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原理实验指导(学时)

合集下载

生物技术专业大实验实验指导

生物技术专业大实验实验指导

《生物技术专业大实验》课程课程编号:0741524966实验指导书主撰人韩军丽王雪青金玉莲赵培审核人王素英天津商业大学生物技术与食品科学学院二零零九年十一月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使学生掌握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细胞工程实验技术,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验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生物技术相关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⒉适用专业年级生物技术专业第6学期⒊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⒋实验课时分配⒌实验环境生物技术专业实验室⒍实验总体要求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

保持实验台的整洁,自己的物品需放置在指定位置,贵重物品随身携带。

⒎本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本专业大实验主要包括基因克隆、克隆的鉴定、细胞生物学基本实验以及细胞工程基本实验技术。

目录实验一目的基因的PCR扩增……………………………实验二DNA片段的回收…………………………实验三DNA的连接……………………………实验四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实验五重组DNA的转化……………………………实验六快速分离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质粒……………………………实验七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实验八外源基因诱导表达及蛋白质检测……………………………实验九细胞凝集反应……………………………实验十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十一细胞工程基础实验技术……………………………实验十二无菌操作及愈伤组织诱导技术……………………………实验十三微藻规模化培养……………………………实验一目的基因的PCR扩增一、实验目的目的基因的分离技术是基因工程的三大核心技术之一。

应用PCR技术分离目的基因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本实验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PCR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设计特异引物,以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目的基因。

生物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生物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生物工艺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开课院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编号:0817********课程英文名称:Biotechnology Experiment课程总学时:2周总学分:2学分含实验或实践学时:2周学分:2学分推荐使用教材:自编讲义编者:管斌,齐祥明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课程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本实验是在应用微生物培养的基础知识上加深微生物培养及其扩大化,并熟悉其过程操作的一门课程。

这就需要学生不仅掌握微生物、生物化学、发酵工艺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要掌握发酵的一些基本实验技能。

通过实践,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生物化学、微生物、发酵工艺学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进一步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实验是以微生物培养为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使同学们掌握摇瓶、5-10升小罐发酵的操作技术与方法是,并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巩固与掌握微生物培养的基本理论,熟练操作,并学习对发酵过程进行检测、控制、评价,对发酵产品进行评价和分离提纯,为他们以后在生物、食品、医药、仪器、农业等领域就业打下实践基础。

学生经过全面训练后,应达到下列要求: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微生物发酵基本操作的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2、了解实验方案设计过程,掌握实验记录及实验报告撰写规范。

3、能正确使用发酵工艺操作中涉及的常用仪器设备。

考试形式:通过实验实际操作和实验记录、报告来对学生所形成的实验能力进行评价,并以百分制计分,最后不进行卷面考试。

授课内容教学目标授课模式学时分配实验一发酵工艺学基础实验操作1、学习并掌握灭菌、接种、培养基配制等发酵工艺常规操作2、了解湿热灭菌原理及其优越性教师指导学生实践2学时实验二双酶糖化淀粉实验1、学习并掌握淀粉水解糖的制备原理及其制备工艺2、了解双酶法制糖的操作工艺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实践6学时实验三酒精摇瓶发酵实验1、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糖的无氧酵解途径2、掌握酵母酒精发酵能力的测定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实践8学时实验四酒精度、残糖测定实验1、掌握酒精度以及发酵过程分析检测的方法。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实验讲义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实验讲义

实验一 酒精连续发酵实验一、 实验目的1. 熟悉和了解连续发酵过程前发酵、主发酵、后发酵的酒精发酵动态。

2. 掌握酒精连续发酵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

3. 通过实验分析初步掌握酒精发酵的工艺技术。

4. 加强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二、 实验原理酒精发酵一般采用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工艺方法。

