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一解读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划.

合集下载

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划(1)

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划(1)

• 注: 海南省的“琼山”及“海口”后因合
并 “ 琼山”将不再出现在历史文化名城 名单中。
• 1、全国性古都
包括七大古都中的六个:北京、西安、洛 阳、开封、南京、安阳
• 2、区域性古都大邑
主要包括:成都、杭州、长沙、拉萨、银 川、南昌、济南等历史名城。
• 3、历史悠久的地方性古都古城
江陵、曲阜、苏州、绍兴以及商丘、 正定、邯郸、临淄、咸阳、隋州、钟祥、 扬州等历史名城。


旅游地:旅游地就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 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综合体。 三层涵义: 一是具有一定规模相当集中的地域空间范围; 二是已经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旅游吸引功能显 著; 三是具有内部联系紧密的综合性旅游产业结构 与相对完备的游乐和接待功能。
• 旅游地与旅游点:
• 旅游地是以旅游点为基本单位发展壮大而
北戴河
大别山庄
深圳世界之窗
广东从化
• (三)文化与科考旅游地
主要分为:文化旅游地 科学考察旅游地 民族风情旅游地 宗教旅游地
• (四)生态与探险旅游地
主要分为:生态旅游地 探险猎奇旅游地 体育健身旅游地
• (五)综合旅游地
多数旅游地兼有两种及其以上的多项 旅游功能,能够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旅游地的性质和主体功能很难有明确的界 定,可将具有多种突出旅游功能的旅游地 划分为综合旅游地。
• 4、特色文化名城
• 以名人荟萃的淮安、绍兴、亳州; • 以多种文化艺术流派的源地著称的歙县; • 以侨乡著称的潮州、漳州; • 以文化景观与山水环境相得益彰著称的桂
林、岳阳、丽江、乐山; • 以特色文化景观著称的敦煌、平遥、祁县、 日喀则、江孜、喀什、佛山。
• 5、近代历史名城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广西) (6)荆楚文化湖山景观旅游带(湖北、湖南、江西) (7)吴越文化江南水乡风光旅游带(江苏、安徽、浙江、上海) (8)岭南文化南亚热带—热带风光旅游带(福建、广东) (9)世界屋脊猎奇探险旅游带(西藏、青海) (10)台湾和港澳中西文化海岛风貌旅游带
3、李娟文分区方案(1999)
思路:博采众长,体现旅游文化在各旅 游区的作用和地位











世界屋脊
文明渊薮
路 山

长河深峡



奇境幻域
国 海
台 湾

澳 韵门

南海诸岛
1、文明渊薮——京津冀鲁豫晋陕
2、林海雪原——辽吉黑
3、山水园林——沪苏浙赣皖 4、长河深峡——鄂湘川渝
范围
5、塞外风光——蒙宁
6、丝绸之路——甘新
基本状况与特征
7、奇境幻域——滇黔桂
8、南国海韵——闽粤琼
根据:自然景观、地域方位、旅游文化
命名:三因子综合命名法
3、中国11个文化旅游区
3、中国11个文化旅游区 1.京畿要地——燕赵文化旅游区:包括北京、天津、
河北二市一省。
2.林海雪原——关东文化旅游区:包括黑龙江、吉 林、辽宁三省。
3.中华民族摇篮——中原文化旅游区:包括陕西、 山西、河南、山东四省。
8.坦荡草原——蒙古族游牧文化旅游区:包括宁夏 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二区。
9.沙漠绿洲——西北少数民族游牧文化旅游区:包 括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省一区。
10.世界屋脊——藏族高原游牧文化旅游区:包括 青海、西藏自治区一省一区。
11.港澳台旅游区:包括香港、澳门、台湾二个特 别行政区一省。

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地理区划

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旅游地理区划

中 国 旅 游 地 理 分 区 示 意 图

青藏旅游区:青海省、西藏自治区



三沙市位于中国南海,是中国地理纬度位置最南 端的城市,为海南省第三个地级市,下辖西沙群 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 三沙市涉及岛屿面积13平方千米,海域面积260多 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总面积最大、 人口最少的城市。 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是西沙 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2012 年7月24日,三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京、津、冀旅游区: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东北旅游区: 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黄河中下游旅游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 山东省 西北、内蒙古旅游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 安徽省、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 华南旅游区:广东省、海南省、(三沙市 ) 福建省 台湾、 广西壮族自治区(含香港特别行政 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旅游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
第三编 中国旅游地理分区 第1章:旅游地理区划 一、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旅游区:是含有若干共同特征的旅游景点组成的 旅游单元,是规划建设旅游景区、统筹交通运输 与接待服务设施,组织协调与管理旅游活动的地 域系统。是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具有组织 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设施和旅游点的完整体系 的旅游区域。 按其范围和级别划分为基本旅游区和省级旅 游区二级。


