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述评作业-马占山

合集下载

抗日英雄马占山简介

抗日英雄马占山简介

抗日英雄马占山简介马占山,满族秀芳人,著名抗日爱国将领。

1885年11月30日出生于吉林怀德县,祖籍河北冯润县。

军队的中将被世人称为“抗日英雄”。

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抗日英雄马占山简介,供大家阅读参考。

抗日英雄马占山简介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字秀芳,吉林怀德人(今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九一八事变后,任黑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该省副司令,后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领导了江桥抗战,打响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七七事变后,任东北挺进军总司令,率部在晋绥抗击日本侵略军。

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

1950年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

马占山人物生平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个农民家庭。

贫苦农民,行伍出身,早年当磨房工人,精于射骑。

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后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关押并被逼赔偿。

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

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从军。

1911年他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峻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张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带组织力量抵抗郭军。

1925年12月,马占山随同吴俊升在辽宁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龄军展开激战。

郭军大败,马占山部尾随搜索,并活捉郭松龄夫妇。

1925年,马占山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旅长。

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始屯炸死张作霖和吴俊升,他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

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

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

历史趣谈:马占山将军为什么诈降日本 应该怎样评价马占山

历史趣谈:马占山将军为什么诈降日本 应该怎样评价马占山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马占山将军为什么诈降日本应该怎样评价马占山
导语:马占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复杂的一个人物,对于马占山的评价应该区分对内对外两个方面。

就对内来说,马占山是当年的军阀之一,他的一些做法
马占山是中国近代史上比较复杂的一个人物,对于马占山的评价应该区分对内对外两个方面。

就对内来说,马占山是当年的军阀之一,他的一些做法带有明显的历史反面性,这也是当年军阀林立的社会历史的固有特征。

但对外来说,马占山绝对可以称得上民族英雄,直到90年代末,哪些还在世的鬼子兵,对他仍然心有余悸。

所以,抗日英雄马占山绝对值得大书特书。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几近亡国灭种,只要是抗日,不论手段,客观论述诈降一事,值得一看。

江桥抗战爆发以后,马占山将军率黑龙江一省之孤军弱旅,对日本侵略者打出了中国政府军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大挫日本关东军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民族尊严,鼓舞了东北乃至全国军民的士气,极大激发了爱国民众的抗日热情。

但最终因敌我力量悬殊,黑龙江军队在没有得到国民政府一枪一弹、一兵一卒的支援下,被迫放弃省城齐齐哈尔,撤至海伦一带休整,以利再战。

虽然江桥抗战以失败告终,但马占山将军武装抗日的决心,丝毫没有一丝动摇。

在海他伦秣兵历马,还多次派出骑兵袭击日伪小股部队,扰乱日本人治理下的黑龙江秩序。

但实际上这个时候,是马占山压力最大、最彷徨和迷茫的时候。

虽然激起了广大爱国青年的抗日热情,纷纷投军报国,补充了很多学生兵。

可是部队弹药消耗已经到了极限,新兵没有枪支、没有子弹,
生活常识分享。

北平和平解放进程中的马占山将军

北平和平解放进程中的马占山将军

北平和平解放进程中的马占山将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北平和平解放进程中的马占山将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深入了解他的贡献和影响,首先需要了解一些背景介绍。

北平解放发生在中国解放战争的后期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之间的一场殊死的战斗。

在这个时期,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胜利,将国民党军队驱逐到北平等重要城市。

北平是当时的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控制北平对于共产党和国民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马占山将军作为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的一位杰出将领,他在北平和平解放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了解马占山将军的军事行动、军事策略、贡献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进程和马占山将军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将更详细地探讨这些方面。

【结束】2. 正文2.1 北平解放前的形势北平解放前的形势极为复杂,马占山将军所处的环境异常严峻。

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北平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重要战略要地。

国民党军队在北平实力强大,城内有大量的精锐部队和现代化武器装备,控制了城市要冲和交通要道,对共产党军队形成了严重的压力。

北平地区还存在着大规模的战争遗留问题,如敌伪残余势力、土匪扰乱以及人民生活困难等,给解放军的进攻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马占山将军积极采取多种策略应对。

