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食品的质帚榆 测当中, 包括食 品的品质评价 、 质量 监督、 生产过程的质量监 摔机 食 品科 学研 究 等 等 。 2常用的生物食品检测技术及其应 用 2 1生 物 酶 技 术 在 测定食 品中残余农药含量 、微生物污染 等中经常用到 生物酶检测 法。 生物酶检测法特异性强, 是比较常见的生物检测 方法 , 也取得 了很大 的 研 究进展。将 酶学同免疫学方法进 行结合 ,就 是酶联免疫分析 检测技术 ( E L I S A ) , 具有选择性好 , 灵敏度 高的优势 , 在食 品检 验的各个领 域 已经得 到 r 泛 的应 用 。 在 世 界 范 围 内许 多 国 际 权威 分 析机 构 都将 E L I S A分 析 技 术 作为分析残 留农药的首选方法 。与其他 方法相 比, E L I S A技术具有许多优 势: 具仃很 高的特异性和灵 敏性, 检 出限低, 范 围在 n g到 P g水平 , 属于超 微量分 析技术 ; 检测结 果准确 , 重现性 好: 此方法操 作简单并且耗 费低 ; 样 品处理量大等等 。但是 E L I S A作为食品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对试 剂 的选 择 性 比较 高 , 因此 不 能 同 时 分 析 多 种 成 分 ; 对 具 有 相 似 结 构 的 化 合 物 有 一 定程 度 的交 叉 反 应 : 对 于 分 力 量 低 的化 合 物 或 者 不 稳 定 化 合 物 的 测 定存在 困难等等 。 因此 E L I S A技术还需要进 一步完善 。 目前 , 随着一些基础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和药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和药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1. 引言1.1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和药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和药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是当前食品安全和药品质量控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往往耗时长、操作复杂,且容易出现误差,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
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微生物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通过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避免了传统培养方法需要数日才能获得结果的缺点。
基因测序技术则可以对药品中的微生物进行全面分析,快速确定有无污染。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实现微生物数量的快速准确检测,帮助监测食品和药品的质量。
质谱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能够对微生物进行快速鉴定和定量。
单细胞测序技术则可以帮助研究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和功能。
这些技术的相互结合,使得微生物检测更加全面、快速、准确。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为食品和药品微生物检测提供了更高效、更准确的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和药品微生物检测将更加便捷可靠。
2. 正文2.1 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高效、快速、敏感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
其原理是通过DNA聚合酶对目标DNA序列进行扩增,从而使微生物DNA在检测过程中得到放大。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PCR技术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致病菌、霉菌等微生物,保障食品安全。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不仅会影响食品的口感和品质,还可能带来食源性疾病的风险。
利用PCR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PCR技术还能够对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进行区分,帮助鉴别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各种微生物,为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由于PCR技术具有高效、快速、敏感的特点,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PCR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手段。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指的是以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为基础,利用现代化技术方法生产各种生物制品,尤其是在食品领域有着广泛应用。
生物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增加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提高产量和营养价值,还可以生产许多以前没有见过或者无法生产的新型食品。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1. 基因改良食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对植物和动物等生物进行基因改良,使得它们更加适应环境、生产更高产量的食品、抗病抗虫,并增加其滋味和风味等特点。
例如:耐旱、抗虫的转基因玉米,转基因黄瓜、西红柿等植物上有抗病毒的基因,基因改造的猪肉中含有更多的瘦肉和更少的脂肪。
2. 发酵食品生物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发酵食品,如酸奶、酒类、豆浆等。
利用发酵微生物的作用,原料中的糖类、蛋白质等能够被分解,产生出各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物质。
3. 食品加工生物技术可以生产许多高品质食品,如蛋白质饮料、大豆调味品、营养菌活性饮料等。
比如,利用酪蛋白、大豆、蛋白质等作为原材料进行加工,制造营养均衡的食品。
4. 食物保鲜利用微生物酵素、轻油菌等生物保鲜技术,完成食品的真空包装、食品糖化、调味等操作。
5. 食物检测现代生物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比如PCR技术、DNA条形码检测技术等,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此外,生物技术还能用于食品的微生物检测和预防控制。
