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型专训3地球上的大气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带答案重点易错题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带答案重点易错题综合题1、图示为北半球某地的气压状况图,完成下列要求。
(1)甲、乙两处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处,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处。
(2)若图示表示海滨地区晴热白天的热力环流图,则甲地为________(海洋或陆地);若表示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则乙地为________(城市或郊区)。
(3)图示甲、乙两地之间在近地面和高空形成的热力环流的流向为________(填“逆时针”或“顺时针”)。
2、下图为“东亚局部地区等压线图”,箭头①②③④表示甲处的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风向。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①表示____,其方向与等压线的关系为____,并由____指向____。
③表示____,其方向与风向的关系为____。
(2)甲处为____(风向),甲气压数值的范围在____hPa。
(3)乙、丙两处风力较大的为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烟囱效应”是指内部空气沿垂直坡度空间向上或向下,使空气对流加强的现象。
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由玻璃板、吸热墙、风口和隔热材料组成,可依靠太阳辐射增加烟囱内外的温差,从而形成烟囱内空气的流动,利用“烟囱效应”来加强室内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空气品质,降低建筑空调能耗。
下图示意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的组成及夏季某时段的工作原理图。
(1)白天特朗勃墙可借助太阳辐射增大烟囱内与室外的温差,试解释原因。
(2)描述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加强夏季室内通风的过程。
(3)白天特朗勃墙式太阳能烟囱可通过调整风口的开关实现冬季供暖的目的。
确定风口1和风口2是关闭的,推断冬季白天其他风口的开关情况。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描述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
(2)分析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的原因。
(3)简述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弱的原因。
5、下图是北半球某地“等压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单元检测三 地球上的大气(含解析)

单元检测三地球上的大气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蓝、黑色字迹的钢笔或圆珠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3.本次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4.请在密封线内作答,保持试卷清洁完整。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上海学考)人类首次使用射电望远镜拍下了黑洞照片,干燥的环境有助于天文观测,根据已知条件判断下列哪些地区适合天文观测()①西欧平原②亚马孙平原③南美沙漠区④南极大陆A.①和②B.①和③C.①和④D.③和④(2020·河北邢台月考)“空梅”指在应该出现梅雨的地方,某些年份没有出现梅雨;若梅雨期间雨量不大,难得有一两次大雨,则称为“短梅”。
下图为“1962~2014年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2~3题。
2.该图反映出()①“空梅”即梅雨期完全无降水②梅雨期降水量最多年份的降水量是最少年份的20多倍③江苏省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较大④江苏省梅雨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短梅”和“空梅”的年份()①中国北方夏季降水量较常年偏少②江苏省的伏旱可能较常年更为严重③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④亚欧大陆上的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往往比较强盛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4.(2019·上海地理)某地因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降水一般集中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之后一段时间出现炎热干燥的天气,这一地方位于()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洲5.(2019·北京文综)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
读图,该机场最可能位于()A.黑B.青C.港D.黔6.云贵高原在冬季常出现下图所示天气系统,从图中可知()A.图2中剖面是沿东西方向绘制的B.昆明冬季多晴朗温暖天气C.云贵高原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D.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均以冷湿天气为主7.(2019·上海地理)赤道以南莫桑比克等地区受热带气旋“伊代”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应是()(2019·全国文综)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点专题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易错点专题分析下图中各箭头及序号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读图回答1~2题。
1.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与其有关的主要是A.① B.② C.④ D.⑤2.长江中下游平原比华北平原纬度低,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与其有关的主要是A.① B.② C.④ D.⑤【错因分析】本题出错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各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不能准确判断图中序号的含义,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理解不清。
太阳辐射(图中②)到达地面首先要经过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图中①),长江中下游平原阴雨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华北平原晴朗天气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因而华北平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大。
同时大气对地面还存在着保温作用,通过大气逆辐射(图中④)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还给地面。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因而虽然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量较大。
但年平均气温比四川盆地要低得多,故第1题选C.第2题选A。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6 题。
