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系概况(苍松书屋)
珠江流域水资源概况

珠江流域水资源概况:珠江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
发源于云贵高原的马雄山,自西至东横贯华南大地,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
珠江流域的水系,由西江、北江、东江、珠江三角洲诸河组成。
流域面积45.37万平方千米,其中中国境内流域面积44.21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360亿立方米。
西江为珠江的主干流,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市)境内的马雄山,从上游往下游分为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及西江等河段,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桂江及贺江等,在广东省珠海市的磨刀门注入南海,干流全长2214千米。
北江主流浈水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坑,较大支流有武水、连江、滃江、潖江和绥江等,干流在思贤滘与西江沟通后进入珠江三角洲,干流全长468千米。
东江主流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桠髻钵,较大支流有安远水、新丰江、西枝江等,在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进入珠江三角洲,干流全长520千米。
三角洲诸河包括西江和北江思贤滘以下及东江石龙以下河网水系注入三角洲的潭江、高明河、沙坪河、流溪河、增江、深圳河、茅洲河等中、小河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九龙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其地理范围内。
三角洲诸河纵横交错,水流相互贯通,自东而西经由虎门、蕉门、洪奇门、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及崖门入注南海,构成独特的“诸河通汇,八口分流”的水系特征。
珠江主干流的上游以及滇桂国际河流,流经高原及峡谷地区,地少人稀,河道陡峻,水急滩多,水力资源和矿藏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之一;中游流经低山丘陵及河谷冲积平原,河道平缓,落差小,耕地集中,水量丰富,航运条件优越,防洪任务繁重;下游为河流冲积平原,地势低洼,人口密集,是经济发达的精华地区,为防洪重点保护区;河口滩涂资源丰富,前景广阔。
珠江片河川径流丰沛,水力资源丰富,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0万千瓦及以上的河流有570条,总理论蕴藏量达4645.4万千瓦;单站装机容量0.5万千瓦及以上的技术可开发水电站2504座,总装机容量3900.5万千瓦,年发电量1682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水电站2263座,总装机容量3732.1万千瓦,年发电量1606亿千瓦时。
第二章珠江水系

第二章珠江水文特征及主要水利问题第一节珠江水系珠江水系的最大特征是复合水系,这点与长江、黄河不同。
西江、北江和东江水系汇合于三角洲区,使广州称为“三江汇总”。
珠江指广州城南河段而言,因河中有红层所成小岛,椭圆如珠,称“海珠石”,故称河为“珠江”。
三江水系合称为“珠江水系”。
三江以西江为主,思贤滘以上长2075公里,坡降0.58‰,流域353120平方公里(有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东江长520公里,坡降0.388‰,流域27040平方公里,北江长468公里,坡降0.26‰,流域46710平方公里。
三江每年流入三角洲水量为3067亿立方米,这是我国的一项巨大财富,也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西江的正源1985年珠江水利季员会定在云南沾益马雄山(2444米)东麓伏流出口“水洞”,即南盘江的源头,并视为珠江源地,由此至珠海市磨刀门企人石入海,长2214公里。
它是我国第四长河,但流量上却是我国第二大河。
源头是按“唯远是源”和“流水不断”的原则定出,但在岩溶化的云贵高原上却不适用,因“水洞”上游还有二条有长流水的小河,把源头伸至马雄山北,和北源北盘江接近。
南北盘江合流后称红水河,为我国三大水力发电基地之一。
汇柳江后称黔江,入郁江后称浔江,梧州以后始称西江。
郁江上游还有左江和右江两源。
东江源出江西寻邬挜髻钵(1102米),是一条整治较好的河川,有新丰江、枫树坝、白盘珠等水库调节,又有东深工程,引东江水供应深圳、香港。
北江源出江西信丰石碣大茅山(455米),称浈水,至韶关汇湖南来武水后始名北江,自古为广东北上中原的通路,宋代经南雄珠玑港南下的移民,为开发珠江三角洲农业的主要劳动力。
此外,还有新兴江、潭江、绥江、增江,流溪河等流入,组成三角洲放射状河系复合的水网。
第二节水文特征珠江三角洲水文也具有热带特征,如水量丰富,含沙量少,水质较好,河床稳定,分支众多等。
而潮汐影响大也是特色。
(一)水量丰富,洪涝易生珠江三角洲承受水量达3319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河。
珠江

中国南海入海最大水系
01 名称由来
03 水文特征 05 治理开发
目录
02 水系构成 04 流域概况 06 水旱灾害
