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合集下载

法医病理 机械性损伤鉴定-损伤时间推断

法医病理  机械性损伤鉴定-损伤时间推断

机体死亡(临床死亡)时仅有少数 组织细胞丧失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在临床死亡后一 段时间内逐渐丧失对各种刺激的反应, 即进入生物学死亡。
组成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分别经过多长 时间才能从临床死亡阶段进入生物学死亡阶 段,至今尚无系统研究。
在组织细胞进入生物学死亡之前,当其 受到损伤时仍可出现炎性介质及早期反应蛋 白的聚积。
生活机体受暴力作用后,在损伤局 部及全身均可出现一系列的组织反应。
这些组织反应通过肉眼、光镜或其 他实验室检查方法可窥见,称为生活反 应。
这是诊出血
出血是各种组织损伤的重要生活反 应。
死后损伤,当累及血管时,血液仍 可从血管破裂处流出。
在尸体解剖时,一旦发现组织损伤 出血,应鉴别是生前损伤或死后解剖时 造成的人为现象。
2.伤后存活6~12小时者
可以明确观察到白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 主,亦可见少量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单核 细胞之比约为5:1。局部组织水肿,并可见损 伤局部血管内皮肿胀。在较小的皮肤创口,表 皮基底层细胞开始再生。
3.伤后存活12~24小时者
白细胞形成聚集带使创伤区域明显可辨。紧 邻创腔组织逐渐变性坏死,为损伤中央带; 其外周围以炎细胞浸润带,为损伤外周带。 外周带中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之比约为0.4:1。损伤 区巨噬细胞出现及背景嗜碱性染色增强说明 坏死组织开始被清除。伤后15小时左右,成 纤维细胞可见有丝分裂,表皮开始自创缘向 中央移行。
4.骨折
损伤6小时后,逐渐出现中性粒细胞; 12小时之后有单核细胞出现; 伤后1~2天,骨折线周围组织坏死; 伤后4天成骨性肉芽组织生成。骨外膜有核 分裂象,并出现新生的毛细血管及单核细胞。 至第7天,大量发育良好的成纤维细胞。

法医鉴定常识----第三章机械性损伤资料

法医鉴定常识----第三章机械性损伤资料
条形棍棒伤创口多伴明显的组织间桥,创壁不光滑。
颅骨轻者形成线状骨折,骨折线向两端延伸,与打击 部位相对平直。延伸部位与力的传导方向、颅骨结构、 变形有关,也可形成舟状骨折。
中空性皮肤出血
(二)方形棍棒伤
1、棱边打击:形成窄条形皮肤出血,严重者形成条形 挫裂创,创缘平直整齐,镶边挫伤带不明显。
2、平面打击:边界清楚的带状皮肤出血,能反映致伤 物接触面宽度,直径大于、等于棍棒直径。
3、机械性损伤的损伤时间、凶器推断和认定、致伤过 程分析、致伤原因、致伤条件、伤后的行为能力、损伤 与疾病的关系、损伤的死亡原因等的确定均对案件性质 的确定、为侦察和审判提供线索和证据具有极其重要的 意义。
第一节 概 述
一、机械性损伤的定义
指致伤物或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结构破 坏和/或功能障碍称损伤(injury)。
(3)火器
①枪弹; ②爆炸物;
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
一、擦伤 (一)擦伤的概念
擦伤(abrasion)是致伤物与体表摩擦致表皮的一部 分或全部与其下层脱离形成的损伤。 (二)擦伤的类型 1、抓痕(scratches of finger nail abrasion)
指有尖的硬物抓擦或划过皮肤表面形成的损伤。呈 条形、弧形、间断点片状连续/不连续表皮缺如或翘起。 2、擦痕(grazes or brush abrasion)
2、打击组织较丰满部位:形成中空性皮肤出血;中空 区窄于棍棒直径,形成两条对称出血带,又称铁轨样挫 伤。
3、打击头部:可形成头皮内出血、头皮下出血及血肿、 帽状腱膜下出血及血肿。严重可形成条形挫裂创,易在 其一端特别是远端形成撕裂,形成“Y”字形创角,创角 钝,创缘不整齐,呈齿状,并伴表皮剥脱,皮肤出血, 宽度较宽,程度较轻,称为镶边挫伤带(为条形棍棒伤 特征)。并可形成囊状创腔。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欢迎来到本次关于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的演讲。在本次演讲中,我们将 讨论机械性损伤的定义和分类、常见类型、病理学特征、医学鉴定方法、案 例讨论以及司法意义。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重要的领域。
机械性损伤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性损伤
机械性损伤指的是由外部力量造成的人体组织或器 官的损伤。
机械性损伤案例讨论
1
案例一
一名跌倒摔伤的患者出现手臂肿胀和疼痛,经X光检查发现右前臂骨折。
2
案例二
一个交通事故中的受害者因车祸撞击而脸部出现多处淤血和切裂伤。
3
案例三
一名遭受家暴的受害者出现多处瘀伤和刺伤,需要进行法医学鉴定。
机械性损伤的司法意义
侦破犯罪
通过对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可以帮助警方侦 破各类暴力犯罪案件。
骨折
骨折是机械性损伤中严重的类型, 当骨骼受到外力作用超过其强度时 会发生骨折。
切裂伤
切裂伤是由尖锐或锋利物体切割皮 肤或组织引起的损伤。
机械性损伤的病理学特征
1 组织破坏
2 出血与淤血
3 炎症反应
机械性损伤导致组织的破坏 和损伤,从而影响其正常功 能。
机械性损伤可引起出血和淤 血,根据损伤的性质和严重 程度,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液 积聚。
机械性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是机体的正常生理反应,旨 在修复和恢复损伤的组织。
机械性损伤的医学鉴定方法
体格检查
通过对受伤部位的体格检查,包 括观察、触摸和听诊等,来评估 机械性损伤的程度和类型。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X光、CT和MRI等, 可用于检测骨骼骨折和软组织损 伤。
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对于了解机械性损伤 引起的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具有 重要意义。

