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和互联网的连接,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领域,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物联网概论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应该被纳入到教学大纲中,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一、课程目标和意义物联网概论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物联网概论,学生可以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知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为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联网概论课程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对物联网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物联网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物联网的概念和技术原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和职业发展。

二、课程内容1. 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解释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组成要素2. 物联网的技术原理- 介绍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和有线通信技术- 探讨物联网的传感器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3. 物联网的应用场景- 分析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 探讨物联网在工业自动化、农业、医疗等行业的应用4.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分析物联网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探讨物联网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5. 物联网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分析物联网面临的安全、隐私和数据管理等挑战- 探讨物联网的解决方案和未来发展方向三、教学方法物联网概论课程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座、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

讲座可以用来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联网的应用场景,实践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估物联网概论课程的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

考试可以测试学生对物联网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的掌握程度,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实验报告可以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联网概论教案

物联网概论教案

物联网概论教案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指将各种能够感知环境信息的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智能化的网络化系统。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物联网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本教案将对物联网的概念、技术以及应用进行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并掌握其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2. 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熟悉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场景;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概念讲解: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2. 技术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讲解物联网的技术原理,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3. 应用场景: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引导学生思考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并提出改进建议;4. 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项目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场景,引发学生对物联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组成;3. 技术原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演示,讲解物联网的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等;4. 应用场景: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展示,探讨物联网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场景,并提出改进建议;5. 创新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物联网项目设计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6. 总结与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物联网相关学习与实践活动。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2. 实验设备:传感器、开发板等;3. 实验材料:电子元件、传感器等;4. 学习资料:教材、案例分析、相关文献等。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程度;3.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 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估。

物联网 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 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课程教学大纲物联网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理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领域。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培养他们在物联网领域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概述1. 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和架构3. 物联网的技术特点和挑战三、物联网的基础知识1.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 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和案例分析2. 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传统通信技术与物联网通信技术的比较3. 数据处理和存储- 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基本方法- 云计算和大数据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 物联网的网络技术- 传感器网络和无线传感器网络- 物联网的网络协议和标准2. 物联网的安全技术- 物联网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物联网的安全保障措施和技术3. 物联网的数据分析技术- 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数据分析的方法和工具五、物联网的应用领域1.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的概念和特点- 智能家居的应用案例和发展趋势2.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目标-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实践3. 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的概念和特点- 工业物联网的应用案例和技术挑战六、课程实践1. 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物联网系统- 学生将通过实践项目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2. 物联网的案例分析- 学生将分析和讨论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问题- 学生将提出改进方案和创新思路七、课程评估1. 课堂参与和讨论- 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贡献- 学生对物联网相关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 学生完成的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和创新性- 学生对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期末考试- 对学生对物联网基础知识和关键技术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八、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对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有深入的了解,并具备在物联网领域进行创新和应用的能力。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第一章:物联网概述1.1 物联网的定义解释物联网的概念强调物联网的关键特征1.2 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简述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阶段介绍物联网的重要里程碑事件1.3 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列举物联网在不同行业的应用案例分析物联网在各领域的优势和挑战1.4 物联网的未来趋势探讨物联网的发展方向和趋势预测物联网对社会的潜在影响第二章:物联网技术基础2.1 物联网的基本组成解释物联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强调物联网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2.2 传感器技术介绍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种类强调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2.3 通信技术解释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技术讨论不同通信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2.4 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强调大数据和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第三章: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3.1 智能家居分析智能家居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3.2 智慧城市分析智慧城市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方面的优势3.3 工业物联网分析工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3.4 医疗健康分析医疗健康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强调物联网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优势第四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4.1 物联网安全问题概述介绍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强调物联网安全的重要性4.2 物联网安全技术介绍物联网安全技术的种类和应用强调加密技术和身份认证在物联网安全中的关键作用4.3 物联网隐私保护讨论物联网在收集和使用个人数据时面临的隐私问题强调保护用户隐私的重要性和措施4.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发展趋势探讨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的潜在挑战和解决方案第五章:物联网的发展与挑战5.1 物联网的政策与标准讨论物联网政策和标准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和企业方面的作用和责任5.2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技术创新对物联网发展的推动作用5.3 物联网的商业应用与市场前景分析物联网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和市场前景强调物联网对经济发展的潜在影响5.4 物联网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第六章:物联网协议与标准6.1 物联网协议概述介绍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如MQTT、CoAP等强调协议在物联网设备互联互通中的作用6.2 物联网标准组织与规范介绍物联网领域的知名标准组织和相关规范强调标准化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的重要性6.3 物联网协议与标准的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协议与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物联网标准化进程中的潜在挑战和机遇6.4 我国在物联网协议与标准方面的进展介绍我国在物联网协议与标准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案例强调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地位和影响力第七章: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7.1 农业物联网概述解释农业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7.2 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农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温室、农田监测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农业产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7.3 农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农业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等强调这些技术在农业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7.4 农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农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农业物联网的发展第八章: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8.1 交通物联网概述解释交通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作用8.2 交通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交通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智能交通信号灯、无人驾驶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交通效率和降低交通事故率方面的优势8.3 交通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交通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车联网、传感器技术等强调这些技术在交通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8.4 交通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交通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交通物联网的发展第九章:物联网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9.1 环境监测物联网概述解释环境监测物联网的概念和发展前景强调物联网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9.2 环境监测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分析环境监测领域的物联网应用案例,如空气污染监测、水质监测等强调物联网在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和应对环境危机方面的优势9.3 环境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介绍环境监测物联网中的关键技术,如传感器技术、数据分析等强调这些技术在环境监测物联网中的关键作用9.4 环境物联网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分析环境物联网的未来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环境物联网的发展第十章: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未来发展10.1 物联网技术创新概述介绍物联网领域的创新技术和应用案例强调技术创新在推动物联网发展中的关键作用10.2 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物联网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在应用领域预测物联网技术对社会的深远影响10.3 物联网发展的挑战与解决方案讨论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以推动物联网的健康发展10.4 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布局与展望介绍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措施强调我国在物联网领域的发展潜力和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物联网的定义和关键特征物联网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网络系统,连接了各种物品和设备,使其具有智能化和互联互通的特点。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

