮肤、肝、肾、骨髓、牙髓、胰腺、脑、视网膜、外周血等,但是成体干细胞并不能定向分化为人体所需的全部类型的组织细胞,而且成体干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在分离和纯化以及鉴定方面均具有一定的难度。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都可以自我更新,并分化成为特定类型的细胞,而且在移植后会出现免疫排斥,但是不同于胚胎干细胞的是成体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不能产生多种细胞类型,分化功能有一定的局限,不能保持长时间的不分化,同时受到多种生长因子的影响,其分化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降低,DNA变异增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但成体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核转移技术进行器官移植,有利于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1.3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 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首次成功建系是在小鼠体内,2006年,科学家在小鼠的成纤维细胞中导入c-Myc、Oct4、Klf4、Sox24个转录因子,在此条件下成功获得了小鼠多潜能干细胞,并将其命名为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iPSCs),该项研究成功受到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并在此后的不断研究中成功建立了猪、猴、人等多个物种的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系。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在细胞形态、培养特征、表面标志物、基因表达谱、染色质状态等多个方面与胚胎干细胞高度相似,在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受到较大伦理争议的今天,诱导性多潜能干细胞的出现以其较大的优势使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避开了伦理争议,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移植过程中的免疫排斥问题。同时iPS细胞制备技术也得到了较高水平的发展,丙 干细胞研究进展 李 京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 摘 要 干细胞是指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能力的一类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分化为体内所有类型细胞。 干细胞的研究一直以来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热点和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并在近几年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诱导多能性干细胞的出现,成为了干细胞研究领域的里程碑事件。同时我国干细胞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并在全世界干细胞研究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干细胞的概念、分类等基础内容,干细胞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以及干细胞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和前景作了如下综述。 关键词 干细胞;分化;临床;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Q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6)08-0006-01 作者简介:李京,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下转第39页) SCIENTIST 6

干细胞治疗技术

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群体,按其分化能力分为以下3类。 2. 1全能干细胞其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如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 ESC) ,来源于受精卵囊胚期内细胞团组织或早期胚胎的生殖嵴细胞,此外,还可以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ESC属于起源细胞,具有分化为内、中、外3 个胚层的所有细胞的全能性;同时表达高水平的端粒酶活性,在胚胎状态能进行无限的增殖;具有正常的核型及染色体,表达阶段特异性胚胎抗原,如人类ESC表达SSEA-3、SSEA-4、TRA-1-60和TRA-1-81,还表达Oct4、Fgf4、H2az、Foxd3、Nanog和Sox2 等与多能性有关的关键蛋白[ 3 ]。1998年美国的Thomson等首次在国际上建立人ESC株,促进了ESC研究的飞速发展,展示出巨大的医学应用前景。 2. 2多能干细胞这种干细胞具有分化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丧失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内皮干(祖)细胞( endothelial p rogenitor cell, EPC)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 )等。 2. 3单能干细胞只能向1 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2 种类型的细胞分化。如上皮组织基底层的干细胞。 干细胞(stem cells, SC)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又称为“万用细胞”。根据发育阶段将其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2种。 干细胞做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广泛应用各种疾病的治疗,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完全的细胞,还没有可以产生排斥的抗原,所以只要分离,提纯达到标准,是不会出现排斥反应的。干细胞是能够通过人工诱导在身体内长成任何类型的细胞或者组织的原始活细胞。 干细胞研究的学术与技术进展 1867年,德国病理学家Cohnheim教授在研究伤口愈合时,首次提出骨髓中存在着非造血干细胞的观点,指出纤维母细胞可能来源于骨髓。1945年,科学家们将正常老鼠的骨髓移植到经过放射线照射过的老鼠身上后发现骨髓移植可以使这些老鼠恢复健康。 1950年,研究证明骨髓移植能挽救遭受致死剂量辐射的动物。 1960年,加拿大科学家詹姆士·堤尔和恩尼斯特·莫科洛克发现并命名造血干细胞。 1967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多纳尔·托马斯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报告说,如果将正常人的骨髓移植到患者体内,可以治疗造血功能障碍。 1969年,多纳尔·托马斯教授完成了第一例骨髓移植,并因此而获得1990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1970年3月,第一次尝试用8份脐血治疗一位16岁的白血病患者,虽然没有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发应,但移植失败。后经化疗成功治愈。1974年,Friedenstein 从骨髓中分离得到间充质干细胞(MSC) 1981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Martin教授建立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系。1985年,Piersma证实MSC存在多向分化潜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基本标准