他充分发动城内广大市民的支持,争取群众的拥护和参与,扩大解放军的影响力。

他还积极调动部队,布置多条作战线,采取包围城市、剿灭敌人的战术,逐步削弱国民党军队的抵抗能力,为最终解放北平做好准备。

马占山将军的果断决策和灵活应变,为北平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马占山将军的军事行动马占山将军在北平和平解放进程中展开了一系列精彩的军事行动,为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率领部队在北平战役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和军事战功,成功地歼灭了国民党军队,为解放北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马占山将军在军事行动中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战术,以不大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马占山先进材料

马占山先进材料

心系群众廉洁为民——记原州区头营镇马店村党支部书记马占山马占山,男,回,中专,生于1945年2月,1972年5月入党,现任马店村党支部书记。

1973年担任马店村党支部书记,先后受到多次表彰奖励:1993年7月被原固原地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1993年9月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1年6月被原固的县委、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02年2月被原固原县委及“三个代表”学教活动领导小组评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先进个人;2003年7月在全市防治非典型脑炎工作中,被固原市工作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2月被原州区委、政府评为2003年度优秀村干部;2004年12月被自治区人事厅、财政厅、民政厅评为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先进个人;2005年2月被原州区委、政府评为优秀村干部;2006年6月被自治区党委评为全区优秀共产党员。

一、务实苦干,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俗话说:“农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这也是马占山心中的一杆秤,从1973年担任马店村党支部书记算起,64岁的马占山已经干了36年的村支书了,36年,他从一个热血青年变成了花甲老人,可他对村党支部工作这份事业的赤诚和对家乡、父老乡亲的赤子情怀没有变。

在每次党支部“两推一选”换届中,他都以满票连任村党支部书记,使他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群众对自己的信任,同时也再一次认识到了自己肩上担的是马店村的未来和马店人民的重托。

马占山任职以来,注重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健全完善了党支部各项制度。

特别是2003年6月以来,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让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目前,全村90%的党员借助远程教育之力,掌握了1—2门农业实用技术,22名农民党员户有稳定的致富增收项目。

党员致富的路子宽了,实力强了,帮扶贫困户的措施、办法也明显增多了。

为帮助困难党员致富,马占山利用枸杞示范园区和农村党员致富基金,对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学习的农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项目投资,小额贷款、致富基金等方面予以倾斜,不仅使贫困党员挺直了腰杆,增加了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马占山的故事

马占山的故事

马占山的故事马占山,一个平凡的农民,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贫困,生活艰辛。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相反,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勇气。

在家人的影响下,他从小就明白了勤劳致富的道理,他知道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年幼的马占山就开始在田间劳作,每天都要背着锄头,帮助父母干农活。

虽然辛苦,但他却从未抱怨过,反而总是笑着面对生活。

他知道,只有笑对生活,才能战胜困难。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占山开始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

他知道,只有懂得更多,才能有更多的选择。

于是,他每天晚上都会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读书学习。

虽然没有老师,没有好书,但他却依然坚持不懈,从不放弃。

他知道,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终于,马占山考上了大学。

大学生活的开始,对他来说是全新的挑战,他要适应城市的生活,要学习各种新知识,要面对各种新的人际关系。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相反,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大学期间,马占山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参加了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他知道,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他在社会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自己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马占山回到了家乡,他决定将自己在城市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家乡的发展中。

他带领村民们种植新品种的作物,开发新的农业技术,带动了村民们的致富奔小康。

他还积极投身于村级组织的建设,为村民们争取利益,改善生活条件。

如今的马占山,已经成为了一名村干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劳致富的真谛。

他告诉村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有毅力,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马占山的故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行的道路。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勤劳致富的真谛,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可敬可亲的榜样。

让我们向马占山学习,勇敢面对生活,勤奋学习,努力奋斗,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中国抗日战争英雄故事-马占山“上将”之谜的故事

中国抗日战争英雄故事-马占山“上将”之谜的故事

中国抗⽇战争英雄故事-马占⼭“上将”之谜的故事 马占⼭(1885年11⽉30⽇—1950年11⽉29⽇),男,字秀芳,满族,著名抗⽇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1885年11⽉30⽇⽣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