3.大气中CO2 浓度增加将导致A.A 减少 B.B1 增加C.C 增加 D.D 增加4.一次强烈的火山喷发可能导致A.A 增加 B.B1 增加C.B 增加 D.E 增加5.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A B.B 和Bl C.C D.D6.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与其有关的是A.A B.B C.Bl D.D3.D 大气中CO2 浓度增加,则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增强。
4.D 火山喷发使大气中悬浮物增多,可导致大气云系增多,反射增强。
5.D 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6.A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夜晚温度低,所以晚秋至第二年的早春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021人教高考地理知识点测试题附答案--“地球上的大气”误区例析

“地球上的大气”误区例析吉林省前郭县第五中学王彦峰一、太阳辐射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太阳辐射虽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但是由于大气对不同波长辐射吸收能力不同,尤其是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二氧化碳对红外线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强,因而,大气吸收的热量中大部分直接来自地面辐射,因而地面(辐射)才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
【例析】读下图,完成(1)~(2)题。
(1)当地面辐射最强时()①地面温度最高②大气接收的热量继续增多③太阳辐射最强④大气逆辐射最强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2)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是()A.a B.b C.c D.d【解析】(1)地面辐射最强时,地面温度最高;此时,大气继续吸收地面辐射,气温继续上升。
(2)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答案】(1)D(2)C二、高气压的气压值一定比低气压的气压值高不一定。
高、低气压是相对于同一水平面的周围形势而言的。
同一地点,不同高度,近地面可能是低气压,但气压值比高空的高气压高。
【例析】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此判断(1)~(2)题。
(1)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丁>丙C.甲>乙>丁>丙D.乙>甲>丙>丁(2)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A.甲→乙→丁→丙→甲B.丁→丙→甲→乙→丁C.乙→甲,丙→丁D.乙→甲→丙→丁→乙【解析】无论是温度值还是气压值,都应近地面较高,即图中a、b、c、d、e依次递减。
若为温度值,则图中乙地温度要高于甲地,气压则甲地高于乙地,再根据热力环流气温与气压关系可判断四地气压大小;若为气压值,则乙地气压高于甲地,依热力环流原理可判断气流运动方向。
【答案】(1)C (2)D三、海陆风就是季风错误。
海陆风是海陆热力环流的低空水平气流,是海陆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升温、降温快慢不同,昼夜气温和气压出现差异,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即风向变化周期是一天,其成因是陆海昼夜温度差异。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强化训练《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江西万载二中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强化训练《地球上的大气》复习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甲处有一自然港湾,则该港湾的气候特征A.全年温存多雨 B.雨热同期C.雨热不同期 D.一月份寒冷干燥2.若甲港的对面驶来一艘轮船,其桅杆上的旗帜飘向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图示意欧洲西部局部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
读图完成下题。
3.此时,甲地的风向为()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4.7月,乙地农业生产最需解决的问题是()A.保温 B.排涝 C.施肥 D.浇灌5.图中丙地乳畜业的形成因素主要是()A.饲料和交通 B.饲料和市场 C.市场和科技 D.交通和科技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6.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缘由是( )A.黄赤交角的存在B.凹凸纬地区的气压差异C.地球的自转运动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7.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缘由是(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北极地区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8.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雾来防备霜冻,原理是增加了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散射9.地球大气与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过程及其结果符合事实的是()A. 大气通过降水将水分输送给海洋,驱动洋流B. 海洋通过蒸发将水汽输送给大气,形成信风C .大气通过对流将臭氧输送给海洋,加重赤潮D. 海洋通过辐射等形式将热量输送给大气,影响大气环流左图显示长江中下游某地某时刻近地面气压系统,Q1、Q2是性质相反的两个气压中心,该气压系统以每天120千米的速度自西向东移动;右图为左图P地树影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0.依据右图所显示的行道树及树影推断,图示季节()A.北京颐和园雪飞冰封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牧草枯黄C.巴黎香榭丽舍大道落叶遍地D.图中耕作区从①处引水自流浇灌11.将来30~48小时之间,P地的天气可能是()A.强对流降雨 B.强沙尘暴C.绵绵细雨 D.晴朗高温12.北京时间1月27日4点30分,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在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进行升旗仪式,则太阳方位、旗杆影子、红旗飘展方向依次为A.东南、西北、西北B.东南、西北、东北C.西北、东北、东南D.东北、东南、西北金沙江干热河谷曲折于四川、西藏、云南三省(区),全长约为2300千米,森林掩盖率低,但是具有脐橙种植的独特小气候条件。
2021年高考地理人教版(2019)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项训练

2021年高考地理人教版(2019)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专项训练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C S1.观测发现J仁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水文站都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B.河流流量7、8月份最大C.图示区域沿岸的洋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D.甲、乙两水文站所在地盛行季风2.甲、乙两水文站相比,月平均流量甲站明显大于乙站,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M河流域气候更为湿润B. M河流域降水更为均匀C. N河上游修建水库,拦蓄了河水D.甲观测站上游流域而积较大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汁曲线图仁读图,完成下而小题。
