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浅析_王海梅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 定期检查
定期检查果树,发现病 斑及时刮除,并使用杀 菌剂如甲基硫菌灵、苯 醚甲环唑等进行涂抹防 治。
3. 培育抗病品 种
选择对腐烂病具有抗性 的果树品种,是防治腐 烂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之一。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01
02
03
04
05
发生与流行
水稻纹枯病是一种由真菌 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发 生在高温高湿的稻田中。 病菌在水稻叶鞘上形成云 纹状病斑,导致叶鞘和叶 片枯死脱落,严重时会导 致水稻减产甚至绝收
空间分布
01
植物病害在空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常常形成一定的疫区,
且疫区内的病害发生和流行也呈现不均匀性。
时间动态
02
植物病害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有些病害一年四季均可
发生,有些则在特定的季节或年份发生。
影响因素
03
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候、土壤、植物种
类、耕作制度、环境条件等。
防治措施
针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田间管 理
合理施肥、灌溉和密植, 以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同 时,定期清除田间杂草和 稻茬,减少病菌的传播。
2. 使用抗病品 种
选择对纹枯病具有抗性的 水稻品种,是防治纹枯病 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
3. 化学防治
使用杀菌剂如井冈霉素、 丙环唑等在纹枯病发病初 期进行喷雾防治,每7-10 天喷一次,连续2-3次
防治措施
针对小麦锈病的防治,可 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种植抗病品 种
选择对锈病具有抗性的小 麦品种,是防治锈病最经 济有效的方法。
2. 农业防治 3. 化学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 、灌溉和密植,以提高小 麦的抗病性。同时,定期 清除田间杂草和病残体, 减少病菌的传播。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植物病害的症状
腐烂
植物组织分解腐烂,发出臭味,常见于果 实和块根等部位。
变色
植物的叶片、花瓣、果实等部位失去正常 颜色,变得枯黄、淡绿或紫红。
坏死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坏死,出现斑点、腐烂 等现象。
萎蔫
植物因缺水而导致的枯萎现象。
畸形
植物的器官变形、扭曲、过度生长等,影 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02
植物病害的发生机制
THANKS
感谢观看
在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 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场所,降低下一 年病害的发生率。
化学防治方法
使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农药
合理使用农药
针对不同的病害,使用相应的化学农药进行 防治,如杀菌剂、杀虫剂等。
根据病害发生的情况和作物的生长阶段,合 理使用农药的种类、浓度和施用次数,避免 滥用和过量使用。
轮换使用农药
注意安全
04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和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病害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种, 降低植物染病的可能性。
合理轮作制度
避免连作,采取合理的轮作制度, 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和繁殖。
精耕细作
通过精细的农业管理措施,如及时 排水、合理施肥等,改善植物生长 环境,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生物因子
包括病原菌、害虫、线虫等生物 侵入植物体后引起的病害。
非生物因子
包括不良气候条件(如高温、低 温、干旱等)、营养不良、环境 污染等因素引起的病害。
植物病害的类型
1 2
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的病害,具有传染性。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不具有传染性。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培训资料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
因素
精品文档
1,病原因素:病害的流行必须要有大量的侵染力强的病原物存在,并能很快地传播到寄主体上,只有病原物的数量大才能造成广泛的侵染,病原物越冬的数量是来年进行初侵染的基础2,寄主植物:大面积的(单一的)连片的,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流行的先决条件 3,环境条件:如气象因素,其中以温度,水分和光照影响最大,同一环境因素常常一方面影响寄主,另一方面又影响病原物,另外,土壤的质地,pH, 肥水等因素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有关。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十二章节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课件

这两类病害的特点的病害 ▪ 多数是局部侵染的病害 ▪ 病原越冬率低而不稳定 ▪ 流行程度取决于环境条件 ▪ 寄主的感病期长,潜育期短 ▪ 受环境因子影响大 ▪ 相邻年份间波动大 ▪ 在田间有由少—多、点—面的过程 ▪ 病原菌繁殖率高,只要环境条件适宜,当年就可完成菌
病害预测的主要目的
用作防治决策参考 确定药剂防治的时机、次
数和范围
预测的种类
(一)按照预测内容和预报量的不同可分为: 流行程度预测 病害发生期预测 损失预测 (二)按照预测的时限可分为: 长期预测 中期预测 短期预测
(一)按照预测内容和预 报量的不同可分为:
流行程度预测 病害发生期预测 损失预测
植物病害流行学
▪ 在群体水平研究植物病害发生 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 综合性学科称为植物病害流行 学( botanical epidemmiology) ,是植物病理 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病害流行学研究的重点:
