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 复习资料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四大菜系”的是以下哪四个?A. 川菜、鲁菜、粤菜、苏菜B. 川菜、鲁菜、粤菜、闽菜C. 川菜、鲁菜、苏菜、浙菜D. 粤菜、苏菜、浙菜、闽菜答案:A2. 以下哪个不是中国的传统烹饪方法?A. 炒B. 炸C. 蒸D. 煮答案:D3. 以下哪种食材不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常用的?A. 豆腐B. 土豆C. 蘑菇D. 奶酪答案:D4.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个节日与吃粽子有关?A. 春节B. 元宵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5.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地域命名的?A. 北京烤鸭B. 四川火锅C. 广东早茶D. 扬州炒饭答案:B6.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调料不是常用的?A. 酱油B. 醋C. 盐D. 咖喱答案:D7.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不是以动物命名的?A. 狮子头B. 鱼香肉丝C. 蚂蚁上树D. 宫保鸡丁答案:C8.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是北方地区特有的?A. 粽子B. 汤圆C. 饺子D. 月饼答案:C9.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是南方地区特有的?B. 汤圆C. 饺子D. 月饼答案:A10. 中国饮食文化中,以下哪种食物是中秋节的传统食品?A. 粽子B. 汤圆C. 月饼D. 饺子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被称为“国菜”,是北京的传统名菜。
答案:北京烤鸭2.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四川菜系的代表,以其麻辣味著称。
答案:麻婆豆腐3.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其薄皮大馅著称。
答案:虾饺4.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江苏地区的一种传统甜品,以其香甜软糯著称。
答案:糖藕5.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山东地区的一种传统面食,以其筋道著称。
答案:煎饼6. 中国饮食文化中,_____是浙江地区的一种传统小吃,以其鲜美著称。
饮食文化概况的复习资料

1 中国饮食文化:指在中华民族长期的饮食品生产与消费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 饮食作名词指:各种饮品和食物作动词指:喝什么,怎么喝及吃什么,怎样吃3 人类历史可分为自然饮食状态和调制饮食状态4 现代烹饪:人类为了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把可食用食料用适当的方法加成使用成品的活动。
5 食物的四性:寒热温凉寒和凉的食物可以清热,泻火,解毒。
6 五味的美食观点:辛甘酸苦咸7 现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1)烹饪工具与方式发生变化,并趋于现代化2)优质原料发展较快,品种增多3)民族地区及中外饮食文化与烹饪技术交流频繁4)西方现代营养学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巨大8 中国烹饪的特点: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9 中国菜品的独特标准概括:色、形、看、味、质、器、养10 中国烹饪技术三大要素:刀工、火候、调味11 肴馔:指的是由人们加工制作12 选料:是中国厨师的首要技巧,是做一品中国菜肴美食的基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13 技法各异:炒、漾、炸烹、溜、煎14 五味调和:增加食品香味,赋予菜肴色泽,可杀菌消毒15 食医结合:“医食同源”“药膳同功”16 养助益充理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17 用火熟食的意义:(1)标志畜从野蛮走向文明(2)少生病18 