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读书教学文案
近代历史讲课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性质。
2.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
3. 中国近代史中的思想解放潮流。
教学难点:1. 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 分析中国近代史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3. 评价中国近代史中的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近代史吗?近代史主要研究哪些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近代史主要研究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二、新课讲授1. 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和性质a.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b.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c.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2.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a. 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e. 五四运动f.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g. 抗日战争h. 解放战争3. 中国近代史中的思想解放潮流a. 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新思想b.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c. 农民阶级的“扶清灭洋”思想d.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思想e.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中国近代史中的各种思想解放潮流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学习历史,如何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五、课后作业1.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中国近代史》教材,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
2. 请同学们思考:中国近代史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代史背景、性质、主要事件和发展脉络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如思考问题的深度、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中国近代史教案》

《中国近代史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基本内容和主要事件,认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2.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事件。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二、鸦片战争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 教学内容介绍鸦片战争的背景、战争过程、签订的《南京条约》以及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等,生动展示鸦片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深刻思考。
三、太平天国运动1. 教学目标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近代史的地位。
2. 教学内容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金田起义、天京事变、太平天国政权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故事讲述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四、洋务运动1. 教学目标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 教学内容介绍洋务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措施、成果及评价。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图片展示法、讨论法等,生动展示洋务运动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
五、戊戌变法1. 教学目标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的意义。
2. 教学内容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措施、戊戌政变以及变法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故事讲述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意义。
六、辛亥革命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意义。
2. 教学内容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武昌起义、成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故事讲述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认识其在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史导入语

中国近代史导入语第一章:大清帝国的崩溃
1.1 清朝的衰败
1.2 内忧外患的加剧
1.3 维新运动的兴起
第二章:辛亥革命与共和国的诞生
2.1 辛亥革命的爆发
2.2 中华民国的成立
2.3 孙中山的革命思想
第三章:民族意识觉醒与抗日战争
3.1 五四运动与民族意识觉醒
3.2 对外侵略与抗日战争的爆发
3.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第四章: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1 解放战争的胜利
4.2 中共领导的新中国的建立
4.3 社会主义改造与计划经济的推行
第五章:文化大革命与中国的转型
5.1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与动乱
5.2 毛泽东思想的崇尚与个人崇拜
5.3 政治体制的调整与经济改革的初步尝试
第六章: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崛起
6.1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6.2 经济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6.3 现代化建设与国际地位的提升
第七章: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7.1 社会问题与改革难题
7.2 环境污染与可持续发展
7.3 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与地缘政治挑战
结语:中国近代史的启示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导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大清帝国逐渐走向现代化的道路。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但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珍惜历史的经验教训,继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中国近代史教案

中国近代史教案以下是一份中国近代史教案的样本: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及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和评价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历史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中国人民在近代历史中的苦难和抗争,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内容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
2.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3.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4.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一大的召开和中共的早期斗争。
6.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的形成、北伐战争的经过和影响。
7.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8.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9.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建立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中国近代史中各种重要事件和人物的关系和影响。
重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以及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及其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授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过程。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评价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背景和过程。
4.练习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按照教学内容的顺序,逐一讲解各个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过程,理解历史意义和影响。
3.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六、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课堂提问、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

《中国近代史教案》word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事件,使学生能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本教案适用于高中阶段,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知识和主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1. 鸦片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2. 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3.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第二章:太平天国运动1.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发展2.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及其原因3.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第三章:洋务运动1. 洋务运动的背景及其目的2.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与成果3. 洋务运动的评价及其影响第四章:戊戌变法1. 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其目的2. 戊戌变法的实施及其结果3. 戊戌变法的影响第五章:辛亥革命1. 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其爆发2. 辛亥革命的过程及其成果3. 辛亥革命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历史事件、阐述历史观点。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4. 观看历史影片:辅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历史。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掌握。
3. 期末论文:让学生就中国近代史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4.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案内容第六章: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1. 北洋政府的成立及其统治2. 军阀割据的形成与发展3. 北洋政府与军阀割据对中国的影响七、教案内容第七章:抗日战争的爆发1. 抗日战争的背景及其爆发2. 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与过程3. 抗日战争的影响及中国的抗战精神八、教案内容第八章:国共合作与解放战争1. 国共合作的背景及其意义2. 解放战争的进程与主要战役3. 解放战争的影响及新中国的成立九、教案内容第九章: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2. 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政策及其实施3. 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及成就十、教案内容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的背景及其意义2. 改革开放的主要政策与措施3. 改革开放的影响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十一、教学评价(续)4.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知识的掌握。
中国近代史教案

