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光岳楼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聊城“东昌古城”开发建设及整体运营方案(大纲)_毕业论文

聊城“东昌古城”开发建设及整体运营方案(大纲)_毕业论文

给聊城注入灵魂助聊城加速腾飞——聊城“东昌古城”开发建设及整体运营方案(大纲)第一章聊城现状第二章“东昌古城”在中国的地位第三章“东昌古城”与京杭大运河、胭脂湖第四章“东昌古城”与《水浒传》第五章“东昌古城”与《金瓶梅》第六章“东昌古城”与《聊斋志异》第七章“东昌古城”与《侠女十三妹》第八章“东昌古城”与康熙大帝第九章“东昌古城”与乾隆皇帝第十章“东昌古城”与山陕商人第十一章“东昌古城”与光岳楼第十二章“东昌古城”与聊城现状:资源开发不到位、品牌营销报装不到位、产品体系不健全、卖点诉求不突出,形成不了大气候;从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产业强市转变;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式旅游转变;由一般产业向支柱型产业转变;形象鲜明、主题突出、结构合理、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的中国著名旅游目的城市、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一、项目的规划定位1、定位:世界级旅游(历史)文化名城战略策略2、定位诠释:世界级——定位高度,把聊城的资源完美整合,打造国际化世界级(旅游历史文化)城市。

旅游——旅游产业链开发布局:山东省好客山东、旅游强省、既协调统一又千姿百态旅游与文化、与历史的紧密结合、有机协调;旅游商品、工艺纪念品及地方特色产品生产、集散特色餐饮:武大郎烧饼、潘金莲养身汤民族、民间博物馆文化——人文化、生态化、国际化、市场化历史名城——尊重历史、创造历史;城市客厅、城市名片、城市记忆;古城文化大观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古城居民新家园;文化创意产业园;走进历史、感受人文;贴近时尚、享受生活。

梵呗音乐圣地、佛教文化奇观——梵呗音乐道场为未来创造文化遗产;3、项目规划以城市运营的战略起点,整合资源,一体开发,统一规划。

坚守长期受益的原则,克服短期利益诱惑,使聊城各类资源之间实现良性互动互补,国际招标,高起点高规格规划,把聊城打造成为世界级旅游文化名城。

古城——(结合聊城统一规划,1平方公里古城严格按照明城规格规划建造,全力打造北方明代古城。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报告

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分析报告一、市场规模上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旅游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

各地通过举办文化节、文化展览、传统节日等活动吸引游客,推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也成为各地的重要举措,为文化旅游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数据显示,文化旅游业每年的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已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二、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随着人们对文化的日益重视,旅游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文化旅游逐渐兴起。

人们希望通过旅游来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和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情。

因此,融合了文化元素的旅游产品得到了广泛的市场认可。

例如,民俗体验、文化参与等形式的旅游深受游客喜爱。

三、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的旅游产业主要以酒店、旅行社和交通运输为主,而文化旅游产业则更注重文化内容的创造与传播。

各地纷纷加大对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了文化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新兴的互联网技术也为文化旅游产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让游客更加方便地获取文化旅游的信息和资源。

四、面临的挑战文化旅游产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相对较为困难,需要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专业人士的共同努力。

其次,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作为支撑,需要各地政府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和支持。

最后,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质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企业和从业者不断努力。

总结:文化旅游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旅游需求日益多样化,旅游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然而,面临着文化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产品创新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此,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专业人士应共同努力,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和投入,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这样,文化旅游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为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贡献。

山东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山东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

山东文化旅游工作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与目的山东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素有“齐鲁文化”的美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山东省文化旅游工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访谈等。

我们深入了解了山东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展情况、政策支持等方面,并结合实地考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山东省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包括泰山、孔庙、岳阳楼等国家级或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山东还有山东大学、齐鲁艺术学院等知名高校和梁山戏、山东豫剧等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4. 文化旅游工作开展情况山东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目前,山东省的文化旅游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4.1 旅游设施建设山东省加大了对旅游设施的投资建设,提高了旅游设施的硬件水平,建设了一批旅游景区和旅游小镇,如青岛啤酒城、威海刘公岛等。

