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分析进展
南通龙王桥河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的研究

在龙 王桥河 的龙 王桥处 , 状采样器 随机采集 用柱
生物 富集 、食 物链 网放 大等 作用进 一 步影 响陆地 生 物 以致人 类 。此外 , 由于沉 积物 相对 稳定 , 究 其 中 研 污染 物含 量是 了解 和研 究 区域污染 历 史和 环境 变迁
19 9 0年 , i oo 【首 次报 道 水 体沉 积 物 中酸 D r 等 1 T j
挥 发性 硫化 物 ( V ,c o tesld ) C A S ai vl i f e 对 d的生 d a l ui
液 ( l C )两 个 气 体 吸 收 瓶 中分 别 加 8 L 1moLH 1, / 0m
间 的变 化情 况 ,VS与 同步 浸 提 金 属 (E 的关 系 A S M)
和 A S与 沉 积 物 中 有机 质 ( M) V O 的关 系 , 污 染 治 为
理提供依据。
1 一气体流量计 ;2 50m — 0 L反应瓶 ; 3 装 有 Z ( c 液 的 吸 收瓶 ;4 装 有 蒸 馏 水 的 吸 收 瓶 一 n A )溶 一
05 m l n A ) 溶 液 和 8 L蒸 馏 水 , 氮 气 . o LZ ( c : / 0m 通
物有效 性有强烈 影响 。A S是指在 16 l V - / moL冷盐 酸 介质 中沉积物挥发 释放 出 Hs的含量 , : 主要包括 游离
硫 化物 、 定 型 F S 结 晶型 马基诺 矿 、 黄 铁矿 , 无 e、 磁 硫
( 南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苏 南通 摘 要 260 ) 2 07
本研 究对南通通 甲河支流龙王桥河的表层沉积物中酸挥发性硫化物( V ) A S 随时 间的变化情况 , V A S与同步浸提
大气环境中二次污染物的形成与影响研究

大气环境中二次污染物的形成与影响研究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
除了一氧化碳、硫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外,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形成和影响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些二次污染物主要由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反应生成。
本文将从二次污染物形成的机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二次污染物的形成机制与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反应密切相关。
氮氧化物主要来自燃烧排放和工业废气等渠道,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使用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溢散。
当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进入大气中后,它们会与阳光、空气中的氧气和其他大气成分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
这些反应通常是光化学反应,其中光是催化剂。
这些二次污染物包括臭氧、硝酸、硫酸、硫酸盐等。
其次,二次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凸显。
首先是对人类健康的直接影响。
臭氧是二次污染物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其浓度升高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加重。
此外,硝酸和硫酸等二次污染物也具有刺激性,会引起眼睛和呼吸道的不适。
其次是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硝酸和硫酸盐会在大气中形成酸雨,进而对土壤和水体造成酸化,破坏生态系统平衡。
此外,二次污染物还会对植物生长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为了减少二次污染物的形成和降低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被采取。
首先是控制源头排放。
通过改进工业生产工艺、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可以减少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量,从而降低二次污染物的生成潜力。
其次是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
定期监测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浓度,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提醒人们在高浓度污染日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此外,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也是关键。
加强环境教育,推广节能减排的知识,让人们深入了解二次污染物的危害,从而促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环境保护。
总之,大气环境中二次污染物的形成与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在污染物源头控制、监测预警和公众教育等方面,需要不断加强研究和实践。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治理现状及未来发展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治理现状及未来发展黄晓玲(广东省中山市528400)【摘要】【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很多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污染物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一类具有刺激性、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易燃易爆的有机物,极大的威胁着人体和生态系统健康。