太牢和少牢:太牢:牛羊豕少牢:没有牛,只有羊豕19 随园食单:清代袁枚写成一部烹饪专著20 四大菜系:川苏鲁粤21 宴会:集饮食、社交、娱乐于一体,人们为了社交目的而聚集在一起传统宴会的弊端:(1)贪多求丰,浪费惊人(2)营养失衡(3)不良卫生习惯(4)造奇猎异,要保护野生动物(5)风格雷同(6)冗长拖长22 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23 诈马宴:蒙古人的满汉全席24 《茶经》—陆羽红、绿、青(乌龙茶)、白、黄、黑茶25茶的欣赏:审议名称,观察形色,闻香品茶26鄂菜:以咸鲜味为丰,讲究嫩,柔,滑爽,善烹河鲜以蒸菜驰名,富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点西汉风味,汉沔风味。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

中国饮食文化知识点总结一、饮食习俗1.四季饮食:中国饮食习俗与四季有关,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不同的食材烹饪食物,以适应当季气候和人体的需求。
2.节令饮食:中国人讲究节令饮食,如春天要吃春笋、夏天要吃西瓜、秋天要吃瓜果、冬天要吃涮火锅等。
3.地域饮食:中国各地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传统菜肴和烹饪方法,如川菜、粤菜、鲁菜等。
4.宴席饮食:中国人重视宴席文化,讲究宴客礼仪和宴席菜品搭配,有各种规定的席次和宴席流程。
二、餐饮礼仪1.客人敬主人:在中国餐桌上,客人要尊重主人,主人要热情招待客人,互相敬酒、劝酒是常见的礼节。
2.先年长后晚辈:吃饭时要遵守先年长后晚辈的原则,年长者先坐下,先吃菜,晚辈要等待长辈吃过后再开始用餐。
3.尊重食物:在饮食过程中要尊重食物,不可挑食、浪费食物,要将饭菜吃完,不可留下残羹剩饭。
4.注意餐桌礼仪:用餐时要注意坐姿端庄、言谈举止得体,勿大声喧哗,不可伸长吧脚等。
三、饮食禁忌1.偏食忌辛辣:中国饮食禁忌中有禁忌偏食,忌过于嗜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2.不宜过量:中国人饮食注重平衡,不宜过量,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要适量食用。
3.忌生吃生冷:中国饮食文化忌生吃生冷食物,认为这样容易伤害脾胃,影响身体健康。
4.忌吃动物的头部:中国有吃动物头部的忌讳,认为头部为先天之气所在,忌食动物头部。
四、餐具礼节1.餐具摆放:中国人讲究餐具摆放的规矩,如筷子要放在右侧,碗要正对着主人等。
2.用筷子注意事项:用筷子时要注意避免发出刺耳的咬合声音,不可竖插在饭中,不可将筷子交叉放在碗上等。
3.点心吃法:中国的点心吃法也有许多礼仪,如不可一口吃完,要小口尝,分次享用,不可大口吞咽等。
总的来说,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和人文精神。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中国饮食文化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塑造出更加多元化的饮食文化。
同时,传统的饮食文化依然保留着其珍贵的传统和魅力,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国饮食文化》网课测试题答案2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国饮食文化》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餐桌布置一般来说应该遵守()原则。
A.功用性B.美观性C.愉悦性D.便利性E.礼仪性2.菜单设计要求不包括()A.餐厅布置B.菜肴类型和档次C.菜肴品种数量D.菜品介绍3.就菜类食品而言,以地方风味特色来划分,中国菜可分为()四大菜系。
A.鲁菜、粤菜、沪菜和川菜B.鲁菜、粤菜、湘菜和川菜C.鲁菜、粤菜、苏菜和川菜D.川菜、粤菜、淮扬菜和闽菜4.酒是中国的“国饮”。
()A.错误B.正确5.浙江菜品种丰富,菜式小巧玲珑,菜品鲜滑嫩,脆软清爽,其特点是()A.脆B.鲜C.辣D.酸E.香6.下列属于描述和记录饮食古籍的选项有()A.《离骚》B.《招魂》C.《史记》D.《七徵》E.《七启》7.中国餐饮文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A.正确B.错误8.闽菜也就是福建菜,由福州、闽南和()三路不同风味组成。
A.厦门B.泉州C.晋江D.闽西9.10.下列不属于官府菜的是()A.孔府菜B.京菜C.红楼菜D.谭家菜11.12.下列不属于宴会类型分类标准依据的是()A.餐别B.规格C.时间D.国籍13.李曦先生在《中国烹饪概论》一书中总结出的重食、重味、重养、重利、重理等从最为深刻的层面上反映出的中国饮食文化与()等密切结合。
