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最终稿18页

胡锦涛总书记在出版暨纪念李大钊诞辰 11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 “必须像李大钊那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不懈奋斗”。
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 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亟须我们继续发 扬李大钊那种“深研政理”、追求科学理 性、追求真理的无私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让李大钊率先举起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 义的旗帜,在中国的大地上永远高高的飘 扬。
1920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 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与在 上海的陈独秀遥相呼应,积极推动建立全国 范围的共产党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 党”,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孙中山与李大钊
建党初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 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 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 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 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成 立后,李大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 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 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大 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建党之前
李大钊与陈独秀
1920年初,李大钊与陈独秀相约,在北
京和上海分别活动,筹建中国共产党。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中
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聚集了邓中夏、 高君宇、张国焘、罗章龙等一批具有共产主 义思想的青年知识分子,为建党作准备。李 大钊还在北京多次会见共产国际代表,商讨 筹建中国共产党。
新青年杂志
五四●时期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投身于正 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 员主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 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李大钊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 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 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 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 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 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 主义的人。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

中国近现代历史学家1、 晚清思想家王韬【题像】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初名王利宾,字兰瀛;十八岁县考第一,改名为王瀚,字懒今,字紫诠、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甫里逸民、淞北逸民、欧西富公、弢园老民、蘅华馆主、玉鲍生、尊闻阁王,外号“长毛状元”。
江苏苏州府甫里村(今甪直镇)人。
1845年考取秀才。
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
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
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
1867冬-1868春年漫游法、英、苏格兰等国,对西方现代文明了解更深。
1868-1870年旅居苏格兰克拉克曼南郡的杜拉村,协助理雅各。
1870年返香港。
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
1879年,王韬应日本文人邀请,前往日本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
王韬考察了东京、大阪、神户、横滨等城市,写成《扶桑记游》。
王韬在1884年回到阔别二十多年的上海。
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
1894年为孙中山修改《上李鸿章书》,并修书介绍于李鸿章的幕友罗丰禄、徐秋畦等。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2、夏曾佑夏曾佑(1863~1924) 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
字遂卿﹐一作穗卿﹐号别士﹑碎佛。
浙江杭州人。
他对今文经学、佛学有精深的研究,对乾嘉考据学和诗文有相当的素养。
此外他还注意学习外国吏地知识和自然知识。
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
曾官礼部主事﹑泗州知州﹐充两江总督文案。
入民国﹐一度退居﹐後曾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北平图书馆馆长﹐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在一起研讨“新学”。
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文化和政治思想﹐对戊戌变法起了推动作用。
中国近现代历史名人

1.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授编修,历任江西、云南乡试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浙江杭嘉湖道,江苏和陕西等省按察使,湖北、湖南、河南等省布政使。
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
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十一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
林则徐在广东宣誓旦旦:“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英商义律等慑于林则徐的正气,被迫缴出鸦片2万多箱,即于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林则徐因此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抵御外侮的第一个民族英雄。
2.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爱国将领。
字正卿。
原籍广东东莞,生于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
18岁考入福州船政学堂,为驾驶班第一届毕业生。
后历任福建水师海东六、振威、飞霆等兵船管带。
光绪五年(1879),调北洋水师。
六年,随丁汝昌赴英接舰,驾驶扬威舰经地中海、印度洋回国,任该舰管带。
十三年,再次赴英,接带致远巡洋舰。
十四年,授记名总兵,加提督衔;同年,北洋海军编成,任中营中军副将兼致远舰管带。
二十年八月十八日,在黄海海战中,指挥致远舰奋勇战斗,遭日舰围攻,仍毅然指挥已受重创的致远舰向日第一游击队旗舰吉野猛冲,决计与其同归于尽,不幸在冲击中被击沉,与全舰250余名官兵同殉于难。
(1782-1850年),名爱新觉罗·绵宁后改为爱新觉罗·旻宁,满族。
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28年。
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字裴村。
四川富顺人。
进士,授刑部主事。
为官清廉,不媚权贵。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上书建议变法求强,刑部堂官阅后震恐,不敢代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学生打印作业用)

