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演化博弈分析_商淑秀

合集下载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困境及对策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困境及对策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困境及对策本文在探讨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含义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认为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存在激励、“囚徒困境”、“搭便车”、合作关系不确定、共享效率等难题,并提出了促进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共享困境虚拟企业是强强联合的联盟,其产生的背景是为加快研发创新速度和加速完成市场机遇所赋予的任务而寻找知识合作者,此过程中成员企业间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交流与共享对虚拟企业能否在市场角逐中获胜至关重要。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是指企业间员工的知识财富通过各种交流方式为组织中其它成员或为虚拟联盟企业所共同分享,从而转变为虚拟企业知识财富。

由于虚拟企业知识分别根据知识的性质、可共享程度和知识主体可分为内隐知识和外显知识,可共享知识和不可共享知识,以及个体知识、团队知识、企业知识和企业间网络知识,虚拟企业知识共享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内涵:员工之间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之间的交流与转化;知识在个人、团队和企业各个层次之间的有效转移和吸收。

因为构建知识网络是促使虚拟企业产生的关键动机之一,通过网络及知识库的方式来共享知识、并借此通过不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创新以完成虚拟企业的共同任务是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成功的根本所在。

但是,由于虚拟企业不像单个实体企业那样容易协调和控制知识共享活动,其实际绩效并不理想。

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特征虚拟企业是一种临时性合作企业,它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不具有无限次知识合作的特点。

这使得这种临时性和动态性的组织在推动知识共享时具有如下特征: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目标是共同开发市场所需要的某种新的知识产品;依托IT技术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活动的频度和深度都比一般的合作性组织高,但其效果易受IT设备情况、成员企业的知识能力水平及其动态网络结构的影响;虚拟企业能够跨越时空和文化实现不同组织的知识共享,但由于知识的异地分布性、相关信息的不完备、知识创新过程的不确定等因素,这种共享容易导致成员企业不可共享的核心知识的泄漏,因而存在很大的风险;虚拟企业随合作项目的产生或完成而组成或解散,其知识共享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度,不具备长期合作的优势特征;虚拟企业的合作基础是网络协议,但由于不具有或者较少具有像单个实体企业那样完备的规范制度,其知识共享活动的落实情况和绩效难以测量和评估。

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

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

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分析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虚拟学术社区逐渐成为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学术研究者们可以通过发布文章、评论和参与讨论等方式,共同推动知识的传播和创新。

与传统的学术出版与交流方式相比,虚拟学术社区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知识共享成本低等优势,并且能够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

然而,在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这些问题容易引发知识共享行为中的博弈行为,使得一些研究者不愿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影响学术研究的进展和创新。

因此,探索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分析,对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提高学术成果的传播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问题和目标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分析旨在研究以下问题:(1)虚拟学术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涉及哪些博弈因素?(2)不同的博弈因素如何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的决策?(3)如何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促进知识共享行为?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分析,探究知识共享行为的基本博弈模型和策略,深入挖掘知识共享行为在虚拟学术社区中的博弈特征,进而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机制,以促进知识共享行为的发展。

3.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博弈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模型建立和分析,探讨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策略和产生的效果。

具体方法包括:(1)针对虚拟学术社区中的各种博弈情景,建立相应的博弈模型,分析各个参与者的策略选择和收益变化。

(2)利用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分析模型的博弈结果和博弈形态,验证研究假设。

(3)通过对模型进行分析和模拟结果的比较,提出有效的策略和机制,以促进虚拟学术社区中的知识共享行为。

4.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探究虚拟学术社区中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特征,深入理解该领域的博弈模型和策略,为学术研究者们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

知识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知识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知识联盟企业间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论文导读::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通过建立知识联盟转移、共享知识来获取核心竞争力。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企业知识联盟构建和维持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企业自身的知识存量、学习吸收能力、投入成本、知识的互补程度、企业对未来利润的看重程度以及政府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

最后总结了知识共享注意的问题,为企业建立知识联盟提供理论指导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知识联盟,知识共享,博弈一、引言著名经济学家梭罗教授指出人类现在正处于一个以知识为基础的全球化经济过渡期,知识与技术的创新将改变未来人、企业和国家创造财富的方式。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以及知识创新与运用的能力已经成为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知识分工的细化、技术开发的复杂性和产品开发的多元化,企业往往需要数种知识与技术的联合。

