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人物点评

合集下载

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

对近代历史人物的评价随着研究的深入,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人物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这本是一个正常的现象。

但现在研究中出现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却是,以往基本受到否定的封建统治者都被大加赞扬,而原本被肯定的历史人物则受到批评和责难,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

有人认为,西太后不是顽固的守旧派。

她渴望着中国的繁荣与昌盛。

她同情、支持有利于中国富强与发展的改革。

而戊戌变法的失败,根本原因也不是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扼杀,而是因为维新派的过激。

谭嗣同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激进主义的始祖,对中国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还有人称赞西太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是足可称为文化精英的杰出的历史人物。

曾国藩曾被认为是近代军阀的鼻祖,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妥协媚外的卖国贼。

但现在有的文章又把他赞为“一代伟人“,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者。

他的对外妥协,被视为不顾个人屈辱而为国宣劳的爱国情怀;他对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是阻止了中国向黑暗中世纪的倒退;在他及湘军将领身上,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塑造的人格美。

相反,洪秀全及其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则被指责为背离了民族的利益,造成了文化的断裂。

对于袁世凯的新评价,也是前所未有的。

有人认为,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其积极作用是他人所无法替代的。

其就任总统和所实行的内外政策,也都是有利于中国的发展的。

甚至对于袁世凯的尊孔复古和复辟帝制,也有学者表示了理解。

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则受到研究者的种种批评,认为孙中山的主张根本不合国情,其活动导致了民初的社会动荡、高潮迭起。

对于历史人物评价中出现的这一趋势,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首先,进行全面翻案,是不科学的。

纠正以往研究中存在的片面性是必要的,但要防止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

建国后,史学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对近代封建统治者的罪行进行了批判,其间固然有某些把握不准和过火的地方,但大方向基本上是正确的。

其次,应掌握正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1、《孙中山传》以丰富的史料为事础,记录了孙中山的一生活:“贫困的农家子”、在黑暗中探索、从“医人”到“医国”、创建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和宋庆龄的结合等。

孙中山结束了一个时代。

孙中山开创了一个时代。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

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

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周恩来传》是2011年7月1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英)迪克·威尔逊。

该书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最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

该书作者自1960年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3、《曾国藩》是唐浩明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结合史实,深刻形象地描述了曾国藩毁誉参半的人生历程,发人深思。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_2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析-林则徐_2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平简介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字元抚,是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林则徐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虽然作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镇压过少数民族起义,但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其主要功绩是虎门销烟。

;清朝民族英雄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的第一人。

二,虎门销烟当时,由于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为扭转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地位,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已成为严重弊害,黄爵滋上疏主张以死罪严惩吸食者。

他上奏指出,历年禁烟失败在于不能严禁。

应召进京,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他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等传讯洋商,令外国烟贩限期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20天中销毁鸦片19179箱、2119袋,共计2376254斤。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在禁烟过程中,林则徐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

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彼。

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

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虎门销烟的正义行动,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

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发展民族工商业。

这是他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主流。

林则徐不愧是中国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

史论结合,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予以论述500字

史论结合,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予以论述500字

史论结合,论述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人物予以论述500字人物一:林则徐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他们的目的,一是掠夺中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中国人的身体,便於他们侵略。

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鸦片。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

他说:再不禁烟,中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

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

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鸦片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鸦片到中国来,否则给予严惩。

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政府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

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主权,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

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鸦片。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鸦片。

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

人物二:邓世昌邓世昌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他是甲午战争时最令人敬佩的舰长。

他平时领兵有方,只要有士兵触犯军规,便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听说邓世昌有一次还打死了一个严重触犯军规的士兵。