历任:1917年(26岁)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28岁)北大代理教务长、1922年(31岁)北大教务长、1928年4月至1933年中国公学校长、1932年(41岁)北大文学院院长、天主教辅仁大学教授及董事、1938年(47岁)中华民国驻美国特命全权大使、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名誉顾问、1946年(55岁)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普林斯顿大学葛思德东亚图书馆馆长、1957年(66岁)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位于台北县南港镇(今台北市南港区))院长等职。胡适还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生平重要事件:
历史评价和历史影响:
个人研究感想:
教师评语和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胡适
学院:工商管理
班级:61502
学号:201562360序号:2
姓名:蔡莉
2016年6月
研究报告题目
文学泰斗------胡适
人物生平简介: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原名嗣穈,学名洪骍胡适,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担任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史人物研究报告(模板)

中国近代史人物研究报告——刘志丹学院:班级:学号:姓名:2016年6月研究报告题目陕北人民的好儿子——刘志丹人物生平简介:刘志丹(1903—1936),陕西保安县(今志丹县)人,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卓越的36位军事家之一,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刘志丹原名刘景桂,字子丹。
1903年10月4日诞生于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金汤镇。
刘志丹于1921年考入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曾任学生会主席组织领导学生运动,同军阀井岳秀等封建势力作斗争。
1924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刘志丹从青年时期起就投身革命。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天,奉党的命令,进入黄埔军官学校。
大革命时代,刘志丹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路军政治处长等职,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奔走于湖北、安徽、陕西等省,从事组织起义的工作。
1928年,与其他人一起组织渭南华县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主席[2]。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组织了西北反帝同盟军,任副总指挥及参谋长,后来,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刘志丹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等职。
1932年成立红二十六军,刘志丹仍负领导责任。
1935年秋,红二十六军与红二十五军会师,成立第十五军团,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这年秋天,刘志丹受到机会主义分子诬陷,被关押起来。
毛主席、党中央到达陕北,刘志丹才得到释放,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红二十八军军长等职。
1936年4月,刘志丹率部队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33岁。
后来,毛泽东为他题碑:“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周恩来为他题词:“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
”1936年,中央决定将保安县改名为志丹县,以志永久纪念。
1940年,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县城北修建了志丹陵园,1943年陵园建成,将志丹灵柩运回志丹县。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价论文.doc

从曾国藩看为人处世之道摘要:曾国藩,晚清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耕家庭,但却成就了一代大将之才,文通程朱理学,武能制太平天国起义。
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为人处事的大道理。
本篇论文从他的生平简介开始,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详述了三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事。
从对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的人物剖析开始,渐渐的了解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
并通过他的一生,看到了我们普世价值中对于人生起伏的“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般释然。
人物简介: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
五岁启蒙,次年入家塾“利见斋”。
早年多次应试不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此后仕途平坦,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礼部右侍郎。
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道光三十一年(1852年)生母去世,丁忧回籍。
此时太平军已攻入湖南,气势正盛。
咸丰二年底(1853年1月),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旨。
经郭嵩焘力劝,离家前往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事宜。
一月后,太平军攻占江宁且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并整合湖南各地武装,称湘军。
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咸丰四年(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师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贞祥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
休整后,重整旗鼓,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咸丰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
9月2日,洪杨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
两年后,湘军攻占九江,气势颇盛。
十年(1860年),湘军围安庆。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
中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

中国现当代著名史学家陈寅恪(1860——1969)江苏义宁(今修水县)人,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元白诗笺证稿》,倡导为人治学当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
郭沫若(1892—1978),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我国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主张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是中国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创者,造就了一个唯物史观的中国古代文化体系。
范文澜(1893—1969),浙江绍兴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
著有《文心雕龙讲疏》《中国通史简编》《中国近代史》《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等,带有党性政治色彩的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顾颉刚(1893—1980),原名诵坤,字铭坚,江苏苏州人。
著名史学研究家,在《诗经》《尚书》以及史前史阶段颇有研究,曾发表论文《战国秦汉间人的造伪与辨伪》、《汉代学术史略》、《王肃的五帝说及其对于郑玄的感生说与六天说的扫除工作》、《三统说的演变》、《汉代以前中国人的世界观念与域外交通的故事》、《禅让传说起于墨家考》、《夏史三论》、《九州之戎与戎禹》、《鲧禹的传说》等篇。
是现代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是中国近代学术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位学者。
钱穆(1895~1990)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江苏省无锡人。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代表作有《先秦诸于系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国史大纲》、《中国文化史导论》、《文化学大义》、《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思想史》、《宋明理学概述》、《中国学术通义》和《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等。
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儒家人文主义史学家的代表,他从历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学认识的独特性对历史认识问题作了阐述。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图文版)