▪ 1、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 2、病害流行的时间、空间动态
一、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
▪ 称为中心式传播或中心式流行
(1)中心式
▪ 初侵染—发病中心—再侵染
▪ 由发病中心向外扩展
▪ 扩展方向和距离取决于风向和 风速,下风方向发病迅速而且 严重,扩散距离也较远。
(1)中心式
▪ 通常发病中心病害密度大,距 离越远,密度越小,这称为病害梯 度(disease gradient)或侵染梯 度(infetion gradient),梯度 越缓,传播距离越远;梯度越陡, 传播距离越近。
(1)S型曲线(如potato晚疫病) (2)多峰曲线(如稻瘟病:苗瘟、
叶瘟、穗瘟三次高峰)
影响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浅析

影响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浅析摘要介绍植物病害症状,分析植物病害流行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植物病害;症状;发生流行;影响因素农作物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下,形成其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对其周围的环境因素有着一定的适应范围,与其他生物种群保持着一定消长关系。
如果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其影响超出该种作物固有的适应限度,作物的正常代谢作用就会遭到干扰和破坏,使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以致在形态上呈现病态,就叫做发病。
导致植物形成病害的原因总称病原,其病原物有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栽培条件等,如土壤水分过少或过多,导致旱和涝;温度过低,导致冻害。
生物因素包括真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它们自然不能制造营养物质,需要从其他有生命的生物或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中摄取养分才能生存。
1植物病害的症状植物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或病原物的侵害,代谢作用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理变化,在外部或内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使植株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甚至导致局部或全株死亡,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形成,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导致发生病害的过程。
它与由风、雹、昆虫及高等动物等对植物造成的机械损伤有区别。
凡植物组织死亡无逐渐、不断的变化过程,就不能叫植物病害。
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主要可分为以下5类:1.1变色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受抑制呈褪绿或被破坏黄化;有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花青素形成过盛,则叶片变红或紫红呈红叶;有的叶片黄绿相间呈花叶。
1.2斑点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斑。
病斑的颜色不一,有褐斑、黑斑、灰斑、白斑等。
病斑的形状不一,有圆形、椭圆形、梭形、轮纹形、不规则形等;有的病斑受叶脉限制,形成角斑;有的沿叶肉发展,形成条纹或条斑;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有的没有,病斑扩大可联接为更大的病巴斑。
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园林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美化了我们的环境,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
园林植物也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给植物生长和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病虫害的发生原因1. 生长环境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的一些因素,如土壤酸碱度、光照、湿度、通风等,会直接影响植物的健康状况。
如果生长环境不理想,植物的免疫力会降低,易受病虫害的侵扰。
2. 植物品种不同的植物品种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也不同,一些品种本身就比较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
在选择园林植物的时候,应该根据植物的品种特性,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品种。
3. 疏于管理园林植物的疏于管理也是导致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不及时修剪、不及时除草、不定期的施肥等,都会导致植物生长状况不佳,容易引发病虫害。
4. 天气因素天气因素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气温过高或者过低、湿度过大等,都会影响植物的健康状况,从而引发病虫害。
二、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一些耐病虫害或者抗病虫害的植物品种,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园林植物的侵害。
2.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园林植物生长环境的良好状态,包括要适度的施肥、适时的修剪、及时的水肥调控,确保植物在良好的生长环境下,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病虫害的侵害。
3. 定期检查和防治定期对园林植物进行检查,一旦发现病虫害,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使用生物农药或者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使用黄板或黄粉等措施进行监测和诱捕病虫害。
