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型关首战告捷》课文分析

合集下载

初中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

初中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

初中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使学生了解平型关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斗过程。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战斗过程。

(3)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体验战斗场景,提高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勇敢善战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

(2)平型关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斗过程。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团队精神。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专业军事术语。

(2)平型关战役的战略意义。

1. 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2)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型关战役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战斗过程。

(2)布置思考题,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4. 情景模拟:(1)组织学生进行战斗场景的模拟,增强直观感受。

(2)让学生发表感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战役的认识。

(2)强调战役中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对于平型关战役的了解程度,并提出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1. 情境教学: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地图,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战场,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平型关大捷读后感(一)

平型关大捷读后感(一)

平型关大捷读后感(一)
前两天,我们学习了《平型关首战告捷》这篇课文,至今我记忆犹新。

《平型关首战告捷》这篇课文记叙了在平型关战役中我军与日本鬼子激战的过程,讴歌了东北军将士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八路军和机智、巧妙的战斗艺术,揭示了平型关大捷的重大意义。

全文使读者很容易把握战场全貌,从而了解我军伏击部队是如何与敌人进行的激战的,以及战士们的英勇与无畏。

这篇课文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10自然段,因为这一段是战斗场面的特写,短短的几句话中才能看出全师德指战员英勇善战,顽强正直的战斗精神,先写了两个连伤亡大,人数上才不占优势了,但是面对强敌,他们依然是奋不顾身的拼杀。

读完这篇文章,我爱戴对八路军战士非常尊敬和爱戴,他们感染勇敢勇猛的精神感染了我,也鼓舞了我。

同时我也看到了日本鬼子是多么的可恶,他们丧心病狂地侵略韩国,给了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核战争,中国军民奋起反击,虽然当时日军吹嘘说战无不胜,但是平型关大捷平型关大捷却硕大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

我想:当时如果东亚的武器再先进那时一些,国家再强大一些,科技再进步一些,攻防战就不会打得这么辛苦。

只有国家强大了,别的政府机构才不会欺负我们,所以,我们新时代的少年儿童,要好好学习,长大建设祖国,让我们值得尊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

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

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型关大捷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和参战双方。

(2)掌握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和取得的战果。

(3)了解平型关大捷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平型关大捷的战斗特点。

(2)运用史料对比,评估平型关大捷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中英勇烈士的敬意。

(2)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和战果。

(2)平型关大捷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意义。

2. 教学难点:(1)平型关大捷的战斗策略和战术。

(2)如何评价平型关大捷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搜集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史料和图片。

(2)制作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

(2)提前了解平型关大捷的背景信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平型关大捷的纪录片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平型关大捷的背景,提出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平型关大捷的战斗特点和战术运用。

4.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平型关大捷的战斗过程和战果。

(2)分析平型关大捷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意义。

5. 评价与反思:(1)引导学生评估平型关大捷的历史价值。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结合平型关大捷,谈谈对抗日战争中英勇烈士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3. 搜集更多关于平型关大捷的史料,进行深入研究。

六、教学延伸1. 情感拓展:(1)通过观看电影《平型关大捷》或其他相关题材作品,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理解。

(2)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或纪念碑,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和英勇。

2. 历史对比:(1)让学生了解其他相似战役,如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分析各战役之间的异同,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初中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

初中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

初中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的主要内容,了解平型关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战果。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知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背景。

(2)课文中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的理解分析。

2. 教学难点:(1)平型关战役中战略战术的应用及其意义。

(2)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评价。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平型关战役的历史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

(2)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平型关战役的过程和战果。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各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平型关战役的战略战术及其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敬仰之情。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的主要内容,并写一篇短文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敬意。

2. 学生通过课后阅读,了解平型关战役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进行课堂分享。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景再现: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型关战役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战斗的激烈。

初中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

初中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

初中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了解平型关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平型关战役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战斗场面,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顽强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平型关战役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平型关战役中红军的战术和战略。

2. 体会课文中所表现出的英勇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平型关首战告捷》。

2. 平型关战役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3. 角色扮演道具和场地安排。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平型关战役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

(2)简要介绍平型关战役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回答课文中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平型关战役中红军的战术和战略。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角色扮演:(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准备台词。

(2)模拟平型关战役的战斗场面,让学生身临其境。

5. 情感升华:(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英勇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

(2)联系现实生活,谈谈自己对这种精神的理解和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拓展:(1)推荐相关历史书籍和电影,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

