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与重阳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区别与联系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区别与联系重阳节与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它们在时间上有所不同,而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也存在一些差异。
然而,这两个节日也有相似之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联系。
一、时间差异重阳节是农历九月初九,每年阳历的10月,而中秋节则是农历八月十五,每年阳历的9月或10月。
重阳节的日期相对固定,而中秋节的日期则因农历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二、节日起源与传说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华夏族人。
相传,在古代华夏族人的观念中,阳是男性的象征,九是极阳之数。
因此,九月九日被视为一个吉利的日子,人们通过登高、插茱萸、佩香囊等方式来保护身体、祈求平安。
而中秋节则起源于古代的祭月仪式,人们祭拜月亮,祈求家庭团圆、幸福安康。
三、庆祝方式重阳节的传统庆祝方式主要有登高、插茱萸、佩香囊等。
登高可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同时也有助于锻炼身体。
插茱萸则是一种祈福的方式,人们相信茱萸可以驱邪、保平安。
佩香囊则是一种象征吉祥的物品,带有香囊可以祈福辟邪。
而中秋节的传统庆祝方式主要有赏月、吃月饼、赏桂花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人们会在月光下赏月,传唱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诗句。
吃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月饼是象征团圆的美食。
赏桂花也是中秋节的传统活动,因为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的季节。
四、文化内涵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强调保健养生,人们通过登高锻炼身体、插茱萸祈福,传承着尊重老人、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念。
中秋节则强调家庭团圆,人们在赏月、吃月饼的过程中表达着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中秋节还有着丰富的传统故事和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激发了人们对于美好愿景和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综上所述,重阳节与中秋节在时间、起源、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区别与联系。
这两个节日都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同时也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喜爱。
无论是登高还是赏月,无论是插茱萸还是吃月饼,这些庆祝活动都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时光,并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秋节与重阳节的异同

中秋节与重阳节的异同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而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这两个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重要的民俗活动,虽有许多共同点,但也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以下将从历史渊源、习俗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庆祝方式等方面详细探讨中秋节与重阳节的异同。
历史渊源中秋节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月亮崇拜。
早在周朝时期,人们就开始在秋季的中间(农历八月)祭月,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随着时间的发展,中秋节逐渐演变为一个家庭团圆和共同庆祝丰收的节日。
唐代时,中秋节作为一种固定节日制度,更是得到了广泛流传。
在宋代,赏月、吃月饼等习俗已经逐渐形成。
在民间传说中,中秋节与嫦娥奔月的神话密切相关。
嫦娥为奔向月宫而饮下了不死药,其后的月亮也因此成为了团圆和思念的象征。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始于战国时期,最早与人们的祭祖习俗有关。
《礼记》上有记载,古人认为阴历九月是“重九”,而九又是阳数,于是有了重阳这个名称。
后来这一日被视为吉祥之日,逐渐演变为登高、饮菊花酒、佩戴茱萸等习俗。
在唐代,重阳节不仅成为一个伴随农事活动的节日,同时也作为“老人节”被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出敬老孝亲的优秀传统。
习俗文化中秋节习俗赏月: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满月时共享一轮明月,一直是中秋不可或缺的活动。
人们会选择在庭院、阳台或户外,伴随着亲友,共同欣赏那如银盘般明亮的圆月。
吃月饼: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各种各样的月饼,用于共享和馈赠亲友。
形状各异、口味多样(如豆沙、莲蓉、五仁等)的月饼已成为中秋节美食的重要标志。
家庭团聚:中秋节最为人称道的是它象征的团圆。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常常返回故乡,与家人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重阳节习俗登高:在重阳这样一个富含阳气的日子里,人们会到山上或者高地登高远眺,这不仅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法,也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寄望。
饮菊花酒:菊花在重阳时盛开,因此饮用菊花酒以祈求长寿与健康。
这也是重阳作为“老人节”的重要体现之一。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异同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虽然在时间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重阳节和中秋节的异同。
一、起源与背景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始于战国时期。
相传在古代,每年的九月初九日是秋天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人们为了避邪祈福,开始举办各种庆祝活动,逐渐形成了如今的重阳节。
中秋节则起源于古代的祭月仪式,最早可追溯到周朝。
传说秋天的月亮最圆,合家团圆的喜悦让这一天成为家庭团聚的日子。
因此,中秋节也被称为团圆节。
二、时间与节气重阳节的时间是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一般相对公历的十月份。
此时天气凉爽,秋高气爽,正是登高赏景的好时光。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公历的九月份。
