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四川省绵阳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四川省绵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高中2015级第三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20分)(一)(6分,每小题2分)1. D(要素缺失。
原文表述为“孝道不仅能够通过社会认同和确立家庭权力结构来促进储蓄”,“社会认同”和“确立家庭权力结构”是“促进储蓄”的并列条件,不能少其一。
)2. A(概括不当。
“就迅速成为维系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工具”错,根据原文表述,“儒家与封建王权相结合”之后,儒家学说才能成为维系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工具)3. A(偷换词语。
“交换物品质量无法被第三方证实”原文表述为“难以被第三方证实”)(二)(12分)4.(4分)AD( A“文章更具客观性”错,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应该更具主观性;D“母爱可以消除一切不快和隔阂”错,“破涕为笑”的原因是母亲的改变。
)(每项2分)5. (3分)①脾气急躁——拒绝女儿要求与接打母亲电话的方式简单粗暴。
②看重工作——对待公司电话的态度。
③知错能改——认识错误并能改正。
(每点1分)6. (3分)①内容上:写出女儿在知道“我”将启动耐心模式后的欣喜与兴奋。
②结构上:呼应前文(粗暴的挂断母亲的电话);照应文章标题。
③主旨上:升华文章主旨,给人们以启示——对家人要有耐心。
(每点1分)7. (4分)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二、(27分)(一)(12分)8.(2分) B (夫先帝留健等辅陛下,乃近日批答章奏,以恩侵法,以私掩公,是阁臣不得与闻,而左右近习阴有干预矣。
)9.(2分) D(“是对朝中官吏及百姓实行的一种惩罚”错误,廷杖针对朝中官吏,杖刑针对百姓)10.(2分)C (“刘蒨上书请求治其罪”错误,原文意思是批驳王时中的言论)11.(8分)(1)户部上疏请求裁减多余的人员,兵部上疏请求革除传奉,这些上疏全被批复不用。
(4分。
划线处各1分,大意1分)(2)不久与给事中张文等人竭力陈说有关时政的五件不当之事,触犯圣旨,被剥夺三个月的俸禄。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6级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试题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18年1月27日7:409:40】高中2016级第三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椽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古代文献记载的远古神话中,被民族尊为祖先的创世英雄大都为龙种或具有龙性。
我们的祖先总是在重大事项和关键时刻得到龙的指引、帮助或保护。
龙因其具有神奇的力量和仁厚的品德而受到人们的崇拜,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族徽,从而也必然成为民族的标识。
考古发现,从大约八千年前到如今,神态各异的龙的形象以摆塑、雕刻、绘画等多种形式大量留存于墓葬、器皿或建筑之上。
作为一种被崇拜的图腾,除具有图腾的一般特征外,龙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龙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实现了三个飞跃:一是从原型动物向虚拟神物的飞跃。
世界上其他民族历史上的图腾一般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实物,虽然这些实物在绘画、雕刻中也有某种夸张,但终究没有脱离动植物的原型。
而龙是以动物的面貌出现的虚拟神物,并不存在于自然中,而只存在干人们的想象中。
它是取多种动物的肢体、器官,通过“模糊集合”的方式创造出来的。
龙的形象创造经历了一个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专家把这个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以某种动物原型如蛇、鳄为主体,通过置换其他动物肢体、器官组合而成。