这些旅游设施有效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4.2 旅游宣传推广山东省积极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活动,通过制作旅游宣传片、举办旅游文化节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山东的文化旅游资源,提升山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4.3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山东省注重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推出了一系列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如泰山云步道、孔庙夜游等,丰富了游客的选择,形成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体系。

4.4 人才培养与交流合作为了推动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山东省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在高校开设了旅游相关专业,同时积极开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与其他省市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

5.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尽管山东省在文化旅游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5.1 旅游设施不足部分景区旅游设施相对陈旧,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需要加大对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旅游设施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大运河江苏段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运河之一,其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得大运河江苏段成为了一处旅游胜地。

而在大运河江苏段的旅游开发中,饮食文化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现状的分析,探讨其现存的问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现状分析1. 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大运河江苏段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还有许多与饮食文化相关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

大运河沿岸的老街小巷中处处可以看到传统的饮食店铺,这些店铺的饮食文化传承了当地的历史和文化,对游客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2. 落后的饮食商业化水平尽管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底蕴丰富,但目前的饮食商业化水平仍然相对落后。

传统的饮食店铺大多属于小作坊式经营,缺乏规模化和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菜品更新换代不够及时,服务水平不高,从而影响了游客的用餐体验。

3. 缺乏特色饮食文化品牌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尚未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品牌,与其他有名的旅游目的地相比,这里的饮食文化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开发。

缺乏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饮食文化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

二、发展建议1. 加强文化挖掘与传承大运河江苏段的饮食文化是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要想真正实现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当地饮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通过组织专家学者对当地饮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整理相关历史资料,举办饮食文化展览和讲座等活动,提高游客对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的认知度和兴趣。

为了提高大运河江苏段饮食文化旅游的竞争力,必须提升当地饮食商业化水平。

可以通过培训和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帮助当地饮食店铺提升服务水平和菜品质量,提高竞争力。

政府还可以通过一些奖励政策鼓励饮食店铺进行品牌创建和促销活动,增加当地饮食文化的知名度。

在加强文化挖掘与提升商业化水平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打造特色饮食文化品牌。

大运河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及创新路径——以大运河沧州段为例

大运河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及创新路径——以大运河沧州段为例

媒介与文化研究MEIJIE YU WENHUA YANJIU- 83 -大运河文化传播现状分析及创新路径—以大运河沧州段为例◎姚小菲,袁 媛[摘要]京杭大运河是一项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大运河沧州段是京杭大运河流经最长的城市段,在当前的文化传播过程中,大运河沧州段在地理特色与场馆建设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利用程度不高、传播手段单一等不足。

因此,沧州市文旅部门需要通过建立新媒体传播矩阵、提升新媒体平台的受众忠诚度、打造区域亮点以及建立新媒体传播团队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大运河文化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传播;新媒体平台;SWOT 分析京杭大运河流经4省及2市、25个地级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中国文化地位的象征之一。

其中,大运河沧州段全长216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流经最长的城市,约占京杭大运河总长度的七分之一。

沧州市境内南运河起自吴桥大兴庄村入境,流经吴桥县、东光县、南皮县、泊头市、沧县、沧州市区(包括运河区和新华区)、青县共八个县(市、区),于青县李又屯村北出沧州境,入天津界。

大运河沧州段连接起区域内众多河流沟渠,织就了四通八达的水网,沧州也因此成为北方重要的陆海交通枢纽。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

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这为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指明了方向。

2022年5月27日,沧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印发《沧州市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若干规定》,鼓励关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本市的传承与传播,以及对大运河文化内容的整理与出版,举办研讨、展览和交流活动,并与本土文化融合发展。

基于此,无论是国家精神还是地方政策,都为大运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保障[1]。