本文阐述了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征及危害,分析了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对策措施,以期为类似的工程及同行提供参考和经验。
【期刊名称】低碳世界【年(卷),期】2015(000)034【总页数】2【关键词】【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治理现状;未来发展1 引言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是空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环境影响极大的有机污染物,其主要源于石油化工生产、污水以及垃圾处理厂、汽油发动机尾气、制药等行业。
VOCs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对环境安全以及人类生存繁衍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对空气中VOCs的监测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VOCs的污染已经成为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群和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重要前体物质之一。
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地从国家层面上提出了加强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的要求,将VOCs和SO2、NOx与颗粒物一起列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优控重点污染物。
2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特征2.1 工业固定排放源VOCs的特征石油化工使用的燃料油、储存和输配有机溶剂的过程产生的有机氯化物、胺、醇、氟里昂系列、苯系物、醚、酯、有机酮、酸和石油烃化合物等具排放量大且浓度高的特点。
炼油行业炼油工艺氯乙烷、三氯甲烷、硫化物等浓度高,排放量大的特点。
化学原料生产各种有机物的生产工艺有机氯化物、苯系物、硫化物等具有脱硫环节排放量大浓度高的特点。
制药工程中化学反应、生物发酵、分离精制、溶剂回收、制剂加工中产生的等有机溶剂使用丙酮、苯、工艺甲醇、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苯、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三乙胺、正丙醇、醋酸丁酯、乙醇、环氧乙烷、乙腈、异丙醇、甲醛等有机溶剂具有浓度高,成分复杂、常含有酸性气体、普通有机物和恶臭气味的特点。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重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介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有机化合物;挥发性;处理技术;研究发展;中图分类号:o621.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大气污染物因子有很多种,当前我国环境保护部门监测环境大气污染物时采用的是pm10这个指标。
其定义是监测环境空气中尘埃或飘尘的空气当量直径为10μm的尘埃或飘尘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
由此,我们就知道了pm2.5,就是指:空气中尘埃或飘尘的空气当量直径为2.5μm的尘埃或飘尘在环境空气中的浓度。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以下简称vocs)是指在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小于260℃的液体或固体化合物。
空气中的vocs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
处理vocs废气的传统方法有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燃烧法等,或者是上述方法的组合;近年出现了处理vocs废气的一些新技术,如膜分离法、低温等离子体法和光催化氧化法等。
一、吸附和吸收法1.1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某些具有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活性炭、硅胶、沸石分子筛、活性氧化铝等吸附有害成分而达到消除有害污染的目的。
吸附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的气相污染物,一般是中低浓度的气相污染物;吸附效果取决于吸附剂性质、气相污染物种类和吸附系统的操作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
1.2吸收法吸收法是采用低挥发或不挥发溶剂对气相污染物进行吸收,再利用有机分子和吸收剂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气相污染物控制技术。
该法适用于浓度较高、温度较低和压力较高情况下气相污染物的处理。
1. 3膜基吸收净化技术膜基吸收净化技术是采用中空纤维微孔膜,使需要接触的两相分别在膜的两侧流动,两相的接触发生在膜孔内或膜表面的界面上,这样就可避免两相的直接接触,防止了乳化现象的发生。
与传统膜分离技术相比,膜基吸收的选择性取决于吸收剂,且膜基吸收只需要用低压作为推动力,使两相流体各自流动,并保持稳定的接触界面。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大量的污染物排放给空气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威胁,也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小的危害。
因此,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技术也成为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介绍近年来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与治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排放主要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等。
其中,颗粒物是造成雾霾的主要嫌疑物质,而氮氧化物则是臭氧污染的关键物质。
