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神经介绍
二讲:脊神经-PPT文档资料

脊神经的分支
脊膜支(返支) 交通支: 灰、白交通支 后支 :分布在枕\项\背\腰\ 臀部的皮肤和肌. 前支:形成颈丛,臂丛,腰丛, 骶丛。
脊 • 颈丛
神
经 前
• 臂丛
支
形
• 腰丛
成
的
• 骶丛
四
个
丛
颈膨大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颈丛
一、组成:C1~4前支的全部和C5前支的一部分
二、位置:胸锁乳突肌上段的深面
三、分支及分布
颈丛的分支及分布:皮支和肌支
枕小神经 皮
耳大神经 支 颈横神经
锁骨上神经
肌支 膈神经
纵 隔 右 侧 面 观
纵 隔 左 侧 面 观
臂丛
一、组成:C5~8前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1前支
二、位置:锁骨下动脉的后上方,斜角肌间隙
三、分支及分布
臂
丛
的
组 5根
成 3干(上中下) 及 6股(前、后) 分 3束 支
二、位置: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三、分支及分布
骶 丛
臀上神经
骶 丛
臀下神经
的 分
阴部神经
支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胫腓
神 经
总 神 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股后皮神经
坐骨神经
臀上神经
胫神经 腓肠内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肠外侧皮神经
腓总神经 腓浅神经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请同学们预习:
脑干
后 腋神经 束 分 桡神经 支
胸背神经
胸长神经
肩胛上神经
腋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正中神经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

脊神经的名词解释脊神经亦称脊髓神经,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神经。
脊神经自脊髓出发,共31对,有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上七对颈神经在相应椎骨的上方穿过椎间孔出椎管,第八对颈神经穿过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间的稚间孔出椎管。
胸、腰神经均分别按序列通过相应推骨下方的椎间孔。
上四对骶神经通过相应的骶前、后孔穿出。
第四骶神经和尾神经经骶管裂孔出骶管。
每对脊神经都是由相应节段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内合并而成。
脊神经的前根是运动性的,它除含有躯体运动纤维外,在第—胸节至第三腰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分别含有交感神经纤维和副交感神经纤维。
脊神经的后根是感觉性的、它除含有躯体感觉纤维外,在第一至第三胸节,以及第二至第四骶节,还含有内脏感觉纤维。
每个脊神经因由前、后根合成,都含有运动纤维和感觉纤维,所以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
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支、后支、脊膜支和交通支。
脊膜支细小,经椎间孔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的被膜和脊柱。
交通支为连于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
其中发自脊神经连至交感干的叫白交通支;而来自交感干连于每条脊神经的叫灰交通支。
后支较细,是混合性的,经相邻椎骨横突之间向后行走(骶部的出骶后孔),都有肌支和皮支分布于项、背及腰骰部深层的肌和枕、项、背、腰、臀部的皮肤,其分布有明显的节段性。
其中,第2颈神经后支的皮支粗大,称枕大神经,穿斜方肌腱至皮下,分布于杭和项部的皮肤。
腰神经后支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
内侧支细小,经横突下方向后,分布于腰椎棘突附近的短肌与长肌。
在腰椎骨质增生病人,可因横突附近软组织骨化,压迫此支而引起腰痛。
第1—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较粗大,分布于臀上区的皮肤,称臀上皮神经。
第l~3骶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于臀中区的皮肤称臀中皮神经。
前支粗大,是混合性的,分布于躯干前外侧和四肢的肌和皮肤。
在人类,胸神经前支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前支分别交织成丛,由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的区域。
脊神经完整解剖PPT课件

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 感觉信号。
03 脊神经丛
