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设计师流动站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州织里童装城为例
用设计引领时尚 以创新驱动发展

用设计引领时尚以创新驱动发展作者:来源:《纺织服装周刊》2017年第38期9月17日,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湖州市吴兴区人民政府主办,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人民政府、湖州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第四届“中国·织里”全国童装设计大赛在浙江省湖州市成功落下帷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原会长杜钰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原院长於荣赓,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原主席李当岐,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谢青、秘书长焦培等行业领导,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韩杰,湖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夏文星,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志华,湖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上葵,湖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建平,中共吴兴区委书记吴智勇,中共吴兴区委副书记、区长陈江等政府领导,以及各界嘉宾500余人出席了本次盛会。
在本次大赛的颁奖典礼上,中国服装协会授予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中国服装行业“十三五”创新示范基地称号。
今童王、不可比喻、布衣草人、男生女生、朗田服饰、厚兴服饰等六家企业获赠“创板”寄予希望之锣。
一个大赛承载一个城市梦想本届大赛自去年12月份开始启动征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共收到包括全国26个省市区的1600多份作品,通过专家评委甄选,共有29组设计作品入围了决赛。
经过激烈的角逐,以及各位专家的严格综合评定,金、银、铜大奖逐一揭晓。
“这次大赛与往届相比,辐射面更广、层次更高、影响更大,这是一场放飞创业梦想、凝聚创新力量的大赛,是一场人才与创新的时代盛会、视觉盛宴。
”湖州市委常委、公安局长夏文星表示。
据他介绍,近年来织里镇童装产业在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关心下,在广大企业的拼搏努力下,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速,已成为湖州的一大品牌特色。
这次童装设计大赛起到很好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有力助推织里镇产业转型升级,有效促进童装企业做大做强。
“从‘童梦’到‘童谣’到‘童话’,再到‘童趣’,‘中国·织里’全国童装设计大赛连续走过了四个年头,已经成为织里童装展示的盛会、吴兴转型升级的舞台。
湖州织里:开创童装时代的品牌传奇

湖州织里:开创童装时代的品牌传奇作者:来源:《商业文化》2009年第03期如果说,浩渺的太湖是一方澄净的明镜,那么,从这面镜子里反射出来的,是太湖南岸休养生息2300多年的湖州,是深藏在钱山漾4700年灿烂丝绸文化的湖州,是成就织里——“中国童装名镇”的湖州。
织里,唱响童装名镇的品牌传奇织里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东部,毗邻苏州,全镇面积135.8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
穿境而过的318国道和申苏浙皖高速公路将其与上海大都市紧紧相连。
地理、交通环境的得天独厚,民间对“苏绣”的耳濡目染,使得织里人个个能织善绣,“遍闻机杼声”形容的就是织里。
村里的田比较少,一年只能生产半年的粮食,那剩下的半年粮食主要是靠做小买卖挣得,所以做小买卖的意识是在织里人的骨子里生根。
20世纪70年代中期,轧材抗三圩、增圩一带,少数村民为贫穷所迫,肩挑背杠着自家生产的枕套、被套等纺织品,买上一堆三分钱一只的烧饼,上苏北、闯关东,在京城和东北三省走街串巷地叫卖,有时一天要跑几个城市才有生意做。
卖掉一件枕套,能赚两块钱,这比种地可强多了。
这本小九九,让村民们尝到了赚钱的甜头,家家户户开始做起了纺织品生意,“在家一台洋机绣枕套,在外一人挑担跑单帮”就成了当时织里人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织里人通过自产自销式的小买卖,将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技术和信息集于一身,既是生产者又是流通者更是销售者。
这种高度集中的原生态商业模式使得织里人将市场动态和消费需求更直接、更准确地反馈到纺织品生产的全过程。
正是对市场需求的及时把握,织里人虽然一直做的都是纺织老本行,却也经历了从枕套到香港衫、再到织棉缎棉袄,最后发展到童装的过程。
由于童装款式简单,对擅长缝制的织里人来说,做童装跟做枕套一样轻松,利用布头和绣片深加工的童装具备成本低、出手快、需求大、利润高的优势,因此做的人越来越多,规模也越做越大。
80年代中后期,原先分散各村的家庭作坊逐步形成了前店后厂的格局,并慢慢向镇区扩展。
中心镇迈向现代化小城市——湖州织里镇的“蝶变”经验

