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鲁迅公园有感
鲁迅公园(8篇)

最新鲁迅公园(8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进步我们的语言组织才能。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吧。
鲁迅公园篇二春节,我们一家到绍兴鲁迅故里玩耍。
在路上我从爸爸的口中知道了鲁迅原名叫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
他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____家。
他一生中写了许多小说,有《吶喊》、《狂人日记》、《朝花夕拾》、《彷徨》等。
听了爸爸的介绍,我对鲁迅产生了无比的崇敬。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到了鲁迅故里。
我一眼就看见了具有水乡风情的巨幅浮雕,上面刻着“鲁迅故里”四个大字和鲁迅的半身像,只见他紧锁双眉,眼睛注视着前方,仿佛充满了对新生活的向往。
跟随着人群,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
跨过高高的门槛,穿过了长廊就到了天井,天井种着两棵茂盛的桂花树,小时候鲁迅就生活在这里。
我似乎看到了他在桂花树下乘凉、玩耍的情景。
接着,我们乘坐了绍兴特有的乌蓬船。
船夫头上戴着毡帽,手上一边划着船桨,一边向我们讲述着绍兴景点的特色。
我坐在窄窄的乌蓬船上,好似自己是小时候的鲁迅,正在赶往看社戏的路上呢!小船把我们载到了“三味书屋”,那里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
走过一座石桥,一拐弯我们就进了内堂,堂内挂着“三味书屋”的横匾,中间摆放着一张很陈旧的书桌。
书桌虽然很普通,但它却藏着深化的意义。
因为鲁迅小时候上课经常迟到,被先生严厉批评后,他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以时刻提醒自己再也不能迟到了。
鲁迅故里的景点还有很多,虽然不是很华美,但它有自己独特的特色。
这次的旅行让我记忆深化,更让我理解了名人鲁迅。
鲁迅公园篇三在我的家乡绍兴,最繁华的中兴路旁,有一条名叫东昌仿口的幽幽巷,这便是世界大文豪鲁迅的故里。
巷口的景墙上有一幅鲁迅吸烟沉思的画像,引人入胜。
景墙下面寿老先生,小鲁迅和他的农家小伙伴的塑像栩栩如生。
顺着青石板路进入小巷,右边有一排乌瓦粉墙,高宅深院的古台门,走过鲁迅祖居,和鲁迅纪念馆,便可来到鲁迅的出生之屋——故居。
游玩上海鲁迅公园的作文

游玩上海鲁迅公园的作文上海的鲁迅公园,那可是个有故事又好玩的地儿。
一进公园门,就感觉像是闯进了一片绿色的小天地。
那树啊,一棵挨着一棵,像是一群正在开秘密会议的绿色巨人。
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漏下来,地上就全是星星点点的光斑,仿佛是谁不小心打翻了金色的颜料盒。
沿着小路走,没多远就看到了鲁迅墓。
一下子,那种庄重的气氛就扑面而来。
墓周围很安静,大家都不自觉地放轻了脚步,仿佛怕打扰到鲁迅先生的安息。
我站在那儿,心里想着,这位文学巨匠就躺在这儿呢,他写的那些犀利又深刻的文字,可是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这时候,我都觉得自己像是个来朝圣的小粉丝,只不过这个“偶像”的影响力,那可是跨越了岁月长河的。
再往前走,就到了公园的中心区域,那可真是热闹非凡。
有一群大爷大妈在跳广场舞,那音乐节奏感超强,大妈们的红裙子一甩一甩的,像一朵朵盛开的大红花。
大爷们也不含糊,跟着节奏,迈着有点滑稽又很认真的步伐。
旁边还有一伙人在练太极,他们的动作慢悠悠的,跟广场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像热情似火的摇滚乐,一个像舒缓宁静的古典乐。
我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都忍不住跟着他们的节奏晃悠起来,感觉自己都快被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氛围给“撕裂”了。
公园里还有个湖,湖水在微风的吹拂下,波光粼粼的。
湖面上有小船在慢悠悠地划着,那些小船的形状也是五花八门,有像小鸭子的,有像天鹅的。
我和朋友租了一艘小船,那感觉就像是自己成了这片小水域的“船长”。
可是,这“船长”可不好当啊,我们俩手忙脚乱的,船不是撞到岸边,就是在原地打转,就像一个喝醉酒的大汉在走路。
这也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这划船啊,划的不是技术,是欢乐。
湖边上还有不少人在喂鱼。
那些鱼可机灵了,一看到有人拿着鱼食过来,就成群结队地游过来,那场面就像海底总动员似的。
鱼的颜色也是各种各样,红的、白的、黑的,在水里挤来挤去,抢着鱼食,嘴巴一张一合的,像是在说:“给我吃,给我吃。
”逛累了,我们就在公园里的长椅上坐下来。