指脊神经在脊柱各节段形成的神经丛,包括颈神 经丛、胸神经丛、腰神经丛和骶神经丛等。
脊神经的功能
01 感觉功能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躯体和内脏的感觉信号,包 括痛觉、温觉、触觉等。
02 运动功能
脊神经主要支配躯体的肌肉运动,通过发出运动 指令来控制身体的动作和姿势。
3
神经免疫交互
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的交互作用在许多疾病中发 挥重要作用,深入了解其机制有助于开发新的治 疗方法。
THANKS
感谢观看
每对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在脊 髓相应节段处汇合而成,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 突和侧角交感神经元轴突组成 ,后根由脊髓灰质感觉神经元 轴突组成。
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感觉信号 和支配躯体运动,同时还有自 主神经功能,可以调节内脏器 官的活动。
脊神经的组成
01 前根
由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和侧角交感神经 元轴突组成,主要负责传递运动指令和自主神经 信号。
反应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物理疗法
利用物理因子如电、光、热等刺 激神经,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再
生。
脊神经基础研究的新发现
1 2
神经细胞信号传导
研究神经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和过程,揭示神经 活动的奥秘,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新思路。
神经胶质细胞作用
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再生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 用逐渐被认识,为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
当身体受到刺激时,脊髓 可以快速地反射性地调节 肌肉的活动,以维持身体 的平衡和稳定。
内脏功能调节
内脏功能调节概述
除了感觉和运动功能外,脊神经还参与了内脏功能的调节。
脊神经解剖学PPT课件

然而,基因治疗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如安全性、有效性、靶向性等,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脊神经疾病的基因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脊神经疾病领域,免疫治疗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针对一些免疫介导的脊神经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吉兰-巴雷综合征等,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开发免疫调节药物和免疫细胞治疗等手段。
药物治疗
利用神经阻滞和调制技术,阻断或调节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患者痛苦。
神经阻滞与调制
脊神经在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03
神经调节与修复
利用脊神经的调节功能,修复受损的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01
神经调控技术
利用脊神经调控技术,如电刺激、磁刺激等,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02
脑机接口
通过研究脊神经与大脑之间的交互作用,开发脑机接口,实现人机交互。
脊神经在神经调控领域的应用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此外,科研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免疫调节因子和信号通路,通过调节这些因子和通路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脊神经疾病的免疫治疗
06
CHAPTER
脊神经的应用前景
物理治疗与康复
利用脊神经的生理特点,结合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协调性和平衡感。
神经功能重塑
运动功能
脊神经负责传递躯干和下肢的感觉信号,包括痛觉、温觉、触觉等。
感觉功能
部分脊神经还支配着内脏器官,调节内脏功能。
自主神经功能
脊神经的功能
02
CHAPTER
脊神经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起源于脊髓,是脊髓向外延伸的分支。
脊神经归纳总结

脊神经归纳总结脊神经,作为人体神经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递信息和调节机体功能的重要任务。