珠江,是一个由西江、北江、东江及珠江三角洲诸河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一般以西江上源为源头,发源于 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和越南的北部,从而形成支流 众多、水道纷纭的特征,并在下游三角洲漫流成河区,经由分布在广东省境内6个市县的虎门、蕉门、洪奇门 (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大口门流入南海。
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一级支流有墨江、锦江、武江、南水、滃江、连江、潖江、滨江和绥江等。
在韶关市沙洲尾以上为上游,称浈江。河长212公里,河道平均坡降0.59‰,流域面积7554平方公里。流域 内多山地丘陵,间有小部分零星分布的河谷盆地。从上游乌迳以下,到墨江口,河岸两侧平均10公里以内为100 米以下的丘陵地,10公里以外则是山地。河谷多为V字形。本段沿河接纳的主要支流有墨江、锦江、武江。
高要水文站(集水面积平方公里)实测多年(1956—1987年)平均年径流深636.3毫米,径流总量为2237亿 立方米,年输沙量7100万吨,侵蚀模数202吨/年·平方公里。
西江自广西梧州市东流13公里至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川镇界首村大源冲口即进入广东境省内,至广东三水 县思贤滘与北江相通,其后转向南流,进入珠江三角洲。
水系构成
1
水系特点
2
西江水系
3
北江水系
4
东江水系
5
三角洲诸河
在广东的珠江水系中,东江、流溪河、北江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流,西江、潭江大致自西向东流,并都汇于珠 江三角洲河区,最后分别由8大口门注入南海,整个水系呈扇状水系。
地理冷知识——珠江

地理冷知识——珠江珠江在历史上一直是指广东省广州市从白鹅潭到虎门的一小段水道。
水道96公里长,因为曾经流经一个礁石——海珠石而得名。
直到1937年,为了统一管理华南地区交错汇流的河网,南京国民政府将由西江、北江、东江等700多河流汇聚而成的复合水系,统称为珠江,还设置了珠江水利局。
由此,珠江正式出道,成为仅次于长江、黄河的中国第三长河。
全长2400公里,流经中国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6个省(区),流域覆盖了中国五分之一国土面积和三分之一的人口。
一不小心还流出了国,水系深入越南北部,也算混了个国际河流。
大河珠江水系中,东江、北江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流,西江大致自西向东流。
最后三条大江在广州附近的三角洲集合,分别由八大门注入南海,形成“三江汇流、八口出海”这种放浪形骸的水系格局。
(什么是河口地貌点这里)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丰富,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
(什么是季风点这里)在春夏降水集中的季节,流域内经常遭遇个洪水啥的都不是事儿。
(什么是洪水点这里)因此,珠江径流量非常哇塞,仅次于长江,排名中国老二,是黄河的六七倍,一点没给母亲河留面子。
丰盈的河水与众多的支流,直接给珠江叠加了buff,航运价值仅次于长江。
因为江面广阔,广州人喜欢把珠江叫“海”,过江又叫“过海”。
西江西江是珠江水系的最大最长的干流,径流量占流域总量的80%。
发源于云南省曲靖市的马雄山北东麓,这也被认为是珠江源头,马雄山还能看到一个写着“珠江源”的山洞。
西江非常难搞,明明同一条河,不同河段名字不一样,一路都在改名。
源头到贵州省望谟县叫作南盘江,其中有一段还是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界河。
南盘江在望谟县双江口纳入北盘江,一直到广西来宾市被叫作红水河。
在广西境内,红水河在象州县与柳江汇合后改名黔江,在桂平市与郁江汇合改名浔江,一直到梧州才正式叫作西江。
广西梧州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是西江上重要的内河港口,被称为两广咽喉。
北江北江作为珠江水系第二大干流,只有500多公里长,发源于江西省赣州市小茅山。
广东省河流简介

广东省河流简介-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广东省河流简介广东省主要水系为珠江水系,珠江是我国第三大河流,全长2320公里。
珠江水系主要由西江、北江、东江构成。
1、西江西江,是珠江在广西东部和广东西部的一段河流名称,发源于云南曲靖市沾益县东北的马雄山,因东江、西江、北江三江冲积而成珠江三角洲,最终由珠江口流入南海。
2、北江北江是珠江的支流。
位于广东省北部,干流长468公里。
西源武江来自湖南省临武县西,东源浈江来自江西省信丰县石碣大茅山,两源南流在广东省韶关市汇合后始称北江,到三水同西江汇合。
武江又名武水,位于广东省西北部,长260公里,在广东省内长152公里。
发源于湖南临武县三峰岭,于乐昌三溪附近流入广东,经乐昌、乳源、曲江等县,在韶关沙洲尾注入北江。
浈江是珠江水系北江上游的干流,全长211公里,发源于江西省信丰县大庾岭石溪,流经广东的南雄、始兴、仁化,在韶关市区与武江汇合成北江。
滃江源于广东省翁源县船肚,长173公里,西流至英德东岸嘴注入北江。
连江旧称“湟川”,是北江最大的支流,因此又称为小北江,发源于广东连州市星子圩磨面石,上段称东陂水,至连州市区后称连江,全长275公里,流经连州、阳山、英德三县市,在英德市连江口镇汇入北江。
滨江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境内,河长100千米,是北江右岸支流。
发源于清新县北部大雾山的大塝村,东南流经石潭镇、浸潭镇、龙颈镇和县城太和镇,最后于清新县与清远市清城区交界的飞水口汇入北江。
绥江位于广东省中部,是北江右岸支流,干流长226千米,发源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南部的擒鸦岭正坑顶,向南流进入怀集县境内又称中洲河,于怀集县城怀城镇右纳马宁水后转东南流,干流始称“绥江”。
绥江东南流经广宁县和四会市南部地区,于四会市大沙镇的马房村汇入北江。
