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
半控桥整流电路

原理图
仿真波形图
• U2 • i2 • UD • iD
• 实际运行中,该电路在接大电感负载的 情况下,若突然关断触发脉冲或将α迅速 移到180度,在没有接入续流二极管VD 时,可能出现一个晶闸管直通,两个整 流管交替导通的失控现象。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阻感性负 载,晶闸管在同一桥臂)
• 两个晶闸管串联电路 的优点是两个串联的 二极管除了起整流作 用外,还可以替代接 续流管,使电路不会 出现失控现象。
半控桥整流电路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阻感性负载, 不带续流二极管)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阻感性负载, 带续流二极管)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阻感性 负载,晶闸管在同一桥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阻感性负 载,不带续流二极管)
• 特点:晶闸管在 触发时刻换流, 二极管在电源过 0时刻换流。
• 当电源电压u2的正半周,在控制角a=ωt时,触发晶闸 当电源电压u 的正半周,在控制角a=ωt a=ωt时 导通,则负载电源i 流通, 管VT1导通,则负载电源iD经VT1,VD2流通,达到 ωt=π时 开始由0变负,由于电感L的作用, ωt=π时,u2开始由0变负,由于电感L的作用,负载 电流维持不变, 继续导通,但此时的a 电流维持不变,使VT1继续导通,但此时的a点电位已 经开始低于b点电位,整流管VD 自然换到VD 经开始低于b点电位,整流管VD2自然换到VD1,并使 承受反压而截止。所以, 负半周开始, VD2承受反压而截止。所以,从u2负半周开始,VT1和 导通,与负载形成回路,, ,,负载电流不再经过变压 VD1导通,与负载形成回路,,负载电流不再经过变压 器副边绕组,而由VT 起自然续流作用, 器副边绕组,而由VT1和VD1起自然续流作用,输出电 压为这两个管子的正向压降,接近于0 压为这两个管子的正向压降,接近于0,使得在 π~π+α期间 期间, 波形不会出现负值。 π~π+α期间,uD波形不会出现负值。 • 在u2的负半周,晶闸管VT2承受正向电压,在 的负半周,晶闸管VT 承受正向电压, ωt=π+α时 被触发导通,并使VT ωt=π+α时,VT2被触发导通,并使VT1承受反向电压 而关断,于是VT 导通,电流i 从电源b端经VT 而关断,于是VT2和VD1导通,电流iD从电源b端经VT2、 负载、 会到a ωt=2π以后 以后, 由负变正, 负载、VD1会到a端。在ωt=2π以后,u2由负变正,整 流管VD 又自然换流到VD 续流, 等于0 流管VD1又自然换流到VD2,VT2和VD2续流,使uD等于0, 由于承受反压而截止……如此重复循环。 ……如此重复循环 而VD1由于承受反压而截止……如此重复循环。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图3 单相半控桥电感性负载不接续流二极管的情况分析
四、单相桥式半控接续流二极管整流电路
➢有 续 流 二极 管 VDR 时 , 续 流过 程 由 VDR完成,晶闸管关断,避免了某一 个晶闸管持续导通从而导致失控的现 象。同时,续流期间导电回路中只有 一个管压降,有利于降低损耗。
图4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接续流二极管的电路及波形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一、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不接续流二极管)
单相全控桥中,每个导电回路中有2个 晶闸管,为了对每个导电回路进 行控制, 只需1个晶闸管就可以了,另1个晶闸管可 以用二极管代替,从而简化整个电路。如 此即成为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该电 路未接续流二极管)
图1 单相桥式半控带感性负载电路
图2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阻感负载时 的电路及波形
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在u2负半周触发角α时刻触发VT3,VT3 导通,则向VT1加反压使之关断,u2经 VT3和VD2向负载供电。u2过零变正时, VD4导通,VD2关断。VT3和VD4续流,ud
又为零。 半控整流电路与全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 时的工作情况相同。
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在u2正半周,触发角α处给晶闸管VT
加触发脉冲,u2经VT1和VD4向负载供电。
当u2过零变负时,因电感作用使电流
连续,VT1继续导通。但因α点电位低于b 点 电 位 , 使 得 电 流 从 VD4 转 移 至 VD2, VD4关断,电流不再流经变压器二次绕组, 而是由VT1和VD2续流。