同时,这些污染物还会对人类健康、能源消耗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据统计,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在全球范围内居首位。
其中,烟煤、燃油、天然气等能源的燃烧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此外,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等也是排放大气污染的重要行业。
因此,限制化石燃料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加强工业和交通运输的污染控制等都是应对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二、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治理大气污染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
其中,化学方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方法。
1.氮氧化物的治理目前,氮氧化物的主要治理技术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等。
SCR是利用催化剂将氨和NOx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从而达到氮氧化物治理的目的。
SNCR则是利用非催化剂将还原剂与NOx反应,减少其浓度。
此外,还有一种治理氮氧化物的方法称为低氧燃烧技术,其通过控制氧气浓度来限制氮氧化物的生成。
2.颗粒物的治理颗粒物治理的主要方法包括重力沉降法、静电过滤法、湿式过滤法、干式过滤法、电除尘法等。
其中,湿式过滤法和电除尘法是目前最受关注和应用的方法。
湿式过滤法可以使颗粒物与水接触形成沉淀物,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电除尘法则是利用高压电场使颗粒物带电后被导向极板收集。
3.硫化物的治理硫化物治理的主要方法包括烟气脱硫、吸附剂脱硫、膜分离脱硫、生物脱硫等。
食品中含硫化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食品中含硫化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作者:刘菡来源:《食品界》2021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食品中含硫化合物的样品处理、定量测定的研究进展,为后续检测方法的完善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食品中含硫化合物;样品前处理方法;测定方法硫(S)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在地壳中分布广泛,亦是生命体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是构成细胞蛋白、组织液以及各种辅酶的重要成分,同时也是氨基酸、维生素等物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硫摄入量不足会影响人体内的“氮平衡”,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硫元素摄入对硫营养价值的发挥至关重要。
人体中的硫主要来源于食品,食品中含硫化物的种类繁多,包括蛋氨酸、半胱氨酸、异硫氰酸酯、烷基硫化物、糖硫醇、二烯丙基二硫醚、2-甲基-3-呋喃硫醇、亚硫酸盐、硫酸盐、硫醚类以及一些未知的硫化物等。
了解不同食品中硫的含量,可以為膳食均衡提供参考,为此,食品中含硫化物的测定方法受到检测及营养行业的日益关注。
目前,食品中含硫化合物的测定主要分为特定项目的分析和总硫含量的测定这两大类。
现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食品中含硫化合物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1. 样品前处理方法1.1 挥发性及可转变为挥发性硫化物的前处理方法测定挥发性硫化物一般采用蒸馏法:取待检样品10g,精确至0.01g,加温水100mL (40℃),置于磨口带玻璃塞圆底烧瓶中,水浴浸泡2h(37±1℃恒温),然后迅速加乙醇20mL、液体石蜡2mL,并连接蒸馏装置开始蒸馏,以氢氧化铵溶液吸收馏分,馏出液达到60mL后停止蒸馏。
对于可转变为挥发性的硫化物,可采用酸化法进行提取。
取粉碎均匀的待检样品5g(精确至0.001g,液体样品5.00-10.00mL)置于蒸馏烧瓶中,加250mL水,接好冷凝装置,并用装有乙酸铅溶液的碘量瓶吸收馏分。
在蒸馏瓶中加入10ml盐酸,迅速塞盖并加热蒸馏,收集馏出液200ml时,停止蒸馏。
Matthias Koch等检测葡萄酒中的二氧化硫的总量时,将样品分成两部分分别进行处理:首先,将样品装入样品瓶中充氩气、4℃保存。
二甲基硫的研究进展

二甲基硫 ( d i m e t h y l d i s u l i f d e : D MS ) 主要来 源于海洋浮游植物和 【 2 ] Ha s s P . T h e l i b e r a t i o n o f m e t h y l s u l f i d e i n s e a w e e d[ J ] . B i o c h e m J , 9 : 1 2 9 7 —1 2 9 9 . 1 9 3 5 . 藻类 , 是海洋排放的主要挥 发性硫化物 。D MS在大气 中氧化生成 甲 2 基磺 酸盐( MS A) 、 二甲亚砜 ( D E S O) 等, 并最终生成 为非海 盐硫酸盐 『 3 } K i e n e R P , L i n n U.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a n d t u r n o v e r o f d i s s o l v e d D MS P 【 l _ n d i t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b a c t e r i a l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d i me t l l y l s u f l i d e i n 作为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痕量气体以及湿地 甲烷产生的重要基 a 质, 目前 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 注。 t h e G u l f o f Me x i c o , ] . L i m n o l O c e a n o g r , 4 5 ( 4 ) : 8 4 9 - 8 6 1 , 2 0 0 0 .
