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系统设计

合集下载

智慧农业滴灌系统设计设计方案

智慧农业滴灌系统设计设计方案

智慧农业滴灌系统设计设计方案智慧农业滴灌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滴滴入植物根系附近,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浪费,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的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滴灌系统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本文设计了一套智慧农业滴灌系统,并提供了详细的设计方案。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和用户界面组成。

传感器负责监测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参数,控制器根据传感器数据作出决策,并通过执行器控制水泵和阀门的开关,从而实现对滴灌系统的精确控制。

三、系统设计1. 传感器:选择高精度、低功耗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和光照强度传感器,安装在植物根部附近,用于监测环境参数。

2. 控制器:采用嵌入式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决策控制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读取传感器数据,数据处理模块将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决策控制模块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灌溉决策。

3. 执行器:包括水泵和阀门。

水泵负责将水泵送至滴灌管道,阀门负责控制滴灌管道的通断。

4. 用户界面:提供一个用户友好的界面,可以显示当前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光照强度等数据,并允许用户手动调节灌溉参数,例如调节灌溉时长和灌溉周期等。

4. 系统工作流程1) 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光照强度等数据,并将数据发送给控制器。

2) 控制器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事先设定的算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控制器根据处理后的数据作出灌溉决策,例如当土壤湿度低于一定阈值时,自动开启水泵和相应阀门进行灌溉。

4) 控制器将灌溉决策发送给执行器,执行器开启相应的水泵和阀门进行滴灌。

5) 用户界面显示当前的环境参数,并允许用户手动调节灌溉参数。

5. 系统特点1) 精确控制:通过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和光照强度等参数,可以实现对滴灌系统的精确控制,减少水分的浪费。

2) 自动化决策:根据传感器数据和事先设定的算法,控制器可以自动做出灌溉决策,减少人为干预。

滴灌设计方案

滴灌设计方案

滴灌设计方案一、引言滴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通过管道系统将水滴滴入植物根部,减少了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本文将介绍滴灌的原理和设计方案,以帮助读者实施滴灌系统,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

二、滴灌原理滴灌原理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分输送到滴灌管,再通过滴灌管上的滴头滴入植物根部。

滴头的设计决定了每滴水滴的大小和滴水速率,从而通过滴水间隔控制植物的灌溉量。

相比于传统的洪灌方式,滴灌具有以下优势:1. 精确供水:滴灌可以根据植物需求精确控制灌溉量,避免水分过量或不足。

2. 节水环保:滴灌系统能够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大大降低用水量。

3. 肥力利用:滴灌可以将肥料直接输送到植物根部,提高肥料利用率。

4. 均匀灌溉:滴灌系统可以保证每个根系得到均匀的灌溉,提高农作物生长均匀性。

三、滴灌设计要点1. 土壤状况分析:在进行滴灌设计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分析,了解其土壤类型、水分保持能力和渗透性等情况。

根据土壤特点,确定灌溉的频率和用水量。

2. 管道系统设计:滴灌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道系统,包括主管道、分支管道和滴灌管道。

主管道负责将水源输送到分支管道,分支管道再将水流输送到滴灌管道。

在设计管道系统时,需要考虑管道的材质、直径和布局等因素。

3. 滴头选择:滴头是滴灌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滴头有不同的滴水速率和滴水间隔。

根据灌溉需求和作物类型选择合适的滴头。

4. 滴灌管布局:滴灌管的布局需要考虑到作物的栽培方式和株行间距。

通常情况下,滴灌管与作物的根系需要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保证滴水能够充分渗透到根系区域。

5. 控制系统设计:滴灌系统需要一个控制系统来控制滴灌的时间和频率。

可以选择手动控制或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方式。

6. 维护和管理:滴灌系统需要定期维护和管理,包括清洗滴头、检查管道是否漏水等。

合理的维护和管理可以延长滴灌系统的使用寿命,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滴灌系统的优势1. 高效节水:滴灌系统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和蒸发,提高水的利用率,大大节省用水量。

滴灌典型设计实例

滴灌典型设计实例

滴灌典型设计实例滴灌是一种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利用滴头滴灌水滴,直接将水滴流入土壤,使水流能够直接被作物根系吸收。

滴灌技术具有高效、节水、节能、环保等优点,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一个滴灌典型设计实例。

