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四章_血液循环

生理学:第四章_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系统:心脏和血管组成。

血循环的功能:①物质运输(主要功能)②体液调节(运输各种内分泌激素和其他体液物质)③血液防卫功能④内分泌功能(研究证实心脏和血管还具有此项功能)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不断地、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将血液从静脉吸入心脏,并射入动脉而实现其泵血功能。

左侧——体循环右侧一一肺循环瓣膜起着活门的作用,控制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的特点:①功能合胞体:心肌细胞闰盘处的缝隙连接是细胞间通道,是低电阻区,具有高度的通透性。

兴奋能够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直接进入相邻细胞,实现同步性活动,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②对Ca2+依赖性大:心肌细胞肌浆网不发达,钙离子储备少。

引起心肌细胞收缩的概离子大多来自细胞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掌握)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通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 0.8秒。

全心舒张期:心房和心室均进入舒张状态,持续0.4秒。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依一定次序和时程先后进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

当心率加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程度更大,因此,心率过快时对心脏的持久活动不利。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掌握)1•心室收缩期(0.3s)等容收缩期(0.05秒):房室瓣关闭一动脉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血液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室内压ff。

射血期快速射血期:0.10秒,泵出血量2/3 (此期室内压升高达峰值)减慢射血期:0.15秒,泵出血量1/32.心室舒张期(0.5s)等容舒张期(0.06 — 0.08s):动脉瓣关闭一一房室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JJ。

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0.11秒,占2/31/6。

心脏各部分在泵血活动中作用1•心室收缩:心室—动脉压力梯度,心室射血]舒张:心房—心室压力梯度,心室充盈因此,心室的活动对于心脏泵血功能起关键作用。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二尖瓣听诊区 (锁骨中线第五肋间隙)
23
小结: 心室肌的收缩和舒张,是心房和心室之间, 心室和主动脉间产生压力梯度的根本原因; 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液在腔室之间流动的动力; 单方向流动是在瓣膜的配合下实现的; 心室缩舒→室内压变化→ 导致房、室、主动 脉产生压力梯度→推动血液→在瓣膜配合下 单方向流动。
(2)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
如果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之后、下一次窦 房结兴奋到达之前,心室受到人工刺激或病理性 刺激,可使心室提前产生一次兴奋(期前兴奋) 和收缩(期前收缩),其后常伴有一次较长的心 室舒张期(代偿间歇)。
56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2)“全或无”收缩 (3)对细胞外液Ca2+ 的依赖性
53
①有效不应期:0期至-60mV,不能产生 动作电位。
②相对不应期:-60mV至-80mV,阈上刺 激可产生AP,随膜电位增大,兴奋性回 升。
③超常期:-80mV至-90mV,阈下刺激即可 引起兴奋,兴奋性超过正常。
54
55
2.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与收缩的关系 (1)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0期 复极达-60mV),相 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激活Ito通道
↓ K+一过性外流 ↓ 快速复极化 (1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1期
K+ Na+
Ito通道:70年代认为Ito的离子
成 分 为 Cl- , 现 在 认 为 Ito 可 被 K+
通道阻断剂(四乙基胺、4-氨基
吡 啶 ) 阻 断 , Ito 的 离 子 成 分 为
Hale Waihona Puke K+。2期:O期去极达-40mV时
36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供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件

05
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 系
循环系统与消化系统的关系
消化系统为循环系统提供 营养物质
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后,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 各组织器官,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维持内环境稳态
消化系统通过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与排泄 ,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的关系
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吸入氧气,通过血液循环将其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 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血管的结构
血管壁由内层的内皮细胞、中层的平滑肌细胞和外层的结缔组织构成。
血管的功能与调节
01
02
03
物质交换功能
血管是血液与组织间进行 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氧 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通过血管进行交换。
调节血流
血管通过收缩和舒张来调 节血流,维持血压稳定和 满足组织需求。
免疫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作 用,能够抵御病原体的入 侵。
心脏位于胸腔的中部, 左右两肺之间,约2/3在 正中线的左侧。
心似倒置的圆锥体,前 后稍扁,心底朝向右后 上方,与上腔静脉、主 动脉相连,心尖朝向左 前下方,心底为心房, 心尖为心室。
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和 心外膜三层构成。
心脏分为左心和右心两 部分,左心又分为左心 房和左心室,右心又分 为右心房和右心室。
维持酸碱平衡
呼吸系统通过调节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酸碱平衡。
循环系统与泌尿系统的关系
排泄代谢废物
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尿液,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排出体外,而循环系统负责将尿液运 输到肾脏等泌尿器官。
维持水盐平衡
泌尿系统通过调节尿液的量和成分,与循环系统共同维持水盐平衡。

