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Garrett小提琴音乐演奏会鉴赏
霍夫曼斯特《D大调中提琴协奏曲》中的乐句与演奏技术分析

霍夫曼斯特《D大调中提琴协奏曲》中的乐句与演奏技术分析摘要:霍夫曼斯特的《D大调中提琴协奏曲》是一首标志性的音乐作品。
本文通过对乐曲中的乐句和演奏技术进行分析,探讨了该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演奏难点。
在乐曲的分析中,本文采用了分析法和对比法,对于乐曲中的节奏、旋律、和声和乐音的分配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演奏技术方面,本文通过对提琴技巧、音色掌握和音准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讨论。
本文的分析结果表明,霍夫曼斯特的《D大调中提琴协奏曲》是一首具有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同时,分析也揭示了该作品在演奏过程中的一些技术困难和挑战,为提高演奏水平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霍夫曼斯特,D大调中提琴协奏曲,乐句,演奏技术,音乐特点引言:霍夫曼斯特的音乐风格独具特色,其创作的乐曲中,尤以《D大调中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
该作品的音乐特点和演奏难点一直是提琴演奏者和音乐学者的研究重点。
本文将从乐句和演奏技术两个方面出发,对该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一、乐句分析1.节奏分析霍夫曼斯特的《D大调中提琴协奏曲》中,采用了复调和声与复调主旋律交织的形式。
乐曲开头以8分音符为主,快速组织起一段紧凑流畅的乐句。
随后是一个2/4拍的乐篇,以和声和重复的滑音为特点,展现了一种欢快和清新的旋律感。
整个乐曲节奏明快,快速变幻,极具感染力。
2.旋律分析霍夫曼斯特的乐曲中,旋律明快、优美,展现出了一种清新而欢快的氛围。
具体来说,其旋律的特点是:主旋律明朗清晰,展现了音乐本身的魅力;次旋律细致多变,丰富了音乐的层次感和细腻度。
在整个乐曲的演奏中,演奏者需要把握好乐曲中旋律的特点,运用提琴技巧,以强化旋律的表现和演绎。
3.和声分析霍夫曼斯特的乐曲中,和声丰富多彩,以复调和声和主旋律的交织为特点。
由于该作品的和声非常复杂,需要演奏者对于和声的层次和分配有着非常精准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奏中真正淋漓尽致的展现出和声的美妙。
4.乐音分配分析霍夫曼斯特的乐曲中,乐音分配合理,呈现出一种多彩而变化无常的感觉。
欣赏维厄当为中提琴创作的作品——以随想曲和挽歌为例

71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5和谐谑曲;5、Viola Sonata in B-Flat Major Op.36 (1863) 降B 大调中提琴奏鸣曲。
四、维厄当中提琴随想曲与挽歌作品的具体分析(一)c 小调无伴奏随想曲——致敬帕格尼尼Capriccio in C Minor for Viola Solo, Op.55 Hommage a Paganini 是一套六首作品中的最后一首,前五首是小提琴独奏,这一首为中提琴做的作品,在维厄当去世后以不同的作品编号出版。
这首随想曲的创作灵感来自帕格尼尼的24首小提琴无伴奏随想曲,是他致敬意大利小提琴家尼古拉·帕格尼尼的作品,维厄当试图将帕格尼尼的技巧和音乐风格融入中提琴的演奏中,这首中提琴无伴奏随想曲充满了技巧性和表现力,要求演奏者具备高超的技巧和音乐表现力,是维厄当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提琴无伴奏作品中的经典之作[4]。
在乐曲开头的标记“Lento, con molta espress ione”,完美地设置了乐曲的气氛。
开头的一段5小节为整部作品提供了素材,在达到最后柔和的拨弦音之前逐渐达到高潮。