科 技 论 坛
・ 5 7・
甲基硫 的研 究进展
万斯 昂
(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福建 福 州 3 5 0 0 0 7 )
河北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现状及建议

河北省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控制现状及建议成国庆;赵树慈;张焕坤;倪爽英;王腾飞【摘要】随着河北省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由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灰霾天气越来越多,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大气区域灰霾污染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据估算,河北省VOCs排放总量约34.58万t,其中化学药品原料制造、石油化工、有机化工是河北省VOCs的重点排放行业,分别占总排放量的20.9%、19.8%、18.5%.该研究分析了3个重点行业VOCs的产污环节及产排污现状,调查了VOCs治理技术应用与污染物排放的达标情况以及各类技术的去除效率、适用条件及经济性等,提出合理性建议,为河北省VOCs的管理提供参考建议.【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34【总页数】4页(P120-123)【关键词】河北省;VOCs;排污现状;控制技术【作者】成国庆;赵树慈;张焕坤;倪爽英;王腾飞【作者单位】河北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环境工程技术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181.3;X512013年以来,以臭氧、细颗粒物、酸雨为特征的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2014年河北省PM2.5年均浓度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均值的2.7倍,成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继续提高的主要障碍。
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臭氧和二次有机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除产生臭氧污染外,也可经过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1],长时间滞留于大气中,降低大气能见度。
部分VOCs具有毒性和致癌性,并且是光化学烟雾的决定性前体物[2]。
因此,VOCs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影响,还对人体健康存在潜在的危害[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分析进展第3期札j埙石油化工研究院院投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分析进展摘要介绍了环境中挥发性有饥硫化物(vosc)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国外环境标准.对VOSC的采样与浓缩技术进行了总结,着重探讨了岜用色谱分析的前景及其难点的解良连径.关键调环境!兰垄竺枣丝气相色谱分析l前言,;z,进展,亏,-b7..../d,,葫.挥发性有机硫化物(V olatileOrganicSulfurCompounds.VOSC)包括低分子量的硫醇,硫醚和二硫醚等,是一类重要的恶臭污染物.研究VOSC的分析方法有两个原因:一是探索全球硫循环的需要}二是为了认识硫化物的环境行为.国外分析VOSC的工作是从5O年代开始的,取得了许多经验”.国内近几年做过一些工作一,但多是针对污染源中的VOSC.环境中VOSC的分析方法还有待研究.