中心镇迈向现代化小城市——湖州织里镇的“蝶变”经验作者:徐梦周来源:《当代经济管理》 2011年第11期◆徐梦周(1.浙江行政学院软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311121;2.浙江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学发展观与浙江发展”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1121)[摘要]从中心镇到小城市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中心镇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
然而,从现实实践来看,中心镇如何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在资源要素有限的条件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面临重重困难。
文章以湖州织里镇的发展经验为切入点,探索中心镇向小城市发展的主要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中心镇;小城市;织里[中图分类号] F0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 2011)11-0047-04一、引言加快中心镇建设是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
2007年浙江省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的若干意见》,141个首批省级中心镇在扩权强镇的众多政策支持下,集聚人口、壮大产业,提升城镇功能,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到2009年底141个首批省级中心镇的总人口、建成区人口、农村经济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分别占全省建制镇总量的35.2%、47.4%、39%和39.6%.中心镇平均农村经济总收入、财政总收入、建成区人口分别是其他建制镇平均水平的2.09倍、2.87倍和3.78倍。
2010年浙江省进一步提出要推进一批特大镇转型升级发展成为小城市。
从中心镇到小城市是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大举措,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中心镇自身发展壮大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
然而,从现实实践来看,浙江省城市化率与服务业比重偏离经济发展水平现象十分明显,中心镇如何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在资源要素有限的条件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面临重重困难。
湖州织里镇是我省首批试点中心镇之一,通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以市场发展、产业集聚促进城市建设,以城市建设带动产业升级、市场繁荣的良性发展之路,城市建成区面积已从20世纪初的0.8平方公里扩展到了18平方公里,镇区居住人口已由当时不足3,000人猛增到了现在的25万多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贸小城市初现雏形。
产业集群供应链风险管理透析——以浙江服装产业为例

[】 1 高其勋 , 吉高超. 力资源 与企 业核 心能 力关系研究 [] 人 J. 商场现代化 , 0 8 1) 2 0 (6 .
[ 高容. 于人 力资源的企 业竞争优势 的构建 []湘潭 大学 2 】 基 J. J 社会科学学报,03 2 0. 【] 3姚裕群 . 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概 论 【] 北京: 人 M. 高等教育 出
服 装产 业集群供应链脆弱性影响 因素和风 险分析
集群供 应链 ( l s e S p l C a n S )指的是众 C u t r u p y h i ,C C
多 具有 分工协 作关系 的不同规模等级 企业和组 织机 构 以及相
应地 域 ,通过相 互作用 ,在 同一产业 价值链 的基础上有机 聚
们 往往 缺 乏产 品开发所 必 须 的资金 、技术 、设备和 人才 , 生 产 和 资 金 规模 以及 融 资难 等 问题 都 使 他们 难 以承 担 开 发 新 产 品 带 来 的风 险 ,特 别 是 设 计 的 新 产 品 一 旦没 有 得 到 市 场 的 如 期 认 可 , 企业 就 会 面 临 破 产 的 威 胁 。而 且 ,
的服 装产业带来 了不小的冲击 ,国内很 多实力不够强大 、根
基 不够稳健 的服装企 业,都没能逃脱 受困甚至倒 闭的厄运 。 因此 ,一旦风 险确实发生 ,往往会 给集群供应链造成 不可逆 转的影 响,甚 至会 导致集群供应链 的彻底断裂 。 在 当前我国供应链管理发 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和全 球供应 链竞争 的情况 下,需要企业 、行业 协会 和政府加强产 业集 群 供应链 的风 险管 理 ,因此 ,从 产业层 面研 究集群 供应 链
从产 业结构方面分析 ,浙 江服装产业在科技 和资本投入
浙江省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浙江省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arment industry cluster in Zhejiang Province章依凌,嘉兴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曹爱娟,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摘要】产业集群不仅是区域经济的一项技术革命,更是产业发展的战略创新。
从产业集聚角度入手,结合杭州、宁波、温州、嘉兴、湖州等地服装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浙江省服装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特点。