《物联网概论》电子教案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物联网概论2.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3. 学时:48学时4. 学分:3学分5. 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架构。

3. 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物联网概述物联网的基本概念物联网的发展历程物联网的应用领域2. 物联网技术基础物联网的感知技术物联网的传输技术物联网的数据处理技术3. 物联网体系结构物联网的架构原理物联网的关键技术物联网的应用案例4.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物联网的安全威胁物联网的安全技术物联网的隐私保护5.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政策法规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法规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核心知识。

2. 案例分析:分析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物联网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室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物联网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形式,测试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全面考察学生的物联网知识、技能和素养,占总评的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物联网概论》,作者:,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

2. 课件:教师自制的课件,包括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原理、应用案例等。

3. 实验设备:传感器、传输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物联网相关设备。

4. 网络资源:物联网相关的学术论文、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

七、教学安排1. 课时分配:48学时,每课时45分钟。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篇:《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物联网概论2、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s二、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讲授24学时,实验8学时三、开课学期第1学期四、课程考核要求考试(期终考试成绩中卷面成绩占70%,实践环节成绩占30%)五、课程概述《物联网概论》是物联网工程专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

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物联网的特征与本质,熟悉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各环节的关键技术,明确物联网的知识结构,并为学习后续物联网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适用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七、课程教学要求和学时分配一概述(一)课程内容1、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2、物联网的理论基础3、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4、核心技术5、物联网的体系标准6、应用前景(二)基本要求了解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掌握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掌握物联网的理论基础,掌握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主要特点;了解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和体系标准;了解物联网的应用前景。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物联网的概念、体系结构和核心技术。

难点是物联网的体系结构、核心技术和理论基础。

(四)建议学时 2学时二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 (-)课程内容- 1技术。

(四)建议学时 2学时五智能信息设备(-)课程内容1、智能设备概述2、智能设备运行平台3、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二)基本要求了解智能设备产生的背景、传统智能设备和新时代的智能设备;掌握智能设备运行平台的特点;了解智能设备发展新趋势。