在各种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对脊神经的归纳总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进行全面梳理,为读者提供有关脊神经的全面了解。
一、脊神经的起源脊神经起源于脊髓的前后根,是由脑干及脊髓上的神经元形成的。
具体而言,脊神经可分为31对,其中有8对颈段神经、12对胸段神经、5对腰段神经、5对骶段神经和1对尾骨段神经。
脊神经通过椎间孔从脊髓发出,并将信息传递到相应的肌肉和感觉器官。
二、脊神经的结构脊神经由前根和后根组成。
前根主要负责传递运动信息,后根则负责传递感觉信息。
前根和后根的背根神经节携带着大量的感觉神经元,并且是神经元的主要集聚区。
脊神经同时包括树突、轴突和神经节等结构,这些结构共同构成了信息传递的通道。
三、脊神经的功能脊神经在机体的运动和感觉调节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脊神经通过前根的运动神经传递来控制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进而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通过后根的感觉神经传递来接收刺激信息,使机体对外界信息做出反应。
脊神经的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神经传递的障碍,进而引发各种神经疾病。
四、脊神经的疾病与治疗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所以与之相关的疾病也是十分常见的。
一些常见的脊神经疾病包括坐骨神经痛、脊髓损伤和神经根压迫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一般采取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综合手段,以恢复脊神经的功能。
五、脊神经保护与康复保护脊神经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加强锻炼和保持良好的姿势,预防脊神经疾病的发生。
康复也是脊神经疾病患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包括康复训练和辅助治疗等。
通过合理的康复措施,可以帮助疾病患者尽快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总结:脊神经是人体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部分,通过传递运动和感觉信息,对人体的运动和感知发挥调节作用。
了解脊神经的起源、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人体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脊神经

C.分支分布: 肌支支配上臂前群肌(喙肱肌、肱二头肌和肱肌)。 皮支分布前臂外侧的皮肤。 2.正中神经 A.组成:C6~8、T1神经的前支 B.行径: C.分支分布:在上臂不分支;
肌支在前臂支配前臂前群肌的六块半肌(除肱桡 肌、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在手掌 分支为指掌侧总神经和返神经支配鱼际肌(除 拇收肌)和第1、2蚓状肌; 皮支:分布掌心和鱼际的皮肤及由指掌侧总神经 的分支指固有神经分布的桡侧三指半指的掌侧 面及其中节、远节指背皮肤。 3.尺神经 A.组成:C8 、T1神经前支 B.行径:内侧束 伴尺侧上副动脉 穿内侧肌 间隔 行于尺神经沟 伴尺动静脉下降至腕 经腕尺侧管 手掌
肋间神经的肌支支配肋间肌和腹肌的前外侧群; 皮支分布胸、腹壁的皮肤以及胸、腹膜壁层。 胸神经前支节段分布规律 第2胸神经前支T 2------ 胸骨角平面 第4胸神经前支T4 ------ 乳头平面 第6胸神经前支 T6------ 剑突平面 第8胸神经前支 T8------ 肋弓平面 第10胸神经前支 T10------ 脐平面 第12胸神经前支 T12------ 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平面 临床上常以上述平面为标志,检查感觉障碍的节段或 确定麻醉平面。
•股神经
隐神经
•闭孔神经
6.闭孔神经 A.组成:L2~4腰神经的前支 B.行径:腰丛 腰大肌内侧缘下行 经闭孔管 大腿内侧区 C.分支分布: 肌支支配闭孔外肌和大腿肌内侧群。 皮支分布股内侧区部分皮肤。 五.骶丛 (一)组成: L4、5腰骶干及S1~5骶神经和尾神经的 前支 (二)位置: 盆腔内,骶骨及梨状肌前面,髂内动 脉的后方。
坐骨神经
•分支: 胫神经 腓总神经
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1.胫神经 在窝与动静脉伴行,在小腿经比目鱼肌 深面伴胫后动脉下降,再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 足底内侧、外侧神经。 肌支支配小腿后群肌和足底肌,皮支分布足底皮肤。 2.腓总神经 沿股二头肌内侧行向下外,绕腓骨颈 外侧向前穿腓骨长肌分为腓深、腓浅神经。 腓浅神经在腓骨长短肌与趾伸肌之间下行,肌支支 配腓骨长、短肌;皮支在小腿下1/3处浅出,分 布小腿外侧、足背和第2~5趾背侧皮肤。 腓深神经与胫前动脉伴行至足背,肌支支配小腿前 群肌和足背肌,皮支分布第1、2趾背相对缘皮肤。