间歇式发酵从接种至酒精发酵结束全过程均在 一个发酵罐中完成。

酵母菌种的生长和代谢是在糖分不断下降,酒精浓度不断增加的过程中进行的。

这种情况会对酵母的生长代谢产生抑制作用,使酒精发酵率降低。

连续发酵工艺可以克服间歇发酵的缺点和不足。

特别是多级连续发酵工艺,其发酵的每一阶段是 在不同的发酵罐中进行,根据连续发酵的原理,对整个连续发酵系统中的每一个发酵罐来说,罐中的 基质浓度,细胞浓度,酒精浓度,PH、发酵温度等因素都是稳定的。

这样对酵母的生长代谢有利,其 发酵能力增强,发酵率也相应提高。

在酒精连续发酵系统中,一般前面两个发酵罐称为流加罐或酵母 增殖罐,酵母菌和新鲜稀糖液先进入这两罐,然后自然流入下一罐,主要控制好稀糖液流加速度使发 酵达到平衡。

这样酵母菌在 1#和 2#发酵罐中生长和代谢都十分旺盛,使连续发酵系统一开始就处于 主发酵阶段,大大缩短了发酵周期,与间歇发酵比较提高了设备利用率。

根据连续发酵动力学原理、酒精连续发酵服从于单分子反应定律,即糖的发酵速度常数可用下式 表示:上式中:K——发酵速度常数 t——发酵时间 S0——发酵前醪液中的糖浓度 S——发酵 t 时间后醪液中的糖浓度在连续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可用下式表示:(小时) 上式中:f——发酵醪的流速(米 3/小时)v——发酵罐中所装醪液的体积(米 3) 发酵罐中醪液的体积是指酒精浓度达到最高值前所有罐中发酵醪的体积。

例如有 7 个发酵罐组成 的发酵系统,当测定第 5 号罐时酒精浓度已达到最高值,后两个罐已不再增加酒精浓度,应以 1~5 号的醪液总体积为计算依据,6~7 号罐的醪液体积可不计算。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艺实验实习报告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艺实验实习报告

生物工程专业生物工艺实验实习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生物工艺实验旨在通过实习操作,加深对于生物工程专业相关实验及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培养基2.PCR试剂盒3.热循环仪方法:1. 预备实验室设备和试剂,并按实验要求准备所需培养基。

2. 向培养基中加入预先制备的大肠杆菌液,使其浓度适宜。

3. 利用热循环仪对特定DNA片段进行PCR扩增,并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操作。

4. 将PCR扩增产物进行检测和分析,验证扩增效果。

5. 统计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操作,观察到PCR扩增产物带有明显的DNA条带,说明扩增效果良好。

根据PCR结果,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所得到的DNA 序列与目标序列是否一致,从而检测特定基因或序列的存在与否。

四、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生物工艺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和相关实验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运用PCR技术进行DNA扩增,并通过结果分析进行实验结果的验证。

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理论知识,还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实验心得体会生物工程专业的实验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不仅可以提高实践能力,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在本次实验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实验技术的重要性和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同时,也意识到在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严谨和仔细的处理,这将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

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我将继续注重实验实习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

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相信我可以更好地应对生物工艺领域中的挑战,并为生物工程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参考文献[1] Smith J, Doe J. PCR Amplification of DNA[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015.[2] Brown T. Understanding PCR: A Practical Bench-Top Guide[M]. New York: Routledge, 2018.七、致谢特此感谢实验指导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悉心指导。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大纲.doc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大纲.doc

天津科技大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生物工程工艺实验.课号:04120207所属院系:生物工程学院一教研室:生物工程教研室 _ 实验室:生物工程实验室一制定日期:2004年12月1日—一、实验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第四学年第一学期使用。

所要求的预备知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业分析,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氨基酸工艺学,酿酒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等。

二、实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作为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求学生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工业分析、生物工程工艺原理、氨基酸工艺学、酿酒工艺学、生物工程设备等课程掌握的基本理论,进行具体生物产品的生产模拟实验,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组织方式及时间安排1、时间:第七学期后三周(一般为17〜19周)。