(三)重点难点重点是智能设备的特点和运行平台。

难点是智能设备的运行平台。

(四)建议学时 2学时六互联网原理(-)课程内容1、互联网概述2、应用层3、传输层4、网络层5、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二)基本要求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掌握互联网的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如OSI七层结构和TCP/IP的四层结构;掌握TCP/IP各层的主要协议和主要服务;了解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变趋势。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00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物联网正在成为改变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核心技术。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对物联网的理解,探索其原理和应用,并培养学生运用物联网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800字)1.物联网概述a.物联网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物联网的基本特点和优势c.物联网的应用领域和前景2.物联网架构a.物联网的基本架构和组成要素b.物联网通信技术和网络协议c.物联网的安全与隐私保护3.传感器与感知技术a.传感器的原理和分类b.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案例c.感知技术和环境监测4.数据处理与云计算a.数据采集和传输技术b.云计算的基本概念和架构c.云计算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和挑战5.物联网应用案例a.智能家居和智能城市b.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制造c.农业物联网和环境监测6.物联网发展趋势和挑战a.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b.物联网面临的安全和隐私挑战c.物联网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教学方法(200字)1.理论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并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物联网的理解。

2.案例研讨: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真实的物联网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物联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影响。

3.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利用现有的开发平台和工具,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物联网系统,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小组项目:指导学生形成小组,选择一个相关的物联网应用场景,进行深入研究和项目设计,通过合作完成项目,并进行结果展示和分享。

四、评价与考核(100字)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积极参与、完成作业、实验和案例分析等。

2.期中考试:涵盖课程前半部分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

3.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4.项目报告:对学生小组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五、参考教材(无字数限制)1.《物联网导论》-高原、王华、陈洪波2.《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张亚军、刘华、朱丽平3.《物联网技术》-张磊、王琦、赵一杰六、教学进度安排(100字)1.第一周:物联网概述2.第二周:物联网架构3.第三周:传感器与感知技术4.第四周:数据处理与云计算5.第五周:物联网应用案例-智能家居和智能城市6.第六周:物联网应用案例-工业物联网和智能制造7.第七周:物联网应用案例-农业物联网和环境监测8.第八周:物联网发展趋势和挑战9.第九周:复习与总结以上是物联网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将会通过理论讲授、案例研讨、实践操作和小组项目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对物联网的理解和应用。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物联网概论”课程教学大纲(Internet of Thing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4 讲授学时:34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目的与任务物联网被称为信息社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技术将人类生存的物理世界网络化、信息化,将分离的物理世界和信息空间互联整合,代表了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物联网技术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看好。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掌握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其典型应用领域和案例的学习,使学生对物联网及其应用有一个较清晰的认识,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运用物联网理论与实践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事物联网研究与应用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了解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产业前景。

2.掌握物联网关键技术:射频技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等。

3.熟悉物联网在交通、物流、农业、公共安全、医疗、环保和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4.了解物联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了解我国“国家物联网应用展示中心”的有关情况。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物联网的基本概念;2.物联网体系结构;3.物联网关键技术;4.智能物流;5. 智能交通;6. 智能安防。

教学难点:1.物联网的基本组成,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的功能;2.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3.无线通信技术。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部分物联网概述(2学时)1.物联网的起源与发展2.物联网的概念第二部分物联网产业现状(2学时)1.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2.我国物联网产业结构分析第三部分物联网体系架构(6学时)1.物联网的基本组成2.感知层3.网络层4.应用层第四部分物联网关键技术(10学时)1.RFID技术2.传感器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3.无线通信技术4.物联网数据处理技术第五部分物联网典型应用(12学时)1. 智能物流1.智能交通2.智能农业3.智慧医疗4.智能安防5.智慧环保6.智能家居7. 智慧助理第六部分物联网的发展机遇与前景(2学时)1. 物联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2. 物联网前景与发展建议五、教学环节学时分配七、其它有关问题说明建议1.本课程与其相关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有:商务信息网络技术、现代物流基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概论》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Internet of Things
课程类型:通识必修课
学时/学分:32/2
授课对象: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本科生
先修课程:
课程简介:
物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

传统电信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体系结构。

物联网技术概论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方向)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概念体系的理解、物联网所需要相关技术的认识,包括: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通信技术、中间件技术和物联网的应用层技术等、了解物联网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等。

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的网络体系架构及相关实现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问题的方法,为后续物联网开设其它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物联网技术概论》为科学技术类课程。

