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手术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普外科医学知识点

普外科医学知识点

普外科医学知识点普外科,全称为普通外科,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涵盖了各种与人体表面和腔内组织有关的疾病和疾患的诊断、治疗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普外科医学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这个领域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一、手术刀具及消毒在普外科手术中,手术刀具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手术刀具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手术刀、剪刀、钳子等。

手术刀具在使用前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确保手术的无菌环境,防止感染的发生。

消毒方法有多种,最常用的是高温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

高温蒸汽消毒是通过将手术刀具放入蒸汽消毒器中,利用高温高压的蒸汽杀灭细菌和病毒。

化学消毒则是利用消毒剂对手术刀具进行浸泡、擦拭或喷洒,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二、手术创口愈合在普外科手术中,手术创口的合理愈合是至关重要的。

手术创口的愈合分为原发性愈合和次级愈合两种方式。

原发性愈合是指创伤创口清洁,并通过缝合技术将伤口边缘重合,促使快速愈合。

次级愈合则是指创伤创口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缝合,而通过自然修复的过程。

手术创口愈合的关键是保持局部伤口的清洁、干燥和适度的张力。

此外,还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防止创口感染的措施,加速愈合过程。

三、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又称腔镜手术,是一种通过腹壁小切口和腹腔内放置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的技术。

相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势。

在腹腔镜手术中,医生通过腹腔镜器械进行组织操作,观察手术过程的细节,并通过高清摄像系统传输图像,使医生能够清晰地看到手术视野。

腹腔镜手术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如胆囊炎、阑尾炎、胃肠道肿瘤等。

四、伤口感染的预防和处理在普外科手术中,伤口感染是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为预防伤口感染,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彻底的皮肤清洁,并在手术中保持无菌操作。

手术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伤口清洁和换药,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感染迹象。

对于已经发生感染的伤口,医生通常会根据感染情况和严重程度选择使用抗生素或进行手术。

手术操作重要基础知识点

手术操作重要基础知识点

手术操作重要基础知识点
1. 麻醉与手术安全:手术前应评估患者的麻醉需求和风险,并采取适
当的麻醉措施。

同时,手术室环境要符合安全标准,医疗器械和药物
要妥善管理,以确保手术过程安全无误。

2. 术前准备:手术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和实验室检验数据,以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此外,手术
部位要进行适当的标记,并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药物和其他辅助设备。

3. 感染控制: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和护士必须严格遵守感染控制准则,以防止手术部位感染。

这包括正确佩戴手术衣、手套和口罩,以
及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保持手术场地的清洁和无菌状态。

4. 解剖学知识:了解人体解剖学是进行手术操作的基础。

医生需要熟
悉手术部位的解剖结构、器官位置和血管分布,以避免对周围结构的
损伤,并确保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5. 手术技巧与操作规范:不同类型的手术需要具备相应的手术技巧和
操作规范。

医生需要了解包括切割、缝合、止血、吻合等在内的手术
技术,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效果。

6.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得到适当的术后护理。

医生需要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疼痛程度,进行相关的治疗和康复指导。

此外,医生还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术后护理和注意事项,以促进患者的
康复和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操作重要基础知识点是医生必须掌握的一系列知识和
技巧。

只有具备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医生才能在手术中高效、安全地进行操作,并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学手术学知识点

医学手术学知识点

医学手术学知识点医学手术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通过手术干预来治疗疾病、改善健康。

在医学手术学领域涉及到众多知识点,本文将介绍一些医学手术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手术入路手术入路是指医生在进行手术时选择的切口或穿刺点,其选择直接影响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病人的康复情况。

常见的手术入路包括胸骨下切口、左侧肋骨间隙切口、腹腔镜入路等。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二、手术器械在医学手术学中,手术器械是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必不可少的工具。

常见的手术器械包括手术刀、镊子、钳子、吻合器等。

医生在使用手术器械时需要注意器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手术技术医学手术学强调对手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包括手术的切割、缝合、止血、吻合等技术。

医生需要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手术技术水平,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和病人的安全。

四、手术并发症在进行手术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出血、伤口裂开等。

医生需要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充分评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同时,医生还需要及时发现并处理手术并发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五、手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是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对术后患者的恢复和康复起着关键作用。

护士需要根据医生的要求和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的护理方案,包括伤口换药、饮食调理、生活指导等,保证患者的康复过程顺利进行。

