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物理复习.内能和热量
中考物理冲刺热现象 内能和热量

热现象内能和热量总复习考试说明典型例题1.下列现象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加_____的字)的内能,并使内能减小的是 A .冬天,用手去摸户外的东西,感到非常凉 B .在内燃机的汽缸内,燃气推动活塞运动 C .寒冷的冬天,人们围在火炉周围取暖D .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打气时,筒内气体被压缩分析与解:本题用到这几个知识,一,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因此排除A 和C ;二,对外做功可以使内能减小。
答案:B2.下列各组物态变化现象中,都放热的是A .春天冰封的湖面逐渐解冻B .工人用铁水浇铸成工件C .夏天剥开包装的冰棍周围冒“白气”D .洒在地面上的水很快就干了分析与解:虽然没考具体的物态变化,但每种物态变化都有吸、放热的条件,本题既可以通过现象判断物态变化,得出答案,也可以直接判断。
答案:BC3.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B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它的内能一定增加C .温度高的物体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D .热传递的方向都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分析与解:关于内能的概念要注意:(1)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3)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内能就发生变化。
可见改变物体的温度就可以改变物体内能。
(4)内能与机械能使不同形式的两种能,没有关系。
答案:A4.解释实验现象;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出现“白气”。
答案: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气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
5.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
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
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为让碎冰和碎蜡均匀和缓慢地熔化,我们把碎冰放到盛有温水烧杯中,把碎蜡放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分别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2014年广东省中考物理复习专题检测试题:第十章__分子动理论

八年级物理第十章分子动理论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班别:姓名:学号:成绩:知识自助餐A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泸州市从今年5月1日起九类公共场所禁烟,在很多公共场所贴了如图X10-1所示的标志.因为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很快就充满刺鼻的烟味,主要原因是()图X10-1A.分子间有斥力B.分子间有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之间是有间隙的2.下列关于功、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3.下列说法不属于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B.汽缸内空气被压缩,温度升高C.钻木取火D.加热使水沸腾4.关于燃料的热值,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种类有关系,与燃料的质量和燃烧状况无关B.燃烧1千克某种燃料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C.燃料燃烧时,质量越大,热值越大D.燃料不完全燃烧时的热值比完全燃烧时的热值小5.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B.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唯一的方法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D.温度相等的1 kg水和1 g水内能相同6.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四个冲程的示意图如图X10-2所示.下列关于这种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中四个冲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图X10-2A.丙、丁、乙、甲B.乙、丁、甲、丙C.乙、甲、丁、丙D.甲、乙、丙、丁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7.两个相同的水杯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同时往两个水杯里各滴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看到两杯水都变红了,这是________现象.实验中还发现热水先变红,说明________越高,水分子热运动越剧烈.8.夏季,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内,一些重型汽车停在有水的坑里,这是因为汽车在高速行驶的过程中,通过__________的方式增加轮胎的内能,使轮胎的温度________了;轮胎停在水中,通过________的方式减少内能,降低温度,以保行车安全.9.人们常用水给汽车发动机降温,这是因为水的________较大;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使水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10.“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______很大.以10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 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可以使______kg的水从20 ℃加热至60 ℃.[c水=4.2×103 J/(kg·℃),q煤气=4.2×107 J/kg]知识自助餐B三、实验题(15分)11.某小组的同学做“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X10-3所示的装置.图X10-3(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以下需要确定控制的变量中,你认为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和时间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的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______℃,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得多,请你就此现象进行分析,初步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实验除了能够说明上述问题之外,还能够说明其他问题,请你写出其中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计算题(30分)12.某中学为学生供应开水,用锅炉将200 kg的水从25 ℃加热到100 ℃,燃烧了6 kg 的无烟煤.水的比热容是4.2×103 J/(kg·℃),无烟煤的热值是3.4×107 J/kg.求:(1)锅炉内的水吸收的热量是多少?(2)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多少?(3)此锅炉的效率是多少?13.如图X10-4所示的是某四冲程汽油机做功冲程的示意图,活塞的横截面积是35 cm2.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强是1.0×106 Pa,活塞移动的距离是60 mm,所用时间是0.015 s.试求:(1)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是多少?(2)做功冲程中,平均压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设做功冲程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840 J,则该汽油机的效率是多少?图X10-4五、综合能力题(15分)14.阅读下面短文.