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农业地域类型)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_《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自主探究学案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学习目标】1.阅读课本P59-62页内容,结合图片,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阅读教材P62-66页文字,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学习任务及自主学习法、导学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讨论。
展示学习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烟台市郊区某村,利用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并同时开办了养猪场,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可以改善()A.光照条件B.热量条件C.降水条件D.土壤条件2.该村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A.市场B.交通C.政策D.技术3.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蔬菜,原因是大棚中的环境与自然状态相比()A.光照太强B.热量不足C.日温差较小D.年温差较大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
据图完成4~5题。
4.阶段I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地势平坦B.气候优越C.距城区近D.水源充足5.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区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B.城市人口的增加C.便利的交通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阅读案例3,总结美国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有哪些?1.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及相关的资料,分小组讨论问题?2.讨论过后,小组派出代表进行发言。
3.小组讨论后,师生进行讨论结果的梳理总结。
【达标检测】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4月20日,第12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博览会在山东寿光隆重开幕。
享有“中国蔬菜之乡”盛誉的寿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传承悠久的历史背景。
寿光地区有适合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
这里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
高一地理教案必修2《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第二课时)

一、考纲要求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特点;世界粮食问题;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
二、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三、三年高考题目分析1.题型赋分上:农业区位因素以综合题形式出现3次,分值10~36;农业地域类型以综合题形式出现1次,分值8分;农业生产与粮食问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5次,每题4分;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2次,每题10~14分。
2.能力层级:注重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分析论证能力,难度系数集中在0.53~0.58 3.考查形式上:多以文字材料、区域图、坐标图等方式呈现,选择题综合题都有。
四、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农业区位因素,第二部分是农业地域类型。
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了解农业地域类型。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2.通过分析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应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学会分析地理事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七、教学难点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八、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实例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九、课时安排:4课时十、教学过程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复习提问)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新疆的瓜果特别甜,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3.“温室无土栽培”推广的重要因素是什么?生(回答)1.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区位的三大要素。
2.光照充足。
3.科学技术。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水平是不同的,人们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宜农则农,宜林则林,且牧则牧,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2导学案:3.2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
2.世界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
教学难点1.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一、农业的区位因素1、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分类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按生产对象分类①通常分类:种植业(植物)、畜牧业(动物)、林业、渔业、副业②主要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按投入多少分类①粗放农业:低投入、低产出②密集农业:高投入、高产出按产品用途分类①自给农业②商品农业)2、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不违农时3、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几大类?举例说明如何影响?(1)自然因素※知识链接光照与热量既区别有联系,光照多,热量不一定丰富,热量越丰富,光照不一定多。
衡量指标我国分布规律对农业影响光照年太阳辐射东多西少,青藏最丰富,四川最少分布与产量热量积温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递减农作物种类,种植制度,栽培方法等(3)农业技术经济因素4、积温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的含义,了解种植方式和作物熟制的主要类型。
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即活动温度总和,简称积温。