全曲有大量的柱状和弦,用类似钢琴演奏记谱,这给弦乐器演奏者的二度创作留下了更大的空间,根据演奏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演奏手法可有不同的处理。
例如演奏三和弦,可以先演奏下方两个音的双音,再演奏上方两个音的双音。
也可以是先低音的单个音,再每两个音形成和声最后停止在高音的单音。
在演奏七和弦的四个音时,可以从最低音往最高音形成不同的排列组合[5]。
乐曲开头的第一个主和弦八度转位,在乐曲中出现了七次,每一次的演奏方法和所表达的情感都不尽相同。
笔者在演奏时的处理方法是,最开始出现的两三次,先用分解和弦从低音向高音依次单音出现。
接下来出现时因为乐句的发展,使用从低音到高音双音演奏和弦,最后停留在最高音作为旋律。
最后一次出现时,在乐曲的高潮部分,使用从低到高音快速地过渡双音演奏和弦,使音乐旋律更为饱满,音质音色更为浑厚。
大卫格瑞特的小提琴曲随想曲

大卫格瑞特的小提琴曲随想曲引言大卫格瑞特的小提琴曲随想曲是一首由大卫·格瑞特创作的古典音乐作品。
作品以小提琴为独奏乐器,通过表达作曲家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们带来了音乐上的美妙享受。
本文将从作曲家的背景、曲目结构、音乐特点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读者对这首曲目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作曲家简介大卫·格瑞特(David Garett)是一位来自德国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
他以其出色的演奏技巧和极富表现力的音乐作品而闻名于世。
格瑞特从小开始学习小提琴,并且在年轻时已经取得了极高的成就。
他的音乐才华和对音乐的热爱使得他成为了当代最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
曲目结构分析第一部分:序奏曲目以一段悠扬的序奏开始。
音乐在低沉的小提琴声中徐徐奏响,给人一种沉思的感觉。
通过序奏,作曲家为整首曲目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主题A的呈现接下来,乐曲进入到主题A的呈现部分。
这部分是整首曲目的基本主题,通过鲜明的旋律和优美的音乐结构,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部分:主题B的转变与发展主题A过后,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B。
主题B以其独特的音调和韵律带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受。
接着,主题B在不同的乐器声部之间进行转变与发展,使整个曲目更加丰富多样。
第四部分:副主题的出现随着曲目的发展,一个崭新的副主题逐渐浮现。
副主题以其宏大的气势和激情澎湃的旋律引发听众的共鸣。
副主题的出现使得整个曲目更加富有情感,并让人们沉浸其中。
第五部分:高潮与转折在副主题的高潮部分,曲目达到了一个巅峰状态。
音乐声音的高强度表达了作曲家情感的激动和思考的深入。
紧接着,曲目进入了转折部分,音乐的节奏和情绪持续变化,给人一种跌宕起伏的感觉。
第六部分:再现主题与结尾在转折部分之后,曲目回到了最初的主题。
这次主题的再现以一种更加深情的方式呈现,使得听众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升华和思想的归结。
最后,整首曲目以温馨而平静的方式结束。
音乐特点分析大卫格瑞特的小提琴曲随想曲在音乐特点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情感丰富:曲目通过不同的旋律和音乐结构来表达作曲家的情感。
David Garrett《Smooth Criminal》小提琴曲赏析

David Garrett的《Smooth Criminal》小提琴曲赏析游走在摇滚与古典之间的David Garrett,本名David Bongartz,德国音乐神童,1980年9月4日出生,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美国人。
