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鲁迅公园景观的历史变迁与价值

合集下载

鲁迅公园景点简介

鲁迅公园景点简介

鲁迅公园景点简介哎,说起鲁迅公园,那可是个让人心生欢喜、流连忘返的好地方。

它不仅仅是一个公园,更像是老上海情怀与现代都市风情交织的一幅动人画卷。

一走进公园大门,嘿,那股子清新空气就直往你鼻子里钻,仿佛连呼吸都变得格外香甜。

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碎金。

走在这样的小道上,心里头那叫一个舒坦,整个人都跟着放松下来。

沿着小道往里走,不一会儿,就能看到一个开阔的大草坪。

那草坪绿得发亮,就像是刚被雨水洗过一样,干净得让人忍不住想上去打个滚儿。

草坪上,大爷大妈们正悠闲地打着太极,小朋友们则追逐嬉戏,欢笑声此起彼伏,别提多热闹了。

再往里走,鲁迅先生的雕像就映入眼帘了。

雕像庄严而深沉,鲁迅先生一手夹着烟斗,一手握着笔,目光坚定而深邃,仿佛正在凝视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

每次看到这座雕像,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敬意,仿佛能听到鲁迅先生那掷地有声的话语,在耳边回响。

绕过雕像,你会发现公园里还有一片荷花池。

夏天的时候,荷花开得那叫一个灿烂,粉的、白的,亭亭玉立,就像是一群穿着纱裙的仙子在翩翩起舞。

一阵风吹过,荷香扑鼻,让人心旷神怡。

偶尔还能看到几只蜻蜓在荷花间穿梭,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除了这些自然景观,鲁迅公园里还有许多文化建筑。

比如那个鲁迅纪念馆,里面陈列着鲁迅先生的手稿、书籍以及生活用品,让人能更直观地了解这位伟大文学家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髓。

每次走进去,都像是穿越时空,和鲁迅先生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对了,公园里还有一个特别受欢迎的地方——儿童乐园。

那里面有滑梯、秋千、沙池等各种游乐设施,小朋友们玩得那叫一个欢。

家长们则在一旁的长椅上聊天、晒太阳,享受着难得的亲子时光。

当然啦,鲁迅公园的魅力可不止这些。

它还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比如书画展、音乐会、戏剧表演等等,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每次有这样的活动,公园里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说到吃的,公园里的小吃摊也是一绝。

介绍山东鲁迅公园的导游词

介绍山东鲁迅公园的导游词

介绍山东鲁迅公园的导游词山东鲁迅公园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鲁迅公园。

我将为大家介绍这个文化名人鲁迅先生的故乡,也是他的纪念地——山东鲁迅公园。

山东鲁迅公园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宗庙街南侧,占地面积230亩。

这是一座集文化、休闲、观光为一体的公园,由于鲁迅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伟大人物,所以这座公园也成为了一座富有纪念意义的文化公园。

首先,让我们来到公园正门。

这座雄伟的进士门仿照明代制式构建而成,门楼高耸,门额刻有“鲁迅公园”四个大字,显示出公园的建筑风格与文化主题。

一进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尊高大的鲁迅铜像。

这座铜像身着长袍,气度不凡,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鲁迅先生的风采。

他的左手指向远处,寓意鲁迅先生的思想永远指引着我们。

在铜像周围,有一片草坪,孕育着郁郁葱葱的树木,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

公园采用“归园田居”的设计风格,以自然与人文相融合,让人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鲁迅纪念堂。

这座建筑风格古朴,仿古砖木结构,给人一种庄重肃穆之感。

纪念堂内部陈列着鲁迅先生的文物、手稿、画作等珍贵文化遗产,展示了鲁迅先生生平和他的影响力。

在这里,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他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紧邻纪念堂的是一座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主要展示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人物形象和他的作品。

馆内陈列着大量的照片、文字和实物,让人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除了纪念堂和博物馆,公园还有一些其他的景点。

比如,鲁迅先生的故居,这里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的居住场所,以及他的书房和生活用品。

