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干扰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无干扰地热供热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 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 XXXXX—XXXX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系统工程规范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征求意见稿)文稿版次选择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峰、李晓乐、王生民、刘力真、张武宁、姜烛。
本标准首次发布。
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工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工程勘探、设计、施工验收以及整体运转调试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下中深层干热岩层热能为热源,以垂直金属换热器为换热设备,采用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提取地下热能,直接或间接的对建筑物进行供热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注: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99 工模具钢GB/T 8163 输送流体无缝钢管GB/T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23971 有机热载体GB/T 31033 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74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B235 地质钻探管3 术语3.1干 Dry本规范中的“干”是指干燥程度。
3.2热 Hot本规范中的“热”是指品位和温度相对较高,有利用价值的热能或热量。
地暖设计方案论证意见

地暖设计方案论证意见地暖设计方案论证意见1. 引言地暖作为一种舒适、节能的供暖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进行地暖设计方案时,既要考虑到整体的舒适度,又要兼顾节能和环保的要求。
本文将就地暖设计方案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相关的论证意见。
2. 地暖设计方案评估2.1 深度评估深度评估地暖设计方案的关键在于综合考虑供暖效果、安装便捷性和施工成本。
我们要确保地暖系统的供暖效果能够满足用户的舒适需求。
通过科学的热负荷计算和合理的管网布局,可以实现整体供暖效果的最大化。
考虑到地暖系统的安装工艺和设备选择,我们需要确保施工过程简单、方便快捷,并能够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地暖的施工成本也是评估方案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需要全面考虑材料费用、人工成本以及后期运行和维护的费用,以找到一个性价比最高的地暖设计方案。
2.2 广度评估广度评估地暖设计方案的关键在于考虑到不同场景和需求的适用性。
地暖系统可以应用于家庭住宅、办公场所、商业建筑等各种场景中。
在设计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场景的特点和需求,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在家庭住宅中,我们可以结合室内布局和使用习惯,合理划分供暖区域,达到每个空间的舒适度最大化。
而在办公场所和商业建筑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差异,采用灵活的供暖方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供暖需求。
3. 地暖设计方案论证意见3.1 舒适性论证地暖系统可以提供更加均匀的供暖效果,有效消除传统供暖方式中的冷热不均问题。
通过地暖系统,人们的脚部、腿部和身体的下半部分能够得到均匀的供暖,从而提高了整体的舒适度。
地暖系统还能够有效消除室内湿度过低和空气流通不畅的问题,提供更加健康和舒适的室内环境。
3.2 节能性论证地暖系统采用辐射供暖方式,能够更有效地转移热能,并减少热能的损耗。
与传统供暖方式相比,地暖系统的能源利用率更高,能够实现节能效果。
地暖系统的运行温度较低,减少了能源消耗,从而进一步降低了供暖成本。
【2018最新】河北四厅局关于地热指导意见word版本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河北四厅局关于地热指导意见篇一:201X-201X全国地热能产业发展报告201X-201X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报告作者:郑克棪时间:201X-8-11 16:47:00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在201X年经历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国地热开发的“第二个春天”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1 中国地热能产业发展的第二个春天1.1 国家能源局等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指导意见201X年1月10日,国能新能[201X]48号文《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发布。
该文件明确了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以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地热能技术进步,积极培育地热能开发利用市场,按照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体要求,全面促进地热能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并确定基本原则: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因地制宜,多元发展;加强监管,保护环境。
主要目标是:到201X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达到5亿平方米,地热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万千瓦,地热能年利用量达到201X万吨标准煤,形成地热能资源评价、开发利用技术、关键设备制造、产业服务等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