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一般以℃为单位,有时也以度·日表示。
※知识积累:温度带范围≥10℃积温作物熟制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1600℃一年一熟。
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东北和内蒙古大部分、新疆北部。
1600—3400℃一年一熟。
高中地理 必修二 3.1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和农业地域类型 导学案

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与农业地域类型 导学案[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农业地域类型的定义,掌握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2、学会判断农业地域类型,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2)能力目标1、通过对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的了解分析,养成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利用图文结合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整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农业地域类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因地制宜的思想。
[知识讲解]1、农业生产活动(1)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 别造成季节性和周期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受自然条件影响,自然因素的变化具有季节性和周 期性地域性——原则: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原则:不违农时 实例: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地域性)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季节性、周期性)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地域性)4、我国民间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季节性、周期性) (3)农业的投入和产出自然条件:能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和动植物(或种子)一起成为必要投入劳动力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投入比重在逐渐增加 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占60%以上产出:农产品一部分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另一部分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4)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基本为种植业和畜牧业,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称为混合农业 粗放农业:投入生产资料或劳动力较少,扩大土地面积成为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分布在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地区密集农业: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较多,用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法来增加农业的产出,现代世界的农业主要是密集型的。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导学案设计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目标1.掌握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2.明确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特点、分布和主要经营方式的特点。
3.结合具体区域和实例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和发展特点。
4.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影响,认识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课堂探究第1课时一、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分布: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方法规律总结]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提示:注意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1.有利条件分析(1)自然因素①气候:②地形:③土壤:④水源:(2)社会经济因素①劳动力:②市场:③食物偏好:④生产习惯:2.不利条件分析:[合作探究一]针对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结合下列材料列表分析成因并提出发展措施。
材料一:稻米生产包括田间的稻谷生产和工厂的碾米过程,要经过晒种、选种、浸种催芽、秧田准备、播种、育秧、整地、插秧、施肥、除草、防病、治虫、灌水排水、收割、脱粒、干燥、碾米等过程。
特别是我国南方的双季稻生产,7月底8月初酷热难忍之时,要完成早稻收割和晚稻插秧,而且大多靠人工进行,站在田里,头顶烈日,水里还有蚂蟥,“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把秧苗(或稻子)一把汗”,辛苦难以言表。
材料二:我国水稻生产的概况:水稻一般需要很多的水(生产1千克稻谷通常平均需要 1 000~2 000升水),长在水田里,所以叫水稻。
在季风气候条件下,雨量极不稳定,年际变化很大,故在季风气候条件下,水旱灾害频繁。
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不足世界平均水平(0.23公顷)的一半。
我国水稻经营单元(种植农户)的种植规模约为0.4公顷左右,泰国一般为3公顷,而美国为几百甚至上千公顷。
我国水稻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弱且效益不高。
水稻是我国最大的粮食作物,水稻单产比其他粮食作物平均单产高41%,比小麦高64%,比玉米高26%。
学案——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枣庄六中高一地理备课组导学稿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学目标:了解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发展措施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分布地区和区位条件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商品特点教学重点: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生产特点和区位条件教学难点: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发展措施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点,分布地区和区位条件自主预习一、季风区水田农业1.读图思考:季风区水田农业的主要作物是分布:2.问题探讨: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②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从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口密度上看:从生活习惯上看:从种植历史上看:3.问题探讨:季风区水田农业的特点是什么?原因?发展措施?特点:①小农经营:以为单位,人均耕地原因发展措施②产量高,但低,原因发展措施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原因发展措施④水利工程量——原因发展措施二、商品谷物农业1、概念:主要分布区:。