故居的建筑风格保留着鲁迅生活时期的风貌,让人仿佛穿越到鲁迅先生的时代。

公园还有一条古香古色的博览大道,两旁栽种着小桂花树,让人在浓郁的芬芳中感受历史的沧桑。

还有一座蔷薇园,这是鲁迅先生喜欢的花卉,园中种植着各种各样的蔷薇花,让人陶醉其中。

除了以上景点,公园内还有一些艺术装置和雕塑,展示了鲁迅先生的形象和他的作品。

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研究(1898-1994)

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研究(1898-1994)

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研究(1898-1994)青岛近现代园林发展历史研究(1898-1994)近现代园林发展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结晶,青岛作为近现代中国的重要沿海城市,其园林发展历经演变和变革,凝聚着时代的风貌。

本文将从1898年到1994年这一近百年的时间段,探讨青岛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历史。

1898年,德国租借青岛,开启了近现代园林发展的序幕。

德国人带来了欧洲的园林设计理念与艺术风格,推动了青岛城市的现代化进程。

德国租借时期,青岛市政府投资修建了多处园林景点,其中最著名的是湛山公园和海军博物馆前的海水浴场。

这些公园以其规划合理、独特的景观布局,成为青岛城市风景的代表。

1914年,青岛回归中国,近现代园林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国共两党的抗日战争期间,园林成为了青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成为了国共两党交流、宣传的平台。

例如,在崂山岛上的八大关,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岛抗战运动的重要中心,同时也是当时青岛最美丽的游览胜地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现代园林的发展再次迈入新的阶段。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青岛市政府积极推动园林建设,注重保护和开发历史遗迹,同时创造了众多的公园和绿地,如五四广场、小半岛、兴隆山等。

这些公园以其独特的风景和设施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并成为了城市的标志性景点。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青岛的近现代园林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青岛作为经济中心城市,园林建设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投入。

如1980年代的金沙滩、五龙潭公园等,以及1990年代的中山公园、五四广场周边等,这些园林景点给青岛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

1994年,青岛成功举办了亚洲太平洋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这标志着青岛园林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为了迎接这一盛会,青岛市政府加大了园林绿化的力度,美化了城市环境,建设了多个新的园林景点,如劈柴院、琅海园、台东商务区等。

这些园林景点成为了文化的交流平台和城市的新地标。

山东青岛鲁迅公园导游词

山东青岛鲁迅公园导游词

山东青岛鲁迅公园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鲁迅公园。

本园以文学巨匠鲁迅的名字命名,占地面积38.76公顷,是一座以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公园。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鲁迅公园的历史、特色以及各种景点。

一、历史介绍鲁迅公园最初是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当时它是为了迎接国庆节而建造的。

但是,它是作为一个文化纪念馆使用的。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决定将这个区域改建成一个公园,并将其命名为鲁迅公园,以纪念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他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在20世纪初期为中国文学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建造鲁迅公园是中国政府对他的敬仰和感激之情的表达,它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

二、主要景点1. 鲁迅雕像在公园南门的入口处,你会看到一座巨大的鲁迅雕像。

这尊雕像高5米,采用青铜材料制成,底座上雕刻有鲁迅的名字。

这个雕像是纪念鲁迅的,人们可以在此悼念和敬仰鲁迅。

2. 长廊鲁迅公园内的长廊是游客必去的景点之一。

它是公园里最长的建筑,长达440米。

长廊内有许多古老的书籍和文学作品,这些都是鲁迅曾经阅读过的。

这些书籍和文学作品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的思想、生活和贡献。

3. 鲁迅石像公园内有一座鲁迅石像,它位于公园的中心区域。

这座石像高达7米,采用青石制成,立在一个白色枕形底座上。

石像的设计使它看起来很像一个侧面的人物,手持着一本书。

这个石像是为了纪念鲁迅的,展示他对中国文化的重要贡献。

4. 万寿亭万寿亭是鲁迅公园内的一个传统阁楼。

它坐落在山顶,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整个公园及周围的环境。

它的设计使其成为了许多文学爱好者和游客的胜地,人们常常在这里写作或读书。

5. 其他特点公园的其他特点包括石雕广场、梅园、密林、小桥流水和艺术石头,每个景点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历史和自然特点。