到2020年,地热能开发利用量达到5000万吨标准煤。
《指导意见》还强调了重点任务:开展地热能资源详查与评价;加大关键技术研发力度;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推进中深层地热能综合利用;积极开展深层地热发电试验示范;创建中深层地热能利用示范区;还要完善地热能产业服务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指导意见》在政策措施中正式对地热能明确了完善价格财税扶持政策:按照可再生能源有关政策,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地热能资源勘查与评估、地热能供热制冷项目、发电和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西咸新区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清洁能源推广工作方案

西咸新区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清洁能源推广工作方案西咸新区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清洁能源推广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西咸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之一。
•目前,该区域的供暖主要依赖于传统的燃煤锅炉,环境污染严重,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二、目标•推广并实施中深层地热能无干扰供暖,用清洁能源改善供暖方式。
•提高供暖效率,降低碳排放,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三、推广策略意识宣传•开展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清洁能源、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的认识。
•利用网络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发布宣传资讯,提高公众参与度。
行政支持•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领域采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
•提供补贴和减免税收等激励措施,推动企业和个人更换和采用清洁能源供暖设备。
技术培训•开展培训计划,提高从业人员对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
•邀请专家学者开设讲座和研讨会,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和经验。
示范项目建设•搭建示范项目,展示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的可行性和效果。
•完善示范项目的数据监测,收集供暖效果和环境影响的数据,为后续推广工作提供参考。
地方合作•各级政府、学术机构、企业和社区合作,共同推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的推广工作。
•进行联合研究和合作项目,加强经验交流和共享。
四、推广措施政策措施•制定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的奖励制度,鼓励企事业单位采用清洁能源供暖设备。
•减免税收,降低企业和个人更换设备的成本。
宣传措施•制作宣传片、海报等宣传材料,展示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的优势和效果。
•发布新闻稿、微博等,传播清洁能源供暖的理念和信息。
奖励政策•对于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以激发更多人参与。
资金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中深层地热能供暖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推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提供贷款和融资支持。
五、效果评估•借助第三方机构对示范项目进行评估,收集供暖效果和环境影响的数据。
•分析数据,评估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在西咸新区推广应用的效果和可行性。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文章属性
•【公布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布日期】2024.08.30
•【分类】征求意见稿
正文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
能
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3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3〕42号),我部组织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单位起草了国家标准《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见附件)。
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有关单位和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和方式提出反馈意见:
1.电子邮箱:*****************.cn。
2.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北大街小酱坊胡同40号,邮政编码:100032。
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4年9月30日。
附件: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2024年8月30日。
2024年地热能供热管网施工方案(施工要求与标准)

《地热能供热管网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地热能作为一种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本项目旨在建设地热能供热管网,为某地区的居民和商业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供热服务。