3 •该地降水量最多的月份是A. 6月B. 7月C. 8月D. 9月4.该地气候类型可能是A•温带海洋性气候B •亚热带季风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在北方,“小满”意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滾浆饱满,即将成熟,各地陆续进入农忙时节。
“小满”前后也是北方众多地区“集体”入夏(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22°C)的鬲峰期(如图),入夏之后,华 北地区太阳辐射增径,升温迅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我国立夏和小満期间入夏地区分布图5. 导致图中不同地区入夏时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和地形B.光照和热量C.海陆位置和洋流D.大气环流6. "小满”期间,相比南方地区,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应注意防范()A.狂风暴雨B.涝渍C.干热风D.雷暴戏夷山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山谷风引起的云雾能够减少日照,提升茶叶品质。
下图示意2019年8月24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題。
F F /≈∕>X >FFF08 10 12 U 16 18 20 22 24 02 7. 该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出现的时间为()8. 与夏季相比.该气象站冬季谷风(9. 武夷山茶农多将茶树种植在坡地.原因是与谷底相比坡地()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1版地理大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文档:必修1 第3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

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1.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凹凸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2)六个风带⎩⎪⎨⎪⎧⎭⎪⎬⎪⎫B 为低纬信风带D 为中纬西风带F 为极地东风带南北半球同纬度各有一个(3)季节移动规律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
就北半球而言,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全年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把握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成因气候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都受中纬西风带把握 终年温存潮湿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把握终年酷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终年高温多雨(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气候特征气候类型 成因气候特征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把握,冬季受西风带把握夏季酷热干燥,冬季温存多雨热带草原气候 干季时受信风带把握,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把握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干湿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季时受海陆热力差异而形成的东北季风的把握,雨季时受气压带、风带北移而形成的西南季风的把握全年高温,一年可分为旱雨两季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深度思考1.分析下面图示,总结说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特点。
答案 (1)气压带和风带相间分布,即2个气压带之间为1个风带;高气压带与低气压带也是相间分布的。
(2)气压带和风带分别关于赤道对称分布。
2.有同学把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简洁记忆为“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对不对?为什么?答案 不完全对。
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假如就南半球而言则相反。
2021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上的大气测试含答案

C.当他们顺风由中国泉州南下到新加坡时发现当地正午日影位于南方
D.返航时途经加尔各答可以大量购置棉花,带回国内
22.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有( )
①气候寒冷,冻土广布②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③多高原山地,多地质灾害④沙漠广布,气候恶劣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3.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列关于沿线国家和地区发生的变化可信的是( )
①产业向沿海港口及国际铁路沿线、边境口岸等地区集聚
②基础设施投资增大,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交通运输系统更完善
③资源开发力度增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范围和程度可能加大
④欧洲国家通过提供大量资金、技术、管理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亚欧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下图为“一带一路”示意图,依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1.古代中国的商船航行于海上丝绸之路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商船一般选择夏季从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出发,冬季从非洲东部沿海地区返回
21.B22.C23.A24.D25.A
26.【答案】 (1)高压(反气旋) 原因:澳大利亚7月正值冬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较海洋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7月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
(2)南部沿海风速大于北部沿海 依据:南部沿海地区等压线较北部沿海地区密集,南部沿海地区气压差大,故风速大。(或答 北部沿海风速小于南部沿海 依据:北部沿海地区等压线较南部沿海地区稀疏,北部沿海地区气压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故风速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易错题型
专训3地球上的大气
1、飞行航向是指飞机在空中所在位置的经线由北端顺时针测量至飞机
纵轴前方延长线之间的夹角。
下图为北京时间2020年2月5日22时43 分某国际航班从我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飞往该国首都的飞行信息实况
记录图(空中飞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
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该国的首都国际机场可能是( )
A.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
B.加拿大渥太华国际机场
C.澳大利亚堪培拉国际机场
D.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机场