任何一家成功企业无不是通过广泛的对外合作和知识联盟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战略目标,从而展示其强大而独特的竞争力和卓越的品牌魅力。

在联盟间进行知识共享,在技术、知识共享基础上进行知识创造,借助合作方的知识专长及其它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已成为企业广泛应用的战略手段,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在世界范围内寻找与其资源互补的合作伙伴结成知识联盟成为可能。

因此,对知识联盟知识共享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1.知识联盟Inkpen(1995)是最早研究企业知识联盟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知识联盟的概念即: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从知识角度来分析联盟的动机与内容。

从广义角度说,它是指企业与企业或其他机构通过建立联盟的形式,进行知识转移、共享和创建新的知识。

Dozy认为知识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及创造知识,知识联盟伙伴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密。

为使联盟企业能学习、创造和改善专业化能力,各个联盟企业的人员必须在一起工作。

Penrose则指出知识联盟的成员涉及范围较广。

其联盟对象可以是任何机构,只要它拥有专业能力,对合作可以有贡献。

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知识共享演化博弈分析

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知识共享演化博弈分析

1 知识 共享 网络 和演 化博 弈理 论
从社会网络 的角度看 , 作为知识 创造 和共享 的 主 体—— 企业 员工 嵌入在 一个 具体 、 时的 联系社会 网 实 络 中, 一个 企业 能 否实现 知识 的交 流和共 享取 决于其 成员之间关系 的强弱 。因此 , 本文认 为企业 内部 知识 共享 网络是指 由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企业成员 通过正式
近年来 , 社会 网络 与知识 共享 的关 系得 到了学 者 的高度 关 注。Jh  ̄o oa s n和 Mat o 认 为 , 网络 组 织 tsn s 在 中主体间关系是互为导 向的 j 。这 意味着 网络成员 一 方在做 出行动时也期望对方能做 出预期的行 为。从 知 识共享 的发生过程 来看 , 识共享 表现 出群体 联结 的 知 性质 , 网络 ” 性 ; 即“ 特 从知识 共享 发生 的本质来 看 , 知 识共享更 多地表 现 出非 正 式性 质 , “ 即 社会 ” 属性 J 。 由于员 工既生活在复杂的社会 网络 中又生 活在特定 组
作 用 。 因此 , 完善 知 识 共 享激 励 机 制 , 创 建 鼓 励 共 享 知 识 的文 化 , 企 业 知 识 共 享 网 络 的 形 成 与 发 展 具 有 积 极 意 并 对
义。
关键词
知识共享
知 识 共 享 网络
社 会 网络
演 化 博 弈
中图分类号
F7 20
文献标识码

第2 8巷
第 5期




20 0 9年 5月
J) (URNAl _ I (F NTFIlI FN(E ) I ( 、
V( . 8 No 5 ) 2 1 . M ; 20 9 f v 0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中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企业协同知识创新中知识共享的演化博弈分析

的重点应 是利益 的博 弈 , 其 是 在动 态 复杂 环境 下 更应 注 尤 重利益 的动 态博 弈 。演 化 博 弈 理论 是 把 博 弈 理论 分 析 和
动 态 演 化 过 程 分 析 结 合 起 来 的 一 种 理 论 , 强 调 的 是 一 种 它 动 态 的 利 益 均 衡 , 利 益 博 弈 中 较 为 有 效 的 一 种 理 论 方 是 法 。 国 内 已 有 学 者 将 演 化 博 弈 理 论 运 用 于 虚 拟 企 业 、 态 动
联盟 等协作 组织 间 的 知识 共 享分 析 上来 ] 但还 较 缺 乏 ,
对 协 同 知 识 创 新 中 知 识 共 享 博 弈 的 研 究 。本 文 运 用 演 化 博 弈 理 论 对 协 同 知 识 创 新 中 的 知 识 共 享 进 行 了 动 态 演 化 分 析 , 讨 了 协 同 知 识 创 新 中 知 识 共 享 的 前 提 条 件 , 给 探 并
分 析
1 1 演 化 博 弈 理 论 在 协 同 企 业 间知 识 共 享 中 的 适 用 性 . 演化博 弈 论 的基 本 思 想 是 : 一 定 规 模 的 博 弈 群 体 在
中 , 弈方进 行着反 复 的博 弈 活动 。它 研究 的对象 是 一个 博
间通过知识 共享 开展协 同知 识创 新 , 可获 得 比单 个 企业 更
享 相 应 知 识 , 种 观 念 和 行 为 将 会 使 知 识 共 享 的 范 围 和 程 这 度 受 到较 大 影 响 。 因此 , 协 同 知 识 创 新 中 知 识 共 享 研 究 对
这个种 群 。复制 动 态 是 描述 某 特 定 策 略 在 一个 种 群 中被 采 用 的频数或 频度 的动态 微分方 程 。 企业 加入 协 同知 识 创 新 是 为 了 获得 独 自创新 所无 法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