在这里,您可以喜欢在花园漫步,享受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三、参观建议1.时间建议推荐游客在早晨9点左右到达公园,然后较为清闲的时间来参观。

介绍山东鲁迅公园的导游词范文(精选4篇)

介绍山东鲁迅公园的导游词范文(精选4篇)

介绍山东鲁迅公园的导游词范文(精选4篇)介绍山东鲁迅公园的范文篇1鲁迅公园是青岛市内一处免费开放的临海公园,海边有大片的红褐色礁石,景色很特别,常有不少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

沿着海边步道慢慢走、听听海浪拍壁之声,或是走上岩石高处的亭子远眺大海,很是惬意。

从海军博物馆往东走两分钟即可看到写有“鲁迅公园”大字的石牌坊。

鲁迅公园不大,但环境优美,进门是一片青松林,有不少被海风吹成得弯曲的松树,树丛中矗立着鲁迅先生的雕像。

这里从1920xx 年时起便是海滨公园,后为纪念鲁迅先生而更名。

如今园内游客也很多,常有游客攀到岩石上拍照,也有孩子下到滩上捡拾贝壳和小蟹,野趣十足。

公园的东部紧邻青岛海底世界,再往东走是第一海水浴场,而公园的西面则是小青岛公园。

如果有半天时间,可从小青岛开始沿着海边往东步行,经过鲁迅公园、第一海水浴场,一直走到八大关和第二海水浴场,沿途风光很美。

介绍山东鲁迅公园的导游词范文篇2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崂山太清宫。

来到青岛,必游崂山。

崂山有“山海奇观”之称,也有“神仙窟宅,灵异府第”之说。

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大陆漫长海岸线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因而崂山又被称为“近海名山”。

国务院于1987年批准公布崂山风景名胜区为首批国家中重点风景名胜区。

在20xx年,崂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崂山东南濒临黄海,西部与青岛市区毗邻,北与即墨相连,总面积446平方公里。

崂山,古代又称牢山、劳山、二劳山、辅唐山、鳌山,史书各有解释,说法不一。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所要游览的是太清宫,它位于崂山南部,景区以著名殿宇太清宫命名,是国家4A级旅游区。

崂山太清宫是崂山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观,建于西汉建元元年,距今已有2140多年的历史。

太清宫的创始人是江西的张廉夫,他因做官不顺,故弃官修道,在此修建了一所茅庵,供奉三官,取名“三官庙”。

到了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又扩建庙宇供奉三皇,取名“三皇殿”。

上海鲁迅公园的历史沿革

上海鲁迅公园的历史沿革

上海鲁迅公园的历史沿革上海鲁迅公园是上海市黄浦区世界文化名人纪念地之一,位于虹口区公园路228号,占地面积7.98公顷。

鲁迅公园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鲁迅公园最早建于1956年,当时被称为沪东公园。

这个公园最初是作为纪念鲁迅先生的场所而建造的。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对于中国文学和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上海市政府决定在他生前居住的地方建立一个公园,并以他的名字命名。

公园的设计灵感来自鲁迅的作品和生平经历。

整个公园以鲁迅的文学作品为主题,通过雕塑、景观和建筑等方式展示鲁迅先生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公园内有鲁迅纪念馆,展示着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

随着上海的城市发展,鲁迅公园也在不断扩建和改造。

在1986年,公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翻新,增加了许多新的景观和设施。

其中包括一个人工湖泊、花坛、假山和游乐设施等。

这些新的景观使公园更加美丽,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娱乐和休闲选择。

2000年,鲁迅公园再次进行了翻新。

这次翻新主要是为了提高公园的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

公园内的道路进行了重新铺设,花坛和草坪进行了整修,游园设施也进行了更新和改进。

这次翻新使公园更加宜人和舒适,成为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鲁迅公园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和展览。

这些活动包括艺术展览、音乐会、戏剧演出和读书活动等。

这些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与,丰富了公园的文化内涵,也为公园增添了一份活力和魅力。

总的来说,上海鲁迅公园是一个以纪念鲁迅先生为主题的公园,通过展示鲁迅的作品和生平来传递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公园的历史沿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经过多次翻新和改造,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美丽、宜人的休闲场所。