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

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

3.感染 感染是外伤后最常见的继发合并症。
(1)损伤直接引起感染 (2)损伤致局部抵抗力降低,继发感染
如闭合性骨折、头部非开放性损伤(如颅骨骨折)、肝、 肾、脾等器官非开放性损伤后发生脓肿等。
这些感染可能与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细菌易于通 过有关;同时由于局部组织坏死、出血适宜于细菌生长。
确定损伤与感染的关系是很困难的,同时还要考虑伤者 原有的机体状况,如糖尿病、慢性酒精中毒、结核病、原有 感染灶等。
①休克肺,表现为双肺弥漫性淤血,间质及肺泡腔高度 水肿伴有肺泡壁透明膜形成,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极度增高者, 可见肺泡及间质出血,两肺体积弥漫性增大,比正常肺重2~ 3倍;
②低部肾单位肾病或挤压综合症;
原因:肾小球和肾内小血管、毛细血管灌注不足;
坏死物质吸收、排泄,堵塞肾小管;
Ph值降低; 广泛软组织损伤、出血,血红蛋白尿性肾病
2.条件致命伤(conditional fatal trauma) 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才能致命的损伤称为条件致命伤。 其中又分为: ①个体致命伤:由于个体内在的条件,使损伤成为致命伤。 例如年龄特点(儿童或高龄老人),畸形、酒精中毒、高 度疲劳或全身虚弱等。 ②偶然致命伤:由于某些外在条件,使损害成为致命伤。 例如损伤后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或由于治疗措施不当带来 感染或引起某些合并症等。有时既有内在条件也有外在条件, 共同促使损害成为致命伤。 判断某一具体损伤是否致命伤时,既要看到损伤的严重性 和损伤部位,也要看到个体的差异性。
第十三章 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
第十三章 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
第三节 机械性损伤的死亡原因
死亡原因的确定,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伤后死亡的案件中,常常由于死亡原因不能确定或 有争议。 损伤后死亡原因的确定既可涉及刑事诉讼,又可涉及 民事纠纷。 死亡方式与死亡原因密切相关,有些死亡原因预示或 隐含死亡方式。但有些案件死亡原因容易确定,而死亡方 式的确定却相当困难,并非法医能够完全解决,必须结合 现场和案情调查综合分析方可确定。