A.宇宙观B.社会观C.价值观D.审美观、价值观、社会观、宇宙观14.揉面的主要手法有()A.舂B.擦C.摔D.揉E.捣15.所谓食品污染是指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进入正常食物的过程。
污染食品的有害物质,按性质分包括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A.非金属毒物污染B.有机磷污染C.放射性污染D.微生物污染第2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2.以下()是鲁菜的主要代表名厨A.刘建成B.王益三C.胡长龄D.易牙3.中国菜好吃是因为能够品出美味的味道,而在过于浓重的,强刺激性菜肴味道中是达不到品味艺术境界的,也就没有美食可言。
饮食文化-重点笔记亲自整理

饮食文化-重点笔记亲自整理一、背景知识1.1 饮食文化的概念和特点•饮食文化是指由食品、饮料、饮食习惯、食品加工技术、餐桌礼仪、饮食消费等方面的文化元素组成的饮食系统。
•饮食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人类历史、地域、民族和社会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1.2 饮食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饮食文化可以强化人们之间的社交关系,加深交往感情。
•饮食文化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饮食文化是保持身体健康、增强体质的重要因素。
二、中华饮食文化2.1 中华饮食文化的历史和传统•中华饮食文化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
•中华饮食文化强调“色、香、味、形”。
•中华饮食文化推崇“和谐饮食”,强调食物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2.2 中华饮食文化的代表菜系2.2.1 北京菜•北京菜系是指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饮食文化。
•北京菜以清淡、麻辣、鲜香为特点,讲究制作工艺和菜品的摆盘。
2.2.2 川菜•川菜系是指四川、重庆地区的饮食文化。
•川菜以色、香、味、形美丽,口感多样,麻辣浓香为特点。
2.2.3 粤菜•粤菜系是指广东、香港地区的饮食文化。
•粤菜以鲜、嫩、鲜香、滋味丰富为特点,烹饪技巧纯熟。
2.3 中华饮食文化中的餐桌礼仪•中华饮食文化强调餐桌礼仪,讲究吃饭时的作法、规矩和静态美感。
•传统的中华饮食文化中,饮食是和人情、感情密切相关的。
三、西方饮食文化3.1 西方饮食文化的历史和传统•西方饮食文化根源于希腊罗马文化,经过文艺复兴时期的发展,到18世纪形成了近代的西餐文化。
•西方饮食文化中,菜肴和餐饮饰品的重要元素在于供应的奢侈品和美味食物。
3.2 西方饮食文化的代表菜系3.2.1 法国美食•法国美食以刺激口感、美化视觉、修辞味觉为特点。
•法国餐食讲究五味调和、花式摆盘以及享受的文化体验。
3.2.2 意大利美食•意大利美食因其精致、简单、新鲜、口感纯正而享誉世界。
•意大利餐食以面食、奶酪、蔬菜和鱼肉为主要材料,同时加入适量的橄榄油、香料和葡萄酒调味。
中国饮食文化参考题及答案

19.从这些饮食思想出发,中国人选择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为饮 食结构,其中“五畜”是指()。
A、牛、羊、猪、鸡、鸭
B、牛、羊、鹅、鸡、鸭 C、牛、羊、兔、鸡、鸭 D、牛、羊、猪、鸡、犬
答案:D
20.在汉民族居住地区,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大道两旁、车船码头、半路凉亭,直至车间工 地、田间劳作,都屡见不鲜。这种饮茶习俗在我国北方最为流行,名称是()
5.号称“匡庐秀甲天下”的庐山,北临长江,南傍鄱阳湖,气候温和,山水秀美十分适宜茶 树生长。其出产的中国名茶是()
A、庐山绿茶 B、庐山云雾 C、庐山毛峰 D、庐山红茶
答案:B
6.在烹饪刀工技艺中,能使原料具有平滑、宽阔、扁平的特点的是()。
A、斜刀法 B、剞刀法 C、直刀法 D、平刀法
答案:D
A、淋饭酒 B、喂饭酒 C、摊饭酒 D、加饭酒
答案:ABC
9.目前比较通行的传说是中国造酒的起源有()
A、杜康造酒 B、仪狄造酒 C、上天造酒 D、猿猴造酒
答案:ABCD
10.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