六、手术风险医学手术学存在一定的风险性,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时需要认真考虑手术的风险和收益。

医生在为患者选择手术方案时需要权衡风险和益处,尽量减少手术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总结医学手术学是医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涵盖广泛的知识点和技术要求。

医生和护士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手术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希望本文介绍的医学手术学知识点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增进对医学手术学的了解和认识。

浅谈各科手术配合常规

浅谈各科手术配合常规

宫外孕手术配合一、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二、手术体位:仰卧位三、手术切口:腹部正中切口四、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五、铺巾要求:铺无菌巾由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完成。

铺巾前,洗手护士穿戴手术衣手套,医生操作分两部分,未穿手术衣未戴手套时由洗手护士协助铺巾,治疗巾按下—对—上—近顺序大小双层单后,医生双手臂重新消毒一次,穿戴好手术衣手套,铺孔巾。

【①器械护士递1,2,3块治疗巾,折边对向助手,依次铺盖切口的下方,对方,上方;②第4块治疗巾,折边对向自己,铺盖切口的同侧,4把布巾钳固定;③铺大单2块,于切口处上外翻遮盖上身及头架、向下外翻遮盖下身及托盘,保护双手不被污染;④铺直孔巾1块,切口处的箭头朝上,遮盖全身、头架及托盘;⑤对折中单1块,铺于托盘面上。

】六、器械布类准备:基础包,消毒盆,全宫械,各类拉钩,手术衣,无菌镊,外包布,腹包,针盒七、一次性物品:留置针(18#、20#),三通旋塞,棉枝,带显影纱块,慕丝线(3-0、2-0、1-0)刀片(20#、11#),电刀笔及擦,吸引管,引流瓶,各型号手套八、护士配合九、手术步骤与手术配合腹式子宫切除术(子宫全切除术)手术配合一、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二、手术体位:仰卧位三、手术切口:腹部正中切口四、消毒范围:上至剑突,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五、铺巾要求:铺无菌巾由器械护士和手术医生共同完成。

铺巾前,洗手护士穿戴手术衣手套,医生操作分两部分,未穿手术衣未戴手套时由洗手护士协助铺巾,治疗巾按下—对—上—近顺序大小双层单后,医生双手臂重新消毒一次,穿戴好手术衣手套,铺孔巾。

【①器械护士递1,2,3块治疗巾,折边对向助手,依次铺盖切口的下方,对方,上方;②第4块治疗巾,折边对向自己,铺盖切口的同侧,4把布巾钳固定;③铺大单2块,于切口处上外翻遮盖上身及头架、向下外翻遮盖下身及托盘,保护双手不被污染;④铺直孔巾1块,切口处的箭头朝上,遮盖全身、头架及托盘;⑤对折中单1块,铺于托盘面上。

医学手术学知识点

医学手术学知识点

医学手术学知识点手术是医学领域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旨在通过切除、修复、更换或植入来改变疾病部位的结构或功能。

医学手术学是研究和应用各种手术方法、技术和原则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医疗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医学手术学的常见知识点。

1. 手术分类手术可以按照多种分类方式进行划分。

其中一个常见的分类是根据手术切口的情况,可分为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开放手术通常需要较大的切口,用于进行大规模的切除、修复或重建手术。

而微创手术则借助光纤仪器或显微镜器械进行,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另一个常见的分类是根据手术的目的,比如,拯救性手术旨在挽救患者的生命,改善其健康状况;重建性手术旨在修复、重建组织或器官的功能;美容手术旨在改善外貌等。

2. 手术前准备在进行手术之前,医生需要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的安全。

患者还需要遵守术前禁食、禁饮水等指导,准备好相关手术所需的物品,如病床、手术器械等。

3. 麻醉麻醉是手术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于使患者处于无痛或无意识状态,以便医生能够顺利进行手术操作。

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腰麻等。

全身麻醉要求患者完全失去意识,而局部麻醉仅使特定部位失去感觉。

麻醉需要由专业的麻醉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要求进行操作。

4. 手术操作手术操作是医学手术学的核心内容,一定要由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或手术团队来执行。

手术操作的步骤和技术各不相同,取决于手术的性质和目的。

医生需要仔细操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精确的操作技术和良好的创面处理。

5.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接受适当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训练。

这包括对创口的清洁和更换敷料,预防感染;根据医生的指示服用药物,控制疼痛或预防并发症;进行康复训练,帮助身体恢复功能。

此外,手术后的患者还需要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控制因素,如保持良好的饮食、定期进行复诊等,以促进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