法医学 第八章1 机械性损伤-

法医学 第八章1 机械性损伤-
第八章 机械性损伤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1.损伤:是致伤物或致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组织结构的破
坏和功能障碍。
2.机械性损伤:致伤物通过机械运动作用于人体,致使人体 组织结构和(或)机能受到破坏的状况,称~
二、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
• 1.活体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任务和对象。
• 任务: • ①损伤程度; • ②损伤方式; • ③判定致伤物;
等处; 在挣扎抵抗时可在凶手的上肢、肩部、手部等处。
四、棍棒伤:
• 1.园柱形棍棒伤特点: • ①打击在人体较平坦的部位,可形成条形挫伤,挫伤
宽度比棍直径小,皮内和皮下出血中央部重,向两侧 渐变轻,边界模糊; • ②以较快速度打击在人体软组织丰厚的部位,形成条 形竹打中空性皮下出血,中空区一般仍比棍棒直径小;
• 1.致伤物(凶器):是指引起机械性损伤的物体。
• 特点:
• 致伤物种类繁多(固体;液体;气体)
• 致伤物造成人体损伤的程度取决于致伤物的质量、形 状和大小,但有些情况也例外。
• 致伤物与人体相对运止人体

运动人体 相对静止物体

运动物体
运动人体
• 常见的固体致伤物包括钝器、锐器和火器。
• ④判定损伤时间; • ⑤伤残等级; • ⑥劳动能力; • ⑦陈旧伤和新鲜伤; • ⑧赔偿
• 研究对象:活体
• 2.尸体损伤法医学鉴定的任务和对象。
• 任务: • ①死因确定; • ②判定生前伤还是死后伤; • ③致伤物判定; • ④致伤方式; • ⑤个体识别等。
• 研究对象:尸体
三、损伤形成的三要素:
●与体重、高度、速度以及由此产生的作用力(撞击力)有 关,即人体越重、高度越高→V↑→F↑→损伤越重。

法医学-第三章-机械性损伤

法医学-第三章-机械性损伤
(-)枪弹创 : ①盲管枪弹创:指无射出口的枪弹创; ②沟状枪弹创:指弹头沿人体表面擦过而形成的枪弹创; ③反弹枪弹创:弹头碰到坚硬物体,反弹击中人体而形成
的枪弹创,其射入口因弹头变形、变向而失去射入口特征 ④回旋枪弹创 :为盲管枪弹创的变异,其特殊之点在于
弹头因乏力,遇骨的抵抗,转变方向,无射出口 。
多刃刺创 胸部正中处有 两处形态几乎一致的刺创, 有三个明显的锐角,是三棱 刮刀形成
二、锐器伤
刺创的特点有: ①体表损伤轻,内脏器官或大血管的损坏严
重,甚至可危及生命; ②体腔内脏的出血量,比创口部出血量多; ③刺入口周围常伴有擦伤、挫伤; ④有时刺入口形态可反映刺器的形状,并留
(-)枪弹创 :
枪弹创有以下形态特征: 1.射入口:贴近射击、近距离射击和远距离射击,
射入口的形态极不一致。 2.射创管:又称创道。贯通枪弹创形成的射创管
呈直线型,而回旋枪弹创的射创管为弯曲型。 3.射出口:射出口一般大于射入口,常有皮肤
撕裂,中心无组织缺损。
子弹从左手腕到手背擦过形成的沟状组织缺损, 擦拭性枪弹创
屋倒塌等灾害事故,也可见于长时间的拷打。 胸腹部受挤压可引起窒息,伴有骨折或大面积皮
下组织损伤时可形成脂肪栓塞或 骨髓栓塞。受害 者可在受伤当时死亡。有的存活一段时间,常出 现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
二、锐器伤
锐器伤(sharp instrument inury): 具有 锋利的刃口或尖端的器具,如刀、斧、匕 首、剑、刺刀、剪刀、玻璃碎片等致伤物 所致的损伤。
左面部 咬伤造 成的圆 弧形的 皮下出 血,并 有牙齿 印痕
一、钝器伤
(三)棍棒伤
棍棒伤(stirk injury)以棍棒或条形硬物等致伤 物造成的损伤。