师承梅纽因及帕尔曼等小提琴巨擎,David Garrett在青少年时期就写下了连篇的传奇故事,成年后更化身朋克型男,以他基础坚实的小提琴技法,重新定义流行音乐,他被BBC(英国国家广播电视)喻为“已成传奇”的提琴王子,第一张跨界大碟《Free》在全球引起风潮,并于专辑改版为《Virtuoso》之后,随即成功打进英国流行榜第17名。
放眼当今乐坛,David Garrett,是唯一能同时将古典榜及流行榜通杀的提琴超级玩家。
千万不要因为他的俊美外型而忽略他的才华,梅纽因在世时,曾夸赞他的琴艺“非比寻常的精彩”。
2008年,David Garrett以1分6.56秒,等于是每秒13个音符的惊人速度,精准演奏完《大黄蜂的飞行》,打破了金氏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速度最快的小提琴手”!在《摇滚交响曲》推出后,David Garrett在柏林举行了一场大型户外音乐会《“摇滚交响曲”夏夜音乐会》,在现场万名观众的见证下演奏了近三十首著名的古典和流行音乐的名曲,引起了极大轰动。
演奏会中他与德国法兰克福爱乐乐团合作并特邀Michael Jackson御用吉他手奥瑞安斯Orianthi,重新演绎了他最喜爱的摇滚乐团Nirvana、Metallica、Aerosmith的经典金曲,电影《加勒比海盗》、《碟中谍》主题曲,以及致敬Michael Jackson之作——《Smooth Criminal》。
David Garrett的《Smooth Criminal》音乐会现场版优酷地址:/v_show/id_XMzY1NTM4Njky.html《Smooth Criminal》,本来应该悠扬的小提琴,却发出紧促而激昂的旋律,让人身体跟着起舞摆动,聚光灯下的演奏舞台,彷佛成了持枪旋转扫射的夜总会。
g大调第二学生协奏曲第一乐章小提琴

g大调第二学生协奏曲第一乐章小提琴《G大调第二学生协奏曲第一乐章小提琴》:探寻音乐的深度与广度一、引言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和艺术表达形式,自古以来就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中,古典音乐作为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欣赏、演奏和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魅力,更是对人类情感、智慧和审美的一种综合体现。
在众多古典音乐作品中,《G大调第二学生协奏曲第一乐章小提琴》无疑是一首具有深度和广度的经典之作。
二、对作品的全面评估1. 作曲家和背景作曲家:斯特拉汶斯基背景:写于19世纪初期,作曲家在音乐元素运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的独特风格2. 乐曲风格和结构风格:浪漫主义结构:快板-慢板-快板3. 演奏技术和表现要求技术:快速的音阶、琶音和跳弓等技术表现:深情、充满活力和激情4. 音乐意义和价值意义:小提琴演奏家的训练和发展价值:音乐技术和表现力的全面展现三、对指定主题的深入探讨《G大调第二学生协奏曲第一乐章小提琴》作为一首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其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一般乐曲的范畴。
在演奏时,需要小提琴手具备极高的技术要求,如快速的音阶、琶音和跳弓等技术。
演奏者还需表现出深情、充满活力和激情的音乐表达,从而将作曲家斯特拉汶斯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完美地展现出来。
在音乐的深度方面,《G大调第二学生协奏曲第一乐章小提琴》的创作灵感和情感内核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作曲家斯特拉汶斯基在19世纪初期,以其独特的音乐元素运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的风格,为这首协奏曲注入了其个人的艺术魅力。