世界六大旅游区:
欧洲旅游区:(东欧、南欧、西欧、北欧和中欧45个国
家和地区,约7.28亿人口) 美州旅游区: (北美州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州 巴西、阿根廷、智利) 非洲旅游区: (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56个国家和地 区,主要旅游国有埃及、南非和摩洛哥) 西亚旅游区:(中东地区,18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 (一)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 (一)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旅游地理是指旅游资源的分布、环境、用途、旅游地的区划、分布、划分等一系列问题。

在中国,旅游地理分区是中国的地理学科课程安排之一,旅游地理分区课件是在这一学科中重要的教学资源。

首先要知道的是,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分为四类:按地理区域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旅游地区;按地理区位划分为沿海、内陆、边远、边境和海岛旅游地区;按地域文化特色划分为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生态等旅游地区;按地理景观特色划分为山地、平原、盆地、沙漠、海湾、河流等旅游地区。

基于这些划分原则,中国旅游地理分区是建立在自然、文化和社会科学等多领域基础上,旨在精确描述旅游地理分布特点。

按照具体的分区原则,在中国现有的旅游地理分区分类中,可以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边远地区、边境地区和海岛地区,以及经济、文化、科技、历史、生态、山地、平原、盆地、沙漠、海湾、河流等旅游地区。

旅游地理课件是进行教学的工具,旅游地理分区的课件更是旅游地理海量数据的综合展示,课件内容包括旅游地理分区的性质、特征和依据等,以及旅游地域结构、旅游资源分布、旅游经济区分区、旅游市场分布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同时,课件中还包含了许多地图、人口统计数据、旅游资源分布图等相关数据,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和作用,拓宽了应用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广度。

旅游地理分区课件的编写应该基于精准的分类原则,旨在提高学生对旅游地理学科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认知水平,也是中国旅游地理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课件的研发应该以地理数据平台和旅游信息化建设为基础,科学进行旅游地理分析和评估,以推广和规范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之,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课件是旅游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学习旅游地理学科的同时,了解各个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也是具有广阔前景和意义的。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第三章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一、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的基本概念 二、旅游地理区划的目的、意义和原则 三、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简介
一、中国旅社会——经济,文 化一历史和自然一地理条件的统一的地域 单位。 旅游区划是旅游地理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 方面。

我国以科学院地理所为代表的观点认为, 旅游区是含有若干共同持征的旅游景点组 成的旅游单元,是规划建设施游景区,统 筹交通运输与接待服务设施,组织协调与 管理施游活动的地域系统。



1、旅游地域的完整性原则 2、旅游特色的相似性原则 3、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5、旅游现状与远景发展一致的原则
三、中国旅游地理区划简介



1京、津、冀旅游区: 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2东北旅游区: 包括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 3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四省。

4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包括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5 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 江六省和上海



6华南旅游区: 包括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四省和广西 壮族自治区。 7西南旅游区; 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 8青藏旅游区: 包括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

就是说旅游区是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 础.具有组织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设施 相旅游点的完整体系的旅游区域。
二、旅游地理区划的原则


区划是指对地区进行分类,是依据某种目 的及标准将地域进行分隔。 旅游地理区划是人们因旅游的需求、规划、 研究等实际需要,按照不同的标准,将旅 游地进行区域分类与整合。

项目1中国旅游地理认知

项目1中国旅游地理认知
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三、中国的行政区划
(1)全国分为省、自治 区、直辖市; (2)省、自治区分为自 治州、县、自治县、市; (3)县、自治县分为乡、 民族乡、镇。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 政区,包括23个省、5个 自治区、四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
贵阳
昆明 拉萨 西安
兰州 西宁 银川 乌鲁木齐 香港 澳门 台北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名称、 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
2-1 项目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类型 1、旅游资源的概念 凡是能够直接激发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由此产生旅游行为, 并能够为旅游业所利用,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 面效益的任何旅游地吸引因素都是旅游资源。
03
时间分布的季 节性和共生性
04
文化内涵的深 远性和独特性
填加标题
1.自然地理背景
广袤的国土与多样的自然地带
复杂的自然结构与突出的地域差异
返回
南稻北麦 2.人文地理背景
56个民族
南床北炕
返回
3.经济地理背景
世界上最大的客源输入输出地----欧洲
返回
4.生态环境地理背景
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返回
名称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简称 湘 粤 桂 琼 渝 川或蜀
贵或黔
云或滇 藏
陕或秦
甘或陇 青 宁 新 港 澳 台
行政中心 长沙 广州 南宁 海口 重庆 成都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及旅游地理分区

