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ll麻痹、面神经炎

合集下载

2024版贝尔面瘫

2024版贝尔面瘫

2024/1/29
19
05 康复训练与生活质量改善
2024/1/29
20
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2024/1/29
面部肌肉锻炼
01
通过特定的面部肌肉锻炼,如皱眉、闭眼、鼓腮等动作,增强
面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物理疗法
02
采用热敷、冷敷、按摩等物理手段,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面部
肌肉紧张和疼痛。
针灸治疗
03
运用针灸方法刺激面部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面神经功能
• 诊断标准:依据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额纹消失、睑裂变宽、鼻 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等即可做出 临床诊断。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 征阳性。
2024/1/29
6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需要与引 起周围性面瘫的其他 疾病相鉴别
腮腺炎、肿瘤、下颌 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2024/1/29
1可能,患者应 定期随访,注意面部保暖和避免
过度疲劳以降低复发风险。
社交障碍
面瘫可能导致患者面部不对称, 影响社交活动,需关注患者心理
健康并提供必要支持。
预防措施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避 免面部长时间受冷风吹袭;保持 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
发病原因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绝大部分患者无任何征兆,多数患者与面部受风寒有关。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 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 双侧者甚少。
2024/1/29
4
临床表现及分型
• 临床表现 • 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耳内疼痛。 • 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

2024面神经炎小讲课

2024面神经炎小讲课

面神经炎小讲课•面神经炎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面神经炎病因与发病机制•辅助检查在面神经炎诊断中应用•治疗方案制定与调整策略目•康复期管理与生活调整建议•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录01面神经炎基本概念与流行病学面神经炎定义及分类定义面神经炎又称为Bell麻痹,是指面神经管内段面神经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肌瘫痪。

分类根据面神经损伤部位不同,可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流行病学特点与危险因素流行病学特点面神经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最为多见,男性略多于女性。

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少见。

危险因素受凉、感染、中耳炎、茎乳孔周围水肿及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出口处受压、缺血、水肿等均可引起面神经炎。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临床表现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

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和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等。

诊断依据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及误诊防范鉴别诊断面神经炎需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脑桥小脑角肿瘤等疾病相鉴别。

误诊防范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并尽早治疗。

对于初诊为面神经炎的患者,如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持续加重,应及时复查并调整治疗方案。

02面神经炎病因与发病机制感染性因素导致面神经炎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这些病毒可侵犯面神经,导致面神经炎。

细菌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炎症性疾病,若未及时治疗,细菌可侵犯面神经,引起面神经炎。

由于面部血管受到压迫或发生异常,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进而诱发面神经炎。

血管机能不全肿瘤外伤如面神经鞘瘤、听神经瘤等,肿瘤生长可压迫面神经,导致面神经炎。

如颞骨骨折、面部外伤等,可直接损伤面神经,引起面神经炎。

030201非感染性因素诱发面神经炎免疫异常在面神经炎中作用自身免疫反应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时,可产生针对自身面神经的抗体,导致面神经炎。

精神病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精神病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肉的恢复。
患者教育
疾病认知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提高疾病认知水平。
生活方式调整
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 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治疗 方案。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疏导 和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 对疾病。
定期复查
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良好 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等 ,以促进康复。
物理治疗
电刺激
通过电刺激面部肌肉,可以促进肌肉的收缩和 舒张,改善肌肉功能。
针灸
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穴位,调节气血流通,缓解 疼痛和肌肉痉挛。
按摩
对面部肌肉进行按摩,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 痛,促进血液循环。
手术治疗
面神经减压术
通过手术解除对面神经的压迫,减轻 疼痛和肌肉痉挛,促进神经再生和功 能恢复。
精神病学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number {01}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与概述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与
诊断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方法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预防与康复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例分享与
讨论
0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定义与 Biblioteka 述病例二:老年患者康复过程
总结词
康复时间长,需耐心护理
详细描述
一位70岁的老年患者,因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导致面部 肌肉瘫痪。由于年龄较大,身体机能下降,患者的恢 复期较长。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进行了长期的康复 训练和护理,包括面部肌肉按摩、物理治疗、针灸等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逐 渐恢复,口角可以上翘,眼睛可以闭合。虽然恢复速 度较慢,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BEll麻痹