旁边有个老爷爷在拉二胡,那二胡声呜呜咽咽的,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鲁迅公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鲁迅公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鲁迅公园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首先,在参观鲁迅公园的过程中,我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鲁迅先生以他的作品和行为,揭示了社会不公和人性的丑陋面,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独立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而作为当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从鲁迅先生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不断探索社会问题,以回应时代的需求。
其次,在社会实践中,我看到了许多文化传承的努力。
鲁迅公园作为一座文化遗产,通过展览和解说,生动地展示了中国文学和鲁迅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在这里,我见证了鲁迅文化的广泛传承和弘扬,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不仅仅是鲁迅公园,每个文化遗产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责任去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瑰宝,让它们为当代社会创造价值。
最后,社会实践使我对社会责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鲁迅公园作为一个公共文化场所,承担着向公众传达鲁迅思想和文化的使命。
在公园里,我看到了很多志愿者和员工们辛勤工作的身影,他们默默地为公园的运营和文化服务做出贡献。
这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以自己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通过参与鲁迅公园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化传承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文
化传承的工作,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我们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和推动社会进步。
鲁迅公园参观感想

鲁迅公园参观感想第一篇:鲁迅公园参观感想鲁迅纪念馆参观感想十月一十号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了鲁迅公园,主要看了鲁迅纪念馆,鲁迅墓等地方,不仅看到美丽的风景,更进行了一次思想之旅。
在鲁迅纪念馆中,我看到了很多鲁迅著的书,学习的笔记,用过的东西,仿佛历经了他的一生。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留学,不仅学习了日本的医学,他更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民主思想。
在家庭条件窘困的情况下,在社会局面动荡的情况下,鲁迅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求学之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在《致曹白》中写道:“我们总要争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到后来。
”这句话诠释了鲁迅的一生,鲁迅正是这样一个在黑暗社会中不断寻找光明的文人志士。
回国后,鲁迅先生开始了战斗的人生。
为了国民思想的解放,为了民族精神的觉醒,鲁迅用尽自己的一生在黑暗中摸索,为的只是探求一个救国救民的有效方法。
他曾立志学医以此来拯救中国人,让同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
但当他在日本看到麻木的中国留学生时,他明白了学医只能救治人民的身体的病痛却不能医治人民的愚昧,于是他弃医从文,拿起了最有力的武器,向旧社会作斗争。
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让他在“枪林弹雨”中“不惮于前行”,让他在“禁锢的黑屋子中”高声“呐喊”。
战斗中的他是真正的猛士,他率领着笔下的阿Q,祥林嫂,引导着润土,孔乙己,与无边的黑暗的恶势力作斗争。
战斗中的他是真正的猛士,他不仅仅拥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更有极敏锐的理性力量。
在他看似冷酷的理智分析里,又无不燃烧着爱憎的火焰。
他让民众思想上得到解放,有所启发,并开始寻求精神的独立,进而拯救中国。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先生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把自己当做孺子牛,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他还帮助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学习,给她们以思想的指引。