2、组织方式:将每个自然班分成2组,每组安排1〜2名指导教师。

3、实验地点: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实验在生物工程中心,生物工程工艺综合性实验在生物工程学院的各研究室。

四、实验内容:实验内容包括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实验和生物工程工艺综合性实验。

生物工程单元操作实验:以下单元操作实验视情况一般安排 4 个,每个实验4学时,在生物工程工艺大实验期间穿插进行。

1、生物反应器操作技术2、亚硫酸盐氧化法测定溶氧系数Ka值L3、膜过滤技术在培养基灭菌中的应用4、酒精蒸馅实验5、气流干燥实验6、无离子水的制备实验生物工程工艺综合性实验:生物工程工艺综合实验的安排紧密结合生物工程系的研究方向与科研,实验内容根据当前科研情况、行业发展情况及学生可能的分配方向等进行动态调整,目前安排的实验如下:1、氨基酸发酵工艺实验2、酿酒工艺实验3、制曲工艺实验4、酵母培养工艺实验5、有机酸工艺实验6、发状念珠藻细胞的光生物反应器培养7、纳米芯片的制备实验生物工程工艺大实验的内容包括菌种分离、种子培养、发酵、分析检测、分离提取、成品制备等单元操作,具体实验内容由各指导老师安排。

生物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doc

生物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doc

生物化工原理实验教案指导教师:张玉先面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二0 —年九月实验一雷诺实验(2学时)一、实验目的1、熟悉雷诺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观察并验证流体流动的状态。

二、实验任务1、通过调节流速,得出层流、过渡流和湍流。

2、测量流体的流速和其它物性参数,计算临界雷诺数,并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三、实验原理雷诺曾做过实验,得到流体的流动状态分为层流、过渡流和湍流三种。

另外,流动状态和流体流速、密度、粘度、管径有关,并因此得到一个准数——雷诺数。

R*如经过总结,得到流体的流动状态只同雷诺数的大小有关,雷诺数小,则为层流,雷诺数人则为湍流。

由层流变为湍流所对应的雷诺数,称为上临界雷诺数,约为4000〜12000Z间,工程上常用3000, 一般大于此值对确定为湍流。

市湍流变为层流所对应的雷诺数称为下临界雳诺数,约为2000左右,小于此值可定为层流。

上、下临界雷诺数Z间的流动状态为过渡流,由于过渡流不稳定,稍有干扰,就变为湍流,所以有时把它看成为湍流的延伸部分。

由于Re和四个参数有关,通过改变这些参数來改变Re值,从而改变流体的流动状态。

四、实验装置—TI V妥二图i・i雷诺实验装置简图五、实验内容1、准备好管子、红墨水、桶、量筒等辅助材料,把红墨水充满漏斗。

2、将水充入设备内,让水面达到预定高度并稳定,多余的水由溢水管排出。

3、打开流水管阀门,让水山管子流动,同时打开漏斗让红墨水从漏斗底部流出,并随水流动。

4、调节水的流速,利用红墨水的流动状态,观察不同的水的流动情况。

5、认真耐心的调节上下临界点,用量筒和秒表测量水的流量,换算出流速,结合其它参数,计算对应雷诺数,并和理论值进行比较。

6、实验完毕,关闭进水管,关闭漏斗,关闭出水管。

最后一组实验,将装置内的水放尽。

六、注意事项1、做实验时要小心,以免碰坏漏斗、量筒等易损品。

2、调节流速时,要手扶管子或阀门,不要硬掰,进行实验时要有耐心。

3、由于液体流动易受外界干扰,观察现彖吋,尽可能保持安静。

生物工艺大实验报告(3篇)

生物工艺大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生物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 学习微生物发酵的基本知识,包括菌种选择、培养基配制、发酵条件控制等。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生物工艺是利用微生物或酶的催化作用,通过生物化学反应生产所需产品的技术。