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食品品质,提高食品的生产效率,并且保障食品安全。
当然,我们在享受生物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时,也要保持谅解和审慎,谨慎消费。
现代技术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的应用

T logy科技食品科技我国现今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各行各业在技术上都有了质的飞跃,食品检测技术也不例外,不再只是传统的检测技术,也有一些现代技术,比如:近红外光谱技术、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以及生物技术等等,在食品检测中应用现代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检测效率以及结果的准确性。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通常应用于肉类以及酱油等产品的检测。
该技术有很多显著优势,比如: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绿色环保且对人员专业要求不高。
而此技术的缺陷在于其精准度较低,在食品检测过程中会出现误差,灵敏度较低。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完善的模型库,这样通常会花费很多资金及精力,进而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并不能对食品中的每项成分和含量进行检验,而是重点检验食品中的某些成分。
例如:醋和酱油中酸和糖的含量、酒中的乙醇含量以及牛奶中的诸多成分等。
2 电子鼻和电子舌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食品品质品质评价指标通常有气味、外观、质地、滋味和营养等。
以往检测人员主要是通过感官去检测这些项目,但是人的嗅觉和味觉系统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且会疲劳。
而电子鼻由气敏传感器、信号处理和模式识别系统等功能器件组成;电子舌是用类脂膜作为味觉传感器,以类似人的嗅觉和味觉的感受方式检测食品的质量。
能提高食品品质评审的客观性、可靠性、重复性,减少人为评定差异,在植物油、水果及酒类的检测中普遍应用。
3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生物技术,是指对食品中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寄生虫、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多种物质进行分离培养的技术。
并结合相关仪器对其生物特性及物理形态进行观察分析,进而确保食品安全[2]。
伴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将其应用在食品科学中可明显提高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性。
然而这项技术也存在不足之处,如耗时长、操作难度大、对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且成本也较高。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关键词:食品检测;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pcr- 免疫技术;免疫亲合色谱技术食品安全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还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
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公众和政府对食品检测高度重视。
本文概括描述了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pcr-免疫技术、免疫亲合色谱、生物芯片这几种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并进行了前景展望。
一、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扩增dna片段的方法,原理是在dna模板、引物、dntp、缓冲液、mgcl2溶液和热稳定dna聚合酶的反应混合物中,通过模板dna和引物之间的变性、复性和延伸这3步反应为一个周期,循环进行,指数增加dna片段含量。
其以特异性和灵敏度高、快速等优点,广泛地应用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
rahn等[1]第一次用pcr的方法对沙门氏菌进行了检测,检出率为99.4%。
germini等[2]对鸡蛋中的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和单增李斯特菌等进行了多重 pcr检测。
何鸿举等[3]等利用该技术快速检测了腐烂苹果的扩展青霉菌。
二、elisa 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建立在免疫酶学基础上,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作为主要试剂,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通过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呈色反应来对样品中特定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技术。
此项技术在农药和病原微生物、转基因食品、兽药残留、违法添加物质、等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广泛应用,如恩诺沙星和瘦肉精等。
三、pcr-elisa 技术pcr-elisa 技术,也叫免疫-pcr技术,是将上述两种技术联合起来的一种技术。
主要原理是将dna分子作为标记物,在对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的同时进行抗原抗体反应。
常用生物素作为连接分子,可形成抗原-抗体-亲和素-生物素-dna复合物,然后加入pcr扩增后的标记dna。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生物检测技术是利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生物样品中的特定分子或特定细胞的存在与否、数量和状态等信息,来确定生物标本的特性和质量。
在食品检测中,生物检测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和品质监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论述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ELISA是常用的生物检测技术之一。