生理学--血液循环

生理学--血液循环
心率还受体温的影响: 体温升高1℃ ,心率可增加10~18次。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一、 心肌细胞的分类
根据心肌细胞的组织学、功能和电生理特性,可 将心肌细胞分为两类:
(一)工作细胞与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①工作细胞(非自律细胞):心房肌、心室肌 特点: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②特殊传导系统(自律细胞) 有窦房结、房室交界(房结区、结区、结希区)、 房室束(希氏束)及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组成。
(1)静息电位(最大舒张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RP 绝对值↑→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RP 绝对值↓→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阈电位水平上移→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阈电位水平下移→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2)Na+通道的性状
Na+通道所处的机能状态,是决定兴奋性正常、低下 和丧失的主要因素。以快反应细胞为例,Na+通道具有 备 用 ( 或 静 息 , resting) 、 激 活 ( activation ) 和 失 活
一般情况下,成年人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为 窦性心动过速, 如低于60次∕分, 则为窦性心动过缓。
二、心脏泵血 射血与充盈过程
心脏泵血功能的完成,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① 心脏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而造成心室和心房
及动脉之间的压力差,形成推动血液流动 的动力; ② 心脏内4套瓣膜的启闭控制着血流的方向。
增加的内向离子流,称为If内向离子流, 又称起搏电流。 If通道也是Na+通道。
If通道与膜电位的关系:
◄ 3期:膜电位达-60mV, If通道被激活而开放,
达-100mV, If通道超极化激活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二)兴奋性
1.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 最大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即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的早期。 意义:使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有节律的舒、缩交替活动,有利于心室完成射血功能。
【掌握】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
(1)有效不应期: ✓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 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前负荷↓↓→心排出量↓。
✓心率↓↓(<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是心舒期延长 ✓→前负荷↑↑→心排出量↓。
〔了解〕心力贮备
【概念】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多的能力。
健康人在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3.6-4.8L/min 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高达25 ~ 35L/min,为安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心指数: 概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意义:临床上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的指标。
现实中人有矮小和高大的,其新陈代谢总量并不相等,用心输出量 的绝对值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研 究发现心输出量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 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温度:主要影响自律性,使其增高。 2.酸碱度:当PH值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 3.电解质离子: ❖高血钾:重度高血钾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均减弱, 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于舒张状态(钾抑制)。故临床补钾时,禁止静脉推注。 ❖高血钙: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甚至停跳于收缩状态(钙僵直)。

生理学笔记——第四章血液循环

生理学笔记——第四章血液循环

⼀、⼼动周期与⼼率 1.概念:⼼脏⼀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动周期。

由于⼼室在⼼脏泵⾎活动中起主要作⽤,所以⼼动周期通常是指⼼室活动周期。

2.⼼率与⼼动周期的关系: ⼼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率有关,⼼率增⼤,⼼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例较⼤,⼼肌⼯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率过快将影响⼼脏泵⾎功能。

3.⼼脏泵⾎ (1)射⾎与充盈⾎过程(以⼼室为例): ①⼼房收缩期:在⼼室舒张末期,⼼房收缩,⼼房内压升⾼,进⼀步将⾎液挤⼊⼼室。

随后⼼室开始收缩,进⼊下⼀个⼼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射⾎期。

③快速射⾎期和减慢射⾎期:在射⾎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室压⼒上升很快,射出的⾎量很⼤,称为快速射⾎期;随后,⼼室压⼒开始下降,射⾎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期。