探讨物联网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技术背景,阐明物联网发展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关系,分析物联网与互联网的区别与联系,说明物联网建设的预期目标,描述物联网在感知中国和世界的作用,指出物联网发展中的利与弊。

有专家称物联网技术是即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之后的新的技术革命,融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应用技术等诸多技术为一体。

本课程旨在对物联网技术的基本内涵、技术应用以及前沿进展做概括性介绍。

要求了解支撑物联网的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的计算工具;通信技术-物联网的通信工具;集成电路-物联网的基石;互联网-物联网的运行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的物品标识技术,射频标签;物联网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家居等领域的应用;物联网的发展前景。

教学内容:
第1章概述(2学时)
1、教学内容:
1.1 什么是物联网
1.2 物联网的起源和发展
1.3 物联网核心技术
1.4 物联网应用前景
2、教学重点:
物联网的概念。

3、教学难点:
物联网核心技术。

第2章物联网体系结构(2学时)
1、教学内容:
2.1物联网体系结构
2.2 感知层
2.3网络层
2.4应用层
2、教学重点: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理解;各层之间的关系理解。

3、教学难点:
物联网体系结构的理解。

第3章自动识别技术(2学时)
1、教学内容:
3.1射频标签与自动识别技术
3.2 RFID技术的历史和现状
3.3 RFID技术分析
3.4 RFID和物联网
2、教学重点:
射频标签与自动识别技术;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3、教学难点:
RFID技术分析
第4章传感器技术(4学时)
1、教学内容:
4.1 传感器技术概述
4.2 传感器技术发展历史
4.3 应用
4.4设计需求
4.5 硬件平台
4.6操作系统
2、教学重点:
传感器的应用;硬件平台的使用。

3、教学难点:
传感器的硬件件平台。

第5章定位系统(2学时)
1、教学内容:
5.1位置信息
5.2定位系统
6.3定位技术
6.4物联网环境下定位技术的新挑战和发展前景
2、教学重点:
几种常用定位系统GPS系统、蜂窝基站定位系统等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定位技术的算法原理。

第6章互联网技术(4学时)
1、教学内容:
6.1互联网概述
6.2应用层
6.3传输层
6.4网络层
2、教学重点:
几种常用互联网协议的工作原理。

3、教学难点:
互联网各层体系结构的理解。

第7章无线宽带网络(4学时)
1、教学内容:
7.1 无线宽带网络概述
7.2WiFi无线局域网
7.3WiMax无线城域网
2、教学重点:
无线宽带网络技术的概念及应用环境理解。

3、教学难点:
这几种无线网络技术的概念理解;WiFi网络协议的理解应用。

第8章无线低速网络(4学时)
1、教学内容:
8.1低速网络需求
8.2 低速网络协议
8.3 组网与网络互联
2、教学重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Zigbee的理解及应用。

3、教学难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网络协议Zigbee的理解及应用。

第9章物联网的管理服务(2学时)
1、教学内容:
9.1数据库系统
9.2 海量信息存储
9.3 搜索引擎
9.4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
2、教学重点: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及数据包格式,TCP协议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的方法及原理。

3、教学难点:
TCP协议拥塞和差错控制的机制理解。

第10章物联网的业务与应用(2学时)
1、教学内容:
10.1M2M业务
10.2云计算
2、教学重点:
对M2M业务和与计算的概念理解。

3、教学难点:
对M2M业务和与计算的概念理解。

第11章物联网的应用(2学时)
1、教学内容:
11.1智能电网
11.2智能交通
11.3智能物流
11.4智能绿色建筑
2、教学重点:
物联网在各种应用场景的模型理解。

3、教学难点:
物联网在各种应用场景的模型理解。

第12章物联网的安全(2学时)
1、教学内容:
12.1信息安全
12.2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安全
12.3 物联网安全的新挑战
2、教学重点:
物联网安全的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安全。

3、教学难点: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RFID安全。

教学环境条件:
课程理论授课: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

考核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业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20%和80%。

主讲教师:杜茜、刘夫江、刘敏
主要教材:刘云浩.物联网导论(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参考教材:
[1] 吴功宜.物联网工程导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2] 刘云浩.物联网导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3] 张春红等.《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大纲制定人:
大纲审核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