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水系概况
珠江水系概况

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局部组成。
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77.83%;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10.30%;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6%;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1%。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XX,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穿,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河水运现状1.河水运根底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
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河港口现状分析,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开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根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兴旺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兴旺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
珠江水系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珠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珠江水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珠江概况:珠江横贯我国华南大地,是我国七大江河至于。
珠江流域片主要包括珠江流域、韩江流域、澜沧江以及东国际河流、粤桂沿海诸河以及海南省,区域总面积65.4万平方公里,设计的行政区域有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海南、福建8省(自治区)。
珠江流域是珠江片最大的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水系组成,经八大口门注入南海,素有“三江会流、八口入海”的特征,总面积45.37万平方公里,站整个珠江片的69.3%。
珠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6230亿立方米,仅此于长江居全国第二,珠江也是目前我国水质最好的江河之一,其主要干流税制常年保持在Ⅱ--Ⅲ类。
其中西江是珠江的主干流,全长2214公里。
发源于云南曲靖市境内的马雄山,一次经过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在广西梧州于桂江汇合后称西江。
珠江水系主要特征:珠江流域内多为山地和丘陵,站总面积的94.5%,平原面积小而分散,仅占5.5%。
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西北部是平均海拔为1000——2000米的云贵高原,在云贵高原以东是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两广丘陵,广西以及云贵高原东部广泛分布着石灰岩,以云南的石林和贵州的山水地貌特征最为典型,珠江下游的冲积平原是著名的珠江三角洲。
珠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珠江流域的中部,属于湿热多雨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多雨。
四季的特点是:春季阴雨连绵,雨季特多;夏季高温湿热,暴雨集中;秋季台风入侵频繁;冬季很少严寒,雨量稀少。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4~22度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2200毫米。
珠江含沙量少,是我国各大河流中含沙量最小的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126~0.334公斤每立方米。
珠江现状:珠江广州河段包括西航道、前航道、后航道和黄埔水道,整个河段水环境已受到严重污染。
近些年,广州市政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整治水污染,主要工业废水排放实行了“一控双达标”,2000年工业废水排放量比1996年大幅减少7727.85万吨;但生活污水排放呈迅猛增加之势,由于生活污水收集困难,目前处理率只达到约26%。
珠江水资源概况珠江

珠江水资源概况珠江水系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大,水生生物生存空间相对较大。
在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积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1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77条。
珠江三角洲平均河网密度为0.9km/km2,水面面积占全流域总水水面积的20%左右,为珠江流域河网密度最大的地区。
珠江水系河流生境类型可分为“平原缓流型”和“山麓急流型”。
总体上急流型多于缓流型,按鱼类生态区划属于“南岭山麓型”;流域内主要湖泊集中于西江上游的南盘江流域,多为构造湖和岩溶湖,此类湖泊的封闭与半封闭生态环境与河流鱼类基本隔绝,降低或丧失了与江河鱼类的交互作用。
珠江流域伴生湖泊数量少,面积也小,主要有东江下游的潼湖和西江南宁市的南湖、肇庆市的星湖等;流域内已建成的水库有近9000座,多为中小型水库,为鱼类生存繁衍提供了比较广阔的水域,但也阻隔了鱼类的迁徙和回游。
珠江水系为温水性河川,年平均水温在17.5~22.9℃之间,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水温除个别河流(桂江等)外,多在12℃以上。
因而,流域内的江河、湖泊、水库都适合狭温性鱼类(如鲮鱼等,临界死亡水温为10℃),北部山区每年1~2份寒潮侵袭时,水温骤降常造成一些越冬热带鱼类大量死亡。
珠江流域各主要河流均为少沙河流,河水透明度较高,有机质和营养盐含量低;PH值在6.5~8.5之间,溶解氧平均值一般在7mg/l以上,水生生物的物种丰富,但生物量较低。