研究发现,浙江省各个服装产业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依然存在协同创新模式缺乏、创新能力低下、集群产业经营传统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ABSTRACT]Industrial cluster is not only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of regional economy,but also a strategic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arment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reas in Zhejiang Province,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garment industrial clusters in Hangzhou,Ningbo,Wenzhou,Jiaxing and Hu-zhou.The research finds that although the garment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has a good momentum of development,it is still in the lack of synergistic innovation mode,low innovation ability,traditional cluster industry management and other issues.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关键词】服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特点[KEY WORDS]garment;industrial cluster;development status;characteristics0引言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某个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的、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机构的集合,这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对形成产业和区域竞争力有很强的优势。
童装专业市场运营现状、市场定位及应对策略

童装专业市场运营现状、市场定位及应对策略[摘要]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专业市场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引领童装产业转型升级的童装专业市场,需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完成自身转型,适应新形势下童装产业对专业市场的需求。
本文以织里中国童装城专业市场为例,分析了织里童装产业的现状,童装城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了童装城专业市场的运营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专业市场;织里;运营现状1织里童装产业发展现状湖州市织里童装产业经过30多年时间的发展,到2008年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童装生产、贸易集散地,与广东佛山、福建石狮并列成为国内三大童装生产基地之一。
近年来,织里各类童装企业达15万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年产值在300亿元以上,是该市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块状经济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但由于织里童装主要定位于内陆农村和批发市场,60%为低端市场产品,因此,在研发、品牌、销售、资金往来和招工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在研发方面,大多童装企业都只是简单的加工企业,产品研发投入少,创新能力不强。
在品牌方面,由于织里童装主要销往内陆城市,价格相对低廉,因此对品牌要求不高,品牌意识普遍较弱。
在销售方面,由于产品档次较低,产品附加价值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虽然产量位居全国第一,但竞争优势不明显,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很少见到织里童装。
在资金往来方面,由于结算方式主要以传统的现金和汇款方式为主,信用体系建设较为落后,三角债问题越来越多,资金拖欠问题成为制约许多童装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招工方面,由于专业技能人才短缺,工人不愁就业问题,导致企业之间恶性竞争,用工成本越来越高。
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的企业进入专业市场交易具有人流、信息流、物流等多种优势,能够降低交易费用,因而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
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快童装产业转型升级,2008年该市启动童装专业市场项目——织里中国童装城专业市场。
基于童装产业发展的城镇空间组织与县级镇改革——湖州织里镇的实践