3、东江东江是珠江的支流,位于广东省东部,干流全长约523公里。
发源於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
上源称寻邬水,西南流入广东省,经龙川县,至惠州市折向西,过东莞县流入珠江,在狮子洋出虎门入海。
珠江水系概况

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
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77.83%;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10.30%;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6%;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1%。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
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
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云南珠江水系

水系保护
保护措施
加强立法:制定和 完善水系保护相关
法律法规 1
加强合作:加强政 4
府、企业和民间组 织在水系保护方面
的合作与交流
加强监管:建立和 完善水系保护监管
2 体系,加强执法力
度
3
加强宣传:提高公 众对水系保护的认 识和参与度
生态修复
01
植被恢复: 种植适合当 地环境的植 物,提高植 被覆盖率
响,流量变化较大
流量影响:影响农业、 工业、生活用水,以 4
及生态环境等
流量分布:上游 2 流量较小,中下
游流量较大
流量来源:主要 3 来自降水、冰雪
融水、地下水等
河流生态
河流生态系统:包括河流、河岸、河床等,相互 依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河流生态系统中拥有丰富的生物种 类,包括鱼类、水生植物、微生物等
云Hale Waihona Puke 珠江水系演讲人目录
CONTENTS
1 水系概况 2 河流特点 3 湖泊特点 4 水系保护
水系概况
主要河流
01 澜沧江:发源于青藏高
原,流经云南、缅甸、 老挝、泰国、柬埔寨、 越南,最后注入南海
03 红河:发源于云南,流
经越南,最后注入南海
02 怒江:发源于青藏高原,
流经云南、缅甸,最后 注入印度洋
河流水质:河流水质直接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健 康,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河流流量:河流流量直接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流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湖泊特点
湖泊类型
01
淡水湖:如滇池、洱海 等,水质清澈,生物多 样性丰富
02
咸水湖:如纳帕海等, 湖水含盐量较高,适合 盐碱植物生长
珠江

一、概况
• 源头 • 注入海洋 • 长度、流域面积、径流量
出 海 口
云贵高原
两广丘陵
珠江三角洲
2 水文特征及成因
水文特征 流量
汛期 含沙量 大 长 小
成因
流经湿润地区, 降水充足 夏季风登陆早,秋 季台风雨,雨期长 流域植被覆盖率高
3、分段特征
• 上游:流经石灰岩地区,河谷深,滩多水急 • 中游:流向与山脉斜交,形成平坎与峡谷,河汊众多。
4、开发
• 上游:水能
• 下游:航运 • 航运价值大: 自然原因:a、 气候:降水 量大,雨季 长,汛期长,径流量大,无冰期,季节 变化小;b、地形:平坦,水流和缓通 航里程长。 社会经济条件:流域内经济发达,城市集 中,人口稠密,客货周转量大
珠江咸潮
和采砂量
• 成因: • (1)枯水期河流水位低 • (2)天体引力引起海水的涨潮 • (3)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 (4)滥采河砂致使河床严重下切 • (5)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剧增且浪费严重
解决措施
• 1、搞好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河流径流量季 节调控能力 • 2、跨流域调水,提高水位,以淡压咸 • 3、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 4、加强河床作业管理,严格控制采砂地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
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77.83%;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10.30%;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6%;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1%。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
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