他在中午时一直训练士兵,大多数时间都在舰上度过,林泰曾、刘步蟾、方伯谦等舰长在岸上打牌喝酒时,他却在舰上训练士兵,也不上岸去,于是,便有了“邓半吊子”的外号。

他十分勇敢,他的这种品格也感染了士兵们,他们在海战中表现得也异常勇猛。

海战时,“致远”舰向日舰猛烈开火,与日本军舰展开近距离炮击,他曾率领“致远”号重创了“赤城”、“比睿”号战舰,但自己也被敌舰重创,船体向左倾斜。

他在“致远”号将沉之际,下令:“全速前进,专恃吉野,吾等与敌舰共存亡!”说罢,便全速向吉野号撞了过去。

可是敌军炮弹击中了我舰鱼雷舱,鱼雷舱里尚有一枚鱼雷,引发大爆炸,“致远”倾刻沉没,船尾高高的浮出水面、翘向天空,螺旋桨在转个不停,好像表示着将士的壮志未酬。

邓世昌在海上漂浮着,他的爱犬“太阳”努力地游到他的身边,咬住他的头发,不想让他向下沉,邓世昌抱着“太阳”痛哭,一会儿他朝天大喊:“太阳!”然后便用力一扎,沉入了苍茫的大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评价(一)李鸿章晚清权臣李鸿章,他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安徽合肥人。

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中进士。

同时,受业曾国藩门下,讲求经世之学。

咸丰三年(1853)受命回籍办团练,多次领兵与太平军作战。

1863年和1864年他率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镇压了太平天国。

60年代起,李鸿章积极筹建新式军事工业,仿造外国船、炮,开始从事“自强”的洋务事业。

1865年分别在上海和江宁(今江苏南京)创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和金陵机器制造局。

同年署理两江总督,1866年,继曾国藩署钦差大臣,专办镇压捻军事务。

1898,李鸿章赴欧洲。

在俄国接受沙皇贿赂(此情节疑是日本伪造消息,存疑),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

《中俄密约》是沙俄以不正当手段诱迫清政府签订的彻头彻尾的强盗条约。

它的签订,使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实际上把中国东北变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这对于俄国将侵略矛头进一步伸向华北及长江流域,进一步对清政府施加影响,争夺远东霸权,具有重要意义。

李鸿章在1901年签定了卖国的《辛丑条约》。

1901年11月去世。

有人说"李鸿章是个好人.但是生不逢时,被推到了浪尖口,结果被人们骂为汉奸.这实在是千古大冤,西太后才是真正的幕后凶手 ",也有人说"李鸿章在历史上是个悲剧性的人物,他写的一手好字,是个大才子。

死后也没留下什么遗产,可谓也是个清官。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有好有坏,让人感到可惜,中国就是在他那个年代才开始衰败的,所以他也是有责任的.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他是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到关重要影响的洋务运动的中坚。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的每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因此,国人在咒骂痛斥这时,确实深深自省,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析——孙中山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报告书题目《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述评》姓名李秀秀专业艺术设计班级 2011级(3+2)1班学号 ************枣庄学院教务处、思政部二〇一二年四月内容简介: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本报告主要从孙中山的人物简介、早期革命活动、主要成就、历任职务及历史评价来评析孙中山这一伟大历史人物。

目录索引:导言------------------------------------------------------4孙中山人物简介------------------------------------4早期革命活动------------------------------------------4主要成就-------------------------------------------5人物名言------------------------------------------5历任职务------------------------------------------------------5历史评价--------------------6参考文献--------------------------------------------------10正文:导言:孙中山是20世纪站在时代前列的一位伟大人物,他发动和领导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终结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推开了中国跻身现代化国家的藩蓠;他提出和倡行“三民主义”主张,关注民族、民权、民生问题,开凿了实现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先河;他坚持实业救国,致力于变封建农业国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构筑了中国未来经济现代化的蓝图;他传承先进文化,努力用近代文明荡涤封建主义思想意识污秽,推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重要的历史性贡献。

中西近代人物评析

中西近代人物评析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第一位带头反抗西方殖民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爱国者。

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对鸦片烟毒的深恶痛绝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表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不畏强暴的民族,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林则徐是一位以身许国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而且在遭受国内政敌陷害打击的时候,始终坚持爱国理念。

他一生清廉自好,恪尽职守,兴利除弊,锐意改革,发展经济、关注民生。

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他的主张思想在当时得不到实行林则徐用心谋求兴国之道,是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他十分注意了解和研究外部世界,最先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评价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近代中国始终面临两大主题:一是抵御列强侵略,捍卫国家主权;二是推翻封建统治,寻求符合世界潮流的富强之道。

林则徐享有崇高地位,得到后人的尊敬和普遍赞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在认识和处理中国近代这两大历史主题上,走在了同时代人的前列。

今天我们纪念林则徐,就是要继承和发扬林则徐的爱国主义精神、改革进取精神和勤政为民的思想。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

