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老年手术患者心理护理论文
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

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眼睛是人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交流情感的窗口,所以一些患有眼病尤其是眼病需要手术的患者,思想压力大,悲观失望,甚至拒绝治疗乃至轻生,从而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因此心理护理对眼科手术患者至关重要。
多年来,我们观察到眼科手术患者既有共同的心理特征,又具有年龄组不同的心理特点。
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施行心理护理,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这一年来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1年1-12月我院眼科部分手术病人901例,其中自内障420例,青光眼114例,斜视35例,外伤126例,眶内肿瘤2l例,视网膜脱离95例,其它90例,年龄7个月一88岁。
手术方式分别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虹膜周边切除术、斜视矫正术、清创缝合术、眼内容物剜除术、视网膜脱离修复术、泪囊鼻腔吻合术等。
1.2方法将病人心理状态分为3型:(1)紧张恐惧型:病人紧张、恐惧,患者既对手术寄予很大希望,又担心手术效果不佳或出现意外,怕疼痛、怕出血及伤及邻近组织,担心进修医师在自已眼上练刀,有时全身颤抖;(2)忧郁焦虑型:病人有诸多的心理压力,如被眼疾折磨的痛苦而悲观失望。
老年患者担心手术会造成双目失明、孤独、失望;知识分子患者恐惧手术会给自己的事业造成损失;干部患者怕手术会给将来工作带来不便;年轻患者焦虑术后会影响后半生的不幸和单身;城市患者怕术后留下后遗症而影响前途和美观;农村患者担心经济困难而耽误治疗;(3)淡漠型:严重病人多表情淡漠、自暴自弃、精神不振、反应迟钝。
2心理护理2.1紧张恐惧型向这类病人详细耐心解释术中的情况,向病人讲解手术的目的、方式、经过,麻醉的目的、方式以及手术医生的技术情况,以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
对病人提出来的合理要求在遵守医疗规章制度保护性原则下妥善解决,以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便于手术顺利进行。
2.2忧郁焦虑型通过安慰、开导、详细解答他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解除病人的顾虑,应用语言引导病人的观念转移,使病人得到心理上的解脱以及体会新认识所带来的愉快情绪。
论眼科患者心理护理对策

论眼科患者心理护理对策摘要:眼科手术对患者来讲,患者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高度焦虑和恐惧将使患者产生血压升高等易引起术中出血、影响手术效果及预后的问题。
心理护理是护理学中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护理工作中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的医学理念其中就包括了心理以及社会因素对患者疾病的影响,且通过实践证实心理因素对患者的治疗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当今的护理学也会依附于患者的心理因素,同时对患者的心理护理也是护理环节的一项主要内容。
文章以此作为切入点,分析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一系列作用,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本人对2012年6月——2012年11月来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398例眼疾病患者进行分析,对上述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上述病例,其中女性为769例,男性为629例;平均年龄为64.5(±0.5)岁。
上述病例中包括白内障患者572例,青光眼患者273例,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患者15例,其他患者538例。
1.2 护理方法针对青光眼患者所采取的心理护理措施:在患者手术前进行交流,对待患者语气柔和,让患者感觉完全可以信任医护人员,对医护人员有亲切感。
使用平和的语气去细致的讲解怎样治疗青光眼,且叮嘱患者在手术过程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鼓励,让患者知道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可以提升康复速度。
上述患者都很好的配合治疗,情绪稳定,且治疗效果十分理想。
对眼球摘除义眼台植入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相关护理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用专业知识去解析摘除眼球的必要性,为其讲解手术期间怎样与医生进行配合,只有与医生配合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要让患者知道,通过义眼台植入不会影响面容,更不会对外貌造成破坏。
护理人员反复的细致的讲解,让患者可以接受手术后会失明的现实,同时强调手术后可以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从而不会影响到另外一只眼睛的视力,让患者知道实施眼球摘除术是对疾病最为合理、最为有效的一种治疗措施,让患者慢慢的构建信心,从而可以主动的去治疗。
眼科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眼科护理论文综述范文篇一:眼科门诊患者心理护理论文眼科门诊患者心理护理论文摘要:在眼科门诊中,经常出现患者因为悲观心理的出现而在病情的治愈上有较大影响。
医院不仅仅是医治患者的病情,而且要护理好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内心心理情绪,要帮助患者对于治病怀有一种正常的情绪。
笔者相信通过全体医护士的努力,一定会帮助患者在平静的心理中治愈好疾病。
关键词:眼科;心理方法;门诊笔者所在医院为省级医院,患者的人数数量非常大,并且众多患者因为学历背景,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对病情治疗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差异性程度大。
在对于门诊护士对于产生相关心理的患者的眼科护理工作往往因为患者对眼科知识的贫乏,或者外界不恰当的宣传人云亦云的传言对相关护理工作的敏感性高,不稳定因素颇多[1]。
门诊护士应该具有工作上的应变能力和对工作的熟练度和准确性。
对于患者一些需求或者问题都能够冷静完善的解决并且能够根据轻重情况来安排或者调节就诊的顺序。
1 眼科门诊患者心态分析1.1门诊部门是处于患者看病的第一阶段,能够早期的诊断患者的病情以及对于患者之后的治愈阶段能有一个准确的分类和安排。
初诊的患者一般对于未知的病情情绪上会比较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护士应该主动安抚患者的情绪,告知患者一些常见的小问题。
对于急诊的患者,护士应该问清病情是否已经查明,如果查明,则详细安排好患者的治愈过程。
如果是病情还未查明的,护士应该替患者安排一个篇二:眼科手术老年病人护理论文眼科手术老年病人的护理【摘要】随着生活水平与保健意识的提高,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统计显示,我国在六十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一,约为1.43亿,这表明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得到不同类别和程度的医护治疗。