关于聊城运河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聊城运河文化调研报告

关于聊城运河文化调研报告聊城运河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聊城运河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现状,以便为聊城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研方法1. 采取文献资料调研法,查阅相关书籍、论文以及互联网上的相关报道,了解聊城运河文化的历史由来与发展。

2. 进行实地走访,并采取采访法,与当地居民、专家学者以及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聊城运河文化的现状和保护状况。

三、调研内容1. 聊城运河的历史渊源聊城运河是我国重要的古代运河之一,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元宝炬年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连接黄河和长江的重要水道,也是我国古代盐铁运输和军事防线的重要通道。

2. 聊城运河文化的内涵聊城运河文化独具特色,体现了我国古代运河文化的精髓。

其中包括运河文化的建筑艺术、航运技术、运河文人墨客等方面。

运河上的桥梁、运河畔的建筑、河船航运技术等都是聊城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聊城运河文化的现状目前,聊城运河文化正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困境。

一方面,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运河水质污染、河岸破坏等问题逐渐凸显;另一方面,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逐渐减退,导致运河文化的持续传承面临困难。

同时,聊城运河的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四、调研结果及建议1. 聊城运河文化保护建议为了保护和传承聊城运河文化,首先要加强保护意识,保护工作要加强制度性、法律性的保护。

其次,应该注重运河水质的保护,加大治理力度,确保运河水质清澈,为后代留下健康的运河资源。

还可以通过开展运河文化教育,提高年轻一代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和兴趣。

2. 聊城运河文化旅游开发建议聊城运河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需要加大对运河文化旅游的开发和宣传力度,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项目。

可以建设展示运河文化的博物馆,推出与运河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等。

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其他旅游景点的联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五、结论聊城运河作为我国重要的古代运河,具有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聊城运河文化

聊城运河文化

调研题目:聊城文化研究调研人:李晓晗调研单位:莘县一中高一一班调研背景:初到聊城,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水与城的交融,聊城宛如一个尚在沉睡的婴孩,躺在浩大的东昌湖的怀抱之中,城里的古运河景色宜人。

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城区景观河道整修一新,营造出“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使人充分感受到这里的水文化。

调研方式:通过小组讨论,查找书籍影像资料,通过询问老一辈聊城人一、历史上的家乡1、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

聊城成为运河两岸的九大商阜之一,清康熙帝4次、清乾隆帝9次来聊城。

2、运河风景区为古老京杭古运河聊城段,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明清时期,漕运盛极一时,借助漕运之利,运河经济甚为繁荣。

聊城被盛誉为“江北一都会”。

3、运河沿岸留有很多名胜古迹,“山陕会馆、大小码头、宋代铁塔、唐朝古槐”等国家重点文物沿河而立;与运河相互辉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

现在,古运河景区已成为江北水城的重点观光旅游区。

二、运河两岸的名人三、运河两岸的古塔四、东昌湖风景区东昌湖风景区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聊城西南市区,东、北、西分别以聊城市区主干道柳园路、东昌路、湖西路为界,南至南外环路,总面积20.6平方公里。

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穿风景区而过。

东昌湖风景名胜区以建于北宋时期的聊城古城为中心,以水面辽阔、风景秀丽、环绕于古城区四周的东昌湖为依托,集中体现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营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体”的独特风貌和聊城风光,是山东西部和冀鲁豫接壤地区最为著名的风景游览区。

东昌湖始建于宋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护城河的基础上经历代开挖而成,现有水域4.2平方公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北地区罕见的大型城内湖泊。

东昌湖引黄河水为源,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无任何工业污染;景色宜人,令游客流连忘返。

东昌湖中心是已有千年历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

古城风貌保存完好,以古城正中的光岳楼为中心,向四面辐射,形成东西南北四条古城区干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经纬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盘方格网状骨架。

