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别角色认同的关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别角色认同的关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和挑战。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性别角色认同。
性别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所持有的态度和行为模式。
大学生在性别角色认同方面的态度和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性别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性别角色认同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在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下,男性被要求强壮、坚强、独立,而女性被期望柔弱、温顺、依赖。
这样的角色期望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压力。
男性可能面临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期望,要求他们展现出强硬的形象,并在学业和职业上取得成功。
而女性则可能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被限制在传统的社会角色中。
这些不合理的期望和限制可能导致大学生的自尊心受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其次,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认同对他们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不同的性别角色认同可能导致大学生在情感表达和交往方式上存在差异。
男性常常受到社会文化的束缚,被告知男子汉应该坚强,不应该表达情感。
这使得一些男性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倾向于内化情绪,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积累。
女性则可能在追求社会接纳和满足他人期望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内心感受。
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需要意识到性别角色认同对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并学会平衡自己的内在需求和外在期待。
进一步地,性别角色认同与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密切相关。
传统的性别角色认同可能限制了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方面的自由。
男性可能被期待从事与力量和竞争力相关的职业,如工程师、销售员等,而女性则可能被期望从事与照顾他人和情感相关的职业,如护士、幼儿教育等。
这些性别角色的限制可能使大学生忽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激情,导致对职业的厌倦和不满。
因此,大学生应该摒弃传统性别角色的束缚,追求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职业,并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和发展。
最后,大学教育和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性别角色认同的影响不可忽视。
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与人际关系的关系研究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性别角色认同与人际关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性别角色认同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所处性别角色的认知和接纳程度,而人际关系则是指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互动方式。
本文将就大学生性别角色认同与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一、性别角色认同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大学生的性别角色认同对他们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产生直接的影响。
性别角色认同的差异将导致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态度。
例如,男性更容易表现出竞争与攻击性的行为,女性则更加注重合作与照顾他人。
这种差异性可能引发人际关系中的摩擦和冲突,影响个体与他人之间的亲密度和信任度。
二、性别角色认同与友谊关系1.男性友谊关系男性在性别角色认同方面更倾向于强调独立、竞争和支配。
因此,他们更容易与拥有相似性别角色认同的他人建立友谊。
男性之间的友谊关系常常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竞争和活动。
男性朋友之间的互动多以直接而坦诚的方式进行,通常更注重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
2.女性友谊关系女性在性别角色认同方面更关注亲和、合作和支持。
因此,她们更易于与拥有类似性别角色认同的他人建立友谊。
女性之间的友谊关系常常基于情感共鸣、互相倾诉和互助支持。
女性朋友之间的互动通常更加情感化,注重共享与理解,强调情感交流和减轻压力。
三、性别角色认同与异性关系1.异性吸引与互动性别角色认同与异性关系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具有更典型性别角色认同的个体更容易吸引异性的注意和兴趣。
男性更具竞争力和进取心的行为可能会吸引到女性,女性则更容易被男性倾向于照顾和关心的特质所吸引。
性别角色认同的匹配度对于异性之间的互动和吸引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2.性别角色认同与恋爱关系性别角色认同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恋爱关系。
男性和女性在恋爱中常常有着不同的期望和行为。
男性更可能表现出追求者的角色,强调主动和支配性,而女性则更注重被追求者的角色,强调被动和依赖性。
性别角色认同的差异可能导致男女之间在恋爱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产生一些不确定和矛盾。
大学生性别认同与自我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性别认同与自我表现的相关性研究引言:性别认同是一个人自我认知的一部分,其涉及到个人认同自己所属的性别群体。
大学时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大学生在面对社会性别角色和社会期望时,往往会经历性别认同的重新思考和形成。
同时,自我表现也与大学生的性别认同息息相关。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性别认同与自我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并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意见。
一、性别认同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性别认同是个体对自己所属性别的主观认同。
根据西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性别认同是在儿童期经历的性别身份建构过程中形成的,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巩固。
然而,在大学时期,个体会受到更多社会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1.1 社会因素:社会性别角色和期望的塑造对个体的性别认同具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进入更加开放的社会环境后,他们可能会受到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尤其是对性别身份和性别行为的固定思维。
制度化的性别歧视和性别角色约束,也对大学生性别认同产生着一定的压力。
1.2 心理因素: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的性别认同也受到诸多心理因素的影响。
例如,自尊、安全感和心理健康等因素在性别认同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大学生阶段,他们面临着自我认同的探索和压力,这些心理因素对大学生性别认同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大学生性别认同与自我表现的相关性:2.1 性别认同与外部表现:大学生的性别认同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的外部表现来展示。
例如,他们的穿着,行为方式,兴趣爱好等都可以反映出个体的性别认同。
这些外部表现既可以是出于个人的自主选择,也会受到社会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2.2 自我表现与社会认同:大学生的自我表现是为了在社会中获得认同和接纳。
根据自我验证理论,在个体的自我表现中,追求与他人的认知一致性是一个重要的动机。
因此,大学生的自我表现往往会受到性别认同的影响,以适应社会期望和社会角色。