基于童装产业发展的城镇空间组织与县级镇改革——湖州织里镇的实践作者:费瑶班琳芳李源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3年第6期费瑶班琳芳李源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城市人口与就业、环境、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问题。
这是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城市空间规划所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本文以湖州市织里镇为实证调研,通过研究该镇童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进而达到对其空间结构进行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协调经济发展、城市人口与就业、环境、资源保护等各方面的发展。
以实现该镇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示范。
一、研究背景织里镇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演进,已从一个小乡镇演变成了中国童装名镇,湖州市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的第二个试点镇,城镇规模、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目前,织里镇存在因童装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城市空间矛盾,制约着该镇城市功能与作用的发挥,需要对该镇进行进一步规划。
而对于这些城市空间矛盾,大多只是停留在社会管理方面的研究,并没有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探究该镇由于童装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的空间效果。
因此,本文需要对其空间结构进行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协调经济发展、城市人口与就业、环境、资源保护等各方面的发展,以实现该镇资源有效配置,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为推进城市化进程提供示范。
在未来城市的发展中,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以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要求,解决城市人口与就业、环境、资源保护协调发展的问题,是城市空间规划所需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无线定位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研究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获取更高精度和更大尺度的时空数据的可能性大大提高。
并且,运用GIS空间数据模型研究城市产业结构变化比较稀少。
本文对织里镇的童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情况、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进行相关调研。
运用软件绘制该镇童装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现状图,分析童装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建立GIS的空间结构数据模型。
基于GEM模型的浙江湖州纺织业集群竞争力的分析研究

指导教师(签名)
2011年月日
目前,国外对产业集群竞争力的评价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以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为代表的定性评价研究。迈力,提出了以国家为研究对象的“钻石模型”。钻石模型主要由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的战略、结构与竞争;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四个基本要素和政府;机会两个辅助要素组成。其后,一些学者认为在波特的钻石模型中国家应该成为第五个决定因素,奥滋勒(Ozlem Oz)应用波特的模型对土耳其5个重点产业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后发现,国家在这些产业发展成长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张金昌,2001)。二是以加拿大学者Padmore和Gibson以及美国哈佛大学战略与竞争力研究所为代表的定量评价研究。Padmore和Gibson(1998)对钻石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分析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模型——GEM模型。GEM模型确定了影响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的6大因素,包括“资源”、“设施”、“供应商和相关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外部市场”。而国内较早研究产业集群的学者是王缉慈,她出版的《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2001)一书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产业集群空间集聚优势形成机理。魏守华等人从两个方面分析了集群的竞争优势:直接和非直接经济要素。蔡宁、吴结兵(2002)认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集群资源禀赋和整合能力以及资源的创新性整合能力;集群长期保持竞争优势需要具备特定的资源和创新能力。