他将快板、慢板和又快板的结构形式巧妙地相连,使整个乐章在情感和节奏上都极富变化,展现出了作曲家深邃的音乐思想和情感世界。
在音乐的广度方面,《G大调第二学生协奏曲第一乐章小提琴》所要求的演奏技巧和表现要求也为我们展示了这首乐曲的广阔意义。
演奏者需要通过对琴弓的灵活运用和对音符的精准掌控,将乐曲中的瞬息万变、跌宕起伏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听者产生共鸣。
David Garrett《He is a Pirate》小提琴曲赏析

David Garrett的《He is a Pirate》小提琴曲赏析游走在摇滚与古典之间的David Garrett,本名David Bongartz,德国音乐神童,1980年9月4日出生,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美国人。
师承梅纽因及帕尔曼等小提琴巨擎,David Garrett 在青少年时期就写下了连篇的传奇故事,成年后更化身朋克型男,以他基础坚实的小提琴技法,重新定义流行音乐,他被BBC(英国国家广播电视)喻为“已成传奇”的提琴王子,第一张跨界大碟《Free》在全球引起风潮,并于专辑改版为《Virtuoso》之后,随即成功打进英国流行榜第17名。
放眼当今乐坛,David Garrett,是唯一能同时将古典榜及流行榜通杀的提琴超级玩家。
千万不要因为他的俊美外型而忽略他的才华,梅纽因在世时,曾夸赞他的琴艺”非比寻常的精彩”。
从天才到型男,从古典音乐的训练到狂放的MTV世代,他累积了无人能及的丰富资历,投射在作品中,将各类迥异的乐风缜密融合。
惊天动地的开场曲,剽悍诠释MichaelJackson冠军经典Smooth Criminal,更创意十足地将莫扎特第五号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的土耳其风片段),混搭进主旋律中,18世纪的音乐天才跟20世纪的叛逆乐手跨世纪联演,让耳尖的乐迷惊喜连连,更意外呼应了莫扎特可能死于SmoothCriminal的不解之谜。
电影《加勒比海盗》的主题曲《He is a Pirate》经David Garrett演绎,使得广大乐迷们经历了犹如在电玩游戏中般的趣味及无极奔驰的快感。
David Garrett的《He is a Pirate》音乐会现场版优酷欣赏地址:/v_show/id_XMzY1ODUxNDY4.html《He is a Pirate》原是由DJ Tiesto演奏的混音作品,开始时候是来自于第一集中的音乐,其中加入了电子合成的元素。
在短暂的击剑效果音乐之后,剩余的音乐部分完全由电子鼓声来演奏,电子打击音乐以及trance电子音乐元素也慢慢的加入到音乐中,持续了几分钟。
古典音乐王子的华丽摇滚转身 跨界小提琴演奏家戴维·嘉雷特

接下来的2 嘉雷特的生活节奏 月, 因全国巡回演出变得马不停蹄——总 共二十场的巡回演出2 日 月1 开始 于西
雅 图, 7 2 日在皮尔斯堡 落下帷幕。 如 此紧张的演出安排 , 嘉雷特没有任何
抱怨 。 他说 : 这是我梦想的事情, “ 所
以我绝不会抱怨。 而假如我有所不满 的话, 我—定会改变它。 在这次巡演 ” 中, 嘉雷特所用的小提琴也是一把名 琴——17 年 由乔万尼・ 72 巴蒂斯达- 瓜
与他们互相交流的共 同点。 在此 之 卡洛斯・ ” 桑塔纳 (als atn ) 凯 作 品, C r na a 、 oS 也是一首必 听曲目。 虽然整 张
前, 嘉雷特很少与同龄人接触, 十,岁 瑞・ 安德伍德 (ar n e o d 、 C re dr o ) 迈 唱 片的有些 作品将古典 与摇滚融合 iU w
最 好的东西挑选 出来 , 并享受将它们 融合在一起的美好过程。 ”
音乐的态度 , 并且我认为这是 任何一
(i c R c) 但最后只有十一首 个优秀的音乐家所应具备的态度。 Bc l ae , ye — ” 录 制 了唱片。 他说 :“ 这似乎完 全是 他的音乐会, 在去 年1月B l or的 2 ib ad l
演 出古典 曲目和流行 曲目多么不 谢林 ( erkS e n ) H ny zr g y 同? 不同在哪里? 或者他们压根就是一 会是亨里克・ 拉的贝多芬小提琴奏呜曲。 回事?
