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分析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最终稿18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出版暨纪念李大钊诞辰 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 “必须像李大钊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不懈奋斗”。
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 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亟须我们继续发 扬李大钊那种“深研政理”、追求科学理 性、追求真理的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让李大钊率先举起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 义的旗帜,在中国的大地上永远高高的飘 扬。
1920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 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 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推动建立全国 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 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孙中山与李大钊
建党初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 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 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 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成 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 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 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 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建党之前
李大钊与陈独秀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
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
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 高君宇、张国焘、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 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 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 筹建中国共产党。
新青年杂志
五四●时期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正 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 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 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 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 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 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 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 主义的人。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及事迹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及事迹中国近代是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和事迹,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或是革命先驱、或是富有抱负的改革者、或是不屈不挠的抗日斗士,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血脉创造了伟大的历史,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秘中国近代英雄人物及其事迹。
一、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家孙中山是近代中国最伟大的革命家之一,他始终致力于推翻清朝政府,用民族独立的方式强化中国的国际地位。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孙中山为了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现代民主的建立,多次逃离家乡前往国外,拓展海外的支持力量。
他在革命和民主的实践中发现社会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提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的思想和理论。
他为中国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杰出代表。
二、林则徐:从肃清鸦片到启蒙教育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另一位杰出的革命家和改革者,他在清朝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在担任广东巡抚期间,果断采取措施,惩治鸦片贩子,并提出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思想。
他谴责中国的传统,提出了前进方向和目标。
在林则徐的领导下,教育体制进行了深化和改革,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孟良崮:被烈火淬炼的中国战士孟良崮战役是中国反日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之一,它发生在1947年。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和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孟良崮战役是中国人民勇气和毅力的集中体现,同样也是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历史章节。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展现了自己的勇气、智慧和抗击侵略的精神。
这场战斗永远铭刻在历史中,也为中国近代的独立和自由奠定了基础。
四、雷锋:永不磨灭的人格魅力雷锋是中国人民中的英雄,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奏响了激越的乐章。
他慷慨赴死、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深刻震撼着全体中国人民,成为了中国人民心中的一座纪念碑。
雷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解放军的杰出代表,他的精神和行为给全国人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1、《孙中山传》以丰富的史料为事础,记录了孙中山的一生活:“贫困的农家子”、在黑暗中探索、从“医人”到“医国”、创建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的创建、和宋庆龄的结合等。
孙中山结束了一个时代。
孙中山开创了一个时代。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的一生。
他说“孙中山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强调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
纪念他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丰功伟绩”;“孙中山是一个谦虚的人。
从他注意研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苏联在内的外国方面,知道他是很谦虚的。
”、“他全心全意地为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周恩来传》是2011年7月1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英)迪克·威尔逊。
该书是由外国知名学者迪克·威尔逊撰写的周恩来传记,是周恩来传记中最全面、生动和畅销的版本之一。
该书作者自1960年第一次与周恩来见面后,便开始收集该书的写作材料,其中包括周恩来的同事们的广泛回忆及国内外可供查寻的文献资料。
周恩来同志50多年的革命生涯,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发展、壮大,同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
他毫无保留地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在中国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们缅怀周恩来同志,就是要永远铭记和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精神,使之不断发扬光大。
3、《曾国藩》是唐浩明所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结合史实,深刻形象地描述了曾国藩毁誉参半的人生历程,发人深思。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

1.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
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
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2.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字正卿。
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
光绪五年(1879),调北洋水师。
六年,随丁汝昌赴英接舰,驾驶扬威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任该舰管带。
十三年,再次赴英,接带致远巡洋舰。
十四年,授记名总兵,加提督衔;同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
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
(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
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28年。
病死,终年69岁,葬于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中国近现代史是一个极其悠久和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也可以说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多变的时代。
在这些多元的历史背景下,中国涌现了大量的名人、领袖和英雄人物,他们的存在和功绩被后世所铭记和传颂。
今天,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卓越的、富有代表性的重要人物。
第一位重要人物是鲁迅。
鲁迅是中国文学界中一位知名的文化名人,他以其激烈的文字和深厚的思想影响了一整代的中国人。
他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阴暗和愚昧,探究了人性的可悲和人性的可怜。
他的思想不仅在文学界有所影响,还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有了广泛的影响。
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他曾经说过:“文学的任务,就是披露真相揭开欺骗的面纱”,他的思想成为了一种批判现实主义的重要反映,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第二位重要人物是孙中山。
孙中山是一个有着深远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创立了中国民主革命事业,成为领导中国独立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思想,“民族独立、民主共和、民生幸福”成为中国的旗帜和口号。
孙中山的思想在中国政治生活上影响巨大,他的贡献和成就得到了人民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孙中山的价值观也成为了中国现代价值观的主要来源之一,他的领导和思想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第三位重要人物是周恩来。
周恩来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的活跃和贡献经历了中国革命的许多重要时刻。
他不仅深受人民的热爱,还获得了许多国际上的尊敬和赞誉。
周恩来的政治成就主要在于他对中国共产党及其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
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期间扮演了重要的领导角色,他的政治思想和智慧为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注入了强劲动力。
周恩来曾经有一句名言,他说:“始终记得,我们的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是把人民放在心里最高的党”,这种关爱人民、服务人民的理念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价值观和政治信仰。
以上这三位重要人物,以其深远和卓越的思想、行动和作品,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