外科学基础知识点

外科学基础知识点

外科学基础知识点外科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广泛的外科手术技术和相关的基础知识。

了解外科学的基础知识点对于从事外科工作的医生和医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外科学的基础知识点,包括外科手术的类型、手术器械和注意事项等。

一、外科手术的类型外科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根据手术的目的和操作部位,外科手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通过腹部小切口,利用腹腔镜和相关器械进行操作的手术。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胆囊切除、子宫肌瘤切除等疾病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2.开放手术:开放手术是通过较大的切口进行手术操作。

它适用于复杂疾病的治疗,如心脏手术、肝脏切除等。

3.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介于腹腔镜手术和开放手术之间的一种手术方式。

它通过较小的切口,并借助显微镜和各种微创器械进行操作。

微创手术适用于肿瘤切除、关节镜手术等。

4.介入手术:介入手术是通过导管等介入设备,通过体内或体外的手段进行治疗。

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血管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

二、手术器械手术器械是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常见的外科手术器械包括:1.手术刀:手术刀是外科手术中最基本的器械之一,用于切割组织和解剖器官。

2.各种夹钳:夹钳用于夹取血管、分离组织等操作。

3.缝合针线:缝合针线用于缝合切口或组织,并进行伤口的愈合。

4.凿子和锤子:凿子和锤子通常在骨科手术中使用,用于矫正骨骼畸形或进行骨折复位。

5.各种吻合器:吻合器用于连接血管或组织,促进愈合。

除了上述常见的手术器械,还有许多特殊用途的器械根据手术类型和手术需求而定。

三、手术注意事项进行外科手术时,除了技术要求高超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术前准备: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全面评估、手术计划的制定、手术所需设备和药物的准备等。

术前准备的充分与否将直接影响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2.手术操作:手术操作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遵循正确的操作步骤和规范。

手术的定义以及分类标准

手术的定义以及分类标准

手术(shǒu shù),俗称开刀,指医生用医疗器械对病人身体进行的切除、缝合等治疗。

以刀、剪、针等器械在人体局部进行操作,来维持患者的健康。

是外科的主要治疗方法,俗称“开刀”。

目的是医治或诊断疾病,如去除病变组织、修复损伤、移植器官、改善机体的功能和形态等。

早期手术仅限于用简单的手工方法,在体表进行切、割、缝,如脓肿引流、肿物切除、外伤缝合等。

随着外科学的发展,手术领域不断扩大,已能在人体任何部位进行,应用的器械也不断更新,如手术刀即有电刀、微波刀、超声波刀及激光刀等多种,因之手术也有更广泛的含义。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手术可以分为多种类型:1.根据手术的精细程度,可分为大手术、中手术、小手术和显微镜手术。

2.根据手术途径可分为内镜手术和腔镜手术。

3.根据手术应用范围可分为普通外科手术、骨科手术、泌尿系手术、胸科手术、心血管手术、妇产科手术等。

4.根据手术方式可分为传统开放性手术及微创手术。

5.根据患者的状况可分为一般手术及急症手术。

6.根据手术部位可分为头面部手术、颈部手术、胸部手术、腹部手术及四肢手术。

7.根据是否进入人体腔、管道系统等进行分类,如经口、经鼻、经尿道等。

8.根据切开人体组织与否分为切开手术与腔内手术等。

9.根据是否移植器官分为非移植手术与移植手术。

10.根据是否涉及创伤分为创伤性手术和非创伤性手术。

11.根据是否有创口分为有创手术和无创手术。

12.根据麻醉方法分为全麻手术与局麻手术等。

13.根据医疗技术分类如机器人辅助手术等。

14.根据术式种类如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等。

15.根据是否需要输血分为输血手术与不输血手术等。

16.根据是否需要植入分为植入术和非植入术等。

17.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小儿手术与成人手术等。

18.根据其他特殊情况分为诊断性手术与治疗性手术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分类标准可以查阅医学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全面的信息。

外科笔记重点总结

外科笔记重点总结

外科笔记重点总结作为一名医学生或外科从业者,外科笔记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记录了丰富的外科知识和临床经验,也是我们复习备考和提升专业能力的宝贵资料。

下面,我将为大家梳理一份外科笔记的重点内容。

一、外科手术基本操作1、切开切开是外科手术的第一步,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切口位置和方向,以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同时尽量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