它基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在检测食品中的残余物质、添加剂、抗生素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乳制品中检测伪单胞菌、丙酮酸杆菌、耐药性菌群等;在肉制品中检测多种抗生素残留、可溶性鱼肉蛋白、人工合成的食品色素等精细过程中,ELISA技术可以高效、灵敏地检测出细小的异常成分,使得食品质量得到了进一步保障。
2、PCR技术PCR技术是一种快速、高准确性、高通量的生物检测技术。
它在食品检测领域主要用于检测微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存在。
例如,PCR技术可以检测到食品样品中的沙门氏菌、病毒、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污染情况;同时,PCR技术还可以用于检测转基因食品中的GM成分是否达到标准,保证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
3、质谱技术质谱技术应用广泛,它通过检测分子的质量、荷电量、分离方式等特征,来分析样品中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
在食品检测中,质谱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营养成分、化学污染物、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等微量物质。
例如检测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物,检测海鲜中的重金属含量等,质谱技术能够为食品安全的评估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
4、纳米技术纳米技术是一种以纳米尺度为特征的技术,可以制造纳米尺度的材料和装置,其表现出的特性、性质比普通尺度的材料性能更优秀。
在食品检测中,纳米技术主要应用于生物传感器制造和纳米药物制备等方面。
例如,纳米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肉制品中的细菌、生鲜果蔬中的农药等,还可以对食品的加工过程、保质期和储存条件进行检测。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摘要】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食品行业的热门话题。
本文从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纳米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基因工程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包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等,然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则可以提高食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而纳米技术的应用则有望改善食品的保鲜性和营养传递性。
尽管现代生物技术为食品工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但食品领域的生物技术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未来的发展趋势将继续关注食品工程的创新及技术的持续进步,为食品行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关键词:现代生物技术、食品工程、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生物技术、食品加工、纳米技术、发展趋势、新思路、方法、探索、完善。
1. 引言1.1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是食品行业中的一大创新和突破。
通过运用最新的生物技术,食品工程领域得以开发出更加安全、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的食品产品。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食品的质量,同时也提高了食品的产量和生产效率。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生产中的基因工程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基因工程可以帮助食品生产者改良作物的基因,使其具有更好的抗病能力和适应性。
这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同时也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从而生产出更健康、环保的食品。
现代生物技术为食品工程领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不断探索和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将继续为食品工程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食品工程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基因工程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基因工程在食品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食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改善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在食品作物中引入抗病虫性基因,使其具有抗虫抗病能力,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食品、药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而且不会影响食药中其他菌类,对致病微生物细菌能够快速 片有较长的发展历史,药物的运行机理在于直接或间接将细
地进行测定,无需消耗更多时间,其效率更加理想。
胞中部分结构的基因表达方法改变,采用此技术能够进行大
1.2 技术缺陷
规模解析生物基因,在检测过程中能够有效缩短动物实验需
现阶段,食药种类加多,其中的致病菌致病性也在发生 要消耗的时间成本,其能够提升临床试验的效率,为医药研
变化,传统手段检测的精确度较低,采用这种检测技术能够 发人员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该技术的研发效率相对较高,
使外界条件带来的影响减弱,待测 DNA 分子片段的数量能 能够防止更多安全事故风险出现。现阶段,很多检测企业都
在短时间内增加,其缺点在于需要在高温度环境下进行检 在积极将这项技术应用于食药检测中,并对基因芯片技术进
食药检测,在实际检测中探究新的检测方法,提升检测的
该项技术是许多业内研究者分析致病微生物细菌的重要 精度,确保在食药检测过程中将微生物群落特点精确地检测
方法,例如检测李斯特菌或常见的大肠杆菌等,该技术与 出来,切实提升食药检测的精度,使检测结果能够反映出食
PCR 技术一同应用能够获得新型酶链式反应 [4],然后选择 药的安全性。检测企业需要不断在实践中对现代检测技术
3.1 技术优势
生物的代谢活性及生物的具体数量。此外,集合 DNA 测