此时天气逐渐转凉,秋风习习,是赏月、品尝月饼的最佳时节。
三、庆祝方式1. 重阳节重阳节的主要庆祝方式有登高、踏秋、赏菊等。
人们喜欢结伴登高,远离纷扰,迎接秋日的阳光和微风。
同时,也会品尝菊花酒,赏菊展览,感受秋天独特的花香。
2. 中秋节中秋节的主要庆祝方式是赏月和品尝月饼。
人们在这一天会在室外的露台、庭院或公园,或是在家中的窗前,观赏明亮的圆月。
同时,月饼也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美食,各种口味的月饼成为亲友间赠送和交换的礼物。
四、象征意义1.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阳气节日,一方面象征追求吉祥、长寿和健康,另一方面也是对老人们的尊敬和慰问。
人们通过重阳节的庆祝活动,表达对老人的关爱之情。
2. 中秋节中秋节象征团圆和祈福。
圆月代表团聚,月饼寓意圆满。
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希望通过赏月和品尝月饼,表达对家人和亲友的思念和祝福。
五、特色食品1. 重阳节重阳节的传统食品主要有菊花糕和重阳糕。
菊花糕是以野菊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糕点,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重阳糕则是一种以糯米粉和红枣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糕点,寓意着具有吉祥、喜庆之意。
2. 中秋节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各地有着不同的口味和馅料。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区别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区别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在日期、起源、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区别。
一、日期差异重阳节一般在农历九月初九,阳历的十月份左右,属于秋季。
而中秋节则在农历八月十五,阳历九月份左右,一般是在秋季的中期。
从日期上来看,中秋节要比重阳节早约半个月。
二、起源差异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重阳赠千金》,讲述了汉朝时期文学家陶渊明与他的隐士友人时巨的故事。
为了向重阳节望,两人登高避秽,赴重阳山流水以祈福,景象壮观。
因此,后来人们将每年的重阳日作为重阳节来庆祝。
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名的传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嫦娥因误食了长生不老药后飞上了月亮,成为月宫中的仙女。
中秋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故事而设立的。
三、庆祝方式差异在庆祝方式上,重阳节和中秋节也有许多不同之处。
重阳节的主要活动是登高、踏秋、插茱萸等。
人们会结伴登高,欣赏秋景,祈求吉祥,同时还会佩戴茱萸以避灾辟邪。
此外,在重阳节这天也有赏菊的习惯,市区的公园菊花展览会也是这个时候盛大举行,吸引了众多游人参观。
而中秋节的主要庆祝活动则是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
在这一天,家人会一起赏月,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还有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灯谜游戏,增加了节日的乐趣。
四、象征意义差异重阳节和中秋节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重阳节被认为是传统的祭祖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祖先、扫墓、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
同时,这天也被认为是老人的节日,许多人会回家看望长辈,表达孝敬之情。
中秋节则被视为家庭团聚的节日,因为在古代中国,中秋节是农历八月的一个月末,意味着丰收和团圆。
因此,中秋节象征着家人团聚、祝福和幸福。
综上所述,重阳节和中秋节在日期、起源、庆祝方式和象征意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无论是喜爱登山还是品尝月饼,重阳节和中秋节为人们带来了不同但同样美好的节日氛围和愉悦心情。
重阳节和中秋节的区别

重阳节和中秋节的区别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节日,虽然它们都具有一定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方式,但它们在历史背景、寓意以及庆祝形式上存在一些区别。
一、历史背景的区别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故事。
相传汉朝时,有一位叫做黄石公的仙人发现每年的九月初九这一天,阴气最盛,人们的身体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于是他告诫人们在这一天避寒防寒,并登高远离阴气。
由此,重阳节逐渐衍生出登高赏秋、佩戴菊花、饮茱萸酒等传统习俗,成为一种祈求健康长寿、庆祝秋天丰收的节日。
中秋节,又称为“月节”、“团圆节”,是中国文化传统的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与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和月亮崇拜有关。
相传在三千年前的周朝时期,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祭拜月亮,感谢丰收,并祈求神明保佑家庭团圆和幸福安康。
传统的中秋节习俗包括观赏皓月、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这些习俗代表了人们渴望团圆和富足的心愿。
二、寓意方面的区别重阳节的寓意主要体现在祈求健康长寿方面。
传统上,人们会登高远离阴霾,表达对阳光和秋天的喜爱,也代表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向往。
此外,重阳节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是佩戴菊花,菊花象征坚强,寄托了人们希望在困境中坚强坚守的愿望。
中秋节的寓意则主要在于家庭团圆和感恩。
中秋之夜,人们会赏月,团圆家人,以此象征着亲情的重要性和对家人的思念。
此外,中秋节还有吃月饼的传统,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寓意着团圆和家庭的完整。
三、庆祝形式的区别重阳节和中秋节在庆祝形式上也存在一些不同。
重阳节,人们主要以登高赏秋为主要活动内容,他们会选择自然景点或山顶,远离尘嚣,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此外,人们还会佩戴菊花,饮茱萸酒等,以此来表达对健康长寿的祝福。
中秋节,人们则以赏月、吃月饼和家人团聚为主要庆祝方式。
在中秋之夜,人们会欣赏皓月,赏月时还会边赏月边品尝着各式各样的月饼,同时也会陪伴家人纵览皓月之景,享受温馨团圆的时光。
综上所述,重阳节和中秋节虽然都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但它们在历史背景、寓意以及庆祝形式上都存在一定的区别。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区别与联系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区别与联系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它们在时间、意义、庆祝方式以及习俗方面有着一些不同和相似之处。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重阳节和中秋节的区别与联系。