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
商淑秀;张再生
【期刊名称】《中国软科学》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利用来自建设工程企业的调查数据,分别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层次回归分
析对虚拟企业中社会资本对知识共享的影响,以及知识属性和共享手段对知识共享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

研究结果结论表明:(1)信任、共享心智模式和期望报酬
对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意愿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网络中心性对对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意愿的影响不明显。

(2)知识缄默性对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
关系具有负向的调节作用;信息技术对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意愿与知识共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但调节力度不强。

【总页数】11页(P101-111)
【作者】商淑秀;张再生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300072;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
【相关文献】
1.社会资本视角下个体知识共享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企业孵化器中的新创企业家为例 [J], 胡佳雯;陈智高
2.高校教师群体知识共享的障碍及其对策分析——一种社会资本的视角 [J], 傅建明;苏洁
3.基于Wiki的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平台模型架构研究 [J], 罗昭霞
4.社会资本视角下教师知识共享机制探析 [J], 娄利
5.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 [J], 包凤耐;曹小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虚拟企业成员企业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虚拟企业成员企业间隐性知识共享的博弈分析
隐性知识 的共享不会只进行一次。当博弈 重复 多次 时,虚拟企业各成员企 业可能为
虚 企 成 拟 业 员 企 间性识 的弈析 业隐知 博分
■ 刘庆庆 ( 兰州大学管理 学院 兰 州 7 0 0 3 0 0)
◆ 中图分类号 :F 7 文献标 识码 :A 20
主要指 存在于虚拟企业生 1惩罚因子。意味着 ( ) 每次 的不共享都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受到一 次 累加 的惩罚 ,不共享 的次数越多 ,惩罚
数额就越大 ,信任度越低。
实现 了特 定企业 功能 的动态企 业联合体 。
由于有 关知识 的一系列活动贯穿 虚拟企业 的整个生命周期 ,从基 于知识的企业理论
励 ,激励 系数 为(+ )- 1 ,其中 a0≤a≤ ( 1为正 激励 因子 ,并且理性递增 ,合作次 )
数越 多 , 激励效 果就越 明显 , 值也就越大 。 第五 ,如 果其 中一 方共享 ,而另一方不共 享, 则不共享一方将会受到一定 的惩罚 , 且
这个惩罚具有累加性 ,惩 罚系数用(+ ) 1 6
素之 一。为了克服知识资源 的短缺 ,获取 敏捷 竞争优势 ,如今越来越 多的企业选择
与拥 有不 同 知识 资源 优 势 的企 业进 行合
作 ,即构 建成 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 由具
虚 拟 企 业 内成 员企 业 间 隐 性 知 识 共 享 的 博 弈 模 型 的建 立
( ) 本 性 质 一 基
短缺 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进行创新 的关键 因
成本 C 。第三 , A与 B单方的共享行 为对知
识 的提供 方可 能由于 “ 知识损失 ”而产生
隐性知识共 享过 程中可能出现的博 弈进行 分析 ,通过 对模 型进行分析 ,提出促进虚