A、炒青绿茶 B、烘青绿茶 C、蒸青绿茶 D、晒清绿茶 答案:ABCD
A、盖碗茶 B、大碗茶 C、早市茶 D、下午茶
答案:B
21.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
A、柴米 B、油盐 C、酱醋 D、茶酒
答案:D
22.对食物原料进行杀菌、杀虫、酶活性钝化等处理后进行保藏,主要用于如粮食类、薯类、 花生等的食物原料的保藏方法是()。
A、低温保藏 B、干藏 C、腌渍保藏 D、辐射保藏
A、15% B、12% C、9.5% D、8.5%
答案:D
12.()说过中国历史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国饮食文化选修课资料

第一章饮食文化1. 中国饮食文化的艺术倾向表现在选料精良、刀工细巧、火候独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情调优雅方面。
2. 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命名、佳境三个方面。
3. 中国饮食文化研究的内容包括:饮食文化的历史研究、饮食文化的文化学研究、饮食的营养学研究、饮食文化的前景研究。
4. 中国饮食文化区的形成因素有地理环境因素、气候物产因素、政治经济因素、饮食科技因素及民族、信仰与饮食习俗因素。
5.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
6. 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俗称黄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菽(俗称大豆)。
7. 春秋时期的孔子,在吃穿住行方面十分讲究,提出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饮食要求。
8. 元朝,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
9.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六大基本茶类中的名茶有哪些?第二章菜系1.查阅资料,了解关于鲁菜的形成、流派、风味特点及代表菜等知识。
2. 粤菜系由广府菜、潮州菜(亦称“潮汕菜”)、客家菜(亦称“东江菜”)组成,以广府菜作为代表。
3. 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
4. 闽菜的特色菜包括佛跳墙、鸡汤氽海蚌、荔枝肉等。
5. 浙菜的代表菜有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雪菜大汤黄鱼、西湖莼菜汤、油焖春笋、梅菜扣肉、三片敲虾、冰糖甲鱼等数百种。
6. 南京菜以善制鸭馔著称。
7. 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指的是徽州菜。
第三章饮食习俗1. 粽子,东汉已经出现,到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2. 重阳节以吃糕驰名,现各地仍有吃重阳糕、饮菊花酒、食蟹等饮食风俗。
3. 冬至节,节日饮食有鲜明的冬令特点。
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谚,一些地区在冬节还喜欢吃羊肉、狗肉,认为是冬补食品。
4. 寿诞食俗,因地域而异。
常见的有寿面、寿桃、寿糕、寿饼等。
5. 中国传统节日食俗的文化特征:多元复合;多元复合首先体现在参加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涉及到社会各层面。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饮食养生: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饮食养生是食医合一理论与实践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旨在通过特定意义的饮食调理达健康长寿目的的理论和实践。
其思想体现在《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素问》等本草学文著中。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茶德:中国儒学传统君子完美人格修养对茶的比德思想,是传统茶人对茶与茶事的道德和哲学认识的升华,主要理解为:诚、清、真——“茶德三昧”,即:诚—诚厚、诚明、诚信、诚敬;清—清真、清俭、清正、清明;真—真情、真性、悟真、归真。
陆羽:中国唐代著名的茶文化家和鉴赏家啊,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