④等容舒张期:⼼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室充盈期。

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室与⼼房压⼒差较⼤,⾎液快速充盈⼼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室与⼼房压⼒差减⼩,⾎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2)特点: ①⾎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是压⼒梯度,⼼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压⼒梯度的根本原因。

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的变化起重要作⽤。

③⼀个⼼动周期中,右⼼室内压变化的幅度⽐左⼼室的⼩得多,因为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的1/6. ④左、右⼼室的搏出⾎量相等。

⑤⼼动周期中,左⼼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内压是快速射⾎期。

因为主动脉压⾼于左⼼房内压,所以⼼室从⾎液充盈到射⾎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室从充盈到射⾎这段时间内压⼒是不断升⾼的。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医学PPT课件)
增大而增大
异长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初长度引起心肌 收缩力改变的调节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心肌初长度与主动张力间的关系
分析: A.初长度=2.0~2.2um
粗细肌丝最佳重叠 — 最适初长度
B. < 2.0~2.2um ? > 2.0~2.2um ?
(4)心室功能曲线(Starling曲线)
4、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特征
频率 振幅 时程
机制
S1
低 高 长 房室瓣关闭
S2
高 低 短 半月瓣关闭
意义Βιβλιοθήκη 标志心室收缩的开始 标志心室舒张的开始
N:55%~65%
意义:是评价心功能较为客观的标准
2.心脏做功量:内功、外功
心肌耗氧量
心脏的效率:外功占心脏总能量消耗的百分比
(1)每搏功:心室收缩一次做的功 =搏出量×射血压+血流动能(可忽略)
左室搏功=搏出量× 血流比重× (平均A压-左心房平均压)
(2)每分功:心室每分钟内收缩射血做的功 =每搏功×HR
反映房室瓣功能
反映半月瓣功能
二、心脏泵血功能评定
1.输出血量
(1)每搏输出量/搏出量 (stroke volume,SV): 一侧心室每收缩一次 所搏出的血量 安静时N:60~80ml 平均70ml
(2)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4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复习要点详解+习题

4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复习要点详解+习题

第四章血液循环复习要点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2、CO2、营养物质、代谢产物、激素和其他体液因子;另一功能是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血液循环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起重要作用,血液循环一旦停止,生命也随之终结。

一、心动周期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心脏周而复始地作收缩和舒张交替的活动,心房或心室每进行一次收缩和舒张为心跳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心动周期。

心房和心室活动周期的时间是相等的。

一个心动周期包括收缩期和舒张期,舒张期的时间长于收缩期。

按心率为75 次/分计算,每个心动周期为0.8 秒。

心动周期时程长短与心率之间呈倒数关系(心动周期=60 秒/心率)。

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便缩短,其申舒张期缩短的比例大于收缩期。

在整个心脏活动过程中,心房和心室同时处于舒张状态的这一段时间,称为全心舒张期。

二、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在血液循环中起“泵”的作用,左、右心室将血液分别射入体循环和肺循环,并维持血液的循环流动。

1.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脏的充盈和射血是依靠心房与心室之间、以及心室与主(肺)动脉之间的压力梯度来推动的。

房-室压力梯度和心室-动脉压力梯度是推动血流的直接动力,心脏瓣膜的适时关闭和开放,可阻止血液倒流,使血液按单一方向流动。

在泵血过程中,心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射血和充盈过程相同,射出的血量相等。

在心室收缩期,室内压升高使房室瓣关闭,阻止心室内血液倒流回心房;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心室-动脉压力梯度的作用使半月瓣开放,血液被射入主动脉。

在心室舒张期,心室内压下降,主动脉瓣关闭,阻止主动脉内血液倒流回心室;当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时,房-室压力梯度则使房室瓣开放,血液从心房流入心室使心室充盈。

心室的充盈主要依靠心室舒张造成的室内压大幅下降的“抽吸”作用。

心房收缩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压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约25%),对心脏射血和充盈有利。