四川省绵阳市高二语文下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凹陷(wā)邮戳(chuō)灯芯(xīn)道义相勖(xù)B.山坳(ào)杀戮(nù)落蕊(ruǐ)如椽大笔(chuán)C.挫折(cuò)揽茝(chǎi)逻辑(jí)病入膏肓(mánɡ)D.磋商(cuō)叵测(pǒ)作揖(yī)互相砥砺(d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A项,凹陷āo;B项,杀戮lù;C项,逻辑ji,病入膏肓huā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渲泄老骥伏枥拔苗助长义愤填赝B.商榷随物赋形放浪形骸放荡冶游C.休憩汪洋恣肆不径而走终南捷近D.慰藉得垄望蜀通货膨胀方芮圆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渲泄—宣泄,义愤填赝—义愤填膺;C项,不径而走—不胫而走,终南捷近—终南捷径;D项,得垄望蜀—得陇望蜀,方芮圆凿—方枘圆凿。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郁达夫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时的心态,整个的人生感受,这种感受在郁达夫的其他作品中也时有流露。
②如果将来机器人具有足够的智能,人工智能就可能成为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就等于召唤恶魔,。
③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被审美的汁液浸泡、又为理想的光环所笼罩着的山水,它是作者幻化出的。
A.还是作茧自缚空中楼阁B.而是作茧自缚海市蜃楼C.而是玩火自焚空中楼阁D.还是玩火自焚海市蜃楼【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考查关联词语“不仅仅是……还是……”。
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
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玩火自焚: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
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
四川省绵阳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绵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无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分,每小题2分)考试活动,尤其是大规模、普及化和历时长久的选拔性教育考试,也是文化整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民族文化、社会文化的整合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影响。
科举考试以选拔行政官员为目标,以教育考试为手段,与文化整合密切相关。
在科举制下,读书人要进入封建统治阶层,必须接受相应的儒学、文学、历史等文化知识教育和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达到科举取士的文化标准。
科举考试的文化整合功能,是由科举选士的特殊地位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从地位、影响来看,科举考试作为国家“抡才大典”,在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地位显赫,具有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这是其发挥文化整合功能的动力来源。
科举考试成为封建王朝选士授官的正途,受到统治者和广大士人的高度重视。
另一方面,科举考试所选拔的各级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在从政、为文或教学活动中,能够有效推动儒学文化的传承与民族文化的整合。
就科举制自身特点而言,它具有文化整合的内在机制。
作为大规模选拔性考试,科举考试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命题和录取,考试内容和语言文字具有高度的规范性与权威性,为大范围、多层面的文化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科举考试允许士人自由投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为文化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科举与察举的重要区别之一在于,读书人可“怀牒自进”,自行应举,不需地方官府荐举。
除女性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之外,科举对象不受年龄、民族及教育程度的限制,只要身家清白,一般均可在户籍所在地区报考。
由于科举考试将自由报考、公平竞争与弘扬儒学文化、推广学校教育联为一体,使得参与这项考试的阶层越广泛、考生越多,就越有利于教育机会的下移和社会文化的整合。
受科举考试影响,唐宋以后,官学、私学和书院教育沿着科举选士的轨迹而发展演变,儒学文化逐渐普及到民众阶层。
科举制度具有一定的公平合理性和文化适应性,易于推广并长期延续,从而有效发挥了文化整合的功能。