切口应遵循局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避免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和器官。

在切开时,手术刀的握持和用力要稳定、均匀,确保切口整齐、平滑。

2、止血止血是手术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有效的止血可以保证手术视野清晰,减少出血引起的并发症。

常见的止血方法包括压迫止血、结扎止血、电凝止血等。

在处理较大的血管时,要准确结扎或缝扎,避免结扎不牢固导致术后出血。

3、缝合缝合是将切开或分离的组织重新连接起来,促进伤口愈合。

缝合时要选择合适的缝线和缝合方法,根据组织的特点和张力确定缝合的间距和深度。

常见的缝合方法有单纯缝合、内翻缝合、外翻缝合等。

4、打结打结是缝合过程中的重要操作,牢固的结可以保证缝合的稳定性。

常用的结有方结、三重结等,打结时要注意双手的协调配合,避免结松脱或过紧。

二、外科感染1、病因外科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伤口污染、血液循环传播、淋巴系统传播等。

患者的免疫力低下、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异物存留等因素也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2、临床表现外科感染的临床表现因感染的部位、病原体的种类和患者的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局部表现为红肿、疼痛、发热、功能障碍等,全身表现可能有发热、寒战、乏力、食欲不振等。

3、治疗外科感染的治疗原则是消除感染病因,控制感染扩散,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治疗方法包括局部处理(如切开引流、湿敷等)、抗生素应用、支持治疗(如补充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

