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缺铁性贫血的出院指导
(内分泌科)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4天住院第5~9天住院第10天(出院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1. □建立住院病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2.完成入院评估:□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管道□疼痛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生活自理能力□晨间午间、晚间护□晨间午间、晚间护□晨间,午间,晚间护理3.身份识别: 3. 皮试: 3.饮食: 3.饮食:□戴腕带□床头卡□阴性□阳性□普通饮食□治疗饮食□普通饮食□治疗饮食4.入院宣教: 4.饮食:□试验饮食□其他:□试验饮食□其他:□人员□环境□安全□普通饮食□治疗饮食4.专科观察与护理: 4.出院指导:□管理制度□试验饮食□其他: 4.1□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5.级别护理: 5.辅助检查: 4.2观察:□嘱患者加强营养,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特级护理□一级护理□X线片□心电图□B超□发热□贫血□告知基础疾病的注意事项□二级护理□三级护理□CT□磁共振□骨髓穿刺□精神行为异常□毛发□嘱患者定期复查6.□基础护理□其他:□指甲□缺氧□告知电话回访7.饮食: 6.专科观察与护理: 4.3□氧疗□协助办理出院□普通饮食□治疗饮食6.1□生命体征监测 4.4□输血 5.□其他:□试验饮食□其他: 6.2 观察: 4.5□心电监护8.标本采集:□发热□贫血 5.□健康教育指导□血标本□痰标本□精神行为异常 6.有无变开:□有□无□大小便标本□毛发指甲□缺氧7.□其他:9.辅助检查: 6.3□氧疗□X线片□心电图□B超6.4□输血□CT□磁共振□骨髓穿刺 6.5□心电监护□其他:7. □健康教育指导10.专科观察与护理:8.有无变异:□有□无10.1观察:9.□其他:□发热□贫血□精神行为异常毛发□指甲□缺氧10.2□氧疗10.3□输血10.4□心电监护11.□健康教育指导12.有无变异:□有□13□其他;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内分泌科)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路径表单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缺铁性贫血护理

缺铁性贫血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感染
与严重贫血引起的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铁的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或丢失过多有关。
3.活动无耐力
与贫血引起的机体组织缺氧有关。
4.知识缺乏
与缺乏相关营养知识和补铁知识有关。
【护理要点】
1.评估病人的贫血程度,酌情卧床休息和适当活动。
2.改变偏食的习惯,鼓励病人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
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有利于铁的吸收。
3.遵医嘱口服补铁剂。
餐中或餐后服用铁剂,减少胃肠道反应,避免与牛奶、茶、咖啡同时服用。
铁剂口服液应使用吸管,避免染黑牙齿。
服用铁剂期间大便变黑,属正常现象,做好解释工作。
4.注射铁剂宜采取深部肌内注射,双侧臀部交替。
注射后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局部疼痛、皮疹、淋巴结炎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反应,应密切观察。
铁剂易将皮肤染色,注射时小心谨慎。
5.出院指导①帮助病人分析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说明消除病因和坚持治疗是可以治愈的,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②按时按量服药,症状缓解后需遵医嘱再坚持服药3~6个月,补足体内贮存铁;③鼓励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利于促进食欲,恢复体力。
出院患儿健康指导