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结台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综述了VOSC的物理化学性质,国外环境标准和测定方法.2环境中VOSC的物理化学性质为便于探讨,把具有臭味的H:s,COS,CS:也算作VOSC.这些硫化物的沸点低,分子量小,极易挥发,有的在常温常压下就是气态.表l列出了一些VOSC的分子量及沸点.衰1环境中部分vosc的分子量与沸点(O.1MPa下)”“硫化钉分子量,D且井点.℃藏北钉分子量.Dt沸点,℃H’s34.08—60.7CHiCHzCH|sH76.1767~68C0S60.08—50.OCHaSCH(cHj)290.1984.75CH48.136.20CH~CHH(SH)CHa90.10a5—95CHICH2SH62.1335.0(CHr)zCHCHzSH90.1988.2C14sSCHI92.1337.3CHlcH~SCHzCHI90.199王1CSz76.1|46.25CHH2CHzCHI90.1995.54cHjcH(sH)cHl76.1752.56CH{CHzCH土cSH9O.1998.6(CHI)aCSFI90.196J.22CRISSC[-I,0J.20lO0.CH,SCH?CHl76.1666.65本文收到日期,1994--05—2抚顺石油化工研竞院院报第7卷由表1看到,CH3SSCH3与HS沸点相差170.4℃,沸点跨度太大.要对所有这些VOSC一次完成采样比较困难.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硫醇与硫醚沸点差别小.二碳疏醇与硫醚沸点相差2.3”C,丙硫醇沸点比甲乙硫醚沸点高出0.35~C.甲异丙硫醚与2一丁琉醇沸点相差更小,只有0.25~C.因此利用单一固定相对它们进行分离难度很大.VOSC的极性比较强,容易在金属,玻璃等的活性表面发生吸附作用. 另外,VOSC稳定性比较差.在光照下,硫醚与二硫醚借助自由基反应相互转化”“.COS,H:S和CS.也不能在光照下稳定存在..金属,玻璃等的活性表面也能催化VOSC发生反应..3VOSC的国外环境标准VOSC的环境标准决定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最低检出限应小于VOSC的嗅周值.目前我国环境中VOSC标准还未正式公布.表2为日,美部分硫化物的环境话准情表z日本.及美国.部分硫化物环境标准(×10一,v,v)美国加剥檑尼亚州.Bay地区排技口碱化物日本,2.5袅最大允许排放浓度嗅朗值碱化氢1.0X10一j甲碗醇6.5Xl0硫,薛}0.20.002乙硫醇2.9X10类J甲琉醚2.3X10一’0l0.001乙琉醚33X10一=甲二琬46×l0-a由此可见,VOSC分析方法的检出限应达到×10(v/v)级,但现有分析方法只能达到×l0(v/v)级解决这个矛盾有两个途径:一是将样品浓缩I干倍以上;二是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实际工作中,可以把两种办法联合起来应用.4VOSC样品的采集与浓缩VOSC环境基质主要呈液态或气态.对于液态佯品,多用N:气提后,转化成气态样品处置m”一.也有对含高浓度VOSC的废液进行顶空分析.,但其影响因素复杂,重现对气态样品,采样时要进行浓缩.浓缩采样的方法有三种常温吸附法,化学捕集法和低温吸附法.三种方法都曾用于VOSC的采样.4.1常温吸附法常温吸附法指在常温下,选择合适的吸附剂.吸附样品中的目标成分,再经热解吸或第3期托顺石油化I研览院虎报有机萃取把目标成分转移出来.对吸附剂的要求是:热稳定性与化学稳定性好I在吸附温度下.对目标成分选择性强,吸附容量大f在解吸温度下,解xTAcHszS|.日,2%?~pDCMs.OS,62~;舯CH嚣23活性炭3该法的优点是常温操作,适于远距离采样.缺点是对低沸点的硫化物吸附不完全,吸附容量小,回收率偏低.样品基质中的NO等杂质与硫化物发生竞争吸附,空气的相对湿度对吸附容量有影响.如果用有机溶剂转移样品,则样品被稀释,且萃取荆使分离复杂化.常温吸附法采样时间较长,很难反映VOSC的实际污染状况.常温吸附法采集vosc的前景是选择更优良的吸附剂,优化使用条件,例如,采用避光吸附和用热解吸转移样品等.4.2化学反应捕集法该法是利用目标成分的化学性质,使其与捕集剂发生化学反应,以达到捕集目的.硫醇与硫化氢是弱酸,可以用碱(如NaOH溶液)与之发生中和反应.硫化物还能跟Hs”形成络合物,KnarrR.