内能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包括分子的动能(即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动能)、分子的势能(即分子间相互作用能)、分子内的能量、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上述后三项能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内能一般指前两项.由于分子的动能跟温度有关,分子的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体积都有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慢慢压缩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加热针筒里的气体,气体内能中哪部分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金属块在受热膨胀时,金属块内能中哪些部分发生变化?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十章 分子动理论、内能与热机1.C2.B 解析: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变,故A 错误;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传递,故D 错误.3.D 解析:A 、B 、C 都是做功改变物体内能,D 则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4.A5.A 解析: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温度相等而质量不等的同种物质,内能不同,B 、C 、D 均错误,只有A 正确.6.B7.扩散 温度8.做功 升高 热传递9.比热容 热传递10.热值 4.2×108 2 50011.(1)B (2)98 小于(3)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4)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 (或液体的沸点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2.解:(1)根据Q 吸=cm (t -t 0)得Q 吸=cm 1(t -t 0)=[4.2×103×200×(100-25)] J=6.3×107 J.(2)根据Q 放=mq 得Q 放=m 2q =6 kg ×3.4×107 J/kg =2.04×108 J.(3)锅炉的效率η=Q 吸Q 放=6.3×107 J 2.04×108 J≈30.9%. 13.解:(1)由p =F S可得 F =pS =1.0×106 Pa ×35×10-4 m 2=3.5×103 N.(2)W =Fs =3.5×103 N ×0.06 m =210 JP =W t =210 J 0.015 s=1.4×104 W. (3)η=W Q 放=210 J 840 J×100%=25%. 14.(1)分子的势能 (2)分子的动能 (3)分子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内能和热量

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内能和热量中考物理复习资料:内能和热量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内能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也称热能)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热量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6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焦耳/千克。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比热容7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8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9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是:=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1热量的计算:①Q吸=(t-t0)=△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的温度。
②Q放=(t0-t)=△t降热机12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3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热和能、内能2014中考真题专题练习

2014中考专题《热和能、内能的利用》一、选择题8.(3分)(2014•随州)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的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的速度就越快B.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C.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D.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组成它们的分了间不存在引力4.(3分)(2014•长沙)我国北方的冬季气温很低,到处都是冰天雪地,人们有时会将冰雪融化取水,把冰雪放在水壶里热取水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在0℃时,内能为0B.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C.在加热过程中,壶内的温度一直在上升D.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剧烈(2014龙东)12.下列有关温度或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物体内能增大,一定是从外界吸收热量C.汽油机在做功冲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电热水器工作时把电能转化为内能3.(2分)(2014•锦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B.一桶水的比热容和一杯水的比热容不同C.阳光射入房间内看到尘土飞扬,可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用锯条锯木头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木板的内能减少6.(2分)(2014•巴中)由Q=cm(t﹣t0)得c=,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小一半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C.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多少、温度变化大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都无关D.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比热容增大一倍4.(3分)(2014•眉山)下列有关热机效率、燃料热值、物体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机所用燃料的热值越大,效率越高B.热机所用燃料的化学能转化成的内能越多,效率越高C.物体的内能越大,温度越高D.摩擦生热是利用做功的方式来增加物体的内能4.(4分)(2014•内江)初春育水稻秧苗时,为了不使秧苗受冻,正确的做法是()A.早晨多灌水,傍晚多排水B.早晨多排水,傍晚多灌水C.早晨和傍晚都要多灌水D.早晨和傍晚都不要灌水4.(3分)(2014•云南)用高压锅烧水,拧紧锅盖后水温缓慢上升,在水烧开前,锅内水的()A.体积变小B.内能变大C.密度变大D.比热容变小(2014新疆8.(3分)在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是()A.吸气冲程B.压缩冲程C.做功冲程D.排气冲程(2014桂林)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物体的内能是不能改变的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内能是物体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11.(2分)(2014•齐齐哈尔)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示意图如下,其中使汽车获得动力的冲程是()B.C.D.A.4.(2分)(2014•无锡)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0℃的冰没有内能B.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C.物体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物体内能减少,一定对外做功1.