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特色文化产业村简介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全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试点推荐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全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试点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文化厅•【公布日期】2018.07.27•【字号】•【施行日期】2018.07.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全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试点推荐工作的通知各省辖市文广新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农村建设和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有关指示精神,推动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培育扶持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和文化扶贫,经研究,决定开展全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试点推荐工作,旨在充分发挥试点典型示范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形成若干行之有效、可持续和可复制推广的促进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全省文化产业总体规模可持续增长。
省文化厅将在各地推荐基础上,择优遴选产生20个左右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试点给予重点关注和扶持。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荐范围全省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具有特色的乡(镇)或行政村。
二、推荐条件所在乡村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等方面成效显著;乡村文化特色鲜明,可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丰厚;注重非遗项目的传承挖掘和创新发展,具有产业化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文化产业类别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三、申报程序以乡(镇)或行政村为申报主体。
申报单位经所在地县(区)级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推荐报省辖市文广新局审核,正式行文并加盖公章后向省文化厅申报,省直管县(市)并入原所在行政区划省辖市进行申报。
四、申报要求1.每个省辖市推荐单位总数1-2家。
2.在推荐时适当考虑文旅融合、非遗项目转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类别。
3.在推荐时适当向贫困县、贫困村倾斜(含已脱贫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
4.申报单位填报《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乡村试点申报表》(见附件,可通过河南文化网下载),同时,提交乡村文化产业发展说明材料(3000字内)。
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

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是由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评定标准和要求,旨在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推动乡村振兴,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乡村旅游的兴起,国家对特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也越来越严格和系统化。
以下将介绍一些关于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的内容。
一、历史文化价值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的第一条要求是村落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
村落的建筑、布局、风俗、传统技艺等要能够反映出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村落要有明确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能够体现当地地域特色和民俗传统。
只有具备了这些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才有资格成为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
二、建筑保存完好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的第二条要求是村落的建筑要保存完好。
