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初中历史48页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29张PPT)

3.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 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 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 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抗美援朝的胜利 C.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 D.与苏联建交
——周恩来
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鼓励封锁中国的 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
背景
(1)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争 取和平的外部环境,打开外交局面,我国 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 外交关系 (2)国际: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华 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 政策、封锁和禁运
值得一提的是,此地区并不像西藏大多数 地区一样,而是充满了降雨与肥沃土地,价 值很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
互不
侵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哪些词语
最能体现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
平等
互相尊重 和平 和平外交政策的特征?
互利
主权和领 土完整
共处
互不干涉 内政
尊重、平等、和平
活动探究:你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 基本理念是什么?
➢ 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 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
的一项基本原则。
对世界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
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 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 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 灭的贡献。
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 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
我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项内容?
×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
×美军空袭叙利亚
互不侵犯
×
美国对台军售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国内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82页
1.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第83页
共同的历史经历
同 共同的发展诉求
共同的和平愿望
追求和平 共同发展
不同的意识形态
异
不同的社会制度
团结合作
尊重差异
万隆会议:
第83页
会后:打开外交新局面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锡兰代表: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
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 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 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 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
第83页
万隆会议: 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建国初的外交成就(有利局势):
外交成就②:与17个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第81页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建国初的外交成就(不利局势):
第81页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 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 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 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 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 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以下历史事件符合/违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哪一项内容?
×
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
×美军空袭叙利亚
互不侵犯
×
美国对台军售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国内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82页
1.互相尊重主权 和领土完整
2.互不侵犯 3.互不干涉内政
第83页
共同的历史经历
同 共同的发展诉求
共同的和平愿望
追求和平 共同发展
不同的意识形态
异
不同的社会制度
团结合作
尊重差异
万隆会议:
第83页
会后:打开外交新局面 —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周恩来为各国朋友签名留念
菲律宾代表: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锡兰代表:台湾应取得一个独立国家的地位。
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
万隆会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 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 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 异的。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讲话
第83页
万隆会议: 方针: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建国初的外交成就(有利局势):
外交成就②:与17个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
第81页
作用: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4.建国初的外交成就(不利局势):
第81页
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 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推行的对华不承认 政策和在台湾问题上的敌对姿态,是其从 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战略出发,对新中国 的极端孤立与排斥,这种孤立与排斥导致 美中多年的冷战局面。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实用课件

C
A 开罗会议 B 日内瓦会议 C 万隆会议 D 26届联大
D 5、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正确的是
① 亚非会议 ② 日内瓦会议 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 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1.小说写菜大爷的儿子在外地工作, 多次提 出想接 老两口 过去一 块生活 ,这是 倒叙手 法,这 种写作 技巧的 运用, 避免了 平铺直 叙。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 共同探究 理是怎么说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 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
恩周来恩来发言的精髓
同 异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的“求同存异” 中的“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面临问题相同: 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2.小说中两次写到菜大爷的菜“被一扫 而光”, 突出了 顾客对 菜大爷 的信任 ,说明 不管是 否绿色 环保, 只要是 菜大爷 卖的菜 ,顾客 都欢迎 。
3. 处在大数据时代的史学家们,只有 突破数 据带来 的无限 之境, 才有可 能避免 失去从 整体上 描述历 史的能 力。
4. 如果没有司马迁建构的以黄帝为中 华民族 共同祖 先的起 源话语 体系, 就没有 历代王 朝为前 朝修史 的传统 。
5. 不同时期的重要作家倾其心力与才 力创作 出来的 时代精 品成了 经典, 经过了 时间淘 洗
6. 经过时间淘洗的经典之作,是不同 时期的 重要作 家倾其 心力与 才力创 作出来 的时代 精品
7. 经过不同时期淘洗的经典之作是重 要的时 代精品 ,不同 时期的 作家倾 尽了心 力与才 力
8. 作家在不同时期倾其心力与才力创 作出来 的经典 之作, 经过时 间淘洗 后成了 重要的 精品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31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953年,周恩来总理接见 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谈
正式形成
影响
材对中料国一::和和平平共共处处五五项项原原则则的的提提出出,,是是我新国中独国立外自交主政和策平外从交突政出策强的调完意整识体形现态,的标“志一着边新
倒中国”外,交转政向策较的多成地熟考,虑为国开家创利我益国而外开交始新走局向面务奠实定的了一基个础,相成当为重我要国的处标理志国。际关系的基本
建国初,我国外交面临怎样的严峻形势?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以苏联、美国为代表的两大阵营对峙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义阵营
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将第七舰队开往台湾海峡,威胁中国安全,阻止中 国统一。美国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采取政治上的不承认、经济上的封锁 禁运、军事上的包围威胁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形成
周恩来在接 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
1953年 首次提出
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 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 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
1954年 正式确立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 领土完整
核心和基础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保证
目标
标志着新中国的外交走向成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一次 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
思考:中国跟亚非国家有过什么相同遭遇?要面 临哪些共同问题?