建设项目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和共生演化分析

建设项目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和共生演化分析

建设项目虚拟团队知识共享过程和共生演化分析商淑秀;张再生【期刊名称】《商业经济》【年(卷),期】2013(000)023【摘要】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made virtual teams for constructing projects possible. To share knowledge,avir-tual team has to face the barrier of bounded rationality, information asymmetry, complex and volatile environment and knowledge update. As a result, knowledge sharing usually goe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selective trial-and-error searching, knowledge passing on, and new knowledge absorbing and creation in ways that realize the value of the shared knowledge. Based on the integrate theory, a knowledge shar-ing intergrowth network comes into being from four stages. that increasingly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knowledge sharing, point sharing, in-terval sharing, continuous sharing and integrated sharing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项目团队的组织出现了虚拟化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
中国软科学 2015 年第 3 期
的背离,需要知识共享者付出时间和精力,也就是 说知识 共 享 是 有 成 本 的。 对 于 知 识 的 提 供 方 而 言,知识共享的成本主要包括传递成本、沟通成本 和机会成 本。 传 递 成 本 是 将 知 识 整 理、外 显 化 为 接受方易 于 理 解 和 吸 收 的 形 式 所 花 费 的 成 本,知 识的显性 越 高,知 识 共 享 的 成 本 就 越 小。 沟 通 成 本是指知识提供方为使知识接受方理解知识内涵 而花费的成本。知识共享的机会成本主要指知识 源丧失知识专有优势而造成的利益损失( 陈华东 等,2008) [10]。用 Ci( i = A,B) 表示知识共享成本 系数( 即成员在知识共 享 过 程 中 的 成 本 控 制 能 力) ,那么虚拟企业成员 A 和 B 在知识共享的成本 可分别表示为 CA KA 和 CB KB 。