四川省绵阳市高中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试卷第I卷进(共20分)一、(8分)1.下列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提.防/河堤.款识./旗帜.载.客/载.体 B.憔.悴/渔樵.神坻./抵.掌传.奇/传.记C.倨.傲/拮据.讥诮./料峭.牲畜./畜.牧 D.哺.育/缉捕.寒暄./渲.染反省./省.亲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尺椟营利毋庸置疑插科打诨 B.拖沓肖象锱铢必较真知灼见C.清澈签订作客异乡时乘运蹇 D.盘桓报销得鱼忘荃形迹可疑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自然与人类休戚相关....,任何人都不能为了眼前利益,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B.他能够捐弃前嫌,发表支持你的声明,这已经是不易之论....了,你又何必再吹毛求疵。
C.南区北区同时发生火灾,可是消防车一时无两....,值班长只好赶紧向矿区消防队求助了。
D.在此次宴会上,王勃天马行空....般纵笔写下的《滕王阁序》,成为滕王阁最靓丽的名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进一步提高员工的职业文明素质,富乐山酒店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B.小说创作离不开生活,没有深入体验生活的人是不可能写出优秀作品的,要创作小说必须有足够的生活经验。
C.著名演员刘晓庆主演的话剧《风华绝代》,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引起各大媒体的关注。
D.说实话,李伟潼当时对自己能否考上北大,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平时考试他总是在年级的二十名以后。
二、(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
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四川省绵阳市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中2016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l卷(选择题)和笫Ⅱ卷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1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网络文学因其网络传播、商业生产和大众书写的生成机制,无疑具有通俗文学的性质,所谓“类型文学”“小白文”“爽文”等,就是对这一文学样式的特指性称谓,并由此形成网络文学创作和接受上的内在规约和惯例。
似乎只要是网络文学,就得类型化,就可以小白、爽等。
这样一来,网络文学能否兼容雅俗,或者说,一个以大众化自居的文学形态能否接受高雅文学的影响,就不仅是一个理论命题,更是一个关乎网络文学生存和发展的现实问题。
②网络小说首先是类型文学。
类型是包括网络小说在内的通俗小说的外在形态和内在格式,类型化表达主要体现在各种小说类型都有自己的创作规律(也称写作惯例),如玄幻小说中“奇幻”+“争霸”或“历险”+“成长”主题组合(也称“升级”或“串珠”模式);仙侠小说中的“修真”+“言情”双线并列;历史小说中的“穿越”和“架空”手法的运用;清穿小说中的“穿越”+“言情” +“宫斗”叙事模式的贯穿,等等。
这些类型文学的创作规律其实也是网络小说的创作规律,一般不能随意打破。
③但这并不意味着类型及成规可以一成不变,类型及其成规沿袭的是传统手法,突破成规就是创造,二者应该对立统一于类型文学的创作之中,即“在一定程度上遵守已有的类型,而在一定程度上又扩张它”,但在当今文学网站的生产机制下,网络文学遵守类型规则的居多,突破成规勇于创新的较少,大多数写手在创作上固步自封或亦步亦趋于既有的类型及成规,使得网络文学低水平重复现象非常突出。
四川省绵阳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分,每小题2分)儒家学说由春秋时期的孔子创立,由战国时期的孟子等人继承和发展。
到了汉代,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与封建王权相结合,成为维系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工具。
在儒家学说中,孝为伦理道德之首。
孝作为调节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中各种关系的最主要规范,也是历代统治者追求大一统国家的社会社会伦理基础。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推行以孝道为核心内容的意识形态有经济上的意义。
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自然经济时代,人们生产的产品除了满足自身消费之外,剩余极少,难以进行积累。
但是人们仍然需要从当期消费中省出一部分留给将来,尤其是年老体衰的时候。
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储蓄技术不发达,信贷市场几乎不存在,把未来消费“储蓄”在子女身上便成为家庭储蓄的最优选择。