村落的传统建筑、民居、祠堂等要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不能有太多的现代改建和破坏。
建筑要保留古老的风貌和特色,可以体现出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和文化精髓。
建筑的结构、材料、工艺等也要符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只有建筑保存完好的村落,才能成为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
三、民俗风情浓郁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的第三条要求是村落的民俗风情要浓郁。
村落的居民生活方式、节庆习俗、民间艺术等要能够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特色。
村落要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居民要有积极参与的文化生活。
村落的风景宜人、环境整洁、社区和睦等也是评判村落民俗风情的重要标准。
只有民俗风情浓郁的村落,才能成为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
四、文化传承有序国家级特色文化村落认定标准的第四条要求是村落的文化传承要有序。
村落要有明确的文化传承机构和传统文化保护计划,能够有效地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
村落要有专门的文化传承人才和组织,可以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培训。
村落的文化传承要与现代教育、科技、产业等相结合,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焦作七贤民俗村景区

中原第一村——七贤民俗村七贤民俗村项目位于河南修武县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云台山脚下,由中鑫和谐(北京)投资集团管理有限公司和河南云台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景区占地面积450亩,民俗商铺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停车位800个。
七贤民俗村主要设立民俗、客栈、小吃、酒吧、非遗等五大功能区域,民俗村,就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和流动的画卷。
其中,小吃一条街将中原各地的超过150种特色小吃融入其中,如滑县张存有道口烧鸡、开封祁家黑笆篓花生、沁阳闹汤驴肉、灵宝羊肉汤、洛阳牛肉汤、鹤壁蚕丝蛋、南阳黄牛肉、济源炒土馍等中原传统小吃,生态美味吃出健康生活。
民俗一条街将展示一个世纪末的手工坊,集中展示民间的各种手工技艺,包括纺花织布、酿酒制醋、榨油磨面等,让人在浏览云台山水的同时,亦能观赏七贤民俗文化。
非遗园区将中原的非遗产品全部囊括,包括禹州神垕钧瓷、朱仙镇木版年画、商丘秀山泥人、开封汴绣、周口泥狗狗、民权王庄画虎、南阳烙画等,园区抢救、发掘、保护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近百种,会成为最大的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地,非遗传承人将现场“口传身教”,给人以全新的体验式旅游。
七贤民俗村是中原首家以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人文景区,建筑风格参照古镇形制,精雕细琢。
材料以砖木混合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
引入多义景观概念,营造景观意象,充分利用古典传统建筑和民居民俗元素,在传统建筑外壳中植入崭新的功能,打造成古镇商贸情韵犹存的以人文民俗为主题的国家4A景区。
七贤民俗村的配套服务设施,包含 2万平方的锦绣云台温泉洗浴中心、3000平方生态餐厅、1000多间的客房、青少年拓展训练营、真人CS巷战场地等已经投入运营。
规划中的1万平方儿童体验社区建成后规模位居全省第一,将成为青少年和儿童体验社会、虚拟职业的教育平台。
七贤民俗村将盛装亮相,必然是承接云台山游客的最佳场所。
民俗文化村将采取统一业态规划,统一视觉形象,统一经营管理的新型合作模式,吸引具有独到旅游发展眼光的投资者合作共赢。
朝阳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_李东慧

洛阳日报/2017年/8月/5日/第001版
孟津县朝阳镇获评全国特色小镇
记者李东慧通讯员雷海英
本报讯(记者李东慧通讯员雷海英)记者日前从市住建委获悉,住建部近日认定276个镇为第二批全国特色小镇。
其中,孟津县朝阳镇榜上有名,系我市首个获批的全国特色小镇。
按照住建部相关标准,此次特色小镇评选更加注重“特色”,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要求精神。
与第一批相比,第二批入围的全国特色小镇要求更加严格、具体,都具备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并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区位优势和特色资源。
此次,我省共有包含朝阳镇在内的11个镇入选,分布在10个省辖市。
朝阳镇是一个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制作为主导文化产业的特色小镇。