一、时间区别:重阳节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而中秋节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
也就是说,重阳节在中秋节之后大约两个星期左右。
二、意义区别: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和庆祝农历八月十五日圆月。
这是一个家庭团圆和感恩的节日,人们会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并进行各种庆祝活动,如赏月、吃月饼等。
中秋节也被视为一个寄托思念和祝福的节日,远在外地的人们通常会更加思念家乡和亲人。
重阳节则是为了纪念和祭拜九这个数字,九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数字。
这个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认为每逢九月九日阳气旺盛,有助于驱邪和祛病。
因此,人们会在这天登高、佩戴菊花、饮茱萸酒等,寓意祈福身体健康、家庭平安。
三、庆祝方式区别: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主要是赏月和吃月饼。
人们会在晚上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月亮,并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
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活动,如玩花灯、赏桂花、赛月饼等。
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则是登高、饮酒、采菊花等。
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个有风景的地方爬山,欣赏秋天的美景并感受阳光的温暖。
登高后,人们还会品尝菊花酒、菊花粥等,以增加庆祝氛围。
四、习俗区别: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借着月光谈心,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外,还有一项古老的习俗是点亮花灯,这是为了祈福并驱赶恶灵。
重阳节的最重要的习俗之一是登高。
登高被视为求上升、追求进步和个人成长的象征。
此外,人们还会采摘菊花,并佩戴在身上,这是为了驱邪和辟邪。
而在现代,一些人也会借此机会表达对老年人的尊重和关爱。
五、联系与共同之处:重阳节和中秋节虽然在时间和庆祝方式上有所区别,但它们都是传统节日,都强调家庭团圆、祝福和感恩。
无论是中秋节还是重阳节,人们都会回家与家人聚首,共同庆祝,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总之,重阳节和中秋节各有不同的时间、意义、庆祝方式、习俗,但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联系

重阳节与中秋节的联系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两个重要节日,它们都与秋天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在庆祝形式和寓意上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重阳节和中秋节的联系,从历史、传统习俗,以及庆祝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渊源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节日。
据史书记载,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人们认为九这个数字是阳数,而重阳节正好是阳历和农历相合的日子,因此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重阳节最初是为了祈求阳气兴旺,驱邪避灾,后来逐渐发展成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传统习俗。
中秋节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固定日期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中国,最早是为了祭拜月神嫦娥,后来逐渐演变为人们团圆、感恩的节日。
中秋节的习俗主要包括赏月、吃月饼、赋诗、赏桂花等,这些活动都和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
二、团圆之意重阳节和中秋节都强调了“团圆”这一核心价值观。
重阳节是秋季的重要节气,而九月初九的“九九”谐音是“久久”,寓意着长久、团圆的祝福。
在这一天,人们会返乡探亲,与家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特别是在敬老院,人们会组织活动,为老人们送去关爱和温暖,表达对长者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同样,中秋节也是一个家庭团聚的节日。
在中秋节之夜,人们一起赏月,分享家人制作的美味月饼,共度欢乐时光。
这也象征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团圆完整的向往,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三、自然景观与赏月文化重阳节和中秋节都与赏月有关,因此也有着共同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这一天正值秋高气爽,是登高望远的好时机。
人们会结伴登山,欣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宏伟和壮丽。
同时,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之一,菊花是秋天的象征,代表了坚贞和正直,人们以此寄托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中秋节,作为一个月亮的节日,赏月是其最为核心的活动之一。
人们会在园林、庭院中摆放桌椅,边品尝着月饼和茶,边赏月聊天。
与此同时,还会举行各种月亮文化相关的活动,如赏桂花、拜月等。
重阳节中秋节与重阳节的异同

重阳节中秋节与重阳节的异同重阳节和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两个重要的节日,它们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和庆祝方式。
然而,尽管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重阳节与中秋节之间的异同。
一、源起与历史: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的节日。
重阳节起源于中国民间传说,相传九九是阳数最大的一天,具有避邪、祛病、长寿的特殊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阳节逐渐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人们开始用饮菊花酒、爬山、佩戴菊花等形式来庆祝这一节日。
中秋节,又称月夕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的节日。
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习俗,是古人对月亮的崇拜和感恩的表达。
据传说,中秋节起源于周朝时期,周穆王妃嫦娥嫁给后羿后,取得不死之药后飞上了月亮。