五、接续流二极管整流电路数量关系
➢晶闸管和二极管电流有效值 ➢续流二极管电流有效值 ➢变压器二次侧电流有效值
I DR I d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

实验二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实验一.实验目的1.研究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在电阻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及反电势负载时的工作。
2.熟悉MCL—05组件锯齿波触发电路的工作。
3.进一步掌握双踪示波器在电力电子线路实验中的使用特点与方法。
二.实验线路及原理见图4-6。
三.实验内容1.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性负载。
2.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带续流二极管)。
3.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供电给反电势负载(带续流二极管)。
4.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供电给电阻—电感性负载(断开续流二极管)。
四.实验设备及仪器1.MCL系列教学实验台主控制屏。
2.MCL—18组件(适合MCL—Ⅱ)或MCL—31组件(适合MCL—Ⅲ)。
3.MCL—33组件或MCL—53组件(适合MCL—Ⅱ、Ⅲ、Ⅴ)4.MCL—05组件或MCL—05A组件5.MEL—03三相可调电阻器或自配滑线变阻器。
6.MEL—02三相芯式变压器。
7.二踪示波器8.万用电表五.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先了解晶闸管的电流额定值(本装置为5A),并根据额定值与整流电路形式计算出负载电阻的最小允许值。
2.为保护整流元件不受损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正确操作步骤(1)在主电路不接通电源时,调试触发电路,使之正常工作。
(2)在控制电压U ct =0时,接通主电源。
然后逐渐增大U ct ,使整流电路投入工作。
(3)断开整流电路时,应先把U ct 降到零,使整流电路无输出,然后切断总电源。
3.注意示波器的使用。
4.MCL —33(或MCL —53组件)的内部脉冲需断开。
5.接反电势负载时,需要注意直流电动机必须先加励磁六.实验方法1.将MCL —05(或MCL —05A ,以下均同)面板左上角的同步电压输入接MCL —18的U 、V 输出端(如您选购的产品为MCL —Ⅲ、Ⅴ,则同步电压输入直接与主控制屏的U 、V 输出端相连), “触发电路选择”拨向“锯齿波”。
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

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晶闸管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器件,具有控制电流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领域。
而单相半控桥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力电子调节电路,可以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本文将介绍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一、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的工作原理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由四个晶闸管和四个反并联的二极管组成。
其中,两个晶闸管连接在电源的正向,另外两个晶闸管连接在电源的负向。
在电源两端,通过一个电感和负载串联连接。
晶闸管的控制端通过一个触发器来控制。
当触发器的控制信号作用于晶闸管时,晶闸管将导通,电流从正向流入电路。
此时,与导通的晶闸管反并联的二极管将截止,不导电。
而与截止的晶闸管反并联的二极管将导通,起到反向切换的作用。
当晶闸管导通时,负载电流从正向流入,实现对电流的正向调节。
当触发器的控制信号停止作用时,晶闸管将截止,不导电。
此时,与截止的晶闸管反并联的二极管将导通,电流从负向流入电路。
而与导通的晶闸管反并联的二极管将截止,起到反向切换的作用。
当晶闸管截止时,负载电流从负向流入,实现对电流的反向调节。
二、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的特点1. 电流可控性强:晶闸管具有控制电流的能力,可以通过调节触发器的控制信号来控制电流的大小,实现对负载电流的精确控制。
2. 效率高:晶闸管具有低导通压降和低开关损耗的特点,使得单相半控桥电路具有较高的电能转换效率。