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能资源,通过合理开发和利用,可以有效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施工步骤1. 施工准备(1)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进行图纸会审,明确施工要求和技术要点。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批。
(3)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安全操作规程。
(4)准备施工设备和材料,对设备进行调试和检验,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5)清理施工现场,平整场地,为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
2. 测量放线(1)根据设计图纸,确定供热管网的中心线和高程控制点。
(2)使用全站仪和水准仪进行测量放线,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标志桩和高程控制点。
(3)对测量结果进行复核,确保测量精度符合要求。
3. 沟槽开挖(1)根据设计要求和测量放线结果,确定沟槽的开挖深度和宽度。
(2)采用机械开挖和人工清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沟槽开挖,机械开挖至距槽底 200mm 时,改用人工清底,避免超挖。
(3)在沟槽开挖过程中,及时排除沟槽内的积水,确保施工安全。
(4)对沟槽进行验收,确保沟槽的尺寸、坡度和基底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4. 管道安装(1)对管道进行检验,确保管道的质量符合要求。
(2)采用吊车将管道吊入沟槽内,进行管道的对口和连接。
(3)管道的对口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对口时应保证管道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4)管道的连接方式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焊接应符合焊接工艺要求,法兰连接应保证法兰的密封性能。
(5)管道安装完成后,进行管道的试压和冲洗,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畅通性。
5. 阀门及附件安装(1)阀门及附件的安装应在管道试压和冲洗合格后进行。
(2)阀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阀门的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
城镇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6部分负荷性能系数
[条文说明]在供热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各阶段设计文件中,应制定实现节能目标的技术措施,并明示有关能耗指标,以便在下一阶段工程实施中落实和检验。
3.2.3供热热源形式应根据当地能源结构、环保政策和用户特性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宜遵循下列原则:
北京市地标《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1-602-2006,建设部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只有29MW以下数据。
2.0.6供热管线
输送和分配供热介质的管道及管路附件和附属构筑物的总称。
2.0.7热力网
以热电厂或区域锅炉房为热源,自热源经市政道路至热力站的供热管网。
2.0.8街区供热管网
自热力站或用户锅炉房、热泵机房、直燃机房等小型热源至建筑物热力入口的室外供热管网。
3
3.1
3.1.1供热系统设计热负荷应按下列方式计算:
3.1.4热水供热系统供热建筑面积大于100×104m2时,宜采用间接连接系统。
[条文说明]自动化水平较高的供热系统,采用直接连接可以保证运行调节质量,同时可减少换热设施,利用热力网压差,减少热力站能耗。根据我国供热系统管理现状,当供热范围较大时管网运行调节难度大、热源补水能耗高,建议采用间接连接。
[条文说明]热电联产能源利用率高,是大型集中供热的主要热源形式。配置调峰热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热电联产的节能、环保效益。调峰峰热源设在供热区域内,可以减少热网投资和运行费用。调峰热源宜设在热用户附近,可采用分散式燃气锅炉房的二次网调峰,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及满足环保要求。
2有工业余热可利用时,应充分利用余热供热。
2热力站、热力网支线、街区供热管网设计时,宜采用建筑物设计热负荷;
浅谈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钻井施工技术在西咸新区供热系统中的应用

浅谈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钻井施工技术在西咸新区供热系统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2-05-07T03:27:58.097Z 来源:《中国建设信息化》2022年第1月2期作者:张明明姚军乔英娟徐琪伟郑辉[导读] 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钻井施工技术是利用中深层地层自然地温对循环介质进行预加热,张明明姚军乔英娟徐琪伟郑辉信远建设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 710000摘要: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钻井施工技术是利用中深层地层自然地温对循环介质进行预加热,利用密闭的金属换热器保证了管道的密封性能,是一种只取热、不取水的地热供暖方式。
关键词:中深层、无干扰、钻井中图分类号:TU7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西咸新区文教园供热系统概况西咸能源金贸区文教园南片区一期项目设热源站一座,钻凿中深层无干扰地热井8口,平均每口地热井提供热量为500-700Kw,合计5.6MW,其余部分配备冷凝真空锅炉3台,每台2.1MW,作为调峰热源。
2、井身设计概况2.1设计系数2.2井身结构示意图井身结构示意图3、无干扰地热井钻井施工过程控制要点按照中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SH1050 003-2013《地热井钻前准备技术规范》和Q/SH1050 003-2013《地热井钻井施工作业规范》执行。