表 1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支付矩阵
成员 A 知识共享
知识不共享

员 B
知识共享
βA KB + γSRA KA - CA KA , βB KA + γSRB KB - CB KB
二、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的构建 ( 一) 博弈的支付矩阵 虚拟企业的知识共享过程是围绕动态团队目 标的实现而在各成员之间进行的双向行为互动过 程。通过知 识 共 享,虚 拟 企 业 成 员 不 仅 能 获 得 知 识共享的 直 接 收 益,还 可 获 得 协 同 收 益。 直 接 收 益是指团队成员吸收对方提供的知识并转化为自 身能力 所 带 来 的 收 益。知 识 共 享 的 直 接 收 益 主 要 受两个因素的影响: 一是对方的知识水平,用Ki ( i = A,B) 表示,它一般与知识共享的收益成正比; 二是 知识吸收能力,用 βi( i = A,B) 表示,即团队成员 对对方知 识 的 吸 收 转 化 能 力。 根 据 上 述 分 析,虚 拟企业成员 A 和 B 在知识共享所获得的直接收益 可分别表示为 βA KB 和 βB KA 。 协同收益是由于虚拟企业成员之间进行知识 共享时双 方 专 有 知 识 的 融 合 而 产 生 的 收 益,协 同 收益的 大 小 取 决 于 知 识 共 享 双 方 知 识 的 互 补 性 ( 用 S 表示) 、知识共享双方的信任程度 ( 用 γ 表 示) 和各成员在虚拟团队中的地位( 用 Ri( i = A, B) 表示) 。虚拟企业成员之间知识的互补性越 高,知识共 享 时 不 同 知 识 融 合 产 生 的 协 同 收 益 就 越大。虚拟企业成员之间的良好的关系使得成员 有理由相 信 其 他 成 员 的 未 来 行 动 将 会 有 利 于,或 至少不会有害于自己的利益。信任程度越高,知识 共享的协同收益就越大。每一个虚拟企业成员获得 的知识共享协同收益的份额取决于其在虚拟团队中 的地位,地位越高,获得协同收益的份额越大。根据 上述分析,虚拟企业成员 A 和 B 在知识共享所获得 的协同收益可分别表示为 γSRA KA 和 γSRB KB 。 知 识 共 享 虽 然 能 带 来 收 益,但 虚 拟 企 业 成 员 之间的知 识 共 享 要 克 服 时 间、空 间 和 知 识 差 异 性
收稿日期:2014 - 08 - 14 修回日期:2015 - 02 - 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1AJL008) 作者简介:商淑秀( 1959 - ) ,女,河北保定人,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博士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罗隽创作室副主任,研究方向: 技 术经济及管理、项目投资与风险管理。
中国软科学 2015 年第 3 期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演化博弈分析
商淑秀,张再生
( 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天津 300072)
摘 要:建立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演化博弈模型,并通过仿真分析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演化路径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结论表明: ( 1)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径演化与博弈的支付矩阵以及某些参数的变化密切相关。( 2) 虚拟
同企业甚至世界各地,成员高度分散,空间距离往 往会很大,而且在文化及其专业上存在较大差异, 所以在个 体 与 个 体 间 异 质 性 高。 此 外,由 于 分 散 在各地,虚拟企业主要通过互联网、手机等电子媒 介来完成 团 队 成 员 之 间 沟 通 协 调,因 此 团 队 成 员 之间缺少 每 天 面 对 面 进 行 交 流 和 互 动 的 机 会,不 利于团队成员之间信任的培养。虚拟企业的这些
每个虚拟企业成员在知识共享时面临两种 策略,即 共 享 或 不 共 享。当 虚 拟 企 业 成 员 A 和 成员 B 都选 择 知 识 共 享 时,双 方 不 仅 能 获 得 知 识共享的直接收益,也能获得协同收益; 若只有 一方选择知识共享,则对方获得直接收益; 若双 方都选 择 知 识 不 共 享,收 益 则 均 为 零。 虚 拟 企 业的知识共享过程是在一个具有不确定性和有 限 理 性 的 空 间 进 行,同 时 虚 拟 企 业 成 员 之 间 的 策略又是相 互 影 响 的,成 员 A 和 成 员 B 根 据 虚 拟 企 业 其 他 成 员 的 策 略 选 择,来 选 择 和 调 整 各 自的策略。虚拟企业知识共享的收益矩阵如表 1 所示。
( College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
Abstract: The article constructs an evolutionary game model of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members of virtual enterprise to explore the evolutionary paths and influential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 1) the evolutionary path of knowledge sharing among members of virtual enterprise will depend on the payoff matrix and parameters of knowledge sharing game. ( 2) the increase of trust and knowledge complementarity among members,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one member in virtual enterprise,will be helpful to increase the direct and synergistic benefits of knowledge sharing and then enhance the knowledge sharing desire of members; while the increase of knowledge sharing cost of transfer,communication,and opportunity will enhance the difficulty of knowledge sharing,thus reduce the knowledge sharing desire of the members. Key words: virtual enterprise; knowledge sharing; evolutionary game
研究复杂经济系统提供了合适的分析工具。演化 博弈论的这种特点使其能够很好地解释生物界以 及现实社会中对象不固定的大量个体之间的较长 期经济、交易关系等行为。虚拟企业成员多变,相 互之间又是一种动态的合作竞争关系,同时,由于 知识共享参与主体的差异会致使共享的动机、意愿、 收益、成本等均会有所不同,因此本文用演化博弈对 虚拟企业的知识共享行为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企业成员之间信任程度、知识之间的互补性以及各成员在虚拟企业中的地位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知识共享的直接
收益和协同收益,进而提高虚拟企业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 而知识共享的传递成本、沟通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增加
将会加大成员之间知识共享的难度,进而降低团队成员的知识共享意愿。
关键词:虚拟企业; 知识共享; 演化博弈
150
理论·方法与案例 虚拟企业知识共享演化博弈分析
特点导致成员之间在知识共享中会存在一定的障 碍。因此,如 何 提 高 虚 拟 企 业 知 识 共 享 的 效 率 将 是虚拟企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以往文献对组织内部各成员间知识共享探讨 得较多,但 是 对 虚 拟 企 业 中 知 识 共 享 问 题 的 研 究 很少。在国外,Rosen 等( 2007) 探讨了虚拟企业中 知识共享的障碍和对策[1]; Adam 等( 2007) 提出了 虚拟企业中基于安全性和有选择性的信息共享方 法[2]。在国内,商淑秀和张再生( 2013) 利用来自 建设工程 企 业 的 调 查 数 据,分 别 用 结 构 方 程 模 型 和层次回归分析对虚拟企业中社会资本对知识共 享的影响,以 及 知 识 属 性 和 共 享 手 段 对 知 识 共 享 的调节效应进行了检验[3]。龚立群( 2012) 构建了 一个虚拟 企 业 知 识 共 享 影 响 因 素 模 型,研 究 知 识 提供者贡献知识行为影响因素和知识接受者利用 知识行为 影 响 因 素,并 进 行 了 实 证 研 究[4]。 宋 艳 ( 2007) 在分析虚拟企业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基础 上,从知识转移的基础结构出发,以虚拟企业的技 术依赖性 为 核 心,建 立 了 基 于 虚 拟 企 业 特 性 的 知 识转移模型[5]。王娟茹( 2007) 指出虚拟企业是组 织实现知 识 转 移 的 有 效 组 织 模 式,探 讨 了 虚 拟 企 业进行持 续 知 识 转 移 的 条 件,分 析 了 虚 拟 企 业 的 成员 规 模 与 持 续 知 识 转 移 的 关 系[6]。 郑 国 光 ( 2007) 总结了虚拟企业知识转移约束的一般方 法,建立 跨“时 间—地 域—组 织—文 化 ”多 维 度 知 识转移模型[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