这些国家的商品谷物农场是我国商品谷物农场,主要分布区。
农作物。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3.商品谷物农业和季风区水田农业的特点的比较自主探究:1、当前,我国政府为何对农民重量进行补贴?这反映了哪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哪些因素变化使市场与农产品生产地域分离?当堂达标一、选择题1.水稻不能生长在()A.热带季风气候区B.温带季风气候区C.亚热带季风气候区D.地中海气候区2.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季风水田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B.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C.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稻米生产国D.亚洲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单产高,商品率高3.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不符的是()A.家庭经营B.商品率低C.田地规模小D.采用旱地直播4.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优势条件有:()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B.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C.人多地少 ,精耕细作D.便利的交通运输5.有关季风水田农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规模小 B投入劳动多,单位面积产量低C.普遍应用新的科学技术D.各国机械化水平都很低.被列为世界环保史册的基塘农业为珠江三角洲农业完成了原始的资金积累之后,以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20实际90年代以来,桑基鱼塘大量减少,果(蕉)基鱼塘稳定,而花基鱼塘面积增加,并且随着盆花的大量外销,花基鱼塘已需要向其他鱼塘取泥。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配套)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配套)一、【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了解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剖析气候、地形、休息力对水稻散布的影响。
经过读图剖析,训练先生的读图剖析才干。
2、经过学习商品谷物农业,学会剖析主要区位要素之间的关系,学会绘制复杂图表表达天文事物。
3、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及它们的区位要素的差异。
才干目的1、经过对季风水田农业构成的区位要素的剖析,训练先生读图剖析才干。
2、经过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比拟,训练先生的剖析效果,比拟事物的才干。
情感目的经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先生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消费活动的基础条件,人类的消费活动首先要合理规划,才干确保稳产,高产。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应用农业区位要素剖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2、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消费地域类型,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构成的进程中,各个农业区位要素对其开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学习农业区位要素剖析的方法,剖析构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要素;2、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天文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进程土壤肥美、气候平和、降水丰厚等。
2. 指点先生阅读〝美国地形〞和〝美国气候表示图〞;提示先生留意比拟两地域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的相似与区别。
引导先生阅读下表数据,得出什么结论?3. 提问:美国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为什么与东亚的主要作物不同?为什么美国不选择去种植水稻?4、引导先生完成总结出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征、区位要素。
5、引导先生总结出〝农业的区位要素中自然要素是限制性要素,社会经济要素是主导要素〞6、请先生对比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者指图说出美国粮食消费散布地域。
说出美国农业区与东亚地域的气候和地形的区别。
〔美国有大面积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说出美国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和玉米〕解释缘由。
主要罗列农业休息人口、人均耕地的差异。
地理 中图版 必修二 学案 农业地域类型 教师版

3.1 农业地域类型编写人:金雪莲审核人:金雪莲审批人:刘志国班组:姓名:组评:师评:使用说明:1.仔细阅读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熟读课文后完成自主学习部分;3.难度分级:★基础识记,★★理解应用,★★★能力提升,★★★★知识拓展。
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知道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内涵和因素。
3.我国的环境承载力。
重、难点分析1.学习重点:图、文、表相结合,掌握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2.学习难点: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形成: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大,农业生产方式和类型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
2、农业投入(1)自然界:包括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水分等条件。
(2)人类社会:主要表现为劳动力投入、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
3、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原始农业:游牧业、迁移农业、初步定住农业。
(2)传统农业:稻作农业、传统旱作谷物农业、传统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
(3)现代农业:种植园农业、现代旱作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业、大牧场畜牧业。
4、典例(1)原始迁移农业分布:部分热带雨林地区生产特点:“刀耕火种”,以人力劳动为主(2)传统旱作谷物农业分布: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及亚热带干旱山地特点:自给自足式农业,耕地持续耕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