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管理规范 为规范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的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以下简称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医疗机构应当保证造血干细胞来源合法。 (一)有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血液内科专业诊疗科目。 (二)三级甲等医院或者血液专科医院。 (三)采集条件 1、采集室:有20m2以上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区;有相应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设备,采集床/椅等。 2、有动员剂注射室。 3、能为捐献者提供常规体检服务。 4、应急处理区:有相应的抢救设备,能够进行急症处理。 5、有资料保存与传输设备。 6、临床实验室有流式细胞仪检测CD34+;能够进行有核细胞计数。有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价措施,相关检验项目参加卫生部指定的室间质量评价机构的室间质量评价并合格。

(四)有2名以上符合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人员要求的执业医师,并有满足工作需要的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内科。 2、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有3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负责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的医师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有5年以上血液内科工作经验和造血干细胞采集经验。 (二)其他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能够胜任造血干细胞采集相关工作,能熟练掌握血细胞分离机的操作、相关仪器设备使用和电脑操作。 三、技术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 (二)采集部位:浅静脉,必要时深静脉。 (三)外周血动员剂用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5μg/kg/日,4—6天。 (四)采集方式:细胞分离机采集。 (五)采集量:造血干细胞悬液50—200ml/人/次,采集次数不超过2次,每次循环处理血量不多于15000ml。当

胰腺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胰腺干细胞移植技术研究进展 王磊1赵玉沛1章静波o (1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o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室) 关键词胰腺干细胞定向分化糖尿病 糖尿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胰腺内分泌B细胞功能下降所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糖代谢紊乱是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细胞替代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传统的细胞替代疗法)))胰岛移植存在供体数量不足和免疫排斥的问题,而胰腺干细胞移植有望克服上述缺陷.本文就胰腺干细胞的发育过程与培养技术、不同发育阶段的表面标志物,如何促进胰腺内分泌前体细胞增殖及胰腺干细胞移植尚存的问题、发展方向作一阐述. 干细胞是具有无限或较长期自我更新、定向分化能力的特殊细胞.根据分化能力的不同,干细胞可以分为三种:全能干细胞(能够产生胎盘滋养层在内的各种细胞)、多能干细胞(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在内的各种细胞)、单一潜能干细胞(具有单一定向分化潜能,仅能够产生某种特定细胞).利用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定向分化的特性,可以为细胞替代疗法提供丰富的供体来源,有望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等疾病的治疗问题.在这里我们就胰腺干细胞的发育过程及糖尿病的干细胞移植治疗情况作一阐述. 一、糖尿病的传统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障碍综合征.它是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可导致全身性代谢紊乱并继发眼、肾、神经、心血管等脏器损害,估计到2025年患者将超过3亿.理论上,胰腺内分泌B细胞功能破坏所导致的内源性胰岛素产量不足是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细胞替代疗法(即补充B细胞的功能,如胰岛移植)较目前临床常用的胰岛素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1供体数量严重不足,需12000个胰岛细胞/kg体重,即2~4个供体才能满足一个受体的需要;o免疫排斥问题,异体取得的胰岛都存在免疫排斥,而且许多免疫抑制剂本身(如糖皮质激素等)也有致糖尿病作用.据国际胰岛移植中心登记,胰岛移植一年后仅8.2%的患者无须再使用胰岛素. 一些替代胰岛移植的方法包括异种胰岛移植.可分泌胰岛素细胞株的建立等方法曾先后出现.其中异种胰岛移植常取自猪胰岛,来源虽然丰富但也带来了无法克服的逆转录病毒感染问题.利用内分泌肿瘤细胞或特殊的胰腺内分泌细胞可以建立起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株: Knaac k报道胰岛素瘤细胞株B TC6-F7可以在连续传代55代以上、超过一年后仍能够正常分泌胰岛素[1];取自高胰岛素低血糖综合征患者的细胞株NISK9,转染相应的缺陷基因后即能正常分泌胰岛素[2].但是这些细胞株表型俱不稳定,易于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随着近年来干细胞移植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试图从干细胞培养生成B细胞甚至完整的胰岛,从而为糖尿病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二、胰腺干细胞的体内发育过程 胰腺发生于胚胎中胚层的前肠,由背胰芽和腹胰芽组成.背胰芽发生于E9.5(胚胎第9.5d)的背侧内胚层,腹胰芽发生于E10.5(胚胎第10.5d)的腹侧内胚层.腹胰和背胰中胰腺干细胞有不同的发育环境,背胰来源的胰岛在营养物质的刺激下分泌更多的胰岛素[3]. 1.胰腺干细胞的早期发育 胰腺干细胞的早期发育是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Paradox家族成员Pdx1(胰十二指肠同源性因子,pancreas duodenum ho meobo x-1)是早期胰腺干细胞发育的主要因子.Pdx1的作用受到Sonic Hedge hog(一种强效的细胞间信号蛋白,属于Hedgehog家族的成员,能够促进细胞的生存、增殖和分化)的限制,只有在Sonic Hedgeho g受到抑制的区域,Pdx1才能促进胰腺的发生[4].Activin B作为 # 8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