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数控国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数控国内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数控技术已经成为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控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运动,实现精密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对数控国内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展望。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数控国内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数控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各行各业的制造企业纷纷引进数控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数控加工已成为标配。
同时,政府也大力支持数控技术的发展,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为数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数控国内发展的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进步,数控技术也正在向智能化、个性化和柔性化方向发展。
智能数控设备的出现使得机械加工过程更加精确和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个性化定制的需求不断增加,数控技术正向着满足个性化生产的要求发展。
柔性制造系统的引入使得生产线能够根据不同的订单进行快速的切换和调整,提高了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未来,数控技术还将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技术创新的问题。
数控技术虽然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我们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基础研发,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以提高数控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
其次是产业升级的问题。
在国内,数控行业的竞争激烈,企业需要加强自身实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赢得市场竞争。
同时,受制于高昂的设备成本、维修费用以及技术门槛,一些小型制造企业面临着引进数控设备的困难。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降低设备成本,加强技术培训,推动数控技术的普及。
最后,让我们来展望一下未来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控技术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时数据,数控机床能够实现故障预警和智能调整,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数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数控技术是指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编程控制机械设备进行加工和制造的技术,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制造业智能化的加速发展,数控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了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数控技术现状数控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领域。
目前,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生产的数控机床制造技术和设备水平已经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除了满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之外,还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强大的竞争力。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制造业智能化的不断推进,数控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国内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来看,数控机床制造企业数量、产品种类和数量、市场份额及技术水平都在稳步提高,许多企业已经在产业链上形成了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模式。
二、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控机床也在数字化、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上快速前行。
数控机床不再是单纯的机械设备,它们开始拥有更多的智能功能,例如自适应、自诊断、自巡检等,以及通过互联网可以实现远程监控、远程诊断、远程维保等。
2.多元化、柔性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数控机床的多元化、柔性化需求也越来越大。
目前制造企业需要更加灵活、高效、定制化的生产设备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这为数控机床的多元化和柔性化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智能化制造在智能化制造方面,数控机床已经开始与其他智能制造设备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例如数字化车间、智能装备等。
它们不仅能够自适应生产,还能够自主维护和管理,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协调。
4.绿色制造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制造成为了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数控机床行业中,绿色制造主要体现在节能、降耗和依靠可再生能源上。