珠江是我国7大江河流域中最南部的河流。
按照河川水量排序,珠江次于长江,位居第二位;按照河流生物和鱼类种属多样性排序,珠江高于长江,位居全国7大江河首位。
根据水产部门的资料,中国内陆水域共有鱼类795种(包括亚种),珠江水系有鱼类381种(最新的统计有450多种),长江水系有370种,黄河水系仅有191种,东北黑龙江水系有175种,西部地区鱼类稀少,如新疆仅有50余种,西藏仅有44种。
因而,珠江是我国陆地水域最富“生命”多样性的大江大河。
珠江水系概况

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
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77.83%;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10.30%;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6%;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5.91%。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
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
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珠江相关知识点总结

珠江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地理概况珠江发源于云南省西南部的横断山脉,流经贵州、广西、广东等省份,最终注入南海。
珠江干流全长约2364公里,主要支流有北江、东江、西江、北干江、南江等。
珠江流域地势多山多丘陵地貌,河流曲折,水域宽广。
珠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与发育。
二、历史文化珠江流域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
自古以来,珠江水系就是南方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经济发展的支撑。
珠江流域还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如岭南文化和客家文化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三、经济作用1. 农业灌溉珠江流域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拥有丰饶的农田和水稻种植基地。
珠江水利工程的建设,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力支持。
2. 交通运输珠江流域交通便利,是中国南方主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珠江流域河流纵横交错,沟通内地与海洋,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此外,珠江流域还建设了多条高速公路和铁路,为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3. 水利发电珠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最重要的水力发电基地之一。
以三峡电站、小清江电站为代表的水电站群,为中国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清洁能源。
4. 经济贸易珠江流域地处中国南方经济发达地区,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电子产业和商贸业。
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频繁。
珠江流域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四、生态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生态环境的保护更是关系到整个地区及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随着珠江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
水污染、土壤沙化、植被破坏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保护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加强环境监测、推行绿色发展理念等。
通过这些措施,珠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望得到改善。
总之,珠江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河流,起着重要的经济、交通和生态作用。
尤其是在广东、广西和广西等省份,珠江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主要水系及水电站----珠江

江珠 江珠江(the Pearl River)是中国南方最大河系,与长江、黄河、淮河、海河、松花江、辽河并称中国七大江河。
(珠江的三大支流分别是西江,北江,东江).旧称粤江,是中国境内第三长河流,按年流量为中国第二大河流。
全长2400公里。
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一段河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河的总称。
夜珠江——于广州人民桥其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省东北部曲靖市沾益县的马雄山,干流流经云南、贵州、广西(自治区)、广东四省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在广东三水与北江汇合,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8个入海口流入南海。
北江和东江水系几乎全部在广东境内。
珠江中国南方大河。
旧称粤江。
原指广州到虎门一段入海水道,现为西江、北江、东江三江的总称。
流域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六省区,面积45.2万多平方公里(包括流经越南的1万多平方公里)。
水系支流众多,水道纵横交错。
西江是水系主流,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
干流上、中游各段分别称南盘江、红水河、黔江和浔江,在梧州以下称西江。
干流全长2,129公里,流域面积35.5万平方公里。
主要支流有北盘江、柳江、郁江和桂江。