本实验以微生物发酵为例,通过发酵过程产生某种代谢产物,如抗生素、有机酸等。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发酵罐、恒温培养箱、移液器、显微镜、pH计、酒精灯、无菌操作台等。

2. 材料与试剂:菌种(如青霉素菌)、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琼脂、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四、实验步骤1. 菌种活化- 将菌种接种于斜面培养基上,37℃恒温培养24小时。

- 取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4小时。

2. 培养基配制- 称取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等原料,溶解于去离子水中。

- 调节pH值至适宜范围,灭菌后备用。

3. 发酵过程- 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控制温度、pH值、溶氧等发酵条件。

- 观察发酵过程,记录菌体生长情况、产物生成情况等。

4. 产物提取与鉴定- 发酵结束后,对发酵液进行离心分离,收集沉淀物。

- 对沉淀物进行提取、纯化等操作,得到目标产物。

- 利用化学或仪器分析方法对产物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菌体生长情况-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体呈杆状,生长良好。

2. 产物生成情况- 发酵过程中,产物浓度逐渐升高,最终达到一定水平。

3. 产物鉴定-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产物进行鉴定,确认为目标产物。

六、实验讨论1. 发酵条件对产物生成的影响- 发酵温度、pH值、溶氧等条件对产物生成有显著影响。

本实验中,发酵温度控制在37℃,pH值控制在6.0,溶氧控制在饱和度70%左右,有利于产物生成。

2. 菌种选择对产物生成的影响- 菌种选择对产物生成至关重要。

本实验中,选择了一种产目标产物的菌种,发酵效果较好。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

生物制药工艺学实验指导(12个实验,36学时)焦飞生物技术教研室实验一健胃消食片配方及片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压片机压片的方法及影响片剂成型的主要因素;2.学会片剂处方的调配。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太子参,陈皮,山药,麦芽(炒),山楂,蔗糖粉,糊精,硬脂酸镁,粉碎机,干燥箱,制片机三、实验原理健胃消食片为内科伤食类非处方药品,主治健胃消食,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症见不思饮食,暖腐酸臭,脘腹胀痛。

健胃消食片的配方如下,太子参228.6g,陈皮22.9g,山药171.4g,麦芽(炒)171.4g,山楂114.3g,蔗糖糊精适量,值得片剂为淡棕黄色的片或薄薄膜片,气略香,味微甜,酸。

制作方法:太子参半量与山药粉碎成细粉,其余陈皮三味药及剩余的太子参置于烧杯,加3倍量水,煎煮1小时,滤过,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干燥。

将蔗糖粉糊精和生药粉以3:1:1的混合粉与浸膏混合制成软材,软材的软硬应适当,以“手握成团,轻压则散”为宜。

采用挤出制粒的方法制成颗粒,颗粒在60-80摄氏度干燥,干燥时应逐渐升温,以免因颗粒表面干燥过快结成硬壳而影响内部水分的蒸发。

颗粒整粒后加入1%硬脂酸镁混合后压片。

四、实验步骤1.称取太子参22.8g,陈皮2.3g,山药17.1g,山药17.1g,麦芽17.1g,山楂11.4g2.太子参山药用粉碎机粉成细粉。

3.将上述药材放入烧杯中,加入3倍量的水,煎煮半小时,重复两次,将上清液合并,减压浓缩至浸膏,将所得浸膏放入烘箱中80度干燥。

4.将蔗糖粉糊精和干燥后的粉末以3:1:1的比例混合制成颗粒软材,将软材放入烘箱中逐渐升温干燥。

5.干燥后的软材加入1%硬脂酸镁放入压片机中压片。

实验二溶菌酶结晶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盐析法提取蛋白质的原理和过程;2.学会溶菌酶的结晶和精制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新鲜鸡蛋,氯化钠,1 mol/L 氢氧化钠溶液,醋酸缓冲液,烧杯,玻璃棒,布氏漏斗,干燥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艺原理实验指导西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一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实验【实验目的】1.了解固定化细胞技术的原理、方法和意义;2.掌握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3.掌握用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的方法。