中秋节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团圆与祈福的象征,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赏月、吃月饼、赠送月饼等活动。
二、庆祝方式:重阳节的庆祝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爬山、饮菊花酒、佩戴菊花、插茱萸等。
爬山是重阳节最传统、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人们通过锻炼身体来庆祝这一特殊的日子。
此外,饮菊花酒是重阳节特有的习俗之一,菊花被认为有驱邪和消除疾病的功效,所以人们会用菊花泡酒来庆祝节日。
此外,佩戴菊花和插茱萸也是人们庆祝重阳节的方式之一,这些都被视作表示祝福和吉祥的象征。
中秋节的庆祝方式则主要有赏月、吃月饼、赠送月饼等。
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庆祝活动之一,亲朋好友会一起围坐在一起,赏月、聊天、品茶,共度欢乐时光。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如莲蓉、五仁、豆沙等。
此外,中秋节也是人们赠送月饼的季节,用以表达对亲朋好友的祝福和思念。
三、象征意义:重阳节和中秋节都有自己独特的象征意义。
重阳节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长寿节,人们庆祝这一节日的同时也希望自己和亲人们能够健康长寿。
重阳节也被认为是老年人的节日,有许多人会带着孩子或者亲人一同庆祝,寓意子孙满堂,幸福安康。
中秋节象征着团圆和祈福,人们在这一天会家人团聚,共同赏月并享受月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 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 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 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 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 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 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 "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 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 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我们一般都是和父母家人一起过中秋节。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 我们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级里的 同学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今年的中秋节, 我们全班没有在一起过,有一点可惜,是 吗? 今天我们就要来补过一次班级的中秋节, 好不好?
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 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 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 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 托球舞等。பைடு நூலகம்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 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 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 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 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 知道为什么要吃月饼吗? • 我们不光要送出月饼,还要送出我们的祝 福,送出我们的亲情,在赠月饼时,要对 对方说一句祝福的话。平时你或你的父母 会说些什么?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 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 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 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 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 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 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 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 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 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 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 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 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 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 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 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 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 了。
中秋节有哪些风俗习惯? 你们今年的中秋节是怎么过的?
中秋与重阳
谜语
迎佳节,庆丰收, 歌舞表演乐融融, 月饼香,月饼甜, 全家欢乐大团圆。
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 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 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 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 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传统的 重阳节,这天也是我国的老人节。
看看老人 们是怎么 过节的!
自己在老人节这一天,准备为老人做些什 么?
想想我们平时是怎么尊敬老人,你们都 做到了吗?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 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 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 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 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 也追不到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