——白血病患儿健康指导1.感染的护理由于白血病患儿白细胞功能和数量异常,不能发挥正常的抗感染作用,常易发生感染。
感染往往是导致白血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的关键。
应该常给患儿洗澡,洗头,修剪指甲,勤换衣物,注意手卫生,坚持漱口及坐浴,预防口腔和肛周的感染。
应用大剂量激素的患儿应注意血压的变化,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平时应注意体温,口腔、肛周黏膜,鼻腔、耳朵、眼睛的异常,有无尿急、尿痛、尿频、腹泻、便秘的室内应该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呼吸道感染的家长禁止陪伴患儿,注意饮食卫生2.预防出血出血也是引起白血病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院后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健康指导培养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防止皮肤黏膜碰撞损伤。
出院后应坚持治疗学会自我照顾,学会对并发症的观察,避免剧烈运动,合理安排活动与休息,坚持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避免接触对骨髓造血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生活中应做好自我防护,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定期体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观察血象变化。
——过敏性紫癜患儿健康指导应积极寻找过敏源。
如感染、食物、药物、花粉、某种微生物、寄生虫等。
发现可以因素,应避免再接触。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寄生虫病。
应用糖皮质激素者用药期间更应注意预防感染、观察血压、血糖和电解质变化。
注意有无骨质疏松、消化道溃疡。
可加用钙剂、维生素D及制酸药物。
应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以预防病情反复,指导患儿多饮水,促进药物代谢产物的排泄。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健康指导1.向家长介绍预防损伤方法,禁止使用锐利工具及玩具,选用软毛牙刷,经常修剪指甲等。
不作剧烈运动及对抗性运动。
教会家长识别出血征象,学会压迫出血方法,一旦出血应立即就医。
2.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不与感染、疑似感染人群接触。
到公共场所时应戴口罩,衣着合适,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复发。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

缺铁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摘要】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是由于体内贮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不足,红细胞生成受到障碍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体内贮存铁主要存在于骨髓、肝、脾、肠粘膜等组织中。
本病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贫血,各年龄组均可发生,以婴幼儿、妇女更多见。
【关键词】缺铁性贫血护理一、临床资料缺铁性贫血患者68例,男25例,女43例。
年龄8~44岁。
头晕乏力42例,胸闷、心悸气促14例,上腹不适呕吐、腹泻4例,黑便1例,无自觉症状7例。
二、临床表现本病发病多缓慢,常有原发病的表现,如溃疡病、痔疮导致黑便、血便,妇女月经量过多等。
缺铁加重才出现贫血及含铁酶活性降低的表现。
缺铁性贫血早期多无症状,贫血明显时可具有一般贫血的症状体征,如面色苍白、疲乏无力、头晕、耳鸣、心悸气短、严重可发生贫血性心脏病。
部分患者可伴组织缺铁表现:(一)舌炎、口角炎表现为舌乳头萎缩、舌痛、舌质淡而光滑,口角皲裂等。
由于咽部、食管粘膜萎缩、变性可引起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综合征),表现为吞咽时感觉有食物粘附在咽部,此表现在我国患者中少见。
(二)缺铁所致外胚叶营养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干燥、皱缩、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变平,指甲条纹隆起,严重呈“反甲”、薄脆易裂。
(三)神经、精神系统易激动、烦躁、兴奋、头痛,多见于儿童。
此外,儿童可有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少数病人有异食癖。
喜吃泥土、生米、冰块、石子等。
以上表现与脑组织中铁依赖酶活性降低有关。
三、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让病人了解铁缺乏是引起贫血的原因,饮食可补充部分铁元素.故应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铁质食品。
含铁多的食物如肝、瘦肉、豆类、紫菜、木耳、海带等,动物食品含的铁更易被吸收。
长期不吃肉食的习惯,可引起缺铁致贫血,指导病人应保持均衡饮食,不挑食是重要的;食用鱼、肉类及富含维生素C食品,有利于铁的吸收。
注意餐后即刻饮浓茶会影响铁的吸收,由于茶叶中含鞣酸与铁结合形成不易吸收的物质,饮茶在餐后2小时较合适。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及表单