BEll麻痹

周围性面瘫
特发性面神经炎、 听神经瘤、颅底炎症、 中耳炎、乳突炎、岩骨骨折
Hunt syndrome
面神经炎的诊断要点
病程迁延日久
瘫痪肌 肉挛缩
口角牵 向患侧
患侧面 肌痉挛
面肌联 带运动
挛 缩
倒 错
面 痉
联 带
面神经炎属经筋病变
目上纲 足太阳经筋
面 部 经 筋


目下纲 足阳明经筋
手太阳经筋
口颊部
经筋刺法
针刺方向
向多方透刺
针刺深度
进针深度为2~3 分,沿皮透刺。
关键 技术
透刺
一穴多针,针尖 与表皮成15°角
排刺
患侧面部经筋, 多针浅刺排刺, 以进入皮内为度。
经筋刺法
关键技术--透刺方向:
太阳透地仓:进针后透刺 2.5寸。 阳白四透:一穴四透,分 别针向上星、头维、攒竹、 丝竹空; 四白两透:一穴两针,分 别针向目内眦、目外眦;
经筋刺法
治法:疏调经筋 主穴:
阳白四透;
太阳透地仓; 颧髎; 地仓与颊车之间 阳明经筋排刺。
手法:施捻转泻法。
经筋刺法
阳白四透: 一穴四针,针尖与 表皮成15°,分别 针向上星、头维、 攒竹、丝竹空,进 针1寸。
经筋刺法
太阳透地仓: 太阳向下经颧弓 透向地仓,进针 2.5寸。
经筋刺法
手阳明经筋 足阳明经筋
面神经炎的病因病机
风热之邪
气血痹阻
风寒之邪
面神经炎
肌肉纵缓 不收 经筋失于 濡养
中医病机
络脉空虚
面神经炎的辨证要点
辨证分型
风寒型
风热型
正虚型
面神经炎的辩证要点

面神经炎讲课PPT课件

面神经炎讲课PPT课件

案例分析:分析患者的 病史、临床表现、诊断 和治疗过程,以及康复 情况
案例启示:从案例中总 结出对面神经炎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启 示,以及如何提高患者 的生活质量
案例讨论:针对案例进 行深入讨论,探讨面神 经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和 未来发展方向
01
面神经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研究现状
最新治疗方法:免疫疗法 和干细胞移植
预防措施将更加注重科学性和有 效性
预防措施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差异
预防措施将更加注重预防与治疗 的结合
感谢观看
汇报人:
症状。
针灸治疗:通 过针灸刺激穴 位,调节气血, 缓解面部肌肉 痉挛等症状。
手术治疗:对 于严重的面神 经炎患者,可 能需要手术治
疗。
01
面神经炎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面部温暖, 避免冷风刺激
保持口腔卫生, 定期清洁牙齿
避免过度劳累, 保证充足的休

坚持适当的面 部肌肉锻炼, 增强面部肌肉
力量
最新研究成果:面神经炎 的发病机制和预防措施
最新研究进展:面神经炎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研究
最新药经炎基因
开发出新型的面神经炎治 疗方法
成功研制出新型的面神经 炎诊断试剂
深入探究面神经炎的发病 机制
研究展望
新型治疗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 预防和早期诊断的方法研究 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评估与改善
01
面神经炎的未来发展趋势
诊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基因检测技术将为面神经炎 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帮助
人工智能在面神经炎诊断中 的应用将进一步普及
远程诊疗技术将使得面神经 炎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及时
诊断和治疗
新型药物和技术的发展将为 面神经炎的治疗提供更多选

