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预习报告

合集下载

光电子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

光电子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

光电⼦技术实验_实验五实验报告光电⼦技术实验报告实验五光纤通信系统设计⼀、实验⽬的1.掌握光纤传输系统的组成和性能测试⽅法。

2.了解线路编解码(CMI,HDB3)的原理和特性。

3.设计并搭建⼀个点到点光纤传输系统,测量发射光功率和接收机灵敏度,计算可传输的最远距离4.将EDFA⽤于光纤传输系统,了解EDFA的功率补偿在系统中的作⽤⼆、实验原理见后附预习报告三、实验装置“光纤传输实验系统”、EDFA、误码测试仪、双踪⽰波器、光功率计、光纤、可调光衰减器、直流稳压电源等。

四、实验内容1.使⽤光纤传输系统,利⽤伪随机码作为信源,观察直接调制激光器波形及眼图、接收端波形及眼图;学会使⽤眼图评价信号波形的⽅法。

2.学会误码仪使⽤⽅法,了解ITU-T误码测试指标的规定和测量⽅法。

测量光纤传输系统的接收机灵敏度和传输距离。

3.研究EDFA对光传输系统的功率补偿作⽤,将EDFA⽤于中继放⼤,经过研究测量得到最优的线路设计,使得总传输距离尽量长。

五、原始数据后附原始记录数据。

六、数据分析处理1.激光器P-I曲线测量根据原始测量的数据,绘制P-I曲线如下(原始数据及系统连接图见原始数据):可见斜率突变点I约为10mA,因此取⼯作点为16.0mA,以保证⼯作在合适th区段。

2.测量传输距离系统图及各部分连接关系见后附原始数据。

通过测量误码刚出现时(误码仪显⽰或⽰波器眼图闭合)时信号功率衰减,从⽽计算传输距离i.眼图眼图刚闭合时如下图:此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8.47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74.15km ii.误码仪误码仪刚刚开始接收到误码时,测得输⼊功率Pin =-3.64dbm,输出功率Pout=-37.52dbm传输距离d=P in?P out0.2db/km=169.90km对⽐误码仪和眼图测量结果,个⼈认为计算传输距离应以误码仪结果为准,理由如下:误码仪同时接收输⼊信号和输出信号,因此对误码的计数准确⽆误,能较准确的发现出现误码的临界点;但通过⽰波器观察眼图则较难判断临界点,分界模糊,受⼈眼主观性影响较强,因此测量结果不是很准确。

实验5 抽样定理

实验5  抽样定理

实验5 抽样定理一、实验目的:1、了解用MA TLAB 语言进行时域、频域抽样及信号重建的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时域、频域抽样定理的基本原理的理解。

3、观察信号抽样与恢复的图形,掌握采样频率的确定方法和内插公式的编程方法。

二、实验原理:1、时域抽样与信号的重建 (1)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例5-1 已知一个连续时间信号sin sin(),1H z 3ππ=0001f(t)=(2f t)+6f t f ,取最高有限带宽频率f m =5f 0,分别显示原连续时间信号波形和F s >2f m 、F s =2f m 、F s <2f m 三情况下抽样信号的波形。

程序清单如下:%分别取Fs=fm ,Fs=2fm ,Fs=3fm 来研究问题 dt=0.1;f0=1;T0=1/f0; fm=5*f0;Tm=1/fm; t=-2:dt:2;f=sin(2*pi*f0*t)+1/3*sin(6*pi*f0*t); subplot(4,1,1);plot(t,f);axis([min(t),max(t),1.1*min(f),1.1*max(f)]); title('原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 for i=1:3;fs=i*fm;Ts=1/fs; n=-2:Ts:2;f=sin(2*pi*f0*n)+1/3*sin(6*pi*f0*n); subplot(4,1,i+1);stem(n,f,'filled');axis([min(n),max(n),1.1*min(f),1.1*max(f)]); end程序运行结果如图5-1所示。

-2-1.5-1-0.50.511.52-0.500.5原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2-1.5-1-0.50.511.52-2-1.5-1-0.50.511.52-2-1.5-1-0.50.511.52图5-1(2)连续信号和抽样信号的频谱由理论分析可知,信号的频谱图可以很直观地反映出抽样信号能否恢复原模拟信号。

实验报告预习

实验报告预习

实验报告预习
实验报告预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和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2. 学习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方法;
3. 熟悉实验过程和实验规范;
4. 培养实验思维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的内容是观察和测定某种物质的密度。

三、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和实验物品,包括容器、天平、量筒、水等;
2. 在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并使用天平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
3. 将待测物质放入水中,观察其是否浸没在水中,并记录浸没的情况;
4. 测量水的体积,记录下来;
5. 根据公式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四、实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水、容器、天平、量筒等。

五、实验设计:
1. 选择适当的容器,确保容器能够完全装下待测物质和一定量的水;
2. 使用天平准确称量待测物质的质量;
3. 使用量筒准确测量水的体积;
4. 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和测量数据;
5.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操作要谨慎,不要让水溅出容器;
3. 操作要准确,尽量避免误差;
4. 观察时要仔细,记录时要准确;
5.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器材。