公园还举办了各种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这个公园不仅是上海市的文化名片,也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公园。

鲁迅公园的由来

鲁迅公园的由来

鲁迅公园的由来手机凤凰网2018-06-01 04:08鲁迅公园原为宝山县金家厍农田村舍。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租界工部局在此购筑靶子场。

光绪三十一年扩地建虹口娱(游)乐场,内设多种球场。

1915年5月22日、1921年5月30日至6月4日先后两次在此举行第二届、第五届远东运动会。

1922年11月,改名虹口公园。

1928年6月1日,华人始得购票入内。

当时日侨称此园为“新公园”,常借此处举行运动会与大型集会。

1932年4月29日,日本人在此举行天长节阅兵庆祝活动,韩爱国义士尹奉吉向阅兵台投掷炸弹,将侵华日军司令白川义则大将等人炸毙、炸伤。

1937年到1945年,日军在园内挖防空洞,建军事靶场,筑地下军火库,破坏树木1200株;后期又在此筑钢筋水泥防空壕34处,毁损树木400株及大批设备。

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中正公园。

解放后,1951年复名虹口公园。

1956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鲁迅墓迁入虹口公园,并改造公园。

第一期改建面积为16.20万平方米。

1956年10月10日,鲁迅纪念馆竣工,10月14日鲁迅灵柩迁葬园内,并举行鲁迅塑像揭幕仪式。

1959年到1960年,进行第二期改扩建工程,挖湖堆山,堆成两个主峰和一个假山区,上建假山、瀑布和水帘洞。

1988年10月,公园更名为鲁迅公园。

园内曾举办1985年中国盆景展览、1987年迎春灯会、1990年上海自贡金秋艺术灯会、1992年上海大同大型艺术灯会等大型活动,每次游人达50万-250万人次。

鲁迅墓位于公园中部主轴线上,墓地分三层。

第一层小广场,第二层草地中央矗立鲁迅铜像,第三层正面是毛泽东手书镏金“鲁迅先生之墓”的照壁,照壁下安放墓椁。

墓前一片草坪,墓碑后是屏风式土山。

鲁迅纪念亭位于鲁迅墓南土阜上。

鲁迅纪念馆位于公园东南部。

作为纪念性主题的延伸,瞻仰区的东北部、北部有松竹梅区、友好纪念钟座等景区。

松竹梅区位于纪念馆北部。

景区内树坛里选用表现鲁迅品格的树种。

青岛鲁迅公园游记作文

青岛鲁迅公园游记作文

青岛鲁迅公园游记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在青岛鲁迅公园的奇妙之旅。

一走进鲁迅公园,就感觉像是闯进了一个绿色的魔法世界。

那满眼的翠绿啊,仿佛是大自然打翻了绿色的调色盘,泼洒得到处都是。

这里的树可多啦,一棵棵都像是站岗的士兵,只不过这些士兵都穿着随风飘舞的绿披风,看起来还挺有文艺范的。

沿着小路慢慢走,脚下的石板路就像一个个跳跃的琴键,我感觉自己像是在弹奏着一曲无声的乐章。

路边的小花小草也都来凑热闹,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给我伴舞呢。

公园靠着大海,那大海可真是个调皮的家伙。

海浪一波一波地涌过来,就像一群小朋友在比赛跑步,一个比一个跑得急。

它们“哗啦哗啦”地拍打着岸边的礁石,那声音就像是大海在唱歌,不过这歌声可有点粗犷,是那种很有力量的感觉。

礁石们也很有性格,它们静静地站在那里,任海浪怎么拍打都不挪动一步,就像一群倔强的老头儿。

我看到有不少人在海边钓鱼呢。

那些钓鱼的人一个个全神贯注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海面,就好像他们的眼睛里伸出了无形的鱼钩,要把海里的鱼都给勾上来。