2.该国际航班飞行到甲地上空后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改变飞行航线
B.提高机舱温度
C.遭遇云雨天气
D.防止飞机失重
2、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b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是该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对流强盛,输送热量多
C.臭氧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
D.吸收大量地面辐射
2.关于图中各层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增厚
B.b层大气随高度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C.c层云雨天气现象不利于飞行
D.c层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3、下图为某时刻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上海5610米高空的风向是( )
A.偏西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
2.下列城市近地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正确的是( )
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B.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C.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D.昆明、重庆、上海、北京
4、“旗云”为珠穆朗玛峰上的一种奇观,因出现时其形如旗,被称为
“旗云”。
云沿着峰顶飘向一边,仿佛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
珠穆朗玛峰7500米以下被冰雪覆盖,7500米以上由于高空风大,山坡陡峭,降雪不易堆积,多为碎石坡面。
读珠穆朗玛峰“旗云”成因示意图,完成1-2 题。
1.“旗云”多在( )
A.阴雨天出现
B.日出前后出现
C.晴朗的白天出现
D.晴朗的夜间出现
2.据图可知,“旗云”飘动的位置( )
A.越向上掀,高空风越大
B.越向下倾,高空风越小
C.与太阳辐射的强弱有关
D.下倾,不易登山
5、城市热岛现象是下垫面状况、城市人口密度、地理位置、气候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城市规模密切相关,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表现。
成都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人口的不断增长、政府行为的改变,区域热岛效应的时空变化明显(下图)。
近几年,武侯区和成华区等市中心地带建成了一些绿化小广场和公园绿地,绿化环境的改善使该区域的温度相对较低,甚至出现
“冷岛”现象。
据此完成1-2题。
1.成都市2013-2018年发展最快的城区是( )
A.金牛区、温江区
B.锦江区、龙泉驿区
C.青羊区、郫都区
D.新都区、龙泉驿区
2.“冷岛”现象对市区环境的影响是( )
A.增加了城郊间温差
B.夜晚易形成"夜雨"
C.促进城区气流流动
D.带动城市热风上升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1.A; 2.C
解析:1.本题考查对飞机飞行航向的判断,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通常飞机起飞后多在平流层飞行,飞机到达平流层前需要穿越对流层。
由于对流层在不同的纬度带高度不同,一般而言,低纬度地区对流层平均高度最高,中纬度地区次之,
高纬度地区最低,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位于中纬度地区,对流层厚度在10-12km,在飞行的后半程飞行高度不断升高,且超过
12km,说明这架航班的目的地应位于低纬度地区,再结合该航班空中飞
行航向总体在180°-220°之间,飞机向西南方向飞行,所以可推测该
国首都国际机场最可能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
故选A。
2.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对飞机飞行产生的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
读图文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读图可知,该国际航班在到
达甲地上空后飞行高度迅速上升主要是由于甲地区上空的前方对流云
团厚,为避免遭到云雨天气的干扰,给飞机造成安全隐患,飞机被迫爬
升到云层上部。
故选C。
2、答案:1.C;2.D
解析:1.b层为平流层,含有臭氧,能吸收大量太阳紫外线,所以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故选C。
2.a层大气厚度随纬度增加而变薄,A错。
b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B错。
c层为高层大气,无云雨等天气现象,C错。
c层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故选D。
3、答案:1.A;2.D
解析:1.首先要明确,要求判断的是上海5610米高空的风向,高空的风
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图中显示,500百帕等压面在上海以南海拔逐渐增高,由等压面的分布规律可
以判断出,高压在上海的南面,上海5610米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
向北,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故风向为偏西风,故选A。
2.图中显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是南高北低,说明高空气压是南高北低,由于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正好相反,所以,近地面气压由南
向北逐渐升高。
所以近地面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为香港、昆明、台北、长沙、重庆、上海、西安、青岛、北京,D选项正确。
故选D。
4、答案:1.C;2.D
解析:1.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冰晶聚集在微尘周围混合组成的飘浮在空中的可见物。
天气晴朗时,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坡面升温较快,气流沿碎石坡面上升,在到达峰顶时,水汽凝结成云。
云沿着峰顶在风的吹送下飘向一边,从图中可以看出,当云高出峰顶时受到高空西风的影响,形成“旗云”。
图中显示岩石裸露带处的气流上升, 而上升气流形成的前提是近地面空气受热,只有在晴朗的白天,太阳出来之后碎石才会吸收太阳辐射而升温,夜晚、阴雨天和日出前后或没有太阳照射,或温度低,没有气流上升,都不能形成“旗云”。
所以C选项正确。
故选C。
2.从图中可以看出,“旗云”飘动的方向是向下倾斜的,由于峰顶有强劲西风的影响,“旗云”不可能登山,D选项正确。
“旗云”往上掀的前提条件应该是对流运动强而高空风力小,A选项错误;“旗云”向下倾的条件是对流运动弱而高空风力强,B选项错误;“旗云”飘动的位置与高空中的风力、风向有关,与太阳辐射无关,C选项错误。
故选D。
5、答案:1.B; 2.C
解析:1.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城区发展速度快,城市建筑物增加,城市人口密度增大,下垫面硬化速度快,则城区升温明显,则图中高温区
和次高温区面积增长较快。
读图可知,锦江区次高温区热岛面积变化较大(注意为正值,表明面积增加,虽然高温区的面积有所减少,但是次高温区面积增加更多)、龙泉驿区中温区、次高温区以及高温区热岛面积增加更为明显,表明这两个城区发展速度较快,B正确;金牛区、温江区、青羊区、郫都区、新都区等城区高温区和次高温区的热岛面积变化均为负值,表明高温区和次高温区的面积减少,ACD错误。
故选B。
2.随着城市中心地带绿化小广场和公园绿地的建设,城区热岛效应有
所缓解,城郊之间的温差减小,A错;“冷岛”现象使得市区气温相对于以前所有降低,夜间空气上升运动减弱,夜晚不易形成“夜雨”,同时, 城市热风上升减弱,BD错;随着城市中心地带绿化小广场和公园绿地的建设,市中心地区与市中心外围的城区之间的温差增大,有利于促进城区间气流的流动,C正确,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