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称作“抗⽇英雄”。

下⾯⼩编给⼤家带来中国抗⽇战争英雄故事-马占⼭“上将”之谜的故事。

马占⼭"上将"之谜 马占⼭当过上将,但是,你要真查起来,任何国民党军队的上将名录上都没有马占⼭这个⼈。

这是怎么回事? 国民党军军衔属于美国式,不设元帅、⼤将,上将分特级上将、⼀级上将、⼆级上将、上将、中将加上将衔。

虽然名⽬繁多,但上将毕竟是上将,还是有史可查的。

特级上将就是蒋介⽯1⼈,⼀级上将先后授予17⼈,东北军系统,万福麟、于学忠得过⼆级上将,何柱国得过上将。

怎么查也没有马占⼭的名。

马占⼭是胡⼦出⾝,到苏联后才学会写⼀个"马"字,但他作战勇敢,因此官运亨通。

1913年马占⼭只是吴俊升骑兵第⼆旅第三团少校连长,1927年就升任骑兵第⼆军军长,得到奉军中将之衔。

1928年12⽉,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东北军缩编,改军为旅。

马占⼭成为⿊龙江省步三旅旅长,但军衔还是中将。

江桥抗战期间,马占⼭被任命为⿊龙江省代主席、⿊龙江省军事总指挥。

江桥抗战,在全国造成极⼤影响,马占⼭将军⼀时成为英雄。

1931年11⽉12⽇,江桥抗战正酣,也正在这时,国民党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会,这次⼤会,许多⼈冲蒋介⽯发难,会开得乱七⼋糟,但对江桥抗战却给予了肯定。

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会17⽇发布决议:⿊龙江省代理主席兼边防副司令官马占⼭守⼟尽职,功在国家,实任为⿊龙江省主席,兼东北边防军驻江省副司令官,以陆军上将待遇。

20⽇所作的《对⽇问题专门委员会报告》中说:"中国⿊龙江省政府主席马占⼭对于⽇本军队进攻之正当防卫,不独为保障中国国家之领⼟,尤为保障国际正义与世界和平之存在,亦即维持国联盟约⾮战公约,及⼀切国际公约之存在⽽牺牲。

抗日战争历史故事-马占山江桥抗战的传说

抗日战争历史故事-马占山江桥抗战的传说

抗⽇战争历史故事-马占⼭江桥抗战的传说 “九⼀⼋”事变后,张学良任命马占⼭为⿊龙江省代省长兼城防司令。

英勇善战、⾜智多谋的马占⼭将军,组织抗⽇义勇军指挥了震惊中外的江桥抗战,在抗⽇救国战争中⽴下不朽功勋。

下⾯⼩编给⼤家讲⼀讲抗⽇战争历史故事-马占⼭江桥抗战的传说。

马占⼭江桥抗战的传说 在江桥战役中出过这样⼀桩事:他们在江南岸受到⽇本⿁⼦的猛烈炮击,终因寡不敌众,⼤批⼈马退到江边。

想过江没有船只,只能骑马泅渡。

马将军刚刚下令渡江,江⾯上突然涌出⽆数只甲鱼来,伸着长长的脖⼦,向岸边凝视着。

勇猛将⼠哪管这些,驱马奔下江去,可江⾯就像开了锅似的,成群的甲鱼蜂拥⽽上,咬马腿,往⼈⾝上蹿,乱成⼀团,闹得军队⽆法过江。

马将军下令⽤枪打,也不管事⼉。

这时有⼈主张:得杀猪、宰⽺祭江,或扔⾷品,兴许管⽤。

马将军没有迷信那⼀套,他命令⼠兵到屯中取来⼤批⽯灰,撒到江⾥,甲鱼这才⽆声⽆息地潜⼊江底。

马将军率领⼤队⼈马顺利渡过了嫩江。

过江之后,反过⾝来在这⾥打了场威震中外的江桥之战,⼤长了中国⼈民的志⽓,挫伤了⽇本⿁⼦的威风。

马占⼭率队过江之后,整顿队伍,修筑⼯事,不准⿁⼦前进⼀步。

单说⿁⼦打过江桥,占据⼤兴东南的⽆名⾼地,着急忙慌地挖壕修堡,准备与马占⼭决⼀死战。

这个⾼地北起向南,蜿蜒⼗余⾥,犹如⼀条长龙卧在⼴阔的草原上。

北⾯的制⾼点⼭势险要,控制这个制⾼点,就掌握胜利的主动权。

⽇本兵⽴刻在龙头上修筑⼯事,准备作长久之计。

他们正挖⼟筑壕,突然出现⽆数条⼤⼩毒蛇往⾝上乱窜,顷刻间中毒者不计其数。

⿁⼦兵点⽕焚烧,⽤战⼑砍,⽤锹镐扑打,都⽆济于事,毒蛇越来越多越凶猛。

⽇本⿁⼦信奉神佛,他们从胸前取下铜佛摆在⾼处插草为⾹,⼝中念念有词地祈祷神佛免灾,可还是⽆济于事。

最后他们不得不放弃这块⾼地,停⽌修筑⼯事,建了⼀座四⾓有台阶,向上呈梯形的⽯塔。

⽇本侵略者是为纪念在江桥战役中死去的同伴呢,还是要⽤⽯塔镇住满⼭的蛇群,就不得⽽知了。

【名人故事】抗日英雄人物——马占山_2000字

【名人故事】抗日英雄人物——马占山_2000字

【名人故事】抗日英雄人物——马占山_2000字马占山,原名马子山,江苏宜兴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人物之一。