袁枚:中国古代食学的集大成者,有“食圣”之誉。
所著《随园食单》是中国古代食学著作的典范。
茶人:有茶文化修养的嗜茶者。
角黍:即粽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美食,是定形于3000年以上的文化积淀最厚重、最具艺术性的特型食品,源于上古祈农传统,定型于屈原纪念风俗。
六礼: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普劳:又作“朴劳”,我国新疆维吾尔等民族的风味名食,汉语名为“羊肉抓饭”黄酒:中国的民族特产,也称为米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源于中国,且唯中国有之,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
多以谷物为原料,蒸熟后加入专门的酒曲和酒药进行的发酵酒。
本味论:本味论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四大基础理论之一,形成于先秦时期。
注重原料的天然物性,讲求食物的自然美味与味性变化的科学合理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饮食文化1.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命名、佳境三个方面。
2.关于五谷主要有两种说法,主流的是稻(俗称水稻、大米)、黍(俗称黄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俗称小麦)、菽(俗称大豆)。
3.在古代,甑是底面有孔的深腹盆,是用来蒸饭的器皿。
4.依据中国饮食文化区位类型的不同,将中华食文化圈划分为12个小圈。
第二章菜系1.中国菜系的形成过程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历史时期的不同,在饮食烹饪和菜肴品类方面,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
随着食生产的不断发展和食生活的逐渐丰富,由于金属炊具、尤其是铁质炊具较多地用于烹饪之后,菜的品种开始明显增多,菜的地方性也逐渐显现出来。
南北两大风味,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
《诗经》、《楚辞》、《山海经》等先秦诗文中对食物原料、食物品种及食风、食事的记述,已经表明了人们已开始注意到饮食的地域性差异。
汉至唐宋各期,曾出现了“胡食”、“素食”、“北食”、“南食”、“川味”等称呼。
因此,到唐宋时期已形成南食和北食两大风味派别。
宋代的时候,中国各地的饮食已经有了区别。
在当时,中国的口味主要有两种,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
南宋时候,北方人大量南迁。
逐渐地,北方的饮食文化影响了南方。
在南方地区形成了自己的派系。
到了明代末期,中国饮食分为京式、苏式和广式。
京式偏咸,苏式、广式偏甜。
到清末初期,鲁菜、苏(淮皖)菜、粤菜、川菜已成为我国最具影响的地方菜。
民国开始,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
苏式菜系分为苏菜、浙菜和徽菜。
广式菜系分为粤菜、闽菜,川式菜系分为川菜和湘菜。
因为川、鲁、苏、粤四大菜系形成历史较早,后来,浙、闽、湘、徽等地方菜也逐渐出名,就形成了中国的“八大菜系”。
2.八大菜系中,苏菜和浙菜同为“南食”的两大台柱。
3.佛跳墙是闽菜的特色菜。
4.我国第一位典籍留名的职业厨师彭铿,又名彭祖。
彭祖制作野鸡羹供帝尧食用,其故乡被封为大彭国,亦即今天的徐州。
5.川菜特点是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
6. 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指的是徽州菜。
7.京菜中,最具有特色的要算是烤鸭和涮羊肉。
8.淮扬菜中“软兜长鱼”和“白袍虾仁”并称为“淮炒双峰”。
第三章饮食习俗1.中国的饮食民俗的影响因素中华民族食俗内容很丰富,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构成了中华民族食俗庞大纷繁的体系。
自然条件:中国南部大都以种植水稻为主,多以大米为主食;中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则多以面粉为主食。
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手段的民族,日常饮食多以粮菜为主;以畜牧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手段的民族,则多以肉乳为主。