目前现代免疫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优势突出,与 序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检测质量,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以往的食药检测技术相比,采用这检测技术的精确性更高, 对各类真菌差异性检测的区别效果较高 [5],而 DNA 测序
现代免疫技术能够将多种常见病原细菌有效检测出来,并 技术能测定群落数量,二者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更多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潘云娣 杨文鸽(宁波大学生命学院,宁波 315211)摘 要: 介绍了DNA探针、PCR技术、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微生物及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着重阐述了PCR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同时简要介绍了生物芯片及其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DNA探针 PCR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 生物芯片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Biological T echnologies in Food T estingPan Yundi Yang Wenge(L if e College Ni ngbo U niversity,Ni ngbo 315211)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in food microorganisms and GMO identification of four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ech2 niques were introduced:DNA probes,PCR technique,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biochip.The principle,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PCR technique were especially detailed discussed.The biochip and its application prospect were also presented.K ey words: DNA probes PCR technique Immunological examination Biochip 随着我国食品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外贸易的需要,食品的检测与分析工作已经提高到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为了保证食品的标准品质,开展食品科学技术研究,寻找食品污染的根源,人们更需要对食品进行各种有效营养物质和对人体有害、有毒物质的检验和分析。
我国目前采用的食品检验方法还比较落后,已不能适应人们对食品卫生和安全的需求。
因此,改进和完善食品检测技术已迫在眉睫。
自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模型,揭示了遗传密码的奥秘。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各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出现,主要包括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和现代免疫技术等,目前这些技术在食品检测和分析等方面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另外,生物芯片技术也在食品检测方面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这些技术尤其是PCR技术在食品检测方面的应用与特点作一探讨。
1 DNA探针法两条不同来源的核酸链如果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就能够特异性的结合而成为分子杂交链。
若在已知的DNA或RNA片断上加上可识别的标记(如用32P同位素标记),就可制成DNA探针,用以检测未知样品中是否具有与其互补的序列[1]。
目前使用的DNA探针杂交方法总体上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异相杂交(即固相杂交技术)。
二是同相杂交(即液相杂交技术)。
近年来DNA探针杂交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十分活跃,目前已可以用DNA探针检测食品中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 al monella)、志贺氏菌(S higella spp)、李斯特氏菌(L isteria monocyto2 genes)、金黄色葡萄球菌(S taphylococcus an2 rens)[2,3,4]等。
1991年周志江[5]等用生物素标记的编码大肠杆菌耐热毒素(ST)的DNA片断作为基因探针,检测了污染食品中的产ST大肠杆菌。
1993年3月陈倩[6]等对自食品中以血清学初筛分离出的78株ESIEC菌株,以入rp2z基因探针检测其HPI毒力岛基因,结果检出7株,可鉴定为ESIEC大肠杆菌。
本法特异、敏感而又没有放射性,且不需要进行复杂的扩增菌和获得纯化培养而节省了时间,从而减少了毒力丧失的机会,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2 PCR技术PCR技术是1985年诞生的一项DNA体外扩增技术。
该技术自问世以来,就以惊人的速度广泛生物技术通报・技术与方法・ B IO TEC HNOL O G Y BULL ETIN 2004年第6期地应用于生物及食品学科的众多领域,在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及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方面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1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简单地说,PCR的基本原理是在体外对特定的双链DNA片段(靶DNA)进行高效扩增,故又称基因体外扩增法。
在体外合适条件下,先将靶DNA 变性成为单链,然后加入人工设计与合成的两段寡核苷酸引物,在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和4种dN TPs底物存在的条件下,这对引物沿靶DNA按5′→3′方向延伸,合成新的DNA双链。
新合成的DNA双链又可作为扩增的模板,继续重复以上的DNA多聚酶链式反应。
2.2 PCR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2.2.1 PCR技术在食品致病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PCR技术用于食品中致病微生物的检测较之传统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等特性,其优越性无可比拟,因而该技术在食品致病菌的检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LM)对牛奶等食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是食品中的主要病原菌。