论聊城光岳楼和山陕会馆对于运河文化之意义

论聊城光岳楼和山陕会馆对于运河文化之意义

样供 奉 文 昌帝君 ,期 望子 弟 能博取 功名 ,只是 对他们 而
言 ,不仅 只 有学 而优则 仕一 条路 而 已。
4 馆额枋局部
光岳 楼和 山陕会馆 的兴 建 ,其 问虽仅 隔短 短 的三百 余 年 ,但两 座 建筑 在用 料 、色彩 、建筑 手 法等 方面 都有
次维 修 所需 经费 也 多取 之于社 会 ,除 去主事 者和 当地 士 民的捐 款外 ,商 人 的捐 款也 必不 可少 ,即所 谓 “ 守 、 太 明府 以下 及 西商 之懋 迁 于 吾郡 者 皆捐 金有 加 ”。 这些
图3 山 陕会 馆 山 门
甚至 可 能是 主要 来源 ,如 民国二十 八年 重修 时 收入 共计
运输 效 率。 会通河 从 聊城 绕城 而过 ,使 得聊 城 的地位 陡
然 提升 ,原 因在 于聊城 段 运河 连接 了济 水和 御 河两 大河 流 ,且 聊城 地 处河 段 的 中间位 置 ,其重 要性 不 言而 喻 ,
作 者 简介
李付 兴 ,聊城 市海 源 阁图 书馆 馆 长 ,馆 员 。 马增敏 ,聊城 大学 东 昌学院讲 师 ,法 学硕 士 。
通 河 上 帆樯 林 立 ,商 贾 云 集 ,而 其 中 又 以山 西 、 陕 西
商人 为主 , “ 东郡 商贾 云集 ,西 商十 居七 八 ”。 这些 商 铺大 多散 布在 运河 两 岸 ,逐 渐成 为 了一 个独 立于 古城 之 外 的新城 ,其 街道 和 建筑 多随坡 就势 ,依 河 而建 ,布 局 极其 随意 ,与古城 区 的严谨 形成 了鲜 明的对 比。 同 时各 地客 商 纷纷在 运河 沿 岸建 立会馆 ,当 时有 山陕 、江西 、 武林 、苏州 、赣 江等八 大 会馆 ,其 中始 建于 清乾 隆八 年 ( 7 3 )的 山 陕会 馆 是 规模 最 大 、建筑 最 精 致 的 , 14年 也是 唯一 保存 下来 的会馆 建筑 。 中 国早期 的城市 “ 政治 及军 事 因素 的决 定性 更 强。 经 济功 能 有 时是 附加 的 ,有 时 是后 来追 加 的 ” 。 而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聊城光岳楼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现状分析
元代开凿的大运河会通河段穿城而过,沟通了济水和御河,给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繁华和富庶,聊城的运河文化也随着运河的开通而走过了一段从繁荣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而光岳楼作为聊城标志性的古建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聊城运河文化发展的标本。

本文着重分析了聊城光岳楼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现状。

标签:聊城光岳楼;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现状
1 国内大运河文化现状
(1)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使命
如果我们能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宋或明清盛世,自天空俯瞰神州大地,一定会被两条雄踞在中华大地的、蜿蜒的“人工巨龙”深深震撼:一条是横亘东西,冷峻深沉的万里长城;另一条则是连贯南北、轴舻千里的大运河。

一撇一捺,一刚一柔,形成中国“人”!
(2)大运河文化带的文化历程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断航于清末。

纵观大运河的历史与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时代。

第一个时代,是军事时代,这时的大运河是王国的运河。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欲争霸中原,为了解决军事物资及时补给等问题,从扬州附近开挖运河,沟通长江与淮水,形成后来京杭大运河的“邗沟”段。