2、西陵

西陵有帝陵四座,它们是雍正 正
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 皇
和光绪的崇陵。还有他们的皇后、 妃子、亲王等的园陵。

两组陵寝各组成一个大的建筑群, 像
每个陵区分前圈和后笼两部分,布
局整齐划一,以山为屏障,主要建
筑如隆恩殿、宝城、明楼等均在南 北中轴线上。整体建筑庄严雄伟, 在规制上与明陵大体相仿,但建筑 装饰进入了一个更成熟的阶段,吸 收和融会了历代陵寝的建筑之长。 1961年国务院将其列为全国第一批
(二)避暑山庄建筑风格
避暑山庄山区
避暑山庄湖区
(三)营造避暑山庄的历史背景
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当时清入关不久, 康熙为了镇压北方边境地区少数民族的分裂 活动,遏制沙皇俄国的骚乱与侵略,每年定 期北巡,并在今围场县设立木兰围场,作为 清王朝御用狩猎之所。在北巡沿途设置行宫 驿站多处,以供休息。山庄原是古北口到围 场之间13个行宫之一,因它位置适中,景色 优美,气候宜人,所以被朝廷选中大力营造, 建成达的一处行宫。
全国八大一级旅游区
1、京、津、冀旅游区 2、东北旅游区 3、黄河中下游旅游区 4、西北、内蒙古旅游区 5、长江中下游旅游区 6、华南旅游区 7、西南旅游区 8、青藏旅游区
第二节
京、津、冀旅游区
一、京、津、冀旅游区 的地理环境
京、津、冀旅游区是指由北京市、天 津市和河北省组成的旅游区,包括华北 平原的中北部和西部太行山地、北部冀 北山地一部分。
天 安
定门、前门经午门、太和门、前三殿、

后三殿、神武门、景山,最后是鼓楼

和钟楼,全长八公里)从中央通过。

紫禁城为北京全城的中心。体现“普

项目一 中国旅游地理认知 ppt

项目一  中国旅游地理认知    ppt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1-1 中国旅游地理认知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 消遣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学科特点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学科 旅游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中国旅游地理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1-1 中国旅游地理认知



二、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是从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个方面 研究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中国旅游地理则以中国及其不同等级旅游区域的旅游 活动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各特定地域内旅游及各 组成要素的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中国旅游地理
任务1-1 中国旅游地理认知
任务1-1 中国旅游地理认知
旅游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旅游与地理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旅游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展开的,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不可分离 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了旅游资源的内涵, 地理环境的差异又使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与风格,并决定着旅游效 益的高低。 人类的旅游活动也在不断改变着地理环境
习题及技能训练



1、学习中国旅游地理重点要掌握哪些知识? 2、你认为作为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哪些方面 的知识素养 3、结合自身旅游经历,谈谈有哪些感受? 4、学习旅游地理知识对旅游从业人员有什么意义?
中国旅游地理