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2007年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15552km,占全国航道通航里程的12.6%,其中三级航道1417.6 km,四级航道734.3 km,五级航道593.2 km,初步形成了以西江航运干线、右江、柳黔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等为骨干,其它航道为基础的航道架构;2007年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28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22156万吨、355万TEU,初步形成了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五个内河主要港口为主,其他地区重要港口、一般港口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港口体系。
2.内河水运量规模在珠江水系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船舶平均吨位以及水运量逐步提高。
2007年珠江水系共拥有运输船舶19552艘、536.1万载重吨、285.5万千瓦功率,船舶平均载重吨位由1990年的53.7吨增加到2007年的326.5吨。
珠江水系水运量由1978年的10254.2万吨增加到2008年34400万吨,年均增长16.3%;内河集装箱运输量由1990年12万TEU增加到2007年的724万TEU,年均增长27.3%;但在客运方面,由于向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转移,客运量有所减少,从1978年2925.8万人次下降到2008年2178.7万人次。
(见表1、图3)。
表1 1990-2008年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情况年份货运客运货运量(万吨)货运周转量(万吨公里)客运量(万人)客运周转量(万人公里)197810254.210920602925.8200592.2 19901068911649003000.4210000 20001963923400001902.975000 200627862.344602442174.4115027.7 20073014747724612257107896 20083440046029002178.797443图3 1990-2008年珠江水系客货运量情况3. 内河航运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珠江水系拥有内河航运企业600家以上,多为民营企业,并集中在西江干线、珠江三角洲航段;珠江水系上游航段以个体企业为主,且数量不是很多,约占水系航运企业总量的5%。
按运输货种、载重吨级及运营范围来划分,珠江水系以货运为主的航运企业约占90%;万吨级以上的航运企业约占总量的40%。
内河省际运输企业约150家,广西占其中的80%以上;省内运输企业约450家,广东占其中的90%以上;另外从事沿海运输企业40多家。
4、内河航运市场运价目前,珠江水系航运市场运价所执行的依据是2001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放开水运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放开水运客货运输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价格由水运企业根据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行确定,中央直属水运企业的客货运输价格由企业报交通运输部备案,其它水运企业的运输价格报相关省(区)价格、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水运价格放开后,各水运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明码标价的有关规定,除合同运价外,水运企业调整水路客、货运输价格,应提前30天向社会公布。
5、内河水运管理体制目前,珠江水系行政管理采取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由交通运输部在珠江水系的派出机构: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负责整个珠江水系的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工作;由所在各航段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辖区水运有关的规划、建设、监管、执法等工作。
在行业协会方面,目前尚无专门的珠江水系水运的行业协会,而是由各地方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如广东省港口协会、船东协会等,其主要作用是协助当地管理部门做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作用,协会会员多由本地相关企业组成,当地的主要大型企业加入了相关的行业协会,这对促进内河水运发展、维护水运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内河水运信息化在内河水运信息化方面,珠江水系各地发展情况不平衡。
广东作为珠江水系中经济最发达的省区,在水运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多,先后建立航道信息数据库、全省乡镇渡口安全管理系统、水路春运统计系统等信息系统,信息化水平居珠江水系四省区之首;广西各级港航管理部门已推广应用水运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立起了水运企业和船舶基础数据库;珠江水系上游的云、贵地区因地方经济条件等原因,在内河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落后,航道、港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三、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发展展望1、发展趋势由于珠江水系四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呈现出梯度发展格局,下游珠三角地区经济将继续领跑。
