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简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中国国家教育部设立的一个重要纪念日,旨在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这一特殊的日子对于全国中小学生来说意义非凡,它是一个集中进行安全教育的时刻,也是学生们体验关爱与保护的时刻。
背景作为未成年人,中小学生面临着日益增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
近年来,校园内发生的各类意外事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教育部决定设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倡导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教育学生正确应对各类突发事件。
这一举措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减少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
日期与庆祝活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定于每年的9月20日。
这一天是为了纪念2000年9月20日发生在湖北省宜昌市附近的龙舟竞赛事故。
这场事故造成了一些学生丧生和受伤,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对学生安全问题的关注。
因此,每年的9月20日成为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为了庆祝这个重要的日子,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各地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
此外,很多地方还会举办安全演练、应急逃生演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应对突发事件的正确方法。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安全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各种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如校园欺凌、交通事故、火灾、地震等。
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学生才能掌握必要的应对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和自救能力。
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需要了解到各种可能的危险和风险,并学会如何避免和应对这些危险。
通过系统的安全教育,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技能,提高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此外,安全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安全知识与生活、科学、文化等各个领域相互交织,通过安全教育,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责任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每年 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设立这个日子的初衷,就是为了强化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对于孩子们来说至关重要。
中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好动,但往往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意识。
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令人痛心的安全事故,比如校园欺凌、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等。
这些事故不仅给孩子们的身体带来了伤害,更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交通安全是中小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面。
现在的道路上车辆越来越多,交通状况也越来越复杂。
孩子们在上下学的路上,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很容易发生危险。
比如,有些孩子会在路上追逐打闹,随意横穿马路,骑自行车时不注意观察路况等等。
我们要教育孩子们,过马路一定要走人行横道,看红绿灯,遵守交通规则。
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不要带人,不要逆行。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要站稳扶好,不要在车上嬉戏打闹。
校园欺凌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校园本应是孩子们快乐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但有些孩子却因为遭受欺凌而感到恐惧和痛苦。
校园欺凌不仅包括身体上的伤害,还包括言语上的侮辱、孤立和排挤等。
我们要告诉孩子们,如果遇到校园欺凌,不要害怕,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者其他信任的人求助。
学校也应该加强管理,建立健全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机制,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
消防安全同样重要。
火灾无情,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们要了解火灾的危害,知道如何预防火灾。
比如,不要玩火,不要随意触摸电器设备,离开教室或者家里时要关闭电源和门窗。
如果遇到火灾,要学会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逃生,不要乘坐电梯。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定期组织消防演练,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逃生的技能。
溺水是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尤其是在夏天,孩子们喜欢到河边、池塘里游泳嬉戏,但往往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而发生溺水事故。
国内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导语: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近年来,中小学生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我国设立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本文将从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由来、重要性以及如何开展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由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源于2001年,由教育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九部委联合发起。
自设立以来,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被定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这一天,全国各地中小学校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有助于让学生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通过安全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安全隐患,提高警惕,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 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旨在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学会在面对危险时如何保护自己。
这对于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3. 促进家校合作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家长和学校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家长了解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安全状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4.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设立,有助于提高全社会对未成年人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支持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
三、如何开展中小学生安全教育1. 加强安全教育课程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开设安全教育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安全知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应急疏散演练、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安全技能。