【实验原理】固定化技术:固定化酶和固定微生物细胞的原理是将酶或微生物细胞利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使酶或细胞与水不溶性支持物(或称载体)相结合,保持酶和微生物的活性。

由于酶和微生物细胞被固定在载体上,使得它们在反应结束后,可反复使用,也可贮存较长时间使酶和微生物活性不变。

该项技术是近代工业微生物学上的重要革新,展示着广阔的前景。

完整细胞的固定化对于细胞内酶的利用有明显的优点,它保持了酶在细胞内环境中的稳定性,成本低,可以利用细胞内的复合酶系进行反应。

包埋法是将微生物细胞均匀地包埋在水不溶性载体的紧密结构中,细胞不至漏出。

由于在制备固定化细胞时,细胞和载体不起任何结合反应,细胞处于最佳生理状态,因此,酶的稳定性高,活力耐久。

由于固定化酵母细胞有凝胶作为屏障,可避免外界不利因素的影响,因此能迅速增殖,结果单位体积内的酵母数比通常液体培养的高,同时增殖酵母凝集在凝胶表面形成浓厚的菌体层,因此酵母能迅速与基质接触,所以能缩短周期,提高啤酒的产量。

固定化技术生产啤酒可使固定化细胞重复使用;发酵后菌体与发酵液易于分离;后处理工艺简单,成本低;可连续发酵,过程自动化。

而传统发酵法酵母细胞发酵一次即弃去。

【试剂和器材】1.试剂菌种:安琪酵母。

发酵培养基:100ml麦芽汁(或20%葡萄糖),蛋白胨5g,配制100ml,盛在300mL三角瓶中,灭菌备用。

固定化细胞材料(要求无菌):(1)5%海藻酸钠溶液5mL,加热助溶,灭菌后,冷至45℃备用。

(2)50mL 0.05mo1/L CaCl2,灭菌冷却后备用。

(3)0.9%无菌生理盐水,50mL。

2. 器材10ml注射针管、无菌玻璃棒、无菌封口膜封好的100mL三角瓶、300mL 三角瓶、烧杯。

【实验方法】1.固定化酵母细胞前期准备①酵母细胞的活化称取lg干酵母,放入50 mL的小烧杯中,加人蒸馏水10 mL,用玻璃棒搅拌,使酵母细胞混合均匀成糊状,放置1h左右,使其活化。

②配制0.05mo1/L的CaCl2溶液称取无水CaCl2 0.83g。

放人20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的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灭菌冷却后待用。

③配制5%海藻酸钠溶液称取0.5g海藻酸钠,放入50mL小烧杯中.加人10mL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边加热边搅拌,将海藻酸钠调成糊状,直至完全溶化,灭菌后,冷至45℃备用。

2. 酵母细胞固定化在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2mL预热至35℃的酵母细胞活化液,混合均匀,以无菌滴管缓慢而稳定的加入CaCl2溶液,边滴加边搅拌,即可得到直径约3mm左右的凝胶珠,在CaCl2溶液中钙化30min,即可使用。

3.固定化酵母细胞发酵啤酒①在无菌玻璃棒帮助下倒掉CaCl2,将固定好的酵母细胞 (凝胶珠)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

②将20mL发酵培养基加入50mL锥形瓶中,并加入青霉素,再加入固定好的酵母细胞,置于28℃下发酵24-48h。

③检测你酿制的啤酒风味和品尝啤酒(若发酸或有其他异味,No drinking)。

④用刀片切开固定化酵母细胞颗粒观察。

【注意事项】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注意加热时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反复几次,直到海藻酸钠溶化为止。