4. 积极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在园林植物的日常管理中,应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定期对植物进行喷水清洗、移栽植物、定期换土等,以减少植物病虫害的侵害。
5. 合理利用生物防治手段生物防治是一种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手段,可以采取释放天敌、放牛、放寄生虫等方式,利用天敌和寄生虫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浅谈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园林植物病虫害是园林管理中常见的问题,病虫害的发生不仅影响了园林植物的健康生长,还可能对园林环境造成破坏。
了解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是园林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1. 生长环境因素园林植物的病虫害往往与生长环境密切相关。
缺乏养分和水分、土壤质地不良、空气污染等都容易导致植物生长受阻,从而增加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而且,园林植物的密集种植也容易造成病虫害的传播。
2. 植物本身特性不同种类的园林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不同,有些植物本身就容易受到特定病虫害的侵害。
某些植物对特定的虫害或者病害天生没有抵抗能力,或者抵抗能力较差,这些都是引发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原因之一。
3. 气候因素气候对病虫害的发生有着直接的影响。
潮湿的气候容易使病菌滋生,高温干燥的气候则容易引发一些植物虫害。
而且,气温的变化也容易使植物抵抗力下降,从而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4. 病害传播病虫害的传播是引起病害大面积爆发的原因之一。
风、雨水、昆虫等都是常见的病害传播途径。
在园林中,一旦发现植物患有病害,应尽快进行隔离处理,避免病害传播给其他植物。
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 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在园林植物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抗病虫害的品种。
这样不仅能减少园林病害的发生,还能降低后期的防治成本。
2. 加强管理园林植物的管理是避免病虫害的发生的重要措施。
包括及时修剪、清理感染病虫害的植物、保持通风良好、及时浇水等措施都能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合理施肥园林植物缺乏养分和水分容易使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因此合理施肥对于预防病虫害也是至关重要的。
4.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高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
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利用微生物制剂等方式进行生物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5.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常用方法。
但是在使用化学防治时,应注意按照标准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土壤中养分的丰缺也会影响植物病 害的流行。例如,缺乏某些微量元 素可能导致植物抗病性降低。
生物环境的影响
01
寄主植物
不同寄主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不同。某些寄主植物容易感染某些病害,
而其他寄主植物则具有抗病性。
02
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
不同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也会影响植物病害的流行。例如,某些病原菌
土壤传播
一些病原物可以在土壤中存活 并传播到其他植株,如土壤中 的线虫和真菌孢子可以通过土
壤传播。
03
植物病害流行的因素
气候条件的影响
温度
温度对植物病害的流行有 着重要影响。例如,某些 病害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 容易发生和传播。
湿度
湿度也是影响植物病害流 行的关键因素。高湿度条 件下,病原菌容易繁殖和 传播。
降雨
降雨对土壤中病原菌的扩 散和植物表面病原菌的传 播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环境的影响
土壤类型
不同土壤类型对病原菌的存活和 繁殖能力不同。例如,沙质土壤 排水性好,但保水性差,可能有
利于某些病原菌的存活。
土壤pH
土壤pH值对病原菌的存活和繁殖 具有重要影响。某些病原菌在酸性 或碱性土壤中容易存活和繁殖。
轮换使用农药
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应轮换 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以降
低病害的抗性发展。
05
植物病害防治的实践应用
农业防治实践应用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特定病害具有抗性的品种,从根本上减少 病害的发生。
合理轮作
通过不同作物之间的轮作,减少土壤中病原菌的 数量,减轻病害的发生。
精耕细作
深耕细作,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菌的寄主和 传播途径。
具有广泛的寄主范围和高的繁殖能力,容易造成病害的大流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 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产生了大量的繁殖体, 需要 有效的介体或动力, 才能在短期内把它们传播扩散, 引起病 害 流 行 。 气 流 、风 雨 尤 其 是 暴 风 雨 、流 水 和 昆 虫 传 播 病 原 物 与病害流行有较大的关系。风雨不仅可以传播病原细菌, 还 可以使病叶与健叶接触并造成伤口, 有利于细菌侵入, 如田 间流水可以把病原物在田间广泛传播。有不少病毒是昆虫 传 播 的 , 传毒 昆 虫 的 数 量 越 多 、活 动范 围 越 广 , 病 害 流 行 就 越广而严重。 3.3 环境条件
5 参考文献
[1] 张政兵, 刘年喜, 郭海明.黄瓜霜霉病防治现状及 综 合 防 治 措 施[J].长 江蔬菜, 2007( 5) : 29- 30.
[2] 朱 庆 松 , 张 进.大 棚 黄 瓜 霜 霉 病 的 综 合 防 治 技 术[J].信 阳 农 业 高 等 专 科学校学报, 2005, 3( 15) : 42- 43.