总落差2,130公尺。
北盘江上的黄果树大瀑布水头高达70公尺。
北江的正源是浈水,源於江西省信丰县。
在韶关附近与武水相会称北江。
韶关以上水流湍急,韶关以下河道顺直,沿途有滃江、连江汇入,在穿越育仔峡、飞来峡後进入平原,河宽水浅,至思贤窖流入珠江三角洲。
干流长582公里。
东江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大竹岭。
上源称寻乌水,西南流入广东省。
上游河窄水浅,两岸为山地,干流长523公里。
东、西、北三江各在入海处冲积成一个小型三角洲,连缀而成珠江三角洲,面积1.13万平方公里。
目前各小三角洲的前缘仍以每年约100公尺左右的速度向海中发展。
三角洲上河网密布,大小河道百馀条,互相沟通,交织成网,最後分别经由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八个口门流入南海。
第二章珠江水系

第二章珠江水文特征及主要水利问题第一节珠江水系珠江水系的最大特征是复合水系,这点与长江、黄河不同。
西江、北江和东江水系汇合于三角洲区,使广州称为“三江汇总”。
珠江指广州城南河段而言,因河中有红层所成小岛,椭圆如珠,称“海珠石”,故称河为“珠江”。
三江水系合称为“珠江水系”。
三江以西江为主,思贤滘以上长2075公里,坡降0.58‰,流域353120平方公里(有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东江长520公里,坡降0.388‰,流域27040平方公里,北江长468公里,坡降0.26‰,流域46710平方公里。
三江每年流入三角洲水量为3067亿立方米,这是我国的一项巨大财富,也为珠江三角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西江的正源1985年珠江水利季员会定在云南沾益马雄山(2444米)东麓伏流出口“水洞”,即南盘江的源头,并视为珠江源地,由此至珠海市磨刀门企人石入海,长2214公里。
它是我国第四长河,但流量上却是我国第二大河。
源头是按“唯远是源”和“流水不断”的原则定出,但在岩溶化的云贵高原上却不适用,因“水洞”上游还有二条有长流水的小河,把源头伸至马雄山北,和北源北盘江接近。
南北盘江合流后称红水河,为我国三大水力发电基地之一。
汇柳江后称黔江,入郁江后称浔江,梧州以后始称西江。
郁江上游还有左江和右江两源。
东江源出江西寻邬挜髻钵(1102米),是一条整治较好的河川,有新丰江、枫树坝、白盘珠等水库调节,又有东深工程,引东江水供应深圳、香港。
北江源出江西信丰石碣大茅山(455米),称浈水,至韶关汇湖南来武水后始名北江,自古为广东北上中原的通路,宋代经南雄珠玑港南下的移民,为开发珠江三角洲农业的主要劳动力。
此外,还有新兴江、潭江、绥江、增江,流溪河等流入,组成三角洲放射状河系复合的水网。
第二节水文特征珠江三角洲水文也具有热带特征,如水量丰富,含沙量少,水质较好,河床稳定,分支众多等。
而潮汐影响大也是特色。
(一)水量丰富,洪涝易生珠江三角洲承受水量达3319亿立方米,为我国第二大河。
珠江四大名鱼

珠江四大名鱼——鲈、嘉、鳜、魽一、珠江流域和渔业资源基本概述珠江是我国四大江河之一,同时是我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它奔流不息,孕育着两亿中华儿女。
珠江水系由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河段等组成,全长约3200公里,其中西江主流长2197公里,北江干流长468公里,东江干流长523公里;流域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我国境内流域面积44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412亿立方米,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
珠江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流域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独特的生境使其具有流域多样性、生态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水域中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我国南方的重要水生生物资源的基因库。
据珠江水产研究所80年代初的调查,流域有鱼类384种及多种名贵、珍惜水生野生动物,种类之多居全国首位。
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其中淡水鱼类14种,珠江水系占了5种。
珠江水系鱼类的种类占我国淡水鱼类的一半以上,且特有种属多,河口性鱼类多,钯亚科种类多等成为珠江水系独特的鱼类特点。
主要经济鱼类有淡水四大鱼类、广东鲂、鳊鱼、鲥鱼、中华海鲶、青鱼、鲚鱼、梅童鱼等;特有品种有鲮鱼、斑鳢、广东鲂、须鲫、唇鱼、桂花鲮、黄鲫、南方白甲鱼等;此外,由于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加剧,一些珍稀名贵水生生物面临灭绝之灾,国家对这些濒危的生物加以保护,水系中的中华鲟、中华白海豚、鼋3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鲵、唐鱼、大头鲤、花鳗鲡、金线钯、鲥鱼、金钱龟、地龟、山瑞鳖等12种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二、珠江四大名鱼除了以上珍稀名贵水生生物外,花鲈、卷口鱼、桂花鱼和斑鱯被美誉为珠江四大名鱼。
1.花鲈花鲈隶属于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脂科,花鲈属,分布于中国、朝鲜半岛、日本。
珠江的西江、北江、东江和三角洲均有分布,学名为Lateolabrax japonicus ,英文名为Japanese sea bass。
花鲈体延长,侧扁,吻尖。
口大,斜裂。
下颌梢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珠江水系概况珠江,旧称粤江,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全长2214公里,横贯滇、黔、桂、粤、湘、赣六省区,连通越南北部(如图1所示),流域总面积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内。
图1 珠江水系示意图珠江流域属于复合型流域,由西江、北江、东江流域及珠江三角洲河网四部分组成。
西江流域面积353120 km2,占全流域面积%;北江流域面积46710 km2,占全流域面积%;东江流域面积27040 km2,占全流域面积%;珠江三角洲及流入区内中小河流流域面积共计26820 km2,占全流域面积%。
珠江流域集水面积在10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8条,在1000 km2以上的河流共有120条。