为提高针对老年人的医护工作质量,本对如何做好眼科手术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做出了部分经验总结与措施建议。
【关键词】老年;眼科;护理就眼科收治的患者而言,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等等都是眼科老年患者的常见病症,而且许多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研究

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研究摘要:诸如青光眼、老花眼、白内障等之类的眼部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尤为常见,此类疾病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对对患者的视力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情况严重者,会直接导致失明[1]。
目前,手术是治疗上述疾病的主要方法手段,可以在短时内帮助患者恢复视力。
但是此类手术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让患者产生多种不同程度的应急反应。
与此同时,老年患者缺乏对眼部疾病治疗康复知识的了解,导致其在治疗期间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心理情绪,对治疗康复持消极的思想态度,这会严重影响到治疗康复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引入心理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平复不良的心理情绪,树立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其主动积极的配合治疗,这对于提升眼部疾病的手术治疗效果是极为关键的。
本文,笔者将对心理护理干预对眼科手术老年患者的影响展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眼科手术、老年患者一、研究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在某医院接受眼部手术治疗的83名老年人患者作为研究案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的患者人数分别为41人和42人。
其中,对照组的男性患者共15人,女性患者为26人,年龄范围处于60~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65±2.26岁。
观察组的男性患者人数和女性患者人数分别为19人和23人,年龄范围处于61~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8.28±2.44岁。
该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
与此同时,所选的患者必须要符合以下条件:第一,所接受的治疗均为眼科疾病,且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第二,均符合手术适应症;第三,就诊治疗信息准确完备;第四,已经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第五,没有违反医学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2.研究方法针对对照组的患者的采用普通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引导患者接受各项检查;帮助患者了解住院和手术治疗的相关环境;做好患者饮食、服药等方面的指导和督促;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禁忌事项;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教育;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进行耐心的解答。
心理护理在眼科老年患者手术中的应用

理 干 预 至关 重要 。 手 术完 成 后 , 术 眼涂 抗生 素 眼 膏 , 无 菌敷料 包扎 术 眼 。 叮嘱患者 在术 后不 可用 力揉 眼 睛 ,
卧床休息 、 尽量避 免活动头部 ; 叮嘱患者家属尽量陪 在患 者 身边 ,家 属 的关 心 和 鼓 励 对 患 者来 说 至关 重
要。 护 士要 给予 更加 细致 、 耐心 的心理 安慰 , 及 时 记 录 患者 眼 部疼 痛 和恢 复情 况 , 避 免 并发 症 的出现 。保 证 患者 安 心静 养 , 从 而促 进 患者 早 日康 复 。护理 人 员 与 患者 之 间 的有效 沟 通是 心 理护 理 的 重 中之 重 , 护 理 人 员在 此 过 程 中应 尽 量 扮 演 起 患 者 家 属 的 角 色 , 耐 心
1 . 2 . 3 手术 后 心理 护 理 。 眼科 老年 患 者 的术后 心 理 护
量 的准 备工 作 , 老 年 患者 在 准备 过程 中会 担 心 手 术失 败 。对 手术 知识 匮乏 和手术 安全 性及 医生 的不信 任 导 致手 术 的耐受 力 出现 不 同程 度 的下 降 , 易发 生 术 中 意
1 . 2 方 法
温和 的语言安慰病人 , 握持病人 的手 , 轻拍病 人的躯 体等来消除患者 紧张感 , 使患者在一个安静 的环境下 完 成 手术 。通过 对 手术 过 程 的全 程 沟通 , 减 少 患 者 因
为对 手术 过 程 的无 法预 知 而产 生 的恐 惧 感 , 舒 缓 病 人
进 行 手术 。
1 . 2 . 1 手术 前 心理护 理 。多数 眼科老 年患者 生理 功 能
低下 , 病人视力明显下 降 , 其生活 自理能力受到严 重
浅议眼科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浅议眼科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目的总结眼科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眼科老年手术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护理组,各52例。
护理组患者采用舒适型心理护理。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果。
结果护理组患者,非常满意35例。
满意13例。
不满意4例。
护理满意度92%。
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27例。
满意17例。
不满意8例。
护理满意度74%。
结论舒适型心理护理对眼科老年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
标签:眼科手术患者;舒适心理护理;护理效果To discuss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eye surgeryHE Jing(Jilin princess ridge,princess lingling hospital,Jilin Gongzhuling 136100,China)眼科疾病在臨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患眼病人数增多。
住院治疗人数也相应增加。
老年患者受到自身疾病影响。
患者年龄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弱。
比较容易出现焦虑、郁闷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会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影响患者病情恢复和预后。