(2分)(2014•无锡)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9.(2分)(2014•淮安)拖拉机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进行冷却,是利用水具有()A.较低的凝固点B.较大的比热容C.较差的导热性D.较好的透明性6.(2分)(2014•淮安)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6.(2分)(2014•永州)下列机械不是利用内能做功的是()A.电动机B.柴油机C.蒸汽机D.汽油机7.(2分)(2014•南宁)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B.烧开水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C.汽油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D.端午粽子飘香,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5.(3分)(2014•滨州)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小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12.(2014年河南省)用相同的加热装置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种液体的温度随t时间A.c甲> c乙 B. c甲= c乙 C.c甲< c乙 D.无法确定10. (2014年武汉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B.比热容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C.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D.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的作用)1.(4分)(2014•嘉兴)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具有一些奇特的性质.如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变大,该过程中6.(2014年上海市)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比热容可用来鉴别物质 B.水的比热容较大,可用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C.沙的比热容较小,所以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 D.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4. (2014年苏州市)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B.物体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D.物体的温度为0℃时,其内能为零9.(2014年兰州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零下10℃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保鲜室中,一段时间后,冰块的内能会增加B.在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D.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3.(2分)(2014•广安)汽车的正常运行除了要加油外,还需要加水,水作为冷却剂有其重要的意义,这是10.(2分)(2014•成都)《舌尖上的中国Ⅱ》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关注.四川的腊肉、香肠A.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B.容易燃烧的燃料的热值一定大C.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放出的热量多D.0.5kg煤油和1.5kg煤油的热值一样大3、(2014年广东省)如图题3图所示,两表面磨平的铅块紧密接触后可吊起台灯,这说明()A、分子间存在斥力B、分子间存在斥力C、分子间存在间隙D、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2014年广东省)关于温度、内能、热量和做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0℃的冰没有内能C、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D、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9.(益阳市201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00ml水比200ml水的比热容大B.相同质量的酒精与汽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不同,是因为它们的比热容不同C.质量相同的铁和铝,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铝的温度升高较少,说明铝的比热容比铁大D.热水变凉后其比热容变小16.(2分)(2014•威海)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甲、乙是两个演示实验示意图;丙、丁是四冲程汽油机关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冲程示意图.与压缩冲程原理相同的是图所示的演示实验;汽油机利用内能来做功的冲程是图.10.(2分)(2014•泰安)在“比较水与煤油吸收热量时温度升高的快慢”实验中,需要控制某些变量,以下做法多余的是()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采用酒精灯加热时,酒精灯里加热的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D.盛放水和煤油的容器相同6.(2分)(2014•江西)《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2014南京)7.(2分)(2014•南京)下表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水 4.2×103铝0.88×103煤油、冰 2.1×103干泥土0.84×103沙石0.92×103铜0.39×103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无关B.100g水的比热容是50g水的比热容的两倍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变化较大D.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盛有水的水缸会破裂,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2014武汉)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B.比热容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C .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D .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的作用(2014广州)8.图8,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
2014年物理中考复习《热和能》

二、填空题 10.[2013·柳州] 小亮放学一进家门,就闻到妈妈炒 菜的香味,这是________ 扩散 现象,它说明分子在不停 地运动着。通过________ 热传递 和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 内能。
11.[2013· 河西区一模] 如图 5-5 所示,一 个厚玻璃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瓶里的空 气中有少量的水蒸气。用瓶塞将瓶口密 封,然后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当瓶塞 跳起时,可以看到瓶内有大量的“白气” 产生。此实验说明:空气对瓶塞做功,空 减少 选填“减少”或“增 气的内能________( 加”),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 液化 填写物态变化)现象形成“白气”。 ________(
四、计算题 15.[2013· 沈阳] 有一根烧红的铁钉,质量是 2 g,放出 920 J 的热量后,温度降低到 20℃,求铁钉初温。 [c 铁=0.46×103 J/(kg· ℃)]
[答案] 1020℃