3.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安全。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发送安全提示,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安全状况。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哪一天引言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为了保障中小学生的安全,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而设立的一个专门的节日。
在这一天,学校和社会各界将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向中小学生普及安全知识,教育他们如何避免危险和应对意外情况。
本文将介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由来和意义,并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中小学生和家长更好地参与并宣扬这一节日。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由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源于中国政府和教育部门对中小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视。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小学生面临更多的安全风险和挑战。
因此,政府和教育部门决定设立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以加强安全教育工作,保障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意义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设立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提高安全意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通过举办安全知识讲座、演习和培训等活动,向学生普及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学生将了解各种安全风险,学会预防和避免危险,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 促进合作和互助精神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上,学生将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和角色扮演,在模拟的情境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互相帮助。
这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他们在危险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3. 强调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性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健康和安全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开展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学生将深刻理解健康和安全对他们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和身体。
4. 增强家校合作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将家庭和学校紧密联系起来,促进家校合作。
家长在这一天可以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安全教育情况,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为中小学生的安全保驾护航。
如何参与和宣扬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和宣扬。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中小学生和家长更好地参与和宣扬这一节日:1. 学生参与:•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安全知识讲座、消防演习、自救技能培训等。
安全教育日是几月几日

安全教育日是几月几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安全始终是最为重要的话题之一。
而安全教育日的设立,正是为了提醒我们时刻关注安全,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那么,安全教育日究竟是几月几日呢?每年 3 月的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被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这个特殊的日子,旨在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远离危险。
为什么要专门设立这样一个日子呢?这是因为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同时又缺乏足够的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在这个阶段,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安全隐患的威胁,比如交通事故、火灾、溺水、触电等等。
通过安全教育日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从而降低意外事故的发生概率。
在安全教育日这一天,学校通常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
有的学校会邀请交警、消防员等专业人士来校进行讲座,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现场演示,向学生们传授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有的学校会组织学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让他们在模拟的紧急情况下,学会如何迅速、有序地撤离,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
还有的学校会开展安全知识竞赛、主题班会等活动,激发学生们学习安全知识的积极性。
除了学校,家长在孩子的安全教育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教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不玩火、不玩水,远离危险物品。
同时,家长还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比如,在过马路时,一定要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在家中,要正确使用电器,定期检查电线是否老化等等。
安全教育不仅仅是针对中小学生,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面临的安全风险也越来越多。
比如,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事件屡见不鲜;食品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不合格的食品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此外,工作场所的安全、自然灾害的防范等等,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方面。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 3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一,是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
设立这个日子,旨在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孩子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
交通安全是中小学生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孩子们在上下学途中需要穿越马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然而,一些孩子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在路上嬉戏打闹、闯红灯、不走人行道,这些行为都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让他们了解交通规则,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比如,过马路时一定要走斑马线,看清交通信号灯;乘坐公交车要站稳扶好,不要在车上嬉戏;骑自行车要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好安全头盔。
校园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学校里,孩子们可能会因为奔跑、推搡等行为而受伤。
此外,校园欺凌现象也时有发生,给受欺凌的孩子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伤害。
为了保障校园安全,学校要加强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制度,加强对校园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让他们知道如何避免危险,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对于校园欺凌,学校要建立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机制,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营造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网络安全也是中小学生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孩子们接触网络的机会越来越多。