不过那海里的鱼可机灵啦,也不知道那些钓鱼的人最后能收获多少。

走着走着,就看到了一些刻着字的石头。

我凑近一看,上面有好多都是鲁迅先生说过的话呢。

看着这些字,我就感觉鲁迅先生仿佛就站在我身边,他用那犀利而又充满智慧的眼神看着这个世界,还时不时地给我讲几句人生的道理。

这时候,我突然觉得这个公园不只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小天地。

公园里还有一些小亭子。

我走累了就跑到亭子里休息。

坐在亭子里,看着周围的美景,闻着大海那咸咸的味道,听着海浪和风声交织在一起的声音,我就想啊,这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惬意的事情吗?在公园里,我还碰到了几个小孩子在捉小螃蟹。

那些小螃蟹小小的,跑得可快了,小孩子们在礁石缝里追着它们,一个个兴奋得小脸通红。

那场面可有趣了,就像一场小小的“人蟹大战”。

不知不觉,太阳就开始西斜了。

那夕阳的余晖洒在海面上,把大海染成了一片金黄色,就像一块巨大的金色绸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4期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Vol.39 No.4 2018 1j:rv j tt.•j:t u1Journal(23ingclaoLJniversity〇土 丄echnology青岛鲁迅公园景观的历史变迁与价值刘敏,侯淳萌(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青岛266033)摘要:剖析城市大山海格局下鲁迅公园的历史变迁及景观特征.从城市发展史的视角,罗列德日占领萌芽、民国统治兴建、建国后再兴建3个阶段;从地形地貌、园路、功能分区、空间布局等方面勾勒景观变迁轨迹,探究其以山海为依托的我国近代大山水园林特色;通过比较研究,梳理其历史、景观、植物学、文脉传承及城市风貌价值.为近代公园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指导,为未来的规划设计提供历史依据与正确理念,也为当前我国城乡园林绿化建设提供借鉴.关键词:历史变迁;比较分析;鲁迅公园;景观价值中图分类号:TU986. 5+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673-4602(2018)04-0036-08Historical vicissitude and value of the landscape ofQingdao Luxun ParkLIU Min,HOU Chun-meng(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Qingdao266033,China)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vicissitude and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of LuxunPark in the macro mountain-and-sea contex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urban history,three stages of Luxun Park are listed:the budding period under German and Japanese occu­pation,the construction period in the years of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reco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Luxun Parkis vicissitude and landscape fea­tures are outlined from such aspects as topography,garden path,functional zoning,spacelayout,to explore modern Chinese landscape gardens based on a macro mountain-and-seaparative a nalyses are made to probe into the value of its history,landscape,botany,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cityscape.Thi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otec­ting