心动周期中,心室容积、压力、血流方向、瓣膜启闭等变化,详见主教材图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心脏生理
2.左心室舒张与充盈过程
该过程包括等容舒张期和充盈期, 充盈期又可分为快速充盈、减慢充盈和 心房收缩期三个时期。
1-心房收缩期;2-等容收缩期;3-快速射血期;4-减慢射血期; 5-等容舒张期;6-快速充盈期;7-减慢充盈期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
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一)心脏泵血评价指标
1
心脏输出的血量
2Leabharlann 1 2心脏做功量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1.前负荷 心室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通常指心室舒张末期充盈 量。 2.后负荷 心室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称为后负荷。
3.心肌收缩能力
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细胞不依赖于前、后负荷而改变其收缩强度 和速度的一种内在特性,是由心肌细胞兴奋一收缩藕联过程中横桥活化 的数量和ATP酶的活性等决定的。 4.心率 搏出量不变,心率在一定范围增加时,心输出量相应增加,但是, 心率过快,若超过每分钟180次/min,心输出量反而减少,这是由于心率 过快,导致心舒期明显缩短而影响心室的充盈,使搏出量减少。反之, 心率过慢,若低于40次/min,心输出量也会减少。这是因为心舒期足够 长时,心室充盈已接近极限,再延长心舒期时间,也不能相应增加搏出 量。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心脏生理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官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一)心动周期与心率
1.心率及生理变异
每分钟心跳的次数称为心跳频率,简称心率(heart rate)。正常成人安静时, 心率为60-100次/min,平均约75次/min。心率可因年龄、性别及其他生理情况 不同而存在差异,如新生儿的心率可达130次/min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 慢,至15-16岁时接近成人水平。在成人中,女性比男性的心率稍快,安静或睡眠 时心率减慢,运动或情绪激动时心率加快。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从事体力劳动者, 心率较慢。心率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指标之一,在评价心率时要充分考虑各种生理因
2.搏出量储备

搏出量是心室舒张末期容
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之差。若舒张 末期容积更大,而收缩期容积更 一般情况下,动
1.心率储备
小,则搏出量会更多,这就是搏 出量储备,很显然,它分为舒张 期储备和收缩期储备。
用心率储备是提高心输 出量的主要途径。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三、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组成。根据心肌细胞的电生理 特性,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非自律细胞: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 细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执行心肌的收缩 功能,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另一类为自律细胞:是一些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会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它 们也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但是细胞内肌原纤维少且排 列不规则,故收缩性弱,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播兴奋, 控制心脏活动的节律。这类细胞包括:窦房结P细胞、房 室交界区、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细胞等,它们共 同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素的影响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第一节 心脏生理
2.心动周期
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
期(cardiac cycle)。心房与心室的心动周期均包括收缩期和舒张
期。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通常心动周期指的 是心室的活动周期。正常心脏的活动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合而成, 因此,心动周期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人和哺乳动物的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 mV。其产生的原理基本上和神经纤维相同,主要是由于安静时 细胞膜对K+通透性较高,细胞内高浓度的K+顺浓度差向膜外扩散,而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 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相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比较复杂,持续时间长,波形上升支与下降支不对称。心 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五个时期。
心动周期持续的时间与心率呈反变关系。正常成人静息时的心
率为平均75次/min,则每个心动周期历时0.8s。在一个心动周期中, 两侧心房首先收缩,持续0.1 s,然后心房舒张,舒张期占0.7s。 心房进入舒张期时,两心室开始收缩,收缩期持续0.3s,随后进人 舒张期,持续0.5 s。从心室舒张开始到下一个心动周期心房开始 收缩之间的0.4s,心房和心室都处于舒张状态,称为全心舒张期 (图4-1)。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三)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 输出量约为5 L/min。剧烈运动时可提高5-v7倍,达到25-v35 L/min,说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 有相当大的储备。心力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 心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 的活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 充盈过程极为相似,射血量 也几乎相等。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o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2)快速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持续收缩,心室内压持续上 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主动脉瓣冲开, 心室内的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缩小,但由于心室 肌强烈收缩,室内压可继续上升达最高值。此期血液射入动脉速 度快、血量多,故称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此期射血量约占搏出量的2/3,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 (3)减慢射血期:在快速射血期后,因大量血液进人动脉, 动脉内压力上升,同时由于心室内血液减少,心室收缩强度减弱, 导致射血速度减慢,称为减慢射血期(period ofslow句ection), 历时约0.15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