设计需求:设计一个滴灌系统,用于灌溉一片蔬菜大棚。

大棚面积为1000平方米,栽培的蔬菜需要每天提供50mm的灌溉水量。

大棚的水源为一个集水池。

设计要求:1.确保整个蔬菜大棚内的土壤湿度保持在合适的水分范围内。

2.确保灌溉系统的水泵能够满足每天提供50mm的灌溉水量。

3.设计合适的滴灌系统布局和滴头数量,以确保每个作物都能够得到适量的水分。

设计步骤:1.确定滴灌管和滴头布局:根据大棚面积和作物的栽培情况,决定滴灌管和滴头的布局。

一般情况下,滴灌管的间距为1.5米,滴头间距为0.5米,以确保每个作物都能够得到充分的灌溉水量。

根据布局确定滴灌管的长度和滴头的数量。

2.计算滴灌水泵的扬程:根据灌溉面积和灌溉水量计算出滴灌水泵的扬程。

扬程计算公式为:扬程=灌溉面积*灌溉水量*水的密度/泵的效率。

根据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扬程。

3.选择合适的滴灌管和滴头:根据灌溉系统的扬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滴灌管和滴头。

滴灌管的直径和滴头的型号应能够满足扬程要求,并且确保水流的均匀稳定。

4.确定滴灌管的长度和滴头的数量:根据大棚的面积和滴头的布局确定滴灌管的长度和滴头的数量。

滴灌管的总长度应能够覆盖整个大棚的面积,而滴头的数量应能够确保每个作物都能够得到适量的水分。

5.安装滴灌系统:根据滴灌管和滴头的布局,安装滴灌系统。

将滴头连接至滴灌管的相应位置,并利用支架将滴灌管固定在大棚内。

6.测试滴灌系统:安装完成后,对滴灌系统进行测试。

打开水源,观察水是否能够从滴头均匀地滴入土壤,并检查是否存在漏水或堵塞问题。

7.定期维护滴灌系统:滴灌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维护。

清洗滴头和滴灌管,检查滴头的工作状态,并及时修复漏水或堵塞问题,以保证滴灌系统的正常运行。

《滴灌系统典型设计》课件

《滴灌系统典型设计》课件

水压不足
检查水泵运行状态和水 管是否堵塞,确保水压
稳定。
电气故障
检查电源和电机是否正 常工作,及时维修或更
换损坏的电气部件。
05
滴灌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与进步
智能控制技术
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滴灌系 统的智能化控制,提高灌溉精度和效率。
新型滴灌设备
研发更高效、耐用、低成本的滴灌设备,如压力 补偿式滴头、多层过滤器等。
案例二:农业大棚滴灌系统设计总结词高效灌溉、提高产量
VS
详细描述
针对农业大棚设计的滴灌系统,采用压力 调节装置和可拆卸的滴头,能够实现均匀 、缓慢的灌溉,提高水的利用率,同时促 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案例三:园林景观滴灌系统设计
总结词
美化环境、节能环保
详细描述
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滴灌系统,不仅考虑灌溉效果,还注重与景观的协调性。采用隐藏式 滴头和可调节的出水口,既保证了植物的水分需求,又美化了环境,同时节能环保。
施工图绘制
完成详细设计后,绘制施工图纸。
安装与调试
按照施工图纸进行安装,并进行系 统调试。
设计要素与参数
灌溉面积
确定滴灌系统的灌溉面积,根据实际 需求进行设计。
水源条件
了解水源的位置、水量、水质等信息 ,以便选择合适的水泵和过滤设备。
设计要素与参数
• 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的渗透性、保水性等特性, 以便选择合适的滴头和灌溉制度。
滴灌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滴灌技术的起源可追溯到古代以色列,而现代滴灌技术的发明则是在20世纪60 年代的美国。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滴灌已成为当今世界广泛应用的节 水灌溉技术之一。
发展

猪场滴灌设计方案

猪场滴灌设计方案

猪场滴灌设计方案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滴灌技术在农田灌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在猪场中使用滴灌技术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猪场滴灌设计方案的制定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改善猪场环境,提升猪的养殖效益。

本文将从滴灌系统设计、水肥配比以及管理维护等方面探讨猪场滴灌设计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滴灌系统设计1. 猪场滴灌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猪场的实际情况,包括猪舍的布局、地形地势、土壤类型等因素。