and renewing modern parks,historical grounds and proper concepts for future planningand design,as well as reference f or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in modernChina.Key words:historical vicissitude;comparative analysis;Luxun Park;landscape value由德国殖民统治而草创的青岛城市,从1891年的小渔村建置至今,历经德日侵占、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的统治,至今风雨沧桑百余年,成为近代城市中的山海园林之城.1928年建于此的鲁迅公园,至今已有90年历史,是研究青岛乃至全国20世纪30年代公园面貌必不可少的典型案例.收稿日期2018-03-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578296)作者简介:刘敏(1970-),女,山东龙口人.教授,主要从事历史城市与近代园林保护研究.E-mail:chong01@126. com第#期刘敏,等:青岛鲁迅公园景观的历史变迁与价值371鲁迅公园的历史变迁1.1德日占领的萌芽阶段(1897_1922年)鲁 由城 初期的天演变为郊区防再至城(图1),以自 林的状态被自发游憩.1897年,德国人在汇泉边栽植.1903年,浴场西北侧的林带成游 日观景之处.日本第一占期间,将此处 林 *”[1].鲁 的历史以'1.2民国统治的兴建阶段(1922—1949年)初建的 以当时青岛胡 ,称作*+图2(a)),1928年兴建'艺—在&的 g’以青图1青岛手绘地图中的鲁迅公园地带(来源:青岛日报官网),冬青,砌石铺路,辟建花畦、亭阁、挡浪坝和3100 m长的石基路面[2].1931年,公园更*”,同年由蔡元培等,在 设青岛水族馆(图2(b)),翌年2月竣工,并在其中设立中国研究所.1936年,在其东侧建设产业馆(图2 (c)、(d)).1938年,青岛绿化资源急剧减少.至1949年,该 青岛 的三大之一.至此,鲁 的市区 .(c)产业馆前面侧影(来源:青岛画报)(d)产业馆背面全影(来源:青岛画报)图2 20世纪30年代公园照片38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第39卷1.3建国后的再兴建阶段(1949年至今)了纪念鲁迅先生" 于195* “鲁 +同时铺路补阶,修亭改材.木 坊石质(图3(a)、(b)),顶部 平鸽,开创了在 上采用 物造型的 [3].文革期间,现雕像位置建有毛主席语录影壁(图3(c))(增露天 (图4),在 上于1989年兴 极馆. 1986年,鲁 生逝世50 之际,,鲁 生花岗岩.同绘牌坊 ,修旧 . 2001年,新建鲁迅自 、鲁 、呐喊台,吸引大量游客前往游览,公园由德日占领时期的避暑林地演变 念 点.⑷民国时期 (b)20世纪50年代 ⑷文革时期图3人口处的变迁过程(来源:青岛日报官网)从发展历史来看,1928年的建设奠定了 的景观,部虽有所增减,但整体格 风貌有 ,现状景观是 时期的积淀深化而成.因,测绘现状景观可以反 的历史风貌与景观特征" 发 供 ,还可填青岛 城 的缺,同时更为未来公的设计增添历史内涵" 的历史文脉.:鲁迅公园的景观特征以现状测绘为基础,对照历史照片,查阅文献记载后发现,鲁 是顺 时代需求而天成的自然山水园林.2.1地形地貌公园基地为靠海临礁的天然山地,依势而造.整体东高西低,高差2. 6 m(图5中11剖面#北高南低,高差10.5 m(图5中22剖面#园区中部比西部 13 m,比东部低约11 m(图5中33剖面).整体坡 度平缓,局部 ,设以梯路' 观海亭之间,东西坡度4&6°,南北坡度4&10°, ,故建国后图5鲁迅公园地形剖面第#期刘敏,等:青岛鲁迅公园景观的历史变迁与价值39设一台,其余均 化空间' 西坡度5°左右,局部达11%漫步体 .设计者因,景观高度,浑然天成.2.2园路德日占领期间,林下空间没有特意 路,随意活动;民国时期,公园已有 平行、贯通基的行其垂直的 径,均为石路土路,无铺装,但园路 已定;建国后,游区因设施 而新增数径,确定了规则式和自的园路.路在规划之初便遵循因的原则,等高线建设,减小了土方量,保留了自 曲线,丰富了游览体验.2.3功能分区德日占领时期, 林种植区,无具体分区(928年,公园已初具模样,设园路、捭 坊、花畦以及2座亭阁,](图6),依景观体验可分区和游览区(图7) (931年、1936年分别增设水族馆区产业馆区域,分区便区、游览区和城区3大区;建国后,各区增减,但功能格局不变.