然而,网络世界充满了各种诱惑和风险,如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网络游戏成瘾等。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骗取孩子的钱财,一些不良信息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网络游戏成瘾则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因此,家长和学校要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让他们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比如,不要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要轻易相信网上的陌生人,不要浏览不良网站,合理控制上网时间。
关于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一、引言安全,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在我国,每年的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被定为“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的由来、重要性、活动内容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引起全社会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关注。
二、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的由来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源于2001年,当时,我国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活动的通知》,决定自2001年起,将每年的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这一决定旨在加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安全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各种安全知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安全意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则,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心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通过安全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成为安全事故的受害者。
3. 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安全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的设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还能促使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安全。
家庭要关注孩子的成长,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社会要为学生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四、中小学安全教育日的活动内容1. 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最常见的安全教育活动形式之一。
通过主题班会,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讲解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安全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安全知识,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欺凌等,让学生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3. 实践演练通过模拟各种安全事故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每年的9月第一个周日。
这个日子被设立出来,是为了提醒和引导中小学生关注自身的安全问题,不仅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还包括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是家长、学校、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要主题。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学校会组织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如主题演讲、展览以及实践操作等,目的是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和青少年面临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如家庭事故、游戏受伤、火灾等。
因此,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处理突发事件,学会使用急救技能,学会避免危险行为。
除了学校的教育,家庭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家长应该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和讨论,传授安全知识,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安全的,什么是危险的。
网络安全是当前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儿童和青少年在网络上的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知识资源,同时也存在诸如网络欺凌、色情信息、网络游戏成瘾等问题。
学校和家长应该教育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正确方式,让他们明白什么是不良信息,如何保护自己不受网络陷阱的侵害。
此外,学校和家长还应该建立起良好的网络监督和引导机制,及时发现和阻止网络安全问题的发生。
交通安全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处于人生的成长期,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往往不太懂得如何正确地横穿马路,或者也许会出现违规骑车、摩托车的情况。
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安排交通安全知识的课程和活动,教授学生正规横穿马路的方法,以及正确佩戴头盔等交通安全常识。
此外,家庭则应该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让孩子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设立对于推动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3月28日十全国中小学第十六个“安全教育日”,主题是“强化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
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一关于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节日的由来历安全事故已经成为14岁以下少年儿童的第一死因。
校园安全涉及到青少年生活和学习方面的安全隐患有20多种:食物中毒、体育运动损伤、网络交友安全、交通事故、火灾火险、溺水、毒品危害、性侵犯、艾滋病等.有专家指出,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80%的意外伤害将可以避免,为全面深入地推动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大力降低各类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切实做好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1996年,国家教委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决定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保证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对全校同学提出以下要求:1、上下楼梯要有秩序,均要靠右边走。
不准拥挤,更不准推人。
前面的人摔倒的话,马上要停止前行,把摔倒的人扶起来。
严禁在楼梯的扶梯上滑下来。
2、课间不玩危险游戏,要做要做有意义的活动,如跳绳、踢毽子等。
不准在教室里、校园内互相追逐、打闹。
3、上课期间,特别像体育课、活动课,要听从老师指挥,服从老师安排,严禁事故发生。
4、上、下厕所,进出教室时,不能拥挤,要有秩序的进出,大同学要避让小同学,让小同学先进出。
要注意预防交通安全、饮食饮水安全、防火防盗安全、甲流感和手足口病以及各种春季流行病的安全。
另外,在纪律、卫生方面应继续加强。
春季风大垃圾较多,各班级一定要保持好各自卫生区,大扫除时,擦玻璃的同学一定注意安全。
纪律方面仍有打架、骂人现象,如发现一起将严肃处理。
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
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4.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作业。
各学校要给学生布置一份安全隐患排查方面的作业,组织学生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我发现,家庭安全隐患我排查”活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工作与自身息息相关,把安全意识融入到学生思想行动之中。