根据猪舍的大小和数量,确定滴灌管的长度和数量,合理布置滴灌管道,确保每个猪舍都能得到充足的水源供应。

2. 选择合适的滴灌管和滴灌器件。

滴灌管应具有耐用、耐腐蚀、耐高温等性能,以适应猪场环境的特殊需求。

滴灌器件的选用要考虑到水流速度、水压和灌溉需求,确保水分均匀地滴入土壤中,避免过湿或过干的情况发生。

3. 设置滴灌系统的主控制器和自动控制设备。

通过主控制器可以对滴灌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实现自动化控制。

自动控制设备可以根据土壤湿度和猪舍内温湿度等参数,自动调节滴灌量和灌溉频率,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二、水肥配比1. 根据猪场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和生长发育期,确定合适的水肥配比。

不同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合理的水肥配比可以减少水肥流失,提高养分利用率。

2. 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菌剂。

有机肥料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滴灌系统的灌溉效果。

生物菌剂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提高滴灌系统的养分供应能力。

三、管理维护1. 定期检查滴灌系统的运行状况,包括滴灌管道的漏水情况、滴灌器件的堵塞情况等。

及时处理漏水和堵塞问题,确保滴灌系统正常运行。

2. 控制滴灌量和灌溉频率。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求和土壤的湿度情况,调节滴灌量和灌溉频率,避免过度灌溉或不足灌溉的情况发生。

3. 加强土壤管理。

定期进行土壤质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水肥配比和施肥方案,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状况。

棉田滴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棉田滴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棉田滴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棉田滴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引言:随着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滴灌技术在农田灌溉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滴灌技术以其节水、提高产量、保护土壤等优势成为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进一步提高棉田滴灌的效率和可控性,设计了一套棉田滴灌自动控制系统,旨在实现对滴灌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监测,并提供科学、合理的灌溉方案,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棉花产量。

一、滴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1. 水源系统:包括水泵、水池、水管等。

当水位达到设定上限时,水泵自动工作;当水位降至设定下限时,水泵停止工作。

2. 滴灌管道系统:由主管道、分支管道、水龙头等组成。

主管道将水源分配到各个分支管道,每个分支管道上设置若干个滴灌水龙头。

3. 控制系统:主要由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传感器、阀门、液晶显示屏等组成。

PLC通过传感器获取环境温度、湿度、土壤湿度等参数,并根据预设的灌溉方案,控制阀门的开闭和水泵的工作状态。

二、系统设计思路及实现方法:1. 传感器选型:环境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等。

通过实时监测环境和土壤的参数,获取灌溉所需的数据。

2. PLC编程: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PLC根据预设的灌溉方案进行判断和计算,控制阀门和水泵的开闭。

3. 阀门设计:根据灌溉方案,设计相应数量的阀门,控制水流的开关,实现对不同滴灌区域的精确控制。

4. 液晶显示屏设计:显示实时的环境参数和土壤湿度,并显示当前灌溉方案的执行情况。

5. 人机交互设计:通过面板上的按钮和触摸屏,可以设定灌溉方案、修改参数等,提供操作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三、系统优势及应用前景:1. 节水高效:根据实时的环境参数和土壤湿度,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

2. 自动化控制:通过PLC编程和传感器的实时监测,实现对滴灌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减少人工操作。

3. 可控性强:根据棉田不同生长期对水分的需求,设置不同的灌溉方案,提供精确的灌溉量。

4. 提高产量:保证棉花生长所需的恰当水分供给,提高产量和质量。

滴灌设计方案

滴灌设计方案

滴灌设计方案一、引言滴灌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式,可以在农业、园艺、城市绿化等领域广泛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种滴灌设计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滴灌的原理和应用。

二、滴灌原理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将水和营养溶液输送到植物根部,以最小的水量滴入土壤中,使植物根部得到适量的水分和养分。

滴灌系统由供水装置、主管道、分支管道和滴灌器组成。

三、滴灌设计要点1.土壤条件评估:在进行滴灌设计之前,需要评估土壤的保水能力、透水性和根系分布情况,以确定滴灌的布局和滴灌器的数量。

2.植物需水量计算:根据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计算植物的需水量,并合理安排滴灌的时间和频率。

3.滴灌器类型选择:根据滴灌需求和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滴灌器类型,例如滴头式滴灌器、喷雾式滴灌器或者微喷式滴灌器。