2008年,唐三彩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时,该镇制作唐三彩的南石山村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村”,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卫坡村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目前,该镇有唐三彩相关生产企业72家,产品3500余种,占全国三彩市场的95%以上,是唐三彩领域资源最丰富、人才最集中、工艺最优秀、产业规模最大的专业镇。
去年以来,随着三彩小镇的培育,带动发展印刷包装企业12家、运输物流企业16家、农村淘宝店45家,该镇从事相关行业人员达1.5万。
第1页共1页。
郑州乡村振兴景点

郑州乡村振兴景点郑州作为全国乡村振兴的示范区,拥有许多美丽的乡村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以下就为大家介绍郑州市的几个乡村振兴景点。
首先,南阳农耕文化村。
这个村庄位于郑州市郊区,是一片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景区。
在这里,游客可以参观到传统农耕技艺的展示,例如犁地、播种等。
除此之外,村民还能够向游客介绍农田里的作物、山里的果园等万亩农田让你领略到田园风光。
此外,南阳还有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如古宅、道观等,让游客在感受自然乡村风光的同时,也能够领略到南阳独特的历史文化。
其次,焦作农庄。
焦作位于郑州市西北方向,也是郑州农庄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
焦作农庄以其丰美的园林景观和丰富的农业特色而闻名,农庄内有大片的果园、花海和农田,给人一种宁静、亲近自然的感觉。
在农庄内,游客可以体验农事活动,如采摘水果、制作农产品等。
同时,农庄内还有一些农家菜馆,供游客品尝正宗的郑州农民风味菜肴,让游客不仅可以领略到农村风光,还能够享受美食。
最后要介绍的是登封清凉山。
清凉山是一座非常有名的山岳景区,位于郑州市东南方向,是郑州乡村振兴的标志性景点之一。
登封清凉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而闻名。
这里有精美的古建筑,如曹家大院、崇圣寺等;有清澈的溪水和茂密的森林,供游客休闲放松;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山歌、舞蹈等。
登封清凉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乡村生活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是郑州乡村振兴的亮点之一。
总的来说,郑州乡村振兴景点丰富多样,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这些景点不仅可以让游客领略到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体验到浓厚的乡村文化。
希望更多的人前来郑州感受乡村之美,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
河南郭亮村旅游攻略

河南郭亮村旅游攻略一、简介河南郭亮村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乡村。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郭亮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备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
这里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千年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二、交通1. 飞机郭亮村距离南阳姜营机场只有40公里,是最近的机场。
从机场出来,你可以选择租车或者打车前往郭亮村,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车程。
2. 火车郭亮村附近有南阳站和郑州站两个较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可以选择乘坐火车到达。
从南阳站或者郑州站出来,你可以选择乘坐公共汽车或打车前往郭亮村,交通便利。
3. 公共交通如果你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郭亮村,可以在南阳或者郑州的汽车站搭乘前往郭亮村的班车。
郭亮村的交通网络相对较为发达,方便游客前往。
三、景点推荐1. 郭亮古建筑群郭亮村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你可以漫步在石板路上,欣赏古建筑的壮丽和细致的雕刻。
其中最著名的有郭亮堂、丁家大院、胡家大院等,这些古建筑都保持着原汁原味的风貌,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2. 郭亮村美景郭亮村的自然风光也是其旅游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村庄周围群山环绕,水草丰茂,景色十分优美。
你可以在山间小道上漫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尤其是在春季,郁郁葱葱的植被会给你带来极大的视觉享受。
3. 传统手工艺体验郭亮村还保留着许多传统手工艺,如编织、陶艺等。
你可以参观手工艺作坊,了解传统技艺的制作过程,并亲自体验一下。
这不仅可以让你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亲手制作一些独特的工艺品作为纪念。
四、美食推荐1. 郭亮杂粮糕郭亮村以种植杂粮而闻名,郭亮杂粮糕就是村里的特色美食之一。
由高粱、玉米等杂粮制作而成,口感香糯,营养丰富,是一道既美味又健康的膳食。
2. 羊肉汤河南地处中原,羊肉在当地菜肴中占有重要地位。