中国近代史教案教案标题:中国近代史教案教案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理解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中国近代史的时期划分和重要事件。
2.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3.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难点:1.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2.如何将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有机地融入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入中国近代史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时期划分和重要事件,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等。
2.教师重点讲解每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以及这些事件和人物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三、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时期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2.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并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该时期或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3.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个人思考和表达(15分钟)1.学生个人思考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2.学生可以选择口头表达或书面表达方式,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与全班进行交流和讨论。
2.教师进行总结,强调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教学辅助工具:1.多媒体设备(图片、视频等)2.教材和参考书籍3.小组合作研究资料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评价他们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评估学生个人思考和表达的内容和观点是否合理和有逻辑。
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某个具体时期或事件,并撰写研究报告或展示。
2.学生可以参观相关历史遗址或博物馆,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实际情况。
3.学生可以进行小组辩论,讨论中国近代史中的争议性问题,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教案《了解中国近代史》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史实。
2. 掌握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现象。
3. 分析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趋势和原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时间线和地图,帮助学生建立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框架。
2. 利用多媒体和实物资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的重要事件。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分析历史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鸦片战争与晚清时期- 英国对中国鸦片贸易的侵略。
- 林则徐虎门销烟。
-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 太平天国运动。
- 晚清社会的变革与挑战。
2.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 维新变法运动。
- 辛亥革命。
- 中华民国的成立。
- 袁世凯篡权与护国运动。
3. 抗日战争与国共内战- 抗日战争的爆发。
- 抗日战争期间的中国社会。
- 国共内战。
- 解放战争的胜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 改革开放与现代中国-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 现代中国的发展与挑战。
- 现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三、教学策略1. 引导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中国近代史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 多媒体教学利用视频、图片、音频等多种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写作练通过写作,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估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写作练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五、教学资源- 教材《中国近代史》- 多媒体课件- 历史文献和图片- 视频资料六、教学时间- 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七、教学延伸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开展历史主题的社会调查等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史。
近代史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中国近代史》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史的基本线索,理解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脉络。
2. 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1. 近代史中复杂的历史事件及其相互关系。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近代史的发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近代史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段历史时期。
二、讲授新课1. 讲解鸦片战争:介绍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战争过程和结果,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讲解太平天国运动:介绍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背景、运动过程和失败原因,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对近代史的影响。