珠江水系航道包括了中国内河航道规划“两横一纵两网”中的“一横”和“一网”,如图2所示,航道布局以西江为主干,上游通过三个通道与云贵连接,这三条通道分别是南线通道右江;中线通道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北线通道都柳江、融江、柳江,流经中游的广西,经西江航运干线与下游三角洲航道网及北江、东江贯通,通过八个口门入海,形成江海相连、干支相通、水陆联运的水运体系。
图2 珠江水系航道分布图二、珠江内河水运现状1.内河水运基础设施珠江水系主要航道有: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航道网、右江、左江、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北江、东江、都柳江、融江、桂江、贺江等。
珠江水系中上游航道由于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库区不断建成蓄水,水域面积增加,航道从天然航道向库区航道转变,航道条件优良,下游航道经过系统治理,通航条件逐步改善。
根据对珠江水系内河港口现状分析,内河港口布局及规模与腹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布局基本吻合,下游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大,上中游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港口规模较小。
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由主要港口、地区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三个层次构成的布局。
2007年珠江水系航道通航里程15552km,占全国航道通航里程的%,其中三级航道km,四级航道km,五级航道km,初步形成了以西江航运干线、右江、柳黔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等为骨干,其它航道为基础的航道架构;2007年珠江水系内河港口共拥有生产性泊位2281个,年综合通过能力22156万吨、355万TEU,初步形成了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五个内河主要港口为主,其他地区重要港口、一般港口分工协作、共同发展的港口体系。
2.内河水运量规模在珠江水系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船舶平均吨位以及水运量逐步提高。
2007年珠江水系共拥有运输船舶19552艘、万载重吨、万千瓦功率,船舶平均载重吨位由1990年的吨增加到2007年的吨。
珠江水系水运量由1978年的万吨增加到2008年34400万吨,年均增长%;内河集装箱运输量由1990年12万TEU增加到2007年的724万TEU,年均增长%;但在客运方面,由于向公路、铁路等运输方式的转移,客运量有所减少,从1978年万人次下降到2008年万人次。
(见表1、图3)。
表1 1990-2008年客货运量、客货周转量情况图3 1990-2008年珠江水系客货运量情况3. 内河航运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珠江水系拥有内河航运企业600家以上,多为民营企业,并集中在西江干线、珠江三角洲航段;珠江水系上游航段以个体企业为主,且数量不是很多,约占水系航运企业总量的5%。
按运输货种、载重吨级及运营范围来划分,珠江水系以货运为主的航运企业约占90%;万吨级以上的航运企业约占总量的40%。
内河省际运输企业约150家,广西占其中的80%以上;省内运输企业约450家,广东占其中的90%以上;另外从事沿海运输企业40多家。
4、内河航运市场运价目前,珠江水系航运市场运价所执行的依据是2001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放开水运价格有关问题的通知》,即放开水运客货运输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具体价格由水运企业根据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行确定,中央直属水运企业的客货运输价格由企业报交通运输部备案,其它水运企业的运输价格报相关省(区)价格、交通主管部门备案。
水运价格放开后,各水运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明码标价的有关规定,除合同运价外,水运企业调整水路客、货运输价格,应提前30天向社会公布。
5、内河水运管理体制目前,珠江水系行政管理采取国家和地方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由交通运输部在珠江水系的派出机构:交通运输部珠江航务管理局负责整个珠江水系的规划、协调、监督、服务工作;由所在各航段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负责各自辖区水运有关的规划、建设、监管、执法等工作。
在行业协会方面,目前尚无专门的珠江水系水运的行业协会,而是由各地方成立相关的行业协会,如广东省港口协会、船东协会等,其主要作用是协助当地管理部门做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作用,协会会员多由本地相关企业组成,当地的主要大型企业加入了相关的行业协会,这对促进内河水运发展、维护水运市场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6、内河水运信息化在内河水运信息化方面,珠江水系各地发展情况不平衡。
广东作为珠江水系中经济最发达的省区,在水运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较多,先后建立航道信息数据库、全省乡镇渡口安全管理系统、水路春运统计系统等信息系统,信息化水平居珠江水系四省区之首;广西各级港航管理部门已推广应用水运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立起了水运企业和船舶基础数据库;珠江水系上游的云、贵地区因地方经济条件等原因,在内河信息化建设方面相对落后,航道、港口管理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
三、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发展展望1、发展趋势由于珠江水系四省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呈现出梯度发展格局,下游珠三角地区经济将继续领跑。
从2000年至2007年,广东、广西、贵州、云南GDP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和%。
在珠江水系经济腹地各省区所占比重来看,广东省比重继续提高,广西、云南、贵州有所下降。