各小学生安全知识问卷:一、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正在教室上课应该怎样避震?答:如果你在教室里,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蹲到各自的课桌下。
地震一停,迅速有秩序撤离,撤离时千万不要拥挤。
二、当地震发生时,如果我们在家里应该选择什么位置避震最好?答:如果你在室内,应就近躲到坚实的家具下,如写字台、结实的床、农村土炕的炕沿下,也可躲到墙角或管道多、整体性好的小跨度卫生间和厨房等处。
注意不要躲到外墙窗下、电梯间,更不要跳楼,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
三、面对火灾时我们该如何逃生自救?答: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受到火势威胁时,要当机立断披上浸湿的衣物、被褥等向安全出口方向冲出去。
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室外着火,门已发烫时,千万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
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门窗,并泼水降温。
若所有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排水管等逃生,或把床单、被套撕成条状连成绳索,紧拴在窗框、铁栏杆等固定物上,顺绳滑下,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脱离险境。
四、在道路上行走时应注意什么?答:1.走路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须靠路边行走。
2.横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
3.遵守交通信号,红灯停,绿灯行。
4.不钻(跨)越交通隔离设施。
5.不在汽车临近时或车辆前后横穿马路,不在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6.不在马路上追逐猛跑、嬉戏、打闹、游戏,不要边走路边看书。
7.夜间步行要尽量选择穿戴浅颜色的衣帽和在有路灯的地方横过马路。
五、中小学生游泳四不要。
答:1、没有家长带领,小孩子不能偷偷地结伴去游泳;2、不能去不知水情、地方很偏僻的小河、池塘里游泳。
3、为预防抽筋,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备,先活动活动身体,用水淋湿身体的各个部分,不能马上下水;4、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嬉戏玩闹,在没有大人及安全措施的情况下不能逞能比赛。
六、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救人?答:未成年人发现有人溺水,尽量不要下水营救,应大声呼救请成人过来营救,第二要用救生器材或当时可以利用的竹竿、木板、绳索等物件营救。
第三就是溺水者不要慌乱,尽量让嘴和鼻子露出水面保持呼吸等待救援。
家长安全知识问卷:一、如果家用电器着火是否可用水灭火?我们应该教孩子怎么办?答:家用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
扑灭家用电器发生的火灾方法是:首先立刻切断电源,拉闸要带上绝缘手套,人要离远些,避免切断电源时的电弧喷射烧伤脸部。
用电工钳或干燥木柄斧子切断电源时,应将电源的相线、地线一根一根的分别切断,否则会引起短路,造成更大的灾难。
扑救火灾时,要关闭门窗,防止风吹助燃。
要立即用干燥的棉被、棉衣盖住火苗。
切不可用水和灭火器喷淋电器设备的方法扑救,因为高温电器突然遇水冷却会爆炸伤人。
火扑灭后,必须及时打开门窗通气。
二、我们该如何教孩子辨别天然气是否泄漏?如果家中出现天然气泄漏让孩子应该怎么办?答:1.检查燃气管道和炉具,用抹布沾上肥皂水沿管道涂抹一遍,重点是各个接口,如燃气泄露会出现气泡,平时在煮饭时如有燃气泄露会有一股很浓的味道。
2. 燃气泄露处置办法:在没有明火的情况下,现场千万不要打或接电话,用毛巾沾水捂住鼻子和嘴,马上打开窗通风,如现场允许尽快关掉阀门和电源,如有明火:关掉电源和厨房门,直接拨打119救援。
四、家长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安全横过马路?(10分)答:教育孩子应文明过马路:1.站队过马路;2.要走人行横道;3.要走地下通道;4.不要在道路上嬉戏打闹;5.不要跨越护栏;6.不要追、扒、拦车。
第一单元《安全防火》第一集玩火危险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火”这一自然现象,着重教育中小学生正确认识火的危害性,防止因为好奇心而引来火患。
教学内容:介绍火的相关知识,表现火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传达火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危害的信息;以中小学生玩火作为切入点。
重点表现火灾给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严重后果。
表现形式:以真实场景展示与资料片穿插为主要手段,表现火的相关内容:以消防专家的正面分析为主,配合大量火灾现场资料直观地表现火灾的危害性。
第二集认识火源教学目的:向中小学生授火是如何产生的相关知识及如何正确、合理运用火的方法。
教学内容:以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火的应用(如蚊香的使用、用电及煤气等)为主要内容介绍防火安全知识,区分正确与错误使用火的做法以加深中小学生安全用火印象。
表现形式:以主持人演示方法进行亲身示范,配以消防专家提示。
第三集防火知识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防火知识。
教学内容:介绍消防安全标识的用途及电起火和燃气起火的特点。
表现形式:用问答的方式讲解消防安全标识;以童话的形式演示电和燃气火灾的扑救方法。
第二单元《火场逃生》第四集消防体验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掌握正确的消防知识。
教学内容:介绍消防器材的种类与使用方法、消防工具、消防服等在内的消防知识。
表现形式:有关消防器材的使用演示。
第五集火灾报警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了解火警电话119的工作程序,掌握正确的报警方法,使中小学生对“119”与“安全”产生固化试的联想。
教学内容:“119”的日常工作及接警处警过程;拨打119报警电话的正确方法;没有电话时的报警方法。
提出“勿忘119现代芭蕉扇”的新概念。
表现形式:以演绎《西游记》故事与现场采访相结合。
第六集火线自救教学目的:教导中小学生掌握火灾发生时正确的逃生与自救方法。
教学内容:传授中小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火灾(学校、家庭、高楼及公共场所)以及必须采取的正确逃生与自救方法。
表现形式:火灾现场的自救与逃生。
第三单元《安全在家》第七集安全用电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了解用电安全常识。
教学内容:介绍电的简单常识,演示家用电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及预防触电的有关知识。
表现形式:以童话剧的形势串联大量的用电知识。
第八集安全用气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安全使用煤气、炉火的有关常识。
教学内容:表现各种燃气、煤气在正常使用时产生的危害性,教导中小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燃气等。
并通过专家的讲述让中小学生掌握正确、安全的使用方法。
表现形式:现场模拟、演示为主,结合专家讲解。
第九集厨房安全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对厨房中潜在的危险产生正确清醒的认识。
教学内容:表现厨房中各种潜在的危险如烫伤、刀具等及发生危险时的急救措施。
表现形式:以主人公亲身经历的形式串联有关防范知识。
第四单元《交通安全》第十集安全骑车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在道路上骑车的规定,掌握正确的骑车方法。
教学内容:纠正中小学生在骑车时容易犯的错误,主人公相互交流正确做法,并由交警讲述有关骑自行车的交通规则。
表现形式:表现从主人公学骑自行车到了解规范行车规则的感受过程。
第十一集安全行路教学目的:教导中小学生对交通安全产生概念上的认知。
教学内容:介绍交通安全的有关概念,如信号灯、斑马线、车辆常识、交通标志、交通规则等。
表现形式:以中小学生“安全课堂”为主线,提出交通安全的问题,并用儿歌方式教唱《交通规则歌》。
第十二集遵规守纪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认识交通中错误行为的危险性,树立未来也得讲交通规则的概念。
教学内容:表现中小学生在上学放学途中游戏、打闹、翻越护拦等危险行为可能导致的后果,并通过影片资料演示未来交通状况,强调未来也要讲秩序这一概念。
表现形式:通过学生参加实践课这一形式,向更多的儿童传达交通规则的重要性。
第五单元《安全出游》第十三集平安出行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了解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时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内容:纠正中小学生在乘坐各种交通工具时容易引发危险后果的行为,表明正确乘车、乘船、乘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做法。
表现形式:利用外出野游为主线,由教师劝导与学生感受为实景加以表现。
第十四集旅游常识教学目的:帮助中小学生正确理解外出集体活动时必须注意的安全事项。
教学内容:以春游、秋游、夏令营等中小学生集体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为主线,告诫中小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除应注意安全外,同学之间更要相互友爱。
表现形式:以学生效游为主线,反映出游中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第六单元《安全在校》第十五集运动着装教学目的:教导中小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中的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介绍体育课及体育锻炼中的注意事项,具体讲解着装、准备活动等经常被中小学生忽视的问题,演示正确做法。
表现形式:在学生体育活动中,现场传知,切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