下面将我科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给予舒适型心理护理临床观察104例,护理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2011年1月收治的眼科老年手术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6例,年龄58~79岁,平均年龄67.5岁,女38例。
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68.4岁。
将其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52例。
护理组患者采用舒适型心理护理。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给予舒适型心理护理。
针对患者的焦虑、烦躁、郁闷不良情绪给予心理护理。
转变不良情绪,改善预后。
患者手术顺利完成。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研究摘要:老年眼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老年人眼部疾病的方式,然而手术过程及术后康复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该患者群体提供更加全面的医疗服务及照护。
一、引言老年眼科手术作为治疗老年人眼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已被广泛应用。
虽然手术本身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视力问题,但手术过程、术后恢复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都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老年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加强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二、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1. 手术前焦虑对于老年患者来说,即将接受眼科手术往往是一种陌生且不安的经历。
他们可能对手术的过程和结果产生焦虑和不安,常常担心手术后能否恢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
2. 术后患者心理负担术后患者需要接受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这段时间内他们往往会出现对视力恢复的期待,恐惧和烦躁情绪,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
3. 心理问题的潜在风险老年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症、焦虑症等,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可能会进一步加重这些心理问题。
以上分析表明,老年眼科手术患者普遍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减轻患者焦虑与不安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增强患者对手术过程和术后康复的了解,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情绪。
2. 促进患者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通过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术后恢复期的种种问题,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患者更好地适应手术后的新生活状态。
四、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案1. 手术前的心理护理在手术前,医护人员可通过与患者交流、进行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情绪,增强对手术的信心,减少不安情绪。
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

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摘要:通过对老年眼科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安全感,减少或者是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不良心理反应,特别是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通过对患者实施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负担,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这两年期间诊治的98例老年眼科手术患者。
98例患者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36例,患者年龄集中在56-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7.4岁。
其中白内障手术72例,所占的比例是73.5%;青光眼手术12例,所占的比例是12.2%,视网膜脱离手术6例,所占的比例是0.06%,慢性泪囊炎手术8例,所占的比例是0.08%。
2 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2.1 老年眼科手术患者的心理问题多数患者出现视力下降的临床症状,很迫切地希望尽快手术,但当确定手术日期后,又担心害怕手术。
对医师技术水平如何,术中疼痛、麻醉意外、出血,手术有无后遗症,术后视力恢复等问题,产生忧虑,常常导致失眠,血压升高,焦虑不安等临床症状;患者希望通过手术可以重见光明,但又担心手术给家人带来经济负担;有的患者甚至对麻醉过程产生焦虑;老年患者的自制力相对较差,对周围的人和事相对比较敏感[2]。
老年患者由于眼疾,丧失劳动力,担心手术会增加子女的经济负担;部分患者担心手术后仍不能复明,或出现严重的眼内感染,不得不进行眼球摘除术,不但术后视力不能恢复,还会改变面部容貌,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精神负担,对治疗失去信心,表现为极度沮丧,悲观厌世等症状。
2.2 心理护理2.2.1 手术前绝大多数的老年患者在手术前,会有一定的顾虑,其主要原因是对于疾病知识的匾乏,担心手术会失败,在加上不同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
因此,在这个时候,护理人员要和患者进行密切的交谈,多多鼓励患者,多倾听患者内心的感受,使他们内心的痛苦与压力能够最大程度的宣泄出来,护理人员要准确摸清不同患者的不同顾虑、不同心态,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患者的信心,并向患者说明,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配合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科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眼科老年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1年9月间收治的74例眼科老年手术患者,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型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
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22例,一般满意的有12例,不满意的有3例,护理满意度为91.9%,对照组37例患者中,护理满意的有15例,一般满意的有12例,不满意的有10例,护理满意度为73%。