民间礼仪与食俗:自远古时期开始,中国各民族就都喜欢把美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年节、生丧婚寿的祭典和宴请活动者是表现食俗文化风格最集中、最有特色、最富情趣的活动。
宗教信仰与食俗:在食俗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宗教产生了强大的影响。
任何一种宗教都按自己的教义、教规制定食礼、食规和禁忌。
民族交往与食俗: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食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民族间、地区间、国家间的交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都推动着食俗的演变。
2. 中国传统饮食民俗中国人的传统饮食习俗是以植物性食料为主。
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外加少量肉食。
以热食、熟食为主,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
在饮食方式上,中国人是聚食制。
在食具方面,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
3.二月二,普通人家吃面条、春饼、爆米花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
4.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著名。
5.佛教徒为了纪念释迦牟尼的成道日,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煮粥供众,称为腊八粥。
6.封斋节食是伊斯兰教的信仰习俗,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对人体健康大有裨益。
7.农历12月23日前后,民间有祭祀灶神的风俗,全国多数地区祭灶用灶糖,其他祭品则因地而异。
8.新婚夫妇共饮交杯酒这一习俗是宋代以后由合卺之礼演变而来的。
第四章饮食礼仪1.《礼记·礼运》中说:“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2.先秦时期,在菜肴的食用上,贵族菜肴以肉类为主,平民菜肴以蔬菜为主。
3.筵席,古时制度,筵铺在下面,席加在上面。
4.中国古代的饮食礼仪带上了政治性、家族性、神赐性和礼仪性四大特点。
5.酒令分俗令和雅令,猜拳是雅令的代表。
”四川成都” 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川、粤、京、苏)之首,四川火锅名闻遐迩。
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肉丁是享誉世界的川菜名菜。
有七滋八味七滋是指:酸、甜、苦、辣、麻、辣、香、咸。
八味是指:鱼香、麻辣、酸辣、干烧、辣子、红油、怪味、椒麻。
九杂是指用料之杂。
川菜常有的家常味型有鱼香味型、怪味型、麻辣味型等20多种,花色品种4000种以上。
著名菜肴有八味冷碟、九色攒盒、樟茶鸭子、葱烧乳鸽、鱼香凤爪、锅巴肉片、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小煎鸡、家常海参、酸辣蹄筋、抄手肉片、回锅肉、蚂蚁上树、玉笋鸭舌、水煮牛肉、东坡肘子、粉蒸牛肉、酸菜鱼、豆瓣钳鱼、鳝段粉丝、红杏鸡、跳水兔、玉米珞、鳝鱼粉丝、豆汤饭、夫妻肺片、棒棒鸡、怪味兔”、软烧鸭子、小笼蒸牛肉、烤红苕、锅魁夹卤、白家肥肠粉、双流的兔头、廖排骨、糖油果子、方块油糕、珍珠圆子、粉子醪糟、汤圆、发糕、黄糕、叶儿耙、泡耙、黄耙、叮叮糖、米花糖、酸辣豆花等。
成都的火锅文化与巴渝一带的火锅颇有渊源。
对于辣较有心德,讲究外刚内柔,辣则刚而不压柔,柔则香而不抑刚,所谓刚柔并重,有刚有柔,既辣且香,香中带辣,辣中有香,同时还有一股麻味,三种味道混合起来回味无穷,再加上铜锅慢煮,这就是成都早先的“麻辣烫”。
川菜是四川饮食文化中的精髓,不过成都的小吃,则是四川饮食当中的代表。
说到成都的小吃,我们要上溯到成都的解放以前.如今,在成都人面前提到成都的小吃,成都人自然就会想到总府街的“赖汤圆”、荔枝巷的“钟水饺”、焦家巷的“马红薯”、洞子口的“张凉粉”、铜井巷的“素面”、九眼桥的“三合泥”等等.成都的饮食文化得到了长足发展,而今的成都小吃早已成为了大众化的食品,具有方便快捷、经济实惠、质优物美、风味十足的特点。
成都小吃之有名,还在于口味之丰富。