燃气灶是目前许多家庭普遍使用的炉具,而电磁炉 则是新一代的智能炉具。为了比较它们的优劣,小明同 学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到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2.比热容 (1)定义:________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所吸收 的热量与________ ________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 它的质量和 升高的温度 质的比热容。在数值上等于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 升高________ 1 ℃ 所吸收的热量。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 性。 (2)水的比热容:c水=________J/(kg·℃)。 4.2×103
2.下列现象中,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 )
┃考向互动探究与方法归纳┃ 互动探究 例题 [2012·安徽] 下列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的描述 中正确的是 ( B ) 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与热值相关知识点总结1.内能:在物理学中,把物体内所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是焦(J)。
2.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之一是:温度,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物体的内能也越多。
这说明,同一物体的内能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是:①做功;②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减小,温度降低5.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两个物体有温度差;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发生热传递时,热量(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才停止。
6.热量:在物理学中,把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叫做热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7.热量用字母Q表示,单位是焦(J)。
一根火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1000J。
8.实验表明:对同种物质的物体,它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温度的变化多少成正比。
9.热值:把1kg某种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0.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与质量、是否完全燃烧等没相关系,只与燃料的种类相关,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不同。
11.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热量的计算公式:Q=qm或Q=qV12.Q表示热量,单位是焦(J),q表示热值,单位是焦/千克(J/kg)或焦/米3(J/m3);m表示质量,单位是千克(kg);V表示体积,单位是米3(m3)13.氢气的热值很大,为q氢=1.4×108J/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m3的氢气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为1.4×108J。
14.提高炉子效率的方法:①改善燃烧条件,使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②尽可能减少各种热量损失15.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01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专题13:内能 内能点的利用ppt课件

5、扩散只能发生在不同物质之间;气体、液体、固体之间 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不同状态的物质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 三、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两个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平衡位置的距离r0)时,F引=F斥 当d<r0时, F引<F斥,对外表现为斥力——打气筒在打气时, 开始时比较好压缩,后来费力 当d>r0时, F引>F斥,对外表现为引力 ——将挂在测力计下 的刚好接触水面的玻璃板提起时,测力计示数变大;两滴 水银相互接近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 当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直径十倍以上时,引力和斥力 均趋于零—— “破镜不能重圆”
典型例题3 (2013黑河)关于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运动的越快,物体的内能越大 C.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D.温度越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越多 分析: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温度可能升高,也 可能不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温度却不变,故A选项错误;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质量、状态、 温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没有关系,内能和机械能是两 种不同形式的能,故B选项错误;同一物体的质量和状态一定 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故C选项正确;热量是个过程量, 没有物体内能的转换,谈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故选C.
考点三
热量
一、定义: 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用表示Q。 注意: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伴随着热传递的产生而出 现、终止而消失;物体本身并没有热量,不能说某个 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更不能说“比较”两物体热 量的多少,只能说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二、单位: 焦耳(J) 。
三、热量的获得——燃料的燃烧 1、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燃料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 学能转化为内能。 2、为了描述不同的燃料燃烧放热本领的不同,我们引入了 热值:
九年级物理认识内能和热量

2、关于物体 的内能,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D ) 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 能越多 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 C、运动的物体有动能但没有内能 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 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 能
13.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则( D ) A.它含有的热量增加 B.它吸收了热量 C.外界一定对物体做了功 D.它的内能增加
10.如图所示,关于水和煤油内能的大小,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BC )
A.甲容器中水的内能大于乙容器中水的内能 B.甲容器中水的内能小于乙容器中水的内能 C.丙容器中煤油的内能大于丁容器中煤油的内能 D.丙容器中煤油的内能小于丁容器中煤油的内能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物体的温度降低,所含的热量 就减少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 增加 D、两个物体的温度相等,它们的 内能一定相等
Q=mq
活动3
怎样选择燃料
结合课本燃料的热值表 1、找出燃料的最大和最小的热 值,并说明它的含义。
2、你家中经常使用的是哪种燃 料?一个月需要多少燃料?
