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化肥对土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及调节措施

化肥对土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及调节措施化肥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资源,它能够为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促进农业生产的增长。
然而,过量使用化肥却会引起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
本文将探讨化肥对土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调节措施。
一、化肥对土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影响1. 土壤生物多样性受损:化肥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的累积,破坏土壤微生物的平衡,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多样性。
一些有效微生物和好氧细菌的数量减少,而一些对化学物质具有抵抗力的微生物则会大量繁殖,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
2. 土壤酸碱度失衡: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酸碱度失衡,使得土壤酸化或碱化。
土壤过酸或过碱会降低土壤中微生物活性,影响植物的根系发育,减少养分的吸收效率。
3. 土壤质地退化:化肥的过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导致土壤质地退化。
过量的氮肥会使土壤呈酸性,过多的磷肥则会使土壤富含磷酸盐,这些都会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导致土壤质地的恶化。
4. 土壤和水体污染:化肥中的氮、磷等养分容易通过径流、渗漏等途径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现象,引发藻类过度繁殖,严重影响水生态系统的稳定。
此外,过量的化肥使用也会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造成土壤污染,进而危害农产品的安全性。
二、调节化肥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的措施1. 合理施肥: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要根据不同作物的品种和需求,合理掌握化肥的用量和施肥时间。
采用精确施肥技术,通过土壤检测和植物需求的测定,确保化肥的施用量与作物需求相符合,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2. 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有效利用农业废弃物可以部分替代化肥的使用。
例如,将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还田或进行堆肥处理,将其中的养分有机释放给作物,降低对化肥的需求。
3.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采用自然有机肥料替代化肥,能够有效减少化肥对土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质地,有机农业能够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和保持肥力,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实现对土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关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及有效治理举措阐述

关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及有效治理举措阐述化肥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农业生产资料,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对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显得非常重要。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酸化:氮肥和硫肥的大量使用会增加土壤的酸度,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降低土壤的肥力。
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动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风险。
2. 土壤盐碱化:长期使用含氯、钠的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盐分积累过多,导致土壤盐碱化现象。
土壤盐碱化不仅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还对土壤中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
3.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某些化肥中含有重金属元素,长期施用会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作物品质构成威胁。
上述表现说明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理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合理施肥、选择合适的化肥、土壤修复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止化肥对土壤污染的关键环节。
合理施肥就是按照作物生长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用化肥。
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化肥品种和数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化肥残留。
可以结合土壤测试结果,掌握土壤养分的真实状况,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避免过度施肥。
2. 选择合适的化肥合理选择化肥种类和品牌也是预防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
可以选择含有有机质成分较高的氮肥、磷肥、钾肥等化肥,并且尽量选择没有重金属、氯元素等有害物质的产品。
农民还应该注意尽量减少使用速效肥、易淋溶的化肥,以减少肥料对土壤的损害。
3. 土壤修复对于已经受到化肥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土壤修复的措施,恢复土壤的健康状态。
土壤修复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改良土壤,调整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等。
可以采用添加有机质或酶制剂来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固碳能力。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农药,它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业效益。
然而,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也会对土壤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养分失衡、土壤酸碱度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探讨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首先,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
化肥中所含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一旦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中一些养分的过剩,而其他养分的缺乏。
例如,氮过量施用会降低土壤中磷和钾的有效性,导致作物吸收不足,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化肥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也需要适量施用,过量使用会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超标,造成土壤污染。
其次,化肥的使用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化肥中的氮肥和磷肥一般都是酸性的,而钾肥通常是碱性的。