珠江水系上不同流域对内河水运的发展侧重点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方向:珠江中上游:以航道建设为重点,上游结合水电开发,联合治水,打通西南水运出海中线、南线通道,实现红水河全线复航,建设北线通道;加强柳州、来宾主要港口建设,相应发展百色港、富宁港、桂林港等重要港口;在重点旅游水域,加强环保船型的研究和推广,适度发展节能环保、安全美观、快速舒适的旅游客船,加快研究和推广适合库区水上运输的船型;加强对客货混载行为的管理;随着西南水运出海通道的建设,鼓励和培育上游地区航运企业的发展。
珠三角:基本形成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的专业化运输体系。
适度发展旅游客运,主要向快速化、舒适化、个性化、区域化和更加环保方向发展;西江航运干线:大力发展民营企业,采取股份合作、联合、兼并等多种形式,实现多元化经营。
发展壮大能带动水运经济发展的骨干航运企业;进一步加快南宁、贵港、梧州等主要港口的建设,重点发展集装箱、煤炭和水泥等专用泊位,改善港口的集疏运条件;全面提升西江航运干线运输能力。
总的来看,随着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是满足生产要素高效、低成本流动的需要。
未来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发展的主要趋势是:沟通沿海、沿江、沿边和内地,连接主要城市的综合运输通道;形成内河港口枢纽、引导和调整沿江产业布局;围绕内河水运的区域性合作进一步加强;内河水运管理的信息化、内河产业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协调性不断增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内河水运市场。
2、需求预测考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等影响因素,结合国家发布的各相关行业产业规划和珠江水系流域各省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分析并借鉴珠江水系流域内各地水运规划、港口规划和航道规划,对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在“十二五”及未来二十年的货运量、客运量预测,2020、2030年珠江水系货运量分别为亿吨和亿吨(参见表2)。
表2 珠江水系及各省区内河货运量预测表(亿吨)资料来源:《珠江水系航运规划报告(2008年修编)》3、总体目标珠江水系内河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内河水运为方向,以西江亿吨黄金水道、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等重点工程建设为依托,建成面向我国西南部地区的珠江水系内河水运服务体系。
在硬件建设上,以航道、港口、船舶和支持保障系统的现代化建设为重点,改造、提升珠江水系通航枢纽和船闸通过能力,逐步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备的内河水运体系;在软件建设上,以法规体系、政策环境和管理手段建设为依托,逐步形成体制完善、管理顺畅的内河水运管理体系。
使珠江水系的内河水运发展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现代物流和综合运输发展的需要,使珠江水系内河水运的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发展重点重要航道重点建设西江航运干线、珠江三角洲高等级航道网、右江、北盘江、红水河、柳江、黔江等组成的“一横一网三线”国家高等级航道网,以及左江、桂江、绣江、贺江、南盘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的东莞水道等区域重要航道,并以一般航道为补充,远景实施从北部湾直接出海的平陆运河和沟通珠江与长江水系的赣粤运河。
规划西江航运干线等22条航道3174公里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北江等21条航道2507公里为区域重要航道,连江等27条航道1292公里为一般航道。
内河港口根据内河港口的区位条件,自身特点及发展方向,以南宁港、贵港港、梧州港、肇庆港、佛山港5个主要港口为骨干,进行重点建设;以来宾港、柳州港、富宁港、百色港、崇左港、云浮港、广州内河港、江门港、中山港、虎门港、惠州港、韶关港、清远港、黔西南港、黔南港、黔东南、河池港17个地区重要港口为基础,一般港口为补充,形成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功能明确的内河港口体系。
运输船舶重点发展江海直达船、集装箱船、顶推船队和滚装船,引导运输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
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内河船舶以500-3000吨级自航船为主,海轮以1000-3000吨级江海直达船为主,山区河流以300-500吨级自航船为主。
内河物流枢纽依托内河港口,建设物流园区,拓展仓储、转运、配送等现代物流功能,促进内河港口向现代物流枢纽转型,提升内河港口对产业链的拉动和区域经济的贡献。
信息系统在推动珠江水系各省区加强航道(枢纽)、运输、安全监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统筹全水系港航信息化建设方案和有关标准,整合行业信息资源,初步构建珠江水运综合信息平台,满足水系水运规划、港航管理、行业监管、公共服务等的需要,并逐步拓展珠江水系水运物流信息服务。
四、政策建议1、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渠道。
在中央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珠江水系四省区地方政府也要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建立省级内河水运建设基金;积极主动利用外资或金融机构贷款,可采取合资、入股等方式吸纳和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沿江政府筹措配套资金,并在滩涂开发、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兴建航电结合、多方联合开发的梯级枢纽,联合水利水电等涉水部门共同开发建设控制性枢纽,加快中上游航道梯级渠化进程;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体的内河港口建设和经营投融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内河港口码头,经营港口物流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