面神经炎的护理

面神经炎的护理
医院 N内科
面神经炎又称面 神经麻痹或Bell麻痹, 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 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 常见的面神经瘫痪性 疾病。
面部受冷风吹袭,面神经的营养微血管痉挛, 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所致。
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引起的局限性免疫反应。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于女性。
后遗症期治疗
少数在发病两年后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可 行面神经—副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吻合 术,但是效果不确定。
自我形象紊乱 与面神经受损致面肌瘫痪, 口角歪斜有关
疼痛 下颌角或乳突部疼痛,与面神经病变 及膝状神经节病变有关
一般护理 休息 急性期注意休息,避免风寒,特别是
患侧茎乳孔周围应加以保护。 饮食护理 食物宜清淡,保证营养的摄入,严重者予流
急性期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可用泼 尼松或者地塞米松,静脉滴注,一个疗程。
B族维生素的补充,口服维生素B1或B12,肌 肉注射维生素B1,B12,甲钴胺等。
抗病毒治疗 阿昔洛韦静脉滴注,连用两周。
恢复期治疗
继续使用B族维生素。
茎乳孔附近超短波热疗法,红外线照射或者 局部热敷,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 神经水肿。
下眼睑松弛,外翻,使泪点转,泪液不能正 常引流表现出流泪。
面神经病变在中耳鼓室段者可出现讲话时回 响过度,患侧舌前三分之二味觉丧失。影响 膝状神经节者,除上述表现外,还出现病侧 乳突部疼痛,耳廓与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 道或鼓膜出现疱疹,称为膝状神经节综合症。
面神经炎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面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促进功能 恢复。
质或半流质饮食。指导患者保持口腔清洁, 饭后及时漱口,清除口腔患侧滞留的食物。

2024版护理PPT面神经炎患者护理查房

2024版护理PPT面神经炎患者护理查房

contents •面神经炎概述•患者评估与护理计划制定•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非药物治疗措施与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家属沟通与健康教育策略目录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分型临床表现患侧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气漏风,不能抬额皱眉,闭目无力或闭目不全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

分型根据面神经受损部位和程度可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面神经炎。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需要与脑卒中、吉兰-巴雷综合征、中耳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030201患者全面评估护理目标设定缓解面部肌肉功能障碍通过护理措施,促进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症状。

预防并发症积极预防面神经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如角膜炎、口腔溃疡等。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关注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面部护理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功能锻炼个性化护理计划制定常用药物介绍及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抗病毒药物营养神经药物抗病毒药物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肾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及时调整用药剂量。

营养神经药物使用时应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使用时应注意逐渐减量,避免突然停药引起反跳现象。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及副作用观察护士在药物治疗中的角色和责任01020304物理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红外线照射热敷疗法利用红外线照射面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每次照射钟,每日1-2针灸治疗面部按摩教会患者正确的面部按摩方法,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缓解疼痛和水肿。

面肌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肌肉的功能锻炼,如鼓腮、吹气、闭眼、皱眉等动作,每日多次进行。

效果评价定期评估患者的面部功能恢复情况,包括面部表情、肌肉力量、感觉等方面,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康复训练指导及效果评价心理干预策略在患者中的应用心理疏导01认知行为疗法02家庭支持03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眼部并发症由于面神经受损导致眼睑闭合不全,容易引发角膜炎、结膜炎等眼部感染。

