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原卷版) Word版无答案
必修三15.36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原卷版)

第十五单元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第3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真题速递1.(2019.4·浙江高考·2)中国是诗的国度,每一时期都有内涵深厚、风格新异的优秀作品问世,都有文辞隽永的诗句流传。
下列诗句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是( )A.“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B.“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C.“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3.(2019.4·浙江高考·5)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历经三千多年演化与进步,形成的主要字体是( )①甲骨文②行书③小篆④金文⑤隶书⑥草书⑦楷书A.②⑤⑦ B.②③⑤⑥⑦C.①②③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4.(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5.(2018.4·浙江高考·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文明传承不仅从未中断,而且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①④ D.④②①③6.(2015·上海单科·10)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亚细亚”、“地中海”、“大西洋”、“尼罗河”等汉字地名,“大地是球形的”这一观念被引入了中国。
14.3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原卷版)

第十四单元 古今中外的科技与文艺成就【单元概览】 古低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用嫌性、验结 密柱書强经总多(四人发明卜I{数戸卜 -(犬宜切法卜 -(医学卜{!采H 由繁到简〕药iiH 写童传神] 乂农学卜「平風低通甌坤〕种慕纣 ]k 埒欝二楚醉](S^)〔眄辑小说]第34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纲要求】 1. 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科技成就的表现。
2. 书画艺术: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脉络、书画艺术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代表性成就。
3. 文学成就:不同时期文学的代表性成就。
4. 京剧:京剧产生的背景及发展过程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基础落实】 一 四大发明项目 成就 影响造纸 术 西汉前期已有纸;东汉 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伟大革命。
促进中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印刷 术 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北宋 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 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火药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朝军事上广泛使用 火药推动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 日益衰落指南 针 战国时期发明“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 的时代数学、天文和历法1. 数学 (1)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 计算工具:早期是算筹,后来演变为算盘。
2. 天文(1) 留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太阳黑子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2) 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一一《________________ 》。
(3) 创制了浑仪、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3. 历法(1) 夏朝时有了《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⑵ 元朝时郭守敬编写的《 ____________》,比现行公历早了三百年。
知识点三农学和医学1. 农学西汉氾胜之的《氾胜之书》、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元朝王祯的《农书》和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是中国古代四大农书,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政:政治上大一统;经济发展;思想上儒学占统 ● 汉: 治地位
● 唐:
国家统一、政治清明;商品经济发展;
科社举考会试存以诗在赋决为主定 社 会 意 识 ,
●宋: 政社权并会立意,社识会矛反盾映尖锐社;会商品存经济在活。跃,市民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 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火药
成就
影响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_蔡__伦_ 是书__写__材__料__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中
改进造纸术
国及世界文化的发展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__版__印__刷___术_;北 推动了欧洲文__艺__复__兴__和 宗教改革 ,促
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__泥__活__字__印刷术 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蒙运动。强调人文主义
对外 闭关锁国,中国落后于世界 发展潮流
对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掠夺, 逐步建立世界市场
科技创新与民族复兴
古代中国曾经创造科技的辉煌,但由于经 济、政治、思想的束缚,逐步落后于世界。 从古代科技发展的兴衰历程中反思,对实 施“科教兴国”有极大的启示。
五、文学成就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以下四个时期文学成就繁荣 的原因
文学成就
(卷Ⅱ) 论述题:41. 古 代 中国对世界文明的 贡献(玄奘西行与 鉴真东渡)
(卷Ⅰ) 论述题: 42.14 ~ 17世 纪中外历史事 件简表
(卷Ⅱ)选择题: 24. 汉字演变的历 史过程 (卷Ⅲ) 选择题:26. 王 羲 之的书法艺术地位
必三专题2 第1课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
专题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历史(RM版)
【解析】
战国时期出现司南;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
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造纸术的发 明是在汉代;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故D项正确。 【答案】 D
专题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专题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历史(RM版)