从2000年至2007年,广东、广西、贵州、云南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5.5%、14.4%、13.4%和11.7%。
在珠江水系经济腹地各省区所占比重来看,广东省比重继续提高,广西、云南、贵州有所下降。
珠江水系上不同流域对内河水运的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珠江中上游:以航道建设为重点,上游结合水电开发,联合治水,打通西南水运出海中线、南线通道,实现红水河全线复航,建设北线通道;加强柳州、来宾主要港口建设,相应发展百色港、富宁港、桂林港等重要港口;在重点旅游水域,加强环保船型的研究和推广,适度发展节能环保、安全美观、快速舒适的旅游客船,加快研究和推广适合库区水上运输的船型;加强对客货混载行为的管理;随着西南水运出海通道的建设,鼓励和培育上游地区航运企业的发展。
珠三角:基本形成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的专业化运输体系。
适度发展旅游客运,主要向快速化、舒适化、个性化、区域化和更加环保方向发展;西江航运干线: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采取股份合作、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实现多元化经营。
发展壮大能带动水运经济发展的骨干航运企业;进一步加快南宁、贵港、梧州等主要港口的建设,重点发展集装箱、煤炭和水泥等专用泊位,改善港口的集疏运条件;全面提升西江航运干线运输能力。
总的来看,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是满足生产要素高效、低成本流动的需要。
未来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沟通沿海、沿江、沿边和内地,连接主要城市的综合运输通道;形成内河港口枢纽、引导和调整沿江产业布局;围绕内河水运的区域性合作进一步加强;内河水运管理的信息化、内河产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协调性不断增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内河水运市场。
2、需求预测考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影响因素,结合国家发布的各相关行业产业规划和珠江水系流域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分析并借鉴珠江水系流域内各地水运规划、港口规划和航道规划,对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在“十二五”及未来二十年的货运量、客运量预测,2020、2030年珠江水系货运量分别为5.06亿吨和6.95亿吨(参见表2)。
表2 珠江水系及各省区内河货运量预测表(亿吨)2007年2020年2030年珠江水系 3.13 5.06 6.95广东省 2.36 3.8 5.2广西区0.75 1.15 1.5贵州省0.020.080.18云南省0.010.030.07资料来源:《珠江水系航运规划报告(2008年修编)》3、总体目标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为方向,以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等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建成面向我国西南部地区的珠江水系内河水运服务体系。
在硬件建设上,以航道、港口、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为重点,改造、提升珠江水系通航枢纽和船闸通过能力,逐步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内河水运体系;在软件建设上,以法规体系、政策环境和管理手段建设为依托,逐步形成体制完善、管理顺畅的内河水运管理体系。
使珠江水系的内河水运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发展的需要,使珠江水系内河水运的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发展重点重要航道重点建设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等组成的“一横一网三线”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以及左江、桂江、绣江、贺江、南盘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水道等区域重要航道,并以一般航道为补充,远景实施从北部湾直接出海的平陆运河和沟通珠江与长江水系的赣粤运河。
规划西江航运干线等22条航道3174公里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北江等21条航道2507公里为区域重要航道,连江等27条航道1292公里为一般航道。
内河港口根据内河港口的区位条件,自身特点及发展方向,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5个主要港口为骨干,进行重点建设;以来宾港、柳州港、富宁港、百色港、崇左港、云浮港、广州内河港、江门港、中山港、虎门港、惠州港、韶关港、清远港、黔西南港、黔南港、黔东南、河池港17个地区重要港口为基础,一般港口为补充,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