脊神经人体解剖学课件PPT课件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
脊神经病变的治疗方法
01
02
03
04
如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等,可缓解疼痛和消炎。
如电刺激、热疗、冷疗等,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神经恢复。
对于严重的脊神经病变,如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解除压迫。
包括物理疗法、职业疗法和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恢复肌肉力量和日常生活能力。
脊神经传递痛温觉
除了痛温觉外,脊神经还负责传递触觉和本体感觉,即人们感受到的触摸和身体位置的感觉。这些感觉对于人们的平衡和协调非常重要。
脊神经影响触觉和本体感觉
脊神经对人体感觉的影响
脊神经影响内脏功能
虽然脊神经主要负责运动和感觉功能,但它们也影响内脏功能。例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脊神经调节心脏、呼吸和消化等器官的活动。
如出汗异常、皮肤温度异常、心律不齐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脊神经病变的症状
脊神经病变的原因
如车祸、跌倒等事故导致脊椎骨折或脱位,进而压迫神经。
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由于脊柱结构的改变,压迫脊神经。
脊柱肿瘤或其他转移性肿瘤可压迫脊神经。
如脊柱结核等感染性疾病,可引起脊神经病变。
外伤
脊柱退行性疾病
肿瘤
02
CHAPTER
脊神经的解剖结构
脊神经起源于脊髓,由脊髓发出后穿过椎间孔,进入椎管。
每个脊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这些神经纤维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脊神经共有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脊神经的起源
脊神经从脊髓发出后,沿着脊柱的椎间孔穿行,穿过骨纤维孔,进入椎管。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PPT课件

VS
详细描述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姿势、动作和步 态等来判断病变的脊神经位置。医生需要 仔细观察患者的姿势和动作,注意是否存 在异常的姿势、步态或动作等,从而推断 病变的脊神经位置。这种方法需要医生具 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才能准确地判断病变 的位置和性质。
04
脊神经的体表定位应用
诊断疾病
诊断神经根病变
颈神经5-8:分布于 上肢。
胸神经的分布
胸神经1-11:分布于胸壁、腹壁、上肢及乳房。 胸神经8-12:支配肋间肌。
腰神经的分布
腰神经1-4:分布于腹壁、盆壁、下肢及会阴部。
腰神经3-4:支配腰大肌。
骶神经的分布
骶神经1-4
分布于下肢及会阴部。
骶神经3-5
支配梨状肌、肛门括约肌及下肢肌肉。
03
运动功能
通过前支的运动神经元, 控制躯干和四肢的肌肉活 动。
感觉功能
通过后支的感觉神经元, 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 触觉、压觉等感觉信息。
自主神经功能
控制内脏器官、腺体等自ຫໍສະໝຸດ 主器官的活动。02脊神经的分布
颈神经的分布
颈神经1-4:分布于 头、颈、胸的上部。
颈神经1-3:支配胸 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注意患者感受
询问患者感受
在体表定位脊神经时,应询问患者感受,以便了 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不适情况。
调整力度和方式
在体表定位脊神经时,应根据患者的感受,调整 力度和方式,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在体表定位脊神经时,应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 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不适。
谢谢观看
感染。
注意环境安全
03
在体表定位脊神经时,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避免患者跌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一)组成 运动神 经纤维 躯体运 动纤维 神经纤维 内脏感 感觉神 经纤维 觉纤维 后根 躯体感 觉纤维
2
内脏运 动纤维 前根 8对颈神经 12对胸神经 共31对 5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 脊神经节 后根 1对尾神经
后根
脊神经节
前根
3
(二)脊神经穿出椎间孔的部位
C1枕骨与寰椎间 S5—Co1 骶管裂孔 (三)脊神经干的分支 脊膜支 交通支 灰交通支 分支 后支 躯干后部深层肌、皮肤 颈丛:C1~C4 椎管 白交通支 脊髓被膜、韧带 内脏、腺体、立毛肌 C2—7同序椎骨上方 C8以下同序椎骨下方