作物: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豆类作物—大豆占重要地位经济作物—棉花、亚麻、烟草、甜菜等生态问题:水土流失、土壤盐碱化等。
(3)现代混合农业分布:欧洲、北美洲、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特点:以营利性生产为目的,重视规模与效益,机械化程度高,和城市市场及工业联系密切。
生产方式:种植谷物和放牧牲畜优势:两种生产方式互惠互利,时间上互补、经济收入稳定稳定。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解决方法)★了解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完成下列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高一地理必修二学案(-农业地域类型)作者:日期: 22014年高一地理必修二复习学案3-2农业地域类型一、单项选择题 读中国、马来西亚、 1. ①②③④四国分别是 A .中国、阿根廷、 阿根廷、美国四个国家农业比例示意图, ( ) 马来西亚、美国 完成1〜2题。
口 it車 农业产倍占网内 斷牠业产浹|||临产思试比重^9农业产穗比重B .马来西亚、美国、中国、阿根廷C .阿根廷、马来西亚、美国、中国D .美国、中国、阿根廷、马来西亚 2. 下列属于④国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的是 A .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 .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 .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海雾是海面低层大气中一种水蒸气凝结的天气现象。
读澳大利亚简图, linn完成3〜4题。
;<城市30c( ) 3•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附近的海域常出现海雾的是 A .① B .② C .③D .④ 4.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①所在岛屿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 A .季风水田农业 B .混合农业 C .乳畜业 D .大牧场放牧业 读图,回答5〜6题。
5. 图示区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 .大牧场放牧业B .水稻种植业C .混合农业D .商品谷物农业 6. 下列关于 A 区域所示农业地域类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广阔 B .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劳动力资源丰富 C .适宜发展花卉、蔬菜种植,乳畜业等 D .投入的资金和技术较多龙眼是典型的亚热带水果, 气温高低直接决定其生长发育的程度, 因此可以用温度适宜度表 示龙眼生长发育的风险状况。
龙眼的温度适宜度随气温升高而上升,到达某一适宜值后,适宜度随 气温升高迅速下降 读我国南方某些地区龙眼温度风险分区及各月龙眼温度适宜度变化图, 0 I 衣业地域□8题。
完成7〜 图例I 低风险区u 中凤险区H 高风险区温度适宜度 ),00,6(H (12 r飞月}7•下列属于龙眼高风险区的是』()A .两广丘陵B .辽东半岛C .山东半岛D .雷州半岛&影响华南地区龙眼生产的关键问题是 ()A .冬春季节的冷害B .夏季持续高温C .秋季天气晴朗D .冬春季节的热害地区 气候资料1月均温(C ) 7月均温(C ) 12〜2月降水量(mm ) 6〜8月降水量(mm ) 年降水量(mm )①: 26 [ 26.5 643 6122480 ② —10.724.8 45 321 580 ③ 8 25345 32 870 ④6.427.510542510159•四个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大牧场放牧业B .②地中海农业C .③商品谷物农业D .④水稻种植业10.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 )A .①B .②C .③D .④11. 开心果耐旱怕涝。
在西亚伊朗,品质最好的开心果产自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
这种现象表 明()A .优质农产品一般生长在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B .在环境恶劣的地区选择合适的品种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C .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是应对恶劣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D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可以改变恶劣的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读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统计图,回答 12. 图中甲、乙、丙三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依次是( A .季风水田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B .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种植园农业C .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D .种植园农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13. 与甲、乙、丙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相符的地区依次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墨累 一达令盆地、潘帕斯草原 B .美国中央大平原、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C .墨累一达令盆地、刚果河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D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潘帕斯草原、亚马孙平原12〜13题。
口沖植业比重(霓》 ■毓牧业比重催}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牛业分布图,回答14〜15题。
14. 关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牧牛业占重要地位,产品以牛奶及其制品为主,远销欧洲市场B .温带季风气候有利于草类生长,草类茂盛,草质优良C .大牧场地广人稀,土地租金昂贵,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明显D .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需要依赖铁路与海洋运输15 .我国新疆、内蒙古牧区牧业发展可以借鉴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哪方面的成功经验()A .扩大生产规模,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B .兴建港口,发展海洋运输,改善交通运输条件C •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D •大力打机井,保证人畜饮水和牧草生长用水,防止牧场退化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试分析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 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2) 试比较东北牛奶优势产区和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条件。
(3) 与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相比,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而商品率较高,请说明理 由。
