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四季和五带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成
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变化:
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纬度不同季节的变化: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
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
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
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
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
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
四季与五带的形成:春秋是其中的过渡
三种四季;24节气
四季与五带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
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四季与五带的形成》,更多学习相关材料,敬请关注,小编随时为大家更新更多有效的复读材料及方法!。
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复习特训卷高频考点8地球公转特点四季与五带划分

高频考点8 地球公转特点四季与五带划分北京时间2019年11月5日凌晨1时43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第4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
下图是“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在发射这一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2.在发射这一天,地球公转的特点是( )A.逐渐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加快B.逐渐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减慢C.逐渐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加快D.逐渐靠近近日点,公转速度减慢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地球绕日公转轨道的四等分点,在发射后1个月直至2020年元旦期间,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应该是图中的( )A.甲—乙段 B.乙—丙段C.丙—丁段 D.丁—甲段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已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元旦期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最接近( )A.清明 B.小暑C.寒露 D.小寒5.从立春到立夏,最可能出现在黄河流域的现象是( )A.知了不知耕种苦,坐闲枝上唱开怀B.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C.衰荷滚玉闪晶光,一夜西风一夜凉D.白雪欲求吟咏句,穿枝掠院演梅花太阳直射点指太阳直射光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它的位移与众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据此完成6~7题。
6.假设∠FON减小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温带范围变小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C.各地有四季变化D.各地气温无日变化7.对F点的正确描述是( )A.一年中有太阳直射现象,且有两次直射机会B.有极昼、极夜现象,但时间不长C.直射该点所在纬度时北半球昼长达到最大值D.属于温带地区,得到热量较少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文明的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读图,完成8~9题。
8.下图中表示立冬这天南京(约32°N)太阳视运动的是( )9.下列节气中,关于南京地理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若大寒节气日降雪,则可能受冷锋影响B.若雨水节气日降水,则多为对流雨C.白露和寒露节气日,南京日出方位相同D.惊蛰和清明节气日,南京日出时间相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五地球的公转二__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含解析

地球的公转〔二〕——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北京(约40°N)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发现正午日影长短与二十四节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此制作了简易的二十四节气测量仪,如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制作该测量仪利用的地理根本规律是( )A.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B.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C.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 D.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2.如果将测量仪放在哈尔滨测日影,需要改良的是( )A.增加竹竿的长度 B.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C.增加皮尺的长度 D.改变竹竿与皮尺的方位3.如果图中乙为二分日时太阳光线,那么北京二分日正午竿长与其影长的关系为( ) A.竿长与影长相等 B.竿长小于影长C.竿长大于影长 D.无法判断解析:1.B 2.C 3.C 第1题,由图可知,二十四节气测量仪是根据竹竿影子长短变化来测量的,利用了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第2题,由于哈尔滨纬度比北京高,正午太阳高度更小,影子更长,为了能够准确测量,应该增加皮尺的长度。
两地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不需要增加竹竿长度,也不需要改变竹竿与皮尺的角度和方位。
第3题,北京的纬度大约为40°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知北京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50°,大于45°,故竿长大于影长。
下表为某国甲、乙两地不同日期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数据表。
据此答复4~5题。
A.7° B.8°C.9° D.10°5.M日最接近( )A.12月22日B.2月22日C.4月22日D.6月22日解析:4.C 5.D 第4题,根据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差计算两地的纬度差,据图可知甲、乙两地之间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约为9°,说明甲地与乙地的纬度差约为9°,故C项正确。
第5题,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0月22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小于12 h,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M日甲、乙两地的昼长大于12 h,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故A、B项错误;10月22日,甲、乙昼长与秋分日昼长(12小时)的差分别为47 min、30 min,M日甲、乙昼长与12小时的昼长差分别为115 min、80 min,为10月22日昼长差的2倍多,10月22日距秋分日约1个月,故可推出M日与二分日相差2个多月,又甲、乙位于北半球,故M日范围为5月21日~7月23日,故可能为6月22日,故D项正确。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 第2章 第3讲 课时1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课时1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中α所示)。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是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正午太阳高度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如图乙中H所示),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弱。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请在上图中用折线画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