未来数控机床制造企业需要更加注重绿色生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证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数控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数控系统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控制机床运动的自动控制系统,其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目前,国内外数控系统的最新发展趋势包括:
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控系统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包括自适应控制、智能优化算法、故障诊断等方面。
2. 高速化:数控系统的高速化主要表现在快速的加工速度和高精度。
目前,高速、高精度的五轴联动数控系统已经成为主流。
3. 大数据:数控系统也需要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以实现更好的加工效率和质量控制。
4. 可视化:数控系统的可视化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这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更直观、更方便地进行操作和控制。
5. 云计算: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将数控系统的数据存储、计算和处理移到云端,实现远程监控和管理。
总之,随着数控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未来数控系统将成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之一。
- 1 -。
数控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及2024年展望

本文将介绍数控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其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并展望2024年航空航天领域中数控技术的发展方向。
一、数控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航空航天领域是数控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行业之一。
随着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数控技术在飞机制造、发动机制造、航天器制造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飞机制造:数控机床在飞机零部件的加工和装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数控机床可以实现复杂结构零件的高精度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数控技术还可以实现自动化装配,降低人工操作的错误率。
发动机制造:航空航天发动机是航空航天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
数控技术在发动机的叶片加工、燃烧室加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数控机床可以实现对复杂曲面的高精度加工和微米级尺寸控制,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可靠性。
航天器制造:航天器制造对于精度和质量要求极高,而数控技术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数控机床在航天器结构件、推进器、导航系统等方面的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数控机床可以实现对复杂结构的高精度加工和装配,确保航天器的安全和可靠性。
二、数控技术对航空航天领域的影响数控技术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对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数控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加工和装配,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比传统的手工操作,数控机床可以快速完成复杂零部件的加工和装配,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能。
提高产品质量:数控技术具有高精度和稳定性的特点,可以保证产品的精度和一致性。
通过数控机床的应用,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降低成本:数控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减少人为错误。
通过自动化加工和装配,可以减少人工操作所需的时间和成本,并且减少了人为操作错误导致的废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推动技术创新:航空航天领域对于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的需求很大,而数控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技术,推动了航空航天领域的技术创新。
数控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航空航天领域的制造工艺和工程技术的进步,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数控行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2024年展望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数控行业成为了现代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数控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短缺、人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本文将研究当前数控行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展望了2024年数控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数控行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平衡:随着数控行业的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的数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目前数控行业人才的供给却存在着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部分高校数控专业培养模式滞后,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许多毕业生对于数控行业的认知度不高,对相关技能了解不深入,导致市场上缺乏优秀的数控人才。