4.滴灌管道布局:根据滴灌面积和植物的生长情况,设计合理的管道布局,确保水分能够均匀地滴入植株根部。

5.水源和供水装置选择:根据水源的情况选择供水装置,可以是自来水管道、水井或者水塔,确保滴灌系统有足够的供水能力。

四、滴灌设计方案示例1.滴灌面积:假设需要对一片1000平方米的果园进行滴灌设计。

2.土壤条件评估:果园土壤保水能力良好,透水性较强,根系主要分布在0-20厘米土层。

3.植物需水量计算:果树的需水量为每天20升/平方米,滴灌时间为早上6点至8点、下午4点至6点。

4.滴灌器类型选择:选择滴头式滴灌器,每个滴头的流量为1升/小时。

5.滴灌管道布局:布置4条主管道,每条管道长度为250米,每50米设置一个滴头。

6.水源和供水装置选择:通过水井供水,安装水泵提供足够的水压。

五、滴灌设计效果评估根据滴灌设计方案进行实施后,需要评估滴灌的效果并进行调整。

评估指标包括土壤湿度、植物生长情况、水源利用效率等。

六、结论滴灌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合理的滴灌设计方案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率。

通过对土壤条件、植物需水量和滴灌器选择的评估,以及合理的管道布局和供水装置选择,可以设计出适合不同场景的滴灌系统。

滴灌设计方案

滴灌设计方案

滴灌设计方案引言滴灌是一种高效的灌溉系统,通过将水滴滴入作物根部,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效益。

本文将介绍滴灌设计方案,包括滴灌系统的组成、设计原则、施工过程以及维护管理等内容。

一、滴灌系统的组成滴灌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水源:通常是水井、蓄水池或水泵。

2. 主管道:将水从水源引导到农田。

3. 分水器:将引导来的水分配给各个滴灌管道。

4. 滴灌管道:将水分配到各个滴灌头。

5. 滴灌头:通过微型孔洞滴入作物根部。

二、滴灌设计原则滴灌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 农田情况:包括土壤类型、坡度以及农作物的生长特性等。

2. 水量要求:不同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滴灌头的流量。

3. 滴灌头间距:根据作物的栽植密度和根系分布情况,合理确定滴灌头的间距。

4. 施工便利性:考虑滴灌系统的安装和维护过程,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滴灌系统施工过程1.土地准备:将土地平整并清除杂草,确保滴灌系统的畅通。

2.安装主管道:根据农田的布局情况,将主管道铺设于农田之间。

3.安装分水器:将分水器与主管道连接,确保水流平衡。

4.铺设滴灌管道:根据设计要求,在农田内铺设滴灌管道,并将其与分水器连接。

5.安装滴灌头:将滴灌头安装在滴灌管道上,注意滴灌头的布置密度和位置。

6.调试系统:打开水源,调整滴灌头的流量和水压,确保滴灌系统正常运行。

四、滴灌系统维护管理1.定期清洗:根据需要,定期检查和清洗滴灌头,防止堵塞。

2.维护管道:定期检查和维护滴灌管道和分水器,确保系统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3.检测问题:定期检测滴灌系统的水流速度和压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节水管理: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整滴灌系统的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五、结论滴灌设计方案是一种高效、节水的农田灌溉方案。

通过合理的滴灌系统组成、设计原则、施工过程和维护管理,可以实现农作物的高效生长和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滴灌系统3.2.1项目基本资料调查灌区面积((hm2)、作物、土壤(类型、容重、土层厚度)、作物种植间距(大棚长、宽,垄宽、株距、行距、垄间沟宽、深等)、水源(m3、m3/s、m3s-1/万亩)、降雨、气温、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动力等3.2.2初定设计参数1、系统需流量Qs(m3/h)作物耗水强度E a(mm/d):参考表-2设计供水强度Ia(mm/d)=E a-P0-S;P0有效降雨强度、S地下水补给量。

也可参考下表-12选定I a。

表-12 设计耗水强度参考值(mm/d)作物滴灌微喷灌作物滴灌微喷灌葡萄、树、瓜类3~7 4~8 蔬菜(露地)4~7 5~8 粮、棉、油等植物4~7 ——冷季型草——5~8蔬菜(保护地)2~4 ——暖季型草——3~5 注:干旱地区宜取上限值,对于在灌溉季节敞开棚膜的保护地,应按露地选取设计耗水强度灌溉面积A(hm2):图上量取日供水小时数t d(h/d):12~22灌溉水利用系数η:不低于0.93.2.3初定系统毛管依据作物种植株距、行距初定系统毛管型号。

如:3.2.4土壤湿润比P1)沿毛管灌水器间距较小参数:一棵作物所占有的灌水器数目n(个)滴头间距S e(m):毛管参数湿润带宽度S w(m):依据表-13湿润比范围反推,再根据设计量取选定。