七、实验设想:
在本次实验中,预计可以观察到待测物质是否能够浸没在水中,并能够测量出水的体积。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希望能够正确操作和记录实验过程,准确测量实验数据,达到预期的实验结果。

参考文献:
无。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中山大学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

中⼭⼤学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数电实验五组合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预习报告1、复习与组合逻辑电路竞争与冒险有关内容(1)竞争冒险现象及其成因对于组合逻辑电路,输出仅取决于输⼊信号的取值组合,但这仅是指电路的稳定解⽽⾔,没有涉及电路的暂态过程。

实际上,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信号的传输可能通过不同的路径⽽汇合到某⼀门的输⼊端上。

由于门电路的传输延迟,各路信号对于汇合点会有⼀定的时差,这种现象称为竞争。

如果竞争现象的存在不会使电路产⽣错误的输出,则称为⾮临界竞争;如果使电路的输出产⽣了错误,则称为临界竞争,通常称为逻辑冒险现象。

⼀般说来,在组合逻辑电路中,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号参差地加到同⼀门的输⼊端,在门的输出端得到稳定的输出之前,可能出现短暂的、不是原设计要求的错误输出,其形状是⼀个宽度仅为时差的窄脉冲,通常称为尖峰脉冲或⽑刺。

(2)检查竞争冒险现象的⽅法在输⼊变量每次只有⼀个改变状态的简单情况下,可以通过逻辑函数式判断组合逻辑电路中是否有竞争冒险存在。

__如果输出端门电路的两个输⼊信号A和A 是输⼊变量A经过两个不同的传输途径⽽来的,那么当输⼊变量的状态发⽣突变时输出端便有可能产⽣尖峰脉冲。

因此,只要输出端的逻辑函数在⼀定条件下化简成_ _Y = A + A 或 Y = A A则可判断存在竞争冒险。

(3)消除竞争冒险现象的⽅法①接⼊滤波电路在输出端并接⼊⼀个很⼩的滤波电容Cf,⾜可把尖峰脉冲的幅度削弱⾄门电路的阈值电压以下。

②引⼊选通脉冲对输出引进选通脉冲,避开现象。

③修改逻辑设计在逻辑函数化简选择乘积项时,按照判断组合电路是否存在竞争冒险的⽅法,选择使逻辑函数不会使逻辑函数产⽣竞争冒险的乘积项。

也可采⽤增加冗余项⽅法。

选择消除险象的⽅法应根据具体情况⽽定。

组合逻辑电路的险象是⼀个重要的实际问题。

当设计出⼀个组合电路,安装后应⾸先进⾏静态测试,也就是⽤逻辑开关按真值表依次改变输⼊量,验证其逻辑功能。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预习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预习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3. 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的化学原理,包括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等。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 实验试剂:- __________(浓度、纯度)- __________(浓度、纯度)- __________(浓度、纯度)-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 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

- 配制实验溶液。

- 准备实验所需的其他材料。

2. 实验操作:① __________② __________③ __________④ __________...3. 实验现象观察:-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4. 实验数据记录:-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 __________- __________- ...2. 数据处理与分析:-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3. 结果讨论:-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六、实验总结1. 总结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

2. 分析实验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3. 评价实验成功与否,总结实验经验教训。

4. 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七、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前要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注意实验安全,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3. 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现象,及时记录数据。

实验报告及预习报告书写规范

实验报告及预习报告书写规范

实验预习报告与总结报告的书写要求
1.实验预习报告的书写要求
为了加深学生对准备实验内容的认识,尽快熟悉实验仪器,保证实验教学效果,要求学生每次实验之前先做好实验预习,写出符合要求的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预习报告是为实验做准备的,与总结报告有明显不同的要求,具体要求
注意: A.记录的实验数据一定要整洁,不得修改、删除数据,也不能插入数据。

B.当实际使用的仪器和试剂与讲义不一致时,一定要完整记录实际使用
的仪器型号、具体名称,所用试剂纯度或浓度以及浓度的有效数字位
数等。

C.不同内容之间最好能空一行.
2.实验总结报告的书写要求
实验总结报告是学生对所做实验内容的总结和再学习,通过总结,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书写研究报告打下一定的基础。

总结报告与预习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总结报告强调对数据的处理和对问题的。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

解剖蚯蚓实验报告篇一:蚯蚓解剖实验预习报告实验五环毛蚓及其他环节动物预习报告小组成员:卢俊萌、叶伟青、易雅健一、标本处理对培养的蚯蚓,如需要制作标本,留待将来观察内部结构,可以作成浸制标本。

标本制作要经过停食、麻醉、固定和保存4个步骤。

1.停食将蚯蚓自培养箱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放在垫有湿草纸的玻璃缸中,停食两天,使它的肠中泥土排尽。

然后喂给碎的湿草纸5~7天,填充肠管,以利于将来观察肠管的形态。

2.麻醉将上述蚯蚓转入搪瓷盘内,同时放入一定量的清水,再慢慢滴入95%酒精,直到使盘中的清水变成10%的酒精溶液为止(事先应量得搪瓷盘中的水量,按比例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两个小时以后,蚯蚓背孔分泌出大量粘液,说明已经麻醉死亡。