118
植物的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可发生腐 烂, 有根腐、茎基腐、穗腐、块茎和块根腐烂等。含水分较多 的柔软组织, 有的细胞间的中胶层被病原物分泌的酶所分 解, 致使细胞分离, 组织崩溃, 造成软腐或湿腐, 腐烂后水分 散失, 成为干腐。幼苗的根或茎腐烂, 幼苗直立死亡, 称为立 枯, 幼苗倒伏, 称为猝倒。 1.4 生理性萎蔫
植物生病后所表现的病态称为植物病害的症状, 主要 可分为以下 5 类: 1.1 变色
植物绿色部分的叶绿素受抑制呈褪绿或被破坏黄化; 有的叶绿素形成受抑制, 花青素形成过盛, 则叶片变红或紫 红呈红叶; 有的叶片黄绿相间呈花叶。 1.2 斑点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受到破坏而死亡形成各式各样的病 斑。病斑的颜色不一, 有褐斑、黑斑、灰斑、白斑等。病斑的形 状不一, 有圆形、椭圆形、梭形、轮纹形、不规则形等; 有的病 斑受叶脉限制, 形成角斑; 有的沿叶肉发展, 形成条纹或条 斑; 有的病斑周围有明显的边缘, 有的没有, 病斑扩大可联 接 为 更 大 的 病 巴 斑 。根 、茎 、叶 、叶 柄 、果 、穗 等 各 部 都 可 以 发 生坏死性病斑, 造成叶枯、枝枯、茎枯、落叶、落果等。 1.3 腐烂 收稿日期 2007- 07- 09
有病原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是可以传染的, 称为传染 性 病 害 。引 起 传 染 性 病 害 的 病 原 物 有 真 菌 、细 菌 、病 毒 、类 菌 原 体 、线 虫 及 寄 生 性 种 子 植 物 等 。农 业 上 发 生 的 重 要 病 害 主 要是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引起的, 其中真菌引起的病害
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寄主植物
( 1) 作物品种的感病性。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和流 行的先决条件。在感病品种上病害的潜育期短, 病原物形成 的繁殖体量大, 多循环病害循环的周转率快, 在有利条件下 病害容易流行。种植抗病品种可以有效地防治病害。
( 2) 从外地引进新品种, 如在当地不适应或对当地的病 原物小种不能抵抗, 就会引起病害流行。
在植物发病部位, 往往伴随着出现各种颜色和形状不 同 的 霉 状 物 、粉 状 物 、脓状 物 等 , 这 是 病 原 菌 在 病 部 表 面 产 生的菌体, 是植物传染性病害的标志之一。 2 两类植物病害
根据有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引起植物病害的性质, 可以分为非传染性病害( 也称非侵染性或生理性病害) 和传 染性病害( 也称侵染性或寄生性病害) 。 2.1 非传染性病害
与病害流行有较大关系的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湿度, 有 的影响病原物, 有的影响寄主。
影响病原物侵入寄主前的因素主要是湿度。因为高湿 度有利于真菌孢子的萌发和细菌的繁殖, 所以雨水多的年 份, 常引起多种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 如小麦锈病。雨水较 少的年份, 有利于传毒昆虫的活动, 所以病毒性病害容易流 行, 如小麦黄矮病、水稻黄矮病。田间湿度高、昼夜温差大, 容 易 结 露 , 雨 多 、露 多 或雾 多 有 利 于 病 害 流 行 , 马铃 薯 晚 疫 病就是这样。
作物生长发育要求适宜的条件, 如条件不适宜可以影 响寄主的抗病性, 从而诱发病害, 如小麦苗期春冻易诱发根 腐病等。 3.4 耕作制度和栽培条件
耕作制度的改变, 改变了农业生态系统中各个因素的 相互关系, 往往会导致病害的流行。棉花过早播种, 棉苗会 遭 受 立 枯 、黑 斑 等病 的 严 重 袭 击 ; 水 稻 施 用过 多 氮 肥 , 有 利 于稻瘟病流行; 春小麦缺水缺肥, 容易诱发蠕孢菌引起的叶 斑病等等。
植物受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或病原物的侵害, 代谢作 用受到干扰和破坏, 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病 理变化, 在外部或内部形态上表现出病态, 使植株不能正常 生长发育, 甚至导致局部或全株死亡, 并对农业生产造成损 失, 称为植物病害。植物病害的形成, 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 界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 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导致发生病害 的 过 程 。 它 与 由 风 、雹 、昆 虫 及 高 等 动 物 等 对 植 物 造 成 的 机 械 损 伤 有 区 别 。 凡 植 物 组 织 死 亡 无 逐 渐 、不 断 的 变 化 过 程 , 就不能叫植物病害。
( 3) 作物感病品种的栽培面积和分布。植物病害流行范 围的大小和危害程度, 与感病品种的栽培面积和分布有关。 感病寄主植物群体越大, 分布越广, 病害流行的范围也越 大, 危害也越重。 3.2 病原物
病原物是病害流行的又一基本条件。没有较大的病原 物群体, 病害就不能流行。
( 1) 病原物的致病力。病原物的致病力发生变异是不可 避免的。有的发生变异比较频繁, 如小麦锈病和马铃薯晚疫 病菌等不断发生变异, 产生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 导致作 物品种由抗病表现为不抗病, 以致病害流行。
种植感病品种的地区, 如春季雨水来得早并经常有雨, 条锈病就要提早流行, 雨就成为主导因素。
!!!!!!!!!!!!!!!!!!!!!!!!!!!!!!!!!!!!!!!!!!!!!!!