中国近代史人物评述——孙中山人物简介: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主要成就:他最大的成就是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历史评价: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是最早提倡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政府的革命家之一。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孙中山成为蒋介石之外,凝聚全国向心力的象征人物之一。

国民政府与旗下将领也往往以“保障孙总理的革命成果”为号召,鼓动人民和将士作战。

因此战争中后期,孙中山很自然被推举为中华民国的国父。

孙中山亦为中国政治经济现代化之重要阶段性人物。

他较全面地整合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重要成分,包括宪政民主,人民主权,权力分立制衡,与社会主义等等。

另加上其个人认为有必要保留的中国传统制度机构——监察权与考试权,形成五权宪法学说。

对西方重要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具有推动者的作用,促成西化民主派和共产主义派对中国未来建设的深入探索。

而孙中山在其中采取某种折衷立场,却坚持共和民主之宪政体制,至今仍有其价值。

因此经历史证明孙中山确实是近代倡导共和革命,成功组织成分复杂的各种反满势力,并注入西方现代政治理论与宪政思想成分的领导人。

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未能彻底实现革命目标,是时代的局限和国情的制约,中国近代史上这场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正是这场轰轰烈烈和正义悲壮的革命,为其后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作出了演示、提供了经验、准备了条件。

故而,孙中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人物点评——李汉俊
李汉俊(1890~1927),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原名书诗,又名人杰,号汉俊、湖北潜江人。

早年曾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

回国后主要从事著述和翻译工作,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年8月与陈独秀、李达等共同发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2月即代理上海党支书记,并主编《新青年》。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之后因与陈独秀、张国焘意见不一,回武汉从事革命工作,曾任湖北全省工团联合会教育主任。

1923年参与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领导工作,是中共第二、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

后脱离中国共产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加入中国国民党,并先后担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行委员、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国民党湖北党部青年部长。

1926年春赴上海任教。

1927年底被军阀胡宗铎逮捕,同年12月17日在汉口遇害,年仅37岁。

1952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亲自签发了《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证书上写着:“李汉俊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
少年时期李汉俊1890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潜江县沱埠垸袁桥村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少年李汉俊聪慧过人,勤于学习,并萌生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

他6岁进私塾念书,有过目成诵的聪慧。

小小年纪,就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并娴于辞令辩才。

李汉俊年幼时曾听
他父亲给他讲了中国历史上一次次农民起义的故事,他从中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爱国历史知识。

20世纪之初,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四方列强大肆侵略,华夏大地已是“瓜剖豆分,千村寥落”。

李汉俊如饥似渴地汲取新知识,了解世界发展的大趋势,萌生了拯救国家民族的念头。

他说:“我们求学是要成为有用之才,以便有朝一日为国家民族扬眉吐气而出力。

”倡导传播马克思主义。

李汉俊是中共创立时期最有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之一,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播火者。

1904年,年仅14岁的李汉俊东渡日本求学,留日期间受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河上肇的影响,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

李汉俊通晓日、德、英、法四国语言,十分勤奋地学习马克思原著,并用以指导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说:李汉俊是中共中“最有理论修养的同志”。

1918年回国后他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从事翻译和撰写工作,创办《劳动界》,他参加编辑的《新青年》、上海《星期评论》、《共产党》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的最重要刊物,影响了包括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等人在内的整整一代革命青年。

在上海参与发起建党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纷纷建立。

早在1919年9月,李汉俊就萌发了在中国建党的思想。

1920年初,他和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着手组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

同年5月,他和陈独秀等组织成立了“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8月,他和陈独秀等又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这是中国大地上的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
和联络中心。

董必武曾回忆说:“1920年,李汉俊这个从日本归国的学生,我的马克思主义老师,在上海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并到武汉来同我商量,我决定参加,并负责筹组党的湖北支部。

”出席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李汉俊作为上海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用智慧和胆识保卫了中共“一大”会议的安全,为会议的召开做出了突出贡献。

五四运动后,李汉俊以人杰、汉俊、汗、先进、海镜、海晶、厂晶等笔名在《民国日报》、《新青年》、《建设》、《劳动界》、《共产党》、《小说月刊》等报刊上发表了60多篇译文和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早期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位与李大钊齐名,却不愿在党中央担任领导职务,同样被国民党暗中杀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就是李汉俊。

二李以高超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中国共产党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人民永远怀念。

物理系10级物理学:陶勇
2011年11月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