这就是所谓的“养儿防老”,实际上也是一种代际财产交换。
如果我们假定每个人存活三期:幼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人们总是在幼年期向自己的父辈借入一定的代际物品,在成年期以赡养老人的方式偿还,同时也向自己的后辈借出,到自己年老时收回。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个世代交叠的代际交换契约,该契约的内容就是代际之间(主要是父子之间)代际交换物品的水平和质量。
问题是,这个代际交换契约存在两类履约问题:第一,年轻人可能会在得到上一代人的转移物品这后违背承诺;第二,代际交换物品的质量往往难以被第三方证实。
显然,如果没有外在干预,代际交换契约的不可证实性和承诺问题必将损害上一代人对下一代人进行投资的激励,从而造成效率损失。
孝道作为一种伦理规范,正是应对这一难题的有效治理方式。
孝道体现为对孝行的认同。
这种认同不仅要求每个人将尽孝作为一种义务,在行动上善事父母,还应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即“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履行孝道将带来某种满足感;同时对任何不孝行为,每个人都可以加以谴责和惩罚。
孝道一方面提高了下一代的违约成本;另一方面也赋予了上一代人尤其是老年人更多的权力。
四川省绵阳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四川省绵阳市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绵阳市高中2014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6分,每小题2分)1.B(强加因果,“西方戏剧始终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应该是“西方戏剧产生于祭奠,是宗教仪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戏剧作者”应为“参加宗教仪式的人们”)2.D(无中生有,戏剧形成渊源与前两者没有“互为影响,互相强化”的关系)3.C(张冠李戴,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应为“中国戏曲悲剧”和“西方悲剧”)二、(24分,4—6每小题2分)4.A5.C(“工程事务”由工部掌管)6.B(元兵渡江时,愿意死守的是吴潜)7.(6分)(1)(刘应龙)于是向州里提出自己的判断,州里不认可,反而派来其他官员,结果毛隆无辜而服罪受死。
(3分。
画线部分各1分,大意1分)(2)盗匪听说刘应龙到了,纷纷逃走,刘应龙派人追捕,剿灭了他们,南海从此变得安定太平。
(3分。
画线部分各1分,大意1分)8.(4分)①都借助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感情;②都通过动作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③都塑造了一个内心凄凉无人理会的自我形象。
(4分。
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9.(2分)这是一首怀人之作,抒发了人在千里、思而不得的孤寂之苦和无处不在、无从排遣的分离之愁。
(2分。
“孤寂”“离愁”各1分)10.(6分)(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3)不足为外人道也(6分。
每句1分,有错、漏、添则该句不得分)三、(17分)11. (17分)(1)(4分)A C(B.“能改变自己错误”,人物理解错误; D.“欲扬先抑”,手法理解错误;E.“发生了重要变化”“拥有美好未来”,情节理解错误)(4分。
每项2分)(2)(4分)①形象方面,老者的淳厚理性与韩海的偏激形成对比;②情节方面,老者的出现,推动了故事发展;③结构方面,作为事件的观察者和参与者,有穿针引线的作用;④主题方面,深化了人性未灭温情尚存这一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2015级第二学年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洗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一、(1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6分,每小题2分)①先秦时期非常重视“乐”和“言”的教育,依据《周礼》的记载,先秦早期存在一支数目庞大的乐官队伍,其职能之一就是负责教育,贵族子弟从小就要接受“乐教”。
同时,“乐”和“言”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周礼·春官》记载:“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通过对诗乐的运用来达到沟通双方的目的,由此表明乐语实为先秦贵族独特的话语方式。
就乐语教育的六种形式而言,讽、育、言、语主要是如何在现实交际场合中对《诗经》加以具体运用,是用《诗经》的技巧;而兴、道主要表现为对《诗经》的理解,是对《诗经》的一种阐释。