( 上接第 115 页) 发病初期, 可 喷 80%或 90%疫 霜 灵 可湿 性 粉 剂 500 倍
液 , 或 70%乙 锰 可 湿 性 粉 剂 400 倍 液 , 或 72.2%霜 霉 威 水 剂 600~800 倍液, 或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600~800 倍液, 或 72%克露可湿性粉剂或 72.2%普力克水剂 600~800 倍液, 隔 7d 喷 1 次, 连喷 4~5 次。 4.4 科学用药
植物的根或维管束受病原物侵害, 大量菌体堵塞导管 或产生毒素, 阻碍或影响水分运输, 就引起叶片枯黄、萎凋, 造成黄萎、枯黄, 以致植株死亡。植株迅速萎蔫死亡而叶片 仍呈绿色的称为青枯。 1.5 畸形
植物受害后, 可以发生增生性病变, 生长发育过度, 组 织细胞增生, 病部膨大, 产生肿瘤; 枝或根过度分枝, 产生从 枝、发根等。也可以发生抑制性病变, 生长发育不良, 使植株 或器官矮缩、皱缩等。此外, 病部组织发育不均衡, 可呈现畸 形 、卷 叶 、蕨 叶 等 。
导致植物形成病害的原因总称病原, 其病原物有生物 因 素 和 非 生 物 因 素 。 非 生 物 因 素 包 括 气 候 、土 壤 、栽 培 条 件 等, 如土壤水分过少或过多, 导致旱和涝; 温度过低, 导致冻 害。生物因素包括真菌、细菌等多种微生物, 它们自然不能 制造营养物质, 需要从其他有生命的生物或无生命的有机 物质中摄取养分才能生存。 1 植物病害的症状
《现代农业科技》2007 年第 17 期
最多。 3 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传染性病害的流行通俗地说就是病害大发生。病 害要大发生, 就必须有大量的病原物群体, 这与病害循环有 关, 病害循环周转得越快, 病原物群体增长得越快, 病害也 就增长得越快。
病害循环周转得快慢, 首先决定于病害的性质, 病害有 多 循 环 、少 循 环 或 单 循环 的 , 一 般 说 , 能 在 一 个 生 长季 节 中 流行的病害, 病原物都是多次再侵染的, 病害在短期内发展 快, 波及的面积大, 发生的程度和造成的损失就大。
119
植物保护
《现代农业科技》2007 年第 17 期
影响植物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浅析
王海梅
( 青海省民和县农作物脱毒中心, 青海民和 810800)
摘要 介绍植物病害症状, 分析植物病害流行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 植物病害; 症状; 发生流行; 影响因素
农作物在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下, 形成其种群的生 物学特性, 对其周围的环境因素有着一定的适应范围, 与 其 他 生 物 种 群 保持 着 一 定 消 长 关 系 。如 果环 境 条 件 发 生 剧 烈变化, 其影响超出该种作物固有的适应限度, 作物的正 常代谢作用就会遭到干扰和破坏, 使生理机能或组织结构 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 以致在形态上呈现病态, 就叫做 发病。
一是要用对口药剂, 在一定范围内, 用药量越多, 杀灭 病原菌的效果越好; 二是提倡不同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尤其 要注意保护性杀菌剂和内吸性杀菌剂之间的交替使用或混 用, 既可以有效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又能提高防治效 果; 三是进行药肥混喷, 防病的同时提高黄瓜产量; 四是掌
握好 喷 药 时 间 , 根 据 药 剂 对温 度 、湿 度 和 光 照 的 要 求 , 把 握 好最佳喷雾时间, 一般不宜在中午前后喷药; 五是大力推广 使 用 弥 雾 机和 低 容 量 喷 雾 , 这 样 药 液雾 滴 细 、附 着 力 强 , 杀 菌全面, 不留死角, 可保证喷药质量, 提高农药利用率和防 治效果。
[3] 白 召 民 , 司 玉 芹 , 郑 红 玲.大 棚 黄 瓜 霜 霉 病 的 综 合 防 治[J]. 农 业 与 技 术, 2005, 6( 25) : 119.
[4] 李 连 鹏 , 胡 郑 珍.大 棚 黄 瓜 霜 霉 病 的 发 生 规 律 及 综 合 防 治 技 术[J].上 海蔬菜, 2006( 6)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