答案(2)纬度变化规律同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方降低。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方降低,如图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方降低,如图中b折线所示。
(3)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如图所示:特别提醒正午太阳高度(1)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度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4)极点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等于直射点的纬度数。
二、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1.四季更替(1)成因(2)划分(以北半球为例)类型范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天文四季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过渡季节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气候四季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2.五带划分(1)划分依据: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递减。
(2)五带划分思考不同温度带的季节变化呈现出哪些特征?答案四季更替最明显的是温带。
热带地区有阳光直射现象,长夏无冬;寒带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长冬无夏,四季更替不明显。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说明:“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四季和五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选对点训练:四季和五带1.在2021年12月24日(市调考)到2021年6月7日(高考)时期,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汕尾昼渐长夜渐短B.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汕尾大C.汕尾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D.汕尾由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2.2021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时期,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
据此判别放假时期()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C.黄山6点前日出西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展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明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下题。
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那么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 15°B. 105°C. 195°D. 285°以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出的景观),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4.假定此刻丙地是6: 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长途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 3小时30 分钟,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飞机先向西南后向西北飞B.飞机先向西南后向西南飞C.抵达甲地时,外地时间为当日13:20D.抵达甲地时,外地时间为当日13:405.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以下表达可信的是()A.黄河正处于主汛期B.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C.地中海气候正值多旱时节D.我国西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图中L表示洋流,a为最冷月等温线,M为此时的晨昏线。
完成以下两题。
6.有关图中天文现象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此时甲地中央时能够是17时45分B.洋流L为向南活动的暖流C.此时甲地盛行西南风D.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7.图示月份中,以下现象正确的选项是()A.此时俄罗斯的索契正在举行冬奥会B.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C.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海口D.北京日出时辰早于6点读我国甲乙两个不同纬度城市的某日日出、日落时间表,完成以下两题。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6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含解析新人教版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时间:分钟满分:分
本卷共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回答~题。
.该地位于( )
.寒带.南温带
.北温带.热带
解析:该地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夏至最小,说明位于南半球;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故项正确。
答案:
.图中点表示的这一天处于( )
.夏季.秋季
.冬季.春季
解析:点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为南半球的夏季,故项正确。
答案:
.[·天津一中模拟]下图中,、、、为某时刻四地长度均为米的直立物体影长及其朝向示意图,为直立物体的原点,外圆半径为米,内圆半径为米。
该日,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① .②
.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大于乙地.正午太阳高度甲地小于乙地。
新高考地理人教第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太阳视运动及四季和五带(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强化训练太阳视运动及四季和五带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2.下列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纬度越低的地区热量越充足,夏季时间应越长,故夏季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为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结合选项可知,D项正确。