3. 讲解洋务运动:介绍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运动过程和结果,分析洋务运动对近代史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脉络。
2. 布置作业:阅读教材,总结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史的基本线索,那么近代史中还有哪些重要事件呢?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
二、讲授新课1. 讲解戊戌变法:介绍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变法过程和失败原因,分析戊戌变法对近代史的影响。
2. 讲解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革命过程和胜利果实,分析辛亥革命对近代史的影响。
3. 讲解五四运动:介绍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运动过程和影响,分析五四运动对近代史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2. 布置作业:阅读教材,总结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脉络有较深刻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龄
满清贵族,正白旗人,是晚清驻法公使裕庚的 大女儿,1902-1904年间曾在晚清宫廷做过两 年的女官,侍从慈禧太后。这两年女官的经历 为她提供了创作的绝好素材。离开宫廷,嫁给 美国人后,她陆陆续续写过一些回忆录和关于 晚清宫廷的文学作品。作品有《清宫二年记》 《清末政局回忆录》、《御苑兰馨记》、以及 纪实文学作品《瀛台泣血记》、《御香缥缈录》 等,总字数达七八十万字。
定的历史价值、欣赏价值、学术价值、收藏价值,这是其
他沒见过慈禧面的宫廷作家所望尘末及的。
精彩书摘
“日本已经向俄罗斯宣战了!” “那末日本和俄罗斯之间毕竟谁是谁非呢?他们这样突然 的开起仗来,难道也算是正式的国际战争吗?我真不明白 为什么这些外国人老是欢喜打仗!尽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和 和平平地解决的,何必一事实上要互相斗争,互相残杀呢? 我瞧它们简直是天性如此。现在且不管这些,只问日本和 俄罗斯今番又是怎样打起来的呢?” “因为日本先起兵攻袭了旅顺口。” “你可是说旅顺口吗?那真是奇怪了!旅顺口是我们的海 口啊!” “是的!太后。” “这是十二分诧异的事!它们既然要打仗,为什么不上日 本去打,或是上西伯利亚去打呢?我瞧它们这两个国家对 于我们都有很不好的心思怀着呢!” “可是,太后,这一次的战争委实是和我们不相干的!” “你敢这样说吗?既然是这一次的战争与我们是无涉的, 那末为什么他们要在旅顺口打起仗来呢?”
我读此书
• 读这本书时,我的心起伏不定。看着慈禧太后的生活一幕 幕的重演在我们的眼前,我不禁开始思考作为中国的女掌 权者,处在外忧内患的现实环境中,她是怎样挣扎在权利 的漩涡中呢?这本书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平凡的慈禧,一个 保守,好大喜功,知识渊博,有些孩子气,有些顽固的老 太太。她虽拥有了普天之富贵,却也是最孤独的,总是深 思着,不知为了什么而快乐。殊不知褪去了老佛爷的光环, 她也是一个女人,一个需要丈夫孩子陪伴的女人。读这本 书让我惊叹于清宫的浮华,礼制的森严,清廷的腐败,也 从上层统治者的生活中,体会到了清朝落日余晖的无奈。 从光绪囚徒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皇帝的心有余 而力不足。这本书文字优美,叙述详尽,读来真是一种享 受。
德龄的作品虽然受本人思想和历史局限影响,也存在一些
错误观点 ,然而她作品主腻刻划了“清宫人物”
和描绘了“清宫生活”,富有浓厚的時代气息和宫廷特色,
特別是勾勒出有血有肉的慈禧的各种性格,弥补了史书上
和艺术上缺憾的暮年慈禧形象,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一
目 录
• 二十射圃 • 二一舐犊情深 • 二二黎园别部 • 二三回程 • 二四桑叶之奇迹 • 二五各业艺工 • 二六御犬厩 • 二七内府浮华 • 二八湖上浮宫 • 二九御医 • 三十仁爱与公正 • 三一朝荷迎日 • 三二太后知梳妆台 • 三三上苑奇葩 • 三四玉体横陈 • 三五异兆
• 内容简介及评价
写作视角
历史的建构似乎总是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它既可以通 过史官的春秋笔法来描绘,微言大义,而又暗含玄机,后 人读来显得那么扑朔迷离;它也可以通过朴素的口述史录, 在笔者与对象的言语与心灵双重交合中,娓娓道来,亲切 直接,游离于政治立场之外,却不脱离作为“人”的立场。
《御香缥缈录》以口述史的方式建构了清朝末年那段风 起云涌的历史,不同的是,历史在德龄郡主的眼中仅仅是 作为人的底色而存在着的,烟消云散之后,留存的是慈禧、 光绪以及其他宫中人那鲜为人知的“真实”,这个“真实” 可能距离通常意义的历史很遥远,但它却以独特的视角和 平视的目光在历史的建构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也 许正是口述史录的写作方式,成就了德龄郡主《御香缥缈 录》的平民化视角;它让高高在上、冷酷无情的宫廷变成 了寻常百姓家,那个在人们心目中必然是玩弄权术、尔虞 我诈,充满了争斗和阴郁的清宫生活,在这里突然卸掉了 沉重而凝滞的外衣,生发出的是一种清新明快的气息。
• “你必须赶快去嘱咐那边邻近各地的文武官员:教他们务 必要小心谨慎,竭力避免和人家发生什么冲突;可是在同 时也得知照他们准备下相当的兵力,如其敌人方面竟极无 理地向我们挑衅起来,意图劫掠我们的土地,就该尽力守 卫,不准退让。总之,目前我们应该先忍耐着,不要说一 句足以引起人家误会的话,或做一些足以沾惹人家的行动; 然而万一人家真要找到我们门上来!那就非得下决心狠干 一场不可!” 读者别给伊骗过了!伊这几句话在朝上虽是这样说, 但却并不曾教庆亲王就去照着办上谕,伊只是在口头上如 此说而已。因为伊一听到日本和俄罗斯开火,便早就知道 事情是很为难了,伊怎肯如此莽撞?伊原是一个很狡狯的 人物,当然知道伊自己方才向庆亲王所说的一番话是很严 重的,要如真的用书面发表出去,不上一天,便要给全世 界统统知道了,那末日本和俄罗斯就那凑此放下脸来,在 东三省大吵大闹了。所以我相信太后是自始至终很明了中 国那时候所处的地位的,中国既是那样的贫弱,又复孤立 无援,怎能贸然和人家开战呢?开战的结果也许会把伊自 己的皇太后的宝座根本推翻掉,别的自然更不用说了!
优点与不足
•
德龄的作品的不足之处在于德龄在海外生活多年,在
宫里只呆了两年多,其它都是耳闻。作品中的清宫史料,
清宫规矩,清宫习惯难免会被历史学家们挑出一些毛病。
然而她的作品发行量之大,久销不衰的原因,是由于作品
中的文学魅力和文学价值,她描绘出了笔下的“清宫”,
塑造了笔下的“慈禧”,甚至于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简介:《御香缥缈录》该书以作者在宫中亲身经历
为基础,叙述了她在慈禧身边的所见所闻及一些鲜 为人知的宫廷政治生活内幕,对研究了解晚清史具 有参考意义。可以说是最早的一本宫廷口述实录。
评价:德龄的清廷题材英文作品,是20世纪初中西
文化交流肇兴时期的特定产物,其最大的特色,是作者 以亲历亲见的特定身份,向西方人士介绍了中国高层 统治者现实生活的实情,部分地澄清了帝国主义分子 强加给西方读者的传闻和谎言,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下 了清宫生活珍贵的史料,为后世的学术研究和文学创 作提供了佐证和参考。正基于此,这些作品至今仍拥 有广大的读者。
我 个 人 觉 得 她 还 是 蛮 漂 亮 的 哦
• 一遍地金沙 • 二太后下诏备火车 • 三火夫与司机之幸运 • 四铁路官员 • 五随驾大臣 • 六鸾舆 • 七接驾 • 八御衣库 • 九御膳房 • 十光绪帝 • 十一女官与宫女 • 十二列车上之小朝廷 • 十三途中 • 十四袁世凯 • 十五田野之欣赏 • 十六老佛爷安抵故乡 • 十七盛京之宫院 • 十八列朝帝王之遗物 • 十九狐仙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