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一、缺铁性贫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缺铁性(IDA)(ICD-D50.902)(二)诊断依据。
根据《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张之南、沈悌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三版),《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血液病诊疗规范》(王建祥主编,中国XX医科大学出版社)。
1.明确的铁缺乏病因和临床表现。
2.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小于80f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小于27pg,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0g/L;网织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CHr)小于28pg/cell;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
3.血清铁蛋白(SF)低于12ug/L。
4.血清铁(S1)<8.95цmol/L(50ug/d1),总铁结合力(TIBC)>64.44umol/L(360ug/d1),转铁蛋白饱和度(TS)低于15%。
5.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或块团中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红细胞少于15%。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血液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去除病因应予营养知识教育和治疗基础疾病。
2.补充铁剂(1)口服铁剂:宜选用二价铁盐,治疗剂量为元素铁100~150mg/d。
常用的有:硫酸亚铁,琥珀酸亚铁,葡萄糖酸亚铁及富马酸亚铁。
疗程一般应在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再服用2~3个月。
如有条件可测定血清铁蛋白,在血清铁蛋白>30ug/L(女性)或50 ug /L(男性)后停药。
(2)注射铁剂:如患者不能口服和不能忍受口服铁剂的胃肠道反应,或持续失血一时不易控制时,可用肌内或静脉注射铁剂。
用前应计算所需注射的总剂量。
所需注射的总剂量(mg)=[150一患者血红蛋白(g/L)]*体重(kg)*0.3,分次使用。
小儿血液科专科模考试题+答案

小儿血液科专科模考试题+答案一、单选题(共71题,每题1分,共71分)1.接受化疗的白血病病人的最重要的护理措施是A、防止感染,预防出血B、消除病人忧虑C、缓解疼痛D、鼓励病人摄入蛋白质饮食正确答案:A2.长期无保护接触X线可造成A、表皮灼伤B、骨髓抑制C、营养不良D、恶液质正确答案:B3.大剂量甲氨蝶呤应使用什么输液器?A、精密输液器B、输血器C、避光输液器D、普通输液器正确答案:C4.常见的输液顺序排列(q6h,q8h,q12h,bid)中,先执行的为A、q8hB、bidC、q12hD、q6h正确答案:D5.在护理粒细胞缺乏症病人时,最重要在护理目的要防止病人A、感染B、出血C、跌倒D、营养不良正确答案:A6.血友病A患儿,可输注A、凝血Ⅹ因子B、凝血Ⅲ因子C、凝血Ⅴ因子D、凝血Ⅷ因子正确答案:D7.PICC间歇期至少多久维护一次?A、5天B、7天C、10天D、28天正确答案:B8.根据儿科的防坠床评估表的因子,以下哪个情况一定会评到高危?A、8岁男童B、2岁男童C、5岁女童D、5岁男童正确答案:B9.纤维蛋白原至少低于多少会报危急值A、0.8g/LB、2.0g/LC、1.0g/LD、1.5g/L正确答案:C10.PICC最多使用多久应该拔除?A、2年B、0.5年C、1.5年D、1年正确答案:D11.小儿输入下列哪种溶液时速度宜慢A、5%葡萄糖溶液C、甘露醇D、抗生素正确答案:B12.小儿细菌性肺炎抗生素用至体温正常后多少天临床症状消失后几天A、5~10天,4天B、7~10天,2天C、5~7天,3天D、2~3天,7天正确答案:C13.儿科一级及发烧病人一天至少监测几次体温A、5次B、4次C、2次D、6次正确答案:B14.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常见病因A、饮食因素B、遗传C、感染D、放射因素正确答案:D15.严重贫血时出现晕厥,神志不清是什么原因A、脑血栓形成B、颈椎病C、短暂脑缺血发作D、脑缺氧正确答案:D16.下列有关关节腔及深部组织血肿的预防及护理中错误的是A、出血时局部热敷B、减少活动量D、抬高患肢正确答案:A17.在大量输库存血1000ml以上时,应静脉注射A、10%葡萄糖酸钙B、肝素C、林格液D、0.1%枸橼酸钾正确答案:A18.输液时患儿突然出现心慌气紧、呼吸困难、大汗、咳嗽、咳泡沫血痰。
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