结论采用舒适型心理护理对于眼科老年手术患者的效果较为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眼科手术;舒适型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47-02
眼科疾病是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而且老年患者住院的比例也比较大,患者由于自身疾病的影响,而且年龄较大,容易出现焦躁、烦闷的情绪,由此会对其手术产生影响,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快速改善。
通过研究表明,对老年眼科手术患者实行舒适型心理护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1]。
现在选取我院收治的眼科老年患者,对其应用舒适型心理护理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将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1年9月间收治的74例眼科老年手术患者,其中,男性44例,年龄在57-8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68.4岁,女性30例,年龄在61-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9.7岁。
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对照组37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型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
1.2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舒适型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针对患者表现出来的烦躁、郁闷情绪进行心理护理,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改善病情。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1.2.1手术前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其年事已高,已经不再是社会和家庭的主角,会产生寂寞心理,而在手术前也会产生顾虑,担心手术失败,担心会给子女增加负担。
对此,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之前,医护人员应当与患者亲切交谈,向患者讲述眼科手术的常识,并告知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同时根据患者担心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以使患者得到充分的重视,并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促使患者树立起手术成功的信心[2]。
1.2.2手术过程的心理护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对手术室的陌生,导致其产生恐惧心理,难以积极配合手术操作者。
对此,医护人员应当在手术开始前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讲述手术室的各种医疗器械,并告知患者各种器械的用处,以消除患者的陌生感,促使患者安心进行手术。
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始终陪伴在患者身旁,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从而促进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1.2.3手术后心理护理眼科患者最大的特征就是视力较差,完成手术后双眼需要包扎,从而无法进行正常工作,而且行动不便。
同时,由于长时间不能视物,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感,从而对其眼睛的康复产生影响。
对此,医护人员应当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加强病房巡逻,多了解患者的需求,对患者实行有效的生活护理,同时要经常询问患者的感受,并告知患者眼睛的恢复需要较长时间,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感,稳定患者情绪,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1.3疗效标准护理满意: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较快。
一般满意: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恢复需要较长时间。
不满意:患者完成手术后恢复时间较长,而且发生并发症[3]。
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中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
2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较好,观察组患者的舒适型心理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3讨论
眼科患者由于需要手术治疗,康复时间较长,在此过程中,患者由于自身年龄及疾病的影响,容易产生焦躁、忧虑的心情,从而对手术治疗产生影响。
对此,在患者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医护人员应当根据患者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特点对其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改善患者的病情[4]。
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型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大大
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促使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促进其病情的快速改善,通过心理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
91.9%,显著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采用舒适型心理护理对眼科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赵丹丹.浅谈眼科老年住院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74(02):89-90.
[2]程兰钦.心理护理在老年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15(09):23-24.
[3]刘宇琳,苗满花.眼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理分析及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71(15):65-66.
[4]孙英.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7,25(0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