3. 可靠性高:晶闸管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压能力,可以在较大电流和较高温度下正常工作,适用于各种恶劣工作环境。
4. 体积小:晶闸管体积小巧,适合在空间有限的场合应用。
5. 调节范围广: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可以实现对负载电流的正向和反向调节,适用于多种调节需求。
三、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的应用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设备中,如变频器、直流调速器、电炉控制器等。
在变频器中,晶闸管串联的单相半控桥电路可以实现对交流电压的调节,将输入的固定频率、固定电压的交流电转变为可调频率、可调电压的交流电输出。
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

一、实验基本内容1.实验名称:单相半控桥整流电路实验2.已知条件:a)工作电路原理图图1 工作原理图b)理想工作波形c)产生失控现象的原因及理论结果对于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如果突然把触发脉冲切断或者将触发延迟角α增大到180°,电路将产生“失控”现象。
失控原因:正在导通的晶闸管的关断必须依赖后续晶闸管的开通,如果后续晶闸管不能导通,则已经导通的晶闸管就无法关断。
失控结果:失控后,一个晶闸管持续导通,两个二极管轮流导通,整流输出电压波形为正弦半波,即半周期为正弦波,另外半周期为零,输出电压平均值恒定。
d)各物理量基本数量关系(感性负载)Ⅰ.输出直流电压平均值U dU d=1π2παsinwtd(wt)=0.9U21+cosα2Ⅱ.负载电流平均值I d=U dR =0.45U2R1+cosα2Ⅲ.流过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I VTI VT=I VD=π−α2πI dⅣ.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I dVTI dVT=I dVD=π−α2πI dⅤ.变压器二次电流有效值I2I2=1πI d2d(ωt)π+αα=I d=2I VTⅥ.续流二极管电流有效值I VD RI VTR =απI dⅦ.续流二极管电流平均值I dVT RI dVTR =απI d3.实验目标:a)实现控制触发脉冲与晶闸管同步;b)观测单相半控桥在纯阻性负载时的移相控制特点,测量最大移相范围及输入-输出特性;c)观测单相半控桥在阻-感性负载时的输出状态,制造失控现象并讨论解决方案。
二、实验条件1.主要设备仪器a)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教学实验台i.型号MCL-Ⅲ型ii.生产厂商浙江大学求是公司b)Tektronix示波器i.型号TDS2012ii.主要参数带宽:100MHz最高采样频率:1GS/sc)数字万用表i.型号GDM-81452.小组人员分工u 2abVT1VT2VD2VD4Ru da)实验主要操作人辅助操作人电流表监控影像记录数据记录b)报告实验基本内容描述实验图片整理实验图片处理实验条件阐述实验过程叙述数据处理电路仿真讨论思考题讨论结果整理实验综合评估报告整合排版三、实验原理1.阻性负载如图所示为带阻性负载时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

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晶闸管。
选择晶闸管时,需要考虑电流、
电压和功率的要求,以确保晶闸管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应用需求。
第二步是设计电流限制电路。
电流限制电路用于限制电流通过晶闸管
的大小,以防止晶闸管因过载而损坏。
一种常见的电流限制电路是采用电
流互感器,通过测量电流并输出反馈信号,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度。
此外,还可以使用电流变压器或电阻器来实现电流限制。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用于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度,并确定晶闸管何时开启和关闭。
常用的控制电路包括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和零点检测控制。
在PWM控制中,通过调制输入信号的脉冲
宽度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角度。
而零点检测控制则是通过检测电压波形的
零点来判断晶闸管的开启和关闭时机。
此外,为了确保整流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还需要添加电容滤波电
路和过压保护电路。
电容滤波电路用于平滑输出电压,减少电压波动;而
过压保护电路则用于防止电压超出设定范围,保护电路和设备。
最后,根据设计的电路参数和需求进行计算和选取其他元器件,如电阻、电感、二极管等。