技能结构不合理:数控行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机械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数控编程和操作技能。
然而,当前培养体系中,过于注重理论教育,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导致许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
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脱节:数控行业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涌现出新的加工工艺和设备。
然而,部分高校的数控专业教学内容滞后,无法及时跟上行业的发展步伐。
这导致一些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难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
二、数控行业人才培养对策深化产教融合: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起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数控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及时调整数控专业的课程内容,将最新的数控技术和工艺纳入教学内容。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实践环节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增加高水平的数控专业教师数量,引进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工作。
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其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鼓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实习和实训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此外,可以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培训等新型培养模式,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三、2024年数控行业人才培养展望产业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数控行业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机遇。
国内数控机床现状解析与建议

国内数控机床现状解析与建议国内数控机床现状解析与建议数控机床是指具备数控系统的机床,它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数控机床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国内数控机床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国内数控机床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国内数控机床现状目前国内数控机床市场日渐庞大,但是这个市场的规模相对于国外市场来说还比较小。
首先,国内数控机床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相对于国外来说还比较低。
虽然一些大型企业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大部分中小型企业仍然存在技术落后的问题。
其次,国内数控机床产业存在一些品牌、质量、规格等进入门槛问题,很多小企业只是进行加工、装配等环节,没有成熟的核心技术,这使得很多国内数控机床制造商容易被市场淘汰。
二、国内数控机床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面对国内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数控机床制造商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由于国内数控机床制造技术水平还不够高,导致制造成本相对比较高。
二来,品质问题也是数控机床制造商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很多国内制造商采用一些材料和零部件质量有问题的机床,使机床的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也影响了国内市场的信誉度。
三来,市场竞争格局已经从设备本身竞争,转向基于数据的服务化争夺。
因此,国内数控机床制造商必须积极面对数字化转型,以期长期在市场中生存下来。
三、国内数控机床发展建议为了促进国内数控机床市场的发展,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
首先,国家应该加大对于数控机床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数控机床领域中来。
此外,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帮助小型企业在核心技术上进行研发,提高技术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
其次,国内数控机床制造商应该加强与国际先进制造商之间的合作,积极向国外学习和吸取经验,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通过合作,共享技术,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规格。
另外,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也非常重要。
由于国内数控机床行业缺少统一的标准,导致市场上存在的产品在质量、规格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数控车床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数控车床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本文概述数控车床,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设备之一,其技术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加工精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数控车床技术也在持续进步,不断满足复杂多变的制造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数控车床技术的当前发展现状,分析其内在的技术特点与优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深入研究数控车床的控制系统、驱动技术、加工工艺等关键领域,本文期望为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和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推动数控车床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应用。