实验二淀粉水解糖含量测定【实验目的】1.掌握工业生产中使用淀粉制葡萄糖的基本原理;2.学习和掌握淀粉水解的工艺流程及其测定方法。

【实验原理】淀粉是由数目众多的脱水葡萄糖单位(C6H10O5)n,经由糖苷键缩合而成的多糖。

由淀粉质原料生产葡萄糖,很早以来人们就采用无机酸(通常为盐酸)作为催化剂,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淀粉发生水解反应,转变为葡萄糖。

葡萄糖醛基在碱性溶液中可使高价铜还原成低价铜。

当高价铜量固定时,被样品中葡萄糖还原后,剩下的高价铜可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借以定量样品中的葡萄糖(实际为还原糖总和)。

1.水解:淀粉包括淀粉、戊糖、半纤维素(主要指多聚戊糖),用盐酸加水分解转化成还原糖。

HCl(C6H10O5)n+nH2O nC6H12O62.中和:将余酸中和至pH 6~7,在碱性溶液中糖会分解,影响分析结果。

3.当斐林氏甲、乙液混合时,生成C u(OH)2沉淀。

CuSO4+2NaOH NaSO4+Cu (OH)2C u(OH)2再与酒石酸钠作用COONa COONaHC-OH HC-O+ Cu (OH)2 Cu+2H2OHC-OH HC-OCOOK COOK糖液滴入后铜盐被还原成红色氧化亚铜沉淀CHO COONa COOH COONa(CHOH)4 HCO (CHOH)4 HCOH+2 Cu +2H2O+2+ Cu2O CH2OH HCO CH2OH HCOHCOOK COOKN(CHOH) 4 + + H(CH 3) 2N S N CH 2OHCHO N(CHOH) 4 + + HCl(CH 3) 2N S N +(CH 3) 2 -CH 2OH 还原型(无色)斐林氏溶液全部被还原后,滴入的糖液便与次甲基兰指示剂作用,将其还原成无色化合物而达终点,为了加速反应,在斐林氏溶液中加入黄血盐,使反应生成氧化铜红色沉淀变成可溶解状态,加速反应,并使终点由原来的蓝色转红色变为淡黄色,便于辨认。

此法受操作条件影响很大,如温度高低、沸腾时间长短、pH 高低等。

为了得到较准确的结果,必须保持操作尽量相对统一。

另外,为避免酒石酸钾钠在强碱溶液中还原铜,影响结果,甲乙液必须现用现混。

【试剂和器材】1.斐林氏A 液:Cu SO 4·5H 2O 35g ,次甲基兰 0.05g 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

2.斐林氏B 液:酒石酸钾钠 117g, NaOH126.4g ,亚铁氰化钾9.4g ,各自溶解后定容至1000mL 。

3.0.1%标准葡萄糖溶液:于100~105℃烘干恒重而无水的葡萄糖称取1000mg 加水溶解,并加5mL 浓HCl 防腐,定容至1000mL 。

此溶液使用期间如发现浑浊应重新配制。

【实验方法】1. 称取1.000g 样品(湿淀粉1.500g )置于250mL 三角瓶中加100mL 水,20%HCl 10Ml ,瓶口装一长玻璃管作为回流冷凝用,在水浴上加热3h 取出放冷,滴酚酞指示剂,用1mol/L NaOH 中和至淡红色,移入250mL 容量瓶中定容。

2. 预备滴定:各取甲、乙斐林氏溶液4mL 于三角瓶中混匀加热至沸腾,滴加0.1%标准葡萄糖溶液至蓝色消失,记下体积数。

3. 空白滴定:各取甲、乙斐林氏溶液4mL于三角瓶中混匀,加入比预备滴定少1mL的标准葡萄糖溶液,加热沸腾后,继续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至终点。