鲁迅先生一生同黑暗作斗争,同愚昧作斗争,不断给人们精神的食粮,让人们找到出路,让人们看到希望。
上海鲁迅公园活动感想

上海鲁迅公园活动感想最近一次去上海鲁迅公园参加活动,让我对这座公园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
鲁迅公园位于上海市中心,占地约30亩,是一座以纪念鲁迅先生为主题的文化公园,也是上海市内较大的公园之一。
这次活动是一个文化交流活动,主题是“鲁迅与当代文化”,因为我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感兴趣,所以我很期待这次的活动。
活动开始前,我在公园内漫步,欣赏着这里优美的景色。
公园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树木葱茏,小桥流水,仿古建筑和雕塑点缀其间。
沿着小径走去,不时可以看到一些文化宣传牌,上面介绍了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也有一些当代文化的相关知识,这让我对鲁迅先生和当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到了活动地点,我看到已经有很多人聚集在一起,大家都在积极地讨论关于鲁迅先生和当代文化的话题。
活动分为几个环节,包括主题演讲、小组讨论以及文化表演。
主题演讲由知名学者和文化人士主持,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当代文化的发展,让我受益匪浅。
小组讨论环节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因为可以跟其他热爱文化的朋友们分享我的看法和心得,也可以倾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
文化表演则是活动的亮点之一,有民乐演奏、舞蹈表演,还有文学朗诵等,都让人感受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文化活动结束后,我还在公园内漫步了一段时间。
这里的环境真的是很宜人,尤其是下午的阳光映照下,景色格外美丽。
我注意到公园内还有一些文化艺术展览,有些是鲁迅先生的手迹和文物,有些是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都给公园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
公园内还有一些文化书店和艺术品店,可以购买一些与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艺术品,非常适合文化爱好者。
整个活动让我对鲁迅先生和中国当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鲁迅公园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位伟大先驱,他对中国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鲁迅公园则是上海市内少有的以鲁迅先生为主题的公园,这里不仅有着浓厚的文化氛围,还是一个很适合休闲和文化交流的地方。
鲁迅公园参观感想

鲁迅纪念馆参观感想十月一十号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去参观了鲁迅公园,主要看了鲁迅纪念馆,鲁迅墓等地方,不仅看到美丽的风景,更进行了一次思想之旅。
在鲁迅纪念馆中,我看到了很多鲁迅著的书,学习的笔记,用过的东西,仿佛历经了他的一生。
1902年,鲁迅东渡日本留学,不仅学习了日本的医学,他更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民主思想。
在家庭条件窘困的情况下,在社会局面动荡的情况下,鲁迅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求学之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这让我想到了鲁迅在《致曹白》中写道:“我们总要争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到后来。
”这句话诠释了鲁迅的一生,鲁迅正是这样一个在黑暗社会中不断寻找光明的文人志士。
回国后,鲁迅先生开始了战斗的人生。
为了国民思想的解放,为了民族精神的觉醒,鲁迅用尽自己的一生在黑暗中摸索,为的只是探求一个救国救民的有效方法。
他曾立志学医以此来拯救中国人,让同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
但当他在日本看到麻木的中国留学生时,他明白了学医只能救治人民的身体的病痛却不能医治人民的愚昧,于是他弃医从文,拿起了最有力的武器,向旧社会作斗争。
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让他在“枪林弹雨”中“不惮于前行”,让他在“禁锢的黑屋子中”高声“呐喊”。
战斗中的他是真正的猛士,他率领着笔下的阿Q,祥林嫂,引导着润土,孔乙己,与无边的黑暗的恶势力作斗争。
战斗中的他是真正的猛士,他不仅仅拥有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更有极敏锐的理性力量。
在他看似冷酷的理智分析里,又无不燃烧着爱憎的火焰。