[学会分析]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科学技术在13世纪之前居于世界的领 先地位,但在16世纪以后却逐渐落伍于西方。材料二说明了 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经验,强调实用技术的特点。两则材 料共同印证了考点二所阐述的中国科技由先进到落后的转变
及其原因。
专题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④欧洲宗教改革的兴起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②③④
D.①②④
专题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历史(RM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欧洲宗教改革兴起于
1517年,其主张是否定教会权威,与造纸术传播无关,且影 响主要局限于欧洲大陆。传教士对造纸术的传播曾起过作 用,但那是在明清之际西学东渐时期 (带回的东方文明 ),他 们带着宗教狂热推动新航路开辟也发生在这之前,皆不属于
元代 明清
专题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历史(RM版)
2.外传:由 波斯 传到西方,欧洲出现 木版雕印 和
金属活字。 3.意义:为欧洲走出黑暗的 中世纪 以及文艺复兴 运 动 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专题十六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历史(RM版)
⇨误区提醒 中国古代科技素称发达,但并不是一直领先于世界,明 清时期我国的科技仍属于传统科技,而且以总结为主,发展 停滞;西方此时则是近代科技的兴起,而且以创新为主,后
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

专题三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2 (文学艺术)1.关于下面的图文材料,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该文物出土地区曾是西周的政治中心B.这是西周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品C.青铜礼器反映出这一时期礼制的成熟D.金文与甲骨文是该时期文明特征之一2.“舞”字的原始文字像一个人手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加上“舛”(双脚形),强调双脚配合双手和乐曲有节奏地跳跃。
这说明汉字()A.演变总趋势是由简到繁B.以图画文字为基础逐步演变发展C.都是由象形文字构成D.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3.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识,对其解读正确的有()①反映了中国书法艺术②体现了中国汉字象形特征③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趋势④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结合A.①②④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5.随着佛教在我国的盛行,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以抄写经籍为生的“经生”,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写经体”。
这说明()A.魏晋时期我国文学艺术达到最高峰B.魏晋时期的书法最高成就是“写经体”C.书法艺术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需要D.书法艺术的产生源于宗教艺术的发展6.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请欣赏下列四种文字,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②③④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④③②D.①③②④7.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①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飞洒活泼B.②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东晋时C.③最能体现中国古代汉字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④最能体现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8.以下为青铜文物、文物上的拓片(钟鼎文)及其部分译文,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错误的是()①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已达很高水平②钟鼎文是一种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③拓片部分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④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全部为礼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9.关于《洛神赋图》的作者及生活年代的表述,正确的是()A.东晋顾恺之B.隋朝展子虔C.唐朝阎立本D.唐朝吴道子10.欧文忠《盘车图》诗云:“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2

唐末
①隋唐之际,出现
促使欧洲造出活
__战_国_________
字印刷机,推动
印刷 ②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 _地_理__大_发__现___和宗
术 金北时宋代
教改革,促进了
③北宋毕升发明 ________________
思想解放和社会 进步
• ①『思考』 外国用火药造子弹御敌,中 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 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 〔对点巩固1〕 马克思曾说:“火药、指 南针、印刷术——这是D预兆资产阶级社会 到来的三大发明。”这句话说明了( )
• A.古代中国的科技文明孕育了西方科技 文明
• B.资产阶级将利用三项科技发明进行侵 略扩张
• C.三项科技发明蕴含了近代资本主义科 技因素
• D.三项科技发明在历史转型时期的重大 意义
• 4.火药:最早发明火药、使用火药武器; 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为摧毁封建 势力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 属制造业的发展。
• 四大发明是中国成为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后来却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这影响了中国 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 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欧洲从封 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 (2)秦汉以后,我国历法越来越精确。 • (3)元朝时,郭守《授敬时编历订》 __________,是我
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的颁行
早了三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大有帮助。
• 2.四大农书
• ④『思考』 顺
• (1)西汉:氾《胜氾之胜之的书》 天时,量地利,
___________。
则用力少而成功
新课标导 学
历史
必修③ ·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元曲
关汉卿
马致远 罗贯中; 《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 施耐庵;《水浒传》; 元末明初 吴承恩; 《西游记》; 明朝 蒲松龄; 《聊斋志异》; 清朝 吴敬梓; 《儒林外史》; 清朝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清朝