(2)组织参观革命纪念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准确地复述平型关战役的历史事件。

《平型关首战告捷》教学设计

《平型关首战告捷》教学设计

,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02 03
平型关战役经过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第115师在平型关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 战,阻挡日军攻势,由林彪、聂荣臻指挥,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 行了一次成功伏击战。
平型关大捷意义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粉碎了国内一些人的“恐日病”和抗 日“亡国论”,极大地振奋了人心,增强了全国人民和各爱国武装力量 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参观历史遗址和博物馆
实地考察平型关战役遗址和相关的历史博物馆, 亲身感受历史氛围,增强对历史事件的直观认识 。
与专家学者交流
参加学术研讨会或讲座,与研究平型关战役的专 家学者交流,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探究式教学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深入探究平型关战役的 历史背景和内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加学术研讨会
积极参加历史教育、军事史等领域的学术研讨会 ,与同行交流最新的教学和研究心得。
更新教学内容
根据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学需求,及时更新 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学习动机
学生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 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同时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分析能力。
04
CATALOGUE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播放视频
播放平型关战役相关视频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场景。
提问导入
询问学生对平型关战役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表达已知信息。
02
CATALOGUE
教学内容与方法

三亚市XX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屋二平型关首战告捷教学设计教科版

三亚市XX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快乐读书屋二平型关首战告捷教学设计教科版
吞吞吐吐:想说,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形容说话有顾虑。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闪烁其词:闪烁:光摇晃不定的样子。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出处:《痛史》第二五回:“或者定伯故意闪烁其词,更未可定。”
支支吾吾:zhī zhī wú wú指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3、老师从你的脸上看到了灿烂的微笑,你的朋友一定已经成功鼓励你了,是吗?你们怎么交流的?来,让同学们能从你们的对话中有所启发,好吗?
4、小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看到了心与心的交流,只要你我敞开心扉,只要你我真诚的去鼓励他人,只要你我能真心地接受他人的鼓励,我们就能如此的愉快和幸福.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口若悬河:kǒu ruòxuán hé若:如,像;悬河:瀑布.讲话像瀑布倾泻,滔滔不绝.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妙语连珠:连珠:串珠.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高谈阔论:高:高深;阔:广阔。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出自:唐·吕岩《徽宗斋会》:“高谈阔论若无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学生试学
让他说说想法,学生再次鼓励他,直到他获得信心。
合作共学
1、大姚望,听了同学们的鼓励,你想说些什么?小姚望呢?(引导学生对别人的鼓励及时表示感谢)
同学们真厉害,三言两语就为姚望找回了自信,还有心烦的姚望吗?(如有,则让他说说想法,让学生再次鼓励他,直到他获得信心。)
2、大姚望,小姚望都有信心,有勇气了,可我这个大大姚望却仍然很难过.你们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我已经失败七次了呀,怎么就没有一次成功呢?我课堂上专心听讲,课后认真作业,还找来课外习题做,我的学习难道还不认真吗?唉,我真没用。

四年级语文快乐读书屋二——平型关首战告捷

四年级语文快乐读书屋二——平型关首战告捷
本文记叙了平型关战斗中, 战士们与敌人激战的整个过程。 讴歌了八路军将士勇敢顽强的战 斗精神和机智巧妙的战斗艺术, 揭示了平型关大捷的重大意义。
写法点拨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事, 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叙事完整, 让读者易于接受。本文就是按照 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战斗前
战斗时 战斗后,线索清晰,内 容完整,让人一目了然。
课文详解
课文第3自然段,主要描述了 平型关的自然环境。先介绍平型 关的位置,然后写了平型关的险 要地势。
课文详解
课文第4-5自然段,写日军逼 近平型关,我军已经做好了准备 迎战日军。
课文详解
课文第6自然段,具体描述了 战争开始敌人遭受伏击的场面, 本段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我 军胜利在望时激动、兴奋的状态。
随堂练习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原因是什么?
答:这次战斗的胜利不仅占了天时、地 利,更占了人和。雨后道路泥泞,行 军缓慢,十分拥挤;伏击地点群山峥 嵘,层峦叠嶂,战士们团结一心,指 导员指挥有方。天时、地利、人和是 这次战斗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资料宝袋
平型关战斗
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中旬,是对日抗 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由国民政府第 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所领导,历时一个月,属 中等规模战役。由于沿平绥路西进的侵华日军 占领大同后,分兵两路向雁门关、平型关一线 进攻,企图进逼太原。为了配合友军作战,阻 挡日军的攻势,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 副师长聂荣臻指挥下,奉命开抵平型关地区集 结待机,伏击日军辎重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 胜的神话,从而高涨了中华人·民的反侵略志 气,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型关首战告捷》课文分析
教材说明
平型关在山西省繁峙县内,邻近灵丘县。