通过计算和仿真,验证电路的性能和稳定性,确保
整流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总结起来,设计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需要考虑晶闸管的选取、电流限制电路、控制电路、电容滤波电路和过压保护电路等因素。
通过综
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进行计算和仿真,可以设计出一个性能稳定的单相半
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
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阻感负载)

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阻感负载)概述本文将介绍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该电路适用于阻感负载。
晶闸管无法正常导通,需要外部触发信号时,使用RC触发电路。
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阻感负载实现电能的稳定输出。
晶闸管选择在设计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时,需要选购合适的晶闸管。
常用的有BTA08-600、BTA12-600B和BTA16-600BW。
在选购时,需要考虑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
同时还需注意晶闸管的触发电流和停止电流。
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桥式整流电路主要由4只晶闸管和4只二极管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二极管的极性应与晶闸管的导通方向相反。
桥式整流电路的原理是,晶闸管V1和V2分别控制输出电源的正半周期,而V3和V4则控制负半周期。
整个电路的输出电压可以通过改变晶闸管的导通角度来控制。
控制角度越大,输出电压就越高。
阻感负载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阻感负载来实现负载的稳定输出。
阻感的本质是将电流稳定地输出到负载上,有效地抑制了电路中的尖峰和电压陡峭上升。
具体设计时,需要考虑阻感的额定电流和电感值。
在设计的过程中,还需注意负载的功率和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RC触发电路的设计由于晶闸管无法正常导通,需要外部触发信号时,我们需要使用RC触发电路。
常见的RC触发电路有正弦波触发和方波触发两种。
在实际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触发电路。
总结本文介绍了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方法,包含了晶闸管和阻感负载的选择、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阻感负载的设计以及RC触发电路的设计等内容。
希望对读者在实际应用中提供参考。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在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中,由于每次都要同时触发两只晶闸管,因此线路较为复杂。
为了简化电路,实际上可以采用一只晶闸管来控制导电回路,然后用一只整流二极管来代替另一只晶闸管。
所以把图1-64中的VT3和VT4换成二极管VD3和VD4,就形成了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如图1-67所示。
(a)电路图 (b) 波形图 图1-67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电路及波形图(1)电阻性负载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带电阻性负载时的电路如图2-28所示。
工作情况同桥式全控整流电路相似,两只晶闸管仍是共阳极连接,即使同时触发两只管子,也只能是阳极电位高的晶闸管导通。
而两只二极管是共阳极连接,总是阴极电位低的二极管导通,因此,在电源u 2正半周VD4正偏,在u 2正半周VD3正偏。
所以,在电源正半周时,触发晶闸管VT1导通,二极管VD4正偏导通,电流由电源a 端经VT1和负载Rd 及VD4,回电源b 端,若忽略两管的正向导通压降,则负载上得到的直流输出电压就是电源电压u 2,即u d =u 2。
在电源负半周时,触发VT2导通,电流由电源b 端经VT2和负载Rd 及VD3,回电源a 端,输出仍是u d =u 2,只不过在负载上的方向没变。
在负载上得到的输出波形(如图1-67(b)所示)与全控桥带电阻性负载时是一样的。
2)基本物理量计算。
①输出电压平均值的计算公式2cos 19.02α+=UUdα的移相范围是0°~180°。