例题1: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已知:q=3.3×107J/kg m=4kg 求:Q Q = mq 解: =3.3×107J/kg ×4kg =1.32×108J 答: 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1.32×108J
C.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D.燃料的热值随燃料的质量多少而改变
17、 将一瓶酒精用去三分之二, 则剩余部分酒 精的密度、比热容和热值( C ) A.都变为原来的三分之一 B.密度、比热容不变,热值变为原来的三分之 一 C.都不变 D.热值不变,密度、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三分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中考解决方案30.内能和热量学生姓名:上课时间:考试内容知识点 分项细目考试目标了解理解 内能和热量分子动理论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 内能1.物体的内能√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 热量1.热量的概念√ 2、热量的单位 √ 3.燃料的热值 √ 比热容1、比热容的概念√ 2.比热容的单位√ 3.运用比热容解释有关现象 √ 4.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 √ 能的转化与守恒1.速度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2.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识点1: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① 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② 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的物体,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③ 分子之间有引力和斥力.知识点2.内能(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2)内能的特点:一是任何温度下的物体都具有内能;二是一个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以下两种: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① 热传递: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就会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变得相同为止.② 做功:如果外界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的内能将增大,如果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将减小.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是其他形式的能量与内能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知识点3.热量功和热量都可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应该相同,功的单位是焦耳,热量的单位也是焦耳,符号是J .知识讲解考纲要求(1)热量和内能: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热传递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热量是量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多少的物理量.(2)温度和内能: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它的内能增加;反之,它的内能减少.但是物体的内能不仅与它的温度有关,还与分子数目、物质的种类以及分子间距离等有关,因此,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 (3)温度和热量:① 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它的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在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过程中,物体吸热,但不升温;在晶体凝固或气体液化过程中,物体放热,但不降温.② 物体温度改变时,不一定是由于吸收或放出热量.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用做功的方法和热传递的方法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例如,利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筒壁和气体温度升高是用做功的方法实现的,这时物体并没有吸热.③ 在温度改变,而物态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的多少,也是跟它升高或降低的温度t ∆的多少有关(物体的质量、比热一定时),跟物体的初温或末温无关.知识点4.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用符号c 表示,单位为J/(kg C)⋅︒,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 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以水为例,水的比热容是34.210J/(kg C)⨯⋅︒,它表示质量是1kg 的水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为34.210J ⨯.① 比热容反映了物体吸热和放热本领的大小,水的比热比较大,所以我们经常利用水来做冷却物体.由于水的比热比砂石比热大,所以沿海地区白天温度升高较内地小,晚上温度降低较内地小.② 比热这个物理量与密度一样,是反映物质特性的量,它反映的是单位质量的某物质吸热(或放热)而引起温度变化的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不同物质的比热一般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物质,物态不同,比热也不同.(2)热量的计算:根据比热容的定义,质量为m 的物体,温度由t 0上升(或下降)到t 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0()Q cm t t =-吸或0()Q cm t t =-放.知识点5.内能的获得(1)燃料的燃烧:燃料燃烧的实质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的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释放出能量.(2)热值定义:1kg 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热值的单位是(J/kg ). Q =mq (Q 表示热量,m 表示燃料的质量,q 表示热值).知识点6.内能的利用、热机(1)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量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机.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机构示意图,图中1是进气门;2是火花塞;3是排气门;4是活塞;5是汽缸;6是连杆;7是曲轴.(2)下图是四冲程汽油机的四个冲程示意图: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知识点7.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创生.能量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专题分类专题一:扩散现象专题二:比热容专题三:热值和热机专题四:内能和热量综合专题五:实验与探究专题一:扩散现象【题1】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 .