“同” “异”
历史八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件(28张)

“求同存异”的“同”和“异”的 含义?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在 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 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 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 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 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 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到共 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
既然没有国家走进国门来与我们 交往,中国应该怎们办呢?
二、和平的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12月,中国和印度开始就中印关于中国西藏与 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首次提 出了和平共处度和缅甸期间,同印 、缅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 关系的准则。
与17个国家建 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面对的国际形势 敌视态度
外交孤立
封锁禁运
社会主义阵营
对峙 冷战
1949年(10个)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1950年(9个)越南 印度 印尼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1951年(1个)巴基斯坦 1952年(0个) 1953年(0个)
谢谢!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 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求同存异”的“同”和“异”的含义?
同:遭遇相同,发展问题相同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 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 了会议的航向。-----一个美国记者的评 论
亚非会议在向着一个怎样的方向发展? 亚非各国团结一致、和平相处、友 好合作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课件(共26张PPT)

《《《南辛马京丑关条条条约约约》》》的的的签签签订订订
自主探究:
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 1.新中国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
是怎样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 和意义? 4.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5.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
二十世纪在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
1. 富兰克林·罗斯福 2.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3. 温斯顿·丘吉尔 4. 毛泽东 5. 圣雄甘地 6. 约瑟夫·斯大林 7. 周恩来 8.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9. 戴高乐 10. 伍德罗·威尔逊
概括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 (1)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
共同探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 么说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 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 同存异”。 ——周恩来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同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 (3)1954,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
日内瓦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 异”
方针。
B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自力更生 B 独立自主 C 平等互惠 D 友好结盟
B 2.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 关系准则,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 A 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 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 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 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自主探究:
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 1.新中国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2.我们国家刚刚建立之初,所面对的外交环境
是怎样的?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时间、内容 和意义? 4.万隆会议的主题是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 5.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有哪些?
二十世纪在美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
1. 富兰克林·罗斯福 2.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3. 温斯顿·丘吉尔 4. 毛泽东 5. 圣雄甘地 6. 约瑟夫·斯大林 7. 周恩来 8.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9. 戴高乐 10. 伍德罗·威尔逊
概括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 (1)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1954,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
共同探究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 么说的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 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 同存异”。 ——周恩来
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
同
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
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异
社会制度不同,宗教信仰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
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 (3)1954,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
日内瓦会议; (4)1955,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 异”
方针。
B 1.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 A 自力更生 B 独立自主 C 平等互惠 D 友好结盟
B 2.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 关系准则,这一原则首次提出针对的是( ) A 中苏之间关于军事协作问题 B 中印之间关于西藏问题 C 中缅之间关于领土边界问题 D 中美之间关于台湾问题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PPT课件 八年级历史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
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 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
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而美国 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 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 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亚非会议的召开 会议特点 会议内容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 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 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 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 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 信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 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独立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策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你知道这 一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和发展的吗?