②负载电流平均值的计算公式2cos 19.02α+==dddd R UR UI③流过一只晶闸管和整流二极管的电流的平均值和有效值的计算公式d dD dT I I I 21==I I T 21=④晶闸管可能承受的最大电压为22U UTM=(2)电感性负载 1)工作原理。
(a)电路图 (b) 波形图 图1-68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带电感性负载电路及波形图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带电感性负载时的电路如图1-68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课程设计题目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带续流二极管)(阻感负载)学院自动化专业自动化班级100...班姓名指导教师许湘莲2012年12月29日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性质:是电气信息专业的必修实践性环节。
目的: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实际动手能力;2、加深理解《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基本理论;3、初步掌握电力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单相半控桥式晶闸管整流电路的设计(带续流二极管)(阻感负载)?设计条件:1、电源电压:交流100V/50Hz2、输出功率:500W3、移相范围0o~180o三课程设计基本要求1、两人一个题目,按学号组合;2、根据课程设计题目,收集相关资料、设计主电路、控制电路;3、用MATLAB/Simulink对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4、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画出主电路、控制电路原理图,说明主电路的工作原理、选择元器件参数,说明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绘出主电路典型波形,绘出触发信号(驱动信号)波形,说明仿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附参考资料;5、通过答辩。
摘要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
本次课程设计要完成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设计,对电阻负载供电,并使输出电压在0到180伏之间连续可调,由于是半控电路,因此会用到晶闸管与电力二极管。
此外,还要用MATLAB对设计的电路进行建模并仿真,得到电压与电流波形,对结果进行分析。
关键词:半控整流晶闸管目录1 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主要参数及要求:设计条件:1、电源电压:交流100V/50Hz2、输出功率:500W3、移相范围0o~180o设计的主要功能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的工作特点是晶闸管触发导通,而整流二极管在阳极电压高于阴极电压时自然导通。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在感性负载电流连续时,当相控角α<90°时,可实现将交流电功率变为直流电功率的相控整流;在α>90°时,可实现将直流电返送至交流电网的有源逆变。
在有源逆变状态工作时,相控角不应过大,以确保不发生换相(换流)失败事故。
不含续流二极管的电路具有自续流能力,但一旦出现异常,会导致:一只晶闸管与两只二极管之间轮流导电,其输出电压失去控制,这种情况称之为“失控”。
失控时的的输出电压相当于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时的电压波形。
在失控情况下工作的晶闸管由于连续导通很容易因过载而损坏。
因为半导体本身具有续流作用,半控电路只能将交流电能转变为直流电能,而直流电能不能返回到交流电能中去,即能量只能单方向传递。
含续流二极管的电路具有电路简单、调整方便、使用元件少等优点,而且不会导致失控显现,续流期间导电回路中只有一个管压降,少了一个管压降,有利于降低损耗。
2总体系统主电路结构及其工作原理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虽然具有电路简单、调整方便、使用元件少等优点,但却有整流电压脉动大、输出整流电流小的缺点。
其使用的电路图如下图所示。
图主体电路结构原理图在交流输入电压u2的正半周(a端为正)时,Th1和D1承受正向电压。
这时如对晶闸管Th1引入触发信号,则Th1和D1导通电流的通路为u2+→Th1→R→D1→u2-。
这时Th2和D1都因承受反向电压而截至。
同样,在电压u2的负半周时,Th2和D2承受正向电压。
这时,如对晶闸管Th2引入触发信号,则Th2和D2导通,电流的通路为:u2-→Th2→R→D2→u2+。