第2题,低纬度地区由于接受太阳辐射较多,热量变化较小,故季节更替不明显,故A项正确;中纬度不同地区热量差异明显,季节性较强,故B项正确;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较少,温度较低,季节更替不明显,故C项错误;季节更替表现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故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我国古代人民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读“二十四节气分布图(图甲和图乙)”,回答3~4题。
3.在下列各组节气中,北京的昼长时间最接近的是( )A.清明、雨水 B.立冬、立秋C.小雪、大寒 D.雨水、处暑4.图乙是“北半球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变化示意图”,图中四点的日期所处的节气,正确的是( )A.①表示大雪 B.②表示立春C.③表示秋分 D.④表示芒种答案:3.C 4.D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小雪与大寒两个节气关于冬至对称,则这两天太阳直射点位置相同,故北京在这两天昼长时间最接近。
第4题,依题意,图中③表示切点位于北极圈,则可能是冬至或夏至。
若为夏至,则①为冬至后、②为春分后、④为冬至前节气,结合题中选项分析都不符合;若为冬至,则①为夏至后、②为秋分后、④为夏至前节气,结合选项分析,唯有④表示芒种合适。
新课标2025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检测八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课时跟踪检测(八)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及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2024·日照联考)生活在某城市(30°N,116°E)的李先生,3月21日(周末)这天,从他所在居住楼动身,沿小区的健康步道进行休闲运动(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北京时间6:16时,李先生发觉在图示线路某一段,其影子刚好与线路平行且位于其身后,推断他此时正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前进的方向是( )A.①向西B.②向南C.③向东D.④向南2.李先生在步道上行走时,发觉某时刻的身影长度与身高基本相等,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8:00 B.9:00 C.10:30 D.10:46解析:1.C 2.D 第1题,北京时间6:16,李先生所在城市地方时为6时,正是3月21日该城市日出时刻。
该日为春分日,日出正东方,依据图中超市位于小区东南,可推断李先生位于③线路,前行方向为向东,日出时影子朝向西方,位于身后且与线路平行,故C正确。
第2题,身影长度与身高基本相等,说明此时太阳高度为45°,该地位于30°N,3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则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0°。
因该日日出为地方时6时,且日出时太阳高度为0,则从地方时6时至12时,6个小时太阳上升了60°,即每小时上升10°,则太阳上升到45°,约为当地时间10:30,因该地位于116°E,则北京时间约为10:46,故D正确。
晓华于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从北京动身,去M地开启16天的深度游,飞行10个小时后于当地时间22时到达,发觉M地刚好日落。
据此完成3~4题。
3.M地位于( )A.加拿大B.挪威C.俄罗斯D.法国4.旅游期间,晓华发觉( )A.日出时间提前B.正午日影变长C.出现极昼现象D.昼长有时相同解析:3.C 4.D 第3题,由材料可知,晓华的起飞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14日17时(东八区),飞行10小时后,北京时间应为6月15日3时,而M地当地时间为6月14日22时,比北京时间晚5个小时,说明M地位于东三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季和五带1.在2019年12月24日(市调考)到2019年6月7日(高考)期间,说法不正确的是()A.汕尾昼渐长夜渐短B.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汕尾大C.汕尾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D.汕尾由昼短夜长变为昼长夜短2.2019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
据此判断放假期间()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3.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
据此回答下题。
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360°,以春分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0°,则寒露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A. 15°B. 105°C. 195°D. 285°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的经纬网图(箭头为地球自转方向,阴影为黑夜,此时在丙地正好可以看到日出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4.若此刻丙地是6: 30,此时有一架飞机从乙地取最短路径飞往甲地,行程用了 3小时30 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机先向东北后向东南飞B.飞机先向西南后向东北飞C.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3:20D.抵达甲地时,当地时间为当日13:405.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A.黄河正处于主汛期B.北印度洋洋流向西流C.地中海气候正值多雨季节D.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台风袭击图中L表示洋流,a为最冷月等温线,M为此时的晨昏线。
完成下列两题。
6.有关图中地理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甲地地方时可能是17时45分B.洋流L为向南流动的寒流C.此时甲地盛行东北风D.甲地植被类型为常绿硬叶林7.图示月份中,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此时俄罗斯的索契正在举办冬奥会B.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C.新加坡正午太阳高度大于海口D.北京日出时刻早于6点读我国甲乙两个不同纬度城市的某日日出、日落时间表,完成下列两题。
8.下列比较正确的是()A.甲位于乙的西南方向B.甲的线速度比乙的小C.甲的角速度比乙的大D.乙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甲的大9.在此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东南沿海受西北季风影响B.亚欧大陆气压值最大C.我国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D.南非开普敦炎热干燥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0.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A.端午节B.劳动节C.国庆节D.元宵节11.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有()A.日本春光明媚B.北极出现极夜C.地球位于远日点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我国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于9月23日日落后2小时30分(北京时间20时42分),对当地地理纬度进行测定,方法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12.观测地可能位于()A.阴山南麓B.洞庭湖畔C.河西走廊D.燕山脚下13.观测当月,该地的主要农事活动可能为()A.种植玉米B.水稻插秧C.播种小麦D.棉田除草小明随爸爸一道去北京游玩,游玩期间他观看了天安门升旗仪式。
下图示意升旗时的时钟读数(北京时间)。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4.此时()A.成都昼短夜长B.开普敦附近海面风高浪急C.全球各地昼夜平分D.小明一家人还可以到附近湖面滑冰15.若黄赤交角变小,则此季节,北京大气上界接受到的太阳辐射理论上比往年同季节() A.难以确定B.变多C.不变D.变少下表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21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读表,完成下列两题。