入口区位于深(b )六角亭游览区博览区| | 入[]游览?匚二博览泰20世纪50年^复原图图6 1928年2座亭阁(来源:山东近代园林)图7鲁迅公园复原各时期变迁40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第39卷段,起于城 路止于 的轴线,形成线 空间,增建的 鲁 .游览区位于中部,增建凝翠亭、鲁迅自 、呐喊台,配以 径 的植被,营造了“复行数,豁然开朗”的景观空间.博览区起于水族馆止于 的鲁 ,展示海洋文化和鲁 生的个人风采,将 观再次推向高潮.无论时 何变迁,公园始终一石,一 (图8).沿岸的 石分 有致,质感天然不加 ,零星自 ,增添了公园的“野生趣味”,使 大 .繁密的 林郁郁葱,使 风景相 .2.4空间布局设之初以木 坊作 空间(图9#装饰繁琐.建国 石 坊,加设台阶" 于简洁.文革时期在 圆形花 有 影壁.植 在后期越来越受 ,松树、、花 坊,与铺 ,加强了以牌坊为中心的椭圆状( 强化了中心点的聚焦效果.顺台阶而下,是以带状中 化为前景、 的卷.图9现状人口平面以凝翠亭 的游览空间(图10)成形于建国后,起于“一亭一石一树”的空间格局(径直指大,将景观 天然台地处的 台,观 大海;向其东侧 林,是兴建之初的木 '角亭,建国后改为石质,以漏墙为边界坐落于 石,礁石一于亭边,自.至今,形成三 于密第#期刘敏,等:青岛鲁迅公园景观的历史变迁与价值41林,数径串起空间的惬意景观.现 区(图11)初建时只有一座穹顶观海亭, 岩.后在其北侧建设中国传统 的水族馆(图12),东侧建设产业馆,将 观相 ,成为鲁 的独特之处.1989年,南极馆于两座之间以自由现 态 其中, 中园,为这一中间地段景观增色不少.图10现状游览区平面-:i图11现状 区平面(a)水族馆平面 (b)水族馆正面 (c)水族馆后面 (d)水族馆侧面图12 20世纪30年代公园中的城市水族馆(来源: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处)上 ,鲁 是一处 西方与中国传统 思想的 .虽然历经不同时期的建设,但始终与自 协调,因, 观整体性,并不断完善 空间景观特色, 体风貌与细部观均上乘之作.独特的自 使其 20世纪30 不 的,由了性的景观特 手法.从城 林文化 发 审视其价值,对于 再创其景观特色意义非.3鲁迅公园的历史与景观价值3.1城市发展高潮与我国海洋研究的见证地青岛在德租日治中奠定了 化建设的良好基础,在中国近代城市中园林建设成就突出.20世纪42青岛理工大学学报第39卷30年代全国很多城市迎来了一个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的高潮,青岛更是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 1924年私立青岛大学的成立、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大批文人雅士移居青岛,一批社会名 流、文化青年来此短居.他们积极开展文学创作、文化创新和普及,奠定了青岛在全国的文化中心地位[5].蓬勃的城市文化促进了高品质公园的诞生,这也成为鲁迅公园能打破传统公园模式的重要思想基础.而鲁 迅公园是当时唯一完整建设的公园,成为这一发展时期的真实写照.鲁迅公园是我国海洋研究的见证地.20世纪30年代我国掀起科学研究热潮,建于此园的水族馆,是 我国最早的海洋研究中心,是中国现代海洋科学的摇篮.作为海洋研究与宣传基地,见证了我国海洋研究 的发展历史.这种将科普、科研等公共建筑与公园游览融合布局的做法,在当时是极为少见的,其价值弥足 珍贵.3.2 20世纪30年代大山海公园格局与风格的典范鲁迅公园依山面海,靠城临礁,成为当时少有的与大山海环境融为一体的公园.这种自然景观是大多 数平坦用地建设的城市公园无法匹及的.上海中山公园是同时期的典型公园,为打破平淡无奇的自然环 境,不断人工增设湖、中国园、山地植物园等,营造自然草坪、土山、小河、水池组合的微地形,].与此相比,更凸显出鲁迅公园借海成景的自然环境特色.浪打礁石、水花四溅的天然美景,亦是上海复兴公园的水池、喷泉以及上海中山公园的人造湖景无法比拟的.由此体现出鲁迅公园“相地合宜、巧于因借”的重要价值.与其他近代城市公园多模仿西式不同,鲁迅公园为融贯中西、扎根地域的公园风格,在近代公园风格 中类型独特.如上海复兴公园以法式风格为主,英式和中式为辅;上海中山公园是以英式风格为主,俄式与 中式为辅,对上海地域文化关注较少,].而青岛鲁迅公园是中西杂交的开放公园,因地制宜,建筑小品以中 式风格为主,又结合青岛地方文化,抛弃木质,改用本土盛产石材筑墙.在青岛西式建筑占主流的情况下,水族馆依然选择了中国城垣式古典民族建筑形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3.3科学与艺术融合的植物学“活化石”作为引进树种的黑松是我国城市的重要树种,走在全国前列的山东黑松种植首推青岛,而青岛又首推 鲁迅公园.