1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试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带及其成因。
(2) 试分析丙地的气候成因及农业地域类型。
东北粮侯优势产区70°MF(3) 比较分析乙、丁两地的河流水文特征。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美国本土农业带图。
据报道,美国农业生产一年要消耗 6000万吨以上的石油,800万吨钢材,16万吨橡胶。
通过这种高能量的投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农产品的商品率得到很大提高。
(1) 试分析说明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2) 试分析美国乳畜带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美国玉米带除种植玉米外,还轮种牧草与麦类。
近年来又轮种大豆,并将这些农产品制成精 饲料,饲养猪和肉牛,形成一种科学的农牧结合方式。
试分析这种生产方式的好处。
材料畫牧业和■溉农业区带¥水稻 莎烟辽 ©棉花3-2 农业地域类型【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答案:C解析:中国农业人口比重很大,因而④为中国;美国经济最发达,农业人口和农业产值的比重最小,因而③为美国;阿根廷的畜牧业产值比重较大,因而①为阿根廷;则②为马来西亚。
2. 答案:B解析:由上题分析可知,④为中国,农业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包括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 答案:B解析:②海域有西澳大利亚寒流经过,海面上的暖空气遇冷凝结容易形成海雾。
4. 答案:C解析:图中①所在岛屿是塔斯马尼亚岛,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发展乳畜业。
5. 答案:B解析:由区域定位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水热条件好,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
6. 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A区域靠近城市,该区域多发展面向市场的花卉、蔬菜种植,乳畜业等,其投入资金和技术较多,该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劳动力资源是否丰富关系不大。
7. 答案:D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处于高风险区的有雷州半岛和海南岛。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地处温带,不宜种植龙眼。
两广丘陵主要为中风险区。
8 .答案:D解析:华南地区冬春季节气温相对较高,并且变动较大,极易对龙眼生产产生负面影响。
9.答案:D解析:由表格中材料推断,四个地方都是1月气温低,7月气温高,应位于北半球。
①应处于热带,②位于纬度高的寒温带,③位于亚热带,④也位于亚热带。
四个地区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应该为①--热带种植园农业;②--商品谷物农业;③--地中海农业;④--水稻种植业。
10 .答案:B解析:狭义上讲,荒漠化就是沙漠化。
其形成的自然因素为降水少,蒸发旺盛,大风日数多等。
仔细辨析表中四个地区的气候资料,②地区分布在中高纬度的地区,年降水量最少,最有可能存在荒漠化问题。
11. 答案:B解析:根据题中的信息可知,在伊朗环境恶劣的高原沙漠地区,耐旱怕涝的开心果生长非常好,这表明只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品种,即便是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也能生产出优质农产品,故B 项正确。
12. 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甲地区种植业比重高,商品率低,最可能为季风水田农业,而商品谷物农业和种植园农业的商品率都很高;乙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所占比重大体相当,最可能为混合农业;丙地区畜牧业比重大,且商品率很高,最可能为大牧场放牧业。
13. 答案:A解析:根据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可知,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为混合农业;潘帕斯草原地广人稀,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再结合上题解析即可得出正确选项。
14. 答案:D解析: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具有距海港近的区位优势,牛肉出口需要依赖铁路与海洋运输;产品以牛肉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土地租金低。
15. 答案:C解析:我国新疆、内蒙古牧区牧业发展可以借鉴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以下方面的成功经验:建设人工草场,以减轻天然草场压力;加强牧区交通运输建设,发展畜产品加工业,扩大市场范围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大科技投入,集约经营。
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草原退化;大力打机井会加速草原地区地下水枯竭;新疆、内蒙古不靠海,不能兴建港口,发展海洋运输。
二、综合题16.解析:第(1)问,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气候、农作物生长期、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问,东北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依靠广阔的草原,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依靠广阔的消费市场。
第(3)问,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与耕地面积广、粗放耕作、农田基本建设差以及自然灾害频繁有关,商品率较高与其农业机械化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有关。
答案:(1)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几乎无需施用化肥。
⑵东北地区草原广阔,饲料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主要条件;京津沪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孚L 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市场是影响奶牛养殖的主要条件。
(3)单产低:东北地区农业土地资源丰富,历史上农业总产值的提高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耕作较为粗放,农田基本建设差,投入低,加上春旱、秋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频繁。
商品率高:东北大型国营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占有量大。
17.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带的判读及成因分析、农业地域类型、河流水文特征等,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第(1)问,从图中可以判断出甲地位于潘帕斯草原上,位于大陆东岸,地势平坦,降水较少,集中在夏季,形成温带草原带;乙地位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东侧,居于大陆内部,距海较远,地形封闭,气候干旱,形成荒漠带;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形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