对我来说 , 并没有那 么不同, 当 你做古典音乐的时候, 你要诠释很多
除了小提琴 , 你也演奏 其他乐器
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 嘉雷特首次与 四百年来 ,‘ ’ 和声 并没有发生多大的 絮 : 当嘉雷特失眠的时候 , 他不会选
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 英文

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 Gabriel Violin Cello Duet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是由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尤利乌斯·格里埃尔所创作的一首融合了古典和浪漫元素的美妙乐曲。
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作曲家的精湛技艺,同时也为小提琴和大提琴这两种乐器的完美结合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范例。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的音乐特点、艺术价值,以及对于音乐爱好者和专业演奏者的意义。
1. 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的音乐特点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以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和声和丰富的表现力而闻名。
作曲家在这首作品中巧妙地结合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既展现了小提琴高亢、嘹亮的音色,又凸显了大提琴低沉、饱满的音色。
乐曲中的对位法、和声运用以及对乐器技术的要求都彰显出作曲家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和对乐器特点的深刻理解。
2. 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的艺术价值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杰出代表,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在当时就备受推崇,被视为音乐艺术的顶峰之作。
乐曲中融入了古典和浪漫主义的风格元素,展现了作曲家对音乐形式与表现力的精湛把握。
作品中的旋律优美动人,和声丰富多彩,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激发了后人对音乐创作与演奏的探索与追求。
3. 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对音乐爱好者和专业演奏者的意义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是一次深入音乐世界的绝佳体验。
作品中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和声能够触动人心,让人沉浸其中,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和震撼。
对于专业演奏者来说,学习和演奏这首作品不仅能够锻炼他们的技术和表现能力,更能够提升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与表达水平,为他们的音乐生涯添砖加瓦。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来说,格里埃尔小提琴大提琴二重奏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音乐杰作。
作品中对于小提琴和大提琴的运用展现了作曲家高超的音乐创作技巧,同时也深刻地诠释了他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avid Garrett小提琴音乐演奏会鉴赏观David Garrett 柏林音乐会的一些感受
——音乐理论与鉴赏课程结课论文
外语系国贸083
赵久阳
19208070
我是一个热爱音乐的学生,对于各种风格的音乐都有所涉猎,比较喜欢的风格是工业金属(Industrial Metal)和哥特金属(Goth Metal),不过这些都属于摇滚乐类,而且是比较重的摇滚,所以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这些歌曲与其说是音乐还不如说是噪音。
所以我总是被认为走在主流音乐之外的边缘人……
不过当你听到一首歌的时候,你会完全否定你之前对这片未知的音乐圈子的所有猜想——这就是Stratovarius的《Forever》。
相信大部分人都在电台节目的背景音乐或者其他的抒情类节目中听过这首歌。
这首歌是Stratovarius作为新古典金属乐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们最引以为傲的一首歌,歌词简单却含义深刻,曲风悲凉但又给人一种让心灵平静的感觉,希望老师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欣赏一下,也算是一个缓解精神疲劳的方式吧。