这样,乐语六体大致划分为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赋诗行为,二是释诗行为。
这些行为也就形成两类文献:赋诗文献与释诗文献。
②先秦时期许多文献均有赋诗的记载,其中又以《国语》《左传》最为突出。
借助这些记载,可以发现当时的赋诗形式非常的灵活,因而赋诗文献也就呈现多样化特征。
具体来看,赋诗文献大体包括如下几种:一是诵诗,二是言诗、语诗,三是引诗。
至于先秦释诗文献,其留存下来的相对较少,但影响却比较深远。
一般而言,释诗文献主要生成于乐语的“兴”“道”。
“兴”的作用不仅在于培养人们的联想能力,而且还在于能够领会《诗》的意义,能够将《诗经》与实际特别是与修身联系起来,亦即“兴于《诗》”。
可以说,“兴”是乐语教育最基本的能力,其他诸目均是奠基于此。
在“兴”这一方式中,包含对《诗经》意思的把握与阐释。
比较起来,“兴”这种阐释方式还比较隐晦,“道”则明朗得多。
“道”是一种历史言说方式,表现为对诗篇所包含历史的一种呈现与揭示。
其实,乐语传统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他《诗经》阐释文本的形成。
③先秦时期的教育经历了官学与私学两个阶段,亦即由“学在官府”到私学的兴起。
据文献记载,虞夏时期就已经设置学校,至于私学,其产生在春秋晚期,而大盛于战国。
④“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传统官学在春秋时期的衰落,导致私学的兴起。
在进程上,私学承官学而来,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它们之间也存在分歧。
大体而言,儒家与传统官学比较密切;继承了官学的教学内容。
但在实际教学中,孔子对这些内容曾进行甄别、整理。
孔子的私学教育在承继传统官学之间同时,对官学内容作了改造,使旧六艺转化为新六艺,最终奠定六经之格局。
⑤另外,墨家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出发,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墨子》的很多内容其实就来自教学过程。
《墨子》的一些篇目往往分上、中、下三篇,这很可能是因为墨家曾经分为三派,墨子之《书》存在三本,其内容应该出自三派的学习笔记,后来合三为一,从而出现一篇而三的现象。
再如纵横派文献,刘向在《书录》中指出,《战国策》源于《国策》《国事》《短长》《修书》等文献,然而,《短长》《修书》很可能是教授或学习揣摩纵横术的人所编撰的。
战国时期出现教授、学习纵横术的现象,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抄录或编撰一些游说事例用作教材。
《鬼谷子》最初当依附于《苏子》,属于师徒文献合编,它的很多内容其实多出自教学。
其他诸子文献的很多内容与教学实践也是紧密相关的。
这样,在先秦时期,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出现文献的编撰现象,就其结果而言,官学教学主要奠定五经文献,而私学模式则促进诸子文献的生成。
(选自夏德靠《先秦教化行为及其文献的生成》,有删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的乐官队伍,其主要的职能就是负责贵族子弟的“乐教”活动。
B.乐语教育紧紧围绕《诗经》展开,具体表现为对《诗经》的理解与运用。
C.“兴”作为乐语教育最基本的能力,其作用之一是培养人们的联想能力。
D.官学的产生早于私学,二者之间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也存在分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先秦时期的乐语教育涉及赋诗与释诗两个层面的行为,这些行为影响了《诗经》文献的形成。
B.孔子在继承传统官学的同时,也对官学内容进行了甄别、整理,这是六经格局形成的基础。
C.第⑤自然段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了诸子文献中的许多内容与教学实践有着紧密的联系。
D.《墨子》一书是据墨家三派的学习笔记整理而来,后合三为一,从而出现一篇而三的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语是先秦贵族独特的话语方式”这一结论,是根据《周礼·春官》的记载推知而来。
B.先秦时期赋诗文献形式多样,其数量虽多于释诗文献,但影响力却远远比不上释诗文献。
C.“兴”与“道”虽然都是对《诗经》进行理解与阐释的形式,但“道”比“兴”更加明朗。
D.文章思路清晰,主要论述了先秦时期的乐语教育形式与官学私学对相关文献生成的影响。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12分)高档餐厅他看见,旁边的那些餐桌,每一桌都摆得很丰盛,人们体面富态,谈笑风生,唯独自己,寒酸窘迫,只有雪白的桌布和一副碗筷,伴着孤零零的他。
要不是这一片只有这一家餐厅,自己又早已饿得头晕眼花,他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到这家高档餐厅来吃饭的。