小儿缺铁性贫血健康教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储存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它是儿童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尤以6个月-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是我国重点防治的儿童疾病之一。
【健康教育】1、饮食指导:(1)不要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偏食会对贫血有影响。
(2)喂养时需根据患儿的年龄、消化功能,合理增加富于营养、含铁质丰富的辅食,如瘦肉、蛋类、鱼、肝、肾、豆类、动物血、含铁性植物(有绿叶菜、水果、大豆、海带、木耳、香菇、玉米、芝麻等)等,注意合理的饮食搭配,纠正患儿偏食的不良习惯。
鼓励患儿进食,注意饮食的色、香、味等的调配,以增进患儿的食欲。
(3)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含铁辅食或铁强化食品如铁强化奶等,早产儿或低体重的家长尽早给予补充铁剂(约2个月时)2、生活指导:(1)重度贫血的患儿注意保护性隔离,置于单人房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以免感染,每天定时通风2次,保持居室空气的新鲜。
(2)保持皮肤的清洁,勤换内衣、内裤,有条件的最好每日沐浴1次。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注意口腔清洁,注意饮食卫生,指导患儿多饮水,可起到口腔清洁的作用。
每天用生理盐水或2.5%苏打水漱口,以预防舌炎和口腔炎。
3、口服补铁剂的指导:为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宜从小剂量开始,不良反应明显者可饭后服用:3-4天后改为两餐之间服药,利于吸收,可与维生素C、果汁同服,避免与牛乳、钙片、同服,以免影响铁的吸收。
铁剂可使牙齿变黑,应使用吸管服药。
服药后大便变黑,停药后会恢复正常。
4、出院指导:向家长及年长儿讲解饮食平衡的重要性,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坚持正确用药,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婴幼儿随时添加辅食,对早产及双胞胎、极低体重儿,生后两周即可给予铁剂预防。
做好孕期保健,加强孕妇的营养,预防先天不足。
了解哪些食物中含铁质,并详细讲解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

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其发生主要是由于体内铁的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丢失过多等原因导致的血红蛋白合成减少。
对于缺铁性贫血患者,进行准确的护理诊断是提供有效护理的基础。
以下将详细探讨缺铁性贫血的护理诊断。
一、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这是缺铁性贫血患者最常见的护理诊断之一。
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丢失过多,导致机体无法获得足够的铁来合成血红蛋白,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氧气的运输。
患者可能表现为食欲不振、挑食、偏食,或者由于慢性失血(如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导致铁的丢失过多。
护理措施:1、饮食指导: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绿叶蔬菜等。
同时,告知患者食用富含维生素 C 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等)有助于铁的吸收。
2、制定饮食计划:根据患者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为其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每日摄入足够的铁和其他营养物质。
3、监测饮食摄入:定期评估患者的饮食情况,了解其是否按照饮食计划执行,以及饮食摄入是否满足机体需要。
二、活动无耐力由于贫血导致血红蛋白含量降低,氧气输送不足,患者在活动时容易出现疲劳、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从而影响其活动耐力。
护理措施:1、活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
对于贫血严重的患者,应限制其活动量,以卧床休息为主;随着贫血的改善,逐渐增加活动量。
2、提供支持:在患者活动时,提供必要的协助,如搀扶、使用辅助器具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3、症状观察:密切观察患者在活动过程中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并给予相应的处理。
三、知识缺乏患者可能对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从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
护理措施:1、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缺铁性贫血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方法、饮食注意事项等。
2、解答疑问:鼓励患者提出问题,并给予耐心、准确的解答,消除患者的疑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缺铁性贫血的出院指导
1.妥善安排患儿饮食,增强含铁食物摄入,坚持用药。
2.向家长及患儿解释不良饮食习惯导致本病,协助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注意休息,减少体能消耗。
4.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需补充铁剂2-3个月。
5.定期复查血象。
10.先天性心脏病的出院指导
1.喂养耐心,给予含蛋白质、维生素丰富、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勿食过饱。
2.让患儿注意休息,勿剧烈活动,有蹲跪时,让患儿自己蹲下,自己起立。
3.预防感染:
(1)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加减衣服,避免受凉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2)少去公共场所。
(3)做小手术时,如拔牙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应积极治疗。
4.定期复查,调整心功能到最好状态,使患儿能安全到达手术年龄,安度手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