张辉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就是经济规避能力。从以上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对于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评价上,着重在研究集群竞争优势有哪些和集群竞争力如何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问题,但对于如何培育和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而对于基于GEM的浙江湖州纺织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尤其是定量评价研究,目前还鲜有涉及。这为我们提供了可研究的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键 词 】 产业集群 ; 关 设计 师流动站 ; 就业跟踪; 人才培养 【 中图分类号 】 4 6 6F6 . F2 . ;02 【 8 9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 0426 (020—2 10 10—7 82 1 ) 00— 3 7
2企业经 营者素质偏低 , 熟的设计 师难 以落地生根 。 . 成 对织 里童 装市 场企业人才需求与现状调查 和 2 1 年织里童装 企业 0 1 设计 师岗位 的用人数量 与 岗位 的知识 目标能力等方 面情况 调 查表 明 , 企业家素质 总体不高 , 大多是从 小作坊 出身 的农 民企 业家 , 多企业家存 在急功 近利 的倾 向 , 较 有的则过 于相信 经验 而忽视与他人 的沟通协作 , 企业之 间也存在缺 乏诚信 , 此抢 彼 挖人 才的现象 时有发生 。 3企业和应届毕 业生双向吸 引力不 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缺 . 乏互 相深入了解的平 台和媒介 , 往往合作不愉快 就分手。一方 面, 高职院校 的应 届毕业 生受到专业 的局 限 , 目前服装设 计专 业的学生较 多 , 尚未开设 童装设计 专业 , 但 学校基 本是 以项 目 课的形式来教学 , 缺乏专业 的系统培养 。企业认 为高职生缺乏 经验 , 就业后还需要 投入 资金进行 几年的培 养 , 以对 应届生 所 兴趣不 大。如何应对企业需求 , 改善专业结构 , 有针对性 的构建 培养计 划也是有待高职 院校 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另一方 面 , 毕业生工作稳定性不够 , 他们往往 注重企业 规模 和地域而轻视 所在 岗位 。 织里位于湖州市 的织里镇 , 虽然产业优势突 出, 但在 地理位置上优势不足 , 毕业生往往不 能安心工作而跳槽 。频繁 的跳槽使企业 与毕业 生双方利益都受到损害 ,导致两 败俱 伤。 就企业 而言 , 任何 岗位尤 其是技术性 岗位 的人才流 失 , 都会导 致发展的持续性断裂 , 给企业发展带来 硬伤 ; 就毕业生 而言 , 经 常变换工作易使 自己处 在陌生的工作环境之 中, 需要不断从头 开始学习 , 这对做好工作很不利 , 它还可能会令人 心浮气燥 、 碌 碌无 为 , 而影 响个 人的形象和 声誉 , 从 给用 人单 位 留下负 面的
同时 , 一定程度上 给 日趋 突 出的高 在 目前 , 中国童装名镇 ” 里镇年产 各类童装 4亿件 ( ) “ 织 套 , 岗位提供 了锻炼 的机会 , 校毕业 生就业难 “ 减压 ” 。 销售额为 10亿元 , 有童装企 业 1 0 家 , 5 拥 0余 3 织里童装在全 国 本 课 题 是 在 以上 两 项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 出 了 一 个 以 区域 经 提 市场 的产 品覆盖率 已达 9 %,产 品辐射全 国 10个大 中城市 , 8 1 全 国童装 生产制造 中心 的地位进 一步巩固 。但是 , 织里童装市 济为服务对象 的新的人才培养创想 , 探寻新 的人才培养模式 。 基 本思路 是充分发挥 产业优 势 , 在政府 的管理 和协 调下 , 职院 高 场存 在明显不足 , 主要 表现在小型化 、 低端化 、 统化 。要实现 传 加快产业结构 、 产业理念 、 品质量 、 产 营销渠道 、 服务水平 、 管理 校与企业结 合 , 建立毕 业生 的就业过程 跟踪培养 基地 , 为地 域 水平六个 方面的升级 , 力争从沿用传统销售方式 向运用现代营 经济发展提供有序的人才培养 , 建立相对稳定 的人才储备库 。 销模 式转变 ; 从依靠 价格竞 争 向依 靠品牌竞 争转变 ; 实现量 从 ( ) 三 产业集群发展需要设计师流动站助力 的扩张向实现质 的提高转变 的 目标 , 迫切 需要培养一支优 秀 就 所谓产业集群是 当今世界经: 发展 的新亮点 , 弈 . 它不 仅可以 的设计师 团队 ,其 中产业集 群设计 师流动站 的探索 就深具价 成为 区域经 济发展的主导 , 而且也成为提高一个 国家或地区 国 值, 而这一 流动站的建立又为高职 院校毕业 生就业跟踪培养提 际竞争力的新力量。产业集群作为一种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 的产业 空间组织形 式 , 使企业 能够共享 区域公 共设施 、 场环 市 供了全新 的实践平 台。 境 和外部经 济 , 降低成本 , 形成 区域集 聚 、 规模 和外 部效应以及 产 业 集群 设计 师流 动站 探 源 区域竞争力 。 它具有 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 的规模效益是 ( )就 业 中 间 平 台” 探 索 一 “ 的 其 它形式无 法比拟的。从世界范 围看 , 集群化 已是 一个 非常普 为有效 解决 高校毕业生 就业难 和企业招 不到理想 人才 的 遍 的现象 , 国际上有竞 争力的产业大多是集群模式 。在 经济全 矛盾 , 浙江省政 协委员汪 惠芳建议 , 高校可 以在本科 生毕业后 再设一个“ 就业 中间平台” 供毕业生 “ 电”提 高实践能力 , , 充 , 增 球化 的今 天 ,产业集群化发展 已成为全球 性的经济发展潮流 , 产业集群构成 了当今世界经济 的基本空 间构架 。 