他在战争时期表现出色,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贡献。

马占山生于1905年,年幼时家境贫寒,为了能上学读书,他辍学下乡务农,但他的渴望学习的欲望从未衰减。

在工作之余,他利用一切机会自学,尤其是对历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为他日后抗击日本侵略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37年,日本侵略者侵入中国,引发了全面抗战,马占山毅然决定加入中国军队,投身抗日战争。

由于他过去的农民背景,他被分配到一个步兵团担任普通士兵,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立志要在战场上取得卓越表现。

马占山在战场上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他时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挺身而出,为部队争取到了许多战斗胜利。

他在战争中多次负伤,有一次甚至负伤后还坚持去救助伤员。

他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军队,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941年,马占山被提升为团长,他的战斗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他带领部队在多次战斗中战胜了日本侵略者,并取得了重要胜利。

他留下了许多战斗报告和战绩,这些记录展示了他的英雄事迹和过人的智谋。

他还积极倡导战斗实践揉合理论学习,关注部队人员的思想动态,加强士气提高作战效能。

他的领导方式被部队广泛推崇,成为战争中的榜样。

在一次战斗中,马占山曾经受到重伤,他的双眼暂时失去了视力。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坚信“部队需要我,民族需要我”,他毅然决然地继续指挥战斗,最终带领部队获得了胜利。

他的奉献精神和坚毅品质感动了每一个人。

他的勇敢和无畏精神鼓舞了无数的抗日战士,他成为了全国人民心中的英雄。

1945年,抗战胜利后,马占山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衔。

他在战斗中负伤并失去视力后,他不再战场上忘我奋斗,而是转变角色,开始从事军事教育和培训工作。

他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和丰富的战斗经验,为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历史人物述评xx东北这块土地,寒冷的气候,广阔的平原,蜿蜒的长河,培育了性格鲜明的东北人。

白山黑水之间,涌现出许多东北汉子,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那些视死如归的人物,谱写下了历史上壮烈的篇章。

马占山,人如其名,是在“九.一八”事变后,第一个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注意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亲自指挥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军队抗日的第一枪。

xx,字秀xx,祖籍xxxx,1885年11月30日生于辽宁怀德(今属吉林)县一个农民家庭。

马占山从小在贫寒困苦的生活环境中长大,从七、八岁开始就为地主放牧,12岁时母亲去世。

稍长,他又到蒙汉交界地区替蒙古牧主放牧。

艰苦的生活条件和特殊的经历使马占山逐渐养成了刚毅果敢的性格,也练就了一身精湛的骑术。

1903年,马占山为本镇姜财主放马,姜家丢了一匹马,诬称被马占山偷卖了,把马占山送到警察局,吊在屋梁上拷问。

马占山的父亲忍气吞声,卖掉了家里的口粮,好不容易才把儿子保释出来。

马占山一怒之下,瞒着老父和妻子离家出走,到怀德县黑虎山落了草,拉起“杆子”并当上土匪的小头目。

几个月后的一天晚上,马占山带领十几个兄弟闯进姜家大门,把姜财主痛打一顿,报仇雪耻。

这一年,马占山只有19岁。

马占山从小就很崇拜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曾对人发出“男儿当立功如班定选(班超),方不负此身”的感慨。

混迹绿林之后,他认识到当土匪终非长久之计,总想改弦更张,另寻出路。

1904年,日俄战争在我国东北爆发。

马占山亲眼看到家乡民众遭受到帝国主义的蹂躏,非常愤慨,再也不愿在绿林中混迹下去,决心寻找一条出路,为民族建业立功。

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侵略军撤出怀德一带。

清政府为恢复对地方的统治,发布了收编民团,招抚"绿林好汉"的通令。

马占山听到这个消息后,决定"金盆洗手",带领手下数十名"弟兄",下山接受清政府收编。

地方官看中马占山是个人物,便委任他为游击队的哨官。

从此,他开始了新的行伍生活。

1911年,马占山得到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俊升的赏识,任他为四营中哨哨长。

自此,随着吴的青云直上,马占山也步步高升。

到1925年,他已经是张作霖麾下骑兵第二军军长。

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他被调任黑河警备司令。

1928年6月4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始屯炸死张作霖和吴俊升,他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

