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山东)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及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山东卷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 进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 第I 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 第II 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个题目指定区域 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湛.蓝/斟.酌 崛.起/倔.脾气 提.防/醍.醐灌顶B. 跻.身/犄.角 女红./彩虹.桥 沟壑./豁.然开朗C. 毛坯./胚.芽 蒜薹./跆.拳道 拙.劣/咄.咄逼人D. 劲.敌/浸.渍 咆哮./酵.母菌 着.陆/着.手成春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缠绵 梗概 打寒噤 震聋发聩B. 扼守 晋升 伏卧撑 杞人忧天C. 滥觞 脉博 摇篮曲 大快朵颐D. 伛偻 驯顺 笑吟吟 锄强扶弱 3.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 处置,严防火势_____。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 ①反映 ②曼延 ③总算B. ①反应 ②蔓延 ③总算C. ①反映 ②蔓延 ③终于D. ①反应 ②曼延 ③终于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2014年山东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及文言文翻译)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灾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1反映○2曼延○3总算B.○1反应○2蔓延○3总算C.○1反映○2蔓延○3终于D.○1反应○2曼延○3终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2014高考语文(山东卷)含答案

2014高考语文(山东卷)含答案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第1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搏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之强烈,出乎意料。

②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应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

③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 反映曼延总算B. 反应蔓延总算C. 反映蔓延终于D. 反应曼延终于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

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

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这次招聘,一半以上的应聘者曾多年担任外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岗位,有较丰富的管理经验。

B.我父亲是建筑学家,许多人以为我母亲后来进入建筑领域,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其实不是这样的。

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D.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和商品房价格的持续上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4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2014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暂时zàn 埋怨mái 谆谆告诫zhūn 引吭高歌hángB.豆豉chǐ踝骨huái 踉踉跄跄cāng 按图索骥jìC.梗概gěn 删改shān 炊烟袅袅niǎo 明眸皓齿móuD.搁浅gē解剖pōu 鬼鬼祟崇suì不屑一顾xiâ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前后衔接最为恰当的一组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是救亡图存、实现民族复兴的核心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铭记这段历史,是因为它的惨烈悲壮与不屈抗争应当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更是希望从中汲取沉痛的历史教训,获得开创未来的精神力量。

①永远铭记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抗日将领、爱国人士②永远铭记支援和帮助了中国抗战的外国政府和国际友人③永远铭记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④永远铭记为抗战胜利建立了功勋的海内外中华儿女⑤永远铭记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烈士A.⑤③④②① B.①②④⑤③C.③⑤①④② D.④③②①⑤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2014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2014山东高考语文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语文试题参考答案(第一卷)一、1、A2、D3、B4、D5、B二、6、A7、C8、D三、9、C 10、C 11、B 12、D(第二卷)四、13、(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

”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14、(1)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乔巴,意境深幽。

(2)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依”,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15、(1)言笑晏晏(2)钟鼓馔玉不足贵(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4)云无心以出岫(5)乐以忘忧(6)树之以桑五、16、示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注入正能量。

17、示例(略)18、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舟十里欢六、19、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

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

③引出浣花草堂20、(1)①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神仙化,②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时意境中的情态,②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21、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山东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山东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山东卷)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2014·山东,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答案:A解析:A项,zhàn/zhēn,jué/juè,dī/tí;B项,jī,gōng/hóng,hè/huò;C项,pī/pēi,tái,zhuō/duō;D项,jìng/jìn,xiào/jiào,zhuó。

2.(2014·山东,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缠绵梗概打寒噤震聋发聩B.扼守晋升伏卧撑杞人忧天C.滥觞脉博摇篮曲大快朵颐D.伛偻驯顺笑吟吟锄强扶弱答案:D解析:A项,“震”应为“振”;B项,“伏”应为“俯”;C项,“博”应为“搏”。

3.(2014·山东,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本报这次开展的讨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稿件之多,范围之广,________之强烈,出乎意料。