面神经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面神经炎患者的护理查房

患者疼痛程度有所减轻,但仍 需注意疼痛管理,如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等。
建议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 发现和处理病情变化。
对护理措施的评估与改进建议
患者目前接受的护理措施基本符合面 神经炎的护理规范,但仍需加强营养 支持,提高免疫力。
对于患者的康复训练,建议在专业康 复师的指导下进行,以提高康复效果 。
病因与病理
病因
通常由于病毒感染、免疫反应、 糖尿病、妊娠、药物副作用等原 因导致面神经炎。
病理
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 ,导致神经受压,血液循环障碍 ,神经变性坏死。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必要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 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需要与中枢性面瘫、脑干病变、腮腺炎、腮腺肿瘤等相鉴别 。
建议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焦虑 、抑郁等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03
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确保病房空气新鲜,避免患者吸 入刺激性气味。
保持口腔清洁
协助患者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 生,预防口腔感染。
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的口味和营养需求,提供 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过硬、过热或刺激性食物。
病情护理措施
观察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恢复情 况,记录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
冷热敷护理
康复训练
协助患者进行面部肌肉康复训练,如 闭眼、鼓腮、微笑等动作,促进面部 肌肉功能恢复。
根据医生指示,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冷 热敷护理,以缓解疼痛和肿胀。
心理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关心、支持和鼓励,帮 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称
Bell麻痹、面神经炎
英文名称:
facial palsy
英文别名:
facial paralysis
就诊科室:
神经内科
常见病因:
受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
常见症状:
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
周围性面瘫病因
受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营养血管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由于面神经管为骨性腔隙,容积有限,如果面神经水肿明显,则使面神经受到压迫,可致不同程度轴突变性,这可能是部分患者恢复不良的重要原因。

周围性面瘫临床表现
1.急性起病,数小时或1~3天症状达到高峰,病初可伴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

2.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突出表现,口角歪斜,流涎,讲话漏风,鼓腮和吹口哨漏气,食物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

3.可伴有味觉丧失,唾液减少,听觉过敏,患侧乳突部疼痛,耳郭和外耳道感觉减退,外耳道或鼓膜疱疹。

查体可见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时,患侧漏气。

不能抬额、皱眉,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

闭目时眼球向上外方转动,显露白色巩膜,称Bell征。

周围性面瘫检查
1.神经电生理
对面神经病变预后的判断有意义,包括兴奋阈值测定、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测定及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2.影像学检查
为除外桥小脑角肿瘤、颅底占位病变、脑桥的血管病等后颅窝病变,部分患者需做头部MRI或CT检查。

周围性面瘫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注意除外以下病因:
1.格林-巴利综合征
可有周围性面瘫,多为双侧性,少数在起病初期也可表现为单侧,随病程逐渐发展为双侧。

应有其典型表现如对称性四肢迟缓性瘫痪。

2.后颅窝肿瘤
侵犯颞骨的占位性病变如表皮样瘤、皮样囊肿,鼻咽癌侵犯颅底等均可引起面神经损害。

应有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的病程特点。

3.脑桥内的血管病
可致面神经核损害引起面瘫,应有其他中枢神经受损体征如交叉性瘫痪。

4.其他
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腮腺炎或肿瘤可侵犯面神经,应有相应原发病病史。

周围性面瘫治疗
1.急性期治疗
治疗原则是减轻面神经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与防治并发症。

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补充B族维生素,抗病毒治疗。

在茎乳孔附近行超短波热透、红外线照射或局部热敷治疗,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

2.恢复期治疗
病后第3周至2年内以促使神经功能恢复为主要原则,可继续给予B族维生素治疗,同时采用针灸、碘离子透入疗法等治疗。

面肌活动恢复时应尽早做功能训练,可对着镜子皱眉、举额、闭眼、露齿、鼓腮和吹口哨等,每日数次,每日数分钟,辅以面部肌肉按摩。

3.后遗症期治疗
少数患者在发病2年后仍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者可试用面-副神经、面-舌下神经或面-膈神经吻合术,但疗效不肯定。

4.预防眼部并发症
因不能闭眼、瞬目,角膜长期暴露易发生感染,注意保护角膜、结膜,可采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膏点眼,戴眼罩等方法。

周围性面瘫预后
约70%患者可完全恢复,20%部分恢复,10%恢复不佳。

年轻患者预后好,老年患者伴乳突疼痛或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肌梗死等预后较差。

后遗症为面肌痉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