2.会议特点 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
加的亚非会议。
3.会议内容
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 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课堂小结
和 平 外 交
独 立 自 主 的
原 则 的 提 出
和 平 共 处 五 项
家加 的强 团与 结亚 合非 作国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状况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倡导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倡导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 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 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第二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 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 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 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新课件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 旨和原则,效力于世界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 重大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 题。同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 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 环境,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
“求同存异”
(3)周恩来提出的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 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 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历史和国情
②引申、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
简
3.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国家承担社会保险的责任, 要
更为全面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 历
战后普遍建立起来。
史
阅读卡
“贝弗里奇报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委托经济学家贝 弗里奇起草一个将在战后实施的社会保障计划,即 “贝弗里奇报告”。报告制定了一个以消除贫困、 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惰五大社会病害为目的,以 实行社会保险为主要措施的广泛的社会保障计划。 贝弗里奇就战后福利法规提出了四点设想:应当有 一种全国性的医疗服务,一份足够的国家养老金, 一份家庭补贴,以及尽量做到充分就业。1942年, 报告发表并立刻在英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争先 恐后地购买,在很短时间内就售出60多万本。
瑞典的社会福利是把对社会全体公民保障作为公民的 权利。实行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将人的一 生全包下来,每个公民从看病到坐公共汽车或地铁都有一 个证明身份的“个人编号”,这些编号都输入到计算机里。 福利中心办公室用电脑管理,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 不上班,婴儿的母亲也同样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 满16周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周岁以后,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 病人所享受的病假补助,其数额视病假长短而定,相当于 工资的75%~100%。医疗费用和药品开支,大部分由国家 负担。 瑞典实行义务教育。瑞典没有贫民区。城市布局 合理,各项建筑现代化,室内设备也十分先进。首都斯德 哥尔摩还为过路盲人设置音响信号装置,大街上还装有专 门的电子装置,自动记录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牌号。外国 移民与瑞典人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
3、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 旨和原则,效力于世界的:
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根据世界经济与政治发生的 重大变化提出,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 题。同时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 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 环境,根据这个情况提出了我们的对外政策。
“求同存异”
(3)周恩来提出的外交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 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①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 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
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历史和国情
②引申、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
简
3.两次世界大战推动了国家承担社会保险的责任, 要
更为全面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 历
战后普遍建立起来。
史
阅读卡
“贝弗里奇报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委托经济学家贝 弗里奇起草一个将在战后实施的社会保障计划,即 “贝弗里奇报告”。报告制定了一个以消除贫困、 疾病、肮脏、无知和懒惰五大社会病害为目的,以 实行社会保险为主要措施的广泛的社会保障计划。 贝弗里奇就战后福利法规提出了四点设想:应当有 一种全国性的医疗服务,一份足够的国家养老金, 一份家庭补贴,以及尽量做到充分就业。1942年, 报告发表并立刻在英国引起强烈的反响。人们争先 恐后地购买,在很短时间内就售出60多万本。
瑞典的社会福利是把对社会全体公民保障作为公民的 权利。实行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制度,将人的一 生全包下来,每个公民从看病到坐公共汽车或地铁都有一 个证明身份的“个人编号”,这些编号都输入到计算机里。 福利中心办公室用电脑管理,新生婴儿的父亲有权9个月 不上班,婴儿的母亲也同样领全薪在家看管孩子。孩子年 满16周岁以前,父母均可获得生活津贴。年满16周岁以后, 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年,如继续深造可获得学习津贴。 病人所享受的病假补助,其数额视病假长短而定,相当于 工资的75%~100%。医疗费用和药品开支,大部分由国家 负担。 瑞典实行义务教育。瑞典没有贫民区。城市布局 合理,各项建筑现代化,室内设备也十分先进。首都斯德 哥尔摩还为过路盲人设置音响信号装置,大街上还装有专 门的电子装置,自动记录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牌号。外国 移民与瑞典人享受同等的社会福利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