4. 样品滴定:各取甲、乙斐林氏溶液4mL于三角瓶中混匀,加入5mL转化后的样品溶液,用空白滴定的方法滴至终点。

5. 计算方法淀粉(%)= (V1-V2)×0.1×0.9=(V1-V2)×4.5 W W×5250式中:V1—空白滴定耗去标准葡萄糖溶液的mL数V2—样品滴定耗去标准葡萄糖溶液的mL数W—样品重量0.9—葡萄糖折成淀粉的换算系数【思考题】(1)缩小测定误差的关键是什么?(2)除了利用酸水解葡萄糖外,还有哪些水解葡萄糖的方法?实验三三叶草愈伤组织诱导及培养【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培养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诱导愈伤组织形成的重要因素,对有些植物材料而言,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保持愈伤组织的快速生长是必要的,特别是两者结合使用时,能更强烈的刺激愈伤组织的形成。

愈伤组织在离体培养过程中,组织和细胞的潜在发育能力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表达,伴随着反复的细胞分裂,又开始新的分化。

将脱分化的细胞团或组织重新分化而产生出新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组织或器官的一种现象,称为再分化。

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愈伤组织通过分化可以形成苗或根的分生组织甚至是胚状体,继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试剂和器材】1.试剂NH4NO3、KNO3、CaCl2·2H2O、MgSO4·7H2O、KH2PO4、MnSO4·4H2O、ZnSO4·7H2O、H3BO3、KI、Na2MoO4·2H2O、CuSO4·5H2O、CoCl2·6H2O、Na2-EDTA 、FeSO4·7H2O、甘氨酸、肌醇、盐酸硫胺素(V B1)、盐酸吡哆醇(V B6)、烟酸、细胞分裂素(BA)、生长素(NAA)、蔗糖、琼脂、0.1%氯化汞、酒精、次氯酸钠、无菌水、三叶草新鲜叶片。

2. 器材超净工作台、镊子、解剖刀、酒精灯、棉球、烧杯、容量瓶、细口瓶、广口瓶、培养皿、天平、移液管、高压蒸汽灭菌锅、电热烘箱。

【实验方法】(一)培养基的配制1. MS培养基的配制(1)大量元素母液的配制各成分按照表1培养基浓度含量扩大10倍,用感量为0.01g的扭力天平称取,用蒸馏水分别溶解,按顺序逐步混合。

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 的容量瓶中,即为10倍的大量元素母液。

倒入细口瓶,贴好标签保存于冰箱中。

配制培养基时,每配1L培养基取此液100ml。

表1 MS培养基大量元素母液制备序号药品名称培养基浓度(mg/L)扩大10称量(mg)1 NH4NO31650 16500 蒸馏水定容至1000ml2 KNO31900 190003CaCl 2·2H 2O 440 4400 4MgSO 4·7H 2O 370 3700 5 KH 2PO 4 170 1700注意:①配制大量元素母液时,某些无机成分如Ca 2+、SO 42一、Mg 2十和H 2PO 4一等在一起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沉淀物。

为避免此现象发生,母液配制时要用纯度高的重蒸馏水溶解,药品采用等级较高的分析纯,各种化学药品必须先以少量重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后才能混合,混合时应注意先后顺序。

特别应将Ca 2+、SO 42一、Mg 2十和H 2PO 4一等离子错开混合,速度宜慢,边搅拌边混合。

②CaCl 2·2H 2O 要在最后单独加入,在溶解CaCl 2·2H 2O 时,蒸馏水需加热沸腾,除去水中的CO 2,以防沉淀。

另外,CaCl 2·2H 2O 放入沸水中易沸腾,操作时要防止其溢出。

(2)微量元素母液的配制MS 培养基的微量元素无机盐由7种化合物(除Fe )组成。

微量元素用量较少,特别是 CuSO 4·5H 2O 、 CoCl 2·6H 2O ,因此在配制中分微量Ⅰ、Ⅱ配制。

按照表2,表3配方,用感量为0.0001g 的电光分析天平称量,其它同大量元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