国加入世界 我 强就业能力 。 这是一个为毕业 生提供 实习 、 岗前培训 、 企业 定单 必然 要更深地融入全球经济发展 潮流 , 因此 , 各级 式培训 的平 台, 由政府 、 它 高校 、 中介机构 、 业等组成 , 中, 贸易组 织后 , 企 其 政府高 度重视与国家命运息息相 关的产业 集群战略 , 通过技术 政府 主要 负责管理 、 指导 、 协调工 作 , 校提 供部 分师 资和场 高 已成为企业集群参 与国际市场竞争 地, 中介机构 负责定单式 培训 和项 目协调 , 企业提供 岗位 和部 创新拉 动企业集群 的发展 , 分经费 , 并承担相应 的培训任 务。这是在高校与社会 之间嵌 入 的 必然 选 择 。 目前 , 国很多地 区都在形 成或建设 自己的产 业群 , 我 比如 个 中间环节 , 能够让毕业生 在这个缓 冲层更好 的进行 角色转 福 建石狮 的牛仔服装 产业集 群 、 浙江桐 乡的羊毛衫 市场 、 宁 海 换, 让他们不仅学到实用 技术 , 而且能积累工作经验 。 的裘 皮市场 、 江诸 暨大 唐镇 的袜 业等 , 浙 都是 从小作坊 小企业 ( )学 士 学 位 后 流 动 站 ” 探 索 二 “ 的 要提升产 品的档次 , 出品牌特色 , 创 离不开设 在“ 就业 中间平 台” 的实践过程 中,学 士学位后流动站 ” “ 这 集 中发展而成 的, 所 需要建设人 才基 地。 因 全新 的人才培养模式 已在部分高校 出现 。 流动站主要接收本 计 团队。 以急需设计等各方 面的人才 , 健 高校 的应届本 科毕业生 、 有创 业热情和创业项 目的在校研究生 为在产业集聚过程 中 ,要树 立企业是技术创新 主体 的观念 ; 引进和 培养专业技 术人才 , 加技术创 增 和少 数优秀高年级 本科生 , 同时作为 开放性 的就业实 习 、 技 全企业技术 开发机构 , 科 帮助 中小企 业建立 信息 网络 , 强企业 内 加 孵化 、 创业培训基地 。学 生在站期限一般为 1 —2年 , 期满 出站 新 方面 的资金 投入 ; 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三个创新环节之 间的沟通 , 密 后, 流动站将根据其在站期 间培训 、 习 、 实 创业等 方面的表现给 部研究 开发 、 形成产学研结合 的运行 予证 明。建立 “ 学士学位 后流动站” 为大学 生从 校园走 向工作 切企业与大学 和科研 机构之间的联系 , ,
乏力 。
就业平 台。建立相对稳定 的人才 队伍 。针对产业现状 和企业特 点, 进行人才 的分类管 理。建立 健全完善的培训机制 。 第三 , 引入毕业生 毕业后 培养及 终身培 养概念 , 讨毕业 探 生毕业就业期 间的再培养模式 。缩 短毕业生和 院校 的距 离 , 使 院校成为毕业生充 电的场所 , 反之 , 用毕业生 的岗位经 验 , 利 促 进专业建设 , 完善 专业 的培养机制。 第 四, 探索 以工作室带 动流动站 的运作模 式。流动站 的建 设 以工 作室为支撑 点 , 根据企 业 的需 要分设 款式设 计 、 样板 与 样衣制作 、 陈列 营销等工作 室 , 使之得 以良性循环 。 ( ) 二 产业集群设计师流动站 的研究 内容 和步 骤 1建立健全设计师流动站管理 网络 。 . 由织里镇政府牵头 , 联 合童装 商会和童装 市场 , 动童装 企业参 与 , 发 由高 职院校 和政 府具体运作 , 建立管 理网络 。由织里镇童 装市场发展公 司主任 牵头 , 进行 与企业 的协调工作 , 湖州 职业 技术 学院专 职老师 负 责高校成员 的沟通及工作室 的运 作。
一
、
一
一
【 收沈红娟(96 )女 , 作 16一 , 湖州人 ,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究方 向: 研 童装设计 。
体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 产业集群的发展需要设计师流动站助力 。
二 、 业 集群设 计 师流 动站 建 立的必 要性 产
Li. 些 _ 堡_ 堑 : l
产 业集群设计师流动站 的探 索与 实践
以湖 州 织里 童 装 城 为例
沈 红 娟
( 州职业技术学 院, 湖 浙江 湖 州 3 3 0 ) 10 0
【 摘 要 】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 , 政府管理和协调 下, 在 高职 院校 - 9企业结合 , 立产 业集群设计 师流 动站, 建 这 是高职院校 以区域经 济为服务对象 的人才培养 新模 式, 它实现 了毕业生就 业过程 的跟 踪培养 , 区域经济 发展建立相 为
设计 师流动站 是有专业特 长的人才 组成 的一个流动 的 团 体, 参加 方式 为 自愿 , 动站以平台为依托点 , 据一定 的制度 流 依 运转 , 使人才 在一个稳定的区域流动 , 同时 , 建立 完善的培训机 制, 使设 计师流动站得 以健康发展 。以期 达到用人单位和大学 生成长成才双赢 的 目的 ,为产业 群聚集相对稳定 的人才库 , 为 大学生就业提供 良好的平台支撑 。 织里的产业集群发 展亟需相关人才 的支持 。 1 . 水平较低 , 设计 创新能 力较 差。织里童装产生 于作坊之 中, 成长于卖方 市场 , 发展于批 发渠道 , 留于低档 层面 , 停 止步 于品牌面前。 里童装起 步阶段 , 织 通过仿版 、 改版 、 抄版的方式 , 以极低廉 的价格 ,向当时并不富裕的社会 阶层提供低档 童装 , 这种产业发展文化 , 成就 了今天 的童装 产业 。但这种低成本扩 张策略和低端市场 战略 , 限制 了整个 产业的品牌化之路 。 目 也 前 ,300余家童装类生产企业 以中小 型规模 居多 ,年销售 收 1 0 入超 过 300万元 的只有 10家 ,超 过 500万元 的仅 有 3 0 0 0 0 家; 童装 生产主要集 中在牛仔类 、 休闲类 、 运动类等梭织面料产 品上 , 基本上采用 中低档 国产 面料 ; 主打 国内中低档 市场 , 价格 在 5~0 0 2 0元之间 ;多数企业采用传统 的代 理商方式在全 国各 大 中城市批发 市场销售产品 。有 的企业技术创新 动力不足 , 品 牌意识淡薄 ; 有的企业虽然有创新 的意识 , 由于规模偏 小 , 但 缺 乏保 障持续进行技 术创新 的人才 、 资金 和研发力 量 , 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