郭亮村的羊肉汤以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调料,吸引了许多游客品尝。
走进中原第一孝乡西姜寨

走进中原第一孝乡西姜寨西姜寨,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西北部,地处中原腹地,是一个充满古朴气息的小镇。
这里地处中原第一孝乡,是全国文明乡村创建示范村,也是中原地区唯一一个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
走进西姜寨,仿佛穿越时光,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浓的人文气息和岁月的沉淀。
西姜寨地处陇底椭园郁郁葱葱的山峦之间,四周环绕着潺潺流水,乡间小路蜿蜒而过,这里风景迷人,自然环境优美。
悠悠的河水似缓非缓、似急非急,从镇中流淌而过。
虽然西姜寨是一个小镇,但这里却是一片富饶的土地,粮食丰产,果蔬飘香。
美丽的风景和丰收的果实让西姜寨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当您踏入这里,会被西姜寨浓厚的人文底蕴所吸引。
这里保留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历史的痕迹。
老房子斑驳的墙壁透露出岁月的沧桑,古老的青瓦和木质结构仿佛诉说着先人们的故事。
这些建筑分布在整个小镇,古老的庙宇、城墙、祠堂等历史建筑交相辉映,显现出西姜寨的历史文化底蕴。
西姜寨还以孝文化闻名。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孝的故事,而西姜寨是中原第一孝乡,这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着感人的孝道故事。
在西姜寨,孝文化被传承和发扬,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
当地有一句谚语:“孝乡西姜,百姓皆孝子孝女,为人处事皆以孝为本,孝为天下先。
”这句话充分展现了西姜寨人们对孝文化的重视和崇尚。
西姜寨所处的区域素有“中华孝文化圣地”之誉,这里不仅自然景观优美,还厚重的孝文化内涵。
在这里,孝文化已经浸润到了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人们信仰和行为的标杆。
每年的“孝文化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个节日里,来自各地的游客聚集在这里,共同感受孝文化的魅力,领略当地深厚的孝文化底蕴。
随着时代的发展,西姜寨的孝文化也得到了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扬。
不仅在当地建立了孝道教育基地,还定期举办各种孝文化活动,这些都为孝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里,您可以亲身参与孝文化活动,学习孝文化的内涵和精髓,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亲身感受孝文化的内在魅力。
河南省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企业、园区

河南省各地特色文化产业、企业、园区1.河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商丘)夏邑县火店镇的手工艺品生产历史悠久。
民间传统工艺品加工得以发扬光大,形成了旗穗、中国结、排须等生产基地,从业人员达6万人。
商丘市虞城县的贾艳梅就有这样一双巧手。
因为这里是花木兰的故乡,所以她的公司名叫木兰剪纸艺术有限公司。
2.驻马店:上蔡3.平顶山:汝州县的汝瓷博物馆、蟒川镇半扎村申报“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
宝丰的马街书会,这个书会已经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以说书的展示、展演和交易为主要内容的书会,中国中部几个省的说书人每年都要在这里聚会,可以说是说书文化的大聚会。
唐钧的古瓷遗址多集中在郏县北部4.焦作:河南天目瓷文化有限公司5.安阳:内黄县年画艺术馆展出的池家木版年画《双龙五凤福》,年画流派百家,池家年画可圈可点。
它以乡土气息浓厚,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为特色,在诸多年画流派中独树一帜,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2012年11月,池家年画被安阳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三批安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7月12日,《池家年画项目》被共青团河南省委、省文化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新闻出版局评为河南省青少年优秀文化产业项目;2013年12月27日,经专家评审,以内黄县池家年画坊为基础的内黄县年画艺术馆被省文化厅公布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文化旅游产业园、周易文化产业园、曹操高陵文化旅游产业园、三杨庄二帝陵文化旅游产业园、安阳•中国历史文化产业博览园、龙泉生态旅游区产业园、安阳县西南文化旅游产业园、林州航空运动文化旅游产业园、安阳文字文化产业园。