Thank You!
中国旅游区划 主要包括中国旅游区划的原则、依据和旅游区划方案。 中国分区旅游地理 包括中国各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与旅游资源特色,主要原因旅游地,旅 游城市及景区、景点与旅游线路,旅游活动概况,区内旅游业发展概要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从北京出发的国道线命名为101——
南北纵向国道线命名201——
东西横向国道线命名301——
我国1988年修筑上海至嘉定的第一条高速公路。
北 方 航 线
南 方 航 线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中国旅游地理区划
旅游区的概念: 根据区域发展的各方面条件,为了有利于开发 区域旅游资源,规划建设旅游点与旅游地,统筹交 通运输与接待服务设施,组织协调与管理旅游活动, 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而划分的旅游区域。
西北—1)沿海地带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代表性政治、
经济、文化 中心城市。
2)我国东南沿海邻近港澳台地区的深圳、珠海等经济特 区和泉州、中山等传统侨乡
3)以自然风光和文化胜迹为主的我国著名旅游胜地
4)我国各大区域的一些中心城市
入境客流分类特征:外国人偏重地位突出的中心城市和旅游 城市;港澳台同胞及华侨客流集中地为其原籍;我国大陆周 边国家和地区客流集中在其邻近省区或城市。
二、国内旅游 ——2005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为12.12亿人次, 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城镇居民4.96亿人次, 比上年增长8.1%;农村居民7.16亿人次,比上 年增长11.4%。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为5286亿元,比上年增 长12.2%,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支出3656亿元, 农村居民旅游支出1630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人均出游花费436.13元。其 中:城镇居民出游人均花费737.12元,农村居 民出游人均花费227.62元。
仙都
方岩
百丈漈---飞云湖
飞 云 湖
江郎山
仙居
五泄
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
浙江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节 中国旅游客流与旅游交通 一、中国旅游客流地理
旅游者从旅游客源地向旅游目的地的连续空间位移称之为旅 游流。
(一)旅游流的一般特征 1、旅游流的客源地和目的地均主要为发达地区 2、短距离旅游流远强于长距离旅游流 3、旅游流在时空分布上具非均衡性 流量的不对称性 空间分布的集散性
三、旅游业总收入 2005年,全国国际国内旅游业总收入7686亿元, 比上年增长12.4%。
四、出境旅游 2005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3102.63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7.5%。其中:因公出境588.63万人次, 比上年增长0.2%,占出境总人数的19.0%;因私 出境25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占出境 总人数的81.0%。
中国旅游区划的原则 1、差异性与相似性原则 旅游区内相似 性大 旅游区间差异性大
2、特色性原则
3、方便性原则
4、系统性原则
中国旅游交通地理
• 旅游交通是指为旅游 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 的地的往返,以及在 目的地各处进行各种 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 通设施及服务。
• 公共性 次性 特殊性 层
中国旅游交通的方式
设施:1)线路和站、港。
1、铁路旅游交通
2)运输工具
2、公路旅游交通
3、水路旅游交通
内河运输
沿海运输 远洋运输
4、航空旅游交通
时间分配的季节性与集中性
(二)我国海外入境旅游客流
我国海外游客的一般构成
外国人
华侨
港澳台同胞
以亚洲周边国家为中心,以欧美等传统客源市场为两翼的格局。
日本 韩国 俄罗斯 美国 新加坡 马来西亚 菲律宾 英国
蒙古 泰国 印度尼西亚 德国 法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入境方向
东南方向——港、澳、台、东南亚、澳大利亚 东、东北方——日、韩、俄、美、加
国内旅游客流 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与客流地 客源地—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的省区,以及东部人口稠密的大 省。 客流地—集中于以沿海发达地区为主的中心城市和旅游城市,
以及内地有大中城市依托、交通方便的突出风景名胜
与文化胜迹所在地。
国内旅游的客流方向与流程 客流方向:由大中城市地区向环城市周边地带流动的周末休闲度 假客流;由中小城市及农村向大都市流动的都市观光 购物客流;中长距离客流主要以南北向为优势。 流程:以短程旅游占绝对优势
出境旅游客流 我国出境游始于1983年11月广东省率先开办的“香港游”。 我国出境游的目的地主要为周边国家和地区。
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超过100个,中国已 成为亚洲第一大旅游客源输出国。2005年中国公 民出境人数达到31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
经国家统计局确认的统计结果表明:2005年, 我国入境旅游人数达到1202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 入达到292.96亿美元,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 12.1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5286亿元,国际 国内旅游业总收入为7686亿元,公民出国(境) 人数达到3103万人次,各项统计指标均创历史新 高。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一、入境旅游 ——2005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12029.23万人 次,比上年增长10.3%。其中:外国人2025.51 万人次,增长19.6%;香港同胞7019.38万人次, 增长5.5%;澳门同胞2573.41万人次,增长 17.6%;台湾同胞410.92万人次,增长11.5%。 ——2005年,我国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4680.90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1%。 ——2005年,全国旅游外汇收入为292.96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3.8%。
5、特种旅游交通
中国旅游线网分布
铁路线网分布
1、南北方向的铁路干线
1)哈大线
2)、京哈—京广
3)、京沪线
4)、京九线
5、)集二线—同蒲线—焦柳线
自山西大同经太原、侯马至蒲州镇以南的风陵渡。
6、)宝成—成昆—南昆线
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
2、东西方向的铁路干线 京沈——京包——包兰——兰青线 陇海——兰新线
第二章 中国旅游地与旅游地理区划
第一节 中国旅游地概述
一、旅游点与旅游地的概念
旅游点
旅游地
二、我国旅游地类型的划分
三、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
浙江省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湖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
富春江
新安江
千岛湖
普陀山
雁荡山
嵊泗列岛
天 台 山
楠 溪 江
莫干山
雪窦山
双龙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