长期过量施用酸性肥料会使土壤的酸度升高,而过量施用碱性肥料则会使土壤的碱度上升。
土壤的酸碱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都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再次,化肥的使用还会导致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化肥对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等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比较显著。
研究表明,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中一些微生物的数量减少,这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
此外,化肥残留也可能对土壤中的土壤动物造成毒害,进一步降低土壤的生物多样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影响,化肥的过度使用还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团聚力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
因此,为了减少化肥对土壤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合理使用化肥,按照农作物的需求量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避免养分过量和缺乏的问题,减少对土壤的伤害。
其次,选择有机肥料进行施肥。
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对土壤的负面影响较小。
另外,采取轮作和间作等农业措施,可以帮助改善土壤的养分平衡,减少对化肥的依赖程度。
此外,加强土壤保护和管理,定期进行土壤测试和监测,及时发现土壤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保护和改善土壤的质量。
关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及有效治理举措阐述

关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及有效治理举措阐述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化肥的长期施用会导致土壤中的微生物、土壤动物和植物受到损害,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的生长质量。
针对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轻化肥对土壤造成的影响,保护农田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一、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影响1. 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的过量施用会影响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参与着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循环,是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
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养分过剩,从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活动,破坏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养分的紊乱和不平衡,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一方面,过量的氮磷钾会使农作物的养分吸收出现失衡,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化肥中常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过量使用会导致这些有毒物质在农作物中的积累,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安全。
二、有效治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的举措1.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合理施肥是有效治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的关键举措。
农民在施肥时应该根据土壤的肥力情况、农作物的需肥量和气候等因素,科学合理地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化肥的过量使用。
应该根据土壤养分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化肥种类和比例,避免造成养分的浪费和土壤的污染。
2. 推广有机肥的利用有机肥是一种天然的肥料,它不含有害的化学成分,对土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推广有机肥的利用是有效治理化肥对土壤污染的重要举措。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技术指导、资金支持等方式,鼓励农民使用有机肥,减少对化肥的依赖,从而降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3. 加强土壤保护与修复工作加强土壤保护与修复工作也是治理化肥对土壤污染的重要举措。
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力度,及时发现土壤污染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修复和治理。
化肥对土壤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影响

化肥对土壤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以促进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过度和不当使用化肥可能对土壤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化肥对土壤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化肥对土壤健康的影响化肥的过度使用对土壤健康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首先,过量的化肥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
酸化的土壤降低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抑制了土壤中许多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不平衡。
大量施用氮、磷、钾等化肥,而忽视了其他微量元素的输入,从而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的缺乏或过量。
这种不平衡会影响植物的养分吸收和需求,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化肥的长期使用还会破坏土壤结构。
化肥不断施用会使土壤中的有机质逐渐减少,降低土壤的保水能力和透气性。
这导致土壤的结构松散,容易发生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
2.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化肥的使用对生态环境也带来一些潜在风险。
首先,过度使用化肥会导致养分的流失。
施用过量的化肥,其中一部分养分会随着水流迅速流失至地下水、河流和湖泊中,引发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对水生生物造成威胁。
其次,化肥的使用会产生氮、磷等营养盐的残留。
残留的化肥会通过径流或渗透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并引发蓝藻水华等问题,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过度施用化肥也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影响。
化肥施用过程中,氮肥会转化为氨气并挥发到空气中,形成氨的气味,给周围环境带来不适。
此外,氨气还会参与大气氮的循环,造成大气中氮氧化物的过多积累,从而对空气质量造成污染。
3.解决方案为了减少化肥对土壤健康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制定科学的施肥计划,根据土壤状况和作物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其次,倡导有机农业的发展。