他让民众思想上得到解放,有所启发,并开始寻求精神的独立,进而拯救中国。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先生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活在历史的长河中。
他把自己当做孺子牛,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他还帮助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学习,给她们以思想的指引。
鲁迅先生一生同黑暗作斗争,同愚昧作斗争,不断给人们精神的食粮,让人们找到出路,让人们看到希望。
鲁迅公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鲁迅公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鲁迅公园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导语:鲁迅公园位于中国上海市虹口区,是为了纪念中国现代知名作家鲁迅而兴建的一座文化公园。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参加了一次鲁迅公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次实践,使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同时也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的实践经历,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一、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的理解鲁迅公园作为纪念鲁迅先生的场所,其中的各类纪念雕塑、石碑、艺术展览等都是对鲁迅先生思想和精神的一种体现。
通过游览和学习,我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鲁迅先生主张“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他在文学和思想上的作品中,往往对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在实践中,我看到了鲁迅先生思考问题的精神,勇于直面社会问题,从不回避和逃避。
这启示我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做一个有“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人。
其次,鲁迅先生关注底层的人民和社会弱势群体,他认为社会的发展应该造福于每个人,而不是只关注少数人的利益。
在游览鲁迅公园时,我被那些描绘工人、农民、城市贫穷居民的雕塑所触动。
这使我意识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有责任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鲁迅先生讲究“实践”的重要性。
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思想和精神时,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鲁迅先生在长篇小说《狂人日记》中写到:“可以吃,是所谓人,可以呼吸,是所谓人,眼睛有光,是所谓人……”他认为真正的人必须是能够行动的人。
在这次实践中,我通过与社区居民交流与合作,行走在社区的街巷,才更深刻地了解了社区民众的需求与问题。
在实践中,我感受到了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体验。
二、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通过参与鲁迅公园的社会实践,我对一些社会问题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是对教育问题的思考。
在实践中,我发现鲁迅公园附近的一所小学的校舍破旧不堪,设施简陋,教学条件非常差。
鲁迅公园参观感受

忆鲁迅爱国之魂
参观了鲁迅公园,才知道什么叫做喧嚣中的寂静。
作为一个公园,它很热闹,有唱歌的跳舞的散步的恋爱的。
作为追忆鲁迅的一个地方,这里又很宁静。
今天,我们还是需要鲁迅,需要一点爱国的热情。
这是永远都没有过时的的话题,即便我们这里没有受人欺侮,我们没有呻吟在敌人的铁蹄下。
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必要,有那么一点爱国的热情。
我不想说先生的丰功伟绩,这点无需我赘述。
我只是想说,在追忆先生的时候,我们能不能不是只走一个过场,而是真的把这些内化为内心的爱国之情。
上半年大家都在热议语文课本里的鲁迅大撤退。
为此,我感到悲哀。
这位曾经为我文化与思想界作出如此之大贡献的人,就这样在被这个社会抛弃。
无论如何,鲁迅精神永不过时。
他曾用最坚决的行动捍卫民族的自由,他曾用最锋利的语言刨铣中国的沉疴,他是中华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远也不能忘却的一个斗士!我们曾经引以为耻的近代史,有他最高亢的的呐喊,有他战斗的雄姿,而文学史上,更是留下了他的字字珠玑,每一句,每读一次,都是灵魂的荡涤,都是心灵的升华。
鲁迅的墓很简单,让我们难以置信。
我们望着不大的一块墓地,心中感慨万千。
或许就是这种斯人已逝的无奈吧。