(2)有关领导在会议上强调,要重视秋冬季森林防火工作,一旦发现火情,就要及时处置,严防火势________。

(3)这几年虽然很艰难,但我的付出________没有白费,经过刻苦的学习和长期的实践,我练就了比较过硬的本领。

A.反映曼延总算B.反应蔓延总算C.反映蔓延终于D.反应曼延终于答案:B解析:(1)反应:①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②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反映: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②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春季高考(对口高职)语文2004~2014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春季高考(对口高职)语文2004~2014年真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省春季高考真题(2004年——2014年)语文山东省2004年高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 .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琐屑(xiāo) 嫉恨(jí) 忖度(cǚn ) 孑然一身(jié)B.教诲(huì) 作坊(zuō) 勾当(gōu) 卓有成效(zhuó)C.恸哭(tòng) 着力(zhu6) 毗邻(bǐ) 富商大贾(gǚ)D.间隙(jiàn) 矫健(jiǎo ) 悭吝(qiān) 有的放矢(shǐ)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安详静谧作孽拭目以待B.战粟去世誊写融会贯通C.仓皇秘诀抱怨欢渡春节D.恻隐防碍谬误闲情逸致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组是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我还不料,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A.况且更然而也B.况且也然而更C.然而也况且更D.然而更况且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座从前破旧的博物馆如今装修一新,看起来古朴庄严,气宇轩昂....。

B.虽然老师对小刚进行了多次的帮助教育,但他依然熟视无睹....,我行我素。

C.郭沫若是个毫不墨守成规....而极富于创造力的诗人,他的《女神》就是当时的“古怪诗”。

D.新型客机的试飞到了关键时刻,试飞员已经做好试—飞准备,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2014高考山东卷语文参考答案

2014高考山东卷语文参考答案

• 14.(8分) • ⑴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 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 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 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 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 高耸峭拔,意境清幽。(4分,概 括景色特点各1分,分析各1分)
• ⑵①行为洒脱 ②情趣高雅 • 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 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 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 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 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 雅情趣。(4分,概括形象特点各1 分,分析各1分)
• 9.C(延,聘请。) • 10.C(C项两个“所”用法相同,均 用于一般性所字结构。A两个“与”, 前一个为介词,跟、同;后一个为表并 列关系的连词,和。B两个“以”,前 一个为连词,表修饰关系;后一个为介 词,把。D两个“其”,前一个为代词, 他;后一个为语气副词,强调推测的语 气,相当于“大概”。)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提到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强调以我观物那么物 就会着上我的色彩。所以不论看到 的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关键在于 我们拥有一个怎样的心灵世界。这 也是一个立意点,而且是较好的立 意。比如当我们怀有一颗悲悯之心 通过窗子看世界时,看到的更多的 应是慈悲与怜悯。
• 17.(4分) • (示例)小男孩双手托举着一只可 爱的小兔,和它做着亲昵的鼻吻, 天真的小脸上洋溢着幸福陶醉的笑 容。小兔伸出前爪,好像在跟男孩 打招呼:“嗨!咱俩是好朋友,对 不对?”
• 18.(4分) •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 桃符耀眼红(2分) •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 波竞舟十里欢(2分)
山东卷
• 1.A(A读音分别是zhàn/zhēn, júe/jùe,dī/tí;B读音分别是jī/ jī,gōng/hïng,hâ/huî;C读音 分别是pī/pēi,tái/tái,zhuō/ duō;D读音分别是jìng/jìn,xiào /jiào,zhuï/zhu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省春季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满分120分时间150分钟卷一(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24个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符合题目要求的的选项字母代号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一、(24分,每题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是()A、同胞.(bāo)混淆.(xiáo) 长堤.(.dī) 玷.污(diàn)B、承载.(zài) 横.财(héng) 模.样(mó) 纤.细(xiān)C、埋.怨(mái) 兴.奋(xīng) 曲.折(qū) 笨拙.(zhuó)D、给.予(gěi) 颈.项(jìng) 即.使(jí) 筵.席(yá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是()A、金庸的武侠小说风糜华语世界,征服了亿万读者。