二、数控车床技术发展现状数控车床技术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经历了从简单的数控编程到高度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变革。
目前,数控车床技术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数控系统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融入,数控车床的控制系统日趋智能化。
现代数控系统能够自动识别材料类型、厚度和硬度,并自动调整切削参数以达到最优的加工效果。
高精度与高效率:随着超精密加工技术和新型切削工具的应用,数控车床的加工精度得到了显著提升。
同时,通过优化数控算法和机床结构,提高了加工效率,减少了非生产时间。
复合加工能力:现代数控车床不仅具备车削、铣削、钻孔等基本功能,还能实现磨削、激光加工等多种加工方式的复合,从而在一台机床上完成复杂零件的多工序加工。
模块化与标准化:数控车床的设计制造越来越倾向于模块化和标准化,这不仅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有利于机床的维护和升级。
网络安全与远程监控:随着工业0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数控车床的网络安全和远程监控成为新的关注点。
现代数控系统配备了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并通过云平台实现远程故障诊断和监控,大大提高了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和维护效率。
绿色环保与节能减排:数控车床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
通过优化机床结构、减少空载时间和使用环保切削液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污染排放。
数控车床技术在高精度、高效率、复合加工、智能化和网络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现代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数控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

数控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
一、数控技术的现状
数控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和机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技术,被广
泛应用于机床的自动化控制,以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
近年来,在精密加工、自动化制造等领域的发展,数控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数控技术已经取得的重大进步,如今主要使用的数控技术有数控
加工中心、数控车床、数控刨削机、数控火花机等等。
这些设备具有自动
化操作、加工精度高、操作安全性好、节省能源、制造效率高等特点。
数控技术在特种机床、智能机床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气动控制、电动控制、传动控制等多方面的发展,促进了数控机床的精确操作,
在计算机技术、机器人技术、伺服控制技术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使得数控加工的技术更加成熟可靠。
二、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智能化加工方面
数控技术在加工过程中,将会朝着更高级,更自动化,更智能化的方
向发展,精度、准确性更高,技术更成熟。
此外,智能化对加工质量的控制,将会发展成多层次的监控,如:传
感器采集参数,在计算机端进行实时监控,直接控制机床端的机器人,准
确控制加工参数,改变机床加工的运行轨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PLC功能继续增强
可编程控制器(PLC)在数控机床上主要完成MsT 功能(辅助功能),即除了主运动以外的辅助功能,但 目前PLC在数控机床上的功能正在逐渐扩大,例如: 1)可通过报警文本编辑产生个性化的诊断页面。 2)PLC直接控制坐标轴。3)在系统配置和初始化时发 挥作用,这个作用对西门子系统的PLC最为明显。
单独的PLC可以完成全部的CNc功能,这已经 成为现实。但就目前而言,PLC主要还是在数控系统 配置到机床上时起一个“接口”作用,包括MST功能, 诊断功能等,这种功能正在不断扩大。
电动机上的编码器将信号直接反馈给cNC系统,既作 为位置反馈(半闭环),又作为速度反馈。cNC发出的 速度指令送入驱动单元的Ⅳ1B和Ⅳ2B。0iC系统则 采用F'ssB光纤进行cNc和伺服通信,这和三菱伺服 的连结类似。
CNC的通讯功能还有一个目的是上传数控机床 的状态及故障信息,以便上位机监控并进行故障诊 断。西门子840D/810D可以通过电话线、ISDN、Inter. net、GSM或LAN、WAN、Int聊1et和上位机通讯,进行 远程诊断,但需安装远程诊断软件、调制解调器,并有 电话线或通过网卡进行。MAzAK公司的MAZATROL 640等亦具有这种功能。
综述
现代制造工程2008年第4期
PLC的基本程序(非用户梯形图)在机床调整时,激活 机床操作面板MCP并设置通道和主轴、坐标轴。通道 相当FANUC中的Head。4)通过PLC提供的参数和 CNC系统参数可以在PLC和零件加工程序之间传递 信息,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即PLC已经渗透到零件 加工程序的编制中。
现场总线(field bus)实质上是工控网络中的低档
130
万方数据
^.18■1A2脚82IJ II^■1BlA脚2且12I0宝lL^l●B1唧A2_船j性o I^ll■引A脚282
宙宙苜凰
图l 西门子802D用现场总线连接整个系统
FAGOR公司的SERCOS主要用于CNC和伺服系 统的通讯且采用光缆。最高传输速率为4M baud。 SERCOS将CNC(8055,8070)和主轴、坐标轴驱动连 结起来,每个节点亦有相应地址。从FAGOR 8070开 始,CNC和L/O的连结采用CAN总线。
1 数控系统的硬件技术发展迅速
随着集成电路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数控 硬件技术的更新换代注入新的活力,现代数控系统普 遍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专用芯片(ASIC) 及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在电气装联上广泛采用 表面安装(SMT)、三维高密度(tllree di啪璐ional high deIlsit)r)技术,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高速高性能 存储技术,比如闪烁存储(n船h memory),移动存储 (PcMcLA card)等极大地方便用户。薄膜晶底层设备通信有以下特点。 1)通信环境恶劣,可能受到温度、湿度变化、尘