有机农业采用有机肥料替代化学合成肥料,注重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养分循环,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农业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农业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引言:农业化肥和农药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然而它们的使用也带来了环境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农业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一、农业化肥对环境的影响:1. 土壤污染:a. 化肥中的化学物质渗透至土壤,导致土壤污染。
b. 长期积累污染物会对土壤质量和有机物含量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2. 土壤侵蚀:a. 过量施用化肥会降低土壤的结构强度,加速土壤侵蚀现象。
b. 不稳定土壤会被风雨冲刷至水体中,造成水土流失。
3. 地下水污染:a. 化肥中的氮、磷等成分会通过土壤渗透至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污染。
b. 地下水污染会影响饮用水源,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 毒性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 农药会杀死目标害虫和草本植物,但同时也对其他非目标物种造成伤害。
b. 长期使用农药会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2. 土壤质量下降:a. 农药残留在土壤中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量。
b. 长期使用农药会积累有机污染物,导致土壤变得贫瘠并丧失生产能力。
3. 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a. 农药通过农田排水系统进入河流和湖泊,对水生植物和水生生物造成毒害。
b. 农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破坏会影响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平衡。
三、解决方案:1. 推广有机农业:a. 有机农业采用自然肥料,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b. 有机农业栽培方法更为科学,能够减少对农药的使用。
2. 制定科学的施肥准则:a. 结合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制定精确的化肥施用计划,避免过量施用化肥。
b. 合理搭配有机物质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3. 推广生物防治措施:a. 通过引入天敌来控制害虫,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b. 生物防治措施能够更好地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
结论:农业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
然而,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制定科学的施肥准则和推广生物防治措施等解决方案,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损害。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和防治
• 近年来,中国的粮食产量出现了增产乏力
的局面,缺水和过量使用化肥是其中的主 要原因。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大 量使用,造成土地板结、农产品残毒过多, 破坏生态平衡,对生态环境污染程度越来 越大,使农区成为分布面广的一个重要面 源污染源,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一、化肥的应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
化肥的认识也逐渐深入而全面,化学肥料引人的 非主要营养成份(如:硫酸铵的硫酸根,氯化铵的 氯根等)对土壤、植物有一定不良影响。造成土壤 板结;有机质缺乏;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硝 酸盐在作物中积累;污染地下水等危害。垦区化 肥使用中,氮肥占有比重最大,造成环境污染最 严重。因此垦区化肥污染主要是氮肥污染。
土壤盐渍化
二、化肥对环境污染的施用钾肥,要因地制宜,综合 多种因素进行考虑并与氮、磷肥和微肥等进行配合施用。 2、科学施用磷肥。磷肥施入土壤后有两个特点:一是 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其移动半径多在0.5~1厘米以内; 二是容易被土壤中两价阳离子固定。这就造成作物根系吸 收利用的困难,降低了肥效。 3、广泛施用有机肥。有机质是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来 源,同时也是作物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源泉。有机质是 作物碳素营养的源泉,这主要靠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所 产生的二氧化碳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另外它还能促进 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而且能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提高 土壤保水、保肥和缓冲能力。
3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
• 由于土壤种植各种作物,蔬菜和牧草,土壤受到污染直接影响动植物的健康。
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吸收的氮素,大部分为硝态氮,一部分为铵态氮,除水 稻外,大多数植物以硝态氮为主要形式,含高浓度硝酸盐的植物被动物食用 后,由于硝酸盐产生的亚硝酸盐对动物发生毒害。植物体内硝酸还原的速度 与氮的供给相配合量,硝酸盐一般并不过多积累,而在供给氮素多时,就会 发生硝酸盐积累,为此进行过有关施肥量,肥料种类及施肥时期的试验。牧 草和菠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植物体内N03-浓度相应增高。 由于土壤的硝化作用,使土壤富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种植的各植物中硝酸 盐含量大大增加,造成土壤污染。另外,制造化学肥料矿物原料及化工原料 中,有的会有多种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害成份,它们随着施肥进入 农田土壤造成污染。如磷肥的施用,不可避免地带给土壤许多有害物质有: 镉、锶、氟等。施用磷肥过多会使土壤含镉量比一般土壤高数十倍、甚至上 百倍,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污染。如氨水中往往含有大量的酚,特别是利用炼 焦厂废气生产的氨水,含酚量超过千分之一,施用于农田后,造成土壤污染。 生产出具有异味的农产品。
化肥施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化肥施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近几十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化肥施用已经成为了农业生产中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不可否认的是,化肥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但与此同时,化肥施用也会对土壤生态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化肥施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化肥来达到最大化利益的同时降低其对土壤的不良影响。
一、化肥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环境中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可以参与矿物质循环、有机质分解和植物生长等过程,进而影响到土壤质地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但是,化肥的施用会对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和活性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化肥施用会导致土壤酸化和氮素积累,从而抑制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
化肥中的氮肥和磷肥显著地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促进了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却抑制了另一些微生物的繁殖。