等用玻璃纤维滤纸浸醋酸汞后捕集甲硫醇,我们则用浸过氯化汞溶液的玻璃纤维滤纸采集炼厂大气中的VOSC.NauyenB.A.C 等用5OHgCI:水溶液捕集DWS..WronskiM.用0.01mol/L氢氧化三丁基锡的正己烷溶液与挥发性硫醇反应进行捕集.”.VOSC被捕集剂固定后,用酸使之析出,再用有机溶剂萃取,或用N气提进冷阱,第二次浓缩后,热解吸导入分析系统.化学反应捕集也是常温操作,捕集率比常温吸附法高.但因硫醇与硫醚化学性质不同,很难一次同时捕集.而且吸收试剂为液态时.高温与低温环境下使用均受限制.捕集后的样品转移也比较繁琐.4.3低温吸附法该法是在低于所有目标成分的最低沸点的温度下,将其吸附捕集到适当的吸附剂上,然后经热解吸全量导入分析系统.低温吸附法常用的致冷剂见表4.低温吸附法要求在采样温度时,VOSC的蒸气压小于133.3Pa.但实际上,这种要求不易达到,可选用吸附荆增加浓缩效果.防止目标成分形成小液滴被抽走.表5列出了托顺石衙化主轩完晚晚报幕7卷使用低温吸附法的一些实例.-.襄储j豆嚷附常用教净荆.寰5f鞋温嗳附法抽集硫化物致冷剂温度.℃致冷剂温度,℃l啐舯N|cI’n一豇艟舞/丙酮一95啐珠/CaCni(1.2r2)一39藏,乙醇一|20唪承,cac(1.4l2)—55液氧一|86藏氨/CHC],(1’1)—63液氯一|96干沫—78蒗氧l一|83致砖剂捕禀对象厦回收率参考文献渡氲H,S,R?S,RSH|液氯:S,CH3SH.DMS,DMDS16蔽氯DMSl7液氧H:S,CoS,CH35H,CH)SOHj.29DMDS液氧H2s,99.5}cHH,95.1-lDMs.97一s:4,DMDS.935在低温下tVOSC的化学活性降低,吸附荆只起辅助作用,选择比常温吸酣法容易,Chromosorb101就能满足要求.低温环境中,括性表面对VOSC的吸附与催化作用均被抑制t相应的损失减少.被固定的佯品,用热解吸法全量导入分析系统.不存在稀释问题.所以,低温吸附法采集VOSC的回收率大于90,可满足ASTM的要求.且低温吸附法采样时间短(约5mln),能真实反应环境中VOSC的实际污染状况.该法不足之处是装置复杂,安全系数相对较小,尤其是使用液氧作致冷剂时更应注意安全问匿,使甩不当容易发生火灾以及远距离采样比较困难等不过,对VOSC而言.低温吸附法用得较广是很有前途盼采样方法.5VOSC的色谱分析环境分析的目的是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状态.因此,需要对三种因素进行分析.一是时间因素:污染物浓度是随时间而变化的,理想的操作是连续分析.连续分折是环境分析的第一要素;二是空间因素:即对污染物进行分布调查或多点调查,分布调查是环境分析的第二要索{三是成分日紊:前两种因素是对一种成分而言的,实际上污染是由多种污染物共同造戚的,故不进行多成分或更理想的全成分分析是不能了解污染的真实情况的,全成分分析是环境分析的第三个要素.早期,人们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气中的硫醇..这种方法测出的是总硫醇量,不能反映污染的真实情况,用气相色谱法分析VOSC可弥补这一点,但气相色谱法也存在以下一些困难5.1柱材的选择?stev~nsRK等认为t浓度低于10~10(v/v)的VOSC在活性桂内壁的损失是不能忽略的.”.因此,分析VOSC的柱材必须经过筛选.Stevens等指出,选用聚四氟z}稚柱分析硫化物,佯品损失较步”.Farwe]lSO.等用去活化的涂壁空心柱(WCOT)同时测定多种硫化物..而Thornsbel’gWLJr则用去活化的硅腔柱分析硫化物’由此看来.选用聚四氟乙烯柱或是对不锈钢柱和玻璃柱进行去活化处理是避免VOSC损失的办法.5.2固定相的选择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硫醇与硫醚沸点相差不大.同时测定环境中VOSC,分离有一定难度.加藤龙夫等认为,TCEP和PPE作固定相较为适宜.用得较多的还有TCP,第3l期’据顺石甜}巴宽j呒院报Ov一10l,H?吕8-氧二丙腈”等.担体选用Chromosorb系列35.,Porapak”, Chromosil330.等.美国的Farwell采用两种固定相偶合技术,在一根毛细管柱上涂溃90DB一1和lODB—Wax,同时分离测定了7种硫化物{H2SCOS,SO,CHsSH,CHSCH},CSCHSSCH3.我们在TcP中加入适量H,Po,对硫化物的分离也是比较理想的.5.3检测器1966年Brody和Charley发明了第一台火焰光度检测器(FlamePhotometricDetec—tot,FPD),能够选择性检测含硫或含磷有机物.FPD检测硫化物原理的传统观点是:含硫有机物在富氢焰中燃烧.