成都小吃味特别多是其它地方小吃所不能比拟的,常用的口味就有香甜、咸甜、椒麻、红油、怪味、家常、麻辣、咸鲜、糖醋、芥末、蒜泥等十余种,而每一种口味针对不同的品种又各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变化。
〔以下可以无视〕:〔四川古称巴蜀之地,号称"天府之国",位于长江上游,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群山环抱,江河纵横,盛产粮油,蔬菜瓜果四季不断,家畜家禽品种齐全,山岳深丘特产熊、鹿说到成都大家都能与辣联系在一起,这个繁华的大城市,饮食文化更不会落后了,各色各样的小吃更是为这座城市带来了不少诱人色彩,很多人也为成都的小吃所倾倒,那就让我们一起看看成都的饮食文化吧,一起走进这个繁华的城市。
成都位于四川在南方,所以成都人也是主要以米饭为主食。
成都可以说是美食之乡,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成都的特色美食。
最为出名的是成都鸳鸯火锅,鸳鸯火锅听到名字就会让人好奇,实际上它是两种汤分为辣与不辣,用太极图隔开,想象奇特让能不能吃辣的人也可以坐在一起吃,十分方便。
一直受到全国的好评,平常聚餐都是很好的选择,在成都你可以吃到正宗的鸳鸯火锅,相信会带给你不一样的美味。
人人爱吃的麻婆豆腐也是处于成都,关于麻婆豆腐实际上还有一个典故,由于麻婆豆腐颜色鲜而且红亮,吃起来又麻又辣,口感十分好,而且具有川菜的风味,一直以来都是大家的所爱,在全国广为流传。
再有就是夫妻肺片,它是成都的最具风味的特色菜,实际上凉拌的牛肺片,由于最初制作的是一对相依为命的夫妻,风味独特深受大家好评,由此而得名,一直延续至今。
二姐兔丁在成都是大有名气的菜了,它的出名在于肉多而骨头少,并且去了兔子头,吃起来十分美味。
成都也有面食,最为出名的就是担担面,在成都算是最为出名的小吃了,担担面是手工擀制而成的面条,煮熟之后泼上猪肉末制成的菜,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好吃,现在已经发展为全国爱吃的美食了。
龙抄手更是有它的特别之处,皮十分薄采用新鲜的肉做成,再加上虽采用的汤十分鲜美,一直深受欢迎。
还有荔枝巷钟水饺、韩包子、川北凉粉都是不可错过的美食,千万要记得品尝哦!成都人十分注意营养,虽然辣椒很热,但是他们却能够让辣椒为他们所用,美容养颜已经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了,来到这里千万不要害怕受不了辣,成都人更懂得如何吃辣椒。
成都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在这里你可以游玩更是可以品味美食,了解了成都的饮食化那就赶快行动吧,成都据对会带给你很多惊喜。
我们老祖宗有句名言:民以食为天,无论何人,要生存就离不开吃食。
人与动物不同,吃东西除饱腹之外,还要吃出味道,吃花样,吃个舒服,吃出所谓的文化。
成都人在吃的问题上,特别自信,老子天下第一,什么吃在广州?胡说,吃在成都才是天经地义!本来,以主食大菜而论,成都并不占多少上风。
国人多以米饭为主食。
然而论特色、品种,恐怕首推扬州炒饭新疆抓饭。
成都虽有豆花饭、豆汤饭,然终是上不了大席。
而大菜呢,成都人引以为自豪的川菜,虽然也包含了蒸煮煎炒,凉拌红烧,腌卤清炖,但突出的强项只是炒菜,其他少有绝活精品。
而以美食家考评的标准,色香味美诸方面,川菜其实也仅有味这一项特别突出。
特在哪里?特在味重。
无论哪种菜,均偏咸或偏辣。
豆瓣鱼不用说了,水煮肉片听名称让人以为是清汤白水煮的,端到面前就会把你吓一跳,上面浮满了熟油辣椒面,外地人不吃就出毛毛汗了。
即或是炒一小盘家常豆芽小菜,也要多放盐,更要多放干辣椒麻花椒。
一句“麻辣烫”,既道出了川菜风格,也道出了川人风格。
严格说,除了偏辣味重这一点,川菜有用料及烹制方式与各地菜肴并无多大差异。
要说最具特色的最有风味的,是一种名叫回锅肉的炒菜,这是成都人日常最爱吃的家常美味。
回锅肉也称肥锅,正好说明了此菜取料的标准,肉不能瘦而要偏,半肥半瘦最好,且要带皮。
回锅肉的"回"字,很能说明这道菜的制作过程特点,它是先煮后炒,煮时肉成整块,一般至六七成熟即须捞起,待微冷之后再切成片,说是片,其实也可叫块,因为不能切小了薄了,而要略大略厚。
成都附近有个小镇名叫连山,连山回锅肉十分有名。
名在哪里?就在每一片肉都既大且肥厚,每片约有巴掌大,小指头厚,下力汉子吃两块也就满肚子油水,足了。
回锅肉煮好切好后便要再下热锅炒,故而才有了回锅肉的美名。
炒时加蒜苗或蒜苔,调料除酱油外,须用郫县特产豆瓣酱,还须加少许糖,倘有甜酱油则更地道。
炒时要掌握好火候,肉微微起卷时起锅最好,俗称起灯盏窝。
这一磁碗肉端上桌,色香味可保俱佳。
成都人偏好味重油腻,这回锅肉便正中下怀。
它还有一个优点,煮肉的水中再加点萝卜白菜什么的,又是一锅好汤,可谓一举两得,最适合居家过日子,由此可见,川菜正宗回锅肉其实也是一种普通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