三、创伤1、分类创伤可以分为闭合性创伤和开放性创伤。

闭合性创伤如挫伤、扭伤、挤压伤等,皮肤表面完整,但内部组织可能受到损伤;开放性创伤如切割伤、刺伤、撕裂伤等,皮肤和黏膜有破损,容易发生感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局部麻醉方法: 1、表面麻醉 2、局部浸润 3、传导麻醉 4、脊髓麻醉
麻醉部分
• 全身麻醉:主要是中枢麻醉状态,表现镇痛、镇静,
松弛肌肉,意识消失等。 (一)吸入麻醉 (二)非吸入麻醉
速眠新注射液 杂种犬用量:0.08-0.12ml/kg 纯种犬用量:0.06-0.1ml/kg
• 缝合的方法 (1)单纯缝合法 又称单纯对合缝合,缝合后创缘对合
• ⑥连续锁边缝合 本法于单纯缝合相似。在缝合时每次将 线交锁(图3-17)此种缝合方法能使创缘对合良好,多用 于皮肤和胃的缝合及活动性较大的部位缝合。
十字缝合
连续锁边缝合
(2)、内翻缝合法 适用于胃肠、子宫、膀胱、等官腔器官 的缝合,一般分为间断内翻缝合法、连续内翻缝合法和袋口状 缝合法(荷包缝合法)三种。
2.指套法:为传统执法。用拇指、无名指套入钳环
内,以手指活动力量来控制持针钳的开闭,并控制其张开 与合扰时的动作范围。如图:
.
3.掌指法:拇指套入钳环内,食指压在钳的前半部
做支撑引导,余三指压钳环固定于掌中。拇指可以上下开 闭活动,控制持针钳的张开与合拢。如图:
创巾钳
又称布巾钳,亦有数种样式,其 头端为弯曲的相互重迭的两个尖 齿。常用的巾钳见(图5-18)主 要用于固定手术巾,使用时同手 术创巾一起夹住皮肤,防止手术 创巾移动。避免在手术过程中手 或器械与术部接触。
①伦勃特氏缝合法 又称垂直褥氏内翻缝合,是胃肠手术传统 的缝合方法。
A、间断伦勃特氏缝合法 缝线分别穿过切口两侧浆膜及肌 层即打结,使部分浆膜内翻对合,用于胃肠道内翻缝合。
B、连续伦勃特氏缝合法 由切口一端开始,先作肌浆层间 断缝合,再用同一条对浆膜肌层缝合,直到创口缝完打结(图 ②库兴氏缝合 又称连续水平褥氏内翻缝合,缝合方法(针与 切口平行)于切口一端开始作肌浆层内翻,再用同一条线平行 缝合侧切口(图3-19)。
①间断外翻缝合法,又分为直褥氏、横褥氏两种。
A、直褥式间断缝合:常用于皮肤松弛的缝合(如阴囊)以 防皮肤创缘内卷、重叠。方法是从创缘近端0.2-0.3cm进针, 从对侧创缘相应位置出针,然后在出针侧创缘的远端进针,在 对侧创缘远端出针,最后打结。
• B、间断水平褥氏缝合(横褥式) 常用于马、牛、犬、 的皮肤或血管缝合,缝合方法,在创缘一侧进针,对侧相 应部位出针,随后在距创缘相等的距离进针,对侧相应位 置出针,打结。
平整。
• ①结节缝合法 常用于皮肤、皮下组织粘膜的缝合。是 一种古老、最常用的方式,将缝针引入15-25cm缝线,于 创缘一侧垂直刺入和对侧相应部位穿出打结。每逢一针打 一个结,缝合要求创缘对齐,缝合创缘距离根据皮肤厚、 薄来决定,一般小动物3-5mm,大动物0.8-1.2cm,缝合 间距根据张力来决定,一般间距0.5-1cm,打结在创口一 侧。
• ②减张与园枕缝合 减张缝合是在结节缝合完结后,用 粗线在距创缘较远处较深刺入组织,穿过对侧相应部位, 然后打结;园枕缝合实际上也是减张缝合,所不同的是以
双线贯穿组织,打结前,两端之间置一小纱布卷或橡皮管 作为园枕,起缓冲作用,以减少对组织的损伤
结节缝合 结节减张缝合 园枕缝合
• ③钮扣状缝合法 也是一种减张缝合法,此法适用于皮肤、 肌肉、腱和筋膜的缝合。钮扣状缝合水平、垂直和重叠三 种缝合法,后两种缝合法多适用于闭合疝孔(图3-14)。
• ③外科结 打第一个结时绕两次,使摩擦面增大,故打第 二个结时不易滑脱和松动。此结牢固可靠,多用于大血管、 张力较大的组织和皮肤缝合后的打结。 在打结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用力不均,常产生假结和滑 结两种错误结,有时会导致手术的失败。
方结 三叠结
假结
图5-31
外科结 滑结
打结方法
• ①单手打结 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简便迅速。左 右手均可打结
打结部分
• 结的种类:常用的结有方结、三叠结和外科结
• ①方结 又称平结,是手术中最常用的一种。多用于结 扎较小的血管和各种缝合时的打结,此结简单可靠,不易 滑脱。
• ②三叠结 又称加强结。是在方结的基础上再加一个结, 共三个结。较牢固,结扎后即使松脱一道,也无妨,但遗 留于组织中的结扎线较多。三叠结常用于有张力的缝合, 大血管和肠线的结扎。
图5-32
图5-33
图5-34
打结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①打结收紧时要求左、右手的用力点与结扎点成一直线,
即三点成一直线。若一端缝合线向上提起,会使结扎点撕 脱或结松脱。
②无论用何种方法打结,第一结和第二结的方向应相反,
即两手需交叉,否则会形成假结,容易滑脱。若两手用力 不均,只拉紧一根线,即使两结的方向相反,也会形成滑 结。
伦勃特氏垂直 连续缝合
库兴氏连续水 平内翻缝合
③康乃尔氏缝合法 这种缝合与水平内翻相似。不同的是 缝合时缝针要贯穿全层组织,当线拉紧时则肠管切面即翻向肠 腔;临床上多用于肠狭窄的一次性缝合。
④荷包缝合 又称袋口状缝合,即作环状的肌浆层连续缝合。 临床上多用于胃肠膀胱的破孔缝合或引流器固定的缝合。 (3)、外翻缝合法 又称张力缝合,创缘内面光滑,如腹膜 关闭和松弛皮肤的缝合。又分为间断与连续外翻两种缝合。
• 缝合针:有直针和弯针两种规格,直针直接可以用手
就可以进行缝合,弯针需借助持针器来使用。其中弯的缝
合针又有三棱针和圆针之分,三棱针主要用于皮肤的缝合, 而圆针主要用于皮下组织的缝合以及肌肉的缝合等。
• 缝合线:主要用于闭合组织或毒 • 动物术部的消毒与隔离 • 手术室和手术场地的消毒 • 器械及敷料的消毒
• ④螺旋缝合 又称单纯连续缝合法。是用一条长线,从创 口的一端(但不剪断缝线)连续螺旋缝合至创口另一端, 最后打结。常用于肌肉、腹膜、胃肠的缝合(图3-15)。
• ⑤十字缝合 多用于张力较大的皮肤,牛豁鼻修补术,如 图3-16所示。从第一针开始,缝针从一侧到另一侧作结节 缝合。第二针平行第一针从一侧到另一侧穿过切口,两端 缝线在切口上交叉形成 X 形,拉紧打结。
• ②连续外翻缝合,又称弓字形缝合法,是在横褥式的基 础上连续缝合下去直至完全闭合切口,再打结。
康乃尔氏缝合
荷包缝合
外翻直褥式缝合