2.3 自我表现与心理健康:大学生的自我表现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当个体的自我表现与其性别认同不一致时,可能会导致社会认同的不稳定感和心理压力的增加。
大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和反思

大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和反思自我评估和反思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社交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和反思,我们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自我评估和反思的方法和步骤。
一、明确评估和反思的意义自我评估和反思能够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之处。
通过评估和反思,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二、建立评估和反思的机制1. 定期进行总结和检查无论是大学阶段的每个学期、每个月,还是每周、每天,都可以设立时间进行总结和检查。
可以制定一个计划表或者记录表,按照一定的频率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比如每月底对整个月进行总结,每周末对当周进行回顾,每天晚上对当天进行反思。
2. 制定清晰的目标评估和反思的前提是要对自己有清晰的目标。
在进行评估和反思之前,可以先设立自己的目标,明确自己要达到什么样的状态。
这样,我们在进行评估和反思时,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进行对比和判断。
三、自我评估的步骤1. 收集信息自我评估的第一步是收集信息,了解自己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各个方面的情况。
可以借助各种方式,比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与他人交流等来收集信息。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自己过去的表现和经历进行回顾,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2. 分析和总结在收集到足够的信息后,我们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问题所在。
可以将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现状。
3. 制定改进计划在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后,我们要制定一个具体的改进计划。
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目标,可以制定长期的和短期的改进计划。
长期的计划可以包括一些大的目标和方向,而短期的计划则是在每个阶段进行具体的改进措施。
四、自我反思的步骤1. 回顾行动自我反思的第一步是回顾自己的行动。
大学生恋爱中的性别角色与自我定位

大学生恋爱中的性别角色与自我定位在大学生恋爱中,性别角色和自我定位是两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大学生是人生阶段的转折点,他们正在经历着从少年到成年的重要转变,感情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和自我定位两个方面来探讨大学恋爱中的问题。
一、性别角色在大学恋爱中,男女双方的性别角色是不能忽视的。
在传统观念中,男人被认为是家庭经济的支柱,他有着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是个人的保护者和家庭的顶梁柱。
而女人则被视为温柔、柔弱和需要保护的群体。
在现代社会,这些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变化。
男女双方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创造自己的未来,明确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个人的义务。
在大学恋爱中,男女双方都应该有独立的思考和决策能力。
男性需要学会尊重女性,不是要支配她们,而是一起成长和发展。
女性也应该追求自己的独立性。
女性要学会自爱,开展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拥有自己的主见。
当然这不是否认女性需要保护,只是说女性也需要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的爱情付出很多,但是太过付出往往会导致自己失去平衡。
在爱情中,男女双方都需要学会如何在平等的关系中发展自己。
二、自我定位在大学恋爱中,自我定位也是大学生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他们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观念都在发生变化。
在这个阶段,一个人的想法、态度和价值观念都在获得深刻的改变。
所以说,在大学生恋爱中,个人的自我定位变得尤为重要。
在恋爱中,大学生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爱情冲昏头脑。
在与伴侣沟通的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和自信的心态,不轻易地妥协和放弃自己的原则。
同时,大学生也需要学会如何以良好的心态和情绪来回应恋爱中的问题,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思想状态。
总之,在大学生恋爱中,个人的性别角色和自我定位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人都需要在恋爱中学会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才能有一个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与性别角色

大学生的自我认同与性别角色自我认同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也是一个人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角色的认同感。
性别角色则是指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男性和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性别期望和行为方式。
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来说,他们面临着自我认同与性别角色的双重挑战和探索。
大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学习和思考的重要阶段,也是性别认同的重要时期。
在大学生活中,个体对自我认同和性别角色的探索和认知有着深远影响。
以下将从自我认同和性别角色两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在这一领域的表现和问题。
自我认同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涉及到个体的价值观、人生目标和社会定位。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往往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职业选择、人际关系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自我认同。
大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得大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同时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塑造自己的认同感。
在大学生活中,男女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有着一定的差异。
传统社会观念中,男性被期望扮演着强壮、聪明、冷静的角色;而女性则被期望扮演着温柔、善良、体贴的角色。
然而,在当代社会,大学生对于性别角色的认同和期望正在发生着变化。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多元化,不愿受到传统性别角色的限制和约束。
他们试图打破传统观念,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人际关系。
同时,大学生面临着性别相关的问题和挑战。
性别歧视和性别暴力等问题,对大学生的自我认同和性别角色构建产生了负面影响。
一些男性可能由于对于传统男性角色的期望过高,导致了自我认同的困扰和负面情绪的积聚。
而一些女性可能受到性别歧视和压迫,导致对自我价值和身份的怀疑。
因此,大学生在自我认同和性别角色的探索中需要面对这些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为了更好地解决自我认同与性别角色的问题,大学生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思考。
首先,他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通过实践来审视和验证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其次,他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接触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群,从而拓宽自己的认知和视野。
女大学生自我性别取向角色混乱引发的思考