从公园出来,阳光正好,不知道鲁迅先生,您可对这世界满意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鲁迅公园有感
记得读高一的时候,那时候经常由于身体不好犯头痛。
在开学军训的时候,我就向老师请假去上海看病,在这之前我去过九江、南昌各大医院都没检查什么东西。
这一次,恰好我爸爸也在家,所以我爸爸就带我去上海去看病。
到了上海,感受到了现代大都市的繁华,但我不喜欢这里这里的繁华是嘈杂的,人们的生活是那么的快节奏,没有我家乡的宁静。
在上海看病,光检查都要预约一两个星期,所以我和我爸就当是一次旅游,坐着公交隔一天就去逛一次。
有一次,机缘巧合,来到了一个鲁迅路的地方,和所有街道不同,这里有着别样的文化韵味,这里有好多古董交易的小摊,有从中国各地运来的怪石,最让我惊讶的是有一块石头长的好像肉,我和我爸都以为是一块肉在那里呢,走进一看才觉得这是块石头旁边标注着“肉石”,旁边还有一位身着比较传统的奶奶在用石头演绎一首悲伤的音调。
接着,我和我爸顺着鲁迅路照着地图找到了我向往已久的鲁迅公园,鲁迅公园里就像鲁迅路那里很有文化韵味,这里到处都是由老人自主组织的乐队,他们拉着二胡吹着笛子,伴奏唱着老曲,甚是好听。
正值国庆,参观的人有好多远路的人,当然像我这么远的人还是挺少的。
鲁迅公园很大,是附近上海居民享受文化熏陶的地方,在这样一个偌大的上海城,也许在这里他们才可以放下身心的重担好好享受大自然的宁静。
这里有山有水,除了那些演奏的老人,尽管是假期去鲁迅公园的人并不多,也许大家都在忙于各自的工作吧,没有时间去享受这个城市短暂的宁静罢了,也许鲁迅离我们这个年代太久了他代表的是上一代的精神。
鲁迅啊,鲁迅啊,你当年弃医从文,你的伟大贡献我们都记得,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上有好多你的作品,可当今又有多少人读懂你呢,他们觉得你的文章艰涩难懂,那个时代已经被这个城市的繁华,烟红酒绿所弥漫,谁还会多花点时间想想过去的你们,而现在又有多少人能鼓起勇气去改变整个时代人的思想呢,站在你的雕塑前我发起感慨。
不知不觉中,我看见了一栋楼刻着苍劲有力的几个字“鲁迅纪念馆”映入我的眼前,那几个字是我另一位偶像—鲁迅的同乡兼同姓周恩来周总理,可见鲁迅带给整个社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没有党派之分,他只是想唤醒整个民族的奴性思想想让老百姓过上没有专制和压迫的幸福生活。
“一天,在上课时,教室里放映的片子里一个被说成是俄国侦探的中国人,即将被手持钢刀的日本士兵砍头示众,而许多站在周围观看的中国人,虽然和日本人一样身强体壮,但个个无动于衷,脸上是麻木的神情。
这时身边一名日本学生说:“看这些中国人麻木的样子,就知道中国一定会灭亡!”鲁迅听到这话忽地站起来向那说话的日本人投去两道威严不屈的目光,昂首挺胸地走出了教室。
他的心里像大海一样汹涌澎湃。
一个被五花大绑的中国人,一群麻木不仁的看客一一在脑海闪过,鲁迅想到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觉悟,即使治好了他们的病,也只是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
现在中国最需要的是改变人们的精神面貌。
(《朝花夕拾》)”
鲁迅先生开始想通过医学将中国人身体变得强健。
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有一次,一场电影中,鲁迅看到众多的“体格强
壮,神情麻木”的中国人,在淡然地围观被当作俄国侦探处死的同胞。
鲁迅受到极大的打击,这时他已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鲁迅的梦就这么简单,他只是用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方式去唤醒整个民族。
当我走进鲁迅纪念馆的时候,所幸今天是国庆期间不要门票,尽管不要门票,但是除了保安也就很少有参观的人。
在一楼鲁迅与其朋友的蜡像惟妙惟肖,仿佛鲁迅正严肃认真的审视每一个走进来的过客,看看他笔下的人物现在是不是还存在。
在阁楼里有一个鲁迅书店,里面有书也有纪念品。
再往右走,可以看到好多与鲁迅同年代名人房间的还原,有郁达夫、周作人,可以看到当时人们的书香气韵。
有一对年轻人用相机拍照被保安拒绝了,当时搞不懂这种做法的用意何在。
随后,我和我爸就向二楼走去,二楼陈列的都是鲁迅生前所用的物品,有一把伞,一顶黑色的礼帽,一个鲁迅的石膏头像让我印象深刻,到现在都很深刻。
中间有段小插曲,有一个日本女士旁边有个男士,那男士会中文还问过我怎么用自动售货机,这段小插曲让我觉得即使那时候日本对鲁迅的歧视,但是鲁迅在日本文化中还是有知名度的。
可惜,来参观的中国人还是寥寥无几。
里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铁皮房子,还原了鲁迅的以前住的地方,不过里面有个大屏幕,里面播映着鲁迅死后上海万民随着灵柩恸哭,有三个字赫然在目,那就是“中国魂”,当一个精神领袖突然倒下的时候,我们很茫然,我们只知道哭,不知道路该怎么走,这让我想到一篇关于纪念鲁迅的文章《红日》,鲁迅就像那片红日,虽然快落山了,他的力量永远都会在明天升起的。
最后,我和我爸下了楼去了鲁迅的墓地,也同时看到了一片墙,上面写着为建造鲁迅纪念馆而捐助的名单,里面刻满了日本人的名字很少有中国人的名字,当时就郁闷了,心想:“中国人都这么穷吗,连一个精神领袖纪念馆都舍不得出钱吗”中国的阿Q还在,华老栓还在,狂人还在,如果你细心可以一一找出与他们对应的当今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