B、这首诗歌脍灸人口,被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用。

C、春天的西湖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吸引着中外游客纷至踏来。

D、近来,由于媒体的报道,人们对“数字地球”这一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是()①星期天上午,我去找明打篮球,他走亲戚去了。

②冬去春来,山上的冰雪了,汇成一条条小溪,从山上流下来。

③这位音乐家最高兴的获得了大奖,在音乐中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A、恰好溶化不仅而且B、恰好融化不是而是C、恰巧融化不是而是D、恰巧溶化不仅而且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是()A、多美呀!这万物复、生机盎然的春天。

B、“请弹一首欢快的曲子吧,”她说,“帮大家驱走忧伤。

”C、儿童的游戏,究竟是为了学习?为了娱乐?还是为了锻炼?D、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了,有再开的时候。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是()A、这对失散多年的姐妹终于破镜重圆....了。

B、虽然常年在恶劣的环境中从事科研工作,队员们却乐此不彼....。

C、今年的国际风筝节如期开幕,世界各地的风筝爱好者趋之若鹜....。

D、当代印刷业发达,出版的书刊寥落晨星....,必须披沙拣金,才能觅得好书。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A、他是我校的一位有3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B、由于同学们无私的帮助,使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

C、谁也不能否认徐志摩不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D、与会代表大都是各个单位的中坚和骨干。

7、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是()那夹江两岸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耸峙云霄;有的横枕江面;有的像虎豹迎面扑来,似已躲闪不及;有的像天女腾空飞起,仿佛转瞬即逝。

,,,,给江峡涂上神奇的色彩。

①从高山的缺口伸出几道光束②如同仙人伸出发光的手臂③只偶然透过青蒙蒙的薄雾④太阳隐去A、③②④①B、④③①②C、②①③④D、④①②③8、下列句子中,修辞的运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我们聆听智者的教诲,犹如花儿沐浴着,小草吮吸着甘露。

B、蝴蝶如同会飞的花朵,装点着美丽的春天。

C、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如在黑夜中哽咽。

D、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9、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对下文必须删除的词语判断正确的是()质量监督部门查获的假冒伪劣商品中,①又②再次发现假的“沙宣”洗发露。

这些假洗发露③完全④仿照中外合资宝洁⑤生产的⑥真正的“沙宣”深层滋润洗发露,达到了⑦以假乱真的⑧仿真程度,让消费者真假难辨。

A、①③⑥B、②④⑧C、②⑤⑦D、①⑥⑧10、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招领启事应写明拾到物品的具体数量和特征。

B、事务性通知只把通知事项写清楚即可,不必发表议论。

C、求职书的附件主要包括个人简历、证书复印件和发表作品复印件等。

D、目标、步骤、措施是计划的三要素,其中“措施”解决“如何做好”的问题。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是()A、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习俗,端午节有踏青、禁火的习俗。

B、欧·亨利和莫泊桑的代表作分别是《老人与海》和《项链》。

C、鲁侍萍和窦娥同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有着悲惨命运的妇女形象。

D、乡试的应试者为秀才,功名是举人;殿试的应试者为举人,功名是进士。

12、对下面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是()【双调】清江引咏梅贯云石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A、“双调”是元曲中的宫调之一,“清江引”是曲牌名。

B、第一、二句写梅花破蕊早放,向人们透漏春的讯息。

C、第三、四句写梅花迥异群芳、坚贞自守的高洁品格。

D、此曲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梅的孤芳自赏。

二、(16分,每题2分)在日益全球化的世界中,会讲两种语言比只会说一种语言具有明显的好处——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

但近年来,科学家们开始证实,谙熟两种语言还有着更重要的优势,会说两种语言让人更聪明。

掌握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深刻的影响,提高与语言无关的认知能力,甚至还能防止老年痴呆。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都认为第二语言是一种干扰,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会影响儿童的学业和智力发育。