女生大学生自我性别角色混乱引发的思考——辅导员工作案例大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
然而这一重要转变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将会遇到各种困惑和矛盾,将会体验到伴随成长的苦恼、焦虑、郁闷、孤独、彷徨、失望和恐惧。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产生的困扰和冲突,会形成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性别角色混乱。
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一般思想工作,防止因角色混乱导致其它心里或其它问题成为辅导员一项烦杂艰巨的工作。
一、案例介绍大学生性别角色混乱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普遍存的一个问题。
虽然同性恋不属于心理问题范畴,我们也应该尊重他们的性别取向,但是社会的认可度特别是家长的认可度较低,家庭无法接受,因此,性别取向问题如果处好不好容易导致矛盾激化。
2014年清明节假日第一天上午11时许,一个电话中断了本人正常的休假时间,学生干部在电话中称一个学生在宿舍自残倒在血泊之中。
接到电话后本人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协同已经先期到达的民警调查询问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并立即组织学生和相关人员将其受伤学生送至医院紧急救治。
事件的起因是因为围绕性别取向,家长与学生发生肢体冲突,导致矛盾激化,一女生用水果刀划破手臂。
二、案件分析大学生性别角色混乱,是一个非常负责的问题,其形成原因有生理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作为高校辅导员事先掌握学生特别是在个性特征、人格上有问题的学生要加以关注,才能在事件发生后防止矛盾激化。
校园突发事件善后处理妥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秩序和校园的稳定以及学生管理的整体工作,事情发生以后,为了把负面影响和消极后果降到最低,辅导员当天中午便走访学生家庭,与当事学生家长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了解当事同学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过往经历等,工作重点放思想工作上,以稳定学生和家长情绪,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
经过大量细致耐心的思想工作,采取了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最终化解了矛盾。
大学生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关系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3), 419-426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7 in Hans. /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17.73053文章引用: 陈龙琼, 屈秋云, 胡春梅(2017). 大学生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关系. 心理学进展,Relationship among Self-Appraisals,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on the Undergraduates’ Gender-RoleLongqiong Chen, Qiuyun Qu, Chunmei Hu *College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Received: Mar. 13th , 2017; accepted: Mar. 28th , 2017; published: Mar. 31st , 2017Abstract Objective: The thesis aims at investigating relationship among self-appraisals,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on the undergraduates’ gender-role. Methods: 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720 undergraduates completed self-appraisals questionnaire,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questionnaire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questionnaire on gender-role. Results: (1) The male undergraduates’ score of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scores of self-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F = 61.39, P < 0.01); the female undergraduates’ scores of self-appraisals and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but the scores of reflected appraisals obviously surpassed the score of self-appraisals (F = 3.44, P < 0.05); (2) there were de-finite correlations between self-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of male undergraduates (r = 0.69, P < 0.01), while there wa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appraisals and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r = 0.09, P > 0.05), and the reflected appraisals could predict 48% variance of self- appraisals; (3) there were obvious correlations among self-appraisals,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of female undergraduates (r = 0.30 - 0.66, P < 0.01); reflected appraisals played a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appraisals and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β = 0.09, t = 2.11, P = 0.035 < 0.01). Conclusion: The male undergraduates’ appraisals on gender-role weren’t affected by female undergraduates’ appraisals; the female undergraduates’ appraisals on gender-role were affected by male undergraduates’ appraisals, whose influence degree was mod-erated by female undergraduates’ reflective ability.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undergraduates’ gender-role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appraisals on gender-role. KeywordsUndergraduates’ Gender-Role, Self-Appraisals,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Reflected Appraisals, Relationship*通讯作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7, 7(3), 419-426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17 in Hans. /journal/ap https:///10.12677/ap.2017.73053文章引用: 陈龙琼, 屈秋云, 胡春梅(2017). 大学生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关系. 