作物平均行距S r(m):毛管间距/毛管间作物行数作物株距S t(m):设计取值一棵作物所占有的灌水器数目n(个):该组的灌水器数目/一组作物的棵数。

P=n×S e×S w/(S r×S t)2)沿毛管灌水器间距较大参数:滴头间距S e(m):毛管参数毛管间距S L(m):毛管参数湿润带直径D w(m):依据表-13湿润比范围反推,再根据设计量取选定。

P=0.785×D w2/(S L S e)×100%土壤湿润比P要在表-13参考值范围之内。

表-13 微灌设计土壤湿润比参考值(%)作物滴灌、涌泉灌微喷灌果树、乔木20~40 40~60葡萄、瓜类30~50 40~70草、灌木——100蔬菜60~90 70~100 粮、棉、油等植物60~90 ——注:干旱地区宜取上限值3.2.5初定灌溉制度1、最大灌水定额m max(mm)土壤容重γ(g/cm3):查表-1土壤计划湿润土层厚度z(cm):一般蔬菜0.20~0.30m;大田作物为0.3~0.6m,果树为1-1.2m;设计土壤湿润比P(%):已计算土壤田间持水量:查表-1适宜土壤含水率上限θmax(%):土壤田间持水量×90%适宜土壤含水率下限θmin(%):土壤田间持水量×75%最大灌水定额m max=0.001γzp(θmax-θmin)2、设计灌水周期T(d)最大灌水定额m max(mm):已计算设计供水强度Ia(mm/d):已计算T0= m max/IaT≤T03、设计净灌水定额m d(mm)设计灌水周期T(d):已计算设计供水强度Ia(mm/d):已计算m d=T×Ia (4)设计毛灌水定额m毛(mm)设计净灌水定额m d(mm):已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η:0.9m毛= m d/η5、一次灌水延续时间t(h)设计毛灌水定额m毛(mm):已计算滴头间距S e(m):灌水器型号参数毛管布设间距S L(m):设计量取灌水器额定流量Q d(L/h):灌水器型号参数t= m毛×S e×S L/Q d 3.2.5允许水头差[Δh]1、水头偏差率h v灌水器允许流量偏差率q v=(q max-q min)/q a≤0.2;灌水器额定压力h d:型号参数灌水器流态指数χ:灌水器型号参数灌水器工作水头偏差率h v=(1/x)q v(1+0.15(1-x)/x q v)2、灌水小区允许水头偏差[Δh](m)水头偏差率h v(m):已计算额定工作水头h d(h/m)=额定工作压力(kPa)/10[Δh]= h v h d3、允许水头差的分配分配比例:50%灌水小区允许水头差Δh(m):已计算毛管允许水头偏差Δh1(m):Δh/2支管允许水头偏差Δh2(m):Δh/23.2.7 毛管(支管)极限孔数Nm与极限长度L(m)1、毛管极限孔数N m(个)毛管允许水头偏差Δh1(m):已计算毛管内径d毛(mm):已计算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毛管总水头损失与沿程水头损失之比,通常局部损失按沿程损失的10%计算,k=1+h i/h f=1.1毛管上分流孔间距S e(m):灌水器型号参数灌水器的设计流量q d(L/d):灌水器型号参数N m=INT(5.446×Δh1×d毛b/(k S e×q d m))0.3642、毛管极限长度L m(m)毛管上分流孔间距S e(m):灌水器型号参数毛管首孔至支管距离S0(m):设计量取L m= S e(N m-1)+ S0依据极限长度,确定毛管长度,当毛管长度接近极限长度时越经济。

3.2.8 工作制度设计灌水周期T(d):已计算日供水小时数t d(h/d):已确定一次灌溉延续时间t(h/组):最多轮灌组数N max(组)N max=[T t d/t]依据地形条件及方便管理,合理确定轮灌组数量。