中国近代史人物简介中国近现代史林则徐:封建地主阶级代表。
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者。
(1)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2)到达广州暗访密查,缉拿烟贩。
(3)强迫外商交出鸦片二百多万斤。
(4)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5)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积极防御,使英军无隙可乘。
(6)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7)学习他以国家危亡为已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清朝地方官员。
(1)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2)洋务运动的代表之一,创办福州船政局,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
(3)1875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兵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根据他的建议,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不仅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而且还维护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尊严,同时对新疆的建设和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4)作为爱国者的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和建设新疆上功不可没,纵观左宗棠的一生,功大于过。
(5)与其相关的诗句:“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6)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奏稿》(7)“天地正气”——左宗棠题字刻石。
(藏陕西西安碑林)(8)学习他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而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事迹P151.力主收复新疆。
2.1876年,率领清军分路进入新疆,先后收复乌鲁木齐、吐鲁番、南疆。
3.协助曾纪泽收复伊犁。
4.1884年,清政府根据他的建议,设立新疆行省。
邓世昌:清朝将领,致远舰的管带。
爱国民族英雄。
(1)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为保护旗舰,沉着应战,最后壮烈牺牲。
(2)名言:“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
”(3)光绪帝为其题词:“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4)学习他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鸿章:清朝官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感想
思政122 何谓能
《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这门课是这个学期甚至大学一来上的比较特殊的一门课,课程的开展也对于我的发展帮助很大。
首先一点,这门课程老师上课时并没有字很多的PPT,也没有很枯燥乏味的教案,完全是讲到哪里上到哪里。
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这种百家讲坛式的讲课方式,能够很大一部分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这对于我以后要从事的教师职业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借鉴。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或多或少地有这样的感触:小学课堂最具活力,中学课堂次之,大学课堂则索然无味。
这是因为中小学课堂里有生动的故事,好玩的游戏,学生喜欢,大学课堂则反之。
也曾有学生这样对我说:“老师,课堂上可以给我们多讲几个故事,或者多搞一些小活动吗?这样我们会学得更开心的。
”可见,青少年学生爱在玩中学,爱在乐中思考。
灌输式的教育是平淡的,而故事是生动地讲述出来的,可以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招引下更加集中注意力听讲,更加积极地思考,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另外,《中国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这个课程,它可以讲的很学术,也可以讲的很具有故事性,如何将一个历史人物饱满的塑造起来,就不能仅仅只讲他的光荣事迹,那些人尽皆知的故事。
阳光会造就阴影,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一个人。
会使他更形象,认识的人也会觉得更深刻。
之所以说故事教学超越了教材,这是因为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是依据教材设置的,但素材的选择已经超越了教材。
超越教材不能让学生甩开教材,而是让学生从教材出发,超越教材的局限,最后再回归教材,感悟与反思所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而不能把学生惯出竖着两只耳朵学习的坏习惯。
恐怕很多人都有喜新厌旧这种习惯,老师和学生手上都拿着一本同样的教材,我们都看过了,新鲜感早过去了,课堂上我们再照葫芦画瓢式的讲一遍,用两个字说“没劲”,数一数低下了几个脑袋就知道了。
而故事是依据教材而编,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故事当中,将教学重难点演变成曲折的故事情节,可以真正实现“超越教材、用活教材、回归教材”。
而且,老师并没有主动的去判定一个人的对错与否。
而是将他的生平全都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判断,这个过程中,我觉得自己的认知能力也有所提高。
多读历史,读史使人明智,一点都不假,当你对历史极为了解了,你也就能洞察任何一个人了。
因为你接触的人完全没有你读到的人多,通过历史来提升自己,正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