明清小说
2、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 映。因此,不同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必然具 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诗经》
宋词兴盛的原因
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城市
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
化娱乐生活Leabharlann 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 活的需要。
政治:宋朝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简史
①兴起——魏晋南北朝 (“志怪小说”、“轶事小说”) ②唐代——传奇小说流行 ③宋元——话本是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④明清——随着城市经济繁荣,小说走向繁荣
(2015•福建文综•T16)关汉卿在《关大王独赴单 刀会》中,描绘关羽面对大江的滚滚波涛,仗刀临 流。曲中唱道,“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 一叶……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 赛村社”。对该作品理解有误的是 ( ) C A.显露关羽壮怀激烈的个性 B.借历史典故吊古抚今 C.严厉斥问颠倒黑白的世界 D.兼采宋词的豪放风格
(5)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对我们的启示:
1、要想发展科技,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政 治、经济、文化条件。而经济、政治、文 化的发展是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 2、要发展经济,就必须要重视科技。 „„
马克思在评价中国古代的一项科学发明时说,它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 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这一发明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火药
高中历史复习(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精选】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考点一:科技成就1、造纸术:原因、出现时间、改进、传播、影响2、指南针:主要发明及时间、传播、影响3、火药:发明、应用、传播、影响4、印刷术:出现、进步、传播、影响5、古代科技:成就、原因、特点、没有产生近代科技原因一、造纸术原因、出现时间、改进、传播、影响传播:时间、路线、范围等”中,牢固树稳定实践中建必须”等重要论政治规矩,带头牢固责任。
三、主要措施 (一党支部为单位开展一次主题党谈信念,对照入党誓词找标准、找温入党志愿和入党誓词,交流思想体中心组形式,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每次确定月底组织一次党员集中学习。
支部每季度召”、“坚持根本宗旨,敢于担当作为”、“学习讨论不得少于1天。
(三)开展“四个要求,开展党组班子成员到联系区县X X 局带课,邀请党校教师、专家学者给党员 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实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以下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关于在全市党员中开28号),结合我习教育,基础彻落实党三实”先二、指南针主要发明及时间、传播、影响传播:时间、路线、中转地及范围12、13世纪对应的封建王朝?影响:拓展?(3)……(4)“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马克思三、火药发明、应用、传播、影响应用:注意了解宋、明的主要火器四、印刷术出现、进步、传播、影响出现:雕版印刷——最早出现时间及雕版印刷品进步:活字印刷术——出现时间、人物、意义补充:元、明的成就传播:时间、路径!!◆整理:四大发明发明传播路线◆探究:四大发明主要完成及传播时间宋元说明的问题(原因)?影响:……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总有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中国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被马克思称之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的伟大贡献。
P25课前提示、P29资料卡片……P28学习思考:为什么在东西方会产生不同作用?说明了什么问题?五、小专题探究:古代科技地位、原因、特点、没有产生近代科技的原因地位:阅读材料:李约瑟说“在上古和中古时代,中国科学技术一直保持着一个让西方望尘莫及的发展水平,中国科学发现和发明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已被证明是形成近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百强校】2016届黑龙江实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月考(期中)历史试卷)下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它是元刊版画中的著名典范,刃锋圆润、韧而有力,为明代福建建安派“上图下文”式小说的大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优秀的样本。
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B.采用铜活字印制而成C.话本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2.(【百强校】2016届江西南昌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求善而不存真B.缺乏理性精神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D.落后于西方国家3.(【百强校】2015届辽宁沈阳第二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试题历史试卷)下图为甘肃居延出土的汉代丝织“张掖都尉棨信”。
“张掖”别称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镇。
“都尉”汉朝官名。
“棨信”为古代传递命令的信物或过关凭证。
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①汉代对河西走廊地区实行行政管辖②汉代用丝绸作为书写材料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④汉代公文均用楷书书写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4.(【百强校】2014届辽宁大连育明高级中学高三考前交流文综历史卷)作者自述以“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为著作主旨,立志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与教训的史书是()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5.(【百强校】2016届湖北襄阳五中等三校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卷)对中国古代书法,有“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的总结,以下理解不准确的是()A.“晋人尚韵”从本质上体现了东晋士人超然心态及对空灵境界的追寻B.“唐人尚法”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C.“宋人尚意”是城市变化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文人们惬意心境的反映D.“元明尚态”为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时代文人们缺乏创新的一种体现6.(【百强校】2016届宁夏银川市二中高三上期统练(三)历史试卷)晚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域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李时珍《本草纲目》等还详细记述了玉米的功用。