听过一些北欧的摇滚乐之后,我们会发现他们对古典乐器的运用真的是出神入化,让我们很难想象的金属乐和古典乐的组合却被他们运用的淋漓尽致,这一点从Lacrimosa的《Malina》就可以感受到,虽然我听不懂歌词,但是对于他们在这首歌中掺加的西欧宗教和民族音乐的元素很是欣赏~
这种完美的结合大部分都出自摇滚乐人之手,很少有古典音乐人参与到这种结合性的伟大创作中来。
但是德国的David Garrett就做到了这一点。
David Garrett无疑是一位伟大的小提琴家,他1981年出生,四岁开始学小提琴,自八岁起,已有经理人公司为他不停安排独奏以及与乐团合奏的音乐会,到世界各地演出。
他曾与伦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及俄罗斯国家乐团等国际级乐团同台演出。
但是这样一位小提琴神童却不是完全沉浸在古典音乐高贵的世界里,在他14岁上学以后,他开始接触摇滚乐和流行音乐,叛逆的性格让他获得了不同的曲风,将小提琴和流行音乐与摇滚音乐的完美结合。
而且他自身高超的技术与天才级别的乐感也为他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观看了他在柏林的个人音乐会,你会惊叹:原来提琴还可以这样拉~
一身牛仔装扮、随和的眼神、而且在长达1小时42分钟的整个表演中没有看一眼谱子、满场乱跑与观众互动,还能与乐队配合的毫无差错,我只有崇拜了~音乐会的第一首曲不是经典的古典名曲,而是美国大片《加勒比海盗》的主题乐《He is a pirate》,令人出乎意料的出场方式为整个演出定下了古典而不失叛逆的基调,David在边走边演奏时那闲庭信步般的自信和主动坐到观众中间的那种亲民的动作让我们忽然感觉其实小提琴并不是高雅的让我们望洋兴叹,它也只是用音乐表达我们心情的一种方式罢了。
这首偏摇滚风的乐曲在他高超的演奏技巧下仿佛并没有受到小
提琴相对温柔的音色的影响,却更显示出一种别样的激昂。
以至于让所有人都为之一震,在音乐会伊始就带来了一个小高潮。
随后的几首古典乐曲中规中矩,但是与爵士鼓和古典吉他的合作却又显示出了他的不同之处。
在他演奏时大部分观众都不约而同的闭上了眼睛,沉浸在听觉的享受之中。
到了第七首Pablo De Sarasate的《Zapateado》时,David在头上带上了便携式摄像头,让观众欣赏他的高超琴技。
那灵巧的左手确实是名不虚传~
第八首《Winter Lullaby》是David原创的一首曲目,很轻、很淡,柔和之风正符合Winter Lullaby(冬日摇篮曲)的原意。
歌曲的映衬下屏幕上冬日柏林的雪景让在场观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在静谧的雪后城市中寻回了难得的清静,一切显得那么美好。
alright,~”的呼吁下,第九首紧接着,在David“Let's rock it,
《Rock Prelude》随着鼓手强有力的节奏让全场观众沸腾了!小提琴的急促旋律与金属吉他的奔放狂野交相辉映,让人回味不尽~这段视频迄今为止我已经看了不下十遍,每一次都有那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即将迸发出来的感觉。
下一首更是摇滚乐的经典曲目——迈克尔.杰克逊的《Smooth Criminal》,虽然用小提琴“演唱”没有歌词,但是我觉得比MJ的原版更有味道~那种激情洋溢的感觉只有听过之后才能够体味得出来
吧……
随后的《winter》和《Csárdás》都是他高超琴技的完美体现,尤其是
《Csárdás》更是他的成名曲之一。
在这首曲子的演奏中有欢快的疾奏,也有忧伤舒缓的抒情,在曲子的结尾,David与鼓手及其他乐队成员同时加速渐进,越来越快,让人眼花缭乱,David本人也仿佛是要挑战自己的速度极限,在奏出了最强音之后戛然而止,只留下全场观众的沸腾的掌声和欢呼声。
《Duelling Banjos》,与一位小吉他手的合作,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充满了与天真童趣的他,轻快可爱的曲调,让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
一首《Summer》给人们带来了纯正的古典乐,气势恢宏,节奏明快,让人精神为之一振,获得了满场的掌声。
《The Flight Of The Bumble Bee》是一首为人所熟知的钢琴曲,马克西姆已将它演绎的淋漓尽致,而David却用手中的小提琴再次挑战了这一极限~野蜂的那
种匆匆忙忙飞舞忙碌的样子被他用小提琴描绘的栩栩如生,让观众的心也不仅紧张起来。
最后一首《A Whole New World 》优雅而美妙,台下观众都拿出手机,让整个剧场如星光点缀般,梦境在这一刻被营造,美好在这一刻永存。
真正的音乐是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去描述的,这就是音乐的伟大
之处,不只是音乐,所有的艺术上升到高的境界,都是只有亲身去感受才会体味到那种情感。
感谢David为我们奉献了这样经典的一次音乐会,这样的曲风让我们敞开心扉,迎接音乐描绘出的生活之美好。
这就是伟大的音乐家为我们带来的快乐,这也是音乐能够赋予我们的东西,这就是美感。
能力有限,所以对部分曲目的理解还比较浅显,还请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