这时Th1和D1处于截至状态。
显然,与单相半波整流相比较,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平均值要大一倍。
参数计算输出电压的平均值:11cos1cossin()0.922dU td t Uπαααωωππ++===⎰(2-1)α=0时,U d=U d0=;α=1800时,U d=0。
可见,α角的移相范围为1800。
向负载输出的直流电流平均值为1cos0.92ddU UIR Rα+===(2-2)输出电压平均值: Ud=2cos1α+(2-3)输出电流平均值:dI= U d/R(2-4)流过晶闸管电流有效值: IVT=dI/2(2-5)波形系数: Kf= IVT/dI=2/2(2-6)交流侧相电流的有效值: I2=παπ-·Id(2-7)续流管电流有效值: IVD=πα·Id(2-8)I==(2-9)12I Imsin Imdtd tπωωππ==⎰(2-10)2Im/fKπ==(2-11)1.57T f dI K I=(2-12)2.51.57f dTK II A∴==(2-13)令0=∂0时,U 2=220V,P 出=50V ×10A=500W 。
U d =(1+∂cos )/2=198V I d =P 出/U d =,K f =I VT / I d =2/2=,晶闸管的额定电流为:I T = K f I d /=,取2倍电流安全储备,并考虑晶闸管元件额定电流系列取5A 。
晶闸管元件额定电压2U 2=2100=,取2~3倍电压安全储备,并考虑晶闸管额定电压系列取300V 。
令π=∂时,I VT =π∂I d =I d =时,此时流过续流二极管的电流最大为,取2倍电流安全储备,并考虑晶闸管元件额定电流系列取20A 。
续流二极管两端的最大电压为U d =220V, 取2~3倍电压安全储备,并考虑晶闸管额定电压系列去220V 。
所以选择续流二极管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流为20A 的晶闸管和二极管,电感取无穷大,L=150H ,R=20Ω。
3硬件电路系统总体原理框图单相半控桥式整流电路的设计,我们首先对电路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合具体的性能指标求出相应的参数,然后在Matlab 仿真软件中建立仿真模型,仿真模型采用交流输入电源,使用晶闸管和二极管作为整流器件,通过不断仿真、调试、不断修改参数,知道符合正确的参数要求。
其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图 系统原理框图其对应波形原理图如图所示图 波形原理图驱动电路驱动电路方案方案一:采用专用集成芯片产生驱动信号。
专用集成芯片对于整个系统来说非常好:集成度高,不易产生各种干扰;产生的驱动信号精确度高,更便于系统的精确度:简单、省事,易于实现。
但是,专用集成芯片的价格比较昂贵且不易购买;对于锻炼个人能力用专用芯片业很难达到效果。
方案二:采用LM339、ICL8083等构成的驱动电路虽然效果不是很好,但是它完全是硬件驱动,能更好的锻炼人的知识运用和能力的开发。
两个方案相比较而言我选择方案二。
驱动电路的设计晶闸管门极触发信号由触发电路提供,由于晶闸管电路种类很多,如整流、逆变、交流调压、变频等;所带负载的性质也不相同,如电阻性负载、电阻—电感性负载、反电势负载等。
尽管不同情况对触发电路的要求也不同,但是其基本的要求却是相同的,具体如下(a)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功率这些指标在产品样本中均已标明,由于晶闸管元件门极参数分散性大,且触发电压、电流手温度影响会发生变化。
例如元件温度为1000C时触发电流、电压值比在室温时低2—3倍;元件温度为-400C时触发电流、电压值比在室温时高2—3倍;为了使元件在各种工作条件下都能可靠的触发,可参考元件出厂的实验数据或产品目录,设计触发电路的输出电压、电流值,并留有一定的裕量。
一般可取两倍左右的触发电流裕量,而触发电压按触发电流的大小来决定,但是应注意不要超过晶闸管门极允许的峰值功率和平均功率极限值。
(b)触发脉冲信号应有一定的宽度普通晶闸管的导通时间一般为6us,故触发脉冲的宽度至少应有6us以上,对于电感性负载,由于电感会抑制电流的上升,触发脉冲的宽度应该更大些,通常为—1ms,否则在脉冲终止时主电路电流还未上升到晶闸管的擎住电流时,此时将使晶闸管无法导通而重新恢复关断状态。
单结晶体管原理单结晶体管(简称UJT)又称基极二极管,它是一种只有PN结和两个电阻接触电极的半导体器件,它的基片为条状的高阻N型硅片,两端分别用欧姆接触引出两个基极b1和b2。
在硅片中间略偏b2一侧用合金法制作一个P区作为发射极e。
其符号和等效电如下图所示。
图单结晶体管的符号和等效电路图结晶体管的特性从图(a)可以看出,两基极b1和b2之间的电阻称为基极电阻。
Rb b=rb1+rb2式中:Rb1——第一基极与发射结之间的电阻,其数值随发射极电流i e而变化,rb2为第二基极与发射结之间的电阻,其数值与i e无关;发射结是PN结,与二极管等效。
若在两面三刀基极b2,b1间加上正电压Vb b,则A点电压为:V A=[rb1/(rb1+rb2)]vb b=(rb1/rb b)vb b=ηV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