心理学进展,Relationship among Self-Appraisals,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on the Undergraduates’ Gender-RoleLongqiong Chen, Qiuyun Qu, Chunmei Hu *College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ChongqingReceived: Mar. 13th , 2017; accepted: Mar. 28th , 2017; published: Mar. 31st , 2017Abstract Objective: The thesis aims at investigating relationship among self-appraisals,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on the undergraduates’ gender-role. Methods: Using question-naire method, 720 undergraduates completed self-appraisals questionnaire,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questionnaire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questionnaire on gender-role. Results: (1) The male undergraduates’ score of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e scores of self-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F = 61.39, P < 0.01); the female undergraduates’ scores of self-appraisals and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had no obvious difference, but the scores of reflected appraisals obviously surpassed the score of self-appraisals (F = 3.44, P < 0.05); (2) there were de-finite correlations between self-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of male undergraduates (r = 0.69, P < 0.01), while there was no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appraisals and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r = 0.09, P > 0.05), and the reflected appraisals could predict 48% variance of self- appraisals; (3) there were obvious correlations among self-appraisals,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and reflected appraisals of female undergraduates (r = 0.30 - 0.66, P < 0.01); reflected appraisals played a moder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of self-appraisals and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β = 0.09, t = 2.11, P = 0.035 < 0.01). Conclusion: The male undergraduates’ appraisals on gender-role weren’t affected by female undergraduates’ appraisals; the female undergraduates’ appraisals on gender-role were affected by male undergraduates’ appraisals, whose influence degree was mod-erated by female undergraduates’ reflective ability. We should cultivate the undergraduates’ gender-role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appraisals on gender-role. KeywordsUndergraduates’ Gender-Role, Self-Appraisals, 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Reflected Appraisals, Relationship*通讯作者。
陈龙琼等大学生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思评价的关系陈龙琼,屈秋云,胡春梅*重庆文理学院教育学院,重庆收稿日期:2017年3月13日;录用日期:2017年3月28日;发布日期:2017年3月31日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思评价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让727名大学生完成对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问卷、他人评价问卷和反思评价问卷。
结果:(1) 男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他人评价得分显著低于自我评价和反思评价得分(F(2,996) = 61.39, P < 0.01);女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得分无显著差异,反思评价得分显著高于自我评价得分(F(2,999) = 3.44, P <0.05);(2) 男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与反思评价之间有显著相关(r = 0.69, P < 0.01),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关系不显著(r = 0.09, P > 0.05);反思评价能够预测自我评价48%的变异量;(3) 女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反思评价之间两两显著相关(r = 0.30~0.66, P < 0.01);反思评价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有调节作用(β= 0.09, t = 2.11, P = 0.035< 0.01)。
结论:男大学生性别角色的评价不受女大学生评价的影响;女大学生性别角色的评价受男大学生评价的影响,但其影响程度受女大学生自身反思能力的调节。
要结合男女大学生性别角色评价的特点引导其性别角色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性别角色,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反思评价,关系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性别角色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模仿学习而获得的与自己性别相应的行为规范,反映了社会文化对男性和女性行为的适当期待,随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不同(刘电芝,黄会欣等,2011)。
众多研究表明,性别角色双性化是最理想的性别角色类型(蔡华俭,黄玄凤,宋海荣,2008;王中会,2009),双性化大学生自我价值感最好、社交能力最强、心理健康水平最佳,是最好的性别角色类型(毕重增等,2013;贾凤芹,陈双,冯成志,2014;卢勤,2010;王金生,刘电芝,刘金光,2011),社会、家庭和学校都应该引导大学生的性别角色朝双性化发展,避免或减少大学生性别角色异性化、刻板化和未分化等情况出现(陈军,2015)。
要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性别角色,就需要了解大学生性别角色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大学生双性化、单性化和未分化的比例大约为各三分之一(刘电芝,黄会欣等,2011),性别角色陈龙琼等异化者在大学生中占少数(陈军,2015),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在减弱但依然存在。
大学时期是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的关键期,认知因素在这一时期是关键因素(付迎春,李娇丽,牛宏伟,2008;徐振华等,2010)。
贝姆的性别图式理论认为性别图式是个体对有关性别信息组织和加工的基础,个体对性别相关信息的加工会受到社会文化等的影响,强调了个体信息加工对性别差异的影响(SL, 1981;王中会,张建新,2007)。
Mead (1934)认为个体自我的发展既会受到具体他人(specific other)的直接影响,也会受到泛化他人(generalized other)的影响(赵月瑟(译),1992)。
大学生对性别角色的认知加工过程会受到家庭、学校、同伴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异性他人则是影响大学生性别角色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对异性他人关于性别角色的认知会影响其性别角色形成。
关于他人因素对个体知觉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探讨自我评价(self-appraisals) (个体对自身的评价)、他人评价(others’ actual appraisals) (个体对他人的评价)和反思评价(reflected appraisals) (个体推断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三者间的关系来研究的。
目前,关于三种评价方式的关系并没有一致的观点,在针对不同个体进行的研究中,得出的观点也不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自我评价直接受他人评价的影响,一项研究发现,对于个体的某一个特殊领域(例如:学业、运动、音乐等方面),他人评价对自我评价有显著的影响(Nurra & Pansu,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