适当的温度下生成激发态的s,当s;向基态跃迁时,辐射出35O~430rim的特征分子光谱,在39dnm的最大波长处,借助滤光片和光电倍增管,测量其发射强度而检测硫..最新实验表明,这种传统观点是不完整的,(1)s:并非FPD富氢焰中唯一含硫组分.实验发现其中还含有HS,HS,S,SO和SO:i(2)s在富氢焰中或许不是主要组分}(3)富氢焰中各种含硫化台物的相对浓度因其中的H或OH基团浓度变化而改变,而后者浓度与H/o:比有关,即H:/o.比不同,各种含硫化合物的相对浓度也不同,另外,FPD对硫化物的响应是非线性的,且峰面积与硫化物浓度的双对数曲线斜率并非为理论璜i疃i的2.而是在I.8~2.2之间变动,线性范围大约2~2.5个数量级(O.01~2OngS/s)GageDR等认为上述PPD这些同越是出在火焰上.他们用非火焰,催化型外源激发S:检测器取得了一些成功”“.随着微波激发等离子体发射检器(MicrowaveExcitedPlasmaEmissiorlDetector)[~]]原子发射检测器(AtomicEmissionDetectorAED)的发展.它在硫的检测方面也有文献报道”“.然而,这种检测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还不能普及.几种试剂激发化学发光检测器也在开发,这些试剂有CIO:”,O和F2”.基于0s的硫化学发光检测器(O3~BasedSulfurChemilumirlescenceDetector,SCD)已经由Siev—ersResearch公司生产出成品SieversModel350,SCD对硫的检测是线性的,且选择性,灵敏度,检出限以及抗干扰能力均优于FPD”.6有机硫化物连续自动测定连续分析是环境分析的第一要素.为了掌握VOSC不同时间的污染状况,有必要建立连续自动分析系统.VOSC的挥发性饭强,它的污染具有”瞬息即逝的特点.所以,采撵时间不应太长,否则,测定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日本的自动色谱分析系统规定30min为一个周期,采样时间设为5mint流程图如附图所示.用冷冻机将乙醇致冷到一9O℃,使之循环冷却填充0.5gChromosorb101的硬质玻璃管,用气样充分置换管路内气体后,再用泵以5O~150ml/min流量抽暖气样5mirl,使被渊成分捕集到浓缩管中,此时,切换进样六通阚,待载气流量稳定后,2min内将浓缩管加热至150C,将被测成分解吸至色谱仪中.然后重复以上过程.抚嘎石油亿I研究盹虎叛苇7卷7展望附图自动色谱装置流程圈VOSC的沸点低?化学性质活泼t极性较强,且嗅阈值极低,因此.有关VOSC的分析研究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作者认为解决下这些问题,是测定环境中VOSC的关键.7-1为防止硫化物在操作过程中发生光化学反应,最好在避光的条件下采样,运输和分析.7.2对不同条件和要求的分析,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对回收率要求不太高,采样距离较远的情况,选用优良的固体吸附剂(如Tenax—TA)浓缩富集VOSC}而对回收率要求苛刻,采样距离较近的情况,则采用低温吸附法.7.3为减少VOSC的吸附损失,对采样系统需进行去活化处理,选用聚四氯乙烯柱分析VOSC.7.d选择合适的固定相t可以考虑两种固定相偶合技术.或者是利用硫醇与硫醚的性质差异,在固定相中添加一些试剂,增强柱子的分离效果.7?5用SCD作VOSC的检测器,提高方法的检测灵敏度,改善检测的线性范围.8参考文献1加藤龙夫,石黑智彦?重田芳广着.董福来,荆治严,李桂琴荨译.恙臭的仪器分折.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2王维宗.壬立,胡玢.环境科学,1993-14(5):273安凤春,施伟奇,钱建国,荨.环境科学丛刊,1990,11(1)334扬杰.橱瑞成.环境科学丛刊-1990,11(4):465刘业孝.中国环境科学,1991.11(5).3846李慧琴.周英田.李官贤.上海环境科学.I992,1I(6);217郭明一,林义茁.别祖德.化工环保-1986.6(1);39第3期托,埙石油化工研竞院院挂81李瑞琴.上海环境科学.1991.7(2):11戴竹青.炼厂大气中疏醇的测定.