3.2.9 管网水力计算1、毛管水力计算1)毛管水头损失h毛管(m)摩阻系数f:查表-10流量指数m:查表-10管径指数b:查表-10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已计算毛管上分流孔间距S e(m):查型号参数灌水器的设计流量q d(L/d):查型号参数确定毛管内径d毛(mm):查型号参数毛管首孔至支管的距离S0(m):设计量取毛管水头损失h毛管(m)=kf S e q d m/d b((N+0.48)m+1/(m+1)-N m(1- S0/ S e))2)毛管的进口工作压力h0毛管(m)平均磨损比R:查平均磨损比取值表额定工作水头h d:查型号参数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已计算摩阻系数f:查表-10流量指数m:查表-10管径指数b:查表-10毛管上分流孔间距S e(m):查型号参数灌水器的设计流量q d(L/d):查型号参数毛管内径d(mm):查型号参数确定毛管孔数N(个):已确定毛管首孔至支管距离S0(m):设计量取h0毛= h d+Rkf S e q d m(N-0.52)m+1 /((m+1)d m)+kf S0(Nq d)m+1/d m 2、支管水力计算(1)支管管径d支(mm)1)平坦地形,毛管进口未设调压装置摩阻系数f:查表-10管径指数b:查表-10流量指数m:查表-10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按局部损失为沿程损失的20%计算,k=1+h j/h f=1.2毛管布设间距S L(m):设计量取灌水器的设计流量q d(L/d):型号参数确定毛管孔数N(个):已确定支管允许水头偏差Δh2(m):已计算一条支管控制毛管对数N1(对):设计量取首孔至支管距离S0(m):设计量取d支管=(kf S L(2N q d)m/Δh2((N1+0.48)m+1/(m+1)-N1m(1- S0/S L)))1/b2)坡地,毛管进口采用调压装置,由于此时设计允许的水头差均分配给了毛管,枝干应按经济的水力比降来初选管径d支= (kFfL支管Q支管m/(100i支))1/b或d支=(4Q支管/3600∏V)1/1000或当Q支管≥120m3/h时,d支=11.5(Q支管1/2)当Q支管<120m3/h时,d支=13(Q支管1/2)支管管径确定后,依照管道规格选取实用管径。

(2)支管水头损失h支管(m)摩阻系数f:查表-10管径指数b:查表-10流量指数m:查表-10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已计算毛管布设间距S L(m):设计量取毛管设计流量q d(L/h):型号参数支管内径d支(mm):已计算确定毛管孔数N(个):已确定一条支管控制毛管对数N1(对):设计量取首孔至支管距离S0(m):设计量取h支管=kf S L(2N q d m)/d b((N1+0.48)m+1/(m+1)-N1m(1- S0/ S L))(3)支管进口工作压力h0支管(m)h0支管= h0毛管+ h支管3、分干管水力计算(1)分干管流量Q分干管(m3/h)一条分干管控制支管数量N支(条):设计量取一条支管控制毛管数量N毛(对):设计量取毛管设计流量q d(L/h):型号参数选定毛管孔数N(个):已确定Q分干管= N支(2N1(N q d/1000))2)分干管管径d分干管(mm)当Q分干管≥120m3/h时,d支=11.5Q支管1/2当Q分干管<120m3/h时,d支=13Q支管1/2查询管径规格,选取管径。

3)分干管水头损失h分干管(m)摩阻系数f:查表-10管径指数b:查表-10流量指数m:查表-10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按局部损失为沿程损失的20%计算,k=1+h j/h f=1.2分干管流量Q分干管(m3/h)分干管管长L分干管(m)选定的分干管管径内径d分干管(mm)分干管水头损失h分干管(m)=kf L分干管(1000Q分干管)m/ d分干管b 5、干管水力计算(1)干管流量Q干管(m3/h)Q干管=∑Qi分干管(2)干管管径d干管(mm)当Q干管≥120m3/h时,d支=11.5Q支管1/2当Q干管<120m3/h时,d支=13Q支管1/2(3)干管水头损失h干(m)摩阻系数f:查表-10管径指数b:查表-10流量指数m:查表-10水头损失扩大系数k:按局部损失为沿程损失的20%计算,k=1+h j/h f=1.2首部到分干点的管长L1(m):设计量取始端分干管与末端分干管(m)间距L2(m):设计量取分干管数量:设计量取预留长度L3(m):分干管数量×2m干管长度L(m)= L1+ L2+ L3干管流量Q分干管(m3/h):已计算干管水头损失h干管= kf L干管(1000Q干管)m/ d干管b 5、系统总压力h总(m)毛管的进口工作压力h0毛(m):已计算支管水头损失h支(m):已计算分干管水头损失h分干管(m):已计算干管水头损失h干(m):已计算过滤器水头损失h过滤器(m):查资料,一般为5米其他管路损失h其他:1m系统总压力h总= h0毛+ h支+ h分干管+ h干+ h过滤器+h其他6、管网水力计算表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