3.1开钻前要求严格按照中石化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SH1050 003-2013《地热井钻前准备技术规范》执行,开钻前要求:3.1.1严格按要求安装设备,达到平、稳、正、全、灵、牢,调整转盘、天车、井口中心在同一铅垂线上,偏差小于10mm,正常试运转2h,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开钻。
3.1.2开钻前要认真贯彻设计,对地质、工程、钻井液、固井、完井等设计进行技术交底,贯彻重点技术措施,并按设计要求做好开钻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1.3要求地面"四级"净化设备配备齐全,包括振动筛2台、除砂器1台、除泥器1台、离心机1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 陕西省地方标准DB 61/ XXXXX—XXXX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系统工程规范点击此处添加标准英文译名(征求意见稿)文稿版次选择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四季春清洁热源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峰、李晓乐、王生民、刘力真、张武宁、姜烛。
本标准首次发布。
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工程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工程勘探、设计、施工验收以及整体运转调试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地下中深层干热岩层热能为热源,以垂直金属换热器为换热设备,采用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提取地下热能,直接或间接的对建筑物进行供热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注: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299 工模具钢GB/T 8163 输送流体无缝钢管GB/T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 23971 有机热载体GB/T 31033 石油天然气钻井井控技术规范GB 50015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9 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24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74 制冷设备、空气分离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YB235 地质钻探管3 术语3.1干 Dry本规范中的“干”是指干燥程度。
3.2热 Hot本规范中的“热”是指品位和温度相对较高,有利用价值的热能或热量。
3.3岩土体 rock-soil boby岩石和松散沉积物的集合体,包含土层、砂层、卵石层、泥岩、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石英岩、片麻岩、砂岩、贝岩、石灰岩等所有岩层构造。
3.4干热岩层 Hot-Dry-Rock温度在45℃至200℃之间,埋藏于地面以下1000米至10000米,内部不存在或仅有少量地下流体的高温岩土体,是一种可再生性稳定的热源。
3.5无干扰地热供热 HDR-source heat pump以中深层干热岩层为热源,无需使用或使用地下水,通过专用换热设备将地下深层热能导出,并向建筑物内供应热量的清洁供热技术。
3.6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 HDR-source heat pump system由热源(中深层干热岩层地热)、干热岩换热器、建筑物内供热系统三部分组成的供热系统(以下简称供热系统)。
3.7干热岩供热设备 HDR-source heat exchange equipment干热岩层换热器、干热岩换热机组及干热岩热泵机组的统称。
3.8干热岩换热器 HDR-heat exchanger直接安装于地下深处的金属换热器,是一种与地下中深层干热岩层进行热交换的地热能热交换器(以下简称换热器)。
3.9建筑物内供热系统 indoor heat exchange system由建筑物内的干热岩换热设备(干热岩换热机组或干热岩热泵机组)和热循环系统组成的系统。
3.10换热介质 heat-transfer fluid加注在换热器内,与干热岩层进行热交换的一种液体,一般选环保、稳定、导热率高的介质或参考GB23971。
3.11岩层初始温度initial temperature of the rock-soil从自然地表下恒温层至换热器埋设深度范围内,干热岩岩层未受到外部因素干扰之前岩层常年恒定的平均温度。
4 工程勘察4.1 一般规定4.1.1 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设计、实施前应进行工程勘察,调查施工场地状况。
4.1.2 当施工场地的调查结果符合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要求时,应进一步勘察施工场地内岩土体的地质条件。
4.1.3 工程勘察应由具有勘察资质的专业队伍承担。
工程勘察完成后应编写工程勘察报告,并对资源可利用情况提出建议。
4.1.4 施工场地场宽度应大于10m/单个钻孔,长度应大于30m/单个钻孔,场地坡度应小于0.003。
4.1.5 施工场地状况调查施工场地状况调查应包括以下内容:a)场地规划面积、形状及坡度。
b)场地内已有建筑物和规划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及其分布。
c)场地内树木植被、池塘、排水沟及架空输电线、电信电缆的分布。
d)场地内已有的、计划修建的地下管线和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及其埋深。
e)尽可能了解区域内垂直向下的地层地质状况。
4.1.6 地质条件勘察施工场地内岩土体的地质条件勘察包括以下内容:a)岩土层的构造。
b)岩土体温度。
c)冻土层厚度。
5 供热系统设计5.1 干热岩供热换热器设计5.1.1 一般规定5.1.1.1应根据工程勘察结果、以及项目所在地历年气候温度、项目建筑物能耗、保温标准、保温措施等综合评估项目实施的经济性。
5.1.1.2应明确待埋管区域内各种地下管线的种类、位置及深度,预留未来地下管线所需的埋管空间、埋管区域进出重型设备的车道位置。
5.1.2 材料要求5.1.2.1管材及管件管材及管件应符合GB/T 1299、GB/T8163、YB235 要求,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
b)导热系数大于90W/(m.K)。