重点文化企业:河南凯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省森润工艺品有限公司、安阳市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安阳日报报业集团、安阳广播电视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林州市红旗渠风景区旅游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林州市太行大峡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河南司母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河南安绣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安阳市富林日用精品有限责任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24
许昌县尚集镇西街社区
农民书画
9700万元
该村拥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5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20人,许昌是书法家协会、许昌市美术家协会会员22人,县级书画爱好者近1000人。该村目前拥有专业创作队伍80余人。
19
浚县城关镇
旅游、古庙会、黄河陶艺
1500万元
浚县正月古庙会已被载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天的游客流量可达30万人次,该镇居民纷纷在传统、乡土牌上做文章,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是城关镇南关村村民琢磨出来的籽馍更是一绝,烤制成的籽馍内香外嫩,使人闻香止步,深受游客好评,真正是浚县食品上的一绝,每年的年收入可达500万元左右。“旅游兴镇,文化科教强镇"一直是城关镇党委政府的发展战略。为此,城关镇首先投资1000余万元,在4A景区--大坯山修建了坯山文化一条街,坯山文化一条街主要以文物,古董、古玩字画等为研究对象和交易对象,是文物古迹荟萃的地方。鹤壁市古风陶艺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出来的古陶就为城关镇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古风陶艺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下,该镇又出现了一批石雕、古玩字画等有较大影响的公司,年产值在120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既做活了文化,又做强了经济。
5
洛宁县陈吴乡东寨子村
竹编、旅游、木材加工
326万元
发展绿竹风情游,举办绿竹风情节,筹资兴建“金门绿竹园”。自开园以来,年均接待游客近万人次,收入在120万元以上。金门绿竹园以其独特的风韵,美丽的风景赢得了游客的广泛赞誉。同时,旅游业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东寨子村群众自建的26家农家宾馆,日接待能力200多人,生意红火,客源不断,年收入近10万元。景区内各家风味小吃、竹产品工艺摊点应运而生;更带动了竹编的发展,全村60%以上群众从事竹编加工,年收入200万元以上,全村年产值在330万元左右。
6
新安县石寺镇下孤灯村
黄河奇石
420万元
从1999年开始县、镇、村三级经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分散期建成了奇石山庄一条街,街道长260米,宽15米,奇石馆楼房84座,建筑面积25200平方米,修建山门一座,硬化道路,亮化、绿化奇石山庄环境,与2006年村两委在国家工商局对“奇石山庄”品牌注册成功,目前,奇石山庄参与玩奇石的达到800多人,专业从事收藏经营的500余人。
22
陕县西张村乡南沟村
间工艺品的开发,成立了专业经营业务的公司和协会,全村形成了300多人的剪纸队伍,年剪纸收入300多万元,成为河南极具代表性的剪纸工艺流派之一。
23
灵宝市朱阳镇
民间工艺美术
1150万元
目前,虢州砚制作已成为该镇独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并围绕虢州石开发出了小笔筒、艺术桌面等系列艺术产品,深受市场消费者青睐。同时,加强对原产地的保护,我镇又开发了紫石大峡谷风景区,开展文化旅游活动。到现在为止,河南虢州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共有祖传艺人10多人,技术研究开发人员20多人,参与石材开采、虢州砚制作及销售人员达200多人,年产值达300多万元,利润120多万元。
安阳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17
安阳县曲沟镇曲沟村
背阁 抬阁
350万
曲沟集是一个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老集市。这里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产生于这里,从这里走向全国,饮誉大江南北,被外国友人称为"华夏一奇"的曲沟抬阁,则是曲沟民间艺苑的一块奇葩。在抬阁表演的过程中,常穿插有表演、高跷旱船、秧歌等,使表演更具连续性。
2
开封县袁坊乡府君寺村
旋木工艺
500万元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村南两公里,开发旋木一条街,将分散作业的手工作坊统一管理,集中经营,以求拓宽市场,提升档次,形成规模,取得良好效果。目前已经入住旋木专业户百余家,从业人口近千人,市场稳定,供销两旺,2006年产业总产值突破500万元。
3
开封县朱仙镇
木版年画
7
栾川县潭头镇
旅游文化、农耕文化、奇石根艺等
1100万元
在国家AAAA景区重渡沟内建设重渡沟海明农耕民俗文化村景区。景区传统手工作坊生产的产品全都包装成旅游商品基地,该文化企业投资已达200万元,拥有国定资产150万元,职工60多个。2006年创产值700余万元。其他文化产业如奇石根雕,书法、绘画,表演等文化产业正蓬勃发展。
新乡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11
长垣县佘家乡葛寨村
武术
300万元