埃、电压波动、机械振动和电磁场干扰等因素影响。 2)信息传递主要是设备与设备之间,故对通信可
靠性要求高。 3)通信内容和时间一般可以预先设定,随机、自
发产生的信息相对较少,这可使通信协议大大简化。 4)由于有较多的监控信息,实时性要求高。 5)要求有一定的故障诊断和容错能力,以防止不
Stat吣and prospects of CNC technology
“Cheng.ren
(NC Center of XiJing UIlive玛ity,Xi’肌710123,CHN)
h衲a砖technique、architectu弛、opemting Ak;h薯ct:De∞ribes CNC p佗船nt 8itualion肌d development including
PPl、PP2、6llU为从站,并均有节点地址,如图1 所示。
严格意义上说,数控控制软件中包含着实时操作 系统的思想,例如任务调度、存储器管理、中断处理 等,但这种技术是隐含的,是和数控应用程序比如插 补,伺服、译码等混合的。每一个数控系统都是独特 的,不透明的。这种情况对于最终用户和系统集成商 而言带来诸多不便。在开放式数控呼声日益高涨的 今天,研究实时操作系统在CNC软件中的应用是顺理 成章的事。特别是最近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技术 发展迅猛,这对于数控控制软件的开发将产生革命性 的影响。选择一个合适的商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 将插补、伺服、译码、数据处理等数控应用软件往上 “挂”,最终移植到一个硬件环境中去,形成最终使用 户满意的数控系统,也就是个性化的CNC系统,这将 是开放式数控的主要方向。
129
现代制造工程2008年第4期
综述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数控制造商纷纷推出PC- b鹊ed CNC系统,例如FANUC公司的FANUC 160/ 180,西门子公司的siemens 840Di,FAGOR公司的 FAGOR 8070。由于采用了工业级PC机及桌面操作 系统Windows,DOS等,其丰富的软、硬件资源给用户 带来诸多的方便。
131
现代制造工程2008年第4期
综述
的问题,一个是PLc梯形图的编写。另一个是机床参 数的确定。前者主要解决辅助功能的匹配,比如机床 冷却、润滑、主轴正、反转以及机床操作面板的适配。 而后者主要匹配机床的主运动,例如进给速度,加减 速,行程限制等。这里主要介绍PLC梯形图的开发问 题。早期的数控机床的梯形图是由CNC工程师根据 机床的功能编写的。编译完以后再插入到数控软件 中去,随着数控技术的普及,原先由数控系统制造商 垄断的接口软件开发已转移到机床厂或数控集成商。 用户可根据CNC制造商提供的集成方法和文件自行 开发,大大促进了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现在为了 减轻机床厂和系统集成商编写梯形图的负担,西门子 公司在802D系统中提供了PLC应用程序实例和子程 序库说明,最终用户在编写梯形图时,只要利用参数 调用就可以完成梯形图的编写,大大方便了用户并节 约了时间。
显示器(邢CD)技术使得显示装置趋于平板化,更
便于机电一体化安装并改善人机界面。作为数控系 统核心的处理器广泛采用“位以上的高速msc
万方数据
CPU,保证高速、高精度的数控加工。 以日本FANUC 16∥18i和160∥180i为例,已形成
超小、超薄型控制器,主控板仅为名片一样大小,主处 理器采用Pentium芯片。CNC和伺服采用50M/S的 高速串行总线。用光缆连结L/O模块,采用分散配 置,便于机电一体化。在通讯方面采用PcMc队存储 卡和外部计算机通讯,或采用调制解调器,用电话和 人机通讯。
未来实时unux(RT unu】【)有望成为CNC实时操 作系统的主流。“nux除了具有功能强大、高性能、稳 定性好以及原代码开放等优势以外,其最大的特点是 Unux内核具有非常良好的结构,即可由用户根据特 殊的系统需求,对内核进行配置或裁剪,而这一特点 恰恰满足了可开放式数控应用的差异性需求。
4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广泛使用
im脚t b岫、PI上、net∞mmuIIic撕∞、AC sem、develop哪ent enviroru∞nt etc.1t i8
system、field
to go∞山e陀B咄h of CNC techniq№for
tlIe n姗uf如turing field.
Key ww凼:CNC tecllIliqIle;St咖s qIIo;P瑚pect
7.3三菱公司数字伺服的连接 与上述FANUC系统有所不同是CNC仅向伺服驱
动提供位置命令,位置环和速度环均在数字伺服 MDS.SVJ2之中完成,并且驱动单元之间亦为串行联 结,如图3所示,即所谓“位置环下移”现象。伺服系 统具有原数控的部分功能,有利于简化数控系统的结 构,提高数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6 CNC的通讯、网络功能不断扩大
从早期的DNC,RS232、422和485一直到目前的 MAP,EtIlemet等,数控机床的网络通讯功能在不断增 强。为解决大容量零件加工程序的传递和存储,一是 可采用DNC中的前端机进行分配和传输,即形成 DNC主机一前端机.CNC的三层模式。而一台前端机 可控制多台CNC。另外一种,对于带PCMC认卡的 CNC系统,可利用该存储卡传递加工程序(一张卡为 5—8M)。第二种最简单的方法可利用CNC和后台编 辑功能,在切削时同时传递零件加工程序。
应该看到,在数控加工这种强实时环境中,使用 商用操作系统Win,DOS’等,还尚未得到业界的完全认 可。在理论上没有证明比现有传统的CNC更加优越。
为应对开放式数控未来的发展,我国从2003年开 始实施开放式数控国家标准GB/T18759.1。开放式 数控(ONc)就其开放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 次是具有可配置功能,开放的人机界面的通信接口及 协议。第二层次为控制装置在明确固定的拓扑结构 之下允许替换,增加NC核心中的特定模块以满足客 户的特殊要求。第三层次为拓扑结构的完全可变的 全开放的控制装置。这三个层次中第一层次目前基 本达到。未来的发展主要围绕第二个层次目标展开,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综述
现代制造工程2008年第4期
数控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李诚人 (西京学院数控中心,西安710123)
摘要:主要叙述了数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硬件技术、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现场总线、PLC、网络通讯、交流伺服和开发环 境等。数控技术的研究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数控技术;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TH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l_3133 I 2008)04珈129—04
必要的系统故障。 6)距离短,频度高。 基于上述特点,底层设备互连网络通常采用协议
简单、响应迅速、可靠性高的主.从通信方式,使用工控 网络中的低档产品,如现场总线。
西门子公司的pm胁us首先应用在802D中、低挡 数控系统中。对802D而言,24V电源为“心脏”,PCU
模块为“大脑”,pmbu8为“神经”。因为PCU和L/O 以及伺服系统的连结均依靠p础bus。PCU为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