已掌握资料显示,山东引进黑松的时间在国内最早,山东南部丘陵山地黑松平均树龄高达63 年,远优于大连28年树龄和南京30年树龄的黑松,].而青岛于20世纪初引进黑松,早于山东省平均树 龄,且其在青岛木本植物中栽植频率最高,达到50_以上,生长状况良好.可见,青岛在我国黑松引进城市 中占 位 '鲁迅公园的百年黑松不仅可成为我国黑松科学引进史的“活化石”,还是鲁迅公园的景观主体.作为徳 占时期的黑松种植之地,至2007年,公园内有2株树龄均为95年的黑松,一株高9.0m,胸径1.3m,冠幅 13 m;另一株高6.5m,胸径1.4m,冠幅9m[8].现在已经高达106年,是国家珍贵保护名木.园内其余黑 松历经80余年的生长,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名木[9].黑松的独特枝干及叶片形态与公园空间交相辉映,独具韵味.3.4保存完好、整体协调而延续文脉的典例虽历经近百年建设,公园布局与格局没有太大变化,包括公园与山海的关系、功能分区、路网,主要建 筑像20世纪30年代的水族馆、50年代的石牌坊也依然如旧.而部分小品虽因老化被改造,但其原来的空 间形态以及与山水融合的特色未变,譬如观海亭榭,虽然材质和形式有所变化,但其当初在礁岩上建设的 挡土墙、挡水坝等依然存在,由其形成的观海平台的形态与材质也均未改变.而且公园目前保存了大量20 世纪70年代以前的建筑构筑物与小品等.从我国历史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之前能够代表特定历史时期的 遗产,是有一定价值而应该被保护的.鲁迅公园的建设历程符合文脉持续性发展观念,从建设历程看,公园建设之初的规划思想被保留与继 承下来,并不断完善.不同时期的建设能够融入原有结构,对公园进行景观修补与特色完善,因此多处后建 设施为这座20世纪30年代公园提升价值,并成为其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鲁迅雕像位于牌坊中轴线 上,对视线遮挡少,相比文革时期的影壁景观层次更为丰富;新建的现代时尚南极馆,与环境协调融合;鲁 迅诗廊在丰富原裸墙的同时,增强了公园的主题韵味和文化氛围.第#期刘敏,等:青岛鲁迅公园景观的历史变迁与价值433.5城市滨海风貌的地标性景观鲁 因特殊的区位 青岛城观带的 观景点 点.不同的海拔高度线的岬,使其其他 观相互借景,形成的 无 喙.在小鱼 俯瞰鲁迅公园全景(图13),而 望小鱼 城市的交融;同时,鲁汇泉 观景的犄角之势.鲁 是青岛城轮廓面的亮点,在立面中依鱼山,与之构成层次分明、高低错落的立体界面,成为城市与的景观过渡(图14)'鱼山、信号山连片" 城市轮廓面的,凸显“红瓦”的城市特色.青岛城市轮廓线的重要特色是由山体自然轮廓勾勒而成,鲁在其中不可或缺.图13小鱼山山顶鸟瞰鲁迅公园(来源:青岛优)图14青岛海岸线立面4结束语鲁 了中西文化,在选址、地形、自 、园林风格等方面都极具代表性.希望对这一型值的 认识,为青岛文化的研究定坚实的,的研究与供思路"更设提供,也为当代我国城 林绿化建设提供借鉴.参考文献:[1] 托尔斯滕•华纳.近代青岛的城市规划与建设[N ].青岛市档案馆,译.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233-264.[2] 郑权.近代殖 青岛城市文化脉络发展及:以莱阳路为例[D ].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14.,]青岛市史志办公室.园林绿化志[N ].北京:新华出版社,199D 28,54,166.[]贾云祥,戚海峰,乔敏.山东近代园林[N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80-383.[]张瑞清.民国时期青岛旅寓文化研究)911 1937[D ].济南:山东大学,2008.[]张安.上海复兴公园与中山公园空间变迁的比较研究[].中国园林,2013(5) )0D 5.[]魏等郎,杜坤,潘春林.黑松引种试验研究[].甘肃林业科技,2006,31(4) : 23-27.[8]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林业局,青岛市城市园林局.青岛古树名木志[N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5.[]孙守信.青岛古树名木[Z ].青岛:青岛市园林环卫管理局,1998: 6065.(英文校审郭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