高中历史的归纳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中国近现代历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涵盖了从1840年至现在的时间段。
在这段时间内,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事件和涌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
本文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人物进行归纳。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与西方列强进行的第一场正式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从封闭状态向半殖民地化的转变。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向中国输入大量的鸦片,导致中国社会瘫痪。
最终,中国以失败告终,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二、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中国从封建帝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变。
辛亥革命的推动者是孙中山先生,他领导了中国同盟会,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三、五四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是反对列强对中国影响的一场爱国抗议运动,也是中国早期的学生运动。
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将旅大产权交给日本,引发了中国学生的愤慨。
在这场运动中,学生们发起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并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五四运动对中国新文化和民主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四、北伐战争(1926-1928年)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府的一次军事行动,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
北伐战争由国共两党共同发起,以推翻腐败无能的北洋政府为目标。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
五、中国抗日战争(1937-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是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进行的一场历时八年的战争。
这场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面对着强大的日本军队展开了艰苦的抵抗,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成功范例。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它标志着中国结束了百年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近现代史名人故事

中国近现代史名人故事近现代中国历经百年风云变幻,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杰出才华和突出贡献的名人。
他们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书写了历史的篇章,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们的故事饱含着奋斗和希望的力量,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1. 周恩来——永远的革命家周恩来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
前人铺路,后人前行,周恩来等人踏踏实实,呈现出独有的英雄气概。
正是在他的倡导下,中国共产党才走上了政权的道路。
2.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家。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坚信民主、民生与国家独立是实现中国复兴的必经之路。
他领导推翻满清王朝,并创立了中华民国,可谓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注入了新的希望。
3.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杰出领导人。
他领导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革命斗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新篇章。
4. 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航天专家和导弹科学家,享有“中国导弹之父”的美誉。
他在国际航天界具有极高的声誉,并为国家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钱学森为中国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空天技术,为中国航天工程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5. 严复——西学东渐的先行者严复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学者和翻译家,被誉为“中国新学之祖”。
他致力于面对西方知识,逐字逐句翻译西方经典文学作品,使中国的知识界得以吸取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文化。
他的翻译工作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学术研究和思想发展。
6. 徐悲鸿——中国画坛的巨匠徐悲鸿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油画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艺术的力量和感人的情感。
他在艺术领域不断探索,吸收了西方绘画技巧,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传记及其评价前言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杰出的贡献为世人瞩目。
本文将就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几位重要人物进行传记和评价,探讨他们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一、孙中山(1866-1925)1. 传记孙中山,字逸仙,祖籍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革命家。
他以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者而闻名于世。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2. 评价•孙中山的民主主义思想对中国影响深远。
他主张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提倡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价值观,为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
他倡导科学、民主和现代化的思想,提出了“三民主义”理论,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树立了目标。
•孙中山是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先驱。
他致力于统一中国,提出“推翻满清,恢复中华”的口号,为中国的民族独立和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毛泽东(1893-1976)1. 传记毛泽东,字润之,祖籍湖南,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重大决策,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 评价•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赢得了中国革命。
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思想指导和组织保障。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策略。
这种策略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建立了坚实的根据地,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的错误决策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例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他的错误判断和决策,导致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死亡和社会动荡,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大灾难。
三、邓小平(1904-1997)1. 传记邓小平,祖籍广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和改革家。
他是改革开放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使中国踏上现代化的道路。
2. 评价•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42年7月,宋庆龄在《中国妇女争取自由的斗争》一文中称赞秋瑾烈士是 “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 1958年9月2日,宋庆龄为《秋瑾烈士革命史迹》一书题名。
我们心中的英雄
她,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历程中的具有界碑意义
的女性代表
她的女性解放思想对女性解放运动到了理论上的 引导作用
她,为了国家的独立富强,不惜牺牲个人生命
;参加组建共爱会;发表《敬告姐妹们》、《敬告中国二万万同胞》关于
妇女解放的白话文 • 1907年7月15日于浙江省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得年31岁。加重
二、妇女解放的西风吹入中华大地 三、在华教会创办女子学院 四、晚清妇女解放思潮的涌动 五、报刊书籍对欧美女权运动的宣传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
数学与应用数学(2)班
第二组
成员:康雲霞、李慧、 骆丹、彭春、 梁先娟、李宁、李鑫、刘川、 乃古尔古、王航、王松、
秋 瑾
中 国 近 代 革 命 先 烈
女 权 提 倡 者
近代革命先烈 — 秋瑾
• 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女权。 • 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1月在上海创办《中国女报》,3月与 徐锡麟等创办明道女子学堂。加盟“浔溪女校”;主持“大通学堂”
• 秋瑾女性解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爱国精神。把自由、
复女权同谋求国家民主独立与富强联系在一起,具有积极意
义,带有浓厚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色彩
女中豪杰 —— 秋瑾
• 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江户矢丹忱,感君首 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 1916年,孙中山,赴秋瑾墓凭吊时称:“光复以前,浙人之首先入同 盟会者秋女士也。今秋女士不再生,而‘ 秋风秋雨愁煞人’之句,则 传诵不忘。”
女性解放思想的基本观点
一、反对缠足、寻求身体解放
二、反对买卖婚姻、提倡婚姻自主
三、反对歧视性教育 四、提倡经济独立
局限
婚姻自由
• 男尊女卑 • 女子无才便是德 • 夫为妻纲
公平教育
• 加盟“浔溪女校” • 主持“大通学堂” • 参加组建共爱会 • 发表《敬告姐妹们》、《敬告中国二万万同胞》关于妇女解放的白话文
经济独立
• “欲脱男子之范围,非自立不可,欲自立, 非求学艺不可,非合群不可”
局
限
1.时代背景的限制
2.思想局限
女扮男装
认为“男子强,女子弱”,希望穿上男装后自己能 有男子般的强心。她的这种行为、思想方式在潜意 识地承认男性就是比女性优越。
过分地夸大双方气质的渗透,忽略了两性的和 谐发展
总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