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

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到一个星期,日寇就轻而易举地占领奉,吉两省,然后开始向黑龙江进犯。

当时的黑龙江省省长兼东北边防副司令万福麟正随张学良在北平,黑龙江军政界一时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洮辽镇守使张海鹏暗中投降了日寇,黑龙江的形势非常危急。

10月]0日,张学良电令当时任黑河警备司令兼陆军第三旅旅长的马占山为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兼黑龙江省军事总指挥,命其誓死抵抗日军的进攻。

马占山受命于危难之际,接到电报后毫不退缩,于10月19日下午抵达省城齐齐哈尔。

翌日,宣誓就职,并开始调兵遣将,作抗击日寇的军事部署。

11月4日,日寇在对马占山进行拉拢、威胁、诱降失败之后,对我嫩江桥头阵地发起了武装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声震中外的江桥抗战正式拉开了战幕。

江桥抗战是在孤立无援。

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

从敌我双方的兵力来看:日军投入战斗的有关东军多门师团的两个旅团、铃木旅团和朝鲜混成旅团各一部、南满铁路守备队,旅顺重炮兵联队及部分空军,还有伪军张海鹏的三个支队,共达3万余人。

而xx能调动起来的xx军队只有1.3万人;日军装备精良,并有飞机、重炮,坦克和装甲车。

中国军队不但在数量上处于明显的劣势,在装备上也远不能与日军相比;当时黑龙江军政界内部还有人反对武装抗日,如在战前的一次军事会议上,省委委员赵仲仁就主张答应日寇要求,劝马占山把政权交给汉奸张海鹏。

马占山拍案而起,义正辞严地怒斥赵仲仁。

卫队团团长徐宝珍当场拔出手枪断喝:“在座诸公,有敢言降者请死之!”这才镇住了投降派。

从11月4日至19日,马占山指挥中国军队同日伪军血战了半个月。

中国官兵敌忾同仇,奋不顾身,给侵略者以重创。

马占山率领卫队团,开上前线亲自指挥作战,给前线阵地上的参战官兵以极大的鼓舞。

马占山鼓励将土:“战亦亡,不战亦亡,与其不战而亡,何如誓死一拼以尽天职。

”中国守军士气极为高涨,与侵略者针锋相对,寸土不让。

激战至11月7日,日伪军伤亡总数约在1500名以上,我方官兵也伤亡300余人。

日寇援兵不断开来,摆在前线阵地的中国三个团伤亡越来越大。

马占山鉴于继续坚守桥头阵地将对我军不利,乃于7日凌晨大战之后,果断下令,将军队撤至三间房、大兴一带的第二道防线,结束江桥抗战第一阶段。

中国守军撒至第二道防线时,日军攻击正面阵地的兵力增至7000多人,而中国守军只剩2000人左右。

中国官兵同优势的敌人连日血战,敌人在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接连发动猛烈攻击,中国军队在马占山的亲自指挥下,同敌人殊死搏斗,与冲进战壕的敌人展开白刃战,多次击退敌人。

17,18两日的战斗尤为激烈,以至于“炮管发热,不可复用”。

阵地上的官兵“无一完肤者”。

马占山率手枪队前导,“手毙退缩连长二人”,其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至18日下午3时,新立屯阵地首先被突破,接着昂昂溪失守。