法医病理医疗损伤鉴定

法医病理医疗损伤鉴定

法医病理医疗损伤鉴定一、损伤的分类标准1. 机械性损伤-钝器伤:包括擦伤、挫伤、挫裂伤、骨折等,主要根据损伤的形态、部位、程度进行判断。

-锐器伤:如切创、砍创、刺创等,鉴定时需考虑创口的长度、深度、形状以及是否伤及重要器官等。

-火器伤:包括枪弹伤、爆炸伤等,要评估损伤的范围、组织破坏程度以及是否有异物残留等。

2. 物理性损伤-烧伤:根据烧伤的面积、深度以及是否合并呼吸道损伤等进行分级鉴定。

-冻伤:判断冻伤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冻伤。

-电击伤:主要依据电流入口和出口的损伤情况、心脏及神经系统的损害等进行鉴定。

3. 化学性损伤-中毒:通过对毒物的检测、中毒症状以及对身体器官的损害程度来确定损伤级别。

4. 生物性损伤-感染:如破伤风、狂犬病等,根据感染的病原体、发病过程和对身体的危害程度进行鉴定。

二、损伤程度鉴定标准1. 重伤-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

-例如严重的颅脑损伤导致昏迷、偏瘫等功能障碍;大面积烧伤合并严重感染、休克等。

2. 轻伤-使人肢体或者容貌损害,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功能部分障碍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中度伤害的损伤。

-如颅骨骨折、肢体骨折未造成严重功能障碍;面部创口长度达到一定标准等。

3. 轻微伤-各种致伤因素所致的原发性损伤,造成组织器官结构轻微损害或者轻微功能障碍。

-如皮肤擦伤、软组织挫伤等。

三、鉴定程序标准1. 委托-由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提出鉴定委托。

-委托时需提供相关的病历资料、现场勘查报告、物证等材料。

2. 受理-鉴定机构对委托材料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予以受理,并确定鉴定人员。

3. 检验-鉴定人员对被鉴定人进行身体检查、查阅病历资料、分析物证等。

-必要时可进行辅助检查,如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4. 鉴定意见-根据检验结果,结合相关标准,作出损伤程度的鉴定意见。

-鉴定意见应明确、具体,并说明鉴定依据。

法医病理 机械性损伤鉴定-致伤物推断

法医病理  机械性损伤鉴定-致伤物推断

致伤物的推断
● 根据损伤形态推断 ● 根据创内异物推断 ● 根据衣物痕迹推断 ● 根据现场情况推断 ● 推测致伤物的质地
难题
致伤物种类繁多 损伤形态复杂
同一致伤物可以形成不同形态的 损伤
不同致伤物可以形成形态相似的 损伤
判断钝器损伤 依据:
擦伤、挫伤 咬伤、挫裂创 骨折
判断锐器伤
依据: 切创 砍创 刺创 剪创
机械性损伤法医学鉴定
机械性损伤鉴定
● 致伤物的推断和认定 ● 损伤时间推断 ● 死因及死亡方式确定
鉴定目的
● 为侦察提供线索 ● 为审判提供证据
致伤物推断和认定的概念
致伤物的推断指根据损伤的形态等特征 对致伤物的类型、大小、质地、重量及作用 面形状等特征进行分析推断的过程。
致伤物的认定指根据损伤的形态等特点 推断的致伤物与嫌疑致伤物进行比较,进而 确定嫌疑致伤物是否为造成该损伤的致伤物 的分析认定过程。
切创
砍创
刺创
刺创(stab wound)具有锋利 尖端的物体沿其长柱方向刺 入人体。
单刃刺切创
刺入口菱形,创缘齐,创 角一钝一锐。刃缘斜则形 成切创
双刃刺切创
入口菱形,两创角锐
多刃刺切创
如三角刮刀
无刃刺创
剪创
判断枪弹创
根据皮肤组织损伤特征 根据骨损伤特征 根据X光片影像特征 根据衣着损伤特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判断爆炸损伤
根据组织损伤特征 根据现场特征
致伤物的认定
依据: 致伤物表面形态推断 血痕、毛发,组织碎片检验 创口中异物认定 衣物上破损检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