本院科技摄告,1993w-eastRCHandbookofChemistryandPhysits.51ed.Ohio:thechemicalRLlbb erCo.?1970邢其毅.徐瑞秋.周政.有机化学(下).北京:高等教育出短社,1985:949 KnarrR.RappaportSM.AnalChem..1980.52(t):733N[enDS.MalcolmKWK.AtmosEnviron.1980.14:1223StevengRK.MuLikJD.OkeeffeAEeta1.Ana1.Chem..1971.43(7);827扬光壁.上海环境科学.1992,5(1):42LeckC.BagandcfLE.Aha1.Cherr1..1988.30l680AndreaeMO.BarnardWR.Ana1.Chem.,1983.55:608TsnilM.NakanoT.OkLl[10T.Atm口sEnviron..I990.24A(8):2019V[tenbet8AG.KuznetsovaLM.Aha1.Chcm..1977—49(1):128 SteudlatPAKigokiW.Ana1.Chem.,1977t49(1):128BramanRS,Amm0nsM.BrickerJL.Aha1.Chem..1978.50(7):992 DtlbLiftT.ThoneH..Chromatogt..1988.456:233SbooteeD.MoraS.GrouLAeLa1...Env[ton.Ahal—Chem.一1992?47(4):239Botte1lS.Btank}D.Envir0n.Tcchnol,.199l,12(5):393NgyenBAC—GaudryA,BonsangBeLal,?Nature,1978—275:637 WroskiM..Chromatog卜,1991,535(1—9):306Brect~”b.,i985,l7(I1,{50ASTM.1982AnnilalBookofASTMStandards.Parc26:506Barina6aC,Farwc[1SO.HRC~JCc.1987.10:538美国公共卫生学会联台委员会编.中科院卫生研究所译.空气采样与分析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板社.1982;269ASTM.I982Annua[BookofASTMStandatds,Part261397FarwellSOtG1uckSAna1.Chem..1979.1(6).609ThornsbergWLJI.Ana1.Chem.,1972.43:452Kangas.J.Chromato8f.,1985.346:403RonkairtenP.DenslowJ.LeppanenO.J,Chromatogr.Sci..1973,11{384 GroenenP.GemertLChromatogt..1971.57:239neDC.BhatiaSP.Anat.Chem,,1975—47(3):343 BtodySS—ChaneyJE.—GasChromatogt..1966?4(2){{2孙传经.气相色谱分析原理与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5:156 FarwcllSO.BarlnagaC.Chromatogr.Sci.一1986?24(12):483Ga6eDR.FarwellSO.Anat.CHerrt..1980.52:2422NatuschDFS.ThorpeTM.Anal?Chem;cc.1991,14:?8552Benne*RLEaviron.S~i.Techao1..1990,24(10):1592 Advancesintheanalysisofvolatileorganicsulfurcompounds(vosc)intheenvironment YouZhixiongAbstractAreviewwith52referencesgivesVOSCphysicv—chemicalproperti esattdforeignenvi?onmetttalstandards-VOSCcottsistsofsmallmolecularweightmercapta ns.suIphidesanddisul—phides?Thedifficultiesofsampling-concentratingandGC/FPDdetectingasw ellasthewaytosolve【heproblemarediscus9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