第二个时代,是漕运时代,这时的大运河是中华帝国的运河,也是运河昔日最辉煌的时期。

到了元代,运河截弯取直,里程大大缩短,运河成为南粮北运的大动脉、维护国家统一的战略线。

第三个时代,是文化时代,这时的大运河是世界的运河。

积淀千年的运河文化,现代价值的核心与灵魂就是文化价值。

(3)大运河文化带的内涵探究
基于以上对大运河文化的阐释,大运河文化带即是以大运河文化为内核,以保护、传承、利用为主线,以带状地理空间为载体,以区域交通束(航运、高速、高铁等)为基础,以沿线城镇为发展主体,集遗产与生态保护、展示与爱国教育、创意与休闲游憩、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型带状功能区域。

(4)大运河文化带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如何梳理好大运河庞杂而分散的文化资源,弄清文化“家底”,为研究、规划、监测、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石。

第二,如何保护好大运河的生态环境与文化遗产,让运河岸绿水清,让文化遗产在商业化浪潮中不失原真性与整体性。

第三,如何传承好大运河的文化基因与内核,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构建起国人的精神家园。

第四,如何利用好大运河这个超级IP,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转化,实现文化价值最大化。

第五,如何统筹好沿线城市的资源与力量,在断航的现实条件下推进协同合作,构建起大运河文化带命运与利益共同体。

2 聊城光岳楼大运河文化旅游品牌现状分析
聊城地处鲁西,南滨济水(今黄河),北临御河(今卫运河)。

元代开凿的大运河会通河段穿城而过,沟通了济水和御河,给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繁华和富庶,聊城的运河文化也随着运河的开通而走过了一段从繁荣到衰落的发展过程。

而光岳楼作为聊城标志性的古建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聊城运河文化发展的标本。

光岳楼,也称为“余木楼”、“鼓楼”、“东昌楼”。

它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古城中央,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即公元1374年)。

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了中国十大名楼。

光岳楼是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

初为城防建筑,嘹敌遣兵和设鼓报时之用,后随着北方局势的稳定和运河经济的繁荣,逐渐成为一处绝佳的人文景观。

它是上承宋元楼阁简练和雄健的建筑风格,下启明清具有端庄和谐建筑特色的古代建筑的过渡性代表作。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极为重要地位。

1988年光岳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

(1)政治环境分析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来抓,投巨资挖掘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精心打造“江北水城”这一城市品牌,为聊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社会环境。

另外,聊城市地处山东西部,经济欠发达,近年来,山东省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为聊城市的各项旅游项目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宏观环境。

(2)经济环境分析
聊城坚持把保增长与转方式、调结构相结合,以打造“一五二”产业基地为重
点,努力培植产业发展新优势。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调整振兴、推进工业做大做优、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推进科技创新和节能减排,使得聊城农业经济走在全省前列,工业经济达到全省中上游水平,服务业占生产总值比重首次突破科技进步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节能和减排上双双打了漂亮的翻身仗。

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聊城服务业的发展中,聊城坚持三产兴市,加快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发展,狠抓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企业非核心业务剥离。

(3)位置地域分析
光岳楼是古城区的中心,也是古城区主干街道交汇的地方。

以光岳楼为中心,古城区的主干街道呈十字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作为古城文明的聚焦承载着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遗风,是老街巷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

自街口向四面辐射的大街,便以方向各自命名。

在历史上,这些街道以商业功能为主,各行各业的大小店铺遍布四街两侧,街道上还间杂着政治、军事设施已经名人宅第。

(4)气候特征分析
聊城市处于溫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和季风气候特征,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春季干旱多风,回暖迅速,光照充足,辐射强;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步;秋季天高气爽,气温下降快,辐射减弱;冬季寒冷干燥,雨雪稀少,常有寒流侵袭。

四季的基本气候特点可概括为“春旱多风,夏热多雨,晚秋易旱,冬季干寒”。

参考文献
[1]杨景祥.艺术哲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1
[2]高长江.艺术人类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0
[3]潘公凯.全球化与地域文化.
[4]吴明.地域性美术研究断想美苑2005.1
[5]易英.后现代主义之后与中国当代艺术[M]中央美术学院美术杂志出版2002.
钱红红,女,聊城大学美术学院16级研究生,专业艺术学,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史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