这些微生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作用不同,因此,化肥施用可能会对土壤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化肥施用对土壤水分的影响土壤水分是土壤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影响到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等方面。
化肥施用也会对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分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实验表明,化肥的施用会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但是,过度施用化肥也会导致土壤的水分散布不均,使得土壤干旱或者过湿。
特别是,氮肥的使用过多可能会加剧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土壤水分的保持能力。
这些效应不仅会影响到土壤的生态环境,还会导致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三、化肥施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化肥的使用可以通过增加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中作物生长的养分供应。
但是,过度施用化肥也会对土壤肥力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过度施用氮肥和磷肥可能会导致土壤中的钾、镁等其他元素的流失,增加土壤的酸化程度,进而削弱土壤的养分供应能力和作物的适宜生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摘要
当前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化肥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一些化肥产品中含有有毒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酸等成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了污染物在
摘要:当前我国化肥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化肥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影响,一些化肥产品中含有有毒重金属、有机物和无机酸等成分,长期不合理施用化肥导致了污染物在土壤中的累积,严重影响了土壤的生态环境,使粮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中的重金属、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严重超标,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本文分析了化肥污染土壤的原因和特点,并提出了减轻化肥污染土壤生态环境的技术和措施。
关键词:肥料;重金属;土壤生态环境
1我国农田土壤化学肥料施用的状况
我国农业在生产过程种,根据现在品种需要,基本都需要施用化肥,在实际应用过程种,要结合土壤特性合理的应用。
全世界施用化肥量和种类呈上升趋势。
2005年化肥产量近53000万t,同比增长10%;2006年化肥产量超过了53000万t,同比增长14.2%。
近几年,平均每年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近7.5%。
预计到21世纪中叶,我国人口将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对农产品的需求数将不断增加。
预计到2030年需求量将达到6.4×13011kg,而且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因此投入大量的化肥产品是满足人类需求的重要途径。
2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生态环境恶化主要包括荒漠化、污染、及化学性质恶化等。
不合理的耕作使土壤荒漠化和沙化,土壤被侵蚀造成土壤中营养元素和有机质不同程度流失。
耕地土壤流失量占全国土壤流失总量超过60%,沙尘暴和水土流失引起的土壤养分流失十分惊人,造成土壤生态环境急剧退化。
另一方面,土壤的污染环节很多,必须加强土壤的科学管理,从根源上减少农产品的污染环节,这是直接对土壤构成污染,还有水环境和大气沉降的间接污染物等,这些污染源中含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大量的重金属。
当前,我国有1/5以上的耕地面积受到严重污染。
土壤污染由多元化因素造成,但需要从源头进行有效遏制,减少土壤的恶化,保护生态环境,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占多数,它们随施肥进入农田土壤并逐渐积累,这是土壤污染的主要方式。
一些化肥中含有有毒有害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成分,是农田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
其中重金属主要有Cr、Cd、Hg、As、Pb、Co、Mn、Cu等,肥料中磷肥含量最多;有机污染物主要有氯代烯类、硝基苯类、邻苯二甲酸酯等,其次为多环芳烃、氯代烷类、
醚类等。
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渐累积,达到一定量就会使土壤生态环境恶化,最终导致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
3减少施肥对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措施
3.1优化化肥产品质量,科学合理施肥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肥料产品的重要性和肥料对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决定了很难控制化肥对土壤造成的危害。
第一,应在保证农作物产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第二,尽可能减少肥料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含量,提高化学肥料的生物有效性。
第三,防止土壤环境污染的继续发展,应加强化肥产品污染源的控制力度,科学合理利用化肥。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化肥生产工艺,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使用、可操作的肥料安全生产和施用技术体系。
测土配方施肥,科学合理搭配肥料品种和数量,采用高新技术管理农业肥料用量,达到进行平衡施肥的目的,以产定肥发展"精准农业";。
保护土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2研制新型高效的化学肥料产品
我国现在农业生产基本都使用化学肥料,现在新品种,土地不使用化学肥料,农作物生长效果不好,但现在化学肥料多数对土地和农产品都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因此现代农业科学家研究新型高效的化学肥料产品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仅能提高农业的产量,同时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使农产品更加绿色,符合现代人们的需求。
农产品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研制新型高效的化学肥料产品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3.3修复恶化的土壤生态环境
现在我国的土地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土地是人们生存的根本,因此修复恶化的土壤是必要的,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我国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土壤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修复恶化土壤,降低土壤的污染度,对保护生态环境起到促进作用。
土壤污染对农产品起到破坏作用,农产品关系到千家万户,让农产品保持绿色,要从根源上减少农产品污染环节,有效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荣乐,李书田,王秀斌,等.我国商品有机肥料和有机废弃中重金属的含量状况及
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2):392-397.
[2]张乃明.大气沉降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J].土壤与环境,2001,10(2):91-93
[3]国土资源部.我国1.5亿亩耕地遭污染[J].环境保护,2007(04B):21-21.
[4]林玉锁,李波,张孝飞.我国土壤环境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J].环境保护,2004(10):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