3.固定取已经麻醉的蚯蚓,平放解剖盘中,从它身体后端侧面,用注射器向体内注射固定液,直到使蚯蚓的身体呈饱满状态为止。

4.保存将注射后的蚯蚓,平放在纱布上,大约每20~30条裹成一卷,使其竖立在标本瓶中,然后加入上述固定液,便可长期保存。

要注意每条蚯蚓的身体一定要平直,不能发生扭曲现象,否则将来解剖时就会背腹难辨,给解剖工作带来困难。

二、观察内容及识别(一)外形观察1.体色体色呈暗红或灰黑,背面因有大量色素故色深,腹面色浅.背部有明显的深色背中线,腹部颜色较浅。

2.外形蚯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节组成,节与节之间的凹槽称节间,在每一环节上的小沟称体环沟。

除围口节、生殖带和最后几节无刚毛外,各环中间都有一圈向后生长的刚毛。

刚毛颜色较深,用手触碰有涩感。

3.前端围口节、口前叶和口:围口节为前端第一节,柔软,可伸缩.口位于围口节前端中央,横裂状。

口前叶为围口节背侧向前伸出的一肉质唇状突起,能伸缩,当其充满体液而饱满时,有探索和挖土功能。

生殖带:占据14~16体节处的棕色指环状物,稍隆起,色较深.生殖带所在的各节间界限不清.可根据生殖带判断蚯蚓前后端。

4.后端肛门,在最末节的一纵裂状小孔。

5.腹面受精囊孔:三对裂隙状小孔开口于小而圆的生殖乳突中央(有时生殖乳突不明显,将虫体向背面弯曲可见这些节间沟处得裂缝状开口,即为生殖囊孔),分别排列在6/7、7/8、8/9节间腹面两侧,为受精囊的对外开口。

微生物实验预习报告

微生物实验预习报告

实验三细菌革兰氏染色法及芽孢染色法一、实验目的1. 初步掌握细菌涂片方法及革兰氏染色的步骤;2. 掌握细菌芽孢染色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2. 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液,枯草芽抱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斜面菌种。

革兰氏染色液(结晶紫染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炭酸复红液等)、香柏油、二甲苯和5%孔雀绿水溶液。

显微镜、擦镜纸、接种环、载玻片、吸水纸、试管、小滴管、酒精灯和烧杯。

四、操作步骤(一) 革兰氏染色1.涂菌用无菌操作方法从试管中沾取菌液一环,用接种环在洁净无脂的载玻片上做一薄而匀、直径约1cm的菌膜。

涂菌后将接种环火焰灭菌。

2. 干燥于空气中自然干燥。

亦可把玻片置于火焰上部略加温加速干燥(温度不宜过高)。

3.固定目的是杀死细菌并使细菌粘附在玻片上,便于染料着色,常用加热法.即将细菌涂片向上,通过火焰3次,以热而不烫为宜,防止茵体烧焦、变形。

此制片可用于染色。

4. 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1min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

5. 媒染滴加卢戈氏碘液,1min后水洗。

6. 脱色滴加95%乙醇脱色,摇动玻片至紫色不再为乙醇脱退为止(根据涂片之厚薄需时30s至1min水洗。

7. 复染滴加石炭酸复红液复染1min,水洗。

8.用滤纸吸干,油镜镜检。

(二)芽孢染色法1.方法1(1) 取37℃培养18-24h的枯草芽孢杆菌作涂片,并干燥,固定(参见“细胞单染色法”) 。

(2) 于载片上滴人3—5滴5%孔雀绿水溶液。

(3) 用试管夹夹住载玻片在火焰上用微火加热,自载玻片上出现蒸汽时开始计算时间约4-5min。

加热过程中切勿使染料蒸干,必要时可添加少许染料。

(4) 倾去染液,待玻片冷却后,用自来水冲洗至孔雀绿不再褪色为止。

(5) 用0.5%沙黄水溶液(或o.05%碱性复红)复染1min,水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频预习报告五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晶体管混频器的工作原理及其作用
2、弄清混频增益,晶体管工作状态及本振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
双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
超高频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
数字万用表
三、实验原理:
1、混频一般工作原理分析,混频的实质是将已调信号的频谱沿频率轴做线性搬移,混频电路由具有乘法作用的非线性器件和中频带通滤波器组成。

2、混频增益和混频损耗
四、实验步骤:
晶体管混频电路:
仿真电路图:
1、直流工作点分析:
2、利用虚拟示波器的测量波形,计算出该电路的混频增益。

仿真波形图:
由图可得混频增益:
Im
20lg vc sm V A V =14.4DB
3、调节电位器,改变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再测波形记录混频增益
输出波形图:
由图可得混频增益:
Im
20lg vc sm V A V = =8.56DB
4、改变本地振荡电压的幅度,测量输出波形,计算混频增益 改变幅度为
800MV
由图可得混频增益:
Im
20lg vc sm V A V = =20.7DB
5、分析测量结果,找出最佳静态工作点及本地振荡电压的最佳幅值 经调试分析得:
最佳静态工作点:
最佳本振电压幅值:2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