他们的这种干扰看法没有错: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即使双倍折只是用一种语言,他大脑中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从而造成一种语言系统妨碍另一种语言系统的状况。

不过,研究人员现在发现,这种干扰与其说是障碍,倒不如说让使用者因祸得福....。

它迫使大脑去解决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许多此类研究得到的相似证据表明,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所谓执行功能——这是一种指挥系统,在我们做计划、解决问题以及执行其他各种对智力要求比较高的任务时,引导我们的注意过程。

这些过程包括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随意在两件事情之间转换注意力以及牢记信息——这就好比在开车时记住一连串的方位。

为什么两种同时活跃的语言系统间的冲突会提高这些方面的认知能力呢?直到不久前,研究人员还认为,双语者的优势主要来自一种抑制能力,这种能力在压制一种语言系统的过程中得到增强。

据称,这样的抑制能力有助于训练双语者的大脑在其他情况下忽视干扰,不过,这种解释显得越来越不够充分。

因为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完成不需要抑制能力的任务时,如将任意分布在纸上的数字按升序穿成串,双语者的表现也比只使用一种语言的人出色。

13、根据文意,下列不属于双语者具有的优势的是()A、能够与更多的人交流B、让人更聪明C、提高语言认知能力D、防止老年痴呆14、对第四自然段“因祸得福”一词中“祸”“福”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祸”指双语者即使只使用一种语言,他的两种语言系统也都处于活跃状态B、“祸”指双语者的一种语言系统会干扰另一种语言系统。

C、“福”指干扰会迫使大脑去解决部冲突,从而得到增强认知能力的锻炼。

D、“福”指使用双语的过程能够增强大脑的执行功能。

15、下列不属于文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的是()A、分类别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16、根据文段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是()A、会讲两种语言的人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在各方面的表现都出色。

B、使用双语会对人的大脑产生影响,活跃脑细胞,促进人体健康。

C、使用双语可以扩大交流围,增强人的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

D、会讲两种语言的人比只会讲一种语言的人更能忽略干扰、集中注意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①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②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

但在一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

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③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唯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④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⑤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

有一种土耳其款式的咖啡,煮在杯里,酽黑如漆,饮在口中,苦香无比,杯小如豆,只一口,能使饮者彻夜不眠,不觉之既白。

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

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⑥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

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⑦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17、下列对文段第⑦段中加点词语“这个”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B.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C.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D.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

18、下列对文段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水墨画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比西洋画更难以着笔,让欣赏者不自觉的佩服画家的精湛技艺。

B.水墨画以淡见长,省略得越多,欣赏者思考的时间就越长,就更能产生欣赏的愉悦感。

C.水墨画是一种省略的艺术,会和欣赏者产生共鸣,让其思考人生的意义,从而忽略了画面上已经画出来的容。

D.水墨画给欣赏者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下了思考的余地,具有更为持久的美感效果。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咖啡色味俱浓,体现的是浓重之美;茶则色浅味清,可体现出淡美神韵。

B.油画欲突出每种色彩,体现的是浓重之美;而中国画有时淡近于无,主要体现淡美神韵。

C.中国水墨画与西方油画对比,水墨画简约含蓄,富有韵味,是一种深得淡之美的艺术。

D.咖啡和茶各有各的妙处,二者无法加以比较,但对作者自己而言,更倾向于淡。

20、下列对文段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由水墨画的淡美、茶的淡美,进而上升到对人性、社会淡美的阐述。

B.作者对淡之美倍加欣赏和推崇,但并没有一概否定浓的积极意义。

C.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是本文突出的特点。

D.作者善用短语,使文章具有一种和谐的韵律美。

语言清新恬淡,与文章淡美的主旨相契合。

三(8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1~24题。

于是良至军门见樊哙。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哙拜,起,立而饮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