我军弹尽粮绝,后方无援,腹背受敌,马占山不得不下达总退却令。

19日,马占山率残部退守齐齐哈尔,江桥抗战终于失败了。

马占山率部退守齐齐哈尔,日寇继续进逼,马占山指挥守军倾城出迎,终因敌我力量众寡悬殊,省城又无险可守,渐渐不支。

11月20日,齐齐哈尔失守,马占山退守海伦,重新组建黑龙江抗战政府。

11月末,日军又调集大量兵力,对马占山发起攻击。

江桥抗战过程中,马占山的兵力损失三分之一,屡次电请南京,也得不到一兵一卒、一枪一弹的支援。

12月初,马占山又率孤军同日寇多次激战,使敌人又伤亡3000余人,马部伤亡也很惨重。

12月下旬,日寇又对马占山发动猛烈攻势,将该部余众层层包围。

与此同时,又开始对马占山展开诱降活动。

马占山鉴于形势的险恶,为了保存实力,同时在思想上对敌人还抱有一丝幻想,于是通过汉奸张景惠,开始与日寇接触。

特别是当他得知吉林义勇军李杜、丁超部抗日失败消息后,更感到形势的严峻,遂决定与敌人“虚与委蛇”。

用他自己的话说:“妈拉个巴子,我看不行了,非想法不可,不缓和一下,全军有覆没的可能。

我于是决心假投降,同小鬼子较一较智能。

”1932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后,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

5月初,马占山返回海伦前线。

5月15日,在海伦举行誓师大会,发出誓师通电。

然后统帅各路抗日救国军约5万余众,向哈尔滨挺进。

各地爱国民众自动组织大刀会等抗日组织,配合救国军袭击日寇。

不料,作为内应的马占山旧部程志远,在关键时刻为日寇收买,叛国投敌,率部反戈回击,切断了呼海路上的各支抗日部队,援救了退哈之日军。

日寇急忙调集大批军队,配之以程逆和张海鹏的伪军对马占山发动猛烈反攻,战场形势迅速起了变化。

日伪军突破抗日救国军防线,马占山部渐渐不支。

6月3日,海伦失守。

双方经多次激战,马占山曾一度想收复省城,但未能成功。

战至7月,日伪军以优势兵力对马占山部发起总攻,马占山与敌激战三昼夜,伤亡惨重,被迫向北退却。

不幸的是,马占山在绥棱县罗圈甸陷入重围,部众溃散。

马占山只剩随从5人突围而出,潜入大青山,在深山密林中辗转40余天才脱离险境。

马占山后来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我只剩十一粒子弹,加其余五人,子弹也不足百粒,他们搜山,我们藏于树内。

眼见有八个日本兵托着枪,凶神似的,一步搜来。

……我们看他们行近,一枪一个,将八个全打死,又拾起他们的枪,用他们的子弹,打出重围。

"1933年6月3日,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

1936年12月至西安,参与西安事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发动的西安事变。

193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挺进军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

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继续抗日。

1938年11月,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医,康复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

毛泽东在会上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194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

1948年平津战役时,马占山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

1949年初,曾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并向傅建议请邓宝珊做同中共谈判的代表,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

对于马占山不同的时期评价不尽相同。

在现在,还有许多人不知道有马占山,不知道在东北曾有过的马占山抗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我们说县要了解他们,而我们所关注的人常常会在不觉中对我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有人说马占山是是英雄,比张学良那卖国贼强多了,这样的评价和评价马占山是土匪汉奸一样是错误的。

评价历史任务。

可以讴歌,可以唾骂,但不应该是教条的、僵化的,而应该是辩正的,唯物的。

评价历史人物要本着大节的原则。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历史人物不可能十全十美。

因此,伟人也必然有失误,也必然有错误。

我们看待历史人物,应该看他们的大节,看他们对历史的贡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人民军队作战的有和很多伪军,从上面资料上看,和马占山作战的有很多汉奸。

一个民族被打败,很可能是自己出现了问题。

就算我们弱小,只要我们团结就很难被打败。

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当时的环境,马占山的抗战胜利的希望极小,他和他的军队都是九死一生,就如同和我们比剑的是第一高手,但我们依然要亮出我们的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齐齐哈尔建成了和平广场,将中央电视台抗战摄制组收集的世界各地600位抗战幸存老战士的手印镶嵌在和平广场的抗战纪念墙上,修建了以马占山江桥抗战为主题的大型纪念雕塑,大字刻下了“江桥抗战,打响中国武装抗日的第一枪”。

为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奉献一个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广场不远就是齐大,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都曾参观过和平广场,受着那些民族英雄们的感染。

作为齐大的学子,那些字已经刻在我心里,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

因为他们的精神他们的信仰对我已经有了深刻的影响。

和平广场西侧清澈的嫩江水奔流南下,一直到70多年前中国人民抗战洒下鲜血的地方。

马占山和那些牺牲黑土地上的官兵,他们的鲜血日复一日地滋润着东北辽阔的土地,使得这里的高山得以葱茏,河水得以奔流,使得这里的每一块田野得以丰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