这说明当时中国:()A.玉米种植已经比较广泛 B.与美洲的经济交往频繁C.政府大力引进外来品种 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7.(【百强校】2016届宁夏银川市二中高三上期统练(三)历史试卷)南朝人名常有寓意。
如文学家任昉,字彦昇,小字阿堆。
其中“昉”暗寓任氏为齐地高门;“昇”暗指任氏随南方习俗;“阿”是吴地长辈对晚辈的爱称;“堆”比喻他为南方阜上的鸟,一飞冲天。
任昉的名字主要反映了:()A. 魏晋时期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B. 标榜其世居齐鲁具有的文化优越性C. 南迁士族融合南北文化的心态D. 南迁士族融入南方文化的强烈意愿8.(【百强校】2016届吉林长春十一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③能合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9.(【百强校】2015届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公司三中高三10月考历史卷)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
”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A.反映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B.体现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C.表现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D.标志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10.(【百强校】2016届宁夏区银川唐徕回民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英国学者汤因比认为:夏代是传说的朝代,商、周是真实的存在。
最能支持此观点的证据是()A.《诗经》里有大量歌颂商、周的诗篇B.《史记》里夏代的记载没有商、周丰富C.夏禹是传说人物,商汤、周文王是历史人物D.夏代文字尚未发现,商、周有较成熟的文字二、非选择题11.(【百强校】2014届辽宁沈阳二中高三12月月考历史)(20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
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1)结合唐宋的相关史实,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
(4分)(2)近代中国是如何从物质、制度和精神等方面“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6分)(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6分)(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说明这一观点。
(4分)12.(【百强校】2015届海南文昌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2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以诗证史”“诗史互证”是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材料陆游在《饭罢戏作》中写道:“南市沽浊醪,浮蚁甘不坏。
东门买彘骨,醯酱点橙薤。
蒸鸡最知名,美不数鱼蟹。
轮困犀浦芋,磊落新都菜。
”太和楼是北宋仁宗年间临安的著名酒楼,无名氏在《题大放送和楼壁》中写道:“太和酒楼三百间……千夫承糟万夫瓮……席分珠履三千客,后列金钗十二行。
一座行觞歌一曲,楼东声断楼西续。
就中茜袖拥红牙,春葱不露人如玉。
”——《宋诗纪事》卷96根据以上诗歌材料,提炼诗歌所反映出的南宋社会经济状况的特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论证。
(12分)二等卷(6~9分):论点准确;论据充实;论证清晰;基本符合答题要求。
三等卷(0~5分):论点基本准确;论据能够基本支撑论点;论证比较清晰;基本不符合答题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代商业13.(【百强校】2015届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科综合历史试卷)(30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1)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正确,合理充分。
)(12分)材料二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
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
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
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
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
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三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
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
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
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
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
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12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6分) 14.(【百强校】2015届天津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文学艺术及其观念往往是时代的见证,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
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代这一主流文学形式具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兴旺”的原因和条件。
(8分)各举一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
(2分)材料二民间文化是庶民生活最直接创造的产物,自不同于官绅生活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以明清以来资料最为丰富,问题最繁多,最值得投入心智,探索研究。
——台湾学者王尔敏在《明清时期庶民文化生活》(2)反映明清世俗文学艺术的资料最为丰富,请举例说明。
(2分)不同于宋代文艺“兴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材料三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文学艺术资助人。
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之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同时自那时起,西方对于“幸福”的理解也有了很大改变。
尤其是19世纪,享乐幸福论非常流行,主张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
在功利主义者看来,个人利益是人类一切行为的依据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快乐和幸福的重要内容就是获得和占有财产。
“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式上所接纳和欢迎的幸福观。
在这种原则的驱使下,欧洲载着利炮的坚船驶向各个大洋,在大肆劫掠别人财富的同时,在世界各地升起了自己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