传统的检测方法存在周期长、操作繁琐等不足之处。
孙焕东[7]等采用裂解法提取DNA,应用半套式PCR对其进行检测,设计合成的引物可特异地将其扩增,并对其它菌不产生反应,显示了较强的特异性。
从敏感性看,检测限度可达到10个U FC以下,较之常规PCR检测有所提高;同时,检测只需要5~6h,较之传统方法快得多。
杨百亮[8]通过对TaqDNA聚合酶和引物浓度等条件的标化,建立简便实用的快速检测牛奶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氏菌试剂盒,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肉毒梭菌:食品中肉毒梭菌是引起肉类中毒的潜在因素。
用常规方法从食品中分离鉴定肉毒梭菌至少需要4天,不能达到快速检测的目的。
王颖群[9]等通过检索肉毒神经毒素的基因序列,选择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用以同时扩增A、B、E和F型毒素的基因。
由于肉毒梭菌中毒标本极少,因而用A、B、E和F型肉毒梭菌人工感染10种食品以制备模拟标本,采用适当方法处理后进行PCR检测,实现了快速、敏感、特异检测的检测结果。
但由于肉毒梭菌中毒最终由肉毒神经毒素引起,而PCR只能检测肉毒梭菌的存在与否,因而对食品肉毒梭菌和毒素并存,或有菌无毒的情况,PCR检测不具确定的诊断结果,只具参考价值。
沙门氏菌:沙门氏菌是温、冷血动物的肠道菌,分布范围广泛,是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之一。
利用PCR技术对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同样具有传统常规培养法所不具有的快速、简便、特异性强等特点。
P.Whyte[10]等人分别采用传统方法与PCR技术对生禽肉中沙门氏菌进行检测发现,采用传统方法检出了16%的样品被沙门氏菌污染,而运用PCR技术则检出了19%的污染样品,可见PCR技术的敏感性更强。
而当两者结合使用时,这一数字上升到了23%。
几乎所有的沙门氏菌都具有侵入性相关遗传因子(irvA),以此遗传因子为目标的沙门氏菌(Prime PCR screening kit)由日本鉴酒造株式会社在市场上销售,用它不需要特别的技术,就可以高灵敏度地检测出沙门氏菌遗传因子,从而检测出沙门氏菌。
弧菌:副溶血弧菌是海洋和盐湖中微生物区系的重要成员。
水产品常常自身携带该菌,因而给该菌在水产品加工中的预防带来难度。
有人[11]对相关食品进行副溶血弧菌增菌后,分别用新建的PCR 方法和常规培养法进行平行比对实验,以评价PCR 方法与常规生化法的符合程度,发现结果完全相符,说明PCR法的准确与可靠性。
而PCR法在操作、周期长短、灵敏度、检测成本等方面显然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除上述几种食品致病菌外,PCR技术还可用于顽固性梭状芽孢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的检测[12],且同样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
2.2.2 PCR技术在食品转基因成分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转基因食品日益走进我们的生活。
但是随着转基因食品逐渐走上人们餐桌的同时,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普遍关注。
这是由于转基因食品中通常会有新的遗传物质(NDA)和蛋白质,而这些物质在传统的食品中或许不存在[13]。
因此,为了保障人类的身体健康,消除消费者顾虑,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商品流通,建立快速、简便、准确的转基因检测方法非常必要。
722004年第6期 潘云娣等: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目前,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核酸检测法、蛋白质检测法、酶活性检测法。
每个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不足,而PCR仍然是最常用以及最适用的检测转基因食品的方法。
这是由于PCR法不同于蛋白质法和酶法,后两者一般不能用于加工后产品的检测,因为蛋白质已变性,而PCR法则不受此限制。
已有文献报道[14]在借鉴几种传统定量PCR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检测。
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因,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检测整个PCR进程。
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的方法。
该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定量方法所存在的假阳性及准确度不高的难题。
Farid E.Ahmed[15]则采用了另一种PCR方法———Q2PCR(qualitative PCR)对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后认为该法特异性强,敏感度高,并且灵活性强,对任何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都能进行较低含量水平的检测。
如果预先设定食品中转基因成分的下限值(阈值),那么可以利用该法检测出的GMO水平是否高于该阈值来决定是否对产品进行转基因标签。
2.2.3 PCR检测方法的问题及展望采用PCR技术对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及转基因成分进行检测的方法虽然具有特异性强、敏感度高、简便快速等优点,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就是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PCR是一种极为灵敏的反应,一旦有极少量外源性DNA污染,就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而样品间的交叉污染或时间延长也会导致PCR产物的假阳性产生。
因而在PCR检测过程中必须严格操作,并设立阴性对照,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第二是引物的问题。
目前,PCR引物的合成是该技术普及的最大障碍,有待进一步改善才有希望成为食品微生物常规检测技术之一。
此外,各种实验条件控制不当或靶序列的选择不当等,都可能导致产物突变或降低其灵敏度和特异性。
因而,稳定性也是PCR技术必须改进的问题之一。
之前所述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虽然克服了假阳性及定量准确度不高的难题,但是由于荧光定量PCR仪价格昂贵,暂时也难以普遍推广。
因此,如何利用与其他技术的结合使PCR成为一种稳定、灵敏、易操作且成本低廉的技术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