连续外翻缝合

Thank you !
用于解剖血管、神经、腹膜切开和短小切口等如下图。
3.全握式(又名抓持式)握持刀比较稳定。切割范围较广。
用于使力较大的切开。如截肢、肌腱切开,较长的皮肤切 口等如下图。
4.反挑式:刀刃由组织内向外面挑开,以防 损伤深层组织,多用于脓肿切开 。如下图
手术剪的拿持方法:
1. 正确持剪刀法为拇指和第四指分别插入剪刀柄的两环, 中指放在第四指环的剪刀柄上,食指压在轴节处起稳定和 向导作用,有利操作如图:
5.无论手术中发生什么情况,全体手术人员都不要惊慌 失措,发出不和谐的声音。严厉禁止使用以下语言, 如“完了完了,救不活了”等
6.爱护手术器械,不能将手术器械用于做手术以外的事 情。
Contents
Title外科常用器械Click to add 消毒Click to add Title 打结 麻醉Click to add Title
• ②双手打结 除了用于一般结扎外,对深部或张 力大的组织缝合与结扎较为方便可靠
• ③器械打结 用持针钳或止血钳打结。适用于结 扎线过短、狭窄的术部、创伤深处和某些精细手 术的打结。方法是把持针钳或止血钳放在缝线的 较长端与结扎物之间,用长线头端缝线环绕血管 钳一圈后,再打结即可完成第一结,打第二结时 用相反方向环绕持针钳一圈后拉紧,成为方结。
手术镊:用于夹持各种组织,稳定或提起组织以利于缝合!
• 止血钳(又名血管钳)用于夹住出血部位的血管或出血点,以达到钳
。 夹止血,有时也用于分离组织、牵引缝线
• 持针钳:(又名持针器)用于夹持 缝针,缝线。
持针钳的拿持方法 :
1.掌握法:也叫一把抓或满把握,即用手掌握拿持针 钳。钳环紧贴大鱼肌上,拇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 压在钳柄上,后三指并拢起固定作用,食指压在持针钳前 部近轴节处。
手术人员的准备与消毒
• 1、手、臂的洗涮 • 2、无菌手术衣、帽的穿戴
动物术部的消毒与隔离
• 1、术部除毛:家畜被毛浓密,易沾染污 物,并藏有大量微生物,所以手术前必须 除毛。
• 2、术部消毒:用5%碘酊消毒后,稍干再 用70-75%酒精脱碘
手术室和手术场地的消毒
手术室的消毒: 1、人工紫外灯照射消毒,有效地净化
环境,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 2、化学药物熏蒸
手术场地的消毒: 1、5%-10%的来苏尔消毒 2、1%百毒杀喷雾消毒
器械及敷料的消毒
• 器械常用的消毒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化学药物浸泡法、干燥箱消毒法等。化学 药物浸泡法
1、将手术器械浸泡于0.1%新洁尔灭溶液1h; 2、1%来苏尔或甲醛溶液 ,浸泡30分钟
麻醉助手:全身麻醉时需要麻醉助手。要求:安全、 有效地进行麻醉;术中观察动物地体征。
手术中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2. 严肃认真,禁止大声喧哗、喊叫严禁讨论与手术无关 的事情。
3.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不可草率从事,应视动物手术如 同临床人体手术。
4.分工明确,相互合作,尽可能提高手术的质量,提高 成活率。
③打结时两手的距离适当,尤其是深部打结时,最好用 两手食指指尖顶住结扎点,两手徐徐拉紧线端,以免松脱。
④正确的剪线方法是将结扎的双线端提起略偏术者的左
侧,助手将微张开的手术剪,沿着双线端滑至结扣处,再 将剪刀稍向上倾斜一些,然后剪断,倾斜的角度取决于要
留线头的长短。
麻醉部分
• 局部麻醉:
(一)局部麻醉药物选择:选择暂时阻断神经末梢、神经纤 维及神经干的冲动、传导的药物。临床常用盐酸普鲁卡因、 盐酸利多卡因、盐酸丁卡因等局部麻醉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