c)抗拉伸强度大于1500kN。
d)承压系数高于16Mpa。
e)流动阻力小。
f)管件与管材应为相同材料。
5.1.2.2传热介质传热介质应选用环保、性能稳定、导热率高的换热介质,或参考GB23971。
5.1.3 设计要求5.1.3.1换热量换热量应满足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最大吸热量,并需参照供热形式、场地地质、地热情况进行调整。
5.1.3.2安装深度安装深度宜大于2000m,可根据钻孔地下温度、实测地质条件数据谨慎计算修正。
5.1.3.3钻孔孔径钻孔孔径不宜小于220mm。
5.1.3.4钻孔间距钻孔间距应满足换热需要,间距宜为10~25m,钻孔施工钻进难度大时宜取用大值。
5.1.3.5水平连接管深度水平连接管的深度应在冻土层以下0.6m,距地面不宜小于1.5m,且应在其他室外管道之下。
5.1.3.6管内流体换热器管内流体应保持紊流流态。
5.1.3.7水平管路坡度换热器地面部分的水平管路坡度宜为0.002。
5.1.3.8安装位置换热器安装位置宜靠近设备房或以设备房为中心设置。
5.1.3.9流体力学计算应根据实际要求的流量和实际选用的传热介质的流体力学进行计算。
5.1.3.10换热器应设循环流量监测、温度监测、自动充液及泄漏报警系统。
5.1.4 回填料要求通常情况下,选用水泥作为回填料的基料,回填料的其他配比应考虑以下因素:a)埋管区域的地质特征,保证回填料的导热系数不低于钻孔外或沟槽外岩土体的导热系数。
b)当设备穿透蓄水层时,其回填材料必须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5.2 建筑物内供热系统设计5.2.1 一般规定5.2.1.1建筑物内供热系统设计应符合及GB50019的规定。
其中,涉及生活热水或其他热水供应部分,应符合GB50015的规定。
5.2.1.2建筑物内供热系统的供热方式分为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直接供热、换热机组供热和干热岩热泵机组供热三种。
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负荷、地质、地热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5.2.1.3换热设备及其附属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及技术参数等应具备产品合格证书、产品性能检验报告及产品说明书等文件。
5.2.2 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直接供热设计要求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采用换热器直接向建筑物供热时,应遵循以下要求:a)选用变流量系统或使用可调节流量的变流量泵送装置。
b)添加相应的除渣、去污、去离子等处理设备。
c)考虑地下换热器承压能力。
如果地面建筑物高度超过50米则不建议采取直接供热形式。
d)地下换热器出口温度应高于45℃。
5.2.3 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换热机组供热设计要求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采用换热机组向建筑物供热时,应遵循以下要求:a)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及使用功能确定机组的设置方式及末端供热形式,并按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参数设计。
b)机组可选用板式换热器、壳管式换热器等高效换热器,同时热源端宜选用变流量系统。
c)机组的选择应满足热负荷变化规律及部分符合运行的调节要求,机组一般不宜少于两台;当小型工程仅设一台机组时,应选调节性能优良的机型。
d)机组所需的用户循环水量应按建筑物热负荷、循环水温度、温差和换热器性能综合确定。
e)干热岩地下换热器侧供介质应充足稳定,满足所选机组供热时对温度和流量的要求。
f)供热系统提供生活热水时,应采用换热设备间接加热。
g)采用机组供热时,地下换热器出口温度应高于55℃。
注:本条款中的机组均指换热机组。
5.2.4 干热岩热泵机组供热设计要求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采用干热岩热泵机组向建筑物供热时,应遵循以下要求:a)应根据建筑的特点及使用功能确定机组的设置方式及末端供热形式,并按供热系统的实际运行参数设计。
b)机组应采用针对具体项目设计的专用高温型产品,同时应应具备能量调节功能。
c)其他要求可参照4.2.2中c~f条款。
注:本条款中的机组均指干热岩热泵机组。
6 供热系统施工验收6.1 换热器施工验收6.1.1 施工前准备换热器安装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a)整理分析埋管区域的勘察资料、结合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完成施工组织设计。
b)原有埋设的公共气源、排水和灌溉系统位置应由被施工方和施工方共同标记。
并严禁损坏原有地下管线及构筑物。
c)平整、清理施工场地地面,铲除杂草、杂物和浮土。
d)认真检查设备并确保试运作转正常。
6.1.2 施工要求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换热器安装应遵循以下要求:a)钻进过程中应对穿透的地下水层进行及时封堵,具体操作办法参照GB/T11615、GB/T31033执行。
b)钻孔工作完成后立即进行无干扰地热供热技术换热器安装。
c)安装完毕后应立即回填封孔,填料宜采用水泥基料回填。
d)安装完成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标明管线的定位带,并应采用两个现场的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6.1.3 验收要求换热器验收应与换热器安装同步进行,内容应符合以下规定a)管材及管件符合5.1.2.1的要求。
b)钻孔深度、换热器安装位置符合5.1.3.2、5.1.3.5、5.1.3.7和5.1.3.8的要求。
c)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5.1.4的要求。
6.2 建筑物内供热系统施工验收干热岩换热设备及末端设备施工与验收应符合GB50274、GB50242、GB50243的规定。
7 供热系统整体运转调试供热系统交付使用前,应按以下步骤进行整体运转、调试:a)制定整体运转与调试方案,并报送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b)水系统平衡调试,确定系统循环总流量、各分支流量及各末端设备流量均达到设计要求;c)干热岩机组试运转,并填写运转记录,运行数据应达到设备技术要求;d)试运转正常后,进行连续24h的系统试运转,并填写运转记录;e)调试完成后应编写调试报告,及运行操作规程,并提交甲方确认后存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