长城关口之一。

古称瓶形寨,金时称瓶形镇,清时称平刑岭关,后改称平型关。

平型关地势险要,是晋北交通的要冲。

1937年9月,侵入山西的日军向平型关、雁门关一线进攻,企图夺取太原。

八路军第115师以一个团和骑兵营于9月23日向灵丘、涞源、广灵之间前进,钳制敌人;三个团于24日夜冒雨设伏在平型关东北的公路两侧山上。

25日7时,日军板垣师团第21旅团的主力进入设伏地区,八路军预伏部队突然发起猛攻,迅速将敌分割包围,火力袭击后展开白刃格斗。

经过一天激战,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汽车80余辆,缴获大批武器与军用品。

《平型关首战告捷》记叙的就是这次著名战斗的过程,讴歌了八路军将士勇敢顽强的战斗精神和机智巧妙的战斗艺术,揭示了平型关大捷的重大意义。

“捷”,战胜。

“告
捷”,取得胜利。

自1931年9月18日起,武装抗日就已经开始。

但蒋介石却坚持对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坚持抗战。

平型关战斗的胜利是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次重创日军主力的胜利,所以称“首战告捷”。

结构分析
全文按事件发展顺序记叙,共14个自然段,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平型关战斗前的敌我双方态势,及八路军选平型关伏击日军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5自然段),写日军逼近平型关钻入八路军115师已布下的口袋阵。

第三部分(第6—11自然段),写平型关战斗的过程。

第6自然段写伏击得手,第7、8、9自然段写战场上双方对抗战况,第10自然段写冲上公路后的白刃战,第11自然段交代战斗胜利结束。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写平型关大
捷的战果。

第五部分(第13、14自然段),评价平型关大捷的重大意义。

第13自然段从对日军认识角度写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
战胜的神话,写中国人民在精神和心理上的胜利。

第14自然段从抗战阵营内部写平型关大捷对振奋民心、推动抗战高潮到来和提高共产党与八路军的威望所起的作用。

语意理解
“平型关是山西东北部古长城南端的
重要关隘,关内外群山峥嵘,层峦叠嶂,沟谷深邃。


这句话描述了平型关的自然环境。

先介绍平型关的位置。

“关隘”,指险要的关口。

然后描写平型关的险要形势。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陡峭。

“群山峥嵘”,写每座山都又高又陡,易守难攻。

“层峦叠嶂”中的“峦”指山,“嶂”指屏障,写平型关不仅每座山形势险峻,而且山峰很多,层层叠叠,像屏障,是隐蔽大部队的好去处。

“沟谷深邃”指山沟、山谷非常深远,敌人兵力难以展开,
不利于反击。

三个分句从三个方面写出平型关战斗的位置选得非常理想,这是战斗胜利的“地利”因素。

“待敌人完全进入伏击圈后,伏击部队首先炸毁了敌人队列前面的汽车,击毁了走在后面的车辆,将‘口袋’两头封死,然后居高临下,向敌人猛烈开火。


这句反映八路军115师打仗十分有章法。

让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其意在于务求全歼。

炸毁头车,击毁后车,堵死敌人前进与后退之路,达到了封死“口袋”两头,关门打狗的目的。

“685团3营的两个连队,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指战员们依然顽强地与敌人拼杀子弹打完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坏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


这是一句战斗场面的特写。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一句透视出115师全师指战员英勇善战、顽强坚毅的精神。

先交代两个连已伤亡很大、在人数上已不占优势,但是,面对强敌,指战员仍然冲入敌阵与敌拼杀。

第4、5、6分句具体写拼杀情景,武器递减直至徒
手与敌扭打,表现战士的勇敢与顽强。

“平型关战斗的胜利大大振奋了民心,鼓舞了士气,推动了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也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这是从抗战阵营的角度说明平型关大
捷的意义。

先从民族角度说“振奋了民心”,再从军队角度说“鼓舞了士气”,接着从全国大范围说“推动了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

句子最后从对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影响讲,从这一仗可以看出八路军是抗战的主力。

写作特点
1、线索清晰,步骤分明。

文章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记叙,线索十分清晰,大致是:敌我态势———布置伏击———伏击得手———白刃战———战斗胜利———战斗意义。

写战斗意义,也有条理,先写战斗胜利排除了人们对日军恐惧的心
理与认识上的错误,再写战斗胜利对抗战军民乃至我党我军的意义,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2、点面结合,可见战斗全貌。

写战斗打响,先居高临下地写战场全貌,再写敌人动态、我军的设伏与歼敌。

既有整体鸟瞰,又有局部特写。

到第10自然段,干脆将视点聚焦在3营两个连的战斗上。

这样,从高到下,从面到点,从整体到局部,使读者更容易把握战场的全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