他埋头看菜谱——根本没有看菜名,眼睛只在价格上紧张扫视,那些动辄数十、上百的数字,像炭火一般,烫得他的目光躲闪不迭,不一会儿,那炭火就把他烤得一头汗水。
他看中了一个很小的数字,慌乱地用手一指,低着头小声道:“来份这个。
”“好的,请稍等。
”服务员答应道,声音爽脆,似乎没有鄙视的色彩。
他又饥又渴,想要一杯茶。
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餐厅里,不时有顾客高声大气地催促:“服务员,我要的龙虾呢?赶紧上啊!”“服务员,我点的红烧甲鱼呢?咋这么慢?”他等了很久了,也想小声问一下:“服务员,我要的麻婆豆腐啥时能好?”他张了好几次嘴,却始终没说出口。
他很饿。
知道其他顾客都在对着山珍海味大快朵颐,他更饿。
他恨恨地想:等做成了这单“生意”,再来这家餐厅,好好享受一下。
有了憧憬,便多了耐性,他开始欣赏墙上的油画,颇有些气定神闲的模样。
他的菜,终于上来了。
一盘油汪汪的麻婆豆腐,红白相间,翠绿的葱花点缀其间,很是诱人。
米饭也很好,雪白晶莹,糯软清香,拌着豆腐吃,非常开胃。
但他吃得很小心,生怕弄脏了面前洁白的桌布。
旁边那些客人,将骨头鱼刺随意乱吐在桌布上,让他觉得这是在糟蹋东西。
饭菜很快被吃了个精光,他很想再来碗米饭,又说不出口。
颇踌躇了一会儿,正准备结账走人,一大碗乌鸡汤被轻轻地放在他面前。
我没要汤啊!他惊诧万分。
是老板娘赠送的。
服务员灿烂一笑,亲切可人。
赠送,为啥?他很是不解,一头雾水。
老板娘夸您很有教养,我们餐厅每天选一位最有教养的顾客,奖励一碗乌鸡汤。
服务员轻柔地说道。
她很善良,房间隐瞒了老板娘说的话:那小子肯定没吃饱,看他面黄肌瘦的,定是饿坏了,怀可怜的!“我?有教养?”他分明听到服务员用了一个“您”,心尖一颤。
“是呀!您等了这么久,却没有催促一声;忘记给您上茶,您没有抱怨;用过的餐巾纸掉到地上,您马上就拾起来;还有,您面前的桌布干净如初……”服务员声音很细,甜润而济,简直把他夸成了绅士,使他在不知不觉间,挺直了腰板。
您慢用。
服务员夸完了他,轻盈离去。
他豪爽地吃光了那一大碗鸡汤。
终于饱了,他想。
吃饱的感觉真好,很惬意。
离开时,迎宾小姐殷勤地替他拉开大门,面带微笑:先生慢走。
先生?我这样的身份也是先生?他突然想起刚才进门的时候他还担心自己衣着寒酸被拒之门外呢,没想她们竟向他微微鞠躬:先生中午好!欢迎光临!当时一阵慌乱,没留意他们的用词,现在想起来,竟鼻子一酸。
我是先生?我这种出身贫寒、身份低微的人,我这种长期被包工头拖欠工资、经常挨饿、已经准备去做小偷的人也可以是先生?他心里一热,突然间泪流满面……一边流泪一边暗自决定,那单生意不做了,去好好找份工作,努力做一个正派体面的人。
他回头望望餐厅的门脸,含泪鞠了一躬,转身将撬锁工具,悄悄扔进垃圾箱,昂首挺胸地走向劳务市场。
(选自陈永林选编《2016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小说擅长运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眼睛只在价格上紧张扫视”“担心服务员的脸上有讥讽和嘲笑”等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主人公的窘迫。
B.小说中的服务员虽着墨不多,作者却用“爽脆、热情”“亲切可人”“轻盈”等词,寥寥几笔就给读者勾勒了一个不势利、平等待人的服务员形象。
C.小说篇幅虽短,却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下社会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有些人在享受餐厅美食的同时却缺乏应有的素质修养。
D.小说故事情节紧凑,巧设悬念,直至结尾才让读者恍然大悟原来主人公憧憬的“生意”竟然是偷窃,这让读者不禁对餐厅老板娘和服务员心生敬意。
5.未直接出场的“老板娘”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6.有人认为将小说的题目改为“善意的谎言”更好,你赞同吗?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7-10题。
(14分)陈吾德,字懋修,归善人。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授行人。
隆庆三年,擢工科给事中。
两广多盗,将吏率虚文罔上。
吾德列便宜八事,皆允行。
明年正月朔,日有食之,已而月复食。
吾德言:“岁首日月并食,天之大灾,陛下宜屏斥一切玩好,应天以实。
”诏遣中官督织造,吾德偕同官严用和切谏,报闻。
帝从中官崔敏言,命市珍宝,户部尚书刘体乾、户科都给事中李已执奏,不从。
吾德复偕已上疏曰:“伏睹登极诏书,罢采办,蠲[注]加派,且云‘各监局以缺乏为名,移文苛取,及所司阿附奉行者,言官即时论奏,治以重典’,海内闻之,欢若更生。
比者左右近习,干请纷纭,买玉市珠,传帖数下。
人情惶骇,咸谓诏书不信,无所适从。
迩时府库久虚,民生困瘁,司度支者日夕忧危。
陛下奈何以玩好故,费数十万赀乎!敏等献谄营私,罪不可宥.。
乞亟谴斥,以全诏书大信。
”帝震怒,杖已百,锢刑部狱,斥吾德为民。
神宗嗣位,起吾德兵科。
万历元年,进右给事中。
张居正柄国,谏官言事必先请,吾德独不往。
礼部主事宋儒与兵部主事熊敦朴不相能,诬敦朴欲劾居正,属尚书谭纶劾罢之。
既而诬渐白,吾德遂劾儒,亦谪之外。
居正以吾德不白.己,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