细雨濛濛B . 雪花飞舞C .桂花飘香D .树叶飘落 【题2】 下列选项中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A .环境恶化尘土满天飞B .炒菜时放盐使菜变咸C .酒香不怕巷子深D .教室喷清新剂,香气四溢【题3】 关于分子动理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 .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空隙B .物体内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C .通常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分子间距离会变大D .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不一定同时存在【题4】 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 .风的形成 B .烟从烟囱中冒出C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能吸引轻小物体D .离花园较远处就能闻到花香【题5】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无论是一粒沙、一缕烟、还是一朵花……都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 A .沙尘暴起,飞沙满天 B .微风拂过,炊烟袅袅 C .阳春三月,花香袭人D .丰收季节,麦浪起伏【题6】 美丽的泉城济南,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以下对泉城美景的描绘,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 A .千佛山,山林云遮雾罩 B .趵突泉,泉水腾空跳跃C .植物园,园内花香浓郁D .大明湖,湖面波光粼粼【题7】 今年的“5.18”海交会两岸交流更加广泛,来自台湾阿里山的桧木聚宝盆散发出的芬芳奇香,吸引人们在十几米外就能闻香而去,这是因为桧木芳香的分子( )A .相互之间存在引力B .相互之间存在斥力C .相互之间存在间隙D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题8】 小明学习分子动理论后,先在试管底部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水面上注满酒精,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说明⎽⎽⎽⎽⎽⎽⎽⎽⎽和⎽⎽⎽⎽⎽⎽⎽⎽⎽⎽⎽⎽⎽⎽.原子核由质子和⎽⎽⎽⎽⎽⎽⎽组成.【题9】 生活中有许多关于热现象的例子.烤熟的山芋香气扑鼻,该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两个底面平整、干净的铅柱压紧后会粘在一起,需要用一定的外力才能将它们拉开,该实验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学案提升专题二:比热容【题1】冬天,我们常用热水袋取暖,这主要是因为水具有()A.较多的热量B.较大的密度C.较高的温度D.较大的比热容【题2】两个相同的烧杯装有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它们加热相同的时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吸收的热量多B.水上升的温度较高C.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它们上升的温度相同【题3】用一个放热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得到它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它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比热容关系是()A.c固>c液B.c固=c液C.c固<c液D.无法判断【题4】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左图,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右图中的哪一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题5】(多选)取质量相同的液体甲和乙,分别装在相同的容器中,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给它们加热,如图是这两种液体沸腾前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B.在相同的加热时间内,甲、乙吸收热量相同C.加热到甲、乙温度相同时,乙吸收的热量多D.加热到甲、乙温度相同时,甲吸收的热量多【题6】在相同条件下,对质量m1、比热容为c1的物质A和质量m2、比热容为c2的物质B均匀加热,物质A、B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推断出正确的结论是()A.若c1=c2,则m1<m2B.若c1>c2,则m1>m2C.若m1=m2,则c 1>c 2D.若m1<m2,则c1>c2【题7】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用酒精灯同时开始均匀加热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沙子和水,装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沙子吸热升温较快,说明沙子吸热能力较强B.在本实验中,物体吸热多少是由物质的种类决定的C.实验中,将沙子和水加热到相同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D .实验中,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质吸热能力强【题8】 甲、乙两个物体,质量相等,温度相同.把甲投入一杯热水中,热传递停止时,水温降低了t ∆,此时把甲捞出,立即把乙在投入这杯水,热传递停止后水温又降低了2t∆.假设整个过程没有质量和热量的损失,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乙甲c c 2<B .乙甲c c 2>C .乙甲c c <2D .乙甲c c >2【题9】 现有两个温度相同的铁球,先把甲球放入盛有热水的杯中,热平衡后水温降低了Δt ,把甲球取出,再将乙球立即放入杯中(设杯中水量没有变化),热平衡后水温又降低了Δt ,则两球质量m 甲和m乙大小的关系是( )A .m 甲>m 乙B .m 甲<m 乙C .m 甲=m 乙D .无法判断【题10】 有质量相同的两块金属铜和铝,已知铜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则( )A .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铝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铜放出的热量B .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吸收的热量一定大于铝吸收的热量C .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铝降低的温度一定大于铜降低的温度D .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铜的末温一定高于铝的末温【题11】 (多选)质量相等的两金属块A 和B 长时间放在沸水中,将它们从沸水中取出后,立刻分别投人甲、乙两杯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冷水中。
不计热量损失,当甲、乙两杯水的温度不再升高时,发现甲杯水的温度低于乙杯水的温度。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金属块A 末温比金属块B 的末温高 B .金属块A 放出的热量比金属块B 的少 C .金属块A 在沸水中吸热比金属块B 吸热多 D .金属块A 的比热容比金属块B 的比热容小【题12】 把质量相同、材料不同的两个金属块甲和乙,加热到相同的温度,然后分别投入两杯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中,发现投入金属块乙的杯内水温较高,那么可以断定甲、乙两种金属的比热容c 甲_______ c 乙(填“>”“=”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