16.从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间()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c月D.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17.许多地理现象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下列现象不是出现在b月的是()A.江淮地区适逢梅雨季节B.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大规模南迁C.华北平原正在收割小麦D.南非好望角附近海域风大浪高纽格兰奇墓位于爱尔兰都柏林北,是一座长廊式墓室。
该墓室神秘的地方是入口上方敞开的一个小长方形“窗口”:每年冬至的黎明时分,阳光慢慢穿透19米长的通道射入墓穴室内的最里端的石块上,换言之,一年的其它时间阳光是照不进来的,墓内总是一片黑暗。
这一奇妙的景观从12月19日到12月23日每天早上持续17分钟。
读图,完成下列两题。
18.该墓室入口的朝向是()A.东北B.正东C.东南D.正北19.在该奇观出现的时期,该地区最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还有()A.烈日当空,碧空如洗B.长夜漫漫,日头低垂C.大雪纷飞,草木凋零D.北风凛冽,天寒地冻我国民间从冬至算起,每9天为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并有“数九歌”,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20.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B.南极长城站有极昼现象C.武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21.从数九歌谣可以推断出,其流传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南B.西北C.华南D.华北我国民间从冬至算起,每9天为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并有“数九歌”,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22.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B.南极长城站有极昼现象C.武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23.从数九歌谣可以推断出,其流传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南B.西北C.华南D.华北24.下图为南半球某地连续三个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变化示意图(Ⅰ、Ⅱ、Ⅲ各表示一个月),读图回答下题。
由H1到H2时间段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杭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B.开普敦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C.北印度洋索马里海区寒流盛行D.钱塘江流域开始进入汛期我国民间从冬至算起,每9天为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并有“数九歌”,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25.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B.南极长城站有极昼现象C.武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26.从数九歌谣可以推断出,其流传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南B.西北C.华南D.华北我国民间从冬至算起,每9天为一个阶段,称作“冬九九”,并有“数九歌”,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看杨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27.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速度变快B.南极长城站有极昼现象C.武汉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D.太阳直射点北移至北半球28.从数九歌谣可以推断出,其流传地区可能位于我国的()A.西南B.西北C.华南D.华北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
它是根据天文中太阳在某黄道上的位置等间分而成。
小寒节气在每年公历1月6日左右,大寒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29.地球绕太阳一周为360°,则小寒日与大寒日在黄道上的位置相距()A. 15°B. 30°C. 60°D. 90°30.“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该谚语描述的农事活动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31.“小寒”还比“大寒”寒,造成节气与实际气候特点不相吻合的原因是()A. 24节气时间是固定的,而天气是变化的B.节气只适合用于我国特定区域C. 24节气的划分考虑了天气特征D. 2019年来气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
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32.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33.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北京时间2019年12月15日4时35分,“玉兔号”巡视器(图)顺利驶抵月球表面,并于随后3个月内开展月壤厚度和结构科学探测。
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玉兔号”将面临一系列的考验。
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34.“玉兔号”巡视器探测期间,上海市()A.正午日影先变长再变短B.白昼先变长再变短C.进入台风多发季节D.可能会出现伏旱35.“玉兔号”将面临的一系列考验中,可能会有()A.狂风暴雨B.黄沙漫天C.冷热剧变D.乌云遮日李克强总理于当地时间2019年1月20日晚7:00左右抵达瑞士小镇——达沃斯(46°48′N,9°50′E),参加世界经济论坛。
据此完成下列两题。
36.李克强总理抵达达沃斯时,北京正值()A.日出东方B.太阳高照C.夕阳西下D.夜幕沉沉37.下列日期的达沃斯日出时刻,与到访期间其日出时刻最接近的是()A. 2月20日B. 6月20日C. 10月20日D. 11月 20日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移动过程与主要节气对应位置,读图回答下列两题。
38.“小满”是指麦类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还未成熟的现象。
“小满”现象最明显的地区是()A.成都平原B.东北平原C.华北平原D.台湾岛39.立夏至立秋期间,台北市每天的日出时间()A.提早B.先提早后推迟C.推迟D.先推迟后提早下图虚线为某地某日太阳垂直投影地平面点的轨迹图,图中N、S、W、E为该地正北、正南、正西、正东方向,该轨迹一年中有两次与东西向线相切,且间隔时间为2个月,读图分析回答下面两题。
40.关于该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此日昼短夜长B.一年中昼长可达14小时C.此日正午影长为一年中最小值D.一年中有2个月正午物影朝南41.此季节,下列现象成立的是()A.英吉利海峡风浪最大B.北冰洋航线航行条件较好C.北京香山游人如织D.我国沿海禁渔期结束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回下列两题。
42.冬至日,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位于()A.赤道B.南回归线C.南极圈D.北极点43.当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盛行西北风B.珠江处于枯水期C.墨西哥湾热带气旋活动频繁D.罗马附近温暖多雨某地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2019 年9月23 日这一天对该校附近5米高的电线杆的影子进行测量,并绘制了电线杆影长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两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