葛寨武术有100多年的发展史,村里现有五支表演队伍,一所武术学校,2个武术馆,成立有武术研究会、武术联合会、武术爱好者联谊会等组织、全村习武者近500人,有武术段位七段、六段等优秀人才,在海内外任教讲学的有十几人,每年参加各类武术演出400余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黄金游、矿山游、汉山游、
1.29亿元
充公发挥秦岭山脉矿区单位多,流动人口多,经济繁荣的特点,村每年组织矿山游、黄金游,年收入达250万元,村先后投入680多万元,修通了河西村到汉山景区道路,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旅馆、饭店、运输等文化产业发展, 汉山名胜风景区在当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河西村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的汉山开发工作中,汉山开发后,旅游门票按30元计算,到2010年售票率按60%,游客50万人次计算,购门票收入可实现收入900万元;购物、娱乐消费按20元计算,则可实现收入100万元。据估算,仅汉山旅游年收入可达1250万元。
1350万元
建成了以朱仙镇岳飞庙、关帝庙、仿宋景区一条街为依托的“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充分利用我镇是“河南文物复(仿)制品基地”,并结合艾柏文化实业公司开发年画新品种相关工艺品,目前已经开发新品种32种。同时,建立了以赵庄、腰甫、小尹口,一户张为主的木版年画自然保护村。其中,我镇有国家级美术大师2人,省级工艺美术家7人,年画自然保护村4个。有年画制作公司4个,作坊32家,其中年销售木版年画500万张,年产值近千万元,从事年画产业1000余人。木版年画分高、中、低档,高、中档主要是宣纸印刷,礼品盒包装、玻璃镜装、装裱年画和相关年画品种。低档年画主要是白红油印刷,品种主要是灶爷、天地全神等品种,年画远销日本、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事销售年画200多人,年销售胶印年画2500万套,年产值7500万元。
洛阳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4
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洛阳牡丹画
500万元
目前平乐村的牡丹画作品已叫响全国,走出国门,得到了海内外知名人士和画家的赞誉。牡丹画创作、出售也成为平乐村的一个新产业,这一新产业的崛起得到了市、县、镇领导的高度重视,2007年年初组织成立了平乐镇牡丹书画院,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牡丹画产业将被做为一项特色产业长期抓下去。截止目前平乐村共有专业牡丹绘画人员100多名,爱好者300多人,每年可创作牡丹画8万余幅,年创收在500万元以上。
平顶山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8
宝丰县商酒务镇赵官营村第一村民委员会
魔术、歌舞、武术
600万元
村民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干事业当中,走出了一条以魔术团,歌舞艺术团,武术团为特色的产业道路。现有魔术团体8个,歌舞团体15个年收入600万元左右。
9
舞钢市武功乡小柴庄
民间艺术表演
12
辉县市沙窑乡郭亮村
影视文化产业
2000万元
由于影视文化的大力发展,使郭亮影视村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6年,郭亮影视文化村家庭旅馆发展到80余家,床位达到3000余张,高中低档相结合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随着郭亮影视文化的发展,游客呈现逐年攀升,今年达到30万次,实现旅游综合效益达到2000万元。
濮阳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20
清丰县大韩村
民间艺术
360万
挖掘整理民间艺术在原有基础上挖掘出扁担偶、铁花火龙、二鬼摔跤、背阁、抬阁、舞龙狮、民间杂耍,乾坤大鼓、豫北盘鼓等20多种民间艺术种类。
三门峡市
编号
各村(镇)名称
文化产业种类
年收入情况
文化产业概况
21
灵宝市故县镇河西村
13
新乡县七里营镇龙泉村
文化旅游
350万元
大力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建立了以优质果品兼旅游的特色文化产业链
14
卫辉市唐庄镇
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
1010万元
该镇以石屏村为中心,桃园种植面积16000亩,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三届“中国唐庄桃花节”。 2000年该镇以超前的胆识,在土地贫瘠的荒原丘陵区建成了中国乡镇第一农用飞机场,2001到2002国庆节前后,在该机场成功举办了飞机表演和全国跳伞锦标赛,成为当年新乡市国庆黄金旅游周的最大亮点,两年以近千万元的门票收入,净利润500万元以上的不俗的成绩,令当年河南各大旅游景区刮目相看。近年来,该镇以机场为中心,开发建设唐庄西山森林公园,整理土地千余亩,种植雪松、刺柏等绿化树木12万棵,使西山森林公园得到了全面的绿化,2005年入选河南红色旅游景点。不久的将来,这里将成为游人如织的新的旅游景点。
326.5万元
小柴庄村杂技艺术团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现在从事文艺表演的人员达150余人,表演以梅花、飞龙、走四方、鱼龙飞、舞鹰等六支队伍。演出内容有顶杆、顶钢筋、独轮车、飞碗外,还新近推出了晃板弹碗、板凳技巧、十样杂耍、柔术刀花等。新增项目魔术和有教育意义的小品歌曲等。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焦作市
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