(二)皮支分布:
耳背、枕部、颈部及肩部皮肤 (三)膈神经: 运动纤维:膈肌 感觉纤维 胸膜、心包、膈下面腹膜 右侧:肝、胆囊、肝外胆道 损伤表现: 同侧膈肌瘫痪,腹式呼 吸减弱或消失, 甚至有 窒息感,受刺激可发生 膈逆。
6
二、臂 丛
中干
前股 上干 前股 外侧束 上干 组成: C5根 C6根
(一)组成和位置
12
损伤表现:
运动障碍: 屈腕力减弱,小指和环指的 远节指骨不能屈曲,拇指不 能内收,“爪形手”各指不 能相互靠拢 感觉障碍:手内侧缘明显
13
(5)桡神经
组成与走行: 后束 分支分布: 臂部: 皮支:臂和前臂背侧皮肤 肌支:肱三头肌、肱桡肌、桡侧腕 长伸肌 深支: 前臂伸肌 浅支: 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二个半手指近节背面的皮肤 桡神经 肱肌和肱桡肌之间 桡神经沟 浅、深支
臂丛: C5 ~C8、T1 大部分
前支 胸神经: 节段性分布 腰丛: T12一部分,L1~3,L4一部分 骶丛: 腰骶干:L4一部分,L5 S1~5,Co1
4
脊膜支
脊神经分支
后支
灰交通支
白交通支
前支
5
一、颈 丛
(一)组成和位置
组成: C1~4的前支 位置: 胸锁乳突肌上部深方、中斜角肌 和肩胛提肌起端的前方
(3)损伤: 屈髋力弱,坐位时不能伸小腿,行走困难, 股四头肌腱反射消失 感觉障碍表现在皮支分 17 布区
五、骶
丛
1、组成和位置 组成:腰骶干:L4一部分,L5, S1— 5,Co 位置:骶骨与梨状肌的前面、髂内动 脉的后方 2、分支分布
臀上神经
臀下神经 阴部神经 坐骨神经 走行: 坐骨神经 臀大肌深方 腘窝上方
正中神经皮支
经正 中 神
正中神经
10
损伤表现:
前臂不能旋前,屈腕力减弱,拇指 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 ,出现 “猿手”,拇、示、中指远节皮肤 感觉障碍明显
11
(4)尺神经
组成与走行: 臂丛内侧束 手掌 分支分布: 1)手背支: 手背尺侧半背面皮肤,小指、环指、 及中指尺侧半背面皮肤 2)前臂的肌支: 尺侧腕屈肌 指深屈肌尺侧半 3)手掌: 浅支: 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皮 肤 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 3—4蚓状肌 尺神经 尺神经沟 掌腱膜深方 尺侧腕屈肌与指深屈肌间
腓浅神经: 肌支:腓骨长、短肌 皮支: 小腿外侧、足背、2—5趾背侧皮肤 腓深神经: 肌支: 小腿前群肌 皮支: 第1、2趾背面相对缘的皮肤 损伤:足不能背屈,足下垂内翻,趾不能伸, “马蹄”内翻足, 感觉障碍在小腿外侧 和足背明显
经腓 总 神
20
C7根 C8根 T1根
中干
后股
后束
下干
前股
内侧束
位置:
斜角肌间隙 锁骨后方 腋腔 后股 下干
7
(二)分支 1、锁骨上部的分支: 胸长神经:支配前锯肌
2、锁骨下部的分支:
(1)腋神经 臂丛后束 四边孔 腋神经 三角肌 腋神经
肌支: 三角肌、小圆肌 皮支: 肩和臂外侧皮肤
损伤:
肩不能外展(肩部骨突起,三角肌 区皮肤感觉障碍)
梨状状肌上孔
梨状状肌下孔
梨状肌下孔 坐骨结节与大转子 胫神经、腓总神经
18
股二头肌深面
分支分布:
股后部的肌支: 大腿后群肌 腘窝及小腿部的肌支: 小腿后群肌 足底内、外侧神经: 足底肌和皮肤 损伤: 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能以足尖站立, “钩状足” ,感觉障碍以足底区明显
胫神经
胫神经
19
腓总神经:
桡神经
14
损伤表现:
运动障碍: 前臂伸肌瘫痪,“垂腕” 感觉障碍:1—2掌骨间隙背面皮肤最 为明显
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 经
15
三、胸神经前支
1、分支 肋间神经 (T1~11对) 肋下神经 (T12前支) 前皮支 胸腹壁皮肤, 胸腹膜的壁层
外侧皮支
肌支:肋间肌,腹肌的 前外侧群
2、节段性分布 T2 胸骨角平面 T4 乳头平面 T6 剑突平面 T8 肋弓平面 T12 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平面 肋下神经
8
(2)肌皮神经
外侧束 (3)正中神经 组成和位置: 内侧束 外侧束 内侧根 外侧根 穿旋前圆肌 经过腕管 分支分布: 肌皮神经
穿过喙肱肌 支配臂肌前群
前臂外侧皮神经 (支配前臂外侧皮肤)
正中神经
伴肱动脉
经浅、深屈肌之间 手掌
行于桡侧腕屈肌腱和掌长肌腱之间
1)肌支: 前臂屈肌(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指深 屈肌尺侧半除外) 鱼际肌(拇收肌除外) 1、2蚓状肌 2)皮支: 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掌面及 其中、远节手指的背面 9
16
四、腰
丛
1、组成和位置 组成: T12一部分 ,L1—3,L4一部分 位置: 腰大肌深方 2、分支分布 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股外侧皮神经 闭孔神经:大腿肌内侧群、股内侧区皮肤
股神经
股神经:
(1)走行 腰丛 (2)分支: 股神经 腹股沟韧带深方 髂肌与腰大肌间 股三角 分支至下肢
肌支: 股